锡林浩特城区人口与用地专题

更新时间:2023-03-14 17:1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锡林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8-2020年)

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论证报告

锡林浩特市人民政府

二零零九年

1

项目名称: 锡林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 委托方(甲方): 锡林浩特市人民政府 承担方(乙方):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国 家 事 业 法 人 代 码: 40001083-0 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 甲 级

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081001)

院 长: 李晓江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总规划师: 杨保军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

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2009年 10 月

2

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与区域规划设计所 主管所长: 朱 波 高级城市规划师

主管主任工程师:林 纪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项目负责人: 刘贵利 高级城市规划师 博士 李 宁 城市规划师

项目组成员: 专题研究人员:

刘贵利 李 宁 晏 群 李 铭 杨 杨 张连荣 李 磊 马文峰 刘 杰 侯 敏 笪晓军 郭秀丽 高级城市规划师 博士 城市规划师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城市规划师 博士 城市规划师 城市规划师 城市规划师 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博士生导师 教授

硕士 硕士 3

锡林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领导小组: 闫宏光 锡林浩特市政府市长 革 命 锡林浩特市政府副市长 史大金 锡林浩特市政协副主席 贾乘麟 宋雪飞 乌日根 罗恩宝 祁雅琼 韩金城 牛拥军 锡林浩特市规划局局长 锡林浩特市规划局副局长 锡林浩特市规划局副局长 锡林浩特市规划局规划科科长 锡林浩特市规划局市政科科长 锡林浩特市规划局设计室主任 锡林浩特市规划局规划科副科长4

目 录

一、 现状概况 ........................................................................................................................... 6 二、 人口特征分析 ................................................................................................................... 7 三、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 8

(一) 水资源的约束 ....................................................................................................... 8 (二) 提升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 ........................................................................... 8 (三) 锡林浩特产业升级的需要 ................................................................................... 9 (四) 牧区生态移民 ....................................................................................................... 9 四、人口素质 ................................................................................................................................. 10 五、城镇化水平预测 ..................................................................................................................... 13

(一) 市域总人口预测 ................................................................................................. 13 (二) 市域城镇人口预测 ............................................................................................. 14 (三) 市域城镇化水平预测 ......................................................................................... 16 六、中心城区人口规模预测 ......................................................................................................... 16

(一) 现状规模 ............................................................................................................. 16 (二) 规划规模 ............................................................................................................. 17 七、用地规模预测 ......................................................................................................................... 21

(一) 建设用地增长情况 ............................................................................................. 21 (二)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 23 (三) 镇、苏木及牧场城镇人口和用地规模预测 ..................................................... 25

5

除了上述三方面外,工厂和车辆排出的有毒气体,破坏森林、土壤和农作物的酸雨等是次生环境因素。在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口是主动的,可以以自身行为保护和改善环境,也可以对环境造成破坏。在现代社会中,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好坏,往往不是取决于人口数量的多少和人口增长的快慢,而更多地取决于生产类型的再分布。因此,在锡林浩特不断发展的资源型工业中应重视对次生环境的不利影响,提出合理对策,避免造成对居民的各类伤害。

2.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影响

(1)一个地区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从整体上影响着人们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科学文化素质较高的人口,有正确的生态意识,能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从而形成人口、环境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2)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直接的影响。人口科学文化素质高,才能开发和利用更多、更广泛的自然资源,在资源的使用上也更有选择的余地,对资源的利用也很充分,避免了对资源的破坏与浪费。

(3)影响对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即对资源利用的充分程度。科学文化素质低的人口,对资源利用往往不充分,甚至产生全社会对资源的浪费性使用。这样维系发展(往往是低水平的发展),一方面要求使用更多的资源,另一方面又向环境排放更多的废弃物,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4)人口科学文化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类活动的环境后果。科学文化素质高的人口会表现出更大的优势,他们能够掌握更多的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并将这些运用到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中,避免了因缺乏环境意识,或对知识掌握和运用水平的不够而导致对环境的侵害。可见,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实现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之一。

表5:科学文化素质与环境的关系分析

文化素质 生态环境意识 环境保护 资源开发 对资源的开发利用 人口环境之关系 高 正确 重视 多、广 充分 良性循环 低 不正确 忽视 依赖现有资源 浪费 恶性循环 11

