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本科)课程教学大纲(黄编教材2014)

更新时间:2023-09-29 16: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成都师范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课程编号】 03010007 【 课程类别】 全院公共课 【适用专业】 所有非中文专业 【编写日期】 2014年8月 【学分数】 3学分 【学时数】 48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过程:通过有关文体和文学史知识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中国文学发展的线索、中外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积累相关的文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为了适应社会实际工作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本科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欣赏汉语言文学作品的能力和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

2.技能与方法: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应用写作的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常用应用文的文体特点和写作方法,以提高适应社会工作的能力。重点加强毕业论文写作知识的学习和训练,使本科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得到应用,使学生的专业研究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大学语文的教学,将学生的审美能力、写作能力的训练与人文素质教育和谐地统一起来,力争做到既向学生展示汉语言文学的生命力,又使学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高尚道德情操的感染和启迪,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感和自信心。

二、课程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文学作品鉴赏

课程带有鉴赏的性质,充分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识文学史上各类文学样式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并初步掌握文学鉴赏和文学作品评析的方法,养成文学鉴赏的良好习惯。介绍学界不同学术观点,进一步拓展创新思维。同时推荐一些课外阅读书目,供不同要求的学生进行扩展性阅读。

2、应用文与毕业论文写作

1

使学生在系统地掌握常用的应用类文章的写作要领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写作训练,形成为高级应用型人材所必备的写作能力及文章分析与处理能力,以满足将来实际工作的需要;另外,在写作实践中,重点加强毕业论文写作知识的学习和训练,使本科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得到应用,使学生的专业研究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二)教学难点

1.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应用

语言知识,主要是指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方面的知识。对语言知识的教学,应从阅读、理解作品的角度出发,要求学生辨识、说明作品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2.应用写作

各类应用文种的性质、特点和格式,能够正确区分各类文种,根据要求规范地写作简单的行政公文、毕业论文和自荐书。

三、整体学时分配 章节序号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章节名称 绪论、《楚辞·国殇》 《史记·垓下之围》 《垓下之围》(1学时)、《春江花月夜》(2学时) 《春江花月夜》(1学时)、《长恨歌》(2学时) 《长恨歌》 柳永《八声甘州》 辛弃疾《摸鱼儿》 《金缕曲》(2学时)、《当我死时》(1学时) 《红楼梦·黛玉葬花》 林语堂《论趣》(2学时)、公文写作——行政公文概述(1学时) 理论学时 3 3 3 3 3 3 3 3 3 3 2 2 2 2 实验学时 1 1 1 1 第十一周 公文写作——行政公文概述 第十二周 公文写作——通知、报告的写作 第十三周 公文写作——通报、请示的写作 第十四周 公文写作——函的写作、计划的写作(1学时)

2

第十五周 计划的写作(1学时)、总结的写作 第十六周 毕业论文的写作、总复习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四、课程内容安排

(一)绪论、屈原《国殇》(3学时)

2 2 1 1 1、主要内容:认识学习大学语文的重要意义,了解古今名家,尤其是理工科类著名专家学者对学好语文课的精辟论述;领会学习大学语文的科学方法和学习内容;识记本课程的学分与考核方法。

“楚辞”的含义;屈原的生平与文学成就;《橘颂》一诗的结构层次、主要内容与艺术特点。

2、 教学要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大学语文课程所学内容和方法,以及大学语文的目标;掌握学习大学语文的科学方法;知道本学科的学分与考核方式并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

了解屈原的时代和生平;认知屈原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诗歌的爱国主义内容和艺术上的浪漫主义特点;识记“楚辞”的多重含义以及屈原对楚辞发展的伟大贡献。识记《橘颂》为屈原的抒情组诗《九章》中的一篇。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艺术特点。背诵这首诗。

3、 重点:“楚辞”的基本知识;《国殇》的情感内容与艺术特点。 4、难点:《国殇》诗句字词的理解、翻译,表现手法的特点。 5、其它教学环节:听音频朗诵、课堂朗诵。

(二)《史记·垓下之围》(4学时)

1、主要内容: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史记》的体例、史学价值与文学成就;字词句的解释与翻译;项羽的生平事迹与性格特征;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

2、教学要求: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识记《史记》的体例与文学成就;掌握课文中文言句子的解释与翻译;掌握项羽的性格特征及文章的情感取向;掌握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场面描写刻画项羽性格的写作技巧。

3

3、重点:项羽的性格特征及其悲剧结局的原因;作者刻画项羽形象的主要手法。

4、难点:文言字词的解释,某些难于理解的句子的白话翻译。 5、其他教学环节:讲授、讨论与作业相结合。

(三)张若虚《春江花月夜》(3学时)

