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汉字的备课1》

更新时间:2023-03-14 10:5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西付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经历了几年的学习,动手能力有所增强,知识面创新思维有所萌发,学习兴趣浓厚,能主动参与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开展一些探究性的活动。但总的来说,由于学生认识水平有限,重视程度不够,基础、水平不一,很难达到一定的效果。本学期应切实加强课堂组织教学。

二、教学内容分析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开放方案和学校实际情况,本期教学内容仍然以汉字研究为主,同时着重开展以“汉字研究”为主题的科技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观察发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并通过一些探究性的活动,使学生能大胆学习、观察、记录、讨论、解疑释疑、实践尝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任务:

1.学生能自主开展一些探究性的活动。 2了解汉字的起源与发展,熟悉汉字的演化规律。 3.品味汉字的美

4.认识汉字的造字方法,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5.书写汉字,写一手美观漂亮的汉字,同时创造性的书写汉字。 6、能利用所学,自觉纠正生活中的错别字,并能将所学服务于社区。

四、教学措施:

1.精选和钻研教材内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2.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从生活中去发现,去观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

4.课堂上突出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身边事物的不足,并能提出有创造性的建议,并指导学生动手制作。

五、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周次 1 -2 3-4 4=5 5-6 7-17

教学内容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造字法 纠正错别字 品味汉字 书写汉字

所需课时

2 2 4 5 20

一、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内容:课本1—6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汉字的是怎样起源的 过程与方法:查阅图书、上网搜集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准备:有关汉字起源的图片和课件及影视资料。 课时: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引入

同学们,说到汉字,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熟悉,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屏幕出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汉字:课本,史书,高速公路路牌,店名??) 2,生活当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汉字呀

3,设想:同学们,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汉字,会碰到哪些困难 (点击课件,课本,史书,高速公路路牌,店名这些图片上的汉字全部消失.)

4,小结:看来,咱们的生活的确少不了汉字,它与我们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借助它,我们可以方便,快捷地了解和传递各种信息,还能记录下很多有价值的信息留传给后人.他是怎么造出来的呢?你们知道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汉字的起源。(板书:汉字的起源) 二、启发想象,让学生大胆想象一下汉字的起源 同学们,请你们想象一下一开始汉字是怎么出现的? (学生们自由讨论交流,师随机听取他们的交流) 这一过程旨在培养孩子们的发散思维。 三、汇报交流

每一个小组选一名代表阐述本组的结论,师对见解独到新颖的小组提出表扬。 四、师介绍汉字的来历 1、结绳说

《北史。魏本纪》中说,北朝魏的先世“涉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记录了原始社会部落或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在文字出现之前,以结绳记事的方法,把战争、猎获、会盟、选举、庆典、联姻、生育、

疾病和灾害等大大小小的事件记录下来。 2、仓颉造字说

仓颉,传说他是黄帝的史官,黄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联盟的首领,由于社会进入较大规模的部落联盟阶段,联盟之间外交事务日益频繁迫切需要建立一套供联盟共享的交际符号,于是搜集及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交在史官仓颉的手中。 3、图画说

现代学者认为 ,汉字阵阵起源于原始图画。一些出土文物上刻画的图形,很可能与文字有渊源关系。出土于陕西华县的泉护村遗址,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的彩陶盆上有四个鸟形图案,与古汉字中的?“鸟和隼对照,十分相似。 五、小结

从汉字的起源过程你们有什么感受,

文字的产生是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鉴于人们交往交流的扩大的需要而产生的。 六、仓颉的传说:要说阳武\清明庙会,先得从\清明\节说起。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人们利用这天扫墓祭奠,纪念祖先。据说,这一传统习俗与字圣仓颉有关。

相传自父母去世后,仓颉日夜思念,为报答父母的大恩大德,特别是母亲为他造字和修建藏字楼操心受苦,他总是耿耿于怀。后来,他想到自己出生于三月二十八日,此

时正是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的清明时分,何不利用这天去祭拜父母的坟墓, 以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是年三月二十八日这天, 天空格外晴朗,仓颉便到父母的坟地,把坟墓周围 打扫得干干净净,又在墓堆上插上了几朵野花,让父母亲在九泉之下宁静安息,以此表达对父母的怀念和孝心。此后,人们也学起了仓颉,不论贫富贵贱,也不论为官为民,都在每年这天给祖先扫 墓、祭奠,表示纪念。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仓颉,就把 \清明\列人二十四节气中。这就是清明节扫墓的来历。

