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领导学题型整理

更新时间:2024-04-02 19: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Tips:

这次整理的内容是按课件上的,课件上没有的就按书本的整理的。

因为有个别题课本上和课件上均无答案,所以同学们就自行再整理一下,然后就个别打印吧,就不整体打印了哈。

《行政领导学》复习题

第一章 导论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导论

1、公共行政(课本P2)

1、公共行政概念

公共行政又称行政管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

行政主体:行政机关 行政客体:社会公共事务 行政原则:依法行政 2、行政领导概念 什么是行政领导?

行政组织的领导者通过指挥和说服影响行政组织内的个体和群体,在一定条件下实现行政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致力于这一过程的人就是行政领导者。 3、行政决策

? 什么是行政决策?

? 它是指行政机关为履行行政职能所作的行为设计和抉择过程(中

大)

? 它是指国家行政组织依据既定政策和法律,就行政管理中需要解决

的问题,设计并选择解决方案的活动(人大)

二、问答题/理解题:

1、领导与管理的关系(课本P23)

领导与管理的关系

传统观点:管理是大概念,领导是从属于管理的小概念。 现代观点:领导与管理是相对的。 领导与管理的差异 ?两者职能不同 ?功用不同

?领导者与管理者素质要求不同 ?领导者与管理者成长途径不同

?领导者与管理者培训内容和方法不同

2、行政领导的职能

? 行政领导的职能 ? 负责执行 ? 决策 ? 用人 ? 制定规范 ? 规划

- 1 -

? 监督控制

3、行政领导的特点

权威性/执行性/服务性

特点主要有:(百度观点)

①行政领导的权力是国家法律或行政法规确定的,在国家行政领域内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 ②行政领导和权力范围,受国家权力机关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度的限制与监督。 ③行政领导是运用国家法定权力,并依法实施领导职能的行为,具有高度的权威性。

④行政领导具有明确的隶属关系,即由有关法规明确规定行政组织内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⑤行政领导随着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 从行政领导活动方式的特性上讲,行政领导的执行性,是它的明显特点。

第二章 领导活动的三要素 一、名词解释

1、领导者(课本P28) ? 何谓领导者?

? 从领导科学的角度,

? “领导者的唯一定义是其后面有追随者。一些人是思想家,一些人

是预言家,这些人都很重要,而且也很急需,但是,没有追随者,就不会有领导者。”(彼得?德鲁克)

? 这是具有时代精神的概念,是关于领导者的本质定义(朱立言) 2、追随者(课本P34) ? 什么是追随者?

? 在领导活动中与领导者有共同的利益和(或)信仰,追求共同组织

目标的人。

3、领导环境(课本P38) 二、问答题:

1、领导者是如何产生的(课本P29) ? 领导者是如何产生的? ? 从产生的形式看有两类:

? 从群体、社会中自发产生出来 ? 经过选举或组织任命正式产生

? 自古以来,有三条途径: ? 读书 学而优则仕

? 从军 历经九死一生的征战而成为统治者 ? 从商 优秀的企业领导人由商界走进政界

2、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关系(课本P35) ? 追随者与领导者的关系如何理解?

? 人格上平等

? 不是人身依附关系,是平等的契约关系 追随愿景

? 身份上相对

? 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地位处于变化之中,领导者可以变成追随者,追随者也可能变成领导者

? 存在着互相追随的关系

- 2 -

? 权力上相互制约

? 追随者对领导者也有权力即潜在影响力(对抗权)如追随者有专长特长、有重要资源

3、追随者与被领导者的差异性(课本P29)

4、弗伦奇和瑞文的权力观(课本P33)

? 弗伦奇和瑞文的权力观(权力的基础或源泉)

? 强制性 ? 奖赏性 ? 法定性 ? 专家性 ? 参照性权力

第三章 行政领导角色 一、名词解释: 领导角色

? 领导角色,指与领导的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

? 领导角色是一种典范,是领导者安身立命的基础,也是其行为处事的依据 ? 在同一时代,领导者需要扮演多种角色,形成角色集 二、问答题:

1、韦伯的行政官僚理论(课本P51) 2、《黑堡宣言》对领导角色的定位

?(二)《黑堡宣言》对领导角色的定位 (1).扮演执行和捍卫宪法的角色

?常任文官责任之一是维护宪法,执行宪法 ?黑堡学者认为这是官员的天职 (2).扮演委托代理人的角色

?公民将其权力通过立法机关委托给常任文官,常任文官作为公民的委托代理人 ?公共行政中必须坚持决策公正性和正当性,坚持公共利益 (3).扮演清醒少数的角色

?在民主政治的条件下,人人有表达意见的自由,往往形成?°喧闹的多数?±。 ?常任文官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而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了解自己的责任及其应该如何进行管理,成为清醒的少数 (4).扮演平衡者的角色