1、主要内容:认知该诗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地位,理解本诗所抒发的情感内容,认知本诗全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点;辨识在春、江、花、月、夜的景物描写中,其核心的景物是“月”;辨识本诗中的暗示手法及其暗示意义。

2、教学要求:认知该诗的体裁上是乐府诗、七言古诗;理解本诗所抒发的情感内容;认知本诗全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点;辨识在春、江、花、月、夜的景物描写中,其核心的景物是“月”;辨识本诗中的暗示手法及其暗示意义。背诵这首诗。

3、重点:理解本诗写景、抒情、哲理交相融合的手法,辨识在春、江、花、月、夜的景物描写中,其核心的景物是“月”。

4、难点:辨识本诗中借环境景物抒情的特点以及暗示手法及其暗示意义。 5、其它教学环节:诵读、讲授和讨论结合。

(四)白居易《长恨歌》(5学时)

1、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白居易生平以及著名的“新乐府运动”,认知本诗体裁,理解诗歌叙述的主要内容,分析诗歌塑造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分析《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2、教学要求:了解白居易的生平,认知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领袖,识记白居易的诗歌理论、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点。认知《长恨歌》是一首抒情色彩浓郁的叙事诗,掌握本诗的主要内容。理解本诗的双重主题及其侧重点。领会李、杨两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领会《长恨歌》艺术上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以及注重心理描写和浪漫主义特点并做具体分析。

3、重点:理解本诗的双重主题及其侧重点。领会李、杨两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以及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掌握本诗抒情的方式与特点。

4、难点:理解本诗的双重主题及其侧重点。 5、其他教学环节:讲授、诵读和讨论结合。

4

(五)柳永《八声甘州》(2学时)

1、主要内容:柳永的生平与文学成就;本词所抒发的情感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段。

2、教学要求:了解柳永的生平与文学成就;识记《八声甘州》的相关背景;掌握本词抒写羁旅行役之苦的情感内容;掌握本词以“登高临远”贯串全篇的结构特点,并据此理出全词写景抒情的层次。背诵这首词。

3、重点:具体分析本词上片描写秋景所用的铺叙手法。

4、难点:体会本词下片抒情曲折的特点,简要说明由写作者自己进而转写佳人的对抒发离愁所起的作用;体会结句“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的情感蕴涵。

5、其他教学环节:讲授和写作训练结合。

(六)辛弃疾《摸鱼儿》(3学时)

1、主要内容:辛弃疾的生平事迹与文学成就;《摸鱼儿》一词的情感内涵与艺术手法;本词所用典故的深刻意蕴。

2、教学要求: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及其词作的成就与特点,认知辛弃疾词作的豪放风格;掌握上片借物起兴、下片托古喻今的结构内容;掌握词中残春、“落红”、“斜阳”以及词人伤春、惜春、留春、怨春的象征意义。背诵这首词。

3、重点:掌握残春、“落红”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4、难点:同上。

5、其他教学环节:诵读、讲授和讨论结合。

(七)纳兰性德《金缕曲》(2学时)

1、主要内容:纳兰性德的生平事迹及其文学成就,纳兰性德词的内容与艺术特点。本词的写作背景、梁汾即顾贞观的身世遭遇。本词所表达的重友情、重然诺的情感内容。本词直抒胸臆、慷慨激昂的风格特点。

2、教学要求:了解纳兰性德的独特身世及其词作的内容与艺术特点。掌握本词上下片的内容。掌握上片“青眼高歌”的典故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掌握下上片结句“君不见,月如水”以景衬情的艺术特点。

3、重点:掌握本词所抒发的主要情感内容及其表现手法。 4、难点:词意的理解,典故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5

5、其他教学环节:讲授与讨论结合。

(八)余光中《当我死时》(1学时)

1、主要内容:余光中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成就与特点;《当我死时》所抒发的情感内容及其艺术特点。

2、教学要求:了解余光中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成就与特点。掌握本诗的写作背景及其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掌握本诗想象丰富、大胆的表现特点。掌握本诗语言富于变化的特点。

3、重点:本诗艺术表现上想象丰富、语言富于变化的特点。 4、难点:对诗句的理解与艺术手法的把握。 5、其他教学环节:讲授、讨论与作业相结合。

(九)《红楼梦·黛玉葬花》(3学时)

1、主要内容:曹雪芹的家庭出身、生平遭遇对其创作的影响;《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其深刻的思想性与空前绝后的艺术性。本节小说所表现的林黛玉、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及其典型意义;《葬花吟》一诗以花喻人的表现特点。

2、教学要求:领会本节小说所刻画的林黛玉、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及其典型意义;掌握本篇刻画人物的方法与特点;掌握《葬花吟》一诗的深刻内涵及其表现特点。

