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更新时间:2023-05-21 20:5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
一、(1)√ (2)× (3)√ (4)× (5)√ (6)× 二、(1)A (2)C (3)C (4)B (5)A C
三、UO1≈1.3V UO2=0 UO3≈-1.3V UO4≈2V UO5≈2.3V UO6≈-2V 四、UO1=6V UO2=5V
五、根据PCM=200mW可得:UCE=40V时IC=5mA,UCE=30V时IC≈6.67mA,UCE
=20V时IC=10mA,UCE=10V时IC=20mA,将改点连接成曲线,即为临界过损耗线。图略。
六、1、
IB
IC
VBB UBE
26μA
Rb
IB 2.6mA
UCE VCC ICRC 2V
UO=UCE=2V。
2、临界饱和时UCES=UBE=0.7V,所以
IC
IB
VCC UCES
2.86mA
RcIC
28.6μA
Rb
VBB UBE
45.4k
IB
七、T1:恒流区;T2:夹断区;T3:可变电阻区。 1.1(1)A C (2)A (3)C (4)A 1.2不能。因为二极管的正向电流与其端电压成指数关系,当端电压为1.3V时管子会因电流过大而烧坏。
1.3 ui和uo的波形如图所示。 1.4 ui和uo的波形如图所示。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
1.5 uo的波形如图所示。
1.6 ID=(V-UD)/R=2.6mA,rD≈UT/ID=10Ω,Id=Ui/rD≈1mA。
1.7 (1)两只稳压管串联时可得1.4V、6.7V、8.7V和14V等四种稳压值。 (2)两只稳压管并联时可得0.7V和6V等两种稳压值。 1.8 IZM=PZM/UZ=25mA,R=UZ/IDZ=0.24~1.2kΩ。
1.9 (1)当UI=10V时,若UO=UZ=6V,则稳压管的电流为4mA,小于其最小稳定电流,所以稳压管未击穿。故 UO
RL
R R UI 3.33V
L
当UI=15V时,由于上述同样的原因,UO=5V。
当UI=35V时,UO=UZ=5V。
(2)IDZ (UI UZ)R 29mA>IZM=25mA,稳压管将因功耗过大而损坏。 1.10 (1)S闭合。
(2)Rmin (V UD)IDmax 233 ,Rmax (V UD)IDmin 700 。
1.11 波形如图所示。
1.12 60℃时ICBO≈32μA。
1.13 选用β=100、ICBO=10μA的管子,其温度稳定性好。
1.14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
1.16 当VBB=0时,T截止,uO=12V。
当VBB=1V时,T处于放大状态。因为
IBQ
VBB UBEQ
RbVBB UBEQ
Rb
60μA,ICQ IBQ 3mA,uO VCC ICQRC 9V
当VBB=3V时,T处于饱和状态。因为
IBQ 160μA,ICQ IBQ 8mA,uO VCC ICQRC<UBE
1.17 取UCES=UBE,若管子饱和,则
VCC UBEVCC UBER
,Rb RC,所以 b 100管子饱和。
RbRCRC
1.18 当uI=0时,晶体管截止,稳压管击穿,uO=-UZ=-5V。
当uI=-5V时,晶体管饱和,uO=0.1V。因为
IB
uI UBE
480μARb
IC IB 24mA
UEC VCC ICRC<VCC
1.19(a)可能 (b)可能 (c)不能 (d)不能,T会损坏。 (e)可能
1.20 根据方程
iD IDSS(1
uGS2
)
UGS(th)
逐点求出确定的uGS下的iD,可近似画出转移特性和输出特性。在输出特性中,将各条曲线上uGD=UGS(off)的点连接起来,便为予夹断线。 1.21
1.22 过uDS为某一确定值(如15V)作垂线,读出它与各条输出特性的交点的iD值;建立iD=f(uGS)坐标系,根据前面所得坐标值描点连线,便可得转移特性。
1.23 uI=4V时T夹断,uI=8V时T工作在恒流区,uI=12V时T工作在可变电阻区。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
