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更新时间:2024-03-02 04: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美 术 教 案

(2016-2017下学期)

授课班级: 任课教师:

实验小学

1、人民的艺术家——齐白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学习,了解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生涯、艺术特色等。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艺术语言(如写意、工笔、阴刻、阳刻、虚实等等)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勤奋”与“毅力”带给人的影响;明白要认真观察生活,才能感受到美;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

教学难点:运用艺术语言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并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突破:通过丰富的图例欣赏和分析来突破重、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作业本和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检查工具的摆放情况。 二、引导欣赏:

1、小故事——从木匠到人民艺术家。 2、《群虾》(课件出示)〈对比真的河虾与对虾〉 齐白石在案头摆了一只大海碗,养了几只活蹦乱跳的小虾。齐白石每天都在碗旁仔细观察小虾的活动。所以他画的虾就更加神态多变,活灵活现了。3、齐白石笔下的花鸟鱼虫。

一天,齐白石跟师傅出去做活,在顾主家见到了一本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他如获至宝,与顾主好说歹说借了回去。回家后,他跟母亲商量好,从每月工钱里拿出一点钱来买纸和颜料,一笔一画地临摹起来。白天干活晚上画画,常常画得两眼酸痛,连鼻孔也被照明用的松明子熏黑了。半年后,一部《芥子园画谱》全部被他临摹了下来。从此,这本画册成了他的美术教科书。 在齐白石八十九岁高龄时,还坚持每日作画数幅。 欣赏几幅齐白石的代表作品:(教师引导分析) 中国画:《蛙声十里出清泉》、《荷花蜻蜓》 篆刻:鲁班门下

书法:发扬民族文化

4、齐白石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他所画花鸟虫鱼虾蟹,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炼质朴,色彩鲜明热烈;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结合,神态活现。篆刻布局奇特有力。 三、作业设计:

对自己喜欢的一幅作品进行评述并用书面的形式写下来。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2、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感受马蒂斯的艺术他色,通过收集资料,了解马蒂斯的艺术成就与艺术生涯。

2、过程与方法:尝试使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作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与我国传统剪纸不同的外国剪纸,体会马蒂斯的艺术风格,乐于了解人类多元文化艺术的成就。

教学重点:了解马蒂斯的艺术特色(如艺术表现手法、色彩特点、艺术成就等),区分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传统剪纸。

教学难点: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讲解、作品欣赏和教师演示来突破。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作业本和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检查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欣赏与比较: 猜猜看:课件

哪一幅剪纸是我国的传统民间剪纸?哪一幅是马蒂斯的作品? 为什么这样区分?说说你的理由。 三、介绍马蒂斯生平。 马蒂斯擅长什么?

他无论在绘画还是在剪纸还是装潢设计中都很有成就。 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

1、马蒂斯的画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简练) 比较马蒂斯的《金鱼》、毕加索的《多拉玛尔肖像》、高更的《静物》。 2、马蒂斯色彩上注重什么? 比较马蒂斯的《蓝衣女人》、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音乐》、拉菲尔的《椅中圣母》。你认为马蒂斯最爱使用的颜色是什么? 3、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剪纸有什么区别? 欣赏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民间剪纸。

4、通过本课的欣赏,你对马蒂斯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四、作业设计:

试一试,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一幅自己喜爱的作品。 教师演示制作方法。

学生艺术实践,教师个别指导。 五、课堂小结。

小结本课知识点并讲评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3、色彩的纯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掌握色彩基本知识,了解明度、纯度的概念和纯度渐变的调配方法。

2、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通过色彩纯度渐变的调配练习,学会色彩,掌握其绘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色彩对比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培养对色彩的渐变的兴趣,体验出纯度渐变的艺术风格,提高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纯度的概念,感受纯度渐变的构成规律,练习掌握其绘制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纯度渐变的规律,绘制丰富的纯度渐变图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做好学习准备。 二、导入新课:

1、师吟诵《论语》中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我们都学过哪些色彩方面的知识?板出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复习巩固已学知识。 三、讲授新课:

1、师介绍纯度、色相、明度合称为色彩三要素。 2、师吟诵唐代杜牧的“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色彩的纯度的理解,派代表进行汇报。 4、阅读小知识,了解纯度的概念。

5、师吟诵南朝刘勰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6、欣赏书中的画家作品,感受色彩的纯度在作品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7、小组讨论:A、说说书中红颜色和黄颜色的纯度是如何变化的?B、什么是复色?C、色彩的纯度与调色时颜色的数量有什么关系?D、对比纯度变化的作品,哪一幅纯度高,哪一幅纯度低?分别给人怎样的美感?E、使一种颜色的纯度发生变化,有哪些方法? 四、艺术实践:

用色彩纯度的变化画一幅画,要正确调色、涂色,保持作品的干净、整洁。 设计意图:知道色彩三要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正确认识色彩的纯度,体会纯度所产生的画面效果。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鼓励学生多练、多看,重视合作学习。

1、学生艺术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2、渗透《弟子规》中的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课堂总结: 分组展评优秀作品。 六、板书设计:

高纯度(加入灰色或其他色)→低纯度 七、教学反思:

4、让色彩动起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对比的形式美感,运用色彩的对比完成一幅有动感的作业。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中色彩的对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如何用色彩的对比关系表现动感。 教学难点:对比色的运用及画面动感的表现。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讲解、作品欣赏和教师演示来突破。 教学准备:图画纸或彩色复印纸、剪刀、胶水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几幅利用对比色制作的有动感的纸贴画作品。 提问:这些作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二、讲授新课

出示课题:让色彩动起来

1、欣赏课本上法国安德烈德兰的作品《查灵克罗大桥》。 (1)课件介绍画家

野兽派画家的艺术共性是色彩明朗、笔触粗犷。这幅作品正是画家时断时续的追随野兽派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2)组织小组探究以下问题:

作品中运用了哪些颜色对比?给你什么感受?这幅画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分组讨论小组反馈

2、分析课本第11页左上角第三、四、五幅作品。

3、提问:这几幅画是如何利用色纸产生色彩对比的?我们如果要用对比色作贴画可以怎样利用色彩或彩纸?

学生讨论:如表现风景,可以选择红色的底. 用绿色的纸剪贴一些树,再用其他对比色剪贴一些形象??

4、这些作品能给我们动感,除了色彩还和其他什么因素有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如何对比色纸剪出有动感的形象。 三、作业设计:

利用对比色制作有动感的纸贴画作品或画一幅色彩画。 学生作画,教师个别指导。 四、课堂小结:

组织学生作品展并评价。出示部分用对比色画的水粉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5课 提袋的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精美的手提袋,初步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陶冶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手提袋设计,培养动脑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学习提袋的设计,初步认识设计与应用这一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 根据材料选择适当的形式或根据表现形式选择的材料进行设计制作。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和示范等多种方法解决。 教学准备:包装纸、剪刀、双面胶、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的材料准备情况;

2、以小组学习方式分配人员及位置。 二、授新课:

1、展示欣赏:提袋样品图片。

2、谈话: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提袋,并介绍给大家你喜欢的提袋特点! 3、探究提袋设计。 情境提示:

我们在生活当中,见过许多漂亮的手提袋,它们既方便了我们的购物,又展示了商品的品牌形象。好的手提袋就是一件艺术品。 A、说说你印象最深、最喜欢的手提袋。

B、探究教材及教具实物的手提袋,选择哪些材料,运用什么形式制作的。 C、讲解、演示手提袋的制作过程: 构思创意 选择材料 画平面展开图 剪、裁、折叠 美化装饰

三、作业设计:

学生进行包装设计尝试。

1、 让部分学生想一想:自己所带的材料,适合以何种方式进行设计。 2、 小组讨论怎样才能制作出实用美观的手提袋? 3、 用所选材料设计制作一个新颖、时尚的手提袋。 四、课堂小结:

1、组内选评平优秀学生作品并展示。

2、谈谈你设计的手提袋在生活中更多的用途。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6课 精细的描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发现平时不注意的细节,能用线条精细的表现物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与表现,体会线描画的精美、细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我国传统的绘画技法,激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组织线条精细的表现物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组织线条的方法,观察与表现的方法。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讲解、作品欣赏和教师演示来突破。

教学准备:课件、自己身边的物体、作业本、彩色笔或勾线笔。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检查工具的准备情况与摆放。 二、欣赏分析:

1、课件出示门采尔的素描《两个中国香炉》。 (构图丰满,线条丰富,刻画精细) 门采尔简介:(1815-1905)他是19世纪的素描巨匠,也是一位伟大的油画家、版画家、水粉画和水彩画大师。 解释素描的含义。

区分结构素描与光影素描。

解释素描、速写、线描画的关系。 2、对比:

课件出示图片:《葵花》及修改图。 哪一幅更精美?为什么?

思考:在用线条作画时,应该注意什么?

3、通过欣赏这些精细地描写,你注意到那些细节? 这些细节用什么样的线条来表现? 为什么用这样的线条呢?

你能给它换另一种形式的线条吗?