后来,仓颉辞世后埋葬在史官。阳武村的村民为了纪念仓颉这一上古伟人,歌颂他的丰功伟绩,启迪后人,就在仓颉的故居乌羽山的中峰顶端修建了一座\仓颉庙\,以便进行各种纪念活动。此庙庙址至今残存。一村民于1951年在此放羊挖柴时,发现一石碑,碑高35厘米,宽55厘米,厚5厘米。碑上刻有\仓圣故里\四字,石碑造艺精良,字迹刚劲有力。此碑何人何时所立无法查考,但从碑质字迹分析,至少距现在有千百年了。

过去,每逢过年过节,村民们就去鸟羽山仓颉庙烧香磕头,祭拜仓颉。每年清明节,举行庙会,唱大戏纪念仓颉。 随着社会的变迁,村址由原乌羽山的阳武村移至现在的阳武村。人们为了纪念祭拜方便,于清乾隆二十年也将仓颉庙从乌羽山迁到现在的阳武村,重新塑像立碑。为了永远纪念这位文字圣祖,把鸟羽山更名为\仓圣梁\。清乾隆四十二年,庙宇扩建,重新修复,不仅有庙而且有戏楼,并立碑纪念(残碑现存)。此后,阳武村民在清明节举行庙会,祭奠仓颉,绵延不断。由此,阳武的\清明庙会\远近闻名,直古流传。曾一度,过清明庙会,远至河南、山西、山东、甘肃等省以及本省蒲城、澄城、合阳、洛川、宜君、黄龙、榆林等地的游人、商客纷纷赶来阳武祭拜仓颉,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每逢过庙会,常有大戏助兴。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江青玉军长曾带山西大戏在此为庙会助兴;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国民党团长韩波皮(中共地下党员)请来\朱班长\的名戏为清明庙会演出。过清明庙会演出的先后还有富平、长安、白水、蒲城等县剧团。至于村上的业余剧社经常为庙会演出自不必说。庙会期间,设有商场、饭馆、牛羊市场、游艺娱乐等,另外还有摇会博彩。

仓颉庙的殿堂中间有一方形像台。像台中央塑有仓颉坐像。像台左右两侧角前,各塑有一尊书童站像,手执书一本。庙殿周围均有壁画和诗词。壁画为《四圣图》,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意深遂,字迹遭劲有力。仓颉塑像神韵魁伟,四目经天,尊容庄严。庙中无论是塑像还是壁画造诣,均可谓艺术精品。原诗词如下:

第二课时 汉字的发展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了解汉字的发展经历了几个过程,汉字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 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交流沟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汉字的演化过程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教学准备:有关各个时期的汉字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汉字是怎样产生的,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

习汉字是怎样变化的。

二.了解汉字变化的各个阶段的特点 1、甲骨文

出示甲骨文图片,师:你们看这些字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书写的工具和笔画的特点。

师: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

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时代遗址,在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花园庄、侯家庄等地。这里曾经是殷商时代后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称为殷墟。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商代统治者非常迷信,例如十天之内会不会有灾祸,天会不会下雨,农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胜利,应该对哪些鬼神进行哪些祭祀,以至于生育、疾病、做梦等等事情都要进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乌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通常先在准备用来占卜的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钻出一些小坑,这种小坑甲骨学家称之为“钻凿”。占卜的时候就在这些小坑上加热是甲骨表面产生裂痕。这种裂痕叫做“兆”。甲骨文里占卜的“卜”字,就像兆的样子。从事占卜的人就根据卜兆的各种形状来判断吉凶。从殷商的甲骨文看来,当时的汉字已经发展成为

