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原平炕围画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02 06: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系 别: 中文系

学科专业: 汉语言文学

姓 名: 申 敏 清

运 城 学 院

2015年5月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浅谈原平炕围画

系 别: 中 文 系

学科专业: 汉语言文学

姓 名: 申 敏 清

指导教师: 卫 亭 绒

运 城 学 院

2015年5月

浅谈原平炕围画

摘要:炕围画也叫墙围画,俗称“炕围子”,是山西民间一种地域特色鲜明的造型艺术,它融壁画、年画、建筑彩绘于一体,吸收了民间剪纸、版画、刺绣、建筑彩绘等多种民间艺术之所长,具有明显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炕围画在山西北部、中部、西部和东南部都有分布,其中以晋北的原平最为著名。原平炕围画作为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盛开在号称“地上文明古国”的山西,作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千百年来深深扎根于民众的民俗文化生活中,直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的春风带来了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民众传统的居住环境和审美意识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平炕围画也有了巨大的变迁。

关键词:原平;炕围画;特点;功能

On Yuanping Kang Wai paintings

Abstract:Kang Wai paintings also called wall paintings, commonly known as \characteristics, it combines architectural painting, murals, New Year paintings in one, absorbing the director of folk paper-cut, embroidery, engraving, building painting and other folk art, has obvious practical function and aesthetic function. Kang Wai paintings in northern Shanxi, central, West and southeast are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 of Shanxi

Province, Yuanping is the most famous. Yuanping Kang Wai paintings bloom in the so-called \of folk art, as a kind of art form of the masses love to see and hear, for thousands of years, deeply rooted in people's folk culture life, until

twentieth Century eighty or ninety, the spring breeze of reform brings and communicate the impact of western culture, the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traditional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changed greatly with the change of social environment, Yuanping Kang Wai paintings also have a huge change.

Key Words:Yuanping ;Kang wai painting ;Characteristic; Function

目录

引言 .................................................................... 1 一、原平炕围画的概况 ...................................................... 1 二、原平炕围画的变迁 ...................................................... 3 (一)繁荣鼎盛时期 ....................................................... 3 (二)衰退消亡时期 ....................................................... 4 三、原平炕围画的特点 ..................................................... 5 (一)题材内容 .......................................................... 5 (二)美术工艺 .......................................................... 7 四、原平炕围画的社会功能 .................................................. 9 (一)居家美化 .......................................................... 9 (二)民俗信仰 .......................................................... 9 (三)教化作用 ........................................................... 9 五、原平炕围画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开发 ....................................... 10 (一)原平炕围画的传承保护 ............................................. 10 (二)原平炕围画的创新开发 ............................................. 11 结语 ................................................................... 12 参考文献 ................................................................. 13 附录:访谈资料 .......................................................... 14 致 谢 .................................................................... 19

引言

原平是山西省北部唯一的县级市,由忻州代管。地处山西北中部,东临五台县,西靠宁武县,南与忻府区、定襄县毗邻,北和代县、朔州市平鲁区、朔州市朔城区接壤。原平有2000多年的城治历史(原县址一直在今原平镇后改新原乡),这样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自然有着许多历史文化遗产,炕围画就是其中之一。

炕围画也叫墙围画,俗称\炕围子\,是山西民间一种地域特色鲜明的造型艺术,融壁画、年画、建筑彩绘于一体。原平农村家家户户都以火炕为床,为防止墙土脱落弄脏被褥,人们就以胶水调制白土沿炕边墙上涂盖\围子\。晋北宁武、五寨一带喜用红棕色,原平、代县一带喜用青绿色。以原平炕围画为代表的晋北炕围画,画风细腻,设色艳丽,构图饱满,明朗豁达。每当新房落成,新炕盘就,主家就约请当地有名气的炕围画匠上门作画,画工完毕后,主人常用透明纸或塑料薄膜罩遮其上,更多的人家则用桐油或清漆罩刷,以使其保存年久。原平炕围画曾在北京展出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因此原平也被称作\炕围画之乡\。

拍摄于2015年3月10日原平

当前对于炕围画的研究仅仅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或是建筑装饰,还没有从经济价值和文化产业来对待这种即将消失的艺术。所以我觉得自己对原平炕围画的探索和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和认识炕围画,更有利于传承保护与创新开发。

一、原平炕围画的概况

1

炕围画由来已久,类似我国古代的壁画,大概有800多年的历史了。1985年修建铁路时,在原平城中村班村发掘出一个古墓葬,得以探寻到炕围画的秘密。在古墓葬内室的四面绘有壁画,壁画特征很接近现代的炕围画。墓葬内室像极了农村的卧室,盘有土炕,四周设有画围子与长方形的话空子。画围子有简单的边饰,用数道平行的墨线和一道三包水墨云边为界,具有朴素的装饰性。其中最清晰的一幅图案是《二十四孝》里的《郭巨埋儿》,这正是早期炕围画的主要题材之一。

