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评估报告-7生态环境影响评估

更新时间:2024-04-14 19: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7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7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7.1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7.1.1 区域生态特征

7.1.1.1 地形地貌

井田位于吕梁山南部东侧,地表为黄土半掩盖区。纵观井田,为西高东低的剥蚀地貌,以梁、峁为主,沟谷较发育,一般呈“V”字型,井田内最高点位于井田西南部山顶上,高程为1688.6m,地形最低点位于井田东南角的碾沟沟底,高程为1250m,相对高差达438.6m,属中山区侵蚀地貌。

7.1.1.2 地表水系

蒲县县境内有河流涧溪35条,均系黄河水系支流。以昕水河为主导河系,为黄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黑龙关镇的火石凹村和太林乡的杏儿岭。其它主要有河流南川河、北川河、黑龙关河、中垛河、乔家湾河、克城河、西后河、堡子河、有枣河等。来水量9085万m3/a。其中,清水量1157.8万m3/a,洪水量7927.2万m3/a。

井田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及河流,冲沟发育,井田内各沟谷基本常年无水,遇雨一泻而去,雨停后沟干或为细流,属季节性小型沟河。井田西南部较高,沿着高处向西北、东北、东南分别发育有三条较大沟谷,名为磨石洼沟、王峪沟、万家庄沟,雨季井田内小支沟雨水分别汇集流入磨石洼沟、王峪沟、万家庄沟,均流出井田外。各沟谷的水均展转向东北流向碾沟河,在黑龙关镇附近汇入昕水河。昕水河向西在午城一带与三川河汇合在大宁县西古镇一带汇入黄河,属黄河流域昕水河水系。

7.1.1.3 土壤

根据蒲县土壤普查统计,全县土壤有棕壤、褐土和草甸土等3种土类,6个亚类,25个土属,45个土种。主要的土壤类型情况:

棕壤:集中分布在五鹿山主峰(海拔1800-1850m之上),垂直分布于山地褐土之上,面积83.53ha,占全县总面积0.06%。有山地棕壤一个亚类,红黄土质山地棕壤1个土属,薄层红黄土质山地棕壤1个土种。

褐土:属地带性土壤,蒲县分布最广的一种土壤。山、塬、丘陵、沟壑、河川等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 国环评证乙字第1309号 7-1

7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地带有分布,面积15.08万ha,占总面积99.8%。其中,耕地面积3.69万ha,占农用地面积99.4%,属于主要耕作土壤。褐土分山地淋溶褐土、山地褐土、褐土性土、碳酸盐褐上4个亚类,23个土属,41个土种。

草甸土:俗称下湿地,主要分布于昕水河河谷地带,面积206.67ha,占总面积0.14%。有浅色草甸土1个亚类,耕种浅色草甸土1个土属,轻壤腰砂耕种浅色草甸土、轻壤底砂耕种浅色草甸土、中壤底砾石耕种浅色草甸土3个土种。

从工程区域土壤分布情况来看,土壤类型主要有褐土性土,土壤总体有机质含量中等。

7.1.1.4 生态功能区划及生态经济区划 1)生态功能区划

蒲县生态功能区划划分为9个生态功能小区,本井田位于Ⅲ-2昕水河源头水文调蓄生态功能小区,见图7.1-1。

(1)基本特征

该区位于蒲县东南部,东、南部与尧都区为邻,西至黑龙关镇西部,北达黑龙关北部,主要包括黑龙关中南部和乔家湾乡南部,含9个行政村,7个自然村。区域人口13138人,总面积145.63km2。

境内山峦起伏,东南部高,北部低,豹子粱主峰1688.6m。土壤贫瘠,以山地淋溶褐土为主;气候为高寒湿区,气温年平均6.8℃,无霜期仅为155天;平均降水量600~650mm。辖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土石山区,乔、灌、草丛生,覆盖度为0.4以上。本区主要作物有小麦、谷子、玉米、马铃薯、大豆等。