3、重点: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及其典型意义。 4、难点:《葬花吟》一诗以花喻人的表现特点及其深刻内涵。 5、其他教学要求:讲授、讨论与作业相结合。

(十) 林语堂《论趣》(2学时)

1、主要内容:林语堂的生平事迹与文学成就;《论趣》所讨论的关于名、利、色、权、趣的关系以及作者重趣的观点;《论趣》在艺术表现上旁征博引、风趣幽默的特点。

2、教学要求:了解林语堂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领会本文所阐述的主要观点;掌握本文在艺术上旁征博引、幽默风趣的特点。

3、重点:领会本文所讨论的关于“趣”的见解;掌握本文在艺术上旁征博引、幽默风趣的特点。

6

4、难点:文中所用典故的理解及其含义。

5、其他教学环节:听音频朗诵、课堂齐声朗诵和讲授结合。

(十一) 应用写作——行政公文概述(4学时)

1、主要内容:认知公文的性质、作用及特点。识记公文的格式,掌握格式中每个项目的具体内容。

2、教学要求:认知公文的广义与狭义概念、公文的分类及公文的主要特点。识记公文的格式,掌握格式中每个项目的具体内容和注意事项,能够辨别不规范的公文格式。

3、重点:识记公文的格式,掌握格式中每个项目的具体内容和注意事项。 4、难点:识记公文的格式,掌握格式中每个项目的具体内容和注意事项。 5、其他教学环节:讲授与写作训练结合。

(十二) 应用写作——通知、报告的写作(3学时)

1、主要内容:学习通知和报告的性质和分类,掌握正确书写通知和报告的格式。

2、教学要求:认知通知的性质及分类,识记通知的结构及写作方法,掌握各种通知的写法。认知报告的性质及作用,识记报告的分类,识记报告的结构及写作方法。

3、重点:掌握各种通知的结构及写作方法;掌握各种报告的结构及写作方法。

4、难点:各类通知的作用及写作要领。 5、其他教学环节:讲授与写作练习结合。

(十三) 应用写作——通报、请示、函的写作(5学时) 1、主要内容:学习通报、请示、函的性质、作用、分类及写法。 2、教学要求:认知通报、请示、函的性质及作用,识记通报、请示、函的分类、结构及写作要点;认知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3、 重点:掌握通报、请示、函的作用与写法。 4、 难点:认知请示与报告、请示与请批函的区别。 5、 其他教学环节:讲授与写作训练结合。

7

(十四)应用写作——计划的写作(2学时) 1、主要内容:学习“计划”的文体特点及写法。

2、教学要求:认知“计划”的性质及作用,识记“计划”的分类、结构及写作要点。

3、 重点:掌握“计划”的写作要点。 4、 难点:“计划”的写作实训。

5、 其他教学环节:讲授与写作训练结合。

(十五) 应用写作——总结的写作(2学时) 1、主要内容:学习“总结”的文体特点及写法。

2、教学要求:认知“总结”的性质及作用,识记“总结”的分类、结构及写作要点。

3、 重点:掌握“总结”的写作要点。 4、 难点:“总结”的写作实训。

5、 其他教学环节:讲授与写作训练结合。

(十六)应用写作——毕业论文的写作(4学时) 1、主要内容:了解毕业论文的性质与意义。

2、教学要求:认知毕业论文的性质与意义,掌握写作论文选题、搜集材料、撰写提纲的知识;掌握毕业论文写作的格式规范、学术规范和要求。

3、重点:掌握认知毕业论文撰写的步骤和写作规范、要求。 4、难点:毕业论文撰写的步骤和写作规范、要求。 5、其他教学环节:讲授与写作练习结合。

五、教材与学习资源

1、教材:《大学语文》(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黄美玲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二版。

2、学习资源: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视频、音频手段的配合使用。参考教材:李菀、刘洪仁主编《实用大学语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第2版)

8

六、先修课要求及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1、精讲与学生讨论互动,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结合。

2、鉴于本科各专业学生要求写作毕业论文和适应求职的需要,故必须在写作实践方面加强训练,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各种文体的写作能力以满足社会求职需要和胜任工作。《大学语文》教材将文学鉴赏、古代汉语 、应用文写作融为一体,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但该教材在彰显其特色的同时,也显示出其学时局促的问题:在必须精讲的理论知识之后,各种文体写作训练的学时太少,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很大。因此,我们希望能在现有的48学时基础之上,再增加写作实践16学时(公文写作10学时、毕业论文写作6学时)。恳请教务处考虑。

七、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大纲撰写人签字:刘洪仁 李 菀

中文系 主管教学领导签字:

中文系(盖章)

2014年 7 月 18 日

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fh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