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21-2 智慧杭州规划评审打印稿
更新时间:2024-01-18 21:2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智慧树 20120421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构建智慧创新城市,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
“智慧杭州”建设总体规划
(2012-2015) (评审稿)
二〇一二年四月
目 录
前 言............................................................. 1 一、 必要性及现实基础 ............................................... 2
(一) 必要性..................................................... 2
1. 智慧城市建设是杭州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 2 2. 智慧城市建设是杭州城市运行服务水平提升的现实要求 ......... 2 3. 智慧城市建设是杭州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 ....... 3 4. 智慧城市建设是杭州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迫切要求 ............. 3 (二) 现实基础................................................... 3
1. 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 3 2. 信息化基础设施全国领先 ................................... 4 3. 信息产业规模结构效益协调发展 ............................. 5 4. 电子政务应用持续深化 ..................................... 6 5. 经济社会领域信息化应用不断取得新成效 ..................... 6 6. 信息化发展环境日臻完善 ................................... 8 7. 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智力资源丰富 ........................... 8
二、 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及目标 ...................................... 10
(一) 指导思想.................................................. 10 (二) 建设原则.................................................. 10
1. 统筹规划,创新发展 ...................................... 10 2. 完善功能,提升效能 ...................................... 10 3. 示范先行,全面推进 ...................................... 11 4. 突出重点,服务社会 ...................................... 11 5. 政府主导,开放合作 ...................................... 11 (三) 建设目标.................................................. 11
1. 总体目标 ................................................ 11 2. 具体目标 ................................................ 12 (四) 总体架构.................................................. 15 三、 主要建设任务 .................................................. 16
1
(一) 提升信息基础设施.......................................... 16
1. 宽带城市建设 ............................................ 16 2. 无线宽带网络建设 ........................................ 17 3. 三网融合应用 ............................................ 17 4.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 .................................... 18 (二) 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18
1. 电子政务云平台 .......................................... 18 2. 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 19 3. 公共学习平台 ............................................ 19 4. 社区公共服务平台 ........................................ 19 5. 城市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 20 6. 公共智能卡服务平台 ...................................... 20 (三) 完善社会民生服务.......................................... 20
1. 构建“大社保”服务体系 .................................. 21 2. 加强智慧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 21 3. 完善智慧教育文化体系 .................................... 22 4. 强化智慧旅游与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 23 (四) 提升城市运行管理.......................................... 25
1. 完善交通综合信息体系 .................................... 25 2. 完善“智慧城管”系统 .................................... 26 3.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系 .................................. 26 4. 加强环保智慧化监控体系建设 .............................. 28 5. 推进公用事业管理体系智慧化建设 .......................... 29 (五) 加快“两化”深度融合...................................... 29
1. 推进“两化”融合示范区建设 .............................. 30 2. 强化在优势行业企业的融合 ................................ 30 3. 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 30 4. 推进在节能减排中的融合 .................................. 30 5. 强化在现代服务业中的融合 ................................ 31
2
6. 完善在农业发展中的融合 .................................. 32 (六) 优化电子政务服务.......................................... 32
1. 加强公共数据库的建设 .................................... 33 2. 巩固电子政务建设成果 .................................... 33 3. 统筹全市电子政务发展 .................................... 34 (七) 壮大智慧支撑产业.......................................... 34
1. 云计算产业 .............................................. 34 2. 物联网产业 .............................................. 36 3.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 38 4. 集成电路设计 ............................................ 41 5. 电子商务产业 ............................................ 42 6. 文化创意产业 ............................................ 44 (八)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 47
