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单元复习课

更新时间:2024-04-03 20: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六个学习要求———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总结课实录

教学设计的时间,有时候要大量花在教学内容的整合、交叉和渗透上。 师:今天我们上单元总结课,单元总结,从横向或者从纵向对我们所学的这一单元进行梳理,找出最有代表性的最精华的学习材料,作为我们的一种积累;或者学习一些学习方法,作为我们能力的培养,我们这一节课有六个学习要求:

第一个学习要求就是———知道一点常识,知道关于课文文体和作者方面的常识,下面请大家动笔,把它填写出来。

(学生动手准备)(教师板书:知道一点常识) 师:好,我们一起把它读出来。

生:这个单元选的是描写四季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的《春》写的是春光,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写的是冬景,峻青先生的《海边仲夏夜》写的是夏夜,刘增山的《秋魂》写到了秋实,向读者展示了各个不同的四季特征。 师:我们所阅读的这几篇课文是描写大自然景物的,大自然的景物是丰富多彩的,春夏秋冬、风花雪月都在作者的观察和描写之中,因此作者在这样的散文中一定要用非常精美的词语,我们第二个目标就是要识记一批雅词,看材料。 (学生看材料。)(教师板书:识记一批雅词)

师:什么叫雅词呢?雅词就是美词,就是书面语汇,比如说:酝酿、肃穆、吞噬、谄媚等等,老师罗列了猿远个。为什么罗列这么多的雅词呢?因为这些美词,这些雅词,是我们今后生活中要用到的或者说一定要用到的。有人说过,看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的高低,就看他掌握的书面语汇的多少。在这样的美文中,我们就一定要记美词,下面就请把老师罗列的?个雅词美读一下,记住它们的字音,记住它们的字形。

生:酝酿 慈善 贮蓄 肃穆 苍穹 炙晒 憔悴 吞噬 萌生 殷实 归宿 谄媚 青睐 亲昵 聆听 静谧 震慑 分娩 沐浴 深邃 憧憬 摇曳 萦绕 羁绊 眸子 宣泄 冷峻 孤芳自赏 银装素裹 众说纷纭 各抒己见 饱经忧患 忧心忡忡 宾客盈门 忠贞不渝 永葆青春(注:本节课用的是?年版教材,单元中有《岁月,在黄土地上流过》一文)

师:有没有同学愿意从这三十几个词里面选一个来说一个句子? 生:夜幕降临了,黑暗吞噬着大地。 师:“吞噬” 用了拟人的手法。 生:鲜花在朝霞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师:好的,继续说。

生:冬天是银装素裹的季节。 师:对,色彩出来了,继续说。 生:母亲躺在病床上,面容憔悴。 师:嗯,面色不好,焦黄焦黄的。 生:一弯冷月,挂在深邃的天空。 师:哦,很有意境。

生:太阳出来了,大地沐浴在一片阳光里。 师:好,又用了一个“沐浴”。 生:讨论会上,大家各抒己见。

师:对,你们看,雅词用起来的时候,语言表达的力量就不同了。 生:大风摇曳着小树。

师:“摇曳” 用得很准确。 生:我萌生了一个新的想法。 师:“萌生” 就是产生了,但比“产生” 来得好听一点。好,我们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学习,

看第三节:品味一组奇字。什么叫“奇字” 呢?这个“奇” 不是奇怪的“奇”,它就是巧字,用得精练的字。由于是写景的文章,因此作者在炼字炼句上就很下功夫,而且单元要求里告诉我们要揣摩那些用得精美的词语,揣摩写得好的句子。下面我们就集中力量来揣摩一组奇字———用得好的字、用得精彩的字、用得精辟的字。 (老师给学生选出了?个字) 师:同学们自己还能从课文中再发现这样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吗?请注意老师选的?个字,同学们也可选双音节的词,下面咱们先来讨论一下,这几个字为什么用得好。开始准备,可以各抒己见。(生开始准备)(板书:品味一组奇字)

师:从这个学习点开始,我就要介绍学习方法了。品味词语,一般来讲,作为我们初一的学生,可以用两种办法。一种是直接谈自己的体会———我觉得这个词用得好,它写出了??。更难一点就是转一个弯———我觉得这个词是不可替换的,无论用什么样的词语来替换它,都没有这个词的意境好。这就是替换式的品读。第一种简单一点,第二种难一点,同学们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表达,来品析某一个词。 (生准备了约?分钟)

师:发言的时候要注意把一个句子说完整,如“我认为这个句子里面哪个词用得好,好在??” 就这么说。开始发言。

生:我认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钻” 字在这里用得非常恰当,在这种情况下是不能用其他字代替的,如果用“长出来” 的话,就不好,“钻” 用拟人的手法说明小草是怎样长出来的。