能够完整及在汉语的文字体系了。在已发现的殷墟甲骨文里,出现的单字数量已达4000左右。其中既有大量指事字、象形字、会意字,也有很多形声字。这些文字和我们现在使用的文字,在外形上有巨大的区别。但是从构字方法来看,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2.金文

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

师: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十分发达。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铜器上的铭文,字数多少不等。所记内容也很不相同。其主要内容大多是颂扬祖先及王侯们的功绩,同时也记录重大历史事件。如著名的毛公鼎有497个字,记事涉及面很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3 . 大篆

介绍大篆

代表为今存的石鼓文,以周宣文时的太史籀所书而得名。他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为石刻之祖。

起于西周晚年,春秋战国时期行于秦国。字体与秦篆相近,但字形的构形多重叠。

4.小篆、介绍小篆

也叫“秦篆”。通行于秦代。形体偏长,匀圆齐整,由大篆衍变而成。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称:“秦始皇帝初兼天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爱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5. 隶书介绍隶书

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

隶”(也叫“今隶”),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

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隶书之名源于东汉。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 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

隶书相传为秦未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 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隶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 文书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隶书被叫做\佐书\。隶书盛行于汉朝,成为主要书体。作为初创的秦隶, 留有许多篆意,后不断发展加工。打破周秦以来的书写传统,逐步奠定了楷书的基础。在\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思想统一下,是汉代隶书逐步发展定型,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书体,同时,派生出草书、楷 书、行书各书体,为艺术奠定基础。 6 。楷书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盂附)等。

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在传世的魏晋帖中,如锺繇的《宣示表》(左图)、

《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可为代表作。观其特点,诚如翁方纲所说:“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

东晋以后,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书体,带著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南北朝,因为地域差别,个人习性、书风迥然不同。北书刚强,南书蕴藉,各臻其妙,无分上下,而包世臣与康有为,却极力推崇两朝书,尤重北魏碑体。康氏举十美,以强调魏碑的优点。

唐代的楷书,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真所谓空前。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在楷书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 7 。草书

草书:汉字的一种书体。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章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国吴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代表作如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

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从此草书只是书法家临摹章草、今草、狂草的书法作品。代表作如张旭《肚痛》帖、怀素《自叙帖》。草书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始于汉初。当时通用的是“草隶”,即潦草的隶书,后来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章草”。汉末,张芝变革“章草”为“今草”,字的体势一笔而成。唐代张旭、怀素又发展为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的“狂草”。 8. 行书

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笔势不象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

三、将所有的图片呈现

师:大家从左到右看,从最先的汉字到现在的汉字的变化过程你们能看出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出汉字的演化是由繁到简,书写越来越方便快捷。 四、拓展

想象一下未来汉字的发展与演化同学交流,全班汇报。

二造字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复习汉字的起源《仓颉造字》;

2,了解汉字常用的四种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能够借助互联网和其他文字资料了解关于汉字的知识,推想汉字形成的过程,懂得一些基本汉字的本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以及中国人的的创造力和智慧,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喜爱和欣赏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难点,重点:了解汉字常用的四种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1,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汉字的产生和四种造字的特点. 2,制作课件

学生:1,了解有关汉字造字的传说. 2,收集汉字造字方法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假如没有汉字 1,引入

同学们,说到汉字,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熟悉,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屏幕出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汉字:课本,史书,高速公路路牌,店名??) 2,生活当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汉字呀

3,设想:同学们,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汉字,会碰到哪些困难 (点击课件,课本,史书,高速公路路牌,店名这些图片上的汉字全部消失.)

4,小结:看来,咱们的生活的确少不了汉字,它与我们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借助它,我们可以方便,快捷地了解和传递各种信息,还能记录下很多有价值的信息留传给后人.

活动二 探究汉字的产生 1,故事引入

师:(1)过渡:可是在汉字还没产生的远古时期,人们要将事情记录下来是怎样做的呢 比如\今天部落里采摘了三筐野果\这样一个信息,他们要告诉同伴会怎样做呢 小结:那时候人们采用结绳,刻木和画图等方法来记录事情.

