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出度测定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更新时间:2024-01-01 10:3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溶出度测定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谢沐风 操洪欣

(1.上海市药品检验所 上海 200233 2. 上海莎特士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1

2

摘要 为保证溶出度测定数据的客观性、准确性和科学性,本文列举了在溶出度测定中常见的若干问题和解决办法,希望引起试验者的重视。

关键词 溶出度测定 注意问题

溶出度试验是反映样品的溶出数率和程度,其重要性已不言而喻[1]。为保证测定数据的客观性、准确性和科学性,本文就溶出度测定中常见的若干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了陈述,希望引起试验者的注意。

1、 试验前 1.1 转篮的处理

应用转篮法试验时,应注意转篮的洁净程度,转篮的空隙是否有所堵塞,一般采用在阳光下观察的方法。如有堵塞,可采用超声或在稀硝酸中煮沸、再在水中煮沸的办法进行,直至确认无任何堵塞物存在,否则将会使溶出度数据偏低。尤其是在低转速时,此影响更为明显,如中国药典中的“布洛芬缓释胶囊”,每分钟30转,就较容易出现以上问题。同时,还应注意尽可能取用干燥的转篮[2]。 1.2 溶出介质的脱气

溶出度试验规定溶出介质试验前应进行脱气处理,因为介质中的气体会通过各种方式对样品的崩解、扩散和溶出产生影响。脱气与否对转篮法的影响有时会比较显著,因为溶液中的气泡会堵塞转篮空隙,抑止释放,使数据偏低。而对于桨板法一般认为影响不大。脱气的方法有多种:煮沸法、抽滤法、超声法等,其中的抽滤法是最易让人接受的。 1.3 配制溶出介质的试剂和试液

用到的无机盐或有机溶剂(乙醇或异丙醇等),一般不会因为厂商的不同而产生显著性差异。

水,有时会由于来源各异,pH值有所不同,从而导致测定结果的差异[3]。 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吐温-80、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三羟甲基

1

氨基甲烷等,有时会因生产厂商的不同,或进口、国产的不同而导致测定结果差异显著。笔者在工作中,就曾遇到过部分品种(如马来酸替加色罗片、非洛地平缓释片)发生此类情况,有时直接影响到合格与否的判定。分析原因为,各厂商间,产品的内在品质存在一定的差别。该点希望能够引起试验者的特别注意。 1.4 仪器

1.4.1 外围水浴高度

试验前,应注意外围水浴高度超过溶出杯里液面高度,否则将影响溶出杯中溶出液的温度,导致结果偏低;尤其是进行缓、控释制剂试验时,由于时间较长,更需注意。 1.4.2 桨板厚度

有关仪器的硬件,由于各国药典均有明确的尺寸规定、且几乎完全一致,故各仪器生产厂家均在规定范围内、差异不大。但二法、桨板厚度,由于各国药典均规定得较宽:4.0±1.0mm,笔者经实际测量,发现各厂家间有一定的差异,数据见表1(采用游标卡尺测量)。

表1 各生产厂商的桨板厚度

仪器厂商 桨板厚度

天大天发精密仪器厂 3.66mm~4.16mm

瑞士:Sotax 4.06~4.10mm

美国:Hanson 4.90mm~4.98mm

美国:Varian

※天大生产的不同的桨,厚度差别较大。

从流体力学的角度来讲,桨板的厚度,决定了所产生的漩涡力大小,即药品所受物理力的大小。在转速一定的情况下,桨板越厚,所产生的物理机械力应越大,这也许就是笔者在工作中每每采用Hanson仪器测定结果总是偏高的原因所在吧! 1.4.3 转速的影响

在转速较为剧烈的情况下,测定结果一般不受仪器的影响,即各厂商、各品牌间相差不大;但在低转速时(如中国药典布洛芬缓释胶囊,转篮法、30转),各厂商、各品牌间的差异有时就会较大,试验者需注意。 1.4.4 校正片的使用

溶出仪是否满足于溶出度检测的要求,不仅各项机械性能指标(转速、轴距、高度等)应符合规定,同时,还应定期使用校正片进行校正。溶出度校正片是由美国药典委员会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其宗旨为:溶出仪仅机械指标符合要求还是不够的,还应采用一定的标准制剂进行测定,对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后符合一定的要求方可。如不符合,则应适当调整仪器的机械部件,直至校正片的测定符合规定为止。目前我国已推出了非崩解型

2

溶出度校正片——水杨酸片,但由于其使用还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来看还不是十分普及。

2、 试验中 2.1 介质的挥发

当溶出介质中有机相比例较大时,如中国药典尼群地平片,以0.1mol/L盐酸溶液-乙醇(70:30),应注意预热过程和试验过程中介质的挥发,尽量使用密封性良好的溶出仪。 2.2 过滤时的损失