这个古墓葬中的壁画从技巧和画风上看,属于单线平涂、色彩淡雅的工笔画。考古人员依据绘画风格和其他殉葬品的考证,认为此墓葬属于北宋,其内部设置和图画几与人间现实生活无异,于是把炕围画的发端初定为宋代。

炕围画是特殊地域的特殊产物。晋北一带因黄土高原的大陆性气候,冬季气温较低,室内流行火炕,必有风箱锅台,墙体平整坚硬。而炕围画由风箱部分、锅台部分、炕围部分组成,既有美化居室的功效,又有固化墙壁、遮挡粉尘的作用。绘制精美、油漆光亮的炕围画,可长久保存,数十年后用清水抹擦,依旧晶莹亮丽,宛若新作,因此颇受人们的欢迎。那个时期,炕围画的制作成了原平广大农户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大家对炕围画情有独钟,自然而然,当时从事这一职业的乡村美工艺人也越来越多,最多时达数百人。

原平炕围画作为一种民间艺术,与民族民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这种艺术的创造,具有自发性、业余性和自娱性,它是民族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也是民族民间风俗习惯和生活的直观性、审美性的象征表现。

原平炕围画与大众生活最为贴近,几乎与人们“朝夕相伴”。它不仅为辛勤劳作的人们在闲暇之时增添赏心悦目的乐趣,同时也以积极乐观的文化传统陶冶着人们的性情。第一,炕围画的内容是理想主义的。它主要表现人们生活理想与精神理想。理想主义的艺术都具有浪漫成分。其二,炕围画的核心价值观是祥和。祥和是社会与人间一种很高的境界。它包括人际之间的和谐,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天人合一”。民间文化离不开团圆、祥和、平安和富裕这些概念。这是所有民俗的终极追求,也是炕围画这一民间美术奇葩千古不变的主题。其三,炕围画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体系。这种理想主义的艺术,在表达方式上是人性化的、情感化的,在艺术手法上主要采用工笔细描、水墨重彩等,在色彩上表现为独有的协调、艳丽。由于炕围画是生活居室的装饰,图案化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其四,炕围画

2

体现出独有的地域性。由于晋北农村的气候条件、居室特点,致使炕围画有其独自的表现题材、艺术方式与审美形态。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这种地域个性鲜明的艺术,便成了独有的文化财富。其五,炕围画是手工的。手工是一种身体行为,手工艺术是人的情感和生命行为,它时时处处体现着艺人的生命情感,这是机器制作不可比拟的。当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手工技能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遗产了。

但在时代的变革中,炕围画随着农村住房建筑的变化逐渐走向细微,几近完全淡出人们的视野,农家居室的炕围画存世量日渐稀少,这种民间艺术奇葩正在走向末路。

二、炕围画的变迁

(一)繁荣鼎盛时期

原平炕围画其历史悠久,绚丽多彩,曾经风行于晋北一带。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以后,可谓炕围画的鼎盛时期,其分布之广、画工之多、质量之高、影响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在当时的晋北农村,家家户户至少有一套华美的炕围画,此时期的炕围画无论在内容、形式和技法上,都有突破性的发展,展现出夺目的光彩。一度引起多方关注,从1964年开始相继在省区多次展出。北海公园先后收藏展出精品四套;《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杂志曾作过原平李官义改革炕围画的报道;人民美术出版社以及其他出版部门也多次彩印过原平炕围画在市场上销售。1973年,原平人邢同科的炕围画轰动了二十多个省市,总计接待各地参观者数万人。1986年,《香港旅游画报》刊登了以原平为主的晋北炕围画四组。

作为一名炕围画艺人,基本上都是从学徒学习画炕围画,有的一学就是几年多。最开始只是给师傅递递画笔,调调颜料,然后蹲在那看师傅画。因为那会炕围画比较流行,也不用给师傅交钱,只需要跟着师傅干活就行。观察差不多一个月左右,师傅会让你给他画边道,像工字边、万字边等这些简单的的边道。以后才会让你去画一点复杂的边道,比如云边、竹节边、花边、草边等,等边道学好了才可以画真正的炕围画。徒弟基本上一直跟着师傅,平时就在自己村里画,万一要是哪个村里有需要画的就去那个村里,但是去了东家只能按东家的意思画。最鼎盛的时候几乎有大半年都在画,出了东家,进了西家,几乎但凡有盘炕的都要画。

