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一)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文论专题》试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11-23 19:3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文论专题 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梁启超“薰浸刺提”说对文艺社会作用的阐释,侧重于文艺作品的美感特征与接受者审美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其对文艺的审美特征的探讨,是对( C )的一种“放大”研究。
A.司空图“韵味”说 B.庄子“言不尽意”说 C.孔子“兴观群怨”说 D.严羽“妙悟”说
2.为强调“大美”之自然、本真、天放的独特禀性,庄子从比较的角度说到“三籁”之声。其中除了“地籁”、“人籁”还有( A )。 A.“天籁” B.“物籁” C.“神籁” D.“灵籁” 3.《文心雕龙》风格论集中于《体性》篇。依刘勰之意,作家的创作个性包括有才、气、学、(B )等四个方面的因素。 A.质 B.习 C.识 D.力 4.《沧浪诗话》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组成,其中,“(A)”是全书的理论核心。 A.诗辨 B.诗体 C.‘诗法 D.诗评
5.在司空图之前,陆机、刘勰有“余味”说的提法,钟嵘则是以“( A )”说著名。 A.滋味 B.品味 C.食味 D.气味
6.创作论是叶燮《原诗》的理论核心,诗歌创作论大体包括创作主体论、创作对象论和创作方法论。下面( D )属于主体论范畴。 A.“妙造自然”说 B.“理、事、情”说 C.“师法自然”说 D.“才、胆、识、力”说
7.李渔主张戏曲创作要“结构第一”,他提出的开场要提示全剧,“大收煞”即全剧终场要有( A )。 A.“团圆之趣” B.“悲剧之情” C“同情之举” D.“机趣神韵”
8.韦勒克、沃伦认为文学作品有四个层面:即( C )层面、意义层面、意象和隐喻层面以及由象征和象征系统构成的“世界”或“神话”层面。 A.形象 B.画面 C声音 D.历史 9.“表现人的精神生活的艺术”中,尤其是文学中有三组原素,它们是人物性格、遭遇与事故、风格,持这一主张的是法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被老师预言为“为思想生活”的人( A )。
A.泰纳 B.伊瑟尔 C.孔德 D.拉封丹
10.伊瑟尔与( D )一道曾被人誉为接受美学的“双子星座”。 A.伽达默尔 B.胡塞尔 C.海德格尔 D.姚斯
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简单概括金圣叹小说理论关于人物论的主要思想。
首先,成功塑造人物性格是小说创作的首要任务和取得艺术成就的根本标志。(4分) 其次,小说人物还应该是个性化、性格鲜明的。(4分)
再次,小说还应注意如何去表现人物性格的问题。 2.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这样描述到:
作为一个整体,诗艺的产生似乎有两个原因,都与人的天性有关。首先,从孩提时候起人就有摹仿的本能。人和动物的一个区别就在于人最善摹仿,并通过摹仿获得了最初的知识。其次,每个人都能从摹仿的成果中得到快感。可资证明的是,尽管我们在生活中讨厌看到某些实物,比如最讨人嫌的动物形体和尸体,但当我们观看此类物体的极其逼真的艺术再现时,却会产生一种快感。这是因为求知不仅于哲学家,而且对一般人来说都是一件最快乐的事,尽管后者领略此类感觉的能力差一些。因此,人们乐于观看艺术形象,因为通过对作品的观察,他们可以学到东西,并可就每个具体形象进行推论,比如认出作品中的某个人物是某人。
由此,我们怎样看待亚里士多德关于文艺所具有的价值,请简要说明。 首先,文艺可以给人以知识。(4分) 其次,文艺可以给人以快感。(4分)
第三,文艺可以陶冶人的心灵
3.韦勒克、沃伦关于评价文学的具体标准有哪些内容? 第一包容性或多样性。(4分) 第二连惯性。(4分)
第三建立在经验事实上的世界观。 三、论述题(每题22分,共44分)
1.从下面三段王国维的相关著述,简单分析境界说的理论内涵。
境界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人间词话》)
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日:有境界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日: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元曲亦然。(《宋元戏曲考》)
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已,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原夫文学之所以有意境者,以其能观也。出于观我者,意余于境。而出于观物者,境多于意。然非物无以见我,而观我之时,又自有我在。故二者常互相错综,能有所偏重,而不能有所偏废也。文学之工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人间词乙稿叙》) (1)“境界”之本质在“情景交融” “境界”的本质其实就是中国传统诗学所一贯强调的一个核心话题:情景相生及情景交融。