植被主要分布于沟谷和一些荒坡上,为灌木草地。辖区内植物资源丰富,灌木为主,乔草次之;动物资源达几十种之多;矿产资源以煤为主,其次有铁、铝、石膏、耐火材料、石灰石等。

(2)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

①依法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点和企业; ②制止乱采滥挖、无证开采行为,严格执行新建矿山采矿许可证审批制度; ③禁止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工程项目建设采矿业要节能和洁净化生产并举,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回收率,减轻环境空气污染和水质污染;

④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禁止采伐天然林;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 国环评证乙字第1309号 7-2

7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⑤结合已有的生态保护和建设重大工程,加强森林、草地和湿地的管护和恢复,严格监管矿产、水资源开发,严肃查处毁林、毁草、破坏湿地等行为,合理开发水电,提高区域水源涵养生态功能;

⑥发展公益林,稳定商品林,提高森林涵养水源功能。

本项目开采结束后,随着环评报告中提出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在设计、施工、运营各期得到落实,可以消除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或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项目建设及运营带来的影响是区域自然体系与人工生态体系可以承受的,符合蒲县生态功能区划要求。

2)生态经济区划

根据蒲县生态经济区划,划分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4个大区15个生态经济小区,本井田位于优化开发区中ⅣB黑龙关煤粮蓄生态经济区,见图7.1-2。

(1)基本特征

该区位于浦县东南部,主要行政村为黑龙关村、刘家庄村、邱家庄村、菩萨凹村、皇家庄村、碾沟村、西沟村、华乐村、宋家沟村、黎掌村、武家沟村、前庄村、中朵村和肖家沟村。该区总面积为225.53km2。

该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为高寒湿区,气温年平均6.8℃,无霜期仅为155d;年均降水量600~650mm。辖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土石山区,乔、灌、草丛生,覆盖度为0.4以上。

境内山峦起伏,东南部高,北部低,豹子粱主峰1688.6m。土壤贫瘠,以山地褐土为主;黄河一级支流昕水河发源于镇之边陲,自东向西顺临大公路蜿蜒曲伸,注入黄河。黄河二级支流黑龙关河,径流量1360万m/a。

该镇为蒲县主要工矿区,区内矿产资源丰富,以煤为最,其次有铁、铝、石膏、耐火材料、石灰石等。境内有矿井20余座,新型免烧砖、空心砖生产企业2家,4座机焦厂,洗煤厂10余座。

(2)产业发展的区域特征

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较低,经济生产以农业为主,部分地区采矿业规模较大,经济发展较快。

(3)产业发展方向和原则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 国环评证乙字第1309号 7-3

3

7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以碾沟片为中心的煤焦工业区,这一区域气候冷凉,无霜期短,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但具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和广阔的牧坡资源。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蒲县生态经济区划要求。 7.1.1.5评价区生态系统类型及特征

本次环评采用遥感信息提取。以2009年7月陆地卫星(landsat)TM影像作为数据源,影像空间分辨率为30m,先对影像进行空间校正,再对TM2、TM3、TM4波段的单波段数据进行标准假彩色合成,在遥感影像处理软件中根据各类地物的影像特征建立训练区对合成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得到解译结果。

根据遥感影像解析和实地调查,评价区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及特征见表7.1-1。

表7.1-1 评价区生态系统类型及特征

序号 1 2 3 生态系统类型 草地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村镇生态系统 主要物种 绣线菊、荆条、胡枝子、虎榛子、白羊草、百里草、蒿类等 小麦、玉米、豆类等 人、建筑物与绿色植物 分布 评价区内到处可见,连通性好,约占评价区面积的35.07%。 评价区内条带分布 斑块散状分布于评价区内 7.1.2 区域土地利用现状

生态评价范围土地利用现状为林地和草地。各类型用地的面积和百分比见表7.1-2和土地利用现状图7.1-3。

用地类型 林地 草地 耕地 居民地及建筑用地 道路用地 其他用地 合计 表7.1-2 评价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统计