1.24 (a)可能 (b)不能 (c)不能 (d)可能 一、(1)× (2)√ (3)× (4)× (5)√ (6)× (7)× 二、(a)不能。因为输入信号被VBB短路。 (b)可能
(c)不能。因为输入信号作用于基极与地之间,不能驮载在静态电压之上,必然失真。 (d)不能。晶体管将因发射结电压过大而损坏。
(e)不能。因为输入信号被C2短路。
(f)不能。因为输出信号被VCC短路,恒为零。
(g)可能。 (h)不合理。因为G-S间电压将大于零。 (i)不能。因为T截止。
三、(1)(VCC UBEQ)IBQ 565 ; (VCC UCEQ)(2) Uoi -120 ; IBQ 3
RL'
Uo 0.3
RC+RL
四、(1)A (2)C (3)B (4)B 五、(1)C,D E (2)B (3)A C D (4)A B D E (5)C (6)B C E,A D 六、
2.1
大 大 中 大 c b c 小 大 大 小 b e c 大 小 小 大
2.2(a)将-VCC改为+VCC 。 (b)在+VCC 与基极之间加Rb。 (c)将VBB反接,且加输入耦合电容。
(d)在VBB支路加Rb,在-VCC与集电极之间加Rc。
2.3 图P2.3所示各电路的交流通路;将电容开路即为直流通路,图略。
2.4空载时:IBQ=20μA,ICQ=2mA,UCEQ=6V;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峰值约为5.3V。
带载时:IBQ=20μA,ICQ=2mA,UCEQ=3V;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峰值约为2.3V。 2.5(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6 (1)6.4V (2)12V (3)0.5V (4)12V (5)12V 2.7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
Q:ICC UBEQ
BQ
VR
UBEQb
R
22μA
ICQ IBQ 1.76mA
空载时:UCEQ VCC ICQRc 6.2V, rbe rbb' (1 )26mV
I 1.3k EQ
A Ru
c
r 308
be
Ri Rb∥rbe rbe 1.3k A rus
be
R r A u
93sbe
Ro Rc 5k RRL 3k 时:UCEQ L
R R ICQ(Rc∥RL) 2.3V
cL
A R'
u L
r 115
be
A rus
be
R A u
47s rbe
2.8(a)饱和失真,增大Rb,减小Rc。 (b)截止失真,减小Rb 。 (c)同时出现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增大VCC。
2.9 (a)截止失真 (b)饱和失真 (c)同时出现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
2.10 (1)
IVCC UCEQ
CQ
R 2mA
c IICQ
BQ
20μA
RVCC UBEQ
b
I 565k
BQ
(2)
A u UoU 100 A u RL'
'
rRL 1k ibe
1
R 1 1 RL 1.5k cRL
2.11 空载时,UUCEQ UCES
om
2
3.28V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
RL 3k 时,Uom
2.12 ② ① ② ① ③
③ ② ① ③ ① ③ ③ ① ③ ③ 2.13(1)静态及动态分析:
'
ICQRL
2
2.12V
UBQ IBQ
UBQ UBEQRb1
VCC 2V IEQ 1mA
Rb1 Rb2Rf ReIEQ
10μA UCEQ VCC IEQ(Rc Rf Re) 5.7V
26mV
2.73k IEQ
1
rbe rbb' (1 )
(Rc∥RL) 7.7Au
rbe (1 )Rf
Ri Rb1∥Rb2∥[rbe (1 )Rf] 3.7k Ro Rc 5k
减小,A ≈-1.92。 (2) Ri增大,Ri≈4.1kΩ;Auu