3

原平炕围画和其它艺术形式一样,经历了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它与时代同步,从形式到内容无不打印着历史阶段的烙印。“当一种画风发展到极盛时,人们自然要设法从对立面寻求新的开拓,建立新的审美风范。”①炕围画最初的内容多为人文花鸟、山水风景,人物画几乎很少涉及,但是随着炕围画的发展,炕围画艺人们开始了人物画的探索,不光“金陵十二钗”、林黛玉、嫦娥等古典小说和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被搬上了炕围画,连毛主席的太阳形象也反映到炕围画上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作为人民心中的太阳,表现出了人民对他的拥护和爱戴。还有邓小平,人民对这位改革开放的设计师更是表现出了无限的敬意,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正手捧鲜花送给我们敬爱的邓爷爷。

那时候由于众多兼擅宫廷、庙宇彩绘的画匠投身此业,各种建筑彩绘图案、表现形式得以大量的借鉴和引入。而民间木版年画在城乡的盛行,各种画传图谱的刊印流传,也为炕围画的内容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蓝本”。

此后,又经过多少年无数民间画匠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合力,新型油漆涂料和绘画颜料的应用,各种姊妹艺术的影响,使得这一乡土之花,枝繁叶茂,越开越艳。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炕围画的华彩丽姿,遍及千家万户。

(二)衰退消亡时期

社会的发展从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炕围画无论从制作程序还是绘画技艺都是匠人们的精心制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暖气也陆续开始进入千家万户,除了一些老人还离不开那暖暖的炕,没有人再去睡炕了,哪里还需要炕围画啊。家家盖新房子的时候直接连锅灶都不垒了,加上新家电像电磁炉、电饭煲等的使用,谁也不待要去点火烧炕,自然而然炕围画也就受到了冷落。

第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浪潮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镇里盖起的高楼房逐渐取代了平房,就连农村里新盖的房子里也已经没有了延续很久的炕,自然它的的孪生产物“炕围画”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床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人们便不再画炕围画。

第二,如今人们家里,选用彩色瓷砖、壁纸装饰墙壁,一些新式的材料形式正在逐渐取代以往炕围画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还有的人嫌麻烦,直接买一张风景画或者人物画贴到墙上,结果完全没有了以往的炕围画的韵味,炕围画也渐渐的失去了以往的美丽。

曹致远,《中国绘画》,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第131页。

4

第三,昔日的“炕围画文化”正随着炕的消失慢慢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正在以另一种方式和风格成为了一种新的艺术。它不仅成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美好的回忆,也让我们开始用新的审美观来对待它。

原平炕围画作为一种民间艺术,传播和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很多信息,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环境的变化使得这一极具特色的传统艺术形式失去了它生存的空间,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三、原平炕围画的特点

(一)题材内容

原平一带的炕围画,一般由花边、画空子、锅台画、灶画四部分组成。花边有“云边子”,“工字边”、“竹节边”、“福寿字边”、“松竹梅兰”、“二龙戏球”、“狮子滚绣球”、“万字不断头”等。俗称“花边一半工”,所以民间艺人十分重视花边图案上的对称,线条上的穿插变化和色调的对比,工艺极其精致。画空子居于上下边之间,有“扇子空”,“菱形空”,“圆形空”,“长方口空”等形式,“空”中有戏曲人物画,历史人物画,蔬果花鸟画,山水风景画等。“锅台画”是炕围画中面积最大且最突出醒目的一块地方,大多描绘具有象征意义的壮丹、孔雀、凤凰及娃娃戏莲等。“灶画”是民间用来祭祀灶神的,渴望灶王爷能“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保护全家平安,不生灾难,绘以西瓜、月饼、糖瓜、水果等,祭献灶神。

炕围画中的人物题材大多与中国传统文化结缘,反映三纲五常、礼义廉耻、孝悌忠信、耕读传家、修身立志、治国安邦、为人处世、诸子百家、神话传说、喜庆祥和等经典内容,也有一些题材被注入了新的时代气息,如“劳动致富”“发展副业”“支持建设”“精益求精”“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等内容。可以说,炕围画涉猎的题材范围十分广泛,可谓包罗万象,尽其所有。

通过对炕围画的分析和研究,我将炕围画分为了以下几类:

一、美好象征类。像动植物类:如孔雀、鲤鱼、仙鹤、鸳鸯、喜鹊、凤凰、梅兰竹菊、牡丹、荷花、石榴、菊花等;像人物类:如关公、贾宝玉、许仙等古典小说、神话故事、传统戏剧和古代圣贤典范中的人物形象;像风景类:如白塔图、杭州西湖、苏州园林、桂林山水等。

炕围画的题材内容通常是一些与民众生活接近的人或者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精神文化通过炕围画的图案反映出来,花卉动物画根据百年来约定成俗的民俗心里,寄寓了人们美好的夙愿和追。如瓶中月季,四季平安;锦鸡与花,锦上添花;小孩坐莲,连生贵子。