2面积(km) 15.2086 5.5500 1.7112 0.2520 0.1350 0.3076 23.1644 占评价区域 65.66% 23.96% 7.39% 1.09% 0.58% 1.33% 100.% 7.1.3 区域植被类型现状

各植被类型的面积和百分比见表7.1-3和植被类型现状图7.1-4。

表7.1-3 评价范围内植被类型现状统计

用地类型 温性针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 温性落叶灌丛 面积(km) 6.871 1.0544 7.2832 2占评价区域 29.66% 4.55% 31.44%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 国环评证乙字第1309号 7-4

7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沙棘、荆条灌丛 白羊草灌草丛 耕地 居民地及建筑用地 道路用地 其他用地 合计 2.9362 2.6138 1.7112 0.252 0.135 0.3076 23.1644 12.68% 11.28% 7.39% 1.09% 0.58% 1.33% 100% 7.1.3 区域土壤侵蚀现状

评价范围内土壤侵蚀现状如表7.1-4和图7.1-5所示。

表7.1-4 评价范围内的土壤侵蚀现状统计

序号 1 2 3 土壤侵蚀类型 微度侵蚀 中度侵蚀 重度侵蚀 合计 面积(km) 18.3784 3.0308 1.7552 23.1644 2百分比 79.34% 13.08% 7.58% 100% 7.2 评价区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7.2.1 井田亚区生态现状评价

7.2.1.1评价因子的选择

为明确项目建设与运营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本次评价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欧氏空间距离法”对项目区域生态状况进行评价。结合评价区的具体情况和项目影响特征,本次评价选择的生态评价因子如表7.2-1所示。

表7.2-1 生态评价因子选择表

序号 1 分类 植物资源 影响来源 主要影响因子 确定的生态因子 植被覆盖率 备注 地表沉陷、矸石场占地、种类、分布、多样性,工业场地占地、排污 工业场地占地、矸石场占地、地表沉陷破坏 地表沉陷、矸石堆置 变化趋势 2 耕地资源 面积、肥力、生产力 肥力、生产力 流失面积、侵蚀类型、侵蚀模数 3 土水流失 水土流失量 7.2.1.2评价方法

结合煤矿建设与开发的特点,本次评价将充分利用现有资料。采用类比或计算的方法获取项目影响预测所需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维欧氏空间距离法对区域生态环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 国环评证乙字第1309号 7-5

7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境质量作出综合评价和对比,确定其主要影响因素及变化程度,最终确定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多维欧氏空间距离法计算方法为:

根据工程所在地区的生态条件及施工、运营等活动对主要生态因子的影响,每一个综合生态状况可由n项生态因素组成,每一项生态因素可表示在n维欧氏空间中的一个坐标轴上某点,而对于一个生态状况,则可用多维欧氏空间的一个点(X1、X2??Xn)来表示。根据区域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对每项生态指标设定理想点(设定为当前生态状况所能达到的最优点),则每一项生态指标的好坏可用代表它的点与理想点之间的距离来度量,距离越小,表示生态指标越好。但是,由于各种生态指标有自己特有的计量单位,各种指标值的数量级也有悬殊的差异,因此需将各指标标准化。根据生态指标值的特性,采取指标值对理想值的倍数来实现标准化,于是一种生态状况标准化以后在n维空间中的坐标为(X1/X10,X2/X20,??,Xn/Xn0),而其理想点为[1,1,??,1]。

