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选举制度面面观(一)

更新时间:2023-04-26 20:1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海峡之声网专稿,景艳,特约记者赵俊)选举是台湾民众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台湾的选举一直很多,密集的时候一年大大小小好几次。当它到来的时候,宁静的岛屿一下子就变得热闹非凡,有着候选人肖像的大幅广告牌、印有候选人名字的飘飘彩旗,到处是锣鼓喧天,喇叭声声。扫街的、拜票的、助选的,成为台湾街头奇特的一景。现在随着国民党、民进党“五都”选举布局的完成,台湾社会再度进入炽热的选举期。谈起选举,岛内民众的心情很纠结。有人说台湾的政治是选举的政治,很多的人都为台湾的选举而感到骄傲,认为这是台湾民主发展的重大的表现,为此,本台邀请到了北京联合大学刘红先生,一起来探讨台湾选举制度的发展轨迹。

刘:台湾的选举就发展过程来看还是很长的,或者说已经60年了,走过了60年的过程。就前20年来讲,当时国民党在台湾选举主要是在基层。我们都知道,国民党到台湾以后,台湾整个政治、经济、社会都不太平。就一个简单的数字,600万人的台湾,你想一下子来了200万人,那当然就不会太平。

景:这里面有一个利益分配的问题。从大陆迁移到台湾的国民政府,带来了这么多人,对于当地的台湾人来说,第一个想到的是他们的吃住行用会占用多少台湾的社会资源;第二个想到的是国民党政府在用人问题上会不会亲疏有别。处理得不好就会引起民众反弹、社会动荡。

刘:当时的国民党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基础,为了保持社会的稳定,那么就开始在基层搞选举。那么最先是在50年的7月份,在花莲开始试点,就搞县级市的选举。从此以后,县长和县级市长和县议员的选举就一直到了今天。前20年的县市选举的作用还是很大的,通过这20年的基层选举,台湾的统治阶级、民众和各界人士都逐渐适应了这种做法,形成了这种选举的心态。

景:当时的选举在很多程度上是象征性的。当局是注重选举这个民主的形式而不是民主的实质。

刘:大家都知道,当时在台湾国民党是一党专制,拿台湾人的话来讲,拿台湾媒体的话来讲,当时叫“杀人头”是就统治方式是“杀人头”。那么选举呢,台湾媒体叫“数人头”就是用“数人头”的方式来统治。当时“杀人头”的方式就是国民党一党专制搞白色恐怖,特务统治这一种最好的写照。就是说你不同意他的观点,你不满意他的统治,他就把你抓起来,关起来。那么在当时国民党一党专制的统治下,这种县市长及以下的选举是不完善的,主要是由统治当局控制的,无论是选举人,选情,选举过程,都是由统治当局一手操控的。民间人士,或者说,台湾有个说法叫早期的党外人士在这种选举中很难有出头日,要取得胜利是比较困难的。

景:我们知道,一种政治制度出来之后,总是要发展的,从基层选举到所谓中央民意代表的选举开放,台湾也走了很长的路。

刘:肯定是要往前走,在台湾也是这样,他有一个特殊的情况,49年国民党到台湾以后他把当时的五权分立思想建立的所谓的政权机构,全带过去了。这个政权机构我们都知道,有它所谓的总统府,有它的国民大会,还有五权就是五

种机构。这五院在五十年代初期就在台湾全面复辟了,重新建立起来以后,这些委员,相应的也都过去,就像国民大会,国民大会委员过去了三分之一。

景:当时随国民党去台湾的国大代表记得是1080人,占总人数的36%。

刘:立法委员和监察委员相对去的多一点,700多个立法委员大概去了500多人,监察委员也是,去的比例比较大。这些委员到台湾以后,那么他们是在大陆时期选出来的,经过20多年,这些委员们年事已高,有些委员当时选上的时候年纪就很大所以到台湾一晃就是20年,这20年很多人就在自然规律的作用下就过世了,这样就造成了大家都知道的,台湾“立法委员”和“监察委员”和“国民大会”,这三个称为中央民意代表,这三个所谓中央层级的民意代表严重缺员,当时的蒋家父子也不准备在台湾搞全面改选,他考虑到,他所谓的法统问题嘛。