图1:人口素质与城市环境关系示意图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如图2:

1. 城市人口素质,尤其是城市管理者素质直接决定着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 2. 城市居民素质,直接影响着城市环境的质量;

3. 城市管理与决策者,直接决定着城市发展质量的高低。

图2:人口素质决定下的城市环境

由于缺乏锡林浩特关于人口素质的资料,只能从教育类用地上统计相关数据,在2008年锡林浩特用地比例中,教育科研类用地68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2%,人均4平方米,与同类城市相比用地比例偏低,人均比较较高,这点更体现出锡林浩特教育科研上的中心性特征。但是,按照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中等城市教育科研设施用地比例应达到2.9-3.6%,应在规划中进行调整。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以经济的持续增长为前提,以资源环境的持续发展为基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实质上就是人类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它

12

从人的需要出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宿,以人口素质的提高为核心,人口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可持续发展的质量,影响着可持续发展的进程,是可持续发展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

我国人口文化程度的构成如下图所示:

图3:中国人口文化程度构成

锡林浩特外来大型资源型企业日益增多,并成为流动人口的主要来源,人口技术水平较高,与地方社会和产业结构相互融合有时间过程,锡林浩特在提高自身人口素质的同时,应建立当地就业人员与新入住企业的适宜需求关系,实现良好的对接,避免出现社会生态问题。

五、城镇化水平预测

(一) 市域总人口预测

(1)Y=A×(1+R)N Y:规划期末户籍总人口

A:基年户籍总人口(2007年163796人)

R:户籍总人口增长速度(近5年为21.3?,规划期内按22?计) N:规划年限

则Y2015=A2007×(1+R)N=163796×(1+0.022)8 =19.5万 Y2020=A2007×(1+R)N=163796×(1+0.022)13 =21.7万

13

(2)Y=A×(1+S+Q)N Y:规划期末户籍总人口

A:基年户籍总人口(2007年163796人)

S:人口自然增长率(近5年为7.2?,规划期内按7?计) Q:人口迁移增长率(近5年为17.8?,规划期内按20?计) N:规划年限

则Y2015=A2007×(1+S+Q)N=163796×(1+0.007+0.02)8=20.3万 Y2020=A2007×(1+S+Q)N=163796×(1+0.007+0.02)13 =23.2万 两种方法平均市域户籍总人口:

2010年为19.9万人、2020年为22.5万人

(注:为户籍人口口径)

表6 锡市近年市域户籍总人口自然与迁移增长情况 全市 年份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总人口 (人) 147414 150357 153032 155901 159566 163796 平均人口 自然增长人口 迁移增长人口 (人) 数量(人) 增长率‰ 数量(人) 增长率‰ 148886 151695 154467 157734 161681 154893 4060 1822 990 607 880 1246 1109 12.2 6.5 3.9 5.6 7.7 7.2 9741 3993 1779 2130 2940 2910 2750 26.8 11.7 13.8 18.6 18.0 17.8 注:根据公安局历年“人口及其变动情况统计年报表”加工整理

(二) 市域城镇人口预测

由于锡市城区(6个街道办事处)的户籍总人口数与户籍非农业人口数是基本一致的(2007年相似率99.79%),而且市域非农业人口又高度集中于城区(99.36%),城区与市域的非农业人口数相差无几,因此在锡市城区驻地人口即近乎等同非农业人口和城镇人口。依据锡市的这种特殊性,所以我们既可以利用非农业人口数又可以利用城区驻地人口数来预测城镇化水平。

(1)利用非农业人口 Y=A×(1+R)N

14

Y:规划期末市域户籍非农业人口

A:市域基年户籍非农业人口(2007年141189人)

R:市域非农业人口增长速度(近5年为30.5?,规划期内按31.5?计) N:规划年限

则Y2015=A2007×(1+R)N=141189×(1+0.0315)8 =18.1万 Y2020=A2007×(1+R)N=141189×(1+0.0315)13 =21.1万 (2)利用城区驻地人口 Y=A×(1+S+Q)N Y:规划期末城区户籍总人口

A:城区基年户籍总人口(2007年140644人)

