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性食品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残留的研究

更新时间:2024-04-24 19: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 献 综 述

题 目: 动物性食品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残留的研究

动物性食品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残留的研究

摘要:动物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问题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由于使用了动物性食品也能把动物产生的耐药性转移给人类,所以在生产生活中要格外注意这类问题,避免向环境中扩散造成更大的损失。本文动物性食品中大环内酯类抗菌素残留的相关问题包括大环内酯类药物的简介、动物性食品中抗菌素残留对人和动物的危害、及国内国外的态度和处理方法、一些常用的检测手段和针对这种危害的应对措施做一扼要概述。

关键词:AGP;药物残留;大环内酯类;耐药性

现今一些养殖户为了追求更大经济效益,常常过量的添加一些抗菌药物,从而带来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包括动物致病菌和内在微生物菌群)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随着养殖环境的恶化和兽药的滥用,使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动物产品中的残留超标,严重危害着消费者的健康, 食品中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残留易引起过敏和携带耐药因子菌株的扩散,而且长期食用含抗生素残留的动物源食品后,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同时给我国动物产品的出口造成极大的障碍。

大环内酯类是由链霉菌产生或半合成的一类弱碱性抗生素,主要对革兰氏阳性(G+)菌、某些革兰氏阴性(G-)球菌及支原体有良好抗菌作用。因具有14~16元环内酯结构,故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自1952年发现红霉素以来,已有竹桃霉素、螺旋霉素、吉他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及它们的衍生物问世。近年来又开发出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等新品种。动物专用品种有泰乐菌素、替米考星等。大环内酯类对很多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菌株有较好疗效,毒性低,无严重的不良反应。但本类抗生素之间有不完全的交叉耐药性[1]。

一、大环内酯类的抗菌特性

1.抗菌谱和抗菌活性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同青霉素,且较其更为广谱,主要对多数G+菌、G-

球菌、厌氧菌及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有良好作用,对G+菌比G-菌更有效。对多数G+菌如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丹毒杆菌、李氏杆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G菌中的巴氏杆菌、布氏杆菌、流感杆菌等也有一定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敏感菌引起的肺炎、败血症、蜂窝织炎、子宫炎、乳腺炎、化脓性皮炎、细菌性肠炎、尿道感染、关节炎等严重全身或局部感染及猪肺疫、猪丹毒等。不易通过血脑屏障[1]。 2.细菌对本类药物的耐药性

细菌耐药主要机制是一些细菌能合成甲基化酶,将位于核糖体50S亚基23SrRNA 上的腺嘌呤甲基化,导致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能与其结合。本类药物和林可胺类抗生素的作用部位相同,所以耐药菌对这两类抗生素常同时耐药。

1

动物性食品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残留的研究

由于耐药性是会从动物和人之间传播,所以这大大增加了食用药物残留动物源性食品对人的危害。

与人体使用抗菌药物一样,动物使用这些药物不仅会增加动物致病菌的耐药性,同时也增加动物体外菌群对这些药物的耐药性。动物传染性细菌或肠道菌群的耐药基因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传递给人体。这些耐药细菌既可以在人体内定殖,也可以将其耐药基因传递给人体内源菌群。再则,动物肠道菌群中耐药菌的数量愈多,这些耐药基因传递给致病菌的可能性愈大,进而向环境中扩散的可能性愈大[2]。 3.临床应用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AL s)属中谱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支原体具有突出的抗菌活性,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3], 已广泛用于畜禽细菌性和支原体感染的化学治疗,在低剂量下具有良好的促生长作用。

二、动物使用广谱抗菌药的危害

动物使用抗菌药物其目的是: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预防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作为饲料添加剂以增加饲料利用率和加快动物的生长。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的抗菌药物被称为抗菌生长促进剂(AGP)。一般情况下,它能使动物生长率和饲料利用率分别提高2%和4%。饲料利用率的提高可使经动物粪便排泄的废物量降低,这样可以节省约3%~4%的饲料。但人们尚不知由此造成的动物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对人类的危害性。 瑞典1986年开始禁止使用AGP,一时间家禽和猪感染细菌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导致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增加20%左右。但是,随着饲养卫生条件的改善、饲养方法的科学化、饲料配方的调整和改进,所有这些问题几乎全部解决了,家禽感染梭状芽孢杆菌的发病率比禁止使用前大为降低。最近对瑞典猪粪便样品与荷兰猪粪便样品的比较发现:前者细菌的耐药程度和耐药菌的流行性都比后者要低得多[2]。

三、现今国际和国内形势

尽管抗菌药物在牲畜上的使用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对因使用AGP而带来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包括动物致病菌和内在微生物菌群)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需要一套严格的管理法规、规范限制饲料用药。因为动物中的这些耐药菌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进入人体。欧洲早在1968年就不允许治疗用抗菌药物作为AGP用于动物,而仅用莫能菌素、盐霉素、黄霉素这些药物作为AGP使用。作为AGP使用的浓度高于抑制肠道细菌的MIC,因此,AGP使用可导致细菌对这些抗菌药物以及治疗用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