4、你认为,用什么样的线条,如何组织,才能更精细的表现物象? 教师示范两种线条的组织形式。

能否对物体的细节使用想象中的线条? 三、作业设计:

将自己的钥匙、文具等具有细小特征的物品在桌面上摆好,进行精致的描写。 教师指导作画。学生完成写生。 四、课堂小结:

展示并评价学生作业,重点评价线条的组织与细节的表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7课 我的书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书包的设计理念,设计的书包要美观与实用相结合。 过程与方法:学会观察和分析书包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学习简单的设计图画法,能够设计一款既美观又实用的书包。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了解设计要以人为本的原则。

教学重点:观察、分析书包各部分的设计意图,了解形象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运用简单设计图的画法设计一款自己的书包。

教学难点:运用设计理念,自己设计一款多功能书包。

教学准备:美术书、各种不同类型的书包、制作课件、涂色工具、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看看谁猜得又快又准。(课件出示谜语) 它是我的好朋友,每个同学全都有,笔墨书本帮我拿,可我还得背它走。 学生回答:书包 。(意图:以谜语导入,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书包的兴趣。) 2、书包是我们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件学习工具,那你对自己的书包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吧(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了解书包外形及功能的变化过程(课件出示)

将不同年代的书包进行比较(功能、色彩、外形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功能单一、色彩单调、外形简单。

2、近几年的书包又有哪些变化呢?——书包主体、书包背带、外部装饰。 (设计意图:从书包每一个时期的变化入手,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每一个不同时期书包的样式、功能,从而对这样一个过程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3、它都有哪些特殊功能?——侧兜、加宽加厚的背带、背带上还有挂环、跟旅行箱一样有一个拉杆、还有的书包背带上面有一个横向的挂扣······ 4、书包上为什么需要加这么多特殊功能呢?——为了更方便我们的使用。 5、小组研究(课件出示)

①仔细观察自己的书包,你觉得哪一部分最需要改进。

②你想使自己的书包变成一个具备什么特殊功能的书包呢? 7、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学生作品,了解设计图的画法。 三、艺术实践:

展开你的丰富的想像力,设计一个即实用,又美观,而且带多高科技多功能的书包。把它打造一个完全智能化的书包。

教师板演(如果在书包基本造型上有问题的学生可以跟画)。 四、学生作品展示评价

1、学生自评: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做以汇报,说说你的书包先进在哪里,都具备了哪些高科技的功能。 五、课堂小结: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第8课 奇思妙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绘画中奇异组合的表现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写生、记忆、想象的生活物品,以线描的形式进行奇异组合。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观察、记忆的习惯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绘画中奇思妙想的内涵及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将不同事物进行巧妙地重组,构成一幅有新意的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范画、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启发式欣赏导入(幻灯片出示图片)

2、这些有趣的图片都是通过设计师们巧妙的想法在原有物体上添加进行变化而形成的,今天就请大家和老师一起走进奇思妙想的世界,感受更多更奇特的想法。(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过渡语:生活处处是奇想,让我们看看艺术家眼中的奇思妙想吧! 2、欣赏《比利牛斯山之城》、《莫斯科的英国人》

问题:你最喜欢哪幅作品,说说为什么?画里面都有什么,相互之间有联系吗?你觉得哪幅作品最具有奇思妙想,奇妙在哪里?

3、师结:画家把自己异想天开的创意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可见奇思妙想没有太多固定的模式,只要你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就能创作出有意思的作品。 4、看看我们身边的事物吧,他们也许都会成为我们创作的源泉!(电脑课件出示:自行车、烟、楼房、电线、翅膀、概念车)

5、小结:奇思妙想可以是随性的也可是有意识的,只要大家拥有开阔的想法就人有不一样的收获。让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同学的作品吧!

6、几样不同的事物进行组合就会出现不同的作品,那你想用什么样的事物进行组合呢,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学生将想法表达出来,共同学习,激发创造力) 7、大家的想法新奇、独特,现在就请大家把你的作品表现在我们的本子上吧! 三、温馨提示

1、根据自己的想像,把生活中的物品用写生或记忆的方法进行巧妙的组合,创作一幅有趣的、富有想象力的线描作品。 2、注意线条的运用和变化。

四、展示评价:谈谈你对别人作品的感受,互相借鉴学习。

五、课堂小结:奇思妙想不仅在我们的作品中,在生活中也有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或平面或立体你们看!(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奇思妙想)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第9课 多彩的民族传统纹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了解中国民族传统纹样的选材以及表达美好愿望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习图案纹样的组成方式及特点,并运用所学的设计方法为白色方巾画一种纹样做装饰;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传统纹样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传统艺术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传统纹样的组成方式及特点,并运用所学的设计方法设计一种传统纹样。

教学难点:传统纹样在生活用品中的巧妙利用。

教学准备:课件、范画、折纸、彩笔、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检查工具材料准备情况。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视频欣赏导入:《奥运火炬祥云的宣传片》师问:看完这段视频请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答:祥云纹、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 二、讲授新课:

1、中国传统纹样渗透了优秀的中国文化,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传统的魅力。出示课题:传统纹样(板书)

2、传统纹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从远古时期人们就将纹样设计在陶器上,让我们了解传统纹样从古到今的发展。(欣赏图片) 3、欣赏中国古代典型的纹样图例,出示中国传统纹样的概念。 4、在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纹样。(生举例说一说)

5、欣赏图片纹样在生活用品上的运用。在重大活动时为什麽用到传统纹样,有何意义?