5

二、时代潮流类。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烙印,炕围画也有着那个时代深深的印记。像近代英雄人物、南京长江大桥、江南水乡、革命纪念楼、劳动致富等。建国后的毛主席画像,虽然很少有人画,但也可以看出人们对毛主席的热爱;文革时代的样板戏炕围画,真实再现当时样板戏内容;改革开放后的炕围画,更是新时代最好的表现。

三、禁忌避讳类。(1)绝对忌讳:像龙、凤、佛道儒三家神仙等,人们是绝对不会画在炕围上的,因为不仅出于对这些灵物和神仙的尊重和敬畏,更是人们亘古不变的一种崇拜行为,这些形象所代表文化祈福已经扎根于民众心理,不可亵渎。此外还有一些丑陋的像老鼠、乌鸦等,在人们眼里都是不吉祥的图案,是不可能出现在炕围画中的。(2)相对忌讳:比如动物题材除了猫、蝴蝶、蜻蜓之外,基本上也不画比较凶猛可怕的动物,更喜欢画熊猫、马和鱼等。这是因为在人们眼中,像狮子、老虎这些动物是凶猛残忍的,而熊猫、鱼是比较和蔼可亲的。还有一种情况是人们为了忌讳,通过一些诸如富有吉祥意义的动植物来实现人们的美好追求。

6

(二)美术工艺

炕围画色调的选择,受地理环境和与风俗习惯影响,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晋北的以黄色、红色和棕色为主色的炕围画,而原平炕围画主要以绿色、浅蓝色等清新典雅的色调为主。

7

炕围画属于家庭壁画,其吸收壁画的技术主要在于铺底,以民间常用于刷墙的白土(俗称甘子土)按比例调配胶水,在环炕的墙面上涂成约二尺(60cm-80cm)高的“围子”,用胶多了,墙面滑脆,不易附色;用胶少了,墙面疏松,难以持久。“炕围画的形式构成有一套固定的程式。即以上下两组边道,按照一定的规格布置而形成其主体框架,中间安排为画空。既具完整对称的装饰形式美感,又具简繁对比、主从相映的丰富表现内涵,以烘托中间的画空。”①两道花边的传统花饰有“流云”、“玉带”、“狮子绣球”等等。炕围画边道的装饰图案常运用叠晕技法,艺人称之为“退色”,色彩明朗且富有立体感。炕围画的线条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炕围画的好坏。如山水花鸟、梅兰竹菊的点线,曲线轻快优雅,表现出了女性美和阴柔美;圆形的整体无缺,不仅反映了团聚、和谐、吉祥,更是象征着人们积极向上、追求完美的夙愿。

炕围画的表现手法也是各具特色,有工笔重彩、水墨写意,也有类似于版式年画、装饰点缀。虽然表现空间有限,但是内容充实、质地鲜亮、画面鲜艳、体感超强,特别富有艺术魅力。

除此之外,炕围画艺人们在作画的同时,其实也是把自己的色感、质感、体感等一系列包括物象对称、结构方式和组合状况融于炕围画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审美意识。

魏晨彬:《论传统炕围画艺术》第三段。

8

下图是2015年3月10日拍摄于宋铁锁家中的炕围画中的一幅。我们可以看到在色彩处理上,统一对比的色凋,过度色的运用,冷暖变化与色彩层次的丰富性,使得人物栩栩如生。在画面底色的处理上常采用和谐的浅色做背景,沉着而明朗。画面设色多以邻近色为主,求和谐。还过多分染而接近平涂的着色手法,不仅避免了刻板,同时突出了线条的独立审美作用。利用色彩间铺垫呼应,在单纯中画出了色彩的对比度。冷与暖、简与繁的相互衬托,形成了鲜明对比。画面重而不浊,华而不浮,雍容典雅,人物形象既厚实又突出。在面部的渲染时,融“西法”于中国画中,立体感很强。层次分明,画面简炼、扼要、干净利落,无一废笔。而线的洗炼、变化、刚柔、快慢处理的不刻板,富有自然淋漓的趣味,并始终服务于造型的需求。此外,用来题字落款的行楷书法,既不呆板,也不张扬,在平和中带着灵动,也有助于展现作品的喻意。

四、原平炕围画的社会功能

(一)居家美化

9

炕围画淳朴自然,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具有浓郁的乡村气息。由于农村的土炕墙面极易脱落,经常弄脏衣服。为了保护墙面,免遭落土之苦,人们便在墙面上画上了美丽的炕围画,既鲜艳,又耐久。这样平日里脏了,用湿布一擦,光亮如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原平炕围画作为一种居家装饰,它的实用性和审美性决定了它具有观赏性,人民在相互拜访交往中都少不了对彼此的炕围画进行一番观赏和评论,或者是远方客人拜会,也会对炕围画饶有兴趣的欣赏一下,称赞一番。