?常任文官必须坚守专业责任,即坚持机关观点、公共利益和宪政的运作,以合法权力及专业判断在各种势力冲突的治理过程中扮演平衡者的角色。 (5).扮演分析者和教育者的角色

?常任文官应该十分了解自己制定政策的价值体系,应该有意识向民众为自己制定的政策进行合情合理的分析解释,以便把民众纳入公共行政活动。

?常任文官有责任引导和教育民众,要民众了解公共事务,向他们灌输公共利益的思想

- 3 -

3、明茨伯格的领导角色理论 明茨伯格的领导角色理论

?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是20世纪70年代崛起的经理角色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于1973年出版了《经理工作的性质》一书,开经理角色学派研究之先河,逐步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研究领导角色的理论。

?明茨伯格对领导者的研究对于界定行政领导角色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他认为领导者分为以下十种角色 (1)、挂名首脑角色

?具有公关性质,与组织决策和管理没有直接关系 ,如签署某些文件,主持或出席某种仪式 (2)、领导者角色 (3)、联络者角色

?参加外部的各种会议,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公共事务,同各种公共组织、机构和人员保持正式或非正式各种活动 (4)、信息接收者角色 接收内部与外部信息 (5)、信息传播者角色

?领导者有责任将获得有价值的外部信息传达给组织,把内部信息传达给每个下属 (6)、发言人角色 向组织外部传播信息 (7)、企业家角色

?经济学家所谓企业家一般指能够开创新的组织或工作

?企业家角色在这里意为领导者是组织变革设计者和发动者 (8)、故障排除者角色

?故障排除者是指领导者处理那些他不愿意处理的各种意外事件和进行那些他不自愿或者有不能控制因素的变革 (9)、资源分配者角色

?资源的含义十分广泛,如时间、金钱、材料、设备、人力以及信誉 ?合理地分配时间资源 ?合理地安排工作 ?合理地批准行动 (10)、谈判者角色

?组织其他组织和个人进行谈判

?领导者作为谈判者角色出席谈判,以挂名首脑的角色,使谈判更具可信度;作为发言人,他掌握着组织的信息和价值标准:作为资源分配者,他掌握着组织资源,有进行分配的权力,而谈判往往是资源的交换,这使谈判更容易取得成效

4、如何区分成功的领导者与有效的领导者(课本P63)

5、行政领导者的角色应该是哪些?为什么?(即定位的依据) (课本P48)

?我国行政领导角色定位(齐明山主编:《行政领导学》2009 )

- 4 -

(1)、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的捍卫者

?在政治经济全球化时代,谈这个问题似乎不合时宜。现代世界仍然是由以民族和地域领土为疆界的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发展中国家的主权问题仍然是重要的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交往十分频繁.行者领导者在与外国政府和企业领导者交往时,必须捍卫国家利益 (2)、宪法和法律的捍卫者和执行者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确立了国家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确立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行为规则。

?宪法所倡导的原则是立国原则。宪法是指导我国公共组织和人民的行为准则, ?它所确立的社会主义民主精神和人民的基本权利,是我国政府和行政首长必须予以坚决执行和捍卫的 (3)、人民权利的委托代理人和公共利益的代表者

?人民将权力通过人民代表委托给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将行政权授予政府

?什么是公共利益,众说纷坛。公共利益是涉及到国计民生的根本利益,是涉及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就是指行政领导者的决策和行政行为必须体现政府的公共性

?公共利益不是强势利益集团的利益 ?公共利益也不是部门利益 (4)、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决策者 ?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决策者

?行政领导者根据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的战赂规划.通过科学论证、科学规划,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近朗、中期和长期的发展战略计划,逐步实施,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追求长远发展的清醒的专业决策者

?尽管民主行政使公民参与政府管理,但是,公民对于公共行政的许多方面是缺乏了解的,他们不可能拿捏所有的决策信息和管理信息,尤其他们缺乏决策或管理的必要的专业知识。 (5)、社会道德的示范者和教育者