1. 完善科技创新载体 ........................................ 47 2. 突破关键技术 ............................................ 48 3. 加大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 .............................. 48
四、 实施及运营 .................................................... 49
(一) 出台强有力的持续推进举措.................................. 49 (二) 建立有保障的组织实施体系.................................. 49 (三) 建立可持续的建设运营体系.................................. 49 (四) 广泛集聚有实力的合作伙伴.................................. 50 (五) 贯彻有重点的实施推进方略.................................. 51 五、 保障措施 ...................................................... 52
(一) 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建设................................ 52 (二) 完善政策标准,保障建设秩序................................ 52 (三) 完善安全体系,保障运行安全................................ 52 (四) 优化合作环境,实现协同发展................................ 53 (五) 实施人才战略,保障智力支持................................ 54 (六) 加强宣传力度,提升应用能力................................ 54
3
(七) 建立评估机制,持续优化改善................................ 55 附件:“智慧杭州”建设重点应用项目列表............................. 56
4
前 言
智慧城市建设是新一轮城市发展与转型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的必然途径。推进“智慧杭州”建设是贯彻落实杭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实际行动,是加快杭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是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的重要内容,是杭州市率先实现现代化、开辟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具体实践。
为有效推进“智慧杭州”建设,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富民强市,保持杭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全国领先地位,根据《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杭州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特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是“智慧杭州”建设的规范性、指导性文本。
1
一、 必要性及现实基础
(一) 必要性
1. 智慧城市建设是杭州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十二五”期间,杭州处在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中,城市运行压力空前增大, 城市化与社会管理服务、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资源约束等矛盾日益突出, 现实环境与社会期望的差距,导致各种新问题和新矛盾不断产生。智慧城市建设有助于解决城市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
浙江省、杭州市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2011年10月,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 ,并要求杭州在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继续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头作用。杭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强“三城三区”建设,推进“三网融合”,深化“无线城市”建设,打造“智慧杭州”。《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快“智能杭州”建设。 2. 智慧城市建设是杭州城市运行服务水平提升的现实要求 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战略部署,其关键措施在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行政效能;提升基层政治民主建设水平,扩大人民群众民主参与,改善社会民生和健全社会管理,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优化升级城市系统,不断发展公用事业;持续提升城乡区域统筹一体化水平等。
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服务、基层社会服务和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可极大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基层
2
社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深度,从而有效支撑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3. 智慧城市建设是杭州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 杭州市“十二五”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核心目标是:以建立和完善十大产业体系为导向,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布局,全力打造国际重要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高技术产业基地,组织开展国内外有影响的重大产业活动,使十大产业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
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牵引文化创意、休闲旅游、信息和软件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以应用驱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以“两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4. 智慧城市建设是杭州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迫切要求
在全球信息化趋势的推动下,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解决城市化通病的重要战略途径。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可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经济发展;以面向行业的智慧化应用,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以新兴技术的综合应用,服务大众,提升市民幸福指数,从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为了保持杭州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领先位臵,进一步提高杭州城市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水平,提升信息技术对杭州城市竞争力的支撑作用,抓住智慧城市建设机遇,已经成为杭州城市信息化建设新阶段的首要任务。