在生态系统中,各生态因素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即相对重要性)不同,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也很复杂,为了反映各生态因素地位的高低和相互影响关系,用如下方法求取权数:设因素i对因素j的直接影响为Wij,0≤Wij≤1。这种权数可以通过调查研究数据取得,如果缺乏充分的数据,可用德尔菲法由专家评分来决定,于是可得赋权图D(V,W),其中D表示权图,V表示因素(顶点)集,W表示影响集,图的权阵记为W,设Wt=[Wij(t)],根据图论中熟知的定理Wij(t)为图长为t的路权之和,规定不计图的循环,于是路的长度不会超过n,这样令:B=W1+W2+??Wn=(bij),bij便是从因素i到因素j的全部路权之和,而bi表示因素i的权数,即从因素i出发的全部路权之和,其意义便是i对系统各因素的总影响。其表达式为:

bi??bj?1nij

对标准化的空间赋权,其坐标为:

M=(b1x1/X10,b2x2/X20,??,bnxn/Xn0)=(m1,m2,??,mn),而理想点为:N=(b1,b2,??,bn),这时两计算点M与N的距离: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 国环评证乙字第1309号 7-6

7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P?m,n????mii?1n?bi?2

其计算结果P(m、n)便是生态质量优劣的综合量度。 7.2.1.3井田亚区生态因子理想值的确定 本亚区生态因子的理想值确定依据见表7.2-2。

表7.2-2 井田亚区生态因子理想值确定依据 生态因子 依 据 现状值 理想值 70 31205.8 300 70 18363 500 植被覆盖率 根据对地表塌陷造成的植被影响恢复到现状值确定理想(%) 值。 水土流失 考虑植被恢复、绿化及地面硬化状态下的计算结果。 2(t/km) 土地生产力 根据当地亩产较好水平确定。 (公斤/亩) 7.2.1.4井田亚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根据本次工程建设的特点,选择多维欧氏空间距离法进行综合评价。井田范围内水土流失现状见表7.2-3。根据工程运营期可能的影响,评价选择植被覆盖率、土地肥力、土地生产力、水土流失量等四个生态指标来评价井田区域综合生态现状,各生态因子的权数现状统计表见表7.2-4现状生态综合值(欧氏距离值)计算见表7.2-5。

表7.2-3 井田亚区水土流失现状 侵蚀程度 微度侵蚀 中度侵蚀 重度侵蚀 合计 侵蚀模数(t/km·a) 500 3500 6500 - 2侵蚀面积(km) 18.3784 3.0308 1.7552 23.1644

2比例(%) 79.34% 13.08% 7.58% 100.00% 年侵蚀量(t/a) 9189.2 10607.8 11408.8 31205.8 表7.2-4 井田区主要生态因子权数计算表

因 子 植被覆盖率 水土流失 土地生产力 权数平均值 植被覆盖率 1 1 2 1.33 水土流失 1 1 2 1.33 土地生产力 1/2 1/2 1 0.67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 国环评证乙字第1309号 7-7

7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表7.2-5 井田区生态现状综合值 生态 因子 现状值 理想值 xbi?i xi?o?植被覆盖率(%) 70 70 1.33 水土流失量 (t/a) 31205.8 18363 2.26 土地生产力 (kg/亩) 300 500 0.40 0.97 生态综合值 7.2.2 矸石堆场生态亚区环境现状评价

7.2.2.1评价因子的选择

矸石堆放过程中对生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植被覆盖率降低和由此引起的水土流失。因此矸石场生态亚区的现状评价选择这两项生态因子。

7.2.2.2评价方法: 仍采用欧氏空间距离法。 7.2.2.3生态因子理想值的确定

按表7.2-2中列出的原则确定,考虑矸石场堆矸后恢复为疏林地植被类型,整治后的堆矸场水土流失可降为轻度,植被覆盖率理想值为60%,水土流失量理想值为35t/a。

7.2.2.4矸石场生态亚区环境综合评价

矸石场占地为林地及草地,微度侵蚀类型。采用欧氏空间距离法计算的矸石场亚区生态因子指数及生态现状综合值如表7.2-6和表7.2-7所示。

表7.2-6 矸石场亚区生态因子权数计算表 被比较因子 比较因子 植被覆盖率 水土流失量 权数平均值 1 1 1 1 1 1 植被覆盖率 水土流失量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 国环评证乙字第1309号 7-8