?行政领导者应该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

?行政领导者道德行为高尚,才能春风化雨,镕化一方,才能担负起教化民众、树立良好社会道德的责任。

第四章 行政领导体制 一、名词解释 1、行政领导体制

? 是行政组织内部以领导权限划分为基础所设置的机构及其相互关

系的制度和规范。领导体制是领导关系的制度化、体系化

- 5 -

2、领导集体

? 含义 也称领导班子,是由若干负有特定职责的领导者组成

二、问答题

1、行政领导体制的内容 ? 有四个方面:

? 行政领导组织结构 ? 领导的层次与跨度

? 行政领导权限和责任划分 ? 行政领导管理制度

?行政领导组织结构是指行政领导组织内部上下左右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方式。

?包括纵向关系。即上下领导层之间的隶属关系;横向关系,即平行的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

?它一般包括直线式、职能式、混合式、矩阵式组织结构四种。 ?但是不管行政领导组织结构怎样,一般都由以下五个系统构成

?决策中心

?是行政领导机关的灵魂,包括党委会、行政领导办公会等 ?信息机构

?是决策中心向外了解的桥梁,情报、资料、统计、信访等部门都是行政领导机关中的信息机构。 ?咨询参谋机构

?是为决策服务的,是决策中心的参谋部。我国设立的顾问机构、政策研究机构、研究中心等都属于这一类 ?执行系统

?执行决策中心的各项决定。一个系统内,可以按业务需要分成若干部门,组成执行系统。 ?监督系统

?根据决策对执行系统实行监督,以保证决策指令执行准确无误。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司法机构、审计部门等都属于监督机构

?领导的层次与跨度

?领导层次与跨度问题产生于领导者的委托。 ?领导者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往往需要委托一定数量的下属为其分担管理工作。 ?委托的结果是领导者减少了必须直接处理的业务工作量,但同时又产生了领导的纵向层次与横向幅度的问题

?领导层次,是领导组织结构的等级层次,有多少等级层次,就有多少领导层次。 ?领导跨度,又称为领导幅度,它是指一个领导者直接有效地指挥下级的范围和幅度。

?对于一个规模固定的领导机构来说,领导的幅度和层级是成反比例的关系 。

- 6 -

?反比关系决定了两种基本的领导组织机构形态,即扁平型领导机构形态和锥形

领导结构形态。

?有学者根据统计分祈,提出行政机制的?°二八律?±,其基本要点是: ?在一般领导机构中,担任正职的领导者宜有两位副手和八位下属, ?担任副职的领导者则应当有两位助手和八位下属。

?行政领导权限和责任的划分

?中心内容是建立严格的从上而下的领导行政法规和岗位责任制,

?对不同领导机构、部门之间以及领导者之间的职责权限作出明确的规定。 ?职责划分必须明确、完整,那种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的现象是领导体制缺乏科学性的典型特征 ?阅读:解剖市长的权力

?行政领导管理制度

?行政领导管理制度即狭义的人事制度,包括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劾、轮换、回避、退休制度等。

?它是国家行政制度的组成部分,既属于用人范畴.也属于领导体制范畴。我国行政领导受国家公务员法的约束

2、行政领导体制的作用

?一般来说,有四方面作用: (1)、领导体制是领导制度贯彻和执行的客观机制 ?领导制度决定组织的性质,与国体相联系。

?领导体制是领导活动的具体制度和体系,是领导制度的具体体现,与政体相联系。

?领导制度相对稳定,领导体制的形式多样,需要不断变革。 (2)、领导体制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建立关系、发生作用的依据(个人认为不是桥梁与纽带)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依据领导体制来进行的。

?依照领导体制的设计,才能将每个成员组合编织到一起,形成层次分明、行动统一、目标明确的有机整体。健全的领导体制使领导者的意图、指令、任务和规划层层下达,并将执行情况通过体制规定的渠道上报,形成紧密相连、反馈及时的传递系统 (3)、为领导活动提供组织保证 ?领导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活动过程,光靠领导个人和领导班子难以达到好的效果,只有建立一定领导体制,把各级各类领导机关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领导工作体系,才能保证领导活动的正常进行。

?健全的领导体制,可以充分发挥领导者个体和群体的主观能动作用 (4)、科学的领导体制是实现行政管理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前提和保征

- 7 -

领导体制具有制度刚性。能够使领导活动或领导者的行为受到制约、引导和规范,是制约、监督领导活动的组织条件,它使领导活动减少了神秘色彩,增加了可操作性。

?依法建立并健全用人制度、激励制度、绩效制度、考核制度和竞争制度是行政领导体制的重要内容,它可以促进行政管理法制化,进而为行政管理民主化提供前提

3、行政领导体制的类型

? 依据权限划分关系看,现代领导体制中权力关系有以下四种基本类型 :