(二) 现实基础
1. 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3
城市经济基础扎实。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01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连续2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达到80395元,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101266元,按国家公布的2011年平均汇率折算,分别达到12447美元和15679美元。城市功能较完善。新城和城市综合体建设积极推进,“钱塘江时代”拉开帷幕,杭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城市化率超过70%,城市高铁、地铁、市域快速路网建设速度得到加快,通过旅游和交通西进战略的实施,杭州五县(市)加快了融入大都市的步伐。产业基础雄厚。2011年,全市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信息软件、先进装备制造业、物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十大产业实现增加值3010.39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2.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05年的44.2%提高到2011年的49.3%;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城乡居民购买力旺盛。2011年,全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65元,比上年增长13.4%,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22642元,比上年增长12.0%。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245元,比上年增长15.6%,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2125元,比上年增长18.1%。城市生态环境改善效果明显。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三大约束性指标均顺利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目标。杭州市已经具备了构建智慧城市的良好基础和综合实力。 2. 信息化基础设施全国领先
4
城市全网综合通信能力在全国名列前茅。杭州拥有大容量程控交换、光纤通信、数据通信、卫星通信、无线通信等多种技术手段的立体化现代通信网络。截至2011年底,全市固定电话用户为362.81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达到224.0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为1225.01万户,形成了由光纤同轴混合网和宽带城域网“两环支撑”的宽带信息骨干传输网络。“无线城市”应用得到不断拓展和完善。杭州基本构建了“无线宽带城域网、移动数字电视、移动多媒体网络”综合性、立体型的无线网络架构。广播电视网建设全国领先。创建了数字电视发展的“杭州模式”。至2010年底,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到216.21万户,数字电视用户突破200万户,数字电视覆盖率超过99%。 3. 信息产业规模结构效益协调发展
“十一五”期间,杭州信息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全国唯一集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国家数字娱乐业示范基地、国家服务外包基地示范城市、国家高技术服务产业基地和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等称号于一体的城市,电子信息产业由通信、软件,集成电路设计、数字电视,动漫、游戏“两大、两优、两新”发展形成了通信、软件、集成电路设计、数字电视、动漫游戏、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经济等“6+1”产业链,信息产业已经由先导产业发展成为全市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市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从2005年的1015.22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2557.47亿元,年均增幅超过16%。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1189.94亿元(含电信运营收入),比2010年增长51.75%,
5
综合竞争力指数在全国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中居第四位,工业控制、金融和通信等应用软件主导产品占据国内市场近60%的份额。目前杭州拥有B2B行业电子商务网站1200余家,数量超过全国的1/6,位居全国第一,中国电子商务的成交额有三分之二在杭州创造。2010年杭州物联网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0亿元,同比增长43%。杭州已被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列为全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城市。
4. 电子政务应用持续深化
“十一五”期间,杭州市市民卡、数字城管、96345服务信息化统一平台、权力阳光电子政务系统、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等电子政务典型应用项目成为全国典范。基本建成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和宏观经济基础数据库,形成了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综合交换平台。政府核心业务初步实现信息化,权力阳光电子政务系统进一步完善,30多个市直部门和13个区、县(市)接入权力阳光电子政务系统。通过政府网站及“网上一家一中心”(网上市民之家、行政服务中心),政府信息公开和网上办事进一步深化。电子政务安全保障和灾备系统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化、程序化、透明化水平不断提高。
5. 经济社会领域信息化应用不断取得新成效
工业企业信息化步伐加快。全市共有省级信息化应用示范试点企业18家,市级工业企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186家,试点企业246家,全市大中型企业80%以上建设了计算机管理和应用信息系统。
6
服务业信息化快速发展。完成了基于城市信息化和旅游电子商务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流通领域试点工程,同时面向食品饮料行业的B2B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应用示范工程通过了国家验收;“西湖博览会”、“杭州旅游网”等旅游公共平台不断完善;杭州旅游在线平台开通运行,黄龙智慧酒店建设、西溪智慧景区建设完成。“数字兴农”成效显著。建成了“市县乡村”四级信息服务网络体系、以杭州龙网为中心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农技110为中心的农业咨询服务平台和以农民信箱为中心的信息交流服务平台;各区、县(市)均建立了“数字兴农”信息服务体系和服务平台,初步建成农村信息应用体系。
市民卡应用全面深化。市民卡覆盖杭州城乡,持卡600多万人,社会保障、公共交通、公用事业、商业服务“一卡通”初步实现。96345服务信息化统一平台实现突破发展。实现67个市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的信息正常流转,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面向政府、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全体居民的信息化社区服务体系。医疗领域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已完成80%主城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医院数字管理和电子病历建设继续深化,并在健康服务平台建设、远程医疗等多个领域开展了有益尝试。交通信息化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实施完成了快速公交信号优先控制系统、航区水文信息系统、不停车收费系统等;开发了交通照明智能化控制系统,对绕城公路照明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数字城管建设全国领先。通过“数字城管”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了城管部门与综合执法等相关部门的业务协同;市道路停车收费系统被列为09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示范项目”和“创新创优