2.14 Q:IBQ
VCC UBEQR1 R2 (1 )Rc
ICQ IBQ UCEQ VCC (1 )IBQRc
R2∥R3 R r∥R R R∥R Auibe1o23
rbe
2.15 Q点:
IBQ (
R2
VCC UBEQ)R2∥R3+(1+ )R1]
R2 R3
ICQ IBQ UCEQ VCC ICQRc UBEQ
动态:
Au
2.16
R4
rbe
Ri R1∥
rbe
Ro R4 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
IVCC UBEQ1
BQ1
R
UBEQ1 IBQ1
1 R2
RICQ2 ICQ1 3
UCQ2 VCC ICQ2R4UBQ2
R2
R(VCC UBEQ1) UBEQ1
1 R2
UCEQ1 UBQ2-UBEQ2
UCEQ2 UCQ2-UBQ2 UBEQ2 r1
be2
A 1 u1
2
rA 2u21R4rA u A u1A u2
be1be2
Ri R2∥R3∥rbe1 Ro R4
2.17 A u1 1 A u2
1 图略。 2.18 (1)求解Q点:
IVCC UBEQBQ
R32.3μA
b (1 )R e
IEQ (1 )IBQ 2.61mA
UCEQ VCC IEQRe 7.17V
(2)求解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入电阻:
RL :Ri Rb∥[rbe (1 )Re] 110k A (1 )Ru
e
r(1 )R 0.996
be e
RL 3k :Ri Rb∥[rbe (1 )(Re∥RL)] 76k A (1 )(Ru
e∥RL)
r )(R 0.992
be (1e∥RL)
(3) 求解输出电阻:RRo Re∥s∥Rb rbe
1
37
2.19 (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
Q:IBQ
VCC UBEQRb (1 )Re
31μA ICQ IBQ 1.86mA
UCEQ VCC IEQ(Rc Re) 4.56V
rbe rbb' (1 )
26mV
952 IEQ
Ri Rb∥rbe 952 (Rc∥RL) 95 Au
rbe Ro Rc 3k
(2)
Ri
Us 3.2mV
Rs Ri
304mVUo AuiUi
若Ce开路,则
Ri Rb∥[rbe (1 )Re] 51.3k
Rc∥RL 1.5Au
ReRi
Us 9.6mV
Rs Ri
14.4mVUo AuiUi
2.20(a)源极加电阻RS。 (b)输入端加耦合电容,漏极加电阻RD。
(c)输入端加耦合电容 (d)在Rg支路加-VGG,+VDD改为-VDD
2.21 (1)在转移特性中作直线uGS=-iDRS,与转移特性的交点即为Q点;读出坐标值,得出IDQ=1mA,UGSQ=-2V。
在输出特性中作直流负载线uDS=VDD-iD(RD+RS),与UGSQ=-2V的那条输出特性曲线的交点为Q点,UDSQ≈3V。 (2)gm
iD uGS
UDS
2UGS(off)
IDSSIDQ 1mA/V
gR 5 R 1M R R 5k AumDioD
2.22 (1)求Q点:UGSQ=VGG=3V
从转移特性查得,当UGSQ=3V时,IDQ=1mA,UDSQ=VDD-IDQRD=5V (2)求电压放大倍数:
gm
2UGS(th)
IDQIDO 3V
gR 20AumD
2.23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
Au gm(RD∥RL)
Ri R3 R1∥R2
R0 RD
2.24 (a)× (b)× (c)NPN型管,上-集电极,中-基极,下-发射极。 (d)× (e)× (f)PNP型管,上-发射极,中-基极,下-集电极。 (g)NPN型管,上-集电极,中-基极,下-发射极。 一、(1)× (2)√√ (3)√× (4)× (5)√ 二、(1)A A (2)D A (3)B A (4)D B (5)C B 三、(1)B D (2)C (3)A (4)A C (5)B (6)C 四、(1)IC3=(UZ-UBEQ3)/ Re3=0.3mA IE1=IE2=0.15mA
(2)减小RC2。
当uI=0时uO=0,ICQ4=VEE / RC4=0.6mA。