? 集权制与分权制 ? 完整制与分离制 ? 首长制与合议制 ? 层级制与职能制

集权制与分权制

?根据领导系统中纵向权力配置的集中与分散程度划分

?是指一切重大问题的决定依赖于上级领导机关,下级必须依据上级的决定和指示办事的体制

?分权制是指下级机关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有权独立自主地决定问题,上层对下层有权决定和处理的事情不得干涉。 ?集权与分权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

完整制与分离制

?按照上级对下级的指挥控制方式和程度划分

?凡是同一个领导层次的各机关,或者一个机关中的各个构成单位,所接受的上级指挥、控制和监督,完全集中于一位上级领导者,或者一个上级机关者,称之为完整制,或一体制、集约制,俗称一元化领导。

?反之,如果上级的指挥、控制和监督不集中于一位上级领导者,或者一个上级机关者,即称分离制,或独立制,又称谓多元化领导

首长制与合议制

? 把法定的决策权集中于最高领导者一人手中的领导体制。行政部门

一般采取首长负责制的领导方式。 ? 合议制,又称为委员会制。就是法定的最高决策权交给两位以上的

行政首长组成的委员会的领导体制。

层级制与职能制

? 层级制又称为层次制

? 职能制又称为分职制、机能制、功能制。主要是指一个系统或单位

在横向上按照业务性质的不同,平行地设置若干职能部门,作为首脑机关的顾问、参谋,辅佐最高领导者实施领导的领导体制。

4、我国行政领导体制的特点

?

- 8 -

(一)人民群众参与国家领导与管理

?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是我国领导体制的基础。

?一方面,我国各级领导者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领导工作的实质在于为人民服务,他们虽然处于领导岗位,但其本质是人民的公仆。

?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更重要地表现在参与国家领导和管理上。 ?我国行政领导的重要产生方式是选任制 (二)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领导体制

?我们的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是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

?在我国的领导体制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起着核心作用,这是由我国的国体决定的。

?党的领导,是指要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而不是党包办一切代替一切,不是政府领导都由共产党员担任 (三) 是一种集权制为主的领导体制

?之所以形成这种领导体制,一方面有着长久的历史原因,加强中央集权,是中国自古以来能够抵御外来侵略,完成统一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大业的重要因素。

?长期的封建自然经济、建国初期向苏联模式学习,对我国中央集权式的领导体制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四) 议行合一的领导体制

?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一切工作部门都要服从共产党的统一领导。 ?在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行使权力的基础上,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构成了一整套立法领导体系。这种立法体系是其他一切国家机关的基础。

?党是领导核心,立法、行政、司法相统一,这种国家领导体制,同资产阶级国家所实行的三权分立的领导体制有着本质的区别。

5、领导集体结构的科学化 ?领导集体结构的科学化 ?专业知识结构:合理化

?中央政治局委员的专业知识背景 ?通才或专才?

?能力结构:互补化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知识改变命运 ?毛泽东与周恩来的配合:帅才与将才 ?年龄结构:梯队化 ?性格气质结构:协调化 ?工作组织结构:完整化 ?由一个中心、三个机构组成

6、如何正确处理党政班子的关系

? 首先,党政两个主要领导处理好关系 ? 明确各自的职能范围

? 两个班子的成员有分工又有合作 (交叉兼职的现象)

- 9 -

第五章 西方领导理论 一、名词解释 1、领导特质理论 它是从领导者的性格、生理、智力及社会因素等方面寻找领导者特有的品质或应有的品质的理论,也称素质理论。

2、领导行为和风格理论 ? 研究的对象和目的:主要研究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的具体行为以及不同的领导行为对部属的影响,以期寻求最佳的领导行为。

? 领导行为理论的目的在于提高对各种具体的领导行为的预见性和

控制力,改进工作方法和领导效果。研究的侧重点在于确定领导者应具有什么样的领导行为以及哪一种领导行为的效果最好。

3、领导权变理论

? 何谓“权变”?

? 有“随具体情境而变”或“依具体情况而定”的意思

? 领导权变理论研究什么?