7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表7.2-7 矸石场亚区生态现状综合值 生态因子 现状值 理想值 bi?xi xi?o?植被覆盖率(%) 50 60 0.83 水土流失量(t/a) 70 35 2.0 生态综合值 1.01 7.2.3 工业场地亚区生态现状评价

7.2.3.1评价因子的选择

工业场地包括生产区和生活办公区。主要生态问题是施工扰动地表引起的水土流失、植被破坏以及生产过程中废气废水排放对生态的影响。废气、水将设专题评价,这里仅选择植被覆盖率和水土流失两项生态因子进行评价。

7.2.3.2评价方法 采用欧氏空间距离法。 7.2.3.3生态因子理想值确定

根据煤炭企业绿化率要求,工业场地绿化率(植被覆盖率)的理想值应为25%。工业场地相对较为平坦,绿化较好的情况下应达微度侵蚀,侵蚀模数为500t/km2·a,工业场地总面积为10.35ha,水土流失量理想值应为51.75t/a。

7.2.3.4工业场地亚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目前的植被覆盖率约10%,以轻度侵蚀模数1000t/km2·a计,水土流失量为103.5t/a。采用欧氏空间距离法计算的工业场地亚区生态因子权重引用表7.2-7中的数据,生态现状综合值见表7.2-8。

表7.2-8 工业场地亚区生态现状综合值 被比较因子 比较因子 现状值 理想值 bi?xi xi?o?植被覆盖率(%) 10 25 0.4 水土流失量(t/a) 103.5 51.75 2.0 生态综合值 1.17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 国环评证乙字第1309号 7-9

7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7.3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分为3个亚区进行评价。

7.3.1 井田亚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井田范围内的生态影响主要表现为地表沉陷对地下水、地表水、地面建筑物、公路、农田与农作物、植被、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及引发地质灾害的影响,地表沉陷对上述环境的影响详见地表沉陷影响章节中。

7.3.1.1井田亚区生态环境综合预测评价

针对植被覆盖率、水土流失量、土地肥力、土地生产力四项生态因子的变化,仍采用欧氏空间距离法进行评价,评价方法、生态因子理想值和权重值如现状评价所述。生态因子预测值及由此计算的欧氏空间距离值计算结果如表7.3-1所示。

表7.3-1 井田亚区生态预测综合值 生态因子 预测值 理想值 xbi?i xi?o?植被覆盖率 (%) 25 30 1.25 水土流失量 (t/a) 33312.5 8865 5.64 土地肥力 (%) 0.6 0.86 0.52 土地生产力 (kg/亩) 130 200 0.49 4.16 生态综合值 对比表7.3-1和表7.2-5可知,开采后由于地表沉陷与变形使得生态综合值由2.14增加到4.16,说明在不采取生态保护措施的情况下,煤炭开采对井田亚区的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应注重生态恢复措施,使井田亚区生态环境维持现状。

7.3.2 矸石堆场亚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主要表现为矸石堆置引起的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增加。 7.3.2.1对植被覆盖率的影响

从土地利用图上可知,矸石场所处位置为林地及草地,植被覆盖率为50%。堆放矸石后,在未进行绿化之前,植被覆盖率为零。但评价将要求进行覆土绿化,以疏林地考虑,完全绿化后植被覆盖率应提高为60%以上。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 国环评证乙字第1309号 7-10

7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7.3.2.2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在矸石集中堆放过程中,矸石堆边坡和顶面裸露,未绿化前为重度侵蚀,水土流失量227.5t/a。实施矸石场绿化并进行边坡整治后将转变为微度侵蚀,水土流失量61.25t/a。

7.3.2.3矸石堆场生态环境综合预测评价

矸石场生态恢复前后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结果如表7.3-2所示。评价方法为欧氏空间距离法,生态因子理想值与权重植与现状评价相同。

