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必修1~4复习提纲
更新时间:2023-04-30 00: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生物必修一复习提纲推荐度:
- 相关推荐
2009年高考政治全5套金考点精讲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货币的本质
考点 1: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①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②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
③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第二,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考点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①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②货币产生: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③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考点 3:货币的基本职能
(1)、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
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 1 -
②流通手段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就叫流通手段。
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包括了买和卖两个先
后衔接的阶段。而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考点 4:金属货币与纸币
(1)、纸币
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③发行:
A、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即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却不能决定它的购买力。
B、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
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C、解决方法:通货膨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通货紧
缩: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国债,投资环境设施建设,扩大出口。
二、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考点 1:货币与财富:货币总是代表着一定的财富,代表着人们过去的劳动。它本身没有是非善恶的区别。
考点 2:结算与信用工具
(1)结算:在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通常使用的方式。包括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
- 2 -
(2)信用工具:
①信用卡:
含义:银行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信用卡是……作用: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②支票:
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种类:现金和转帐支票在我国主要分为转帐支票(付款单位或个人开票后,收
款到银行把款转入自己帐户)和现金支票(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考点 3:外汇与汇率:
(1)外汇的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我国的汇率制度: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
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考点 1:价值与价格
(1)区别: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2)联系: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产生后价值就表现为价格
考点 2:价值决定价格
虽然价格的变动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但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
- 3 -
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考点 3: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等价交换是指从较长时间看,某种商品的平均价格与其价值量基本相符,而不是指每次的价格与价值相等。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考点 4:供给与需求
除了价值决定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还包括供给与需求。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考点 5: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是宗教、习俗。
②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商品的供求关系
(1)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形成卖方市场(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2)供过于求,价格降低。——形成买方市场(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二、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值规律的作用)
考点 1: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⑴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⑵互为替代品价格的涨落,与对其自身的需求量成反比,与替代品需求成正比;互补商品价格的涨落与其需求量成反比。
①互为替代品是指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
②互补商品是指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考点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者的影响:
⑴调节生产⑵提高劳动生产率
- 4 -
⑶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一:影响消费的因素
考点 1: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
①居民的收入影响
A、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B、提高人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C、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下降,反之,缩小差距,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②商品价格高低也是影响消费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提高人们消费水平,除了最根本的要发展经济,增加人们的收入之外,还要稳
定物价,控制物价上涨,这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这个点在今年的全国物价形势中显得比较重要)
考点 2:消费类型:
(1)按产品类型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货款消费,租货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考点 3: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所占的比重。
(2)恩格尔系数:
①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是反映人们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
- 5 -
一个系数。
②恩格尔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变化关系:
A、恩格尔系数越大,意味着食品支出在家庭中总支出中所占比重越大,必然
影响其他消费,影响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消费质量,导致消费结构单一,消费水平低。
B、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越完善、越优化,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考点 1:消费心理
A、从众心理: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别人做某事,自己不由自主地去做,其消费会受别人评价的影响,受别人行为的带动。
B、求异心理:消费行为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C、攀比心理:有些商品,人们拥有它的目的不在于它本身的实用价值和它所带来的乐趣,而是在于“向上看齐”,人民我有的炫耀心理。
D、求实心理:消费者选择商品,往往考虑许多因素,价值是否便宜,质量好不好,服务是否到位,功能是否齐全等,讲究实惠,据己需要是一种理性消费。考点 2:消费行为: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①所谓适度消费,包括不滞后消费和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
②量入为出,使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合理进行消费。
③坚持适度原则,提倡勤俭节约精神。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①体现新的发展观要求,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其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②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
- 6 -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生产与消费
考点1:生产决定消费
⑴人们的消费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
⑵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⑶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
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考点2: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⑴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⑵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最终完成。
⑶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⑷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考点3:发展生产的意义
⑴必要性:(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
务和本质要求。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国家的根本任
务。因此,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取发展。