这就是所谓的“万年国会”,1947年制宪行宪国民大会选出来的代表委员,1948年3月在南京正式报到集会。没有想到4月18号就动员勘乱,到1991年4月30日才终止,一直延续了约43年。中间进行了增额民意代表的选举。

刘:从1969年年底,第一次补选中央民意代表,那么从1972年开始,开始选增额中央民意代表,就是按照这三个机构,每年拿出一定名额来进行补选,当时的增额民意代表选举是在当时国民党一党专制下的重大突破,那么最主要的就是党外力量参与整个社会运动、从政,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提供了极大的舞台。所以,台湾媒体就说增额民意代表是蒋经国从魔瓶里放出来的民主之身。一放出来以后,他再收回去是不可能了。所以后来的,蒋经国晚年开始的宪政改革,李登辉全面推动宪政改革跟中央层级的民意代表的选举有很大的关系。就是把整个社会鼓动起来了,给在野人士,给党外人士提供了希望所在。

景:那后面也进行了台湾地区的最高领导人的直选,那这个在台湾的选举历史上应该是一个比较大的变数了。

刘:对。就是你说的这样,台湾的选举经过前20年县市层级的选举,中间20年又搞了增额中央民意代表选举,那么后20年,可以说它的整个的选举制度就建立起来了。我们知道蒋经国,在1986年开始,1986年3月份国民党召开12届3中全会,开始全面改革,蒋经国他晚年的政治改革实际上比我们大陆晚了十年,从代表大会来看,正好晚了一届,大陆是77年开始工作中心的转变,标志是11届3中全会,所以看来国民党当时也是学大陆了,他晚了10年,然后12届3中全会以后开始推动全面改革。这个宪政革新蒋经国开始推动,但是大家都知道,时不他待,到88年1月13号,他不幸突然病故了。李登辉上台有种种他自己的想法,但是有一点,蒋经国晚年推动的宪政改革他全面接了过去,我们都知道,李登辉上台以后,在1991年5月1号,宣布结束动员戡乱,就是说他把1946年开始的内战,他单方面,他认为至此已经结束了。因为在这前面,1987年7月15号,蒋经国全部结束戒严。这个一个重大举措,在结束戒严的基础上,1991年5月1号,李登辉宣布结束戡乱,那么结束动员戡乱就意味着,国民党当局到台湾以后实施的,非正常紧急状态统治全面结束了,全面停止,就开始全面政治革新,李登辉就开始启动他的修宪步骤。

景:我们都知道,他一共修了6次宪,在91年第一次修宪,重点就是中央民意代表全面改选,在91年底,台湾方面进行了第二次“国民代表大会”选举,全面改选,“国民大会”选举完以后,由这一批新的“国民大会”代表进行第二次修宪,第二次修宪的重点是全面改选“立法委员”,所以第二届“立法委员”改选就在92年底完成,接着,中央监察委员的产生方式,进行了重大调整,由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提名,先是由国民大会后是由立法院通过,这样监察委员的产生方式就改变了。到这个时候,党外人士一直主张的,社会舆论也一直在呼吁的,所谓的中央民意代表全面改选就完成了。

刘:接下来,社会各界要求的选举目标就放在了还没有开放的两大块,一个是省市长选举,就是我们讲过,他在前20年开始的县市长选举,但是他的更高一级的所谓的院辖市,台北市、高雄市,再加上他的省级机构台湾省,省市长,这个选举一直是没有开放。当时的蒋家父子,他们就是放小不放大嘛,把基层的开放,中层上层的他不开放,便于他们控制。这个时候在所谓的第二界中央民意机构形成以后,重点就放在了省市长选举和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大家都知道,94年12月1号,台湾举行了台北市,高雄市和台湾省长的选举,到96年3月份,举行了第一次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到这个时候,就象你说的,台湾选举制度就全面完成了。就从基层到台湾地区领导人,整个一套,用选举,用投票方式来完成权利改组的机制就建立起来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g8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