表7.3-2 矸石场生态亚区预测综合值 生态因子 理想值 生态恢复前预测值 xi生态恢复前bi? xi?o?生态恢复后预测值 xib?生态恢复后i xi?o?植被覆盖率(%) 60 0 0 60 1 水土流失量(t/a) 35 227.5 6.5 35 1 0 6.5 生态综合值 由表7.3-2可见,矸石堆场堆置矸石且未进行生态恢复之前,生态综合值为6.5,较未堆放之前的现状值1.01,有较大幅度提高,说明矸石堆放对环境影响较大。进行生态恢复后,生态综合值为0,与现状值相比有所减少,说明矸石堆放并实施生态恢复措施后可改善矸石堆场的生态环境,达到矸石场生态的理想值。

7.3.3 工业场地亚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7.3.3.1施工期

本工程工业场地为原有场地,煤矿兼并重组整合工程施工过程中受填挖土方、修筑道路等工程行为的影响,将会增加水土流失量。但这种影响是暂时的。

7.3.3.2运营期

1)污染物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1)尘

烟粉尘对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于对作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上,粒径大于1μm的颗粒物的扩散过程中可自然沉降,附着于植物叶片上,阻塞呼吸孔,有碍作物生长。颗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 国环评证乙字第1309号 7-11

7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粒物与SO2的协同作用还可增强SO2的毒性,加剧叶片腐蚀。大量尘集中排放还将影响土壤的透水、透气性,不利于土壤中营养物吸收,间接造成植物生长缓慢。

(2)SO2

高浓度SO2对植物可能造成严重的影响。不同浓度下S02对植物的危害程度详见表7.3-3。

表7.3-3 不同浓度SO2对植物的危害 浓度(ppm) <0.3 0.4 0.5 0.8-1 6-7 20 7-100 100 大多数植物短时间接触不受影响 敏感的植物有苜、荞麦在7h受害,地衣、苔藓几十小时内完成全枯死 一般植物可能发生危害,西红柿在6h内受害,树木在100h以上受害 菠菜在3h内受害,树木要数十小时内受害 某些抗性强的植物在2h内受害 许多农作物、蔬菜发生严惩急性危害,明显减产 植物受害十分严重并逐渐全部枯死 全部西物在短期内死亡 影响程度 项目建成后,随着运营期的不断延长,项目周边的生态环境会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导致原有生态环境结构发生一定调整,污染物排放的影响会对动、植物造成有害影响。但区域总体上的植被、植被种类和群落分布以及动物区系的基本组成和性质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2)对植被覆盖率的影响

工业场地在建设过程中要进行绿化,设计绿化系数为25%,即为植被覆盖率。可见,工业场地建设完成并按设计要求实施绿化后的植被覆盖率较兼并重组前的10%有所增加。

3)对水土流失量的影响

工业场地施工完成投入运营后,由于绿化、场地硬化、建筑物覆盖等因素,会使工业场地的水土流失减少。原来的中度侵蚀区域会变为轻度侵蚀区域,侵蚀模数由3500t/km2·a,减少为1000t/km2·a,由此计算的工业场地按设计绿化系数绿化后的水土流失量为47t/a。

7.3.3.3工业场地生态环境综合预测评价

评价因子、评价方法、生态因子理想值的确定以及权数的确定均与工业场地生态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 国环评证乙字第1309号 7-12

7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现状评价相同。植被覆盖率和水土流失量两项生态因子预测值及欧氏空间距离计算结果见表7.3-4。

表7.3-4 工业场地亚区生态预测综合值 生态因子 运营期 预测值 理想值 xbi?i xi?o?植被覆盖率(%) 10 25 0.4 水土流失量(t/a) 51.75 51.75 1.0 0.6 生态综合值 对比表7.3-4和表7.2-8可知,工业场地施工完毕并按设计进行绿化后生态综合值由1.17降为0.6,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主要是绿化和场地硬化、建筑物覆盖等措施降低了水土流失量。