⑵重要性:(发展生产力的意义和作用)
- 7 -
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⑶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途径:(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要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考点1:公有制为主体
⑴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 8 -
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①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
都可成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②股份制企业,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股份制成为公有
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动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⑶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②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考点2: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⑴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⑵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考点 3: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
- 9 -
⑴国家的政策: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外资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社会主义的本
质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一、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考点 1: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⑴企业的含义: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⑵企业的类别
①在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
(按照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划分),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其中,国有企业发挥着主导作用
②其它企业形式。在我国,除公司外,还存在大量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⑶公司制与公司
①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②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考点 2:公司的类型
- 10 -
⑴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⑵国有独资公司
考点 3:公司的组织形式
⑴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①有限责任公司,是由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②股份有限公司,是将其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A、在我国,国家授权的投资公司或国家授权的部门可以单独投资设立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
B、按新修订的《公司法》规定,我国可以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⑵特征: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共同特征,是“有限”和“合股”。“有限”是
指股东对公司债务负有限清偿责任。“合股”是指由若干人共同集资入股成立一个公司,这笔资金被分成股份。
⑶公司的组织机构
①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决策机构(股东大会、董事会)、执行机构(总经理)和监督机构(监事会)。
②职责:
A、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
B、总经理及其助手组成公司的执行机构,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
C、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对董事会和总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
这些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具有充分的活力。
⑷公司制的优点。公司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
- 11 -
优点。
考点 4: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
⑴公司经营:是指公司为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获取利润而进行的所有活动
的总和。
⑵公司经营的目的——是利润。只有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公司才能发展技术、更新设备、扩大规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⑶公司的发展——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同。考点 5: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⑴企业兼并及其作用
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相对劣势的企业,可以扩大优势企业
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⑵企业破产及其作用
①是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清算的经济现象。
②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臵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二、劳动者
考点1:劳动和就业
⑴劳动与劳动者
①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技术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②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 12 -
⑵光荣属于劳动者
①劳动创造文明,创造财富,促进人的发展,推动历史前进。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②我国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⑶关于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①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②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③同时,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考点2: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原因
①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
②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
③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所有这些,使得我国的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突出、繁重和紧迫。
考点3: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⑴树立自主择业观。⑵树立竞争就业观。
⑶树立平等就业观。⑷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考点4: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⑴原因:
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劳
- 13 -
动者享有的权利。这些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保证。
⑵内容: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平等的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
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⑶做法: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的。因此,自觉地履行
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⑷劳动合同制度
①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
依据。
②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采用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要求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③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进行维权,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
【第六课】投资的选择
一、商业银行
考点1:储蓄存款
(1)我国的储蓄机构主要包括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以及邮政企业等依法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
(2)储蓄存款的分类及其比较
①我国的储蓄主要有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两大类。
②比较分析
A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适合个人日常生活待用资金的存储,但收益低。B定期储蓄流动性较差,收益高于活期储蓄,但一般低于债券和股票。
C与低收益相对应,因为银行的信用比较高,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低,但也存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的风险,以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考点2:利息、利率、本金
⑴利息: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是银行因为使用储蓄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⑵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本金、存期和利率水平。
⑶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在我国,存款利息收入的20%要作为税收上缴国家。(按2007年修订的最新利息税率是5%)
- 14 -
⑷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一定期限内利息与本金的比例.存款基准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决定.