IRC4 IC2 IB4 0.14mARIE4RE4 BEQ4
C2
I 7.14k
RC2
rbe2
r)26mV
bb' (1 I 10.7k
EQ2
rbe4 rmV
bb' (1 )
26I 2.74k EQ4
A u1
Rc2∥[rbe4 (1 )Re4] 2 r 16.5be2
A Ru2
c4
r (1 )R 18
be4e4
A u A u1 A u2
2973.1 (a)共射,共基 (b)共射,共射 (c)共射,共射 (d)共集,共基
(e)共源,共集 (f)共基,共集
3.2 图(a)
A 1 R2∥[rbe2 (1 2)R3] (1 2)R3u
R1 rbe1rbe2 (1 2)R3
Ri R1 rbe1
Rrbe2 R2o R3∥
1 2
图(b)
A (1 Ru
1)2∥R3∥rbe2 (1 ( 2R
4r)
be11)(R2∥R3∥rbe2)rbe2
Ri R1∥[rbe1 (1 1)(R2∥R3∥rbe2)]
Ro R4
图(c)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
A u
1 R2∥[rbe2 (1 2)rD R [ 2R3
r)r]1 rbe1be2 (1 2D
Ri R1 rbe1
Ro R3
图(d)
A u [ gm(R4∥R6∥R7∥rbe2
)] ( 2R8r)be2
Ri R3 R1∥R2
Ro R8
3.3 (1)(d)(e) (2)(c)(e) (3)(e) 3.4 图(a)
1
rbe2
A 1 u1
2
rbe1
A u2
2R3r 125be2
A u A u1 A u2
125
Ri R1∥R2∥rbe1 0.93k Ri R3 3k
图(b)
A 1 (R1∥rbe2)u1
r 50be1
A u2
2R4r 42be2
A u A u1 A u2
2100
Ri (R5 R2∥R3)∥rbe1 1.2k Ri R4 1k
3.5 图(c)
A 1 (R3∥rbe2)u1
r 62be1
A u2
2R4r 107be2
A u A u1 A u2
6634
Ri R1∥rbe1 1.5k Ri R4 2k
图(e)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
A u1 gm R2∥[rbe (1 )R4] gmR2
6A (1 )Ru2
4
r )R 1
be (14
A u A u1 A u2
6
Ri R1 10M Rrbe R2
o R4∥
1
43
3.6
(RRW
(1) A uO
c
d
) u I
rbe
(Rc RW)
Rc
(2) uC1
2r uI uC2
be
2r uI
be
uO uC1 uC2RW
A ud
O
(Rc
) u I
rbe
3.7
U IRVEE UBEQBEQEQ W
2
2IEQRe VEE,IEQ R 0.517mA
W2
+2Re rr)26mV
be bb' (1 I 2.66k
EQ
A Rc
d
97r )
RW
be (12
Ri 2rbe (1 )RW 10.4k
3.8
uuIC I1 uI2
2
15mV
uId uI1 uI2 10mV
Ac
d
R2r 67
be
uO AduId 0.67V
3.9 (1) R'
L Rc∥RRL 6.67k V'
CC
L
R VCC 5V
c RL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
IVEE UBEQ
EQ
2R 0.265mA
e
U''
CQ1 VCC ICQRL 3.23V
UCQ2 VCC 15V
(2) △uO=uO-UCQ1≈-1.23V
r26mA
be rbb' (1 )I 5.1k EQA R'
d
L
2(Rr 32.7
b be)
u uO
I
A 37.6mV
d
uO AduI 0.327VuO UCQ1 uO 2.9V
3.10
R1 2(Rc∥
L
) Ad r
be1 (11)rbe2
Ri 2[rbe1 (1 1)rbe2]
3.11 Ad=-gmRD=-40 Ri=∞ 3.12 A1
d 2
gm RD 1600 Ri=∞
3.13
A u1
1 R2∥[rbe4 (1 4)R5 2rbe1
A u2
4 R6∥[rbe4 (1 4)R5 2rbe1