三 、自主探究: 探究活动一:

了解传统纹样的种类:单独纹样、适合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欣赏各种纹样图片加深对传统纹样了解。 探究活动二:

学生作品欣赏 ,了解设计方法 探究活动三:

教师出示一块白色方纸,如果要对它进行装饰,你会选择哪种方法?生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教师示范,展示范画。 四、尝试练习,体现巧妙创意。

为自己手中的方形纸,设计自己喜欢的纹样做装饰。 要求:造型美观,设计工整,色彩搭配合理。 五、课堂小结:展示作业, 互动评价。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第10课 自制小相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运用多种材料制作新颖漂亮的小相框,研究“立”起来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大胆创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动手制作的细心品质。 教学重点:材料的的创新与小画框的多种造型的设计。 教学难点:研究小画框的剪裁设计。 教学用具:生活中的画框实物;各种制作材料,收集生活中的可利用的废旧物品。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人,揭示课题。

1、展示(让学生看看墙上的画,再看看自己的画)

2、墙上的画与自己手中的有什么不同?(想不想把自己的画变得更还漂亮?) 3、出示课题——《自制小相框》 二、讲授新课。 (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的验证一下这句话)

1、欣赏图片:请学生打开书第12页、第13页,看书中照片,对照片上的小相框的用途、外形、色彩和图案进行分析。 2、小组研究:

(1)可以用什么材质来制作自己的小相框?

(2)什么样的相框造型与色彩能更好的烘托你的画? (3)怎样将相框的背板固定在相框上? (4)画纸比照片薄,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分小组进行研究。 三、教师示范、讲解。

出示一个范作。因为,我们拿到一幅画,和照片不同,没有规定的尺寸。所以,要做一个美丽的画框第一步就是要把画拿来剪裁,这是至关重要的。从你画的造型上做一个剪裁、也可以从你画的局部开始,把你画的不好的地方给裁掉,或者遮盖掉。:剪裁好形状之后,开始选择要用到哪些材料,之后,先从大的地方着手,细节图案装饰部分留到最后。 四、 实践活动:

来,让我们把自己的画变得更漂亮!作业:自选材料,设计制作小画框,装点自己的作品。比一比谁的画框更新颖、更漂亮。 2、要求: (1)、合理巧妙地运用各种材料、方法设计制作。 (2)、造型美观,色彩搭配协调。 (3)、注意工具材料使用的安全。

3、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针对性进行辅导。 五、课堂小结,展示作品。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第11课 动漫——动起来的漫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欣赏多种形式的漫画卡通作品,认识漫画卡通的一般表现规律和表现特点。锻炼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及对多种美术形式的认识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学习绘制有特点的卡通造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体会卡通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对“卡通”、“漫画、”“动漫”、“动画”等概念有比较明确的界定,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通过欣赏和评述活动对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进行梳理和归纳,从而对“卡通”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难点:运用卡通造型手法进行创作。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讲解、作品欣赏和教师演示来突破。 教学准备:铅笔、水彩笔、彩色铅笔等。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一课《卡通动起来的漫画》我们先来个热身赛怎么样?请大声说出他们的名字。(课件)看谁认得多? 二、讲授新课: 1、大家的表现太好了,作为奖励,我们一起来看一卡通形象吧!你觉得有趣吗?你觉得哪一部分最有意思呢?

2、卡通就是这样一种夸张的、颇具想像力的表现形式。“卡通”是按英文Cartoon音译过来的一个词。它最早在意大利文中出现,意思是创作草稿。译成英文后,它多了漫画、动画片等意思。现在,它又多了一种意思,那就是连环漫画,也称为“动漫”。 三、艺术实践:

你想结交更多的卡通朋友吗?你想认识更多的动漫明星吗?让我们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卡通形象,一起建筑一个卡通城堡吧! 四、课堂小结: 1、展示学生作品。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你知道吗?《米老鼠》的创始人沃特·狄斯尼,早年他希望自己成为一名画家。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教会中绘图,薪资很低微。因为一直借不到办公室,便使用父亲汽车厂的工作室。有一天,他发现一只小白鼠在汽车厂的土地上窜来窜去。狄斯尼停下正在作画的手,抓起面包屑喂小白鼠。日复一日,小白鼠变得很亲近人,甚至常爬到画板上去。不久,他迁往好莱坞开始制作一连串的卡通影片,但却全部失败了,再一次失去了工作。一天,他在画板上爬来爬去的小白鼠。便随手画了起来,没想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只小白鼠就是全世界最有名的电影巨星“米老鼠”的原形。今天,米老鼠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