(二)民俗信仰

原平炕围画作为民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民众的审美意识,而且也寄托着民众的民俗心理和观念。所以无论是风景画还是动植物画,我们很少看见人人讨厌的老鼠、黑漆漆的乌鸦、还有一些长相丑陋的形象。因为在民众眼里,这些都是不吉祥的图案,他们是极其不愿意画在炕围上的。还有比如像龙和凤、佛道儒三家的神仙,他们也是比较忌讳的,只能通过一些诸如富有吉祥意义的动植物来实现趋吉避凶的理想。画老虎或狮子的时候,它们的眼睛和指甲都是要放在最后,这样做就是怕它们伤着炕围画艺人。

炕围画里有的会画一只花瓶,瓶子里插的是月季花,由于“瓶”与“平”谐音,取平安之意,代表四季平安。还有为人乐道的鹿,取其谐音“禄”,象征官禄。炕围画的梅花鹿四肢细长,头上长着一对美丽的大角,体态丰盈,性格温驯,是一种招祥去灾的瑞兽,深受老百姓喜爱。

我们可以看到,炕围画上虽然没有明确写有平安、福禄、吉祥、富贵等,但是通过炕围画的某些意象却可以反映出潜藏在民众心里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炕围画的清新质朴,不仅具有实用性,也充满了民众独特的民俗心理和信仰追求。

(三)教化功能

原平炕围画的题材内容是健康向上的,其文化倾向具有积极意义。不论是通过古典小说形式表现四大名著的内容,或者是通过其他形式表现出来的包括“二十四孝图”、“孔融让梨”等,旨在宣扬孝悌之意。另外一些风景之类的,如天安门、长城、故宫和颐和园等,让我们不禁感慨祖国的大好河山如此多娇,增强我们的爱国之情。

10

此外,也有花草一类的炕围画,这些都是有意向的。梅兰竹菊,象征品行端正、坚贞不渝;莲花,洁身自好,刚正清廉;竹子,虚心上进。这些美好的景物不仅充满了诗情画意,更表达了人们内心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原平炕围画不仅仅是一幅画,更是一部教科书。平时在吃饭或睡觉时,一不小心就会看到炕围画的二十四孝图和一些英雄人物的故事,希冀孩子们能像画中主人公一样 贤惠孝顺,像那些英雄人物做一个勇敢正直、嫉恶如仇的人。因此,炕围画作为一种绘画艺术,用生活画的形式教育着子孙后代要行孝、正义,净化了社会风气,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传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

五、原平炕围画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开发

(一)原平炕围画的传承保护

传承性是民俗的一个重要特点,传承的过程不仅包括技艺的传授,也包括在这个过程中技艺的发展和升华。技艺的传承需要以人为主,炕围画的传承也不例外。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炕围画的繁荣时期,随处可见父亲带着儿子出来画炕围画,一个师傅带着五六个徒弟给人家作画的。他们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的作画过程中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这也推动了炕围画的发展和传承。

民俗是要传承的,但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伴随着社会的转型,文化出现了多元化的结构,炕围文化在现代文明的洗礼中经受着猛烈地打击。有的成为文化遗产幸存下来,有的被弃之一旁,有的随着炕的消失当了“陪葬品”。传承人数量减少,面临人亡艺绝,后继无人。有的是弃其经商,进了城里打了工;有的年事已高,甚至离世而去,无法传承他们宝贵的手艺;也有的转向装潢,搞起了装修工程。只有极少数的老人依然守着炕围画这门艺术,前景堪忧。

第一,炕围画何去何从,似乎已经别无选择,历史注定要让炕围画再度闪光。为了保护这一民间艺术瑰宝,2009年,原平市人民政府申报,经山西省政府、山西省文化厅批准,原平炕围画列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应该是原平炕围画传承保护历程中的转折点、里程碑,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第二,我们要开展民俗文化和美术教育,借助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炕围画,加入到传承保护炕围画的事业当中,把我们的民俗文化发扬光大。

11

第三,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时代里,加强保护民间艺人,开发和利用炕围画,坚持走发展实用主义艺术这条道路,维持民间文化传统。

(二)原平炕围画的创新开发

抢救炕围画遗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光靠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可以让其真正复兴起来。面对民间日益破坏的炕围画,特别是从事炕围画老艺人的一个个离世,出生于原平农村的李秀全①,他在自己的办公区成立了炕围画创作基地,请老艺人亢晶、弓进寿等人创作炕围画。为了让老艺人们的作品以及自己公司研发的新产品得到保护,李秀全专门向市科技局咨询申请,共申报10多项设计专利。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牌子,有了国家发明专利,非遗与科技互为支撑,原平炕围画保护与开发就指日可待了。