A (1 u3
5)R7
rbe5 (1 5)R7
A u A u1A u2A u2
Rrbe5 Ro R7∥
6
1 5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
3.14 (1)
Uo
VCC UCEQ
2
u
7.78V
U
Ui o 77.8mV
A
(2) 若Ui=10mV,则Uo=1V(有效值)。
若R3开路,则uo=0V。若R3短路,则uo=11.3V(直流)。 一、(1)C (2)B (3)C (4)A (5)A 二、(1)× (2)√ (3)√ (4)√ (5)× 三、IC2 IR
VCC UBE2 UBE1
100μA
R
四、(1)三级放大电路,第一级为共集-共基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差分放大电路,第二级是共射放大电路,第三级是互补输出级。
(2)第一级:采用共集-共基形式,增大输入电阻,改善高频特性;利用有源负载(T5、T6)增大差模放大倍数,使单端输出电路的差模放大倍数近似等于双端输出电路的差模放大倍数,同时减小共模放大倍数。
第二级共射放大电路以T7、T8构成的复合管为放大管、以恒流源作集电极负载,增大放大倍数。
第三级加偏置电路,利用D1、D2消除交越失真。 五、(1)① (2)③ (3)⑦ (4)② (5)⑥ (6)⑤ (7)④ 4.1 输入级、中间级、输出级和偏置电路。
输入级为差分放大电路,中间级为共射放大电路,输出级为互补电路,偏置电路为电流源电路。
对输入级的要求:输入电阻大,温漂小,放大倍数即可能大。 对中间级的要求:放大倍数大。
对输出级的要求:带负载能力强,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即可能大。 4.2 20lgAod 100 dB,Aod 105。
uO 1V 10V 14V 14V -1V -10V -14V -14V 4.3 A1-通用型,A2-高精度型,A3-高阻型,A4-高速型。 4.4
VCC UBE4 UBE0
100μA
R
3IC3I
IR IC0 IB4 IC0 B IC
1 (1 )
2 IC 2 IR
3
IR
当 (1 )>>3时,IC1 IC2 IR 100μA。
4.5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
VCC UEB
200μA (其中UEB 0.7V)R
I
IR IC IB IC0 C0IR
IC0
IR
160μA 1
IC1 IC0 160μAIC2 2IC0 320μA
4.6 Au
uO
uI
iD(rDS1∥rDS2)
uI
gm(rDS1∥rDS2)
4.7 在图(a)(b)所示电路中
iD1 iD2 iD3 iD4, iO iD2 iD1 2 iD1
iOgm
(uI1 uI2)
图(a)中:
Au
uO
(uI1 uI2)
(uI1 uI2)
iO(rDS2∥rDS4) -gm(rDS2∥rDS4)
图(b)中:Au -gm(rDS2∥rDS4)
4.8(1)T1和T2、组成的复合管为放大管,T5和T6为有源负载,双端输入、单端输出的差分放大电路。 (2)Ai
iO
(1 ) iI
4.9 同题4.8。 4.10(1)
Au1
Au2
Rc1∥Rc2rbe3
rbe3
rbe1
Au Au1 Au2
(2)当有共模输入电压时,uO=0。
Rc1>>rD,△uC1=△uC2,因此△uBE3=0,故uO=0。 4.11 (1)C (2)C (3)B (4)A
4.12 因为UBE3+UCE1=2UD ,UBE1≈UD ,UCE1≈UD,所以UCB≈0,反向电路为零,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
因此ICBO对输入电流影响很小。
4.13(1)因为β>>2,所以iC2≈iC1≈iI2 。 (2) iB3=iI1-iC2≈iI1-iI2
(3)
uO iC3Rc 3 iB3Rc
Aui uO (iI1 iI2) uO iB3 3Rc
4.14 图(a)所示电路中,D1、D2使T2、T3微导通,可消除交越失真。