师:对,它表现了一种力量,一种情态———活泼地“钻出来” 了。

生:这个“钻” 字突出了小草的生命力,而且通过“钻” 字,我们眼前可以浮现出一幅春天的图画。

师:对,写出了小草的一种朝气。

生:第二句中的“闹” 字用得好,因为如果用其他字就不能显示那种许多蜜蜂同时会聚在一起的声音。

师:嗯,这个“闹” 字写出了一种欢乐的场面,写出了春天到来时蜜蜂的欢乐、畅快,同时还写出了声音。

生:“笼” 字用得十分巧妙,这个“笼” 字比“罩” 字更加全面,更加完整一些。

师:对,这个“笼” 和“罩” 就不同,“罩” 显得很压抑,“笼” 呢———轻轻地浮着,立体感很强。这个同学品得好,继续来!

生:我认为“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中的“逼” 字用得非常好,它更抢眼,好像有了力气,让你感觉特别明显。 师:对,色泽鲜亮。

生:我认为“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中的“镶” 用得好,如果不用“镶” 就无法体现一种动感。

师:对,一种动感,一种线条感,一种立体感。

生:我认为“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子顶上卧着点雪” 中的“卧” 字用得好,因为它体现了小村庄跟山的融洽,好像一幅水墨画,使人感觉非常和谐。 师:一个“卧” 字,显得多么地安静,多么地乖巧呀!

生:而且这个“卧” 字使人看到那种绵绵的意味,而不是一场大雪。是一场小雪,温文尔雅,使房顶银装素裹。

师:那个村庄小小的,雪呢,也是小小的,是淡淡的雪,薄薄的雪。

生:我认为第七句中的“涌” 是无可代替的,因为它突出月亮的出现是一种顽皮,是一种出人意料,如果将这个“涌” 字改为“钻” 字,虽然用了拟人的手法,但是体现不出这个

“涌” 字所写出的那种动态感。

师:对,写出了动态,写出了速度———很快就出来了。

生:只有从大海里才是“涌” 了出来,如果月亮从大海里钻了出来,是不合适的,而且通过“涌” 字可以看出大海把月亮送了出来,是一浪一浪的波浪把月亮推出来的。 师:好,说得好,讲得很清晰、很清楚。

生:我认为最后一句中的“染” 字用得特别亮,这一神来之笔赋予了秋和红色以生命力,变动为静,寓静于动。这样就使秋和红色水乳交融地在一起,也使人感觉秋是洋溢在大自然红色的气氛里。同时,高粱变红了,也能流露出一种秋天的喜悦。 师:对,表现了一种过程,用的也是一种拟人的手法。你看,他们说的都是雅词组成的句子,这多美呀。好啦,还有没有发现呢?这是奇字呀,还有巧妙的词呢?

生:“一髻儿白花” 写得好,表现了白花在树叶上,写出了白花和树叶相映的美丽。 师:对,而且还好像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形态美出来了。

生:我找的就是朱自清《春》里的最后几个句子,用了三个比喻句,把春天的三个特点写出来了。首先他说“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写出了春天的生命力和朝气,然后又写了“春天像小姑娘”,写出了春天的花枝招展,然后又写了“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说明春天十分有力量。

师:嗯,比喻用得好,排比构段,写出了春天的新、美、力。

生: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慈祥” 说明冬天不是酷冷,而是十分的温柔。

师:对,写出了一种爱。我觉得《海滨仲夏夜》也有一些词,比如“燃烧” 为什么用得好,大家看一看。“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的彩霞”。

生:因为这个“燃烧” 十分形象地写出了晚霞的样子,它给人一种动感。

师:对,一种动感,颜色感。“霍霍燃烧”,甚至还有一种声音感!就这样,要从感官的角度来品析。我觉得每个同学的发言都非常精妙。你们本身就是在用雅词美句品析这些奇字奇词。好,咱们进入下一个步骤的学习。

看第四个要求:摘录一些美句。这个摘录是我们本单元的教学要求,规定我们必须摘录一些句子,那么我们就要摘录一些美句———写景的句子,因为这个单元就是一个写景的单元,老师给你们提供了很多的角度。

(大屏幕显示:春夏秋冬 风花雪月 山水草木 声光色味 红黄绿蓝 日月星霞 动静刚柔 晨午暮夜)