第一,炕围画的创新必须坚持炕围画理论和实践创新相结合。因此,为了开发这一民间文化遗产,我们可以组织人员,走村窜户,考察调研,遍访民间艺人,遍寻民间现存炕围画。然后掌握第一手资料进行创作,只要摸清炕围画家底,了解了创作风格和内容,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才能谈及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才能探索进步、推陈出新。李秀全、亢怀柱、樊乐园几个热心炕围画艺术的人士组建了“原平炕围画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实现了新的历史转变,从政府层面的非遗保护,走向了民营公司的市场开发,民间艺术具有了新的生命力,注定向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过渡。

第二,炕围画因其创作题材广泛、寓意丰富备受关注。我们可以通过技术使其发展成长卷、小品、床头画、珍藏画等多种形式,炕围画载体发生了变化,其生命力也得到了延伸。此外,我们应当继续深入研究炕围画的创作载体,不断将炕围画独特的艺术魅力呈现给群众,未来还可以将逐步打造炕围画家具、屏风、茶具、服饰等,同时有望与建筑材料结合,走向城市壁画、铁艺,使炕围画紧跟时代步伐,具有传统风格和时尚要素,走入百姓生活,走向更高更远的舞台。

第三,炕围画的创新开发必须要由实用型转向艺术型,保持传统性;要由文化工艺转向文化产业,保持实用性。

炕围画是我国北方地区民间绘画形式之一,是民间特有的一种装饰居室的艺术,具有悠久历史和阶段辉煌。在当今时代里,打造成为地域文化符号和原平文化品牌的炕围画是唯一出路。因此,我们要将炕围画转移到文化产业上,转移到

李秀全(1951—),现任原平炕围画文化艺术发展董事长。

12

传承“原平炕围画”方面。一是搞好炕围画普查工作,为老艺人建立艺术人才库,适当给他们以补贴;二是继续搞好研发工作,特别是创作内容和使用材料方面下功夫,为炕围画走向更为广阔的市场做足功课;三是积极开发,以技术做支撑,让炕围画走向科技化。

此外,原平市委宣传部为了大力弘扬炕围画,已将炕围画及其新开发的系列产品,列入了原平重点扶持的文化产业项目,在政策上、资金上积极扶持栽培。同时也要做好上报省、忻州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申报工作,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努力推动原平炕围画创作,再次使其走向大众生活。

结语

炕围画,在原平大地土生土长,经历过不计其数的艺人的雕琢,这一本土艺术,以其自身美好的形象,散发着浓浓的乡情。虽然我们今天很少能看到它昨日的美貌,但是我们穿过岁月的长河,还是可以切身感受到它的美。它记录着原平人民的生活,诉说着原平人民的故事,反映着原平人民的精神。这样的艺术我们不会忘记也不能忘记。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家居的出现,人们的审美也在发生着巨大的转变,炕围画也在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的冲击下淡出人们的视野,走向没落,面对炕围画正在绝迹和消逝的命运,不仅迫切需要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而且需要将其发展和转型,让炕围画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在传承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风采。

参考文献

[1]毕瑞芳,民间炕围画的现代审美与创新[J]. 美与时代(上). 2010(10) [2]常晓君,山西原平炕围画装饰艺术特点[J]. 装饰. 2013(03)

13

[3]常晓君,原平炕围画的制作流程和材料、工艺的发展[J]. 艺海. 2011(10) [4]常晓君,原平炕围画艺术形式分析[J]. 美术大观. 2009(11) [5]陈夏薇, 山西炕围画艺术的审美探究[D]. 内蒙古大学 2014

[6]冯瑞,即将逝去的民间艺术—炕围画[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报. 2013(01) [7]高晶,山西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 山西财经大学 2008

[8]高宇宏,山西炕围画的艺术特征[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04)

[9]李瑞,山西炕围画的文化艺术特征及传承保护对策[J]. 艺术教育. 2013(11) [10]刘绍亮,原平炕围画[J].今日山西.2004年

[11]任晓娇, 民俗文化中的瑰宝[D]. 山西师范大学 2014 [12]魏晨彬,论传统炕围画艺术[J]. 才智. 2009(09)

[13]谢玮,山西炕围画的渊源及其艺术特点[J]. 艺术探索. 2008(01) [14]阎亮珍,民俗学视野下的炕围画研究[D]. 山西大学 2012

[15]杨维,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诸问题研究[D].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4

附录

14

访谈稿(一)

时间:2015年3月8日

访谈地点:原平市王家庄乡南池村宋补柱家里 被访人姓名:宋补柱 被访人年龄:57岁 文化程度:小学 釆访人:申敏清 内容:

申敏清:石老师,我昨天在宋铁锁家里看到的坑围画是您画的吗? 宋补柱:是的,他家的坑围画就是我画的。 申敏清:咱们这儿的坑围画一般是用什么色调呢? 宋补柱:一般是明快古典的色调。 申敏清:现在人们家里还画坑围画吗? 宋补柱:现在家里都不画坑围画了。 申敏清:那时候画一幅给您多少钱呢?