沃尔特·狄斯尼的成功秘诀就在于契而不舍的努力工作。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12课 电脑美术——巧用动漫形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素材的多种处理方法和合理应用,学习图形处理软件的导入、设计和合成功能。 2、过程与方法:认识利用电脑进行设计创作的特点和理解设计艺术的一般法则。3、情感态度价值观:锻炼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如何更好地运用电脑图形处理的功能与自己设计所需要的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

教学难点:对图形处理软件中矢量图形素材合理使用。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讲解、作品欣赏和教师演示来突破。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知道,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卡通形象!课前大家也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卡通形象,下面让我们就一同欣赏一下这些可爱的卡通形象吧! 1、(学生分小组展示并介绍自己收集的卡通形象。)

漂亮的卡通形象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乐趣和活力,不仅儿童喜欢,就连大人们也很喜欢它们。看!这是利用可爱的卡通形象设计制作的电子贺卡、日历和课程表。(课件展示请学生欣赏)

2、启发提问:你们喜欢这些作品吗?你最喜欢作品的那些地方?

(生:有可爱的卡通形象,艳丽的色彩... ...)师:你想不想也亲手来制作一张呢? 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借助电脑美术手段将喜欢的卡通形象巧妙地运用到设计的作品上。(出示课题:电脑美术——巧用卡通形象) 二、讲授新课: 1、设计制作步骤:

师:打开PowerPoint演示文稿,请同学们看课本第26页的制作过程,然后小组讨论研究一下如何进行设计制作。

2、教师演示:打开PowerPoint演示文稿——插入图片(来自文件灵活运用卡通形象)——改变大小和位置——设计选择字体,输入所需的文字内容(也可以导入声音)——完成作品。 学生简要交流制作步骤。 三、作业设计:

参考本课同学们提供的方法和卡通图案,用电脑创作自己满意的作品。 四、课堂小结

1、作品展示与评价:以学生间互相评价、教师评价和自评相结合的方法,客观、公正地评价作品。

2、如果大家对电脑美术很感兴趣,我们课后可以继续熟悉PowerPoint的操作,利用电脑锻炼我们的设计能力,去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13课 花鸟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训练,培养学生使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使学生学会运用中国传统的笔、墨、纸、砚,初步掌握花鸟画的技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讲解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教学难点:用笔和用墨的技巧。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讲解、作品欣赏和教师演示来突破。 教学准备:国画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我们知道花鸟画的题材非常广泛,除花卉、鸟类之外,家禽、鱼虫、蔬果、走兽都是花鸟画所描绘的内容,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花卉的画法。 板书:写意花鸟画——花卉。 2、欣赏《菊石图》

课件出示范画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思考问题: 菊花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你见过的菊花都有什么颜色?此外,它的花形各有什么特点? 3、教师讲解(花形结构):花卉是生活中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艺术题材。

在画花卉之前,先要理解花卉的花形和枝、叶由什么样的基本形组成,这样画起来就方便多了。 板书分析:(菊花的画法)以一种菊花为例进行分析。 A花头基本造型 B花叶形体结构。

三、教师示范:教师在画花的花形时要突出重点,尽量讲得详细一些。

画法步骤:先用淡墨画花头,接着画枝叶,注意水分不要太多,润笔、枯笔相结合;再用淡藤黄染色;后用重墨勾叶脉。 作业设计:

用学过的方法,在宣纸或毛边纸上,临摹或创作一幅花卉图。 学生艺术实践,教师巡回辅导。

五、课堂小结:有针对性地把一些较好的作品展示出来鼓励学生,指出优点、缺点,并对作业中的突出问题予以纠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14课 花鸟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训练,培养学生使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使学生学会运用中国传统的笔、墨、纸、砚,初步掌握花鸟画的技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讲解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教学难点:用笔和用墨的技巧。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讲解、作品欣赏和教师演示来突破。 教学准备:国画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我们知道花鸟画的题材非常广泛,除花卉、鸟类之外,家禽、鱼虫、蔬果、走兽都是花鸟画所描绘的内容,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鸟类的画法。 板书:写意花鸟画——活泼可爱的飞雀。 2、欣赏《麻雀图》教师作品

课件出示范画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思考问题: 麻雀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麻雀的背部是什么颜色?此外,它的嘴巴、爪各是什么颜色? 3、教师讲解(形态特点):麻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颌下有一缕黑色坠羽,两侧一黑色颌斑,胸腹灰白,活泼可爱。在画麻雀之前,先要理解麻雀的头部和身子由两个蛋形组成,或者是一个枣形加蛋形组成,这样画麻雀就方便多了。 板书分析:(鸟的画法)以麻雀为例进行分析。 A麻雀基本造型