7
项目”,并在全国进行推广示范。公共安全领域信息化不断推进。建设完成社会治安动态监控系统、智能卡口系统、视频智能分析系统、移动警务平台以及交警非现场执法系统。“感知环境、数字环保”综合环境监控应用示范工程稳步推进。基本构建起由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监控系统、机动车尾气监测监控系统和放射源在线监测系统构成的环境监测体系。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不断推进。初步建成了基于城市部门管理应用的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和为公众服务的杭州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6. 信息化发展环境日臻完善
“十一五”期间,杭州努力创造适应信息产业发展、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制度环境。先后制定出台了《杭州市信息化条例》、《杭州市市民卡管理办法》、《杭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信息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意见》、《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地方性法规、制度和政策,在信息产业扶持、电子商务发展、“两化融合”、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电子政务建设及应用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
7. 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智力资源丰富
目前,杭州拥有全日制普通高校38所、在校学生44.67万人,其中在校研究生4.18万人,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6.8%。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一批国内著名高校,为杭州输送了一大批创
8
新型、实用型人才。在杭高校积极推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信息技术职业教育,推进“三明治”模式高职人才培养,形成了数量众多、专业全面、结构相对合理的信息技术人才队伍。
杭州城市综合实力相对雄厚,信息化投入较大,产业和应用推进持续发展。然而,信息化建设中政府与社会合力不够,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城市功能尚存在较大空间。信息化建设模式单一,总体系统结构纵强横弱,整体规划与资源整合有待加强。“两化”深度融合有待加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仍然较低,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的能力还不强。信息产业发展优势相对不明显,亟需强有力的新增长极。
9
二、 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及目标
(一)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智慧杭州”建设工作全局,贯彻落实杭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打造“智慧杭州”的建设目标,围绕省政府提出的“智慧浙江”建设要求,创新模式,突出重点,整合资源,优化服务,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建设“智慧杭州”的助推器和倍增器,着眼于品质生活的共建共享,着重于城市运行系统的优化提升,着力于城市竞争力的提位争先,“构建智慧创新城市,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
(二) 建设原则
1. 统筹规划,创新发展
坚持“总体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项目牵引、重点突破”,以转建设方式、调系统结构、倡创新发展为主线,促进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管理、产业、机制的升级转型和环境优化,提升城市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能级,形成“智慧杭州”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
2. 完善功能,提升效能
创新完善“智慧杭州”系统功能,打破政府各部门之间、各行业之间、各领域之间和各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数字鸿沟与条块分割局面,充分发挥三大基础网络的融合作用,加快城市级、各领域级的数据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夯实基础,有效推进信息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和互操作,促进智慧领域的高效协同运作。
10
3. 示范先行,全面推进
以“三网融合”、云计算创新发展等国家级试点为契机,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试点示范项目、产业基地等,以优势、领先行业和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应用项目为突破口,先行先试,着力推进智慧产业发展和重点领域智慧应用,以示范试点带动“智慧杭州”建设整体工作。
4. 突出重点,服务社会
重点关注民生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以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为落脚点。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注重社会管理、自然资源、民生民意,将现有信息系统发展成为互动的泛在化感知网络,提升杭州的智慧化整体水平。
5. 政府主导,开放合作
加强政府产业规划与投资引导,强化政策法规、规范标准建设,完善市场监管,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多元化投资替代单一财政投资,以开放市场换取社会投资,以政府信息资源开放引导城市信息资源开发,营造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建设环境。加强对外交往与合作,汇聚国内外智慧和资源,更好地为“智慧杭州”建设服务。
(三) 建设目标
1. 总体目标
通过“智慧杭州”建设,力争到2015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工业化、城市化相融合所带来的城市功能、运行效率和生活品质显著提升,城市竞争力得到较大提高,使城市运行更智能、城市发展
11
更低碳、城市管理更精细、城市生活更便捷、城市社会更和谐,为“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注入新的动力、增添新的活力。
2. 具体目标
1)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国内领先。
提高基础网络和传感网络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中的比重,宽带城市、无线城市以及网络融合建设水平全国领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城市因特网出口带宽达到5000G,城市家庭用户平均接入能力和农村家庭用户平均接入能力分别达到100M和20M,企业用户平均接入能力达到1000M,新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规模部署。无线平均接入水平达到5M以上,无线网络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主要公共场所WLAN覆盖率达到100%,率先实现4G移动通信网商用,形成WIFI+3G+4G的各客户群全覆盖格局。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覆盖率达到100%,拓展移动电视和移动多媒体网的应用范围,构建100G到地市、10G到县的海量宽带网。基本实现三网融合,率先成为全国示范城市。