宋补柱:记得在八几年的时候我画一整幅坑围画才挣三块钱,那时候小工干一天活才挣一毛多钱,我的工资还算高。

申敏清:画一幅完整的坑围画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完工呢?

宋补柱:需要三天到一周的时间才能完成一幅坑围子,这是最快的速度,当然有的东家要求高的,需要半个月左右。 申敏清:您是多大幵始学的画画?

宋补柱:我从九岁的时候就开始画画了,那时候我在自己家里和学校开始学习画画了。

王海霞:您的师傅是谁呢?

石老师:我的师傅是宋二龙。他是弓家庄的。 申敏清:那现在还画吗?

宋补柱:他现在不怎么画了,偶尔画一下,但也不画炕围了。 申敏清:那您现在还画炕围画吗?

宋补柱:我现在不画炕围画了,改成画庙里和凉亭里的彩绘了。 申敏清:炕围画上一般画什么题材呢?

15

宋补柱:比如天仙配、梁祝等戏曲故事和人物画的多,还有花草树木、山水风景和十二属相等动物。

申敏清:咱们当地人喜欢画什么? 宋补柱:当地人喜欢画戏曲人物和风景。

申敏清:当地的炕围画围画尺寸大小和比例是怎么安排的呀?

宋补柱:一般炕围的尺寸高度约75—80公分,长约两米,炕围画面占三分之一。主人家让我画什么我就画什么。 申敏清:画的时候颜色怎么搭配呢?

宋补柱:边框是一层一层的褪色,用三到五种颜色由浅到深,最后退成万字边。 申敏清:炕围画上画的风景一般是哪里的呢?北方多还是南方多? 宋补柱:任意画,南方北方、一年四季的景色都有,还有雪景。 申敏清:画炕围画的程序一般需要哪些步骤呢?

宋补柱:首先要给墙打腻,用的原料有两种:一种是石头,一种是麻纸。把石头磨成面儿和成泥或把麻纸揭碎把墙上四进去的地方填平。接下来要弹线,就是量尺寸,画边框。第三步进行分池,就是把边框按比例大小划分成一个一个半圆或方形的小格子。第四步,将复制好的画在纸上的镂空图放在分好的池子里,进行上色。第五步褪边儿,就是调色。要从浅色到深色退三层,褪出一道有立体感的万字边儿。第六步,上漆,按照不同的特征着色。画的时候要注意先画上部分再画下部分。第七步上清漆或桐油,用清漆来画,看起来发光发亮,不容易褪色。 申敏清:炕围画有等级之分吗?

宋补柱:以前给穷人画的就简单,有钱人家画的有大池和小池,给的钱多就画的越细。

申敏清:这些人物是根据什么画的呢?

宋补柱:这都是我通过看三国演义想象出来的,根据书里面的描写在脑中形成一个画像,没有照着别的东西画。

申敏清:炕围画里怎么看不到单画动物的坑围画呢?

宋补柱:有时也画了,主人家不要求了,画家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老虎、鸾鸯、凤凰、龙,龙凤在中间池里,佛、观音等-般不画在坑围画,猪狗和老鼠是按属相才画,一般不单画,猫倒是经常画。

申敏清:那时候你拜师学艺的时候有什么仪式和行规吗?

16

宋补柱:拜师的时候要给人家师傅行礼,我们就是吃这碗晚饭的,就得好好学习,不能半途而废。三年后出师,平时师傅管吃管住。平常出去干活师傅坐在桌子上吃饭,我们就在地上吃,不能和师傅同坐。学习半年以后就走边(即画边框),师傅画我们就在旁边看,有时候师傅就在旁边看我们画,画的不对了拿起棍子朝手腕上就敲一棍子,很严格的。

申敏清:炕围画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出现呢?您见过吗?