大环内酯类如螺旋霉素( Spira2mycin,SPM) 、替米考星( Tilmicosin,TIL) 、泰乐菌素( Tylosin,TYL),是兽医临床上使用较广泛的一类抗生素药物,在我国饲料中经常添加且使用量仅次于四环素类抗生素。由于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和我国饲料添加剂的管理尚不十分的完善,一些养殖户为了追求更大经济效益,常常过量的添加这些药物。因此需

2

要建立准确、简单、快速、成本低的检测方法,从饲料源头上把住此类药物市场准入关

[4]

我国2002年农业部公告第235号规定,红霉素在动物组织、奶和蛋中的最大残留限

量(MRL)为40~200 μg/kg;吉他霉素在动物组织中的MRL为200 μg/kg;林可霉素在动物组织、奶和蛋中的MRL为50~1 500 μg/kg;替米考星在动物组织和奶中的MRL为50~1 500 μg/kg;泰乐菌素在动物组织、奶和蛋中的MRL为50~200 μg/kg[5] 。

四、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

目前用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微生物检测法[6]、气相色谱法[8]、高效液相色谱法(HLPC)[9]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10]等。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其适于难挥发物质的分离测定而被广泛应用于农药、兽药残留分析。在进行色谱分析时,样品前处理往往是整个分析过程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如液-液萃取(LLE)存在操作繁琐耗时,需要使用大量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有机溶剂, 难以实现自动化等缺点[7]。采用微生物测定,特异性不强,准确性差。近年来有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的报道,但有些药物,如红霉素等没有紫外吸收,难以用高效液相紫外检测。1999年,Pedersen-Bjergaard等首次提出了基于中空纤维的液相微萃取技术(HF-LPME)

[11]

。它集采样、萃取和浓缩于一体,具有成本低、装置简单,可与GC、HPLC、CE联

用等优点[10]。此外,纤维的使用是一次性的,避免了固相微萃取中交叉污染的问题。HF-LPME所需的有机溶剂量很少(几至几十微升)是一种对环境无害的样品前处理新技术,在药物、环境等分析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2]。

五、应对措施

要想控制动物性食品中的抗生素残留,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抗菌药物在动物中的使用。治疗和预防动物感染并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的最好方法是改善动物饲养条件,防止疾病传染,使用已有疫苗和开发新的疫苗。如果不得不使用抗菌药物,则应该尽量使用窄谱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作为动物生长促进剂,尽管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它是以损害公共环境为代价的。欧盟国家目前有30%抗菌药物作为AGP使用,而有些国家高达50%。瑞典的经验告诉我们,用现代的动物饲养方法来替代AGP是完全有可能的。取缔使用AGP将会鼓励研究工作者改变研究方向,如研究prebiotics和probiotics来替代抗菌药物[2]。

参考文献

[1] 吕惠序.猪场怎样正确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J].养猪,2009,4:69-71.

3

动物性食品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残留的研究

[2] 钱秀萍,陈代杰.细菌耐药性机制的研究与新药开发Ⅳ[J].国外医药,2001,6:326-329. [3] 李俊锁,邱月明,王超.兽药残留分析[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13-436.

[4] 童敬,饶钦雄,郭平,等.猪饲料中3种大环内酯类药物的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检测方法[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9,14(1):117-12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235号公告[B ]. 2002.

[6] 刘葆林.微生物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阿奇霉素含量的比较[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0,35(5):387~388.

[7] 王春,吴秋华,王志,等.基于中空纤维的液相微萃取技术的研究进展[J].色谱,2006,24 (5):516~523. [8] Danielson N D,Holeman J A, Bristol D C,etal.Simple methods for qualitative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macrilide

antibiotics[J].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1993,11(2):121~130.

[9] García-Mayor M A,Garcinuo R M,Fernández-Hernando P,etal.Liquid chromatography-UV diode-array detection method for multi-residue determination of macrolide antibiotics in sheep’s milk[J].J. Chromatography A,2006,122(1-2):76~83.

[10] Huebra M G.Vincent U.Bordin G,etal.Characterisation of dirithromycin and spiramycin us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direct infusion mass spectrometry[J].Analytica Chimica Acta.2004,503(2):247~256.

[11] Pedersen-Bjergaard S,Rasmussen K E.Liquid-liquid-liquid microextraction for sample preparation of biological fluids prior to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J].Analytical Chemistry,1999,71:2650~2 656.

[12] Wang C,Li C R,Zang X H,etal.Hollow fiber-based liquid-phase micro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on-line sweeping for trace analysis of Strychnos alkaloids in urine by 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hromatography [J].J.Chromatography A,2007,1143:270~275.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gp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