为了能将事情清楚,准确地记录下来,人类就开始尝试着用更简捷,又能让所有人

明白的符号来表达意思,这就是字.汉字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 我国古代流传着仓颉造字的传说故事,请一个组的同学给我们展示一下造字的过程 (2)学生表演.

师:我们知道仓颉造字只不过是一个传说,虽然这只是个传说,但它生动地描述了汉字是怎样产生的.那么到底汉字是怎样形成的呢 2,熟悉汉字的造字法

一般说来汉字的造字方法有以下四种:

(1) (象形)出示图片

请研究象形字造字方法的小组上台展示.

师:象形字就好像画画一样,造出来的字也很有意思,很有趣.同

时也是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汉字造字方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叫象形字,如:日,月,山,云,人,手,牛,爪,衣,卉,行,泉等. (2) (指事)出示图片

请研究象形字造字方法的小组上台展示.

师:这是人们想出来的第二种方法,这种方法再出来的字比较少,

在《说文解字》当中只占了1.3%. (3) (会意)出示图片

请研究象形字造字方法的小组上台展示.

师:会意实际上是把两个独体字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新的意

思的一种造字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叫会意字,如:从,步,采,休,苗,伐,明,林,炎,等.

(4) (形声)出示图片

请研究象形字造字方法的小组上台展示.

师:形声是用形和声两部分拼合在一起来造字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最主要的造字方法,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据统计,在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我们学习汉字,主要是学形声字.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排列的位置是多种多样的:

①左形右声——江、村、情、姑、按、编、订 ②右形左声——飘、攻、战、顶 ③上形下声——箕、宇、窝、雾

④下形上声——货、烈、辜、想、裘、梨、烫

⑤内形外声——问、闻、闷、辨、辩、阙 ⑥外形内声——园、房、阅、店、衷、病、围

以上六种形式可概括为左右、上下、内外三种关系,其中以“左形右声”的形式占多数,以“上形下声”的形式比较常见。

师:我国古代所谓\六书\除了上面提到的\四书\以外,还有\转注\和\假借\转注\和\假借\都是利用已有的字,而没有产生新字,所以,严格地说来,它们只是用字法,而不是造字法.所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去研究研究.

小结: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这几种造字方法,基本了解了一些汉字的基本规律.其实汉字是一种表意的方块字,看到汉字的形体就可以猜测它的意思.这一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我们去改正一些常见的错别字.希望你们能学以致用.

三、纠正错别字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寻找生活中的错别字,分析错别字产生的原因,从而达到正确书写

汉字的目的。

过程与方法:自己观察发现与别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错别字对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不便杜绝出现错别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讲一个用错字的笑话 :乡里开会,由于谐音,村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不要浆瓜,咸菜太贵了。 ”(同志们,乡民们,不要讲话,现在开会了。)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浆瓜。 ”(现在请乡长讲话。)乡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同志们,乡民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用大碗吧)

这个笑话可笑吗,是什么让你们这样笑,

在生活中可要注意用字呀,要不然就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笑话,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没有出现过错别字。 二、出示几幅错别字的图片

师:谁能找出里面的错别字。 三、分析错别字产生的原因

1、形近字比较多,容易混淆 2、同音字多,使用时产生混淆 3、写字潦草,辨认困难 四、如何防止出现错别字 (一)、注意形近字

《聊斋》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两个狐狸精给一位书生出对于:“戊戌同体,腹中止欠一点。” 书生对不出。狐狸精自己对成:“己已连踪,足下何不双挑。”

“戊、戌、戍”、“己、已、巳”,普通人嫌它分辨麻烦。狐狸精却利用麻烦来刁难人。

有些形似字是形声字,声符相同,形符不同。对这类字要注意辨析形符的意义。如,搏、博、膊这三个字声符一样,形符不同。搏的形符是手,用手作形符的字,原义一般同手有联系。

搏是捕捉、对打的意思。博形符是十,本是数目字,引申为多,博是广、多的意思。膊的形符是肉(月)。用肉(月)作形符的字,原义一般同肉体有联系。膊原义是晒干肉,引申指身体上肢靠肩处。了解这几个字形符的意义,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就不会弄错了。

再举一组例子:

