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真正的主人

更新时间:2024-05-03 13: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真正的主人

[内容摘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模式。教师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思维发展的空间还给学生。在教学中我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做到会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让他们成为学习中真正的主人。

[关键词] 自主 学习 交流 创新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能动性,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则成为教师意志的服从者,成为知识的容器,学生没有学习的乐趣,被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依据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学习。学生才是学习中真正的主人,我们必须把学习的自主性,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学习兴趣还给学习者。

一、让学生学会学习 古人曾指出:“授人一鱼,只供一餐;授人一渔,可享一生。” 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我注重在这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1、课前预习

除了要求学生在学每篇课文之前,借助字、词典及课文中的预习提示等对文章进行预习,初步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记下不懂的问题外,更要查找有关课文内容的资料,以更好的理解课文。在预习的同时,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边读书边把自己的想法随时随地地作以简单的记录,也方便在老师讲解时,做到求异。

2、自主学习

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必须经历由扶到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帮和导。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出示自学提示。这个自学提示,可以自学提纲的形式出现,提纲要紧紧围绕主要学习目标,根据各类课文的特点来设计,并要有可操作性。设计的问题要提纲挈领,切中重点,切忌琐碎。如记事文章要这样设计:仔细读读,你从文章中知道了什么?从哪儿知道的?读一读,讲给同学们听。对低年级学生,侧重从词、句方面来谈,中高年级可引导他们从段、标点等多方面来谈。让学生了解记事文章特点,学习、积累语言。学生依据这样的自学提示来自学就有了较大的自主学习的权力,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由老师出示自学提示逐步变为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由扶到放,这一教学过程,要做到授法鲜明,方法明确、具体、有效,要按“扶――扶中有放――放中有扶――放”的路子来设计;并要及时注意反馈、总结归纳,形成学生自己的方法。这一时间一定要充分,使学生能充分地自悟、自得,为下面的交流做准备。

3、互相交流

可以是小组讨论也可以是全班交流,可以交流学会的知识也可以是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讨论中要求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发表意见,同时还要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注意吸取正确的意见,为全班交流打好基础。全班交流则是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过程,交流中,教师主要起引导调控作用,鼓励同学们各抒己见,通过交

流,学生互相启发,自悟自得,使理解更深入。

4、拓展延伸

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学习课文内容上,而是应根据教材展开想象和联想,在读写实践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如学习《小稻秧脱险记》,让可以让学生说说小稻秧在脱险后,微风吹过,吸足了营养,身子向上挺了挺。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学了《石头书》,让学生走入大自然,在生活中去发现,去学习知识,然后说说自己有哪些发现。

二、让学生学会创新 新《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小学阶段,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提出问题,善于大胆想象和幻想,所以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习惯的重要时期。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1、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课文中蕴含着许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内容,充分、适时、科学地用好这些材料,在年幼的学生心里播下创新的种子,对他们的成长成才及素质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教材中记叙了大量创新性的事,如《乌鸦喝水》蕴含了通过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取得成功的道理。

教材中还颂扬了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发明家爱迪生,物理学家安培等,他们小时并不是天才,而是依靠后天的努力,远大的志向才取得成功。他们成功的事例引导学生学习创新,增强创新观念等。

2、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的灵性,为学生创新提供机会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异想天开、勇于质疑、坚持己见、活泼好动、敢想敢说以及许多所犯的美丽的“错误”,往往是基于人性的灵性体现。有人说,孩提时期是人生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时期。因为幼小的孩子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一味地以教参以课文为圣旨,应该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

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创新乐趣

我们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是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的。 (!)鼓励学生创新质疑

培养学生的质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就是培养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教师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活跃思维,敢于质疑问难,这样可以加深对学习材料的理解,而且也是对发散性思维的一种促进。在具体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a、自疑 我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自己设计问题,最好能自问自答。b、激疑 当学生无疑时,设法激起学生的疑问。例如学习《军神》一文,学生能找出刘伯承在做手术中,哪些地方让自己倍受感动的语句和词语,但只停留在这一理解上,然后我就进一步引导学生说说,从“一声不吭”“汗如雨下”“竟”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哪些内容?或者说,说明了什么内容?于是,学生的思维就被激发起来了。他们畅所欲言,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与观点来。c、辩疑 发动学生围绕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进而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解疑释难。如教学《三袋麦子》后,说说你喜欢哪一种小动物,为什么?有的同学说喜欢小猴,有的喜欢小牛,当有的学生说喜欢小猪时,有好多同学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他们辩论的挺是那么回事,就像是一场小小的辩论会。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表现积极主动。发现质疑,就去解疑,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了训练与拓宽。 (2)创造机会,提供个性发展空间

思维的发展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要让一个个“?”像一个个小钩子一样钩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成为一个自觉、自愿的学习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学生的好奇心就越强,兴趣就越浓,注意力越集中,思维就越活跃。他们也从一个接受者的角色转化为一个探究者,学习也就会变得其乐无穷。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给予学生读的自由,说的自由和问的自由。

(3)引导学生想象,填补课文“空白”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课文留给读者的“空白”,让学生通过推理和想象填补它们。如教学《北大荒的秋天》一课,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请小朋友说说秋天的田野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然后让学生结合实践说一说,写一写《秋天的田野》。

(4) 淡化标准答案,鼓励多元思维

由于作者描述中的某些跳跃,会给作品的意义留下“不确定性”,这里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我们要鼓励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寻找多种答案。教师不能设下陷井,让学生的思路往预定的答案中套,更不能对不同答案的学生加以压制。

总之,在新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感悟学习的乐趣。教师要重新定位师生关系,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平等自由交给学生。努力做到“书”让学生自己读,“问”让学生自己提,“果”让学生自己摘,“情”让学生自己抒,“话”让学生自己说,“写”让学生自己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长,在“探究”中创新,逐渐步入“教”与“学”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轨道。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真正的主人。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hj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