(2)“境界”之特征在“真”,审美效果在于“不隔” “境界”不仅是要情景交融,而且必须是“真”情“真”景的交融与表现,而要能写“真”景物“真”感情,作者必须“所见者真,所知者深”。
“不隔”的含义,那就是指诗人之言情写景能令读者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审美效果。作品之“境界”所以能产生这样的审美效果,根源在于诗人面对生活而能“入”能“出”,故此“所见者真,所知者深”,因而能够写出“真景物”、“真感情”。总之,正是由于“境界”生成的基本特征在于“真”,从根本上决定了“境界”的审美效果必定在于“不隔”。 (“境界”本质、“境界”特征各8分,阐述6分)
2.请阐释精神分析说对文艺研究的意义。
一方面,其对于艺术家创作动机的研究,潜意识的探讨,对于艺术作品的心理分析,拓宽和丰富了人们对艺术的发生、艺术创作中的“受动”作用和艺术的意义的理解认识,并且有力地推动了浪漫主义批评或传记批评的发展。后来在西方出现的“原型批评”、“神话批评”亦与之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其提出的“症候”论,可谓是在“反映”论和“表现”论之外的一种新见,开启了人们分析艺术作品、艺术形象的新思路。兴起子西方的“新历史主义批评”,无不能说是将其推广和运用于对社会生活、历史运动的观照认识而发展起来的。(12分)
另一方面,这一理论的偏颇、荒诞和乖谬之处也是明显可见的。其将艺术创造一律看作
是艺术家的白日梦,将一切艺术家统统视为受原始本能尤其是性本能支配和控制的人,这不仅是无视艺术家具有在后天环境中生成的互不相同的个性存在,把他们从心理上抽象化了,而且更是否定了艺术家(以及一切社会的人)具有相对独立于其肉体欲望的精神追求,将他们还原为了森林动物,或在本质上是极端自私、仇视社会伦理道德的心理罪犯。(10分)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文论专题 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梁启超“薰浸刺提”说对文艺社会作用的阐释,侧重于文艺作品的美感特征与接受者审美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其对文艺的审美特征的探讨,是对( A )的一种“放大”研究。A.孔子“兴观群怨”说
B.庄子“言不尽意”说C.司空图“韵味”说D.严羽“妙悟”说 2.《文心雕龙》风格论集中于《体性》篇。依刘勰之意,作家的创作个性包括有才、气、学、( B )等四个方面的因素。
A.质 B.习C.识 D.力
3.郭沫若曾在《文艺复兴》第2卷第3期的《鲁迅与王国维》一文中,肯定王国维“用科学的方法来回治旧学”,将王国维的( C )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称为“中国文艺研究史上的双璧”。 A.《文学小言》 B.《屈子之文学精神》C.《宋元戏曲考》 D.《人间词话》 4.司空图的“韵味说”,提出了一系列卓越的创见,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譬如苏轼的“( A )”说就是例证。
A.形神 B.妙悟c.神韵 D.境界
5.在克罗齐看来,人的心智活动有四种不同类型:( D )、概念的、经济的和道德的。 A.想象的 B.诗意的C.意象的 D.直觉的
6.鲁迅先生曾将( )与刘勰的《文心雕龙》相并举而论道:“篇章既富,评骘自生,东则有刘严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斯多德之( D ),解释神质,色举洪纤,开源导流,为世楷式。”
A.《诗的艺术》 B.《判断力批判》C《美学》 D.《诗学》
7.从求美与求真、求善、求利具有根本性区别的认识出发,提出审美活动是超功利、非认识、无目的而合主观目的性、且具有像知识判断一样的普遍有效性的理论的是( A )。
A.康德 B.黑格尔C.泰纳 D.克罗齐 8.黑格尔说:“艺术之所以异于宗教与哲学,在于艺术用( C )形式表现最崇高的东西”。 A.科学性 B.理性 C.感性 D.目的性 9.如果我们将( B )的美学理论看作一个逻辑体系,那么作为其出发点、本体或内核的东西,就是一个简单的定义:“直觉即表现即艺术”。
A.康德 B.克罗齐C.黑格尔 D.泰纳
10.接受美学强调( A )阅读与体验对于文学作品的意义产生及最后完成具有重要作 用。
A.读者 B.作者
C.评论者 D.主人公
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1.司空图关于诗歌“韵味”的审美内涵具体表现为“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结合下面提供的王维诗歌的片段,简单阐释司空图的“韵味”说。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汛》)
诗歌的形象要具体、生动、不浮泛,仿佛是读者可以触摸得到的,亦即“近而不浮”;在具体、生动、可感的形象中还要有丰富的蕴藉,所抒发的情感含而不露,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能让读者愈读愈有发现,愈读愈有味道,亦即“远而不尽”
12.简要说明李渔的戏曲结构的四点具体主张。
简要说明李渔的戏曲结构的四点具体主张。第一、“立主脑”(3分) 第二、“减头绪”(3分)第三、“脱窠臼”(3分)第四、“密针线”(3分) 13.韦勒克、沃伦关于评价文学的具体标准有哪些内容? 第一包容性或多样性。(4分)第二连惯性。(4分)