R为电流采样电阻,D2对T2起过流保护。当T2导通时,uD3=uBE2+iOR- uD1,未过流时iOR较小, uD3因小于开启电压而截止;过流时uD3因大于开启电压而导通,为T2基极分流。D4对T4起过流保护,原因与上述相同。
图(b)所示电路中,T4、T5使T2、T3微导通,可消除交越失真。
R2为电流采样电阻,T6对T2起过流保护。当T2导通时,uBE6=uBE2+iOR- uBE4,未过流时iOR较小,因uBE6小于开启电压T6截止;过流时6因大于开启电压T6导通,为T2基极分流。T7对T3起过流保护,原因与上述相同。
4.15 (1)为T1提供静态集电极电流、为T2提供基极电流,并为T1的有源负载。 (2)T4截止。因为uB4=uC1=uO+uR+uB2+uB3,uE4=uO,uB4<uE4。 (3)T3的射极电流,在交流等效电路中等效为阻值非常大的电阻。
(4)保护电路。uBE5=iOR,未过流时T5电流很小;过流时使iE5>50μA,T5更多地为T5的基极分流。
4.16 T1-共射电流的放大管,T2和T3-互补输出级,T4、T5、R2-消除交越失失真。 4.17 (1)u11为反相输入端,u12为同相输入端。
(2)为T1和T2管的有源负载,将T1管集电极电路变化量转换到输出,使单端输出的放大倍数近似等于双端输出时的放大倍数。
(3)为T6设置静态电流,且为T6的集电极有源负载。 (4)消除交越失真。
4.18 (1)由T10、T11、T9、T8、T12、T13、R5构成。 (2)三级放大电路:
T1~T4-共集-共基差分放大电路,T14~T16-共集-共射-共集电路,T23、T24-互补输出级。
(3)消除交越失真。UBE23+UBE24=UBE20+UBE19 一、(1)A (2)B A (3)B A (4)C C
二、(1)静态及动态分析估算: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
VCC UBEQ
IBQ
R 22.6μA
b
IEQ (1 )IBQ 1.8mAUCEQ VCC ICQRc 3Vr26mV
b'e rbb' (1 )
I 1.17k EQ
r
be rbb' rb'e 1.27k Ri rbe∥Rb 1.27k gIEQm U 69.2mA/V
T
ARus
i
R rb'e( gmRc) 178
s Rirbe
(2)估算C‘
π:
f 0
T
2πrb'e(Cπ Cμ)
C
2πrμ 214pF
b'ef CT
C '
C (1 gmRc)Cμ 1602pF
(3)
R rb'e∥(rb'b Rs∥Rb) rb'e∥(rb'b Rs) 567
fH
1
2πRC'
175kHzπ
f1
L
2π(R 14Hz
s Ri)C
(4)20lgA usm 45dB,频率特性曲线略。
三、(1)60 103
(2)10 10 (3)103100jf
(1 10jf)(1 jff或
fff 104)(1 j105)(1 j10)(1 j104)(1 j10
5)
5.1(1)
1
2π(R ① ①
S Rb∥rbe)C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
1
(2)
2π[r'
① ① ① ③ b'e∥(rbb' Rb∥RS)]C
5.2 A 32u
或A 3.2jf (1 10jf)(1 jfu
ff105)(1 j10)(1 j10
5)
5.3
A 100 -10f2
u
(1 1jf)(1 10jf)(1 jf或Au
2.5 105)(1 jf)(1 jff10)(1 j2.5 10
5
) 5.4 (1)直接耦合;
(2)三级;
(3)当f=104Hz时,φ’=-135o;当f=105Hz时,φ’=-270o 。
5.5 A 103
f'
u
H(1 jffH 131kHz
31.2.5 10
5) 5.6 (1)
100 jf
A u
10
(1 j
f
10)(1 jf
105) A um
100
fL 10HzfH 105Hz
(2)图略。 5.7
103 j
fA u
(1 jfff
5)(1 j104)(1 j2.5 105
)A um
103
fL 5Hz fH 104Hz
图略。
5.8 (1)(a) (2)(c) (3)(c) 5.9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
