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栏杆拍遍》导学案

更新时间:2023-11-28 00:3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把栏杆拍遍》导学案

编者:王永浩

一、 学习目标

(1) 了解辛弃疾成为爱国词人的心路历程,感受他始终不渝的爱国情感。

(2) 细致地赏析文中所引用的八首诗词,体会辛弃疾借助诗词所表达出来的炽烈情感。 (3) 分析文中所使用的对比手法,进一步感受辛弃疾以及他的词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

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4) 体会联想在再现历史人物形象中的独特魅力和作用,感受梁衡和他的大散文,并学

习运用丰富恰当地联想、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尝试训练在作文时运用此技法。

(5) 预学重难点:文章较多地引用了辛弃疾本人的词作,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是本文

的一大写作特点。但也可能给同学们的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要细嚼慢咽,仔细品读。

二、 资料链接

1、 简要介绍

作者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创作了优秀散文《乱世中的美神》、《把栏杆拍遍》等,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把栏杆拍遍》题目是辛弃疾《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中的一句。 主人公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省历城县)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其词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他生长在金兵占领地区。20岁,率领2000多人起义抗金,投奔耿京为首的农民义军,为耿京掌书记。辛弃疾后归南宋,正值南宋统治集团中妥协投降势力嚣张得势之时,他与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他写了《美芹十论》,六七年之后,再写《九议》,他反复上书,议论恢复大计,批驳悲观论点,但均未被采纳。在历任地方官期间,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为北伐积极做好准备,表现出非凡的军事和政治才干。因此受到朝廷当权者忌恨。被罢职,闲居近20年,中间虽短期出任地方官职,但很快被罢免。到了晚年,朝廷情势危急才被起用,但仍不得信任,终于未能实现其恢复中原的宏愿而含恨辞世,病死于铅山。终年六十八岁。 2、 方法指津

(1) 本文属于有特色的人物评传,阅读时要注意把握作者“以作品引用代生平记叙,

以作品评析代人物评价”的艺术风格,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2) 作者在文中先后引用八首辛弃疾的诗词,阅读时要能利用好相关鉴赏资料,读

出辛弃疾借助诗词所表达出来的炽烈情感,并与作者在文中的评说结合起来,筛选整合、提炼概括,读懂梁衡眼中的辛弃疾究竟是怎样一个“活生生”的人。

(3) 要抓住作品中主要使用的两种艺术手法——大胆合理地联想和想象,对比手法。 (4) 解题时,要善于抓住文本信息中的关键词句,瞻前顾后,由表及里。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三、 阅读导航

1、 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 请为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蹂躏 肘腋 押解 纸笺 磅礴 的卢 媲美 玉簪螺髻 ............

悲怆 驰骋 蘸血 炽热 唠叨/叨扰 诽谤 似的 .........含情脉脉 翠奁 杖屦 踱步 遒劲/干劲 倾盆 淬火 ..........拧绞 地壳 歪打正着 掰开 ....(2) 解释下列成语,并重点掌握其用法:

笔走龙蛇: 马革裹尸: 浅尝辄止: 振聋发聩: 歪打正着:

(3) 试背几首辛词《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菩萨蛮 郁孤台下

清江水》《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

1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沙场秋点兵。 2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可怜白发生! 3 , ,无人会,登临意。

4 ,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5 怨春不语。 , , 。 6 闲愁最苦。 ,斜阳正在, 。 7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 8 而今识尽愁滋味, 。 ,却道天凉好个秋。 (4) 阅读文章,思考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 在作者看来辛弃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2 正因为辛弃疾特殊的人生经历,他的词有哪些特点?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3 对文中引用的古诗,结合诗人的作品、写作时的境遇(可链接鉴赏材料)以及作

者的评论,尝试为每首词拟一个标题。 示例:《破阵子》——气势磅礴的报国之作

《水龙吟》——忧国孤客的悲愤之作 《菩萨蛮》——心忧山河的心郁之作

《永遇乐》—— 《摸鱼儿》—— 《水调歌头》—— 《丑奴儿》——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2、 复读文本,局部探究

(1) 作品属于评传性质的散文,仅靠占有史料和作家本人的作品是远远不足以打动读

者的。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将这些融合到一起的?

(2) 为了表现辛弃疾是历史上独特的并具有惟一性的词人,文中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

法?结合文本具体说明。

四、 质疑反思

1、 质疑

联系文本,思考讨论,作者为什么说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为什么本文的题目也用 “把栏杆拍遍”? 2、 反思

读诗要求知人论世,而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人”应该是完整的,生动的,有趣的,富有个性的。那么怎么才能在文章中写活一个人呢?结合本文,反思借鉴梁衡的成功之笔,谈谈如何来指导我们今后的写作。

附课外训练:

乱世中的美神 梁 衡

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亦代代不绝。更何况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这样的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①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勉强没有摔倒。音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进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了那首浓缩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是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恐,怎一个愁字了得!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真爱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册,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也只能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的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②连那十岁的小都说“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个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社会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本来,三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惶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风咏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③有多少女性,就像那个姓孙的女子一般,不学什么词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尘拔俗。她总是清醒地坚持着一种做人标准,顽强地守护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诗书不多,竟大不悦,作诗曰:“寒窗败几无书吏,公路生平竟如此。”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加超群拔俗,出污泥而不染。她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忆秦娥》)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如果李清照像那个孙姓女孩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永远高悬于历史的星空。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诗人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中蕴涵执着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与真情大志;所以耐得人们百年千年地读下去。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经如淡烟薄雾,可是当我们偶然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的美神。

(节选自《十月》20XX年第三期)

14.文章说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时空的孤独,她遇到的另两大磨难是什么呢?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15.文章第四次提到那个“孙姓女子”,其画线的三处作用分别是什么?(6分)

16.作者为什么说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试根据文意简要回答。(6分)

17.为什么说李清照是“乱世中的美神”?试根据文意回答。(6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e4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