下面就根据老师的提示,或者不要老师的提示自己去找。这种方法叫分类摘录,这是一种习惯,它是有目的地有意识地把一类一类的语言材料积累起来,充实自己的语言仓库,下面开始摘录一组美句。同学们首先要定“类”,或者写风的或者写雨的,哪一类都可以。同学们准备约?分钟。(板书:摘录一些美句)

师:好,同学们开始发言。说简单一点,可以这么说:我喜欢的句子是??,可以说一个,说两个、三个、四个也可以。

生:我喜欢的句子有两个,一个是“春夏秋冬” 类的,就是《济南的冬天》里的一句:“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介绍了济南的冬天的情况;第二句是“红黄蓝绿” 类的,就是《济南的冬天》最后一段中的“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师:好,你坐。 生:我摘录的好句第一个就是《济南的冬天》里的一句话,它属于第七类,这句话就是———我怎么找不着了,老师?

师:等一下,不要紧,先坐下。

生:我还有一句就是“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句话我觉得它是“动静刚柔”。春天本来是不会动的,作者把它写得动了起来。 师:这主要是一种柔情。

生:我摘录的是《济南的冬天》中的一句,是第三类,“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它形象地把山尖的颜色和样子表现出来了。 师:嗯,写山的。

生:我所摘的是《秋魂》中的第四节,它是“动静刚柔” 的“柔”,这句话就是“飘悠悠,飘悠悠,秋叶依然在那里盘旋着,它似乎既不留恋枝头,也不忧虑命运,而是在寻觅自己的归宿。”

师:嗯,一种柔美。

生:我摘的是?课《海滨仲夏夜》中的一句:“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我觉得它属于第?类“日月星霞”,它非常形象。还有第?段:“是一轮灿烂的满月。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也是非常形象的。 师:嗯,有层次地写月亮。

生:我摘录的是《济南的冬天》中的第三段,“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我觉得它既有颜色又有“动静刚柔”。因为“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 这显然是写颜色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我们知道水纹是动的而且给人一种非常美丽的感觉。

师:好,下面请每个同学都带着欣赏的眼光,带着笑容,自己说,我找到的句子是?? (板书:重温一个精段)

好,下面咱们来完成第五个问题———重温一个精段。大家翻到《济南的冬天》“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这一段,为什么要重温这个精段呢,就是因为在这个单元里面唯一要求背诵的就是这个段,因此它显得很重要,下面大家先朗读一遍,然后老师提问,大家一起来回答,最后咱们来背。(生朗读。)

师:好,老师提问题,大家一起来答。全段的中心句是: 生(纷纷回答):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师: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哪些?

生(纷纷回答):顶、镶、穿、露??。 师: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有:

生(纷纷回答):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师:文中更美、更好的是作者写小雪不是直接地写雪而是用其它的事物来写小雪,是哪几件事物?

生(纷纷回答):矮松、山尖、草色、阳光?? 师:通过矮松的美来写那么一点点小雪,通过山尖全白了下面却没有全白以及草色来烘托雪小,还通过阳光反射的那种微红色来表现雪小。好,下面就开始背这一段。 (生背诵)(板书:学习一种妙思) 师:好,停下来,一起背。(生齐背。)

师:刚才大家背的时候,老师觉得情感不够,语气不妥。(师示范。) (生再背。)

师:好,下面咱们进行第六个环节的学习———学习一种妙思,巧妙的构思。大家翻开《秋魂》,《秋魂》的七篇短文几乎都用了同一种构思模式,老师把它概括为“三层式结构”。第一层,引出事物;第二层,描述事物;第三层就重要了,托物寄意———把自己的观点、

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放在最后,好像是描写,实际上是谈人,谈人生,谈哲理。它的构思层次很清楚。下面咱们就来演习一下:

你们读一段之后停下来,老师就说———这是点出事物,然后你们继续读,看你们感悟能力怎么样。好,我们读《秋色》。———你们要注意停顿,等待老师来点评,点评之后继续读。 生:秋是什么颜色? 师:这是引出事物。

生:谷子说:秋是黄色的,我就是叫秋风吹黄的。高梁说:秋是红色的,我就是叫秋气染红的。棉花说:秋是白色的,不然,我哪里会有这银装素裹呢?墨菊却说:秋是黑色的,我开放的花朵就是明证。松柏说:秋和夏没什么区别,都像我一样青翠?? 师:这是描述事物。

生:秋天听了摇摇头说:不,不,我是五彩缤纷的。如果我只属于一种颜色,那秋天该是多么地单调啊!

师:这是托物寄意,寄什么意,说说看?