R Re∥
rbe Rs∥Rbrbe Rs
20
1 1
fL
1
80Hz
2πRCe
5.10(1)C1(Rs+Ri)=C2(Rc+RL),C1 : C2=5 : 1。
(2)
C1 C2
Rs Ri
12.5μ F 2.5μ F
Rc RL
1
6.4Hz2π
fL 1.12fL1 10HzfL1 fL2
5.11 Ausm减小,因为在同样幅值的Ui作用下,Ib将减小,Ic随之减小,o必
然减小。
fL减小,因为少了一个影响低频特性的电容。
'
fH减小,因为Cπ会因电压放大倍数数值的减小而减小。
R Re∥
5.12
rbe Rs∥Rbrbe Rs
20
1 1
Ce
5.13 (1)
1
133μF
2πRfL
fL
(2)
11
5.3Hz
2π(Rs Ri)2π(Rs rbe)
rb'e rbe rb'b 0.9k fH
gm
11
316kHz''
2π[rb'e∥(rb'b Rb∥Rs)]Cπ2π[rb'e∥(rb'b Rs)]CπIEQUT
77mA/V
Ausm
rrb'eRi''
b'e ( gmRL) ( gmRL) 76
Rs RirbeRs rbe
20lgAusm 37.6dB
图略。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
Ausm fL
Ri''
( gmRL) gmRL 12.4
Rs Ri
1
16Hz
2πRsCs
''
5.14 CGS CGS (1 gmRL)CGD 72pF
fH
11
1.1MHz''
2π(Rs∥RG)CGS2πRsCGS
12.4 (j
f
)16 Aus
ff(1 j)(1 j)
161.1 106
gR' 20AummL
''
CGS CGS (1 gmRL)CGD 88pF
5.15 fL
1
0.796Hz
2π(RD RL)C1
904Hz'
2πRGCGS
fH
图略。
A A (1) Auu1u2
5.16 (2) fL 50Hz
50f2
fff(1 j)(1 j)(1 j5)2
45010
11
1.125,fH 64.3kHzfH10
(3)折线画法,低频段有两个拐点,f<4Hz时幅频特性的斜率为40dB/十倍频,4Hz
<f<50Hz时幅频特性的斜率为20dB/十倍频;高频段有一个拐点,f>105Hz时幅频特性的斜率为-40dB/十倍频。图略。 5.17 (1)Ce
A C>C。R∥R∥R>R∥R,C所在回路的 (2)因为Au2u1π2π12341sπ2
’
’
’
'
τ大于Cπ1所在回路的τ,第二级的上限频率低。
60dB。在折线化幅频特性中,频率小于10Hz时斜率为+40dB/十 5.18 20lgAu
倍频,频率大于105Hz时斜率为-40dB/十倍频。在折线化相频特性中,f=10Hz时相移为+90o,f=105Hz时相移为-90o。 一、(1)× (2)√ (3)× (4)√ 二、(1)B (2)C (3)A (4)D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
三、(a)电流串联负反馈。F
R1R3
R1 R2 R3 R AufL
R1 R2 R3R1R3
RR (b)电压并联负反馈。Auf21 1 (c)电压串联负反馈。Auf
(d)正反馈。
四、(1)应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
1 (2)因Au
Rf
20 ,故 Rf 190k 。
R1
40dB, ' 180 ; F 0,则需 五、因为f=105Hz时,20lgA为使此时20lgAA 40dB,即F <10 2 20lgF
6.1 (1)B B (2)D (3)C (4)C (5)A B B A B
6.2 (1)A (2)B (3)C (4)D (5)B (6)A 6.3 (1)× (2)× (3)√ (4)×
6.4 (a)直流负反馈 (b)交、直流正反馈 (c)直流负反馈 (d)、(e)、(f)、(g)、(h)均引入交、直流负反馈 6.5 (a)交、直流负反馈 (b)交、直流负反馈 (c)RS引入交、直流负反馈,C2引入交流正反馈。 (d)、(e)、(f)均引入交、直流负反馈。
(g)R3和R7引入直流负反馈,R4引入交、直流负反馈。
