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思想渊源

更新时间:2024-03-10 13: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思想渊源

一、“民生”之缘起——“民本”思想

“民”的概念是相对于“君”而言的,但二者却并不是同时产生的。广义上的“民”,泛指不做官的人都称作“民”,它包括不做官的奴隶主贵族、封建地主和资本家。狭义来说,“民”一般专指从事手工、体力劳动的被统治者。孙中山思想中的“民”就属于这一类。“民本”思想是一种论述“民、国、君”三者关系的政治理论。它的核心观点是:君主有了国家才能称为君主,所以君主要以国家作为为政的根本;国家有了民众才能称为国家,所以国家就必须以民众作为存在的根基;因此,在国家管理的三要素中民的地位和作用是居于首的。君主治国为政的根本所在就是要以民众为本。这一理论很大程度上肯定了民众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作用,而且明确指出了民众的生存是为政首要的要务。民本思想在我国古代源远流长并且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为后世的民生思想提供了理论根基。

二、古代“民本”思想的局限

我国古代不乏大哲圣贤、有道明君、忠良贤臣,他们或是悲天悯人心系苍生,或是爱民如子体恤民众疾苦,以民为重实行仁政、实施惠民利民之举,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后人借鉴和传承的中华之优秀的道德传统和宝贵的国家管理的经验。但尽管如此,我们还要清楚的认识到以“重民”、“恤民”、“爱民”、“亲民”、“利民”为旗帜的民本思想中国传统政治中的实践中的,虽然体现了古代思想家与政治家对“民”的重视,但它形成、发展于中国的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因而其局限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和巩固封建政权为目的,因此它以君主为主体和本位,而民众仍然是国家管理中的客体,也就是说民众始终是被排除在统治集团之外的。其次,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是一种赐予式的“民本”,实际君贵民悲的观念在封建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下还是根深蒂固地楔入人心的,无论是衰败的颓世还是一派繁荣的盛世,始终没有本质上的改变。最后,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还是以民众为一种治道的工具或者说是可以利用的政治资源,所谓“民本”“重民”、“爱民”亦是统治阶级为达固国安邦,保权兴己的一种温和的驭民手段而已。这些都与现代国家管理中的“民生”、“民主”观念不可相提并论的,这是我国古代民本思想不可自解的阶级局限和历史局限。

三、“民生主义”对我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挥

中国近代民本思想集大成者孙中山,继承了和发挥了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的精华并引入了西方的民主政治思想中的优秀成果,通过践行中国民主革命的方式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和完善了他的民生主义思想理论。孙中山曾说过:“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这是孙中山民生思想形成过程及结构组成的融合性的最显著体现。

在孙中山民生思想理论中我国古代先哲的民本思想的影子几乎随处可见。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dc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