? 主要研究与领导行为有关的情境因素对领导效力的潜在影响。该理

论认为,在不同的情境中,不同的领导行为有不同的效果,所以又被称为领导情境理论。

4、领导替代理论和自我领导理论

? 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成员的文化教育程度提高、科技发展如信息通讯网络技术等日新月异,促使人们探寻新的组织形式和领导方式。领导替代理论、自我领导理论和超级领导理论就此出现 ? (一)克尔和杰米耶的领导替代理论 ? (二)自我领导理论和超级领导理论 ? (一)克尔和杰米耶的领导替代理论 ? 主要内容

? 该理论将环境变量分为两组:替代因素和抵消因素 ? 指出在一定条件下,领导者的重要性会被大大削弱。替代因素会使

领导行为变得多余和不重要。抵消因素会阻碍领导作用发挥或使领导行为无效 ? 下属、任务和组织的多种特点都可能成为领导行为的替代和抵消因

?(二)自我领导理论和超级领导理论 ?什么是自我领导?

?是一个注重发挥自我影响的行为和想法的策略集合 ?什么是超级领导?

?领导者带领下属领导他们自己

?自我领导有两类策略:

?一是以行为为中心的策略,包括自定目标、自我提示、自我检查、自我排练

- 10 -

?二是以认知为中心的策略,主要是关于下属如何建构自己建设性的管理思维模

式,通过它影响自身行为。如,树立正确信念,积极向上的自我暗示

?超级领导要通过一系列的程序带领下属领导他们自己 ?示范

?引导下属参与 ?逐渐发展自我领导

?超级领导者促使下属转向自我领导的关键是使下属由依赖型向独立型转变

二、问答题:

1、领导者素质的宪法模型

?德克兰提出领导者素质的宪法模型:四要素模型

?其意思是:美国宪法的基本原则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保持不变,与此相似,人们也能找出领导者一直相对稳定的基本优良品质(不随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他认为这些基本特质可从四方面来看:

?个性:诚实、开放、有道德、讲原则又不教条

?想象力:有创造性想象力,又能把理想转变成可行的目标和计划 ?行为:勤奋工作,积极向上,推动和影响变化?- ?信心:健康的自信

2、四分图理论的内容

?(一)四分图理论

?1945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斯多基尔(Ralph M?Stogdill)、沙特尔Carrol L?Shartle)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发现,领导行为可以用两个维度加以描述: ?(1)关怀维度(consideration structure ) ?(2)结构维度(initiating structure) ?关怀维度

?指领导者对下属所给予的尊重、信任以及理解的程度 ?结构维度

?指领导者对于下属的地位、角色与工作方式,是否都订有规章或工作程序 ?根据调查结果,他们把领导行为分为四种类型:高关怀低结构;高关怀高结构;低关怀低结构;低关怀高结构

?用两度空间的四分图来表示(参见教材P92页)

3、利克特的“四种领导体制”的内容

?(四)利克特的?°四种领导体制?±

?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利克特(Bansis.Liket)经长期研究,于1961年提出领导方式有四种类型,称为 ?°四种领导体制?± ?第一,专制独裁式

?领导者做决定,命令下属执行,并规定严格的工作标准和方法,下属如果达不到规定的目标,就要受惩罚

- 11 -

?第二,温和独裁式

权力控制在最高一级,领导者发号施令,但让下属有评议的自由,并授予下属部分权力,执行任务稍有灵活性 ?第三,协商式

?重要问题的决定权在最高一级,领导者对下属有一定的信任度,中下级在次要的问题上有时也有决定权 ?第四,参与式

?由群众制定目标,上下处于平等地位,有问题民主协商和讨论,由最高级领导做最后决定

?哪种领导方式可取?

4、菲德勒的权变模式

?(一)菲德勒的权变模式 ?1967年,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菲德勒(Fred E.Fiedler)经过15年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个”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式”,他将与领导有关的情境因素分为三种: ?领导者与成员关系 ?任务结构 ?职位权力

?每一种因素分别有好坏、有无、强弱两个不同方面。

?根据这三种因素六个方面的不同组合,他把领导者所处的环境从最有利到最不利,分成八种类型。参见教材P100页

?他认为,三个条件齐备,即领导一成员关系良好、有任务结构(工作任务明确)、职位权力强,这是领导最有利的环境;

?三者有一项或两项具备是领导的一般环境; ?三者都缺的是最不利的环境

?这一模式指出,要提高领导的有效性,或者改变领导方式、或者改变领导者所处的环境。

?在环境因素最好或最坏的条件下,应该选择以关心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领导者;否则,则应该选择以关心人为中心的领导者。

5、豪斯的途径—目标理论

?(三)豪斯的途径目标理论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豪斯(Robet J? House)于1971年在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领导方式理论基础上提出

?该理论的基本要点是:要求领导者阐明对下属工作任务的要求,帮助下属排除实现目标的障碍,使之能顺利达成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满足下属的需要和成长发展的机会。

?领导者在这两方面发挥的作用越大,越能提高下级对目标价值的认识,激发积极性。

?通过实验,豪斯认为,“高工作”和“高关系”的组合,不一定是有效的领导方式,还应考虑情境因素。

?

