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控知识培训1

更新时间:2023-03-15 13:4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医院感控知识培训

手卫生的定义 手卫生: 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其中洗手是指医务人员用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为达到普通洗手卫生的最清洁度,洗手时间最好不要少于20秒钟。

卫生手消毒是指医务人员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外科手消毒是指医务人员在外科手术前用肥皂(液)或抗菌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杀灭手部暂居菌、常居菌的过程。

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

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广义地讲,医院感染的对象包括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门急诊就诊病人、探视者和病人家属等,这些人在医院的区域里获得感染性疾病均可以称为医院感染,但由于就诊病人、探视者和病人家属在医院的时间短暂,获得感染的因素多而复杂,常难以确定感染是否来自医院,故实际上医院感染的对象主要是住院病人和医院工作人员。

标准预防的定义 标准预防是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

综合,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根据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是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

洗手的五大指征

1.接触患者前后要洗手

2.从患者身体的不清洁部位到清洁部位要洗手 3.接触患者的体液,呕吐物,分泌物后要洗手 4.各项无菌操作前后要洗手 5.接触两个不同的患者之间要洗手

物体表面的采样方法

1. 采样时间 选择消毒处理后4h内进行采样。

2 .采样面积 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而;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

3.采样方法 用5 cm×5 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0.03 mol/L磷酸

盐缓冲液(PBS)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被采表面<100 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 cm2,取100 cm2,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 ml无菌检验用洗脱液的试管中

送检。门把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采样,若采样物体表面有清洁剂残留时,采样液应该含有相应的中和剂。

医务人员手采样方法 采样时间 在接触病人、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

采样方法 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水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及时送检。

院内空气采样方法 根据采样原理分为平板暴露法、固体撞击法、液体冲击法、

过滤法。医院日常监测中常用平板暴露法进行空气采样。

1.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壁1米处;室内面积>30m2,设 4 角及中央 5 点,4 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 1米处。

2.采样方法: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直径为 9cm)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 1.5m 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 5分钟,盖好立即送检。

注意摆放平板时应由外向内逐一摆放,然后由内向外逐一将平板盖打开。应避免采样人员在房间内过多的走动,影响采样结果

消毒剂的采样方法 用无菌吸管按无菌操作方法吸取10毫升被检消毒液加

入9毫升中和剂混匀,醇类与酚类消毒剂用普通营养肉汤中和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和过氧化物消毒剂用0.1%硫化硫酸钠中和剂。洗必泰剂安盐类消毒剂用含0.3%吐温80和0.3%卵磷脂中和剂。醛类消毒剂用含0.3%甘氨醇中和剂,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复方消毒剂可在中和剂中加入吐温80至3%,也可用该消毒剂消毒效果检测的中和剂鉴定试验确定的中和剂。

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1. 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损伤性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有可能发生职业接触的工作场所,应禁止进食,饮水,吸烟,化妆2摘戴接触镜等。 4.禁止食品,饮料混置于储存血液或者其他潜在感染物质的冰箱,冰柜,抽屉,柜子和桌椅等。

5.所有被体液血液污染的废弃物应按照医疗固体废物处理标准操作规程分类处理。 6.在维修或者运输可能被血液或者其他潜在感染性物质污染的设备时应当检查,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在被污染的设备上张贴生物警示标示和中文警示说明。

7.在从事可能导致飞沫溅出,溢出和产生气溶胶等,潜在感染性物质职业接触工作中,应配备经过国家认证的生物安全柜或者其他适宜的个人防护装备和机械防护措施,如防护服,护目镜,防护面罩,离心安全杯,密封离心转头和动物保护笼等。 二、 处理流程

1.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1)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到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锐器伤登记表,并根据有关规定做好相关的化验检查及疫苗接种。

3. 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在上级医院及专家的指导下,应当对其暴露的级别的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并做出相应处置。

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控制措施

1.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适应症,需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2.尽量将病人置于单间,尽量减少外出检查诊疗的次数。严格限制探视,病房定时开窗通风,必要时间空气消毒。

3.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衣帽整齐,戴口罩,接触呼吸设备前后,接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前后均要洗手。

4.吸痰时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做手卫生。

5.减少误吸 避免给吞咽异常的患者经口进食,气管插管超过24小时的患者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如无禁忌时将床头抬高至少30度。

6.加强口腔护理,减少口腔污染,减少口腔咽部的定植菌群。 7.呼吸系统预防 减少或者限制使用镇定剂,肌松剂,减少插管天数。

8.呼吸机及配件每周清洗两次,有口腔污染时及时更换。每位患者使用结束后外周气路立即送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具体操作按照呼吸机及配件清洗与消毒操作流程执行。 9.螺纹管冷凝水及时倾倒,不能是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湿化罐添加水使用无菌水,每天更换。

10.营养支持 营养不良可增加细菌对支气管的依附性和院内肺炎的发生,应根据病情早期进行肠道营养。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置管时

1. 深静脉置管时应遵循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插管部位应铺大无菌单;操作人员应戴

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认真执行手消毒程序,戴无菌手套,置管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

2. 选择合适的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股静脉

和颈静脉。

3. 宜采用2%氯已定乙醇制剂消毒穿刺点皮肤。

4. 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5. 患有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感染或携带有MRSA工作人员,在未

治愈前不应进行插管操作。

置管后

1. 应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或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但多汗,渗血明显患者宜选用无菌纱布。 2. 应定期更换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无菌纱布为2天,专用贴膜可至7天,

但是敷料潮湿,松动,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3. 接触导管接口或者更换敷料时,应进行严格的手卫生,并戴检查手套,不能以手套代替

手卫生。

4. 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严格消毒,如有血迹等污染应立即更换。 5. 患者洗澡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浸入水中。

6. 输液管路更换不宜过频,但是在输入血及血制品,脂肪乳剂后或停止输液时应及时更换。 7. 紧急状态下的置管,应在48小时之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

并做相应的处理。

8. 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必要时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导管不宜

常规更换,特别是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 9. 每天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管。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

常见的多重耐药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鲍曼不动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肺炎克

雷伯菌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

预防及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1. 设立醒目的蓝色隔离标志,并通报全科医务人员,以防止耐药菌的交叉传播。 2. 应严格实行接触隔离,具体内容详见《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 3. 医务人员应相对固定,包括护工和保洁人员。

4. 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前后,摘手套后立即洗手

及卫生手消毒。

5. 加强诊疗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

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班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出现或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爆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的频次。

6. 患者转诊之前应通知接诊的科室,以便采取相应传播控制措施。

7. 患者标本连续3次(间隔应大于24小时)耐药菌培养阴性或感染已经痊愈但无标本可

送,方后解除隔离。

8. 在有流行病学证据显示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与环境来源相关时,对环境如物体表面、公用

设施进行采样培养。

9. 如果采取以上控制措施,但是传播仍在继续时,该病区应暂停收治患者,对

环境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及评估。

2014-3-22

文档冲亿季,好礼乐相随

mini ipad移动硬盘拍立得百度书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g7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