考点3: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
⑴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⑵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有独资银行和国有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①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②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③民营股份制商业银行
④外资银行
考点4: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主要有三类:
其一,存款业务。存款是银行对存款客户的负债。这项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其二,贷款业务。它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其三,结算业务。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为社会经济活动中发生的货币收支提供手段与工具的服务,银行对此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除上述三大业务外,商业银行还为我们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险箱等服务。
二、投资
考点 1: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⑴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
⑵不同的投资方式,风险不同,收益也不同
考点2:股票。
⑴含义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股票代表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这种所有权是一种综合权利,如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等。
⑵股东在向股份有限公司参股投资取得股票后,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如要改变股东身份,要么等公司的破产清盘,要么将股票转售给第三人。经国家证券管理部门审批同意后,股票一般可以在股票市场上交易,这种流通性是股票生命力所在。
⑶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
①一部分是股息和红利收入,即股票持有人作为股东享有的定期从股份公司取得的利润分配收入。公司只有盈利,才能分配股息和红利。如果公司破产倒闭,股东不但不能获得收入,反而要赔本,这就是购买股票的一种风险。
②投资股票的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这种收益有时很高。
由于股票价格要受到诸如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有可能使股票投资者遭受损失。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越大,投资风险也越大。因此,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 15 -
⑷作用:
股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搞活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筹措建设资金,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考点 3:债券
⑴含义: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⑵债券的分类。目前在我国,根据发行者不同,债券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①国债
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中央政府发行国债的目的,往往是弥补国家财政赤字,或者为一些耗费巨大的建设项目、某些特殊经济政策乃至为战争筹措资金。
由于国债以中央政府的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因此风险小,而利率较其他债券低,但一般高于相同期限的银行储蓄存款利率。
②金融债券
是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金融债券与企业债券相比,违约风险较小。与此对应,其利率通常低于一般的企业债券,但高于风险更小的国债和银行储蓄存款利率。
③企业债券
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的债券。由于企业主要以自身的经营利润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企业债券是一种风险大的债券。与此相对应,企业债券的利率通常高于国债和金融债券。
注:我国的债券中,有的可以上市交易,从而使相关债券具有较好的流通性。考点 4:商业保险
⑴购买保险的原因
现实生活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购买保险,正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⑵商业保险
①含义: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②保险程序要求:在我国,只有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才能经营保险业务。
⑶保险的类别------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
①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对象,如健康险、意外伤害险、人寿险等。
②财产保险是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对象,如汽车保险、运输保险等。
③投保人和保险人应当遵循: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
④近几年,国内保险市场上出现了诸如分红保险的新险种。随着保险品种的日益多样化,保险的功能会越来越多。
⑷各种投资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认清各种投资方式的利弊,才能更好地规避风险,使自己的资金保值增值。
三、融资(这个知识点教材没有)
- 16 -
⑴融资的含义:
融资就是筹集资金的行为,融资的方式主要是贷款和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的目的是用筹来的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
⑵融资的目的:筹集资金无非有两个目的:扩大生产规模、偿还债务。
⑶融资的途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①直接融资:是指政府、企业等直接从社会上(如企事业单位、居民等)筹资。一般来说,是通过发行债券、股票以及商业信用等形式融通所需资金。
②间接融资:间接融资是以金融部门为中介,由金融部门(如商业银行、信用中介、储蓄机构)通过吸收存款、存单等形式积聚社会闲散资金,然后以贷款等形式向非金融部门(如企业等)提供资金。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
一、分配制度
考点 1:生产决定分配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考点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⑴按劳分配的含义: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⑵原因
①可能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现实性,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必要性。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⑶意义:
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⑷地位: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因为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
考点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⑴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①含义: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②特点: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⑵按生产要素分配
- 17 -
①含义: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②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③按劳动要素分配: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
④按资本要素分配:包括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
⑤按技术要素分配: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取得的收入。
⑥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形式。
⑶意义: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二、分配原则
考点 1: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
⑴效率原则:
①效率含义: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②.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生产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③.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因。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⑵公平原则:
.①:公平的含义:这里说的公平指收入分配的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
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②公平的收入分配的作用: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考点 2: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与公平的影响
⑴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 18 -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只有提高经济效率,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
富,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③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正确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考点3:如何贯彻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
⑴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⑵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带后富。
⑶要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这个考点也是一
个单独的要点)。
①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就是要将个人收入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挂钩,充分调动人们参与社会财富创造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②在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得缔非法收入。通过完善税收,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
一、财政收入与支出
考点1:财政收入的构成
⑴含义:国家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⑵财政收入: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简而言之:税、利、债、费的收入。其中,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
考点2:财政与税收的关系
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最主要来源。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居主导地位,它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最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在我国现阶段, 税收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90%以上.
