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四川省沐川中学高一期末统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更新时间:2023-03-17 17: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06年四川省沐川中学高一期末统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37小题,每小题2分,共74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1927年秋,蒋介石被迫下野;1928年他又重新上台,并掌握了国民党的党政军大权,这主要是由于:

A.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十分尖锐

B.国民党面临奉系军阀进攻的危机 D.蒋介石取得了美日帝国主义的支持

C.四大家族统治地位的确立和巩固

2.下列对南京国民政府进行的北伐的评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国民政府统一全国的重大举措 C.客观上代表了美国的利益和愿望

B.日本阻止北伐未能奏效

D.新旧军阀争夺地盘,没有历史进步性

3.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了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等经济改革措施,其最主要的后果是: A.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

B.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D.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C.建立了官僚资本的统治地位

4.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相比,最明显的不同之处是:

A.以攻打和占领中心城市为目标 B.建立了苏维埃政府 C.建立了工农革命军

D.改变策略主动向农村进军

5.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革命的核心内容是: A.进行武装斗争

B.开展土地革命

C.探索革命道路 D.进行根据地建设

6.“一·二八”事变后,十九路军在上海奋勇抵抗,使日军三易主帅,这一行动的重大政治意义是:

A.开始冲破蒋介石不抵抗政策 C.遏制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B.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D.牵制了国民党军对根据地的“围剿”

7.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 A.中共仍未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

D.国民党军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势力强大

C.“左”倾错误在中共党内占据统治地位

8.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

A.组成成份 B.组织领导 C.政治态度

D.抗日功绩

9.“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1

唯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的态度和方针是:

A.态度坚决,以维护中国领土完整为最高目标 B.态度消极,准备与日本随时妥协 C.态度暧昧,寄希望于国联调停 D.态度较积极,但有依赖外援的倾向

10.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将抗击日军的重心放在: A.华北

B.华东

C.华中

D.华南

11.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的中国取胜的根本是: A.国共两党精诚合作,维护统一战线

B.反对“亡国论”和“速胜论”,坚持持久抗战 C.利用中国战争的正义性,争取外援 D.发动全国人民,实行人民战争路线

12.1940年汪精卫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这主要是: A.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的产物 C.美英推行绥靖政策的产物

B.日本以华制华政策的产物 D.统一战线内部矛盾斗争的产物

13.1940年枣宜会战中张自忠壮烈殉国,但宜昌失守;1944年豫湘桂战役中方先觉在衡阳孤军奋战47天,但日军还是打通了大陆交通线。对国民党抗战这一现象的全面,准确的评价应当是

A.国民党军队指挥失误,导致正面战场形势恶化 B.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是抗战失利的主因

C.国民党大部分官兵贪生怕死,只有少数将领英勇善战 D.爱国将士的浴血奋战无法扭转国民党反动政策造成的颓势 14.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共召开洛川会议 ③八路军组织百团大战 A.①③④②

②毛泽东发表《论联合政府》 ④蒋介石制造“皖南事变”

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15.1942年中共开展的整风运动:

A.是一场反对官僚主义,加强党群关系的运动 B.是一场清算错误思想,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运动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2

C.是一场反对腐败,加强党的纪律的运动

D.是一场反对宗派主义,增强党的团结的运动 16.下列内容不属于中共七大的是: A.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袭击

B.放手发动群众,争取抗战胜利 D.以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17.导致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美国采取反动的对华政策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D.国民党制定了独裁内战方针

18.抗战胜利到全面内战爆发前,国内各种政治力量关注的焦点问题是: A.哪个政党执政

B.要不要打内战

D.建设一个什么性质的国家

C.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

19.1946年秋,国民党召开伪国大,制定伪《中华民国宪法》: A.使国民党反动统治合法化

B.国民党公开走向独裁专制的道路 D.使国共关系完全破裂

C.是挽救统治危机的一种手段

20.1947年“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学生运动最先兴起于:

A.上海 B.北平 C.南京 D.天津

21.中国民主同盟与蒋介石集团彻底决裂,与中国共产党并肩战斗的历程主要说明了: A.蒋介石独裁专制不得人心 B.民主党派在政治上缺乏独立性 C.中共统一战线政策取得巨大成就 通

D.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

22.中共中央决定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前提条件不包括: A.我军在装备、战斗力方面有很大提高 C.我军在数量上占据了优势 固

B.国民党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D.国统区危机四伏,解放区日益巩

23.鲁迅等人发起组织“左联”的主要目的是: A.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和繁荣