S:人口自然增长率(近5年为7.4?,规划期内按7.0?计) Q:人口迁移增长率(近5年为20.4?,规划期内按22?计) N:规划年限

Y2015=A2007×(1+S+Q)N=140644×(1+0.007+0.022)8 =17.7万 Y2020=A2007×(1+S+Q)N=140644×(1+0.007+0.022)13 =20.4万

两种方法平均市域城镇人口:

2010年为17.9万人、2020年为20.7万人 (注:为户籍人口口径)

表7 锡市近年城区人口自然与迁移增长情况 城区 年份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总人口 (人) 124527 127494 130576 133336 136775 140644 平均人口 自然增长人口 迁移增长人口 (人) 数量(人) 增长率‰ 数量(人) 增长率‰ 126011 129035 131956 135056 138710 132154 3659 1380 882 637 914 1070 977 11.0 6.8 4.8 6.8 7.7 7.4 10132 3760 2241 2016 2643 2768 2686 29.8 17.4 15.3 19.6 20.0 20.4 注:根据公安局历年“人口及其变动情况统计年报表”加工整理

15

(三) 市域城镇化水平预测

城镇化水平计算一般只能采用户籍人口口径,而不能包含外来人口。理由是:一为不同地域单元外来人口的内涵不同,而不同地域单元的外来人口不可累加;二为包含外来人口会产生重复计算;三为外来人口数据难以取得。

人口城镇化水平=户籍城镇人口/户籍总人口

因此,依据前述市域总人口与城镇人口预测结果可知: 锡市 2010年城镇化水平约为90% 2020年城镇化水平约为92%

六、中心城区人口规模预测

(一) 现状规模

1.户籍人口

城区六个街道办事处(含41个社区居委会、8个居委会)2007年末户籍人口数为140644人(其中8个居委会人口估计在4000人左右、南郊办事处约7000人左右)。如果扣除南郊办事处及若干城市边缘居委会(奶牛村、蔬菜队等)人口,则约为13万人左右。

2.常住人口

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半年以上外来人口

根据公安局近几年外来人口统计,全锡林浩特市外来人口年平均为18500人(近年呈下降趋势,见表6),其中一年以上的外来人口年平均为10000人。考虑到公安局统计的外来人口数偏低的因素(申报暂住证的外来人口远远低于实际暂住数字),以及锡林浩特市人口高度集中在城区的特点(外来人口同样高度集中于城区),本规划拟按城区实有半年以上外来人口3万人计算,则2007年末锡市城区现状常住人口应为16—17万人。同样,如果扣除南郊办事处及若干城市边缘居委会(奶牛村、蔬菜队等)的常住人口,则大约为16万人左右。

表6 锡市近年市域外来人口变动情况 单位:人

16

全部外来人口 其 中 来本地目的 借读培训 投靠亲友 一年以上外来人口 数量 务工 经商 来自地区 数量 省内 省外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7年 平均 23758 19408 16803 14257 18557 18764 14389 13135 9598 4994 9940 5381 3696 1357 5019 9184 4964 2850 596 3668 8036 3248 2478 715 9714 4659 5064 1371 3064 - 9720 13972 4585 8056 3741 3022 889 10059 12070 8730 注:根据公安局人口报表整理 (二) 规划规模

1.户籍人口

锡林浩特市城区户籍人口近五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为7.4?;近五年包括干部调动、大中专学生毕业分配、转业军人安置、企事业招工、投资购房、投靠亲属??等发生户籍迁移至城区变动的人口平均迁移增长率为20.4?,并且表7显示有逐年提高的趋势。

表7 锡市近年城区人口自然与迁移增长情况 城区 年份 总人口 (人)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平均 124527 127494 130576 133336 136775 140644 平均人口 (人) 126011 129035 131956 135056 138710 自然增长人口 迁移增长人口 数量(人) 增长率‰ 数量(人) 增长率‰ 3659 1380 882 637 914 1070 11.0 6.8 4.8 6.8 7.7 7.4 10132 3760 2241 2016 2643 2768 29.8 17.4 15.3 19.6 20.0 20.4 注:根据公安局人口报表整理 17

预计规划期内锡市城区人口的自然增长会趋于稳定,而迁移人口因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大项目的上马等因素,则有提高的可能。本次规划拟按规划期内人口自然增长率7?、人口迁移增长率22?计。