- 12 -

?哪一种领导方式可导致最好的下属表现或结果,取决于下属的个性特点和环境

因素

?个性特点,比如领悟能力、教育程度、对成就的需求、对独立的需求、愿意承担责任的程度等

?环境因素,包括工作性质、权力结构、工作小组的情况等

?也就是说,领导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境因素确定激励或促进下属工作的最有效的领导方式。为此,他提出了指令型、支持型、参与型、成就型四种领导方式供同一领导者在不同的情境下选择使用

?指令型:领导决定,发指示,下属不参与决策 ?支持型:关注下属,平易近人

?参与型:共同研究问题,考虑和接受下属意见 ?成就型:提出挑战性目标,发挥下属最大潜力

第六章 行政领导者素质(课本P115) 一、名词解释:

领导者素质 指领导者在一定先天禀赋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和实践所形成的,在领导活动中经常发挥作用的本质要素。

二、问答题:

1、行政领导者的素质结构

–基本素质结构:德才兼备

–其进一步具体化是: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 –展开来说,可从政治、文化、能力、身体四方面阐释 ?1)政治素质:要讲政治

–政治思想觉悟:认识政治,领悟真理 –政治理论水平: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政治品质:道德完善

2)文化素质 –专业知识 –社会知识

–领导和管理知识 3)能力素质

–思维能力:广度、深度、逻辑性 –协调人际关系能力 –表达能力 –4)身体素质

–健康的体魄 健康的心理

2、领导者的核心能力是什么?为什么?()

- 13 -

3、领导者素质与普通者素质的关系(要拓展)

? 领导者素质就是充当领导角色的个体为完成其特定职能、发挥其特定影响和作用所必须具备的自身条件,

? 是基于普通素质,又按领导角色的特点而形成和具备的有别于普通者素质、专门适合于履行领导职能或者从事领导活动的个体特质

第七章 行政领导者形象和魅力 一、名词解释:

1、行政领导者形象(课本P124) 指公共部门领导者在其领导活动中,在下属和公众心目中留下的综合印象以及得到的总体评价。统帅形象、公仆形象、清官形象、师长形象、普通人形象

2、行政领导魅力(课本P128) 行政领导者所具备的非凡品质,在领导活动中表现为对追随者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并因此而形成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的和谐关系。

二、问答题:

1、行政领导者形象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课本P125)

– 起决定性的影响因素大致有三种: – 领导者角色的规定 – 领导者自身素质 – 领导环境

2、行政领导形象的建设如何开展(课本P126) ? 形象定位

– 依据是领导者角色的规定、领导者自身素质、领导环境要求

? 形象塑造

– 形象的构成要件有,思想行为和价值形象、工作行为和岗位形象、

生活行为和日常形象

? 形象推出

– 时机和方式:会议、庆典、演说、接受采访

? 形象维护

3、行政领导魅力的构成与培植(课本P132)

?行政领导魅力的构成与培植

–1)构成要素 –人格要素

?正直诚信、奉公守法、严于律己、坚定顽强 –情感要素:情商

–胆识要素:胆量、见识 –能力要素

–资历要素:资格、经历

- 14 -

–职别要素:职位、级别

?3)领导魅力的培植

–培植原则:

?情感原则,富于情感 ?理智原则,理性要求

?形象原则,塑造良好的领导形象 ?影响原则,提高个人影响力 –培植技巧

4、领导魅力与领导者形象的关系(课本P139思考题)

(百度观点)领导形象是构成领导魅力的重要基础,一个领导者如果缺乏良好的形象,就不可能具备吸引追随者的魅力。领导形象与领导魅力之间又有本质区别,前者建立在领导者的实践活动及其客观结果基础之上,后者则建立在领导者的社会影响力与追随者的心理认同二者相结合的基础之上。

第八章 行政领导用人 一、名词解释 1、干部与人才

?行政领导者用人的含义

–指两个方面:一是正确地任用干部,二是合理地使用人才。 –干部与人才有区别吗?