宋补柱:解放前就有了吧,这个时间具体咱也不敢说。大约就是20世纪一二十年代吧,画的十二贤孝图、三国演义的比较多。也有画爱情故事的。新时代的炕围画还是古典题材的多,后来增加了花草、山水和动物。 访谈稿(二)

时间:2015年3月9日

访谈地点:原平市王家庄乡弓家庄村宋二龙家里 被访人姓名:宋二龙 被访人年龄:73岁 文化程度:小学 釆访人:申敏清

我叫宋二龙,我的父亲不仅会画画,而且还会塑像,从小耳濡目染,再加上我喜欢绘画,基本上是自学成才。大概在50多年以前原平就流行坑围画儿,那时候我才二十出头就跟着我的父亲画坑围,刚始我跟父亲学画山水、花鸟鱼虫这些内容。那时候我们主要是给人们家里画坑围画,不仅在本村,也到外村去画。原来木料房子多,所以画坑围画的也多。现在随着时代的变迁,钢筋水泥房子多,木料房越来越少了,墙纸和室内装潢取代了以前的坑围,给老百姓画坑围画和给庙里彩绘不一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色感方面,老百姓的坑围画看上去明亮、清淡,庙里的彩绘颜色看上去很乍眼。色调方面:家里的绘画一般是以浅绿色色为主色调,庙里一般以红色和蓝色为主色调,红色辟邪,蓝色显得庄严肃穆。绿色也较多。图案方面:家里的坑围画内容主要是山水、花鸟虫鱼还有动物,百鸟、仙鹤、喜鹤和孔雀等,凶猛兽较少,而庙里的图案花纹比较多,山水图案也较多,神仙多,腾云驾雾。犹如仙境一般。具体做法是,先上腻子以保证墙是平的,等第一层腻子干了之后,再继续上一层腻子,再刮平,然后上底色,(一般以黄色和棕色最为常见),再按轮廓勾勒出来,然后再涂色,以金色为主,因

17

为金色象征富贵吉祥,接着再上一层清漆,以防失色,清漆具有保色作用,按部就班,这样画出来的画儿光彩照人,持久保色。通常以平面画儿为主,有时也画立体画儿。“空中” 一般画戏剧人物、传统故事、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亭台楼阁。灶头画常见的有“胖娃娃”、松鹤图、“孔雀开屏”、“凤凰牡丹”等,大都是一些象征吉样、长寿,充满喜庆色彩的图形,寄托着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每套坑围画都有一定的色调,打上了区域色彩。 访谈稿(三)

时间:2015年3月13日

访谈地点: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建南汽车站 被访人姓名:宋高明 被访人年龄:60岁 文化程度:初中 釆访人:申敏清

我是从二十岁就开始画坑围画了,我没有拜师,自学成才,那时候我初中毕业了没有什么职业,就开始画坑围画,画一幅坑围画需要三天的时间主人管吃管住,待遇还算不错。我们画坑围的内容有时候是根据自己的爱好随心所欲,有时候是主人喜欢画什么我们就画什么,一般情况下我们画山水画和戏曲故事,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三国演义。山水画一般是画南方的山水,不画北方的,因为北方的风景不好。动物也画,一般画猪、马牛羊。当时我也没有画画的模子,就是随意检一些图案,看着好看就画下来了。那时候是有钱人才画炕围画,穷人也喜欢画,但是画不起,就用鸡蛋清加上一点黑和起来,简单勾勒一下就行了。那时候我们画坑围画一般是一次就承包两三家,每一道工序都交替进行。炕围画的颜色主要以浅绿色为主。婚礼房中的炕围画,是在适当的地方增加带有喜庆的囚素,以壁画的形式或有喜庆色彩的东西,有喜梅、鸳鸯,抽象的东西一般没有,都是老百姓身边的、喜闻乐见的,与各地的审美习惯有关。动物类的人们喜欢画老虎和狮子,他们是镇物,也有熊猫代表吉样和美观,因为他是国宝,画些珍贵的,弘扬正义的戏曲故事。兰花、芍药花、梅花、菊花最高雅,以高雅文化为基础。画家毕竟是各有所长,所以看起来粗糙,在画的时候也有禁忌,画老虎和狮子的时候,要最后画眼睛和指甲,怕他们把师父伤着了。

18

现在基本上都没有再画过,有时候想起来这么好的东西就这么消失了还挺难

致谢

过的。

19

在本次论文的撰写中,我得到了卫亭绒老师的精心指导,不管是从开始定题还是在查资料以及初稿修改,一直都耐心地给予我指导和意见,使我在总结学业及撰写论文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卫老师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使我的论文质量得到了保证。在此,我对卫亭绒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

四年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顾几年的历程,老师们给了我们很多指导和帮助。他们严谨的治学、优良的作风和敬业的态度,为我们树立了为人师表的典范。

其次,感谢在论文调研过程中,支持和帮助我收集整理炕围画资料的艺人和同学,是你们让我有了炕围画的详细资料,让我对炕围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最后,我要向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

2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eh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