第三建立在经验事实上的世界观。(4分) 三、论述题(每题22分,共44分)
14.金圣叹提出史传和小说在本质特性上有着不同,一个是“以文运事”,一个是“因文生事”。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他说: 某尝道<水浒》胜似《史记》,人都不肯信,殊不知某却不是乱说。《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以文运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却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虽是史公高才,也毕竟是吃苦事;因文生事却不然,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
根据这段文字描述,阐释小说的虚构特质中的“因文生事”。
小说是“因文生事”,其所写之“事”全是出于美文的需要而虚构出来的,它可真可假,可以是历史的事实也可以是作家在概括生活材料的基础上发明创造出来的。(6分) 小说的虚构特质可以从“因文生事”中的“文”和“事”两点来谈。先说“事”。小说所写之事属于艺术真实的范畴,它不同于历史真实,艺术真实要求作者根据主题、结构、人物形象等的需要,遵循艺术创作规律,发挥作家的主观能动性去虚构和编织故事情节。这是第一层意思:事为虚构;(8分)
第二层意思,即事为文生。小说的“事”是手段,“文”是目的,作者的虚构之“事”实际上是为审美之“文”服务的。(8分)
15.教材中关于“本文和读者进行交流活动之基本结构的‘空白,,,有这样一段文字描述,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的认识。
伊瑟尔谈道:空白是用来标示“存在于本文自始至终的系统之中的一种空位,读者填补这种空位就可以引起本文模式的相互作用。换句话说,在这里,完成作品的需要被联合本文模式的需要代替了。只有当本文的图式被读者联系起来时,读者才开始构造想象性客体,正是空白使这种联结性运作得以进行。这些空白表明,本文各不相同的部分应当被读者联结起来,尽管二t
本文并没有这样说明。空白是本文看不见的结合点,因为它们把本文的图式和本文的视野互相区分开来,同时在读者方面引起观念化的活动。理所当然,当读者把本文图式和本文视野联结起来时,空白就‘消失,了”。
1)调动和激发读者的想象;
(2)空白是潜在于本文中的结构模式;
(3)空白在文学交流活动中发挥着自我调节的结构作用;
(4)空白是存在于本文和读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一种基本成分。(每个要点4分,阐述6分)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文论专题 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 内)
1.孔子“兴观群怨”中的“观”是就文艺的( C )作用而言的。 A.娱乐 B.表现 C.认识 D.教化
2.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其西晋陆机的“( A )”就是例证。
A.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B.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 C.文已尽而意有余
D.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3.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文论发展的高峰期,其间曾先后出现过文论史上的若干个“第 一”,下面选项中正确的是( B )。 A.第一部诗话——曹丕的《诗品》,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文赋》 B.第一部文论专篇——曹丕的《典论·论文》,第一部文论巨制——《文心雕龙》 C.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钟嵘的《文赋》,第一部文论专篇——曹丕的《典论·论文》 D.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文赋》,第一部诗话——钟嵘的《诗品》
4.在司空图之前,陆机、刘勰有“余味”说的提法,钟嵘则是以“( A )”说著名。 A.滋味 B.品味 C.食味 D.气味
5.在克罗齐看来,人的心智活动有四种不同类型:( D )、概念的、经济的和道德的。 A.想象的 B.诗意的 C.意象的 D.直觉的
6.创作论是叶燮《原诗》的理论核心,诗歌创作论大体包括创作主体论、创作对象论和创作方法论。下面( A )属于创作方法论范畴。 A.“师法自然”说 B.“才、胆、识、力”说 C.“理、事、情”说 D.“妙造自然”说
7.从求美与求真、求善、求利具有根本性区别的认识出发,提出审美活动是超功利、非认识、无目的而合主观目的性、且具有像知识判断一样的普遍有效性的理论的是( A )。 A.康德 B.黑格尔 C.泰纳 D.克罗齐 8.黑格尔说:“艺术之所以异于宗教与哲学,在于艺术用( C )形式表现最崇高的东西”。
A.科学性 B.理性 C.感性 D.目的性
9.著名的“三一律”戏剧创作法是在( B )中提出来的。 A.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B.布瓦洛的《诗的艺术》 C.康德的《判断力批判》 D.黑格尔的《美学》