–干部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1)国家机关、军队、人民团体中的公职人员 –2)担任一定的领导工作或管理工作的人员 –人才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1)德才兼备的人;有某种特长的人 –2)美丽端庄的相貌

?邓小平的人才概念

–在业务上,是学有所长的人

–在政治上,是爱国,爱社会主义,接受党的领导?±的人

–在事业上,是能够为人民造福,为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积极贡

献的人

2、行政领导绩效

– 行政领导绩效

? 是指在公共行政领导活动中,领导者在实现组织目标和完成其职责中所取得的工作成绩和实际效果。

- 15 -

二、问答题

1、领导者如何知人

– 领导者如何知人?

? 要用心思考

? 要有慧眼:全面地、历史地、发展地看人 ? 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 运用一定的方法:面谈、考试、竞选、推荐

2、行政领导用人的原则

?2.行政领导用人的原则与方法

–1)总原则 –任人为贤

?要求出于公心,按德才兼备和四化的标准用人 –其对立面:任人为亲

?如血缘关系、姻亲关系、私人感情、个人恩怨等

?2)具体原则

–量才任用,扬长避短 –信任授权,放手用人

?授权把握三条:大权独揽,小权分散;按层次授权;要与指导帮助结合 –提携新人,用当其时 –监督检查,奖惩严明

3、行政领导绩效考评的内容与原则 1)绩效考评的内容

– 德: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为人处世 – 能:能力素质 – 勤:勤奋敬业 – 绩:工作成绩 – 廉:廉洁自律

?2)绩效考评的原则 –全面、客观原则

?避免以点带面、主观偏好 –多元主体评议原则

?领导、同事、群众、独立第三方 ?避免长官意志、一边倒 –定性与定量结合原则 ?避免数字出官、官出数字

- 16 -

–考评与任用结合原则

?避免干好干坏一个样、“不一样” –以实绩为主原则 ?避免没有功劳有苦劳

?《公务员法》“第三十三条 对公务员的考核,按照管理权限,全面考核公务

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第九章 行政领导活动中的人际关系 一、名词解释:黄金定律与白金法则 ? 黄金定律

– “你喜欢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怎么对待别人”

? 白金法则

– 由美国学者托尼?亚历山德拉和迈克尔?奥康纳(Michael

O,Connor)两人提出 – 学会真正了解别人,然后以他们认为最好的方式对待他们,而不是

自己中意的方式。

二、问答题:

1、领导者如何处理与上级的关系

?2、领导者如何处理与上级的关系

–如何“管理上级”、“领导上级”

?1)服从领导

–听从指示、完成任务、请示汇报,避免?°群众脱离领导?±

?2)积极乐观

–多肯定、少牢骚、为上级创造良好心态 –如何把握报喜与报忧、表扬与恭维的关系?

?3)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不要上推

?如职责范围内的问题、权限之争、人际纠纷 ?4)提建设性意见要积极又要慎重

–选择适宜的时间和地点,讲究方式方法

?5)要了解上级,研究领导

?避免打探个人隐私

2、副职的要领

–认清角色地位

?当好配角,不越位;处理好主角与配角的关系 –自觉维护和强化领导集体的权威

?公开场合代表集体说话,维护正职的权威

- 17 -

–期望值要适当

?对正职和自己的期望值适当

–立才不立权

?以才干和实绩确立自己的地位,但不争权 –有限忍耐与合理斗争结合 ?有理有节

–工作上接触与感情上交流结合 ?处理好工作关系与私人关系

3、如何处理同级关系

? 彼此尊重,平等相待 ? 相互信任,不耍权术

– 尊重同事的人格、尊重同事的意见、尊重同事的劳动

? 团结合作

4、如何处理下级关系 三、处理下级关系的艺术

?1、处理下级关系的准则

?坚持党政组织原则,起表率作用 ?对待下级人员一视同仁

–保持同等、适度距离

–注意圈内与圈外人的问题,不要内外有别 –LMX理论:领导者成员交换理论

?2、处理下级关系时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人和与串通、合流有本质的区别 –避免缺乏人文关怀 –避免评价前后不符 –避免出现两面人

?对上与对下两副面孔

5、如何把握报喜与报忧、表扬与恭维的关系(课本P167—168)

第十章 行政领导决策 一、名词解释:

1、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

经验决策指决策主体对决策对象的认识、决策目标的选择和判断,主要凭借领导者个人的阅历、知识和智慧而作出的决策。

(凭人的直觉经验、个体素质条件、缺乏规范性)

- 18 -

科学决策指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遵循科学的原则和程序,采用科学的技术方进行的决策活动。