生:如果人生只有一方面的技艺,他是很难融入社会的。 师:对,要多才多艺。这是一个层次的理解。

生:我认为生活的色彩并不是单一的,而且只要敢于体验生活,它永远都是五彩缤纷的。 师:对,这段话的文眼就在“五彩缤纷” 上。 生:我认为对待什么事情都不能过于专一,应放开点,对四面八方的事情都应付出一点注意。 师:嗯,人的生活应该是五彩缤纷的,人生的道路也应该是五彩缤纷的。你们看,托物寄意就在这个方面。

生:对这篇文章来说,开头文章就说秋是什么颜色的,然后在第二自然段通过不同的事物说明秋是有很多不同的颜色,但在结尾又说秋是五彩缤纷的,点明主旨。

师:挺好,说得非常精辟。下面咱们就构思,老师给你们出了很多的小题目,大家就用刚才这种方式,自己说一段话。老师的要求是:口述,不要用笔写。比如说“小草”,我赞美小草,然后就描写,再点明题旨,你的任务就完成了。三句话都可以。聚精会神地准备,不要拿笔。(生准备。)

师:好,开始进入发言阶段,准备好了的同学请举手。

生:我赞美航标灯。它为了给暴风雨中的船指明方向,自己在暴风雨中与巨大的海浪进行搏斗。我赞美航标灯。

师:还差一点。要把航标和人生的意义联系起来。

生:我说的也是航标灯。我赞美航标灯。它可以给在大海上迷失了方向的船只指明方向,它可给在夜间给一些船只照明前方的道路。在人的一生中,也需要无数这样的航标灯,需要他们给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照明前进的道路。 师:好。

生:海。我爱海。谈起大海,也许有人会说大海的平静、温柔、深邃、神秘,是不可琢磨的。又有人也许会说大海狂暴不测是让人敬畏、惧怕的。但是我要说,任何时候大海都是我欣赏的,因为大海平静的时候就像一个人的沉静。拥有一份平和的心境就会把握一份成功。我要说大海在狂暴的时候,也就是潮起潮落的时候,就象征着一种困难,如果你有勇气去征服困难,那么你也会拥有一份成功。 师:好的,还有呢?

生:这是一个风筝。它是一只大雁形的风筝,它被一根线束缚着,在天上飞翔着。它看到许多的大雁正在一起向南飞,这只风筝也渴望自由地飞翔,所以它借着风挣断了线,过了一会儿,风停了,这只风筝坠了下来。但它还是得到了自由。

师:看,她点题了。脱离了一种羁绊,它就得到了自由。她对三层式的结构掌握得比较好。

这节课,这个问题是最难的,希望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把这种三层式结构很好地了解一下,深化一下。这节课我们通过大家的努力,在常识方面、在雅词方面、在奇字方面、在美句方面、在精段方面、在妙思方面进行了梳理,对我们本单元的比较精华的内容进行了再一次的温习。这节课同学们活动得很好。好,谢谢大家,下课。

附:板书设计 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小结课

知道一点常识 识记一批雅词 品味一组奇字 摘录一些美句 重温一个精段 学习一种妙思 [映潮说课]重积累,重点拨

这是一节单元总结课。单元总结课是一种难于把握的课型,目前主要有三种上法,一种上法是用单元检测的手段代替对单元的总结,这是大面积上课的老师所使用的一种方法,第二种比较难一点,就是对单元的内容进行比同求异,重在分析比较;第三种就是重在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点拨。我采用的就是第三种方式。通过这次单元总结课,我有下面一些体会:

体会之一,设计单元总结课首先要注意到紧扣单元教学的要求或者说紧扣单元教学的提示,像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它是一个描写自然景物的单元,要求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学生积累雅词,要求学生品析,还要求学生摘录。那么就必须围绕着这些单元教学的提示做文章,紧紧地围绕单元教学提示,就能抓住单元总结课的中心,突出它的重点。

体会第二,老师要善于从课文中精选材料,特别像这样的课,重在知识的积累,重在知识的点拨,学法的点拨。老师要善于从课文里面精选非常美的材料,精选学生能够用的材料,或者一定要用的材料来交给学生,来提高学生的能力。

体会第三,就是要巧妙编织教学的程序,教学程序之一就表现在思路清晰———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先是知识性的,后是理性的或者先是知识性的后是方法性的。之二呢,就是课上下来要给学生以美感,把它编织好,就像一幅幅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本次上的课就是让学生记住常识、识记雅词、品味奇字、摘录美句、重温精段、学习妙思。首先就在思想上给学生以冲击,他们就感觉到生活在课堂中就是生活在美的环境里,因此学习的气氛就比较好。第四点就是在单元总结课上老师一定要注意给学生点拨一些学法,比如“寻找美句”,要求学生用分类摘录的方法,比如“背诵精段”,要求学生先用多角度品析的方法进行品析,再比如说最后的口头作文,要求从课文里面学习三层式结构,这样通过学法的点拨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对学生未来的阅读和写作都是有帮助的。