取样过滤时,应充分注意到有可能存在的损失。因为滤膜与主成分间存在着一个吸附饱和过程,这一过程是一绝对值的过程,即滤膜只有吸附到一定量之后,方能达到饱和、不再吸附。故该过程与滤膜的品牌、滤膜的性质、主成分自身的理化性质、主成分原料药是否经微粉化处理等各方面因素有关[4]。由于市场上销售的滤膜有多种品牌,药物结构又千变万化,这样就会出现:药物规格不同、溶出液的浓度便不尽相同,但由于吸附量是一个绝对值,所以有时过滤2~5ml,即达到饱和;有时甚至过滤20ml才能达到饱和的情况发生。一个经常出现的现象就是:当使用同一个滤膜进行6份样品的过滤时,往往第一个数据偏低,这就是存在着一个吸附饱和过程所致。因此,在建立溶出度测定方法时,应充分注意到该点,进行详细的验证。

判定吸附与否的方法可采用:

(1) 取溶出液,分别过滤不同体积的初滤液后测定,观察响应值的变化情况,以知晓

被测药物与滤膜的吸附情况。

(2) 取样后一份不过滤,直接采用高速离心,取上清液,与过滤掉一定体积后的另一

份续滤液比较,观察两者间的测定数据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判定自动取样溶出仪的固有滤膜是否存在吸附时,一般采用该法。

(3) 取对照品溶液,经滤膜过滤一定体积后,与原溶液进行比较,观察测定前后数据

的变化情况。

如滤膜对药物有吸附,可采用将滤膜在沸水中煮沸1小时、或加大初滤液体积等办法予以解决;但笔者建议最好还是采用“勿过滤、直接高速离心取上清液”的方法。

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发生吸附的品种往往是一些这样的制剂:主药不溶于水,制剂时进行了微粉化处理,且多为小规格。例如非那雄胺片(5mg、1mg),无论是原研厂家默沙东公司生产的“保烈治”,还是国内众多仿制厂家,均存在有明显的吸附,损失有5%~

3

15%不等;类似的还有“复方醋酸环丙孕酮片(醋酸环丙孕酮2mg和炔雌醇0.035mg)、格列美脲片(1mg、2mg、3mg)、硝酸异山梨酯片(5mg、10mg)”等品种。分析原因为:由于此类药物进行了微粉化处理,原料药粒径小,比表面能大,静电吸附能力增强,与滤膜的吸附作用明显,达到饱和所需的初滤液体积大大增加;同时,由于粒径小,易堵塞滤膜孔隙,不易于后续样品的过滤[4]。所以,遇到此类情况时,一定要在质量标准中明确注明“勿过滤、直接高速离心后取上清液测定”的字样。

日本学者梶村計志等[5]对50个药物进行了研究,采用通常的弃去初滤液10ml,取续滤液5ml的作法,分别对日本市场上销售的主要7个品牌的滤膜进行了试验,结果大部分药物吸附均在2%以内,不影响测定结果,但其中提到盐酸双肼屈嗪、盐酸奋乃静、盐酸地尔硫卓、盐酸噻氯匹定、盐酸卡替洛尔、盐酸普萘洛尔、盐酸硫必利等品种,针对某些品牌的滤膜,吸附作用明显,希望能够引起试验者的注意。

3、 数据测定

3.1 紫外法测定时常出见的问题 3.1.1 辅料的干扰

为快速测定溶出度试验数据,普遍乐于接受便捷的紫外法测定。但其中一定要注意辅料的干扰。由于测定波长的不同,辅料干扰也不同,特别是在短波长处,更应注意辅料的末端吸收等干扰因素的存在。一般认为辅料的干扰应在2%以内,否则该法不适用。

目前,试验人员通常的的作法是:在规定的波长处直接“校零”后,便开始测定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这是非常草率的。在测定前,一定要进行紫外扫描,这是观察辅料干扰是否存在的一个重要方法: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浓度最好与对照品溶液一致或略低的),分别进行紫外扫描,扫描的起点应离测定波长有一定的距离,并保证起点处无任何吸收,从基线零点起始,有一段与基线完全重合的图谱。分别扫描后,着重观察供试品溶液图谱情况:是否存在基线抬升、“被拱高”的现象发生,以及与对照品溶液图谱重合的情况。如辅料无干扰,则供试品溶液图谱应与对照品溶液图谱基本重合或整体略低于对照品图谱;如辅料有干扰,就会出现基线被抬高或末端吸收处被抬高的现象发生,一个典型的现象就是经常出现溶出度均值明显高于含量(2%以上,此时的含量测定多采用HPLC法)的现象发生。反过来,就会造成原本不合格的样品测得为合格的严重误判!

另一方法可采用HPLC法,将其测定结果与UV法进行比较来判定滤膜是否有吸附。 笔者在工作中曾多次遇到采用紫外法测定溶出度时,均值明显大于含量的情况出现,

4

所以,希望该现象能够引起广大试验者的重视,特别是在建立溶出度测定方法、进行方法验证时,更应予以充分的研究!