(强调程序、依靠智囊系统帮助、采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2、头脑风暴法

是一种以畅谈会的形式来寻求可能方案的智囊技术。会议人数以5-12人为宜,会议时间以20-60分钟为佳。会议的原则:自由鸣放;追求数量;庭外判决; 由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3、决策程序

(1).发现问题,确定目标 (2).拟定行动方案:分两步走

一是轮廓设想 要求:多多益善 方法:头脑风暴法 二是精心设计

要求:反复推敲、严格论证 方法:对演法

(3).抉择方案:分两步走 一是对备选方案进行评估 二是作出抉择

(4).实施、修正方案

二、问答题:

1、决策的原则有哪些

?决策的原则(归纳总结) 1)信息原则

?全面、准确、及时 2)预测原则

?建立在对客观规律正确把握的基础之上 3)系统分析原则

?处理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内部与外部、长远与当前等诸多关系 4)可行性论证原则

?现实主客观可能条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多方案原则

?积极方案:从正面保证目标实现的方案,内容涉及各种积极措施

?应变方案:在情况发生意外变化时的应急方案,内容涉及各种应急措施和预防措施

?临时方案:是对引起差距的原因尚未查清但又急于处理问题而做的方案,内容是一些临时性措施 6)民主原则 ?制度上民主

- 19 -

?方法上民主 ?如举行听证会

7)时效原则

?讲究效率,避免无效、低效

2、有限理性决策模型的内容 (课件)指在决策时决定一套标准,用来说明什么是令人满意的最低限度的备选方案,如果拟采用的备选方案满足了或超过了所有这些标准,那么该方案就是令人满意的。

(百度观点)有限理性模型的主要观点如下:

(1)手段-目标链的内涵有一定矛盾,简单的手段-目标链分析会导致不准确的结论。 西蒙认为,手段-目标链的次序系统很少是一个系统的、全面联系的链,组织活动和基本目的之间的联系常常是模糊不清的,这些基本目的也是个不完全系统,这些基本目的内部和达到这些目的所选择的各种手段内部,也存在着冲突和矛盾。

(2)决策者追求理性,但又不是最大限度地追求理性,他只要求有限理性。 这是因为人的知识有限,决策者既不可能掌握全部信息,也无法认识决策的详尽规律。比如说,人的计算能力有限,即使借助计算机,也没有办法处理数量巨大的变量方程组;人的想像力和设计能力有限,不可能把所有备择方案全部列出;人的价值取向并非一成不变,目的时常改变;人的目的往往是多元的,而且互相抵触,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作为决策者的个体,其有限理性限制他作出完全理性的决策,他只能尽力追求在他的能力范围内的有限理性。

(3)决策者在决策中追求“满意”标准,而非最优标准。

在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定下一个最基本的要求,然后考察现有的备择方案。如果有一个备择方案能较好地满足定下的最基本的要求,决策者就实现了满意标准,他就不愿意再去研究或寻找更好的备择方案了。

3、渐进决策模型的观点 (课件)指决策者在既有的合法政策基础上,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政策加以修改,通过一连串小的改变,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决策目标。

(百度观点)林德布洛姆在对理性决策理论分析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渐进决策理论,其理论特点是:首先,主张渐进决策。林德布洛姆认为,政策的制定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经过逐渐修补的渐进过程来实现的。渐进主义者具有勇敢、应变和足智多谋的特征。其次,强调质量转换。林德布洛姆认为,渐进决策看上去似乎行动缓慢,但它实质是决策效果累积的过程,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实际变化的速度往往要大于一次重大的变革。也就是说,渐进决策并不是不要变革,而是要求这种变革必须从现状出发,通过变化的逐层累积,最终达到根本变革的目的。再次,追求稳中求变。林德布洛姆认为,渐进决策步子虽小,但却可以保证决策过程的稳定性,达到稳中求变的效果。决策上的巨大变革是不足取的,因为往往欲速则不达,会带来诸多不适甚至是抵制,从而危及社会稳定。渐进的方式则比较容易获得支持,可以达到稳中求变的目的。

- 20 -

渐进决策理论是一种灵活的和现实可行的决策制定模式,具有实用性,但它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主要体现为它的保守性。一般来讲,渐进决策比较适用于稳定和变动不大的环境,而一旦社会条件和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需要对以往的政策进行彻底改变时,渐进决策理论往往很难发挥作用,有时甚至会对社会的根本变革起到阻碍效果。

- 21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fd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