10.伊瑟尔与( A )一道曾被人誉为接受美学的“双子星座”。 A.姚斯 B.胡塞尔
C.海德格尔 D.伽达默尔 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简要说明李渔的戏曲结构的四点具体主张。
简要说明李渔的戏曲结构的四点具体主张。 第一、“立主脑”(3分) 第二、“减头绪”(3分) 第三、“脱窠臼”(3分) 第四、“密针线”(3分)
2.简要说明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定义“完整”的解释 (1)情节的完备;(4分) (2)情节的整一;(4分) (3)情节的严密。(4分。
3.韦勒克、沃伦关于评价文学的具体标准有哪些内容? 第一包容性或多样性。(4分) 第二连惯性。(4分)
第三建立在经验事实上的世界观。( 三、论述题(每题22分,共44分)
1.金圣叹提出史传和小说在本质特性上有着不同,一个是“以文运事”,一个是“因文生事”。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他说: 某尝道《水浒》胜似《史记》,人都不肯信,殊不知某却不是乱说。<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以文运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却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虽是史公高才,也毕竟是吃苦事;因文生事却不然,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
根据这段文字描述,阐释小说的虚构特质中的“因文生事”。
1.小说是“因文生事”,其所写之“事”全是出于美文的需要而虚构出来的,它可真可假,可以是历史的事实也可以是作家在概括生活材料的基础上发明创造出来的。(6分) 小说的虚构特质可以从“因文生事”中的“文”和“事”两点来谈。先说“事”。小说所写之事属于艺术真实的范畴,它不同于历史真实,艺术真实要求作者根据主题、结构、人物形象等的需要,遵循艺术创作规律,发挥作家的主观能动性去虚构和编织故事情节。这是第一层意思:事为虚构;(8分)
第二层意思,即事为文生。小说的“事”是手段,“文”是目的,作者的虚构之“事”实际上是为审美之“文”服务的。
2.教材中关于“本文和读者进行交流活动之基本结构的‘空白’’’有这样一段文字描述,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的认识。
伊瑟尔谈道:空白是用来标示“存在于本文自始至终的系统之中的一种空位,读者填补这种空位就可以引起本文模式的相互作用。换句话说,在这里,完成作品的需要被联合本文模式的需要代替了。只有当本文的图式被读者联系起来时,读者才开始构造想象性客体,正是空白使这种联结性运作得以进行。这些空白表明,本文各不相同的部分应当被读者联结起来,尽管本文并没有这样说明。空白是本文看不见的结合点,因为它们把本文的图式和本文的视野互相区分开来,同时在读者方面引起观念化的活动。理所当然,当读者把本文图式和本文视野联结起来时,空臼就‘消失’了”。
(1)调动和激发读者的想象;
(2)空白是潜在于本文中的结构模式;
(3)空白在文学交流活动中发挥着自我调节的结构作用;
(4)空白是存在于本文和读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一种基本成分。 (每个要点4分,阐述6分)
(简答题与论述题学生的回答只要能够围绕要点组织答案,且能够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以给相应分数。)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通过艺术形象的譬喻,引发人的联想,并进而使人领会到某种类似的,深微曲隐的思想感情,从而在精神上受到感染和熏陶,这是( a )。
A.兴 B.观C.群 D.怨
2.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北宋欧阳修的( d )就是例证。 A.言有尽而意无穷
B.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 C.文已尽而意有余
D.“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3.刘勰的批评与鉴赏思想贯穿于《文心雕龙》全书,批评与鉴赏的篇幅当数《知音》篇。批评方法有“六观”,即: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 a ),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
A.通变 B.高远C.情致 D.美善
4.在克罗齐看来,人的心智活动有四种不同类型:直觉的、概念的、经济的和道德的。而c
四种类型所代表的价值属性也不同:直觉( ),概念求真,经济求利,道德求善。
A.求美 B.求实C.求深 D.求象
5.叶燮所所指诗人辨别事物“理、事、情”的能力,以及对世界事物是非美丑的识别能力,是“才胆识力”中的( d )。
A.“识” B.“胆”C.“才” D.“力”
6.“境界”一词,早在汉代郑玄为《诗经·大雅·江汉》作笺注时已经用到,在那里是指( A )。 A.地域的范围
B.教义的造诣修炼层次C.诗歌的内涵 D.诗人的精神情怀
7.金圣叹学问渊博,通晓诸子百家,其一生衡文评书,曾将<离骚》、《庄子》、《史记》、《杜工部集》、( C )、《西厢记》合称作“六才子书”并予以评点、批改。
A.《红楼梦》B.《水浒传》C.《西游记》D.《三国演义》