- 19 -
考点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⑴财政收入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是其主要因素。
⑵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⑶分配政策的影响:
①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
②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③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财政收入和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考点4: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通过财政资金的分配,国家的职能才得以实现,也就是说财政支出是政府实现职能的物质条件,财政支出的状况反映了政府的政策。
考点 5:财政支出的构成
⑴财政支出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
⑵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
⑶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⑷社会保障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指国家财政为公民提供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各种费用。其内容:
社会保险:主要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等。
社会救济:包括自然灾害救济、失业救济、孤寡病残救济和困难户救济等。
社会福利:指社会服务事业及设施。如对公民义务教育,特殊社会福利,如孤儿院等。
社会优抚:包括牺牲、病故优抚费、烈军属、复员军人补助费、伤残抚恤费、见义勇为者奖励等。
⑸债务支出。
考点6: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对比,有三种情况:收大于支,存在节余;支大于收,出现赤字;收支相等。
⑴在国家财政预算和决算中,收入和支出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它表明国家筹
集的财政资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
- 20 -
⑵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⑶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⑷国家通过财政收入支出控制经济运行。
①扩张性财政政策
在经济增长滞缓(收大于支)一部分经济资源未被利用,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供大于求),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②紧缩性财政政策
在经济发展过热(供小于求),经济的正常运行受供给能力制约时,物价会上涨,政府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来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支大于收)。[而货币政策是
二、财政的作用
考点1:集中力量办大事
⑴国家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的建设,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臵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而财政就是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②原因:国家基础设施,基础工业以及高科技研究开发等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这些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周期长,技术要求高,难以获得较高利润,甚至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国家财政优化资源配臵的功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⑵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收支的调控促进经济增长(.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
⑶国家通过财政收支方向,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与优化。
考点2:人民生活有保障
⑴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⑵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
⑶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作用:财政通过收入的再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制度牵动着千家万户,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共同富裕的原则下,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
考点3:财政与宏观调控
⑴财政是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⑵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收支的调控促进经济增长
⑶国家通过财政收支方向,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与优化
⑷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收支的调控,建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⑸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收支的调控,保障社会公平.
- 21 -
正在阅读:
思想政治必修1~4复习提纲04-30
守则在心中书香伴我行作文500字07-16
两年高考一年模拟2016版高考物理(10)万有引力与航天(含答案)01-12
201X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范文模板(2页)09-23
土体主动、被动土压力概念及计算公式05-14
河北省石家庄社保最新政策汇编 - 图文07-12
绿色施工管理规程05-29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提纲
- 思想政治
- 必修
- 复习
- 护士节白衣天使之梦演讲稿 医者父母心
- 幼儿园托班3月份总结3篇
- 电气点检员安全职责标准范本
- ANSYS螺栓建模(谷风软件)
- 重点初中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单词表格模板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手册范本
- 固定资产采购业务操作流程
- 行政管理的主要工作流程
- 2018-2019年高中政治山东高二水平会考真题试卷【9】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 用感光板制作电路板全程图解
- 【暑假预习】2019秋季学期综合考点五年级上学期小学数学二单元真题模拟试卷卷(二)-8K可打印
- 电子科技大学《移动互联网技术》20春期末考试42
- 无损检测超声检测公式汇总
-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 北京市昌平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详解)
- 通用材料编码系统使用手册REV04
- 一次函数复习教学设计(陈梅香)
- 中国成语寓言故事《曹商得车》双语版
- 高考满分作文-致青春
-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A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