I I 1 6.6 (d)电流并联负反馈 Ffo U (e)电压串联负反馈 Ffo
R1
R1 R2
U 1 (f)电压串联负反馈 Ffo U (g)电压串联负反馈 Ffo U (h)电压串联负反馈 Ffo
R1
R1 R2R1
R1 R3
I R 6.7 (a)电压并联负反馈 Ffo I R (b)电压并联负反馈 Ffo4 I I (e)电流并联负反馈 Ffo
R2
R1 R2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
U (f)电压串联负反馈 Ffo
R1
R1 R4
R2R9
R2 R4 R9
U I (g)电流串联负反馈 Ffo
R RUIIRooL (d) Auf oL L
RRR1UIIii1f1 UURo (e) Auf o 1 2R1UUif UUo 6.8 (f) Auf o 1UU
i
f
UURo (g) Auf o 1 2R1UUif UURo (h) Auf o 1 3R1UU
i
f
(R∥R)UIRRoL (e) Ausf o4 (1 1) LRR2RsUIifs UURo 6.9 (f) Auf o 1 4R1UU
i
f
(R∥R∥R)UI(R R4 R9)(R7∥R8∥RL)o8L (g) Auf o7 -2R2R9UUif
6.10(d)输入电阻减小,输出电阻增大。(e)~(h)输入电阻增大,输出电阻减小。
6.11(a)输入电阻减小,输出电阻增大。 (b)输入电阻减小,输出电阻减小。
(c)输入电阻增大,输出电阻增大。 (e)输入电阻减小,输出电阻增大。 (f)输入电阻增大,输出电阻减小。 (g)输入电阻增大,输出电阻增大。 6.12 电压串联负反馈 无穷大 11 11 1 14 14 1
6.13 若uB1= uB2增大,则产生下列过程:
uB1= uB2↑→uC1= uC2↓(uB4= uB5↓)→iE4=iE5↓→uR5↓(uB3↓)→iC3↓→uR1↓ uC1= uC2 6.14 (1)Af≈1/F=500
(2)Af相对变化率为A的相对变化率的
1
,约为0.1%。
1+AF
F 10% 100A
0.1%
F 1 1 0.05 1,所以F6.15 A
Af
20
F A A 2000
F
正在阅读: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05-21
我有一个好妈妈作文350字07-12
盾构机始发作业指导书10-25
夸夸我的妈妈作文400字07-16
排列三投注技巧03-18
中国农业银行支票打印模板下载08-31
2021年金融居间服务协议05-18
写梅花的作文400字03-31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课后
- 习题
- 电子技术
- 答案
- 模拟
- 基础
- 2012年6月网页制作操作题
- 国家赔偿试题试题及答案
- 2015小额贷款公司及融资担保公司法律风险防范
- 2020年八下语文名师配套导学案四
- _十二五_时期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对策
- 核心区城市设计(最终)0718
- 2006版《铁路信号维护规则》解读(二)
- 打一成语最高的人_打一成语
- 关于居住建筑设计的舒适性分析
- 精品范文-2---年机械工程专业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 自然辩证法学习心得体会
- 公务员考试必备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总结
- 期货考试学习总结
- 大学生暑期担任辅导班老师社会实践报告
- 《仙魔九界ol》如何玩好这款游戏 游戏心得分享
- 基于工业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思考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014
- 煤矿后勤工作应注重三个度
- 2015年6-12月时事政治
- 分管政法副书记述职述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