8.如果我们将( B)的美学理论看作一个逻辑体系,那么作为其出发点、本体或内核的 东西,就是一个简单的定义:“直觉即表现即艺术”。
A.康德 B.克罗齐C.黑格尔 D.泰纳
9.弗洛伊德在他的早期研究中将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面:意识、前意
识、 ( D )
A.理性意识B.无意识C.感性意识D.潜意识
10.韦勒克、沃伦认为文学作品有四个层面:即( A )层面、意义层面、意象和隐喻层面以及由象征和象征系统构成的“世界”或“神话”层面。
A.声音 B.画面C.形象 D.历史 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简单概括金圣叹小说理论关于人物论的主要思想。
首先,成功塑造人物性格是小说创作的首要任务和取得艺术成就的根本标志。(4分)其次,小说人物还应该是个性化、性格鲜明的。(4分)
再次,小说还应注意如何去表现人物性格的问题。(4分 2.简要说明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定义“完整”的解释。
(1)情节的完备;(4分)
(2)情节的整一;(4分)(3)情节的严密
3.韦勒克、沃伦认为日常语言相对于文学语言来说没有质的差异,但是在量的方面却显现出区别,请简要说明。
第一,文学语言对于语源的发掘更加用心而有系统性。(4分)
第二,文学语言的实用意义较为淡薄。(4分) 第三,文学语言呈现的是虚构的、想象的世界。 三、论述题(每题22分,共44分)
1.结合文学的通俗化问题,谈谈李渔的“浅处见才”说给我们的理论启示。
首先,从戏曲创作本身讲,理想的戏曲应该是“雅俗同欢”、“智愚共赏”的,“才”与“浅”、高雅和通俗理应和谐辩证地统一于同一作品当中。
其次,从戏曲本位观来看,真正的戏曲应该是“观众本位”的,“浅”也好,“才”亦罢,观众是最后来衡量戏曲优劣的唯一尺度。
最后,从戏曲通变观来讲,健康的戏曲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它需要在“才”、“浅”相谐、高雅与通俗两不偏废的前提下,既顺应时代精神的要求,同时警惕个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以自己熟悉的文学典型形象为例,阐述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 2.谈谈对伊瑟尔关于阅读过程的描述与阐释的理解。
“游移视点”是将本文分解成相互作用的结构,也就是发现本文中各种不同的意义成分;“建立连惯性”是对各种意义成分作出一致性的整理集合,形成关于意义的完形认识;“卷入事件”是因为本文意义的多种可能性存在而要求读者进入本文之中依据自身的知识进行一种选择,从而将本文不是作为一个认识的对象而是作为自己参与其中的事件来体验和领会; “建构意象”则是将本文由语言符号构成的含有意义的图式形成感性具体而又具有理性意味的“想象性客体”。
正在阅读:
(四合一)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文论专题》试题及答案11-23
真诚作文600字07-16
我眼里的冬天作文500字06-17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课时同步练习-11永远的白衣战士06-18
突破词组瓶颈_轻松迎战高考06-02
大学毕业生旅行社实训报告03-08
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考绩登记表(范例)04-29
电极溶液界面模型的发展概述11-08
幼儿园社区活动方案(共9篇)01-20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汉语
- 文论
- 电大
- 合一
- 试题
- 本科
- 答案
- 专题
- 文学
-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专项复习:错别字总复习
- 第2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 图文
-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单元复习题
- 应急知识培训试题B
- 导游基础第五章中国四大宗教练习题
- 论国际贸易单据缮制应注意的问题
-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 图文
- 20kV配电系统在浙江地区的应用探讨
- 2015—2016学年度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
- NC常用问题解决方案汇总
- 国有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三年规划
-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7B Unit5 提优测试卷牛津译林版英语
- 高考数学全国各地高考真题专题分类汇编—平面向量
- 广州版英语7B Unit 3词汇与句型
- 明太祖朱元璋一共有几个女儿?分别叫什么
- 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策略探讨
- 太阳能充放电控制恒流一体机 - 图文
- 存货和收入作业
- 重庆大学检测技术题目
- 小学十二册数学总复习教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