B麻雀形体结构:头、身、翅膀、尾巴、爪子。

三、教师示范:教师在画鸟的羽毛时要突出重点,尽量讲得详细一些。

画法步骤:先用墨赭画头顶,接着画身体和翅膀注意水分不要太多,润笔、枯笔相结合;再用淡墨画胸腹部;后用重墨画尾、翅尖及爪子;浓墨点睛。 作业设计:

用学过的方法,在宣纸或毛边纸上,临摹或创作一幅麻雀图。 学生艺术实践,教师巡回辅导。

五、课堂小结:有针对性地把一些较好的作品展示出来鼓励学生,指出优点、缺点,并对作业中的突出问题予以纠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15课 山水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树木画法的教学,增加学生对中国画山水的了解。 2、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对中国画山水树木画法的技法与欣赏水平。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树木的结构和中国画画树的特有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树木的穿枝插叶。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讲解、作品欣赏和教师演示来突破。 教学准备:中国画用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准备及摆放情况,提出注意事项。 二、引入新课:

1、介绍山水画。引出树木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树木的结构: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叶、枝、干、根构成;

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

3、树干、树枝的画法: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

古人有“树分四枝”之说。意思是指画树要四面出枝,才能表现出树的立体感。 树枝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两种基本形态:“鹿角法”和“蟹爪法”。

鹿角法:枝条上挺如鹿角状,两枝交接处的内角多为锐角,也有成钝角的,但不宜取直角,因直角太呆板。 蟹爪法:枝条下屈,如蟹爪。(枣、柿等树,大体属于这一类。)

4、树叶的画法:树叶的表现方法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即:点染法和双勾法。 A、点染法:

胡椒点:为密集的圆形小点。最好用微秃的毛笔画,落笔时笔锋直擢纸面,有节奏地点下去。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

梅花点与鼠足点:由五点聚成一个小单位,其形状如梅花和鼠足,然后由许多小单位交错排列而成。梅花点下笔重;收笔轻;鼠足点下笔轻,收笔重。

松叶点:松叶又叫松针,由八、九笔或更多的笔画组成上仰的扇形,一般由中间一笔画起,先左后右,每个小单位参差交叠构成一大片树叶。

介字点与个字点:叶形下垂,每个小单位形如“介”字或“个”字。要注意参差交叠与浓淡变化。

B、双勾法:双勾法,就是用勾线的方法画树叶。其组织排列规律也与点染法相似。根据树叶的形状特征,可采用象征形的。如:三角形、圆形、菱形等。也可采用写实形的,如实的勾勒描绘树叶的形状。如梧桐叶、槐叶、棕叶等。 采用双勾法,可以使丛林有变化,防止画面的单调和沉闷感。 三、作业设计:临摹一棵树或一丛树。 学生艺术实践,老师个别指导。 四、课堂小结:展示并评价作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16课 有特点的人脸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的脸型特点,学习突出特点抓住神情进行人物脸部的表现。初步学会中国画用笔用墨的技法,进行人物画的个性表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人的脸型的差异,学习人物正面比例关系“三停五眼”,以及中国画表现人脸的技法,表现出有特点的人脸。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运用线描方法进行练习,充分展现每个人有个性的造型表现力;培养学生喜爱中国画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绘画作品中线的运用以及人脸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墨色的浓淡、有特点的人脸创作。

教学准备:中国人物画资料图片,课件,范画,国画用具,有特点的人脸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眼力拼拼拼:

出示几张著名人物的脸部特写:李咏、成龙、姚明??

请学生说说这几位人物的脸部特点:脸型、眼睛、鼻子、嘴巴等。(小结:要抓住人物脸部特点来表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特点的人脸》 二、讲授新课,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1、分析人物的脸部特点。

中国画家利用:田、国、申、目、由、甲等汉字概括了人的脸型。请学生仔细观察你属于哪种基本形?在班里找一找,你的好友脸型接近什么呢? 2、讲解人物脸部正面的五官比例: “三停五眼” 3、布置学生分组研究教材中的问题:

分组研究,选派代表回答,主要从脸型、五官、神态等方面进行描述。

意图:分组合作学习,加强这一节的巩固和运用,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探讨如何表现有特点的人脸: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教材第37页上) A用中锋蘸淡墨勾出人物轮廓和五官。 B用侧锋重墨画出人物的头发。 C用淡赭石加水染出肤色。

强调:1.写意人物画讲究色与墨的结合:以墨为主以色为辅;2.强调线条的表现力;3.抓住脸型特点,突出五官神情。 三、学生尝试表现,教师指导

1.作业:参照有特点的人脸,运用国画用具画一幅人脸的作品。 要求:(1).线条流畅,构图饱满。(2).突出脸型及五官特点。 步骤提示:(1).清墨渴笔起造型;(2).笔墨描绘;(3).整理画面,提款。 四、课堂小结: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评价要点:(1).选出描绘最生动的作品;(2).笔墨技法运用的如何?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17课 雕塑之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雕塑艺术的语言、特点、分类和材料等。