用草字头作形符的字原义一般同草类植物有联系。用竹作形符的字,原义一般同竹子有联系。 芋(yù):芋头

竽(yú):滥竽充数(竽,乐器名,像现在的笙) 茄(qié):茄子、番茄;jiā:雪茄

笳(jiā):胡笳(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二)、注意字音

形声字的声符虽然大部分表音不准确,但是一般在读音上是有关系的。所以,可以用声符来纠正错别字。

末mò:抹mǒ(涂抹)、沫茉秣mò、抹mā(抹桌子)、袜wà(韵母“o”是或“a”) (三)、注意字义

汉语的词是用汉字记录的。大部分汉字是记录的词素,在词内是有意义的。因此,了解字义对纠正错别字很有好处。如“创伤”的“创”有人误写作“疮”。“创”是形声字,从刀仓声,

原义是伤,“刀创、予以重创”,都是用的“创”的原义。“疮”也是形声字,是一种皮肤上的溃疡病。“创伤”,指身体受伤的地方,或指外伤,因此用“创”不用“疮”。

异口同声(一) 责无旁贷(代) ..

恪守不渝(格喻) 焕然一新(换) ... 精简机构(减) 沧海桑田(苍) . 披星戴月(带) 刚愎自用(复)

有些词语,通用的是引申义,原义一般人不清楚。必须了解它的原义,才能正确运用。如“提纲”,有人误作“题纲”。“纲”是鱼网的总绳,引申指事物的关键部分或文章的主要精神。“提纲”的原义是提着网的总绳子,引申作要点、要领讲。了解这个道理,就不会提写成“题纲”了。又如“针砭”,有人误写作‘针贬”。“砭”的原义是古代用石针扎皮肉治病。“针砭”是联合式结构的合成词,原义是扎针治病,引申作指出错误,以求改正讲,如“痛下针砭”、“针砭社会”。了解了这个道理,就不会写成“针贬”了。又如(括号内是别字):

鞭笞(苔) 膏肓(盲) 规矩(距) 部署(布) ....枢纽(钮) 炮制(泡) 寒暄(宣) 瑕瑜互见(暇) .....

按部就班(步) 改弦更张(章) 稗官野史(裨) 四、课后作业 寻找生活中的错别字

时间 地点

错字 纠正 处理方法

四、品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甲骨文、金文、篆书等各种不同字体的不同风格。 认识同一种字体的楷书四家的不同书写特点。 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同学讨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不同字体的美,感悟汉字的书写艺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汉字的书写不仅仅是学习工作的需要,更是一种书法艺术,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所艺术殿堂近距离的感受的汉字的美。 二、出示几种不同字体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看一看这些字体各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学生观察,交流) 指名回报

师总结:从形体看,甲骨文的主要特点:

1)象形程度较高,接近图画文字。

2)字体不规范:有的字方位可以颠倒;一个字可以有若干不同形体;偏旁可以不同。

金文:)金文范铸,笔法肥厚;甲骨文刀刻,笔画改为方形。

3)金文书写款式较甲骨文规整。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逼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隶、楷之间的过渡。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楷书,又称正楷、楷体、正书或真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其字形较为正方,不像隶书写成扁形。楷书仍是现代汉字手写体的参考标准,也发展出另一种手写体——钢笔字。 楷书,又称正楷、楷体、正书或真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其字形较为正方,不像隶书写成扁形。楷书仍是现代汉字手写体的参考标准,也发展出另 一种手写草书:汉字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体——钢笔字。 三、出示楷书四家图片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看到不同的字体书写时具有不同的特点,就是同一种字体不同的人书写出来也会有不同的特点

师:这是楷体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的代表作,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同一种字体书写的不同特点?

(学生观察交流) 指名回报交流

师总结:颜真卿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遭劲舒和,神采飞动。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

风中了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幅,称为“颤体”。 欧阳询: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他的字有多人评论。

柳公权: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的美誉

赵孟頫:字体秀美而不流媚,规度严谨而不失飘逸,横直相安,撇捺舒展,重心安稳,达到了“精奥神化”的艺术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gv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