图1 供试品溶液图谱(上方)与对照品溶液图谱(下方)相比,基线被整体“抬高”

图2 辅料呈一“斜坡形”吸收(下方图谱),

在测定波长处的吸收度值约占供试品溶液(上方图谱)的5%左右

当发现辅料干扰紫外法测定时,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解决:

(1) 双波长吸收度差值法:寻找到辅料吸收度值相等的两波长,其中的一个波长应为

主成分的最大吸收波长。以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分别在此两波长处的吸收度值差值进行计算。此法在日本产品中应用较为普遍,在进口质量标准中也有部分

5

品种使用,简便、易行,值得推广。但本法使用的前提是“辅料的吸收应呈一平行线”;如像图2中“呈一斜坡形”,则应折中考虑,如误差大于2%(可用回收率来衡量),建议仍然采用HPLC法测定。

(2) 导数光谱法:通过对图谱进行一阶或二阶的求导处理,以除去辅料对主成分测定

的干扰来。该法只是在HPLC仪器普及前有所使用,由于此法受仪器的限制和求导后导数值较小、给测定带来较大误差;同时,随着目前HPLC仪器的不断普及等因素,目前已很少使用。

(3) HPLC法:在高效色谱色谱柱上可轻松地将辅料与主成分分离,该法测定最为准

确、可靠,只是工作量略显增加。

在此,笔者建议采用第3法,并于前面所讨论的“滤膜吸附”一起,建议溶出度测定方法最为准确、可靠的方式就是:“勿过滤、直接高速离心后,取上清液进行HPLC法测定”。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一个最为客观、准确的溶出度评价结果[1]。

3.1.2 胶囊壳的干扰 胶囊壳由于生产厂家质量的不同,紫外吸收强度也各不相同,故紫外法测定时常常有干扰。一般采用取6粒空白胶囊壳测定,以排除干扰[6]。但笔者认为:取6粒空白胶囊壳进行试验,应严格按照样品测定的步骤,这样就增加了许多工作量;且还由于干扰不一,会给测定结果带来一定的误差,故笔者认为还是采用HPLC法测定最为科学、便捷,也无需再做胶囊壳的空白试验。

笔者在工作中曾多次遇到以上情况的发生,溶出度均值明显大于含量的情况出现。最为典型的就是中国药典中氟康唑胶囊溶出度的测定,其均值高出含量10%~20%(含量也是采用紫外法测定),即是胶囊壳干扰所致;经查阅日本橙皮书,该制剂采用的就是HPLC法测定[7]。所以,希望该现象也能够引起广大试验者的重视!

3.1.3 滤膜被溶剂溶解后的干扰 如滤膜被溶出介质溶解,便会在溶液中产生浊度,使紫外吸收度值偏大,此点也应注意。 3.2 溶液稳定性

主成分溶解于溶出介质后,其稳定性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溶液稳定性的测定方法可参考文献[8])。如溶液稳定性不佳,应在质量标准中明确注明“取样后立即测定”的字样。日本的《日本医療用医薬品品質情報集(即日本参比制剂目录、橙皮书、Orange book)》中,就明确注明主成分在各溶出介质中的溶液稳定性,如法莫替丁在pH1.2的溶出介质中,不断降解,24小时降解86.5%[错误!未定义书签。],其登载的出发点就是希望能够引起试验者的注意。

6

3.3 测定结果对溶出仪的耐受性

良好的产品应满足于市场上销售的、所有通过校正的溶出仪,即测定结果不受仪器的影响、耐受性良好[2]。如出现在不同仪器上,所得结果导致合格与否的判定,则说明该产品的制剂工艺仍不完善,仍需改进,以满足所有仪器测定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谢沐风 改善溶出度评价方法,提高固体药物制剂水平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5, 36(7), 447~451

2.《医薬品の品質再評価:EG溶出試験での注意点》(译为:药品品质再评价要点:溶出度试验中的注意事项) 日本国立医薬品食品衛生研究所薬品部颁布

3.馬淵博,堀池あずさ,小和田和宏,佐野智子,永野隆夫,森川馨.溶出試験のバリデーションについて(译为:溶出度试验法的验证).日本第36 回全国衛生化学技術協議会年会,福岡.1999年11月

4. Marc Lindenberg, Comparison of the Adsorption of Several Drugs to Typical Filter Materials Dissolution Technologies FEBRUARY 2005

5. 梶村計志,田頭洋子,四方田千佳子,岩上正蔵 医薬品成分のメンブランフィルターへの吸着に関する研究(译为:溶出度滤膜对药物吸附的研究) 日本医薬品研究, 33, 413-422 (2002) 6 中国药典2005年版 附录X C 溶出度测定法 溶出条件与注意事项

7 医療用医薬品品質情報集(日本orange book) 日本薬局方外医薬品規格 第三部 財団法人 日本公定書協会 編

8. 谢沐风 溶液稳定性试验的验证方法与重要性 《中国药物分析杂志》2005:25(1)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hh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