2、过程与方法:了解雕塑的审美特点,认识到雕塑对为类的生存环境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雕塑作品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不同时代中外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讲解、作品欣赏和教师演示来突破。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板书:雕塑之美 二、讲授新课: 1、雕塑的分类:雕塑按表现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圆雕和浮雕两种形式。(出示实例)A、圆雕,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欣赏。

B、浮雕是在一个平面上突起的形象,它介于绘画和圆雕之间,不完全立体。 形象突出的比较厉害,我们叫他高浮雕;只突出表面一点点,就叫浅浮雕。 现在同学们一定很容易就能分辨出圆雕和浮雕了,对不对?浮雕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你知道雕塑和绘画有什么区别吗?(出示雕塑和绘画实物)

(材料上:绘画使用的是颜料和画笔等,雕塑使用的材料是石头、木、泥土、凿子等;另外绘画是平面的二维的、雕塑是立体的、三维的。) 2、归纳:其实同学们在刚才的比较中已经明确了雕塑的定义。那,什么是雕塑呢?(课件出示雕塑的定义。)同学们一起朗读一遍加深印象好不好?雕塑的最大特点就是立体。犹如绘画中的线条和色彩一样,形体是雕塑的基本语言。 下面我们将要进行本课最最重要的内容,那就是雕塑之美的欣赏。 三、雕塑之美的欣赏: 不同的雕塑,蕴含着不同的美感,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雕塑在哪些方面给我们以强烈的美感。

A、造型的写实美:米开朗基罗的《摩尔》 提问:看到这请大家欣赏这个雕塑。你有什么感受?雕塑的哪些地方让你有这种感受?请仔细观察这个雕塑的内容是什么?再看一看他的神情动作是怎样的?人体比例准确吗?胡须,衣服、肌肉的质感强不强?你觉得怎么样?

总结:是的,简直呼之欲出。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雕塑家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表现的是基督教里伟大的领袖和先知摩西。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在欧洲雕塑史上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在他活着的时候,人们就把他称之为神。米开朗基罗自己也非常喜欢这件作品,据说他曾经拿着木棒敲打《摩西》的膝盖让他开口和他说话。欣赏这样的雕塑我们得到的一种震撼的写实美。 B、表情美:《击鼓说唱俑》,同学们,这是我们中国非常著名的古代雕塑《击鼓说唱俑》,表现的是一个说书艺人正在说书。请同学们观察他的头,他的脸,他的胳膊、他的腿,请你说一说他和西方古代雕塑《摩西》的区别?现在我们不看他的外形,你猜一猜他说书说得怎么样?是精彩还是平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我们一起来看他的表情和动作。你能用恰当词语形容一下他的表情和动作吗?这件陶俑用夸张的手法,把这个说书艺人的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简直太逼真了,

是不是?但它的写实和西方雕塑的写实是一样的吗?他注重的是人物的形体比例、质感吗?他注重表现他的什么?神韵,对不对?现在你们觉得他那儿美?

提问:你们觉得中西方古代雕塑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总结:所以欣赏中国古代雕塑我们必须用我们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像欣赏中国写意画那样,来欣“以形写神”的写意美。西方雕塑从古希腊时期起,就努力摹仿再现自然,写实性极强。 C、 抽象的美:《生动》,这件作品和刚才那几件雕塑一样吗?你能一下子看出这件雕塑是什么吗?

这件作品不是直接再现自然界中的具体形象,而是用点、线、面、体等造型要素塑造艺术形象。这样的雕塑是什么风格的雕塑?我们欣赏的习惯总是一看就要问这是什么,其实雕塑的作用就是引起、激活你心里的一些感受。抽象雕塑不让我们一下子看出他的表现内容,给了人们更大的想象空间,欣赏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雕塑本身加上我们的想象,就能产生丰富的内容和无限的美感,我们要尊重自己的感受。那么你们说一说,你看到这个雕塑联想到了什么?你觉得他像什么,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D、壮观的美:《秦始皇兵马俑》介绍秦始皇兵马俑占地2万多平方米,相当于50个篮球场那么大,兵马俑大约8000件。它再现了2000多年前帝国大军的威势。想象一下,陶俑刚完成时那刀枪林立、全副武装的庞大阵营会使你产生什么样的感受?你感受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美? E、材料的美:《和平》看到这件作品你心里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是安静祥和,还是激动不安!或是悲哀痛苦等?你从哪里得到这样的感受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造型是一方面,你觉得这种感受和他使用的材料有没有关系?换一种材料效果会怎样?