7.4 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

7.4.1 井田亚区内的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

7.4.1.1对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对于地表沉陷引起的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应加强塌陷区水土流失的防护措施。处于地表沉陷裂缝区和坡度增加区的地方会增加水土流失量,从而也会影响到植被覆盖率,防护措施为:

1)对裂缝的治理:根据裂缝的宽度大小,对较小的裂缝经耕地平整恢复原状,对较大的裂缝采取充填、平整的措施使耕地恢复原状,减少雨水侵蚀,减轻水土流失。

2)对塌方、滑坡的治理:沉陷盆地边缘坡度大于45°的山坡受采动的影响有发生塌方或滑坡的可能。在采动影响活动期,对可能产生塌方和滑坡边缘修筑排水沟,减少降水进入塌方或滑坡处,防止塌方或滑坡的产生。待影响稳定后,在塌方体进行护坡工程,对滑坡采取滑坡治理工程,主要以植物护坡为主,工程护坡为辅的综合治理措施。

7.4.1.2 对农田、农作物草地的影响恢复措施

受地表沉陷影响的土地治理主要是填堵地表裂缝和整理、复垦土地。根据山区、丘陵及塌陷土地类型特点,对坡度较小的耕地进行复垦;对坡度较大的坡耕地应采取退耕还林还草的措施;对草地应保持原地貌,只对塌陷裂缝进行充填处理。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 国环评证乙字第1309号 7-13

7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治理工程需随煤矿开采煤层的情况,分阶段实施,在首先开采2号煤层时,地表产生轻微影响,就需进行治理,可采用人工治理和机械治理两种方法。人工治理适用于轻、中度破坏程度的土地,即采用工人就近挖取土石直接充填塌陷裂缝,将梯田挖高填低进行平整。这种方法土方量小。土地类型和土壤理化性质基本不变。另一种方法是机械治理,一般是用推土机和铲运机械,适用于破坏程度严重或产生采动滑坡的土地治理。其特点是工序复杂,土方工程量较大,梯田整治后,土地类型和土壤的理化性质会有改变。

裂缝填充后,对取土处和裂缝周边土地适当平整后即可恢复植被,重塑生态环境。具体措施应根据本地区的气象条件,选择适宜生长的物种、草种,通过合理配置和采用高标准的栽培技术,恢复原始生态环境。

对于滑坡等地质灾害设地表变形观测站或委托有资质的部门观测,加强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对于形成的地质灾害,应加强生态恢复措施。

7.4.2 矸石场亚区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

矸石场的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主要针对预防水土流失和植被恢复,包括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工程措施主要内容为修筑涵洞、拦洪排洪沟和排水竖井,植物措施为造林绿化。

7.4.3 取土场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

环评要求企业应在取土场周围设置围挡;在取土时尽量降低装载机装车高度,并应分段取土,并适当洒水降尘;在运土车运输过程中要慢速行驶,运输道路经常清扫、洒水;在取土场内设置排水沟渠,以及时排走雨水避免水土流失的加剧。同时,要边取土边进行绿化,以减小取土场运营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取土完毕后,要及时平整场地,做好排水设施,结合地形和土质条件,种草植树恢复植被,或为复耕创造条件。

7.4.4 工业场地亚区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

工业场地的生态保护包括场地硬化、绿化、排洪沟、护坡、挡墙等内容。在生产区要结合各种生产设施的特点,种植高低相结合的乔灌木,形成隔离林带,防止煤尘污染扩散。办公及居住区应以美化环境为主,种植绿篱、布置花坛、草坪等。道路的绿化以种植行道树为主,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多树种混载,形成沿道路的绿化带。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 国环评证乙字第1309号 7-14

7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工业场地绿化系数不低于25%。对矸石场,绿化树种选用当地耐旱的树木进行种植,以提高树木的适应性、耐旱性和成活率,边坡和护坡采用植草皮、洒草籽进行绿化。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 国环评证乙字第1309号 7-1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dl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