B.反对国民政府的高压政策,宣传进步文化 C.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使文艺更好地服务于抗战的需要

24.建国初期土地改革与以往的土地改革相比,在目的上的显著不同点是: A.保存富农经济

B.发展农业生产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3

C.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道路

D.解放生产力,为工业化建设开辟

25.我国在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创举是:

A.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并举 B.引导个体劳动者走合作化道路 C.采取自愿互利的原则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

26.在我国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出现的农业劳动模范是:

A.王崇伦 B.赵梦桃 C.李顺达 D.焦裕禄 27.我们要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因为: A.我国阶级矛盾已基本解决 C.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B.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 D.中共成为执政党

28.1957-1960年,我国重工业产值增长2.3倍,农业产值下降22.8%,粮棉产量跌落到了1951年的水平,这主要表明: A.我国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B.这一时期自然灾害比较严重 D.计划经济的弊端开始显露

C.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9.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是由于: A.防止党变修、国变色的需要 C.对党内和国内形势的错误估计

B.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利用 D.苏共党内斗争的消极影响

30.“文化大革命”带给我们最深刻的历史教训是: A.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问题

C.要防止个人崇拜

B.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

D.要警惕党内的反革命集团

31.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开成一个具有深远转折意义的会议,主要是因为: A.粉碎了“四人帮”

B.邓小平等参加了中央领导工作 D.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

C.建国以来历史经验教训的积累

32.我国建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是在: A.1953-1957年间 C.1966-1976年间

B.1956-1966年间 D.1976-1992年间

33.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主要目的是: A.巩固人民政权

B.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D.团结各民主党派共同建设社会主义

C.推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发展

34.新中国成立的到七十年代,我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的最主要标志是: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4

A.以五大国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 C.中美、中日邦交正常化

B.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D.提出了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35.下列事件与邓小平有关的是: ①创建左右江根据地 ③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A.①③

②建立晋冀豫、冀鲁豫根据地 ④1975年提出全面整顿思想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B.①②③

36.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③中共八大召开 A.②③①④

②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④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C.④②①③

D.④③①②

B.①②③④

37.将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我国的核实验工作,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A.钱学森

B.邓稼先

C.袁隆平

D.吴阶平

二、材料解析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3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后领导国人,挽回大局,仍不能不以望于执政之国民党。……请以武力属之国家,而勿分操于党;彼此互以理性相见,而视大众趋向为依归。国家统一,夫岂难定,申言之即必须军队国家化,政治民主化是已。

——引自《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宣言》 材料二:(以下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对抗战最后阶段的政治主张》摘录):1.召集各党派会议,产生战时举国一致之政府;2.保障人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身体之自由;废除现行一切有妨害上列自由之法令与条例;3.开放党禁,承认各党派公开合法地位。……4.废除特务及劳动营等各类组织。

材料三:中共为民主革命事业而奋斗的历史,日寇投降以来,他们为实现国内和平的努力是值得每个爱国的中国人赞佩,本盟今后要与他们携手合作,彻底消灭独裁卖国的国民党反动集团。

——引自《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三中全会宣言》

请回答:

① 结合三个材料分析比较民盟政治态度和立场的变化。

② 根据有关历史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5

3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建国初期主要工农业产品增长情况表 项目 解放前最高产量 1949年产量 1952年产量 1952年比1949年增长 753.8% 1952年比解放前最高产量增长 46.2% 7.1% 9.3% 钢 93.2万吨 15.8万吨 134万吨 铁 粮

181万吨 3000万吨 25.2万吨 192万吨 263亿斤 3278亿斤 665.5% 77.8% 材料二 :1956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642亿元,1953-19566年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

19.6%。1956年和1952年相比,全民所有制经济的比重由19.1%上升到32.2%,集体所有制经济由1.5%上升到53.4%;私营经济由6.9%下降到0.1%;个体经济由71.8%下降到7.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93%。

材料三:1957年到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由704亿元增加到1650亿元,增长1.3倍。其中农业总产值由537亿元下降到415亿元,下降22.7%;工农业比例由5.7:4.3变为8:2。1957年到1960年粮食产量由3901亿斤,下降26.4。