总的体会还是要读好教材。离开了这一点,就如同一个通俗的比喻所说的———就像鱼儿离开了水。凡教学内容的安排立意较高的课,都能表现出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提炼。教学材料,既指课文内容,教师用书中的教学参考资料,也包括我们平时积累的与教学教材有关的一些资料。除了教材阅读以外,语文教师必须善于阅读资料,必须经过自己艰苦的分析研究,从资料中提炼出真正对教学有用的资料,或者提炼出优美精炼的教学线条。对于教材,我们必须精读、深读、细读,领会、赏析、体味,从不同的角度,或选点、或铺面,进行品评欣赏,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要,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我们要把理解、分析、品评、鉴赏的眼光深入到课文的深处。对每一篇课文,我们都要细细地咀嚼,都要深深地钻研,力求发现其深刻奇美之处,以求教学中的深入浅出、进退自如、游刃有余。一个单元的复习课、期中期末复习课、总复习课,都是这个道理。

这节课,这个问题是最难的,希望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把这种三层式结构很好地了解一下,深化一下。这节课我们通过大家的努力,在常识方面、在雅词方面、在奇字方面、在美句方面、在精段方面、在妙思方面进行了梳理,对我们本单元的比较精华的内容进行了再一次的温习。这节课同学们活动得很好。好,谢谢大家,下课。

附:板书设计 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小结课

知道一点常识 识记一批雅词 品味一组奇字 摘录一些美句 重温一个精段 学习一种妙思 [映潮说课]重积累,重点拨

这是一节单元总结课。单元总结课是一种难于把握的课型,目前主要有三种上法,一种上法是用单元检测的手段代替对单元的总结,这是大面积上课的老师所使用的一种方法,第二种比较难一点,就是对单元的内容进行比同求异,重在分析比较;第三种就是重在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点拨。我采用的就是第三种方式。通过这次单元总结课,我有下面一些体会:

体会之一,设计单元总结课首先要注意到紧扣单元教学的要求或者说紧扣单元教学的提示,像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它是一个描写自然景物的单元,要求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学生积累雅词,要求学生品析,还要求学生摘录。那么就必须围绕着这些单元教学的提示做文章,紧紧地围绕单元教学提示,就能抓住单元总结课的中心,突出它的重点。

体会第二,老师要善于从课文中精选材料,特别像这样的课,重在知识的积累,重在知识的点拨,学法的点拨。老师要善于从课文里面精选非常美的材料,精选学生能够用的材料,或者一定要用的材料来交给学生,来提高学生的能力。

体会第三,就是要巧妙编织教学的程序,教学程序之一就表现在思路清晰———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先是知识性的,后是理性的或者先是知识性的后是方法性的。之二呢,就是课上下来要给学生以美感,把它编织好,就像一幅幅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本次上的课就是让学生记住常识、识记雅词、品味奇字、摘录美句、重温精段、学习妙思。首先就在思想上给学生以冲击,他们就感觉到生活在课堂中就是生活在美的环境里,因此学习的气氛就比较好。第四点就是在单元总结课上老师一定要注意给学生点拨一些学法,比如“寻找美句”,要求学生用分类摘录的方法,比如“背诵精段”,要求学生先用多角度品析的方法进行品析,再比如说最后的口头作文,要求从课文里面学习三层式结构,这样通过学法的点拨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对学生未来的阅读和写作都是有帮助的。

总的体会还是要读好教材。离开了这一点,就如同一个通俗的比喻所说的———就像鱼儿离开了水。凡教学内容的安排立意较高的课,都能表现出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提炼。教学材料,既指课文内容,教师用书中的教学参考资料,也包括我们平时积累的与教学教材有关的一些资料。除了教材阅读以外,语文教师必须善于阅读资料,必须经过自己艰苦的分析研究,从资料中提炼出真正对教学有用的资料,或者提炼出优美精炼的教学线条。对于教材,我们必须精读、深读、细读,领会、赏析、体味,从不同的角度,或选点、或铺面,进行品评欣赏,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要,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我们要把理解、分析、品评、鉴赏的眼光深入到课文的深处。对每一篇课文,我们都要细细地咀嚼,都要深深地钻研,力求发现其深刻奇美之处,以求教学中的深入浅出、进退自如、游刃有余。一个单元的复习课、期中期末复习课、总复习课,都是这个道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g2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