雕塑离不开材料, 记得四年级我们学过《材质的美》一课,知道材料本身具有不同的美感,材料的美是雕塑的一部分。

F、 色彩的美;G、环境和谐美;H、幽默的美;I、 动感美 雕塑是静止的舞蹈 ,它以静示动,寓动于静。 课堂小结:

1、雕塑装饰了环境,同时环境有反作用于雕塑,成为雕塑的一部分,使之更完美。每一件雕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往往是为特定的环境设计的,环境是雕塑艺术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许多雕塑家对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亨利·摩尔经常把雕像安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让山坡、草地、原野、云彩等作为陪衬,在蓝天和阳光下,虽然实体并不巨大,却具有大气磅礴的气魄和诱人的魅力。 2、互动:现在我们在这儿先用你的肢体语言表现一下雕塑的美好不好?你想给我们展现一个怎样的美?我们先请一个同学来给我们做一个力量美的,好不好?请用不同的角度展现给大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18课 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认识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和发展方向,掌握欣赏现代建筑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美术语言去欣赏现代建筑,提高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人文、科学的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法、讨论法、谈话法、练习法引导学生综合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找到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实例。 教学难点:从科学的视角来发现美、欣赏美。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讲解、作品欣赏和教师演示来突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课件欣赏现代建筑

欣赏、表现:看建筑、画建筑。

每个小组选一个建筑,用10分钟的时间,简单、概括地描绘,注意抓主要特征。 作品展示。

请同学阅读教材,各小组分别选出你们认为最喜欢的建筑。 为什么喜欢它?(与众不同、有个性、造型很美) 学生回答,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二、进一步提问,深入思考:

设计者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 (科技进步,新技术、新材料。)

举例说明现代建筑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新结合?

请学生介绍悉尼歌剧院,为什么会选中这个方案(因为造型美)? 为什么会能实现这个方案(科技水平)? 思考与探究:

你认为我国有哪些美的建筑,谈谈它们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分小组进行阅读、讨论。

引出北京鸟巢体育馆的设计,并把它与故宫进行比较。

结合例图讲述传统与现代的差别,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现代建筑的特点:

重视功能,简化装饰;重视空间,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 四、课堂延伸: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参观身边的现代建筑,就其形式和功能、价值进行讨论。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19课 昨天、今天和明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了解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对人类生活的促进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认识到现代科技对艺术发展的重要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和对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艺术与科学的相互关系,并分析其二者关系是如何在生活用品设计中得以体现的。

教学难点:创作一幅体现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作品。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讲解、作品欣赏和教师演示来突破。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及绘画的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欣赏、探究:

教师例举些艺术与科学结合较好的图片实例,让学生去寻找,师生进行互动。 说明:艺术与科技的共同发展,促进人类在社会的发展,再进一步分析金字塔、长信宫灯、编钟等设计实例。 2、讨论:

学生相互讨论,生活中哪些设计体现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或者失败的实例。(实物)—艺术设计与技术设计,使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对生活的重要作用。 3、分析反思:

每当我们关注那些卓越的科学大师时,就会发现他们越是热爱和靠近艺术,从艺术宝库中获得的营养要更加丰富,也更容易创造出卓越的科学成果。

结论:A、艺术与科学是人类健康和谐发展的双翼。B、会需要具备科学与艺术俱全的高素质人才。 三、作业设计:

(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杯子。尤其是卧床病人所使用的杯子) 设计一只以纸张为材料的杯子。要能够让使用者正常站立时喝到水和躺卧时也喝到水。发现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作业要求:

1、艺术性—美观 科学性—实用 2、设计表现手段不限:绘画;折纸 学生艺术实践,老师个别指导。 四、课堂小结:

科学与艺术相互融合,对提高我们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20课 科学创造新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科学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自己或小组合作用绘画或工艺制作等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科学对我们人类生活的贡献。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过程,培养其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探索科学对生活发展的作用,并以绘画、工艺制作等形式加以展示。 教学难点:思考与体会科学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讲解、作品欣赏和教师演示来突破。 教学准备:绘画材料或制作材料、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古代:

看一看古时候人们的生活状况如建筑、交通、通讯等。 2、想一想,现在人们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 (可以从衣、食、住、行及日用品方面分析) 3、你学得是什么力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发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 学生讨论并回答。

学生分组,从建筑、交通、通讯、医学、日常用品等方面,将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进行交流,探究科学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变化。 4、学生可对现在的科学发明或生活进行幻想。 启发思考:如何将幻想用美术的形式表现出来?

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学生作品,了解体现学科功能的表现方法。 欣赏一些运用科学技术设计的生活用品。 三、作业设计:

用绘画或制作的方法,表现一副体现科学性并具有一定功能的主题作品。 学生艺术实践,老师个别指导。 四、课堂小结:

1、展示作品:科技产品发布会,设计师展示自己小组的设计作品,并做讲解。 2、评价作品:

作品构思是否独特; 科技元素是否体现; 制作精美程度。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dd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