——均摘自《中国当代史》

请回答: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五六十年代我国经济恢复发展的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4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说:“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务须避免盲目乱抓乱碰,把中心任务忘了”。在进行经济恢复工作的过程中,党中央,毛泽东就着手制定以国家工业化为中心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材料二:1957年5月5日,他(毛泽东)在《事情正在起变化》一文中说:“资产阶级和曾经为旧社会服务过的知识分子的许多人总是顽强地表现他们自己,总是留恋他们的旧世界,对于新世界总是格格不入”……他说,从整风运动中发现,经济上剥削阶级已经消灭了,但政治上思想上地主阶级、富农阶级、资产阶级(包括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还没有消灭。 材料三:1958年1月毛泽东在杭州会议上提出:今后思想政治路线上的革命仍旧有,但要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到技术革命上去。

材料四:1962年9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再次强调阶级斗争,要求全党年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6

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这个问题。1963年9月,中央制定的《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一些具体政策规定(草案)》中,明确提出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

——均摘自《三中全会以来的重大决策》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概括出毛泽东对党的工作重心认识的变化情况。 ②分析我党工作重心偏离经济建设的原因。

三、问答题(共40分。)

41.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共的工作重心发生了两次转移,每次转移的历史条件是什么?两次转移的历程说明了什么问题?(14分)

42.在1946— 1952年和1953—1956年间,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两次重大变化。这两次变化具体指什么?有什么必要性?各起到了什么历史作用?(14分)

43.从中共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探索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曲折历程?简要分析产生这些曲折的主要原因。(12分)

2006年四川省沐川中学高一期末统考模拟考试

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C 4.D 5.B 6.A 7.C

8.B

9.D 10.B 11.D 12.B 13.D 14.A 15.B 16.A 17.B 18.D 19.B 20.A 21.D 22.C 23.B 24.D 25.D 26.A 27.B 28.C 29.C 30.B 31.D 32.D 33.D 34.B 35.D 36.A 37.B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7

二、材料解析题 38.答案要点:

①在成立宣言中,民盟对国民党寄托了很大的希望,幻想在国民党的领导下,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材料二中,民盟提出要保障人民的自由民主权利,召集各党派参加的会议。说明民盟对国民党的独裁倾向开始不满,但仍没有放弃对国民党的幻想。材料三反映了民盟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彻底决裂,走上与中共并肩战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道路。 ②原因:在抗战前期,出于自身利益和抗战需要,国民党在某些方面作出了一些让步;到抗战后期,国民党反共反人民和独裁倾向日益增长;在解放战争时期,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诬蔑民主党派,迫使民盟解散,中间道路走不通。 39.答案要点:

1952年,我国经济恢复取得了突出成就:钢、铁、粮的产量都超过了解放前的最高值,其中钢铁增长幅度最大;1953—1956年,我国工业以19.6%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公有制经济成份占了绝对优势;1957—1960年,工业生产继续快速增长。在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比例严重失调,特别是1957-1960年间尤其突出。 40.答案要点:

①1949年,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他本人也致力于国家工业化建设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1957年,毛泽东认为阶级斗争还没有消灭。到1958年,他强调以技术革命为工作重点。1962年,毛泽东又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

②从1949年开始,我们党包括毛泽东在内,都一直想把国家的经济建设搞上去,想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但由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还没有形成正确。深刻的认识,使我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经常犯错误,甚至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这对经济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并最终使我党的工作重心偏离了经济建设。

三、问答题 41.答案要点:

(1)第一次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乡村,历史条件是:

①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建立了一党专政的统治,其势力在城市中占据了绝对优势。 ②中国共产党决定以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于1927年下半年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而失败。

③在秋收起义中,毛泽东决定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底,中共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上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2)第二次工作重心是从乡村转移到城市。历史条件是: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8

①1949年初,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东北、华北、华东、中原解放区连成一片,民主革命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

②北方许多城市回到了人民手中,迫切需要加以管理和重建。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将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 (3)工作重心两次转移的历程说明了: ①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与曲折。

②中共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实践证明了这条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42.答案要点:

(1)变化:1946—1952年,在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制度,建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3—1956年间,通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土地集体所有制。

(2)必要性:第一次变革:封建半封建的土地制度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进行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等都需要发动农民群众,调动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第二次变革:个体小农经济无法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求,而且容易产生新的贫富分化。

(3)历史作用: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为革命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产积极性,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同时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1953—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基本上适应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43.答案要点: (1)曲折历程:

①中共八大制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②八大二次会议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开始追求高速度,忽视客观规律,改变了八大的正确决策。此后党又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③1960—1962年,党中央开始纠正“左”倾错误,但由于历史的局限,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后来“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完全偏离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的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2)原因:

①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

②在经济建设中急于求成,逐步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脱离了我国的国情,忽视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9

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夸大了主观意识的作用。

③我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的“左”倾错误的发展对经济建设方面有很大影响。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e8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