Y=A×(1+S+Q)N Y:规划期末城区户籍总人口

A:基年城区户籍总人口(2007年140644人)

S:人口自然增长率(近5年为7.4?,规划期内按7.0?计) Q:人口迁移增长率(近5年为20.4?,规划期内按22?计) N:规划年限

Y2015=A2007×(1+S+Q)N=140644×(1+0.007+0.022)8 =17.7万 Y2020=A2007× (1+S+Q)N=140644×(1+0.007+0.022)13 =20.4万 2.半年以上外来人口

本规划所指外来人口,系指在锡市居住时间在半年以上、但并未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的来自规划建成区以外的人口,其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

①来自市域内的“两转双赢”牧区转移人口

锡市2007年牧区人口(一镇两苏木四农场)约为23000人左右。根据锡市加快推进牧区“两转双赢”工作的实施意见,计划到2012年牧区人口降至10000人,因此需要向外转移13000人。这13000人一部分将转移至城区,一部分将转移至锡市安排的其它四个转移人口吸纳区(即迁入区)。

即将转移至城区的牧区人口又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整户迁出、退出了草场,并办理了户口变更的人口,亦即迁移增长人口,其已包含在前述预测的户籍人口规模内。另一部分为户口仍在原地、只是将草场流转或转租出去,暂时居住在城区的人口。只有这后一部分人口中的能在城区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才是真正意义的外来人口。

表8显示2002—2007年锡市生态移民中的42.6%进入了城区。

表8 锡市2002—2007年生态移民去向 单位:人 宝力根 苏木 阿尔善 宝力格镇 毛登 牧场 迁入地 贝力克 牧场 白银锡勒 牧场 白银库伦 牧场 城区 1048

宝力根 1006 18

迁 出 地 苏木 阿尔善 宝力格镇 朝克 苏木 毛登 牧场 贝力克 牧场 白银锡勒 牧场 白银库伦 牧场 其它 (胜利、跃进) 699 294 609 799 603 54 321 529 42 118 1006 699 1212 57.4% 321 529 118 646 2883 42.6 总计 6768 100% 注:根据市生态办资料加工整理 同时表9又显示,进入城区移民的48.8%进城后从事二三产业。可以认为从事二三产业的这一部分移民比较有能力在城市长久立足,假定这一部分移民办理了户口迁移手续,成为了真正意义的户籍也在城里的“城市人口”。而其它51.2%的移民因从事第一产业,前景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变动的可能性较大,假定他们为城市的暂住人口。

表9 生态移民迁入城区后从事职业分布 单位:人

养殖业 迁 出 地 宝力根苏木 阿尔善宝力格镇 朝克苏木 毛登牧场 白银锡勒牧场 其它迁入后从事工作 二三产业 422 106 465 54 42 318 1407 48.8 小计 1048 294 799 54 42 646 2883 100% 626 188 334 328 1476 51.2 注:根据市生态办资料加工整理 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必须把已在户籍人口增长中计算过的部分剔除。根据锡市2002—2007年生态移民去向分析,假定本规划期内锡市“两转双赢”的牧区转移人口中有50%进入城区(另50%进入市域其它接纳区),而进入城区的转移人口中又有50%不办理“农(牧)转非”的户口迁移手续,因此:

19

13000×(1+0.007)13×0.5×0.5≈3500人

即预测规划期内将进入城区的转移牧民中有3500人为暂住人口,假定在城区居住时间均在半年以上。

②来自本市牧区的寄宿学生及其家长

锡市学生都要到城区寄宿上学。同样为避免重复计算,这里只能计算规划期内未从牧区转移出来、仍然留在牧区的1万牧民及转移到市内其它四个吸纳区的转移牧民的子女上学进城人数。近几年锡市18岁以下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23%,姑且以23%计,同时假定这些学生的50%需要由一个家长进城陪读,因此:

(10000+13000×0.5)×(1+0.007)13×0.23×1.5≈6200人

即预测规划期内留在牧区的牧民及转移到其它吸纳区的牧民有约6200人需在城区念书或陪读,也假定在城区居住时间均为半年以上。

③来自市域以外的暂住人口

一批重点项目的落户,为本市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对全市的就业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拉动作用,据市就业局介绍甚至目前已出现了就业岗位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随着能源企业“煤电一体化”战略实施的加速,能源企业的产业链条将进一步向下游延伸,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还会进一步扩大。目前本市既存在着劳动力总量供给不足的情况,又存在着结构性失业问题:一方面是有事无人做,一方面又有人无事做。现代化大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严重缺乏,而大量大龄就业困难群体由于没有什么技能或者技能不高只能从事公益性岗位。所以为适应本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还需要从市外,甚至盟外、自治区外大量引进各类人才和劳动力。

大型工矿企业的落户,还必然带动生产服务业与生活服务业的大发展,金融、信息、咨询、商贸、旅游、交通运输、房地产等行业都将随之扩大。做为全盟的教育中心,通过打造“名师兴校,名校兴教”工程,也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市外盟内的学生到锡市来就学。

以上来自市外盟内、盟外区内,甚至来自自治区以外的外来人口拟按4万人计。

因此预测到2020年来自城区以外的外来人口合计约5万人(3500+6200+40000),约占规划期末户籍人口的1/4。

20

∵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半年以上外来人口 ∴预计本市城区2020年常住人口约25.4万人。 (20.4+5.0=25.4)。

考虑到未来不定因素太多,从为市政建设留有余地的角度出发,同时也鉴于锡林郭勒盟城镇体系等上位规划对锡市人口规模的确定(30万),因此本规划建议锡市城区规划建设用地可按25—30万人口预留。(33万人主要增加的将是来自市域以外的暂住人口,包括配套基地人口)。

表10 锡林浩特市城区人口规模预测

年 限 建 成 区 常住总人口 (万人) 其中 户籍城镇人口(万人) 暂住人口(万人) 现状 2007年 17.06 14.06 3.0 近期 2015年 27.0 17.7 9.3 7 52.1 59.1 7 34.0 41.0 远期 2020年 33.0 20.4 12.6 自然增长率 (?) 机械增长率 (?) 综合增长率 (?) 注:综合增长率及机械增长率含外来人口

七、用地规模预测

(一) 建设用地增长情况

1.现状城市建设用地构成

2008年锡林浩特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34平方公里,人均200平方米。其中居住用地所占比例最高,人均达到68.14平方米,占33.7%。其次为公共设施用地,比例为19.5%,再次为工业用地,比例为15%;道路广场用地比例为11.3%;绿地比例较低,仅为3.8%。

从用地构成比例看,居住用地比例较高,超过国家标准,绿地比例过低,距离国家标准差距很大。

21

表11中心城区现状用地平衡表(2008年)

用地 代号 用地分类 用地面积 (公顷) 1158.33 655.08 503.25 670.37 194.38 291.18 69.37 16.98 24.94 68.09 5.43 516.19 127.7 323.48 65.01 229.12 43.6 390.53 198.5 130.9 54.7 62.71 3400.25 居住用地 R R2 二类居住用地 R3 三类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C1 行政办公用地 C2 商业金融业用地 C3 文化娱乐用地 C C4 体育用地 C5 医疗卫生用地 C6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C7 文物古迹用地 工业用地 M1 一类工业用地 M M2 二类工业用地 M3 三类工业用地 W 仓储用地 T 对外交通用地 S 道路广场用地 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绿地 G 其中 公共绿地 D 特殊用地 合计 城市建设用地 注:现状城市常住人口为17万人。

占建设用地比例 (%) 33.7 19.0 14.6 19.5 5.6 8.5 2.0 0.5 0.7 2.0 0.2 15.0 3.7 9.4 1.9 6.7 1.3 11.3 5.8 3.8 1.6 1.8 100 人均用地 (m2/人) 68.14 38.53 29.60 39.43 11.43 17.13 4.08 1.00 1.47 4.01 0.32 30.36 7.51 19.03 3.82 13.48 2.56 22.97 11.68 7.70 3.22 3.69 200.01 2.建设用地增长特征描述 (1)城市建设用地增长速度较快

通过对历年土地资源的分析,比较不同时期城镇用地增长情况,可以看出城市建设用地增长速度较快。自1996年至2005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年均增长率为4.5%。

表12 1996-2005年建设用地增长情况统计表

年份 城镇用地(km2) 农村居民点(km2) 1996 16.84 38.45 2000 22.85 41.19 2005 24.35 49.03 22

其他建设用地(km2) 0 1.18 1.18

(2)建设用地总体增长速度略快于人口增速

从建国后城区人口增长情况看,1996年-2005年非农业人口年均增长率为3.98%,而同期建设用地增长速度为4.5%。反映了近年来土地利用不够集约、大型设施和重点项目占地多的问题。

表13 建国后城市人口增长情况

年 份 1996 2000 2005

非农业人口(人) 95822 104800 133966 年递增率(%) 0 1.87 3.98 (3)近年来城市建设以开发土地为主

从规划部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发放情况看,近年来城市建设以开发土地为主,利用存量用地为辅。

(4)近年来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草地比例较高。

锡林浩特没有城乡结合部,城区外围就是草地,典型的草原城市,城市的扩张不可避免要占用草地。

(二)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1.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的动力分析 (1)城市产业发展的需求

锡林浩特市目前处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初期转变的过程当中,大力发展资源型工业是这个阶段的必然选择。从发展前景和机遇看,锡林浩特市处于京津冀都市圈和东北老工业基地交汇处,以资源型产业为龙头的产业发展基础较好,承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移的机遇大,十一五期间将进入产业发展的加速时期。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建设用地增长将会形成较大需求。

(2)人口规模增长的需求

未来一段时期内,锡林浩特市受外来资源型产业的影响,人口不断增长,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随着产业的发展和城市中心职能的不断增强,锡林浩特市城区人口规模将逐步扩大,人口的增长需要城市建设用地的相应增长。

23

(3)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需求

目前城区人均公共绿地仅为1.6平方米/人,与生态旅游城市的定位差距较大,与草原城市的特色发挥差距也较大。如果要满足生态旅游城市对生态环境建设和人均绿地要求的标准,人均绿地指标需要增加到12平方米/人,因此城市人均用地指标和用地总量将比一般城市要高。

(4)完善基础设施的需求

锡林浩特市城区目前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城市体育、文化设施比较匮乏。随着城市中心职能的不断完善,各类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将逐步提上议事日程,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等目前缺乏的设施将在规划期内建设,各类社区级的文化体育设施也需要不断完善,对城市建设用地产生需求。另外,各类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也将对城市建设用地产生较大的需求。

2.城市建设用地来源分析 (1)充分利用存量建设用地

目前城区内尚有部分低效利用土地可资开发利用,包括奶牛村和闲置的仓储、堆场和已经倒闭的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城市东部和北部地区,面积约有6平方公里。

(2)集约占用部分草地

针对锡林浩特的城市特征,城市规模的扩大,不可避免要占用部分草地。由于现有草场受畜牧业影响退化严重,平均一个羊单位已经从10-20亩发展到40-50亩。通过发展工业集聚劳动力,提高城市经济水平,减少草场载荷量,有利于恢复大面积地域的草场质量。

3.城市建设用地预测

(1)按照建设用地拓展速度推算主城区建设用地规模

按照1994版锡林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用地现状统计,城市建设用地为15.40平方公里,2005年为23.40平方公里,2008年为34平方公里,年均增长8%,远远高于人口增长数值。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从1994年的169平方米发展到2005年的180平方米,进而发展到2008年的200平方米。用地增长主要集中在工业用地及其基础用地扩张上。依此类推,2015年建设用地将达到53平方公里,2020年为66平方公里。

(2)按照人均用地推算主城区建设用地规模

24

2008年锡林浩特市中心城区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约为200平方米,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划人均用地指标最大为150平方米,则2015、2020年锡林浩特市城区城镇建设用地分别为36平方公里和49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确定

综合上述方法推算结果,纳入周边开发区的工业用地,适当调高用地指标,确定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015年为44平方公里,2020年为49平方公里。

(三) 镇、苏木及牧场城镇人口和用地规模预测

由于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各项职能也集中在中心城区,原则上除中心城区外的其他镇、苏木和牧场不增加建设用地或少量增加建设用地,建设用地的使用应以挖潜为主。

2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ht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