2) 智慧化的城市运行管理与服务国内一流。
——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提升。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水平显著提高,依申请数据共享实现率达90%以上。电子政务全面支撑政府行政管理工作,核心业务普遍实现信息化,非涉密事项100%上线运行。政务信息网上公开发布率达到100%,95%以上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事项可通过网络办理,网站在线办事实现率超过90%,完善“网上一家一中心”,80%以上公共服务事项可在线办理。完善杭州城市信息
12
化统一平台(96345)建设,90%以上部门的公共电话服务纳入96345。统一容灾备份系统100%覆盖市级政府部门的重要电子政务系统。初步建成市电子政务云平台。
——城市运行管理服务跨上新台阶。加快城市运行、服务从传统型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相融合方向的迈进,加快信息化建设由点到面、孤岛型向成体系发展。城市公共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更为广泛的应用传感等新技术,公众普遍能通过网络享受工作、生活、学习等服务。完成省部联合试点示范项目。
智慧交通方面,停车诱导系统覆盖率达到80%以上,道路信息采集终端安装率达到100%,公众普遍享受到交通出行信息服务。智慧城管方面,实现城市化区域智慧城管系统全覆盖,总体面积达500平方公里,其中中心镇(组团)拓展比例不低于50%。智慧医疗方面,规范化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达到90%以上,标准化、结构化的电子病历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使用率达到70%以上。智慧社区方面,社区信息服务覆盖率达到80%,社区老人信息化监护服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居民小区安全监控覆盖率达到90%。智慧公共安全方面,商业区、广场、公园、景区、交通枢纽、飞机场等主要公共场所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主要食品药品追溯系统覆盖率达到60%,自然灾害预警发布率达到90%,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系统建设率达到100%,危化品运输监控比例达到100%。智慧环保方面,市区环境空气、主要饮用水源地和交界断面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化监测比例达到100%,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监控比例达到100%。智慧教育方面,
13
家校信息化互动率达到90%以上;网络教学比例达到50%,全市从业人员职前培训率达到50%以上,每年有40%以上的从业人员接受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的继续教育,有40%以上的居民接受社会文化生活教育。智慧旅游方面,综合旅游服务平台100%覆盖游客和景区,旅游和文化融合发展,“智慧旅游”成为杭州“金名片”。
3)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处于全国第一方阵。
加快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的产业化进程,云计算产业年收入超过800亿元,带动产业链经营收入超过3000亿元。物联网产业年产值超1000亿元,保持杭州市在国内物联网产业的优势地位。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综合竞争力指数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位居前三位,信息服务能力国内领先,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的行业应用软件达到30个以上,形成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知名品牌40个以上。集成电路产业,力争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工艺技术和产业化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完善移动互联网产业链,重点培育2-3家具备一定竞争力的移动互联网内容服务提供商。电子商务产业,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在网站和平台数量、B2B、B2C、C2C、第三方支付等方面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开展电子商务品牌建设,建成50个网上著名品牌;创新电子商务支撑平台建设,建成3-5个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应用商店等新平台;网上交易额超过2000亿元,电子商务服务业总收入达到1000亿。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力争达到17%左右。
4) “两化”融合广度和深度取得新突破。
提高工业领域的信息化贡献率,力争成为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
14
融合试验区。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配件、纺织服装、化纤等重点行业“两化”融合不断深化,完成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园区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突破,100%重点骨干企业实现关键环节信息技术集成应用,90%以上大型企业实现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管理等环节信息化应用,70%以上中小企业实现主要业务环节的信息化。生产过程在线监测和自动控制系统预警基本覆盖主要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企业。提高商业、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和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90%以上的重点服务企业实现业务环节的信息化。萧山、余杭区及五县(市)全部建成农业信息应用平台;提高农业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信息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全国领先。
(四) 总体架构
围绕“智慧杭州”建设的总体目标,构筑总体架构,指导“智慧杭州”建设的设计、实施与运营。
“智慧杭州”总体架构规划为相互支撑、协同运作的四层架构:基础支撑层是“智慧杭州”建设的基础,为“智慧杭州”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和科技支撑;信息基础层是城市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为“智慧杭州”的运行提供坚实的通信基础;公共服务层是完善和优化城市信息化体系结构的重要内容,为政府、企业和市民的智慧应用提供信息资源、载体等公共服务支撑;智慧应用层是围绕政府、企业和市民的应用需求,构建智慧化应用系统,最终实现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提升。
15
三、 主要建设任务
“智慧杭州”“十二五”期间主要建设任务为:完善两个“基础”,深化四个“应用领域”,强化两个“支撑”。
第一,通过政府规划引导,提高企业积极性,构建国际水平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杭州市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第二,围绕智慧杭州重点试点领域构建便捷高效的信息感知、信息共享、应用服务体系,重点推进民生服务、城市运行管理、“两化”深度融合、政务管理四个重点领域建设,促进城市运行管理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第三,围绕构建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市场优势的“智慧杭州”产业支撑,重点支持云计算、物联网、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文化创意以及电子商务六大智慧型产业的发展;引导科技和人力资源向“智慧杭州”建设集中,研发核心技术、创新“智慧杭州”建设与运用模式,强化科技创新支撑。紧密围绕有利于信息资源整合、社会民生热点需求和城市运行重点需求,提出29项重点建设项目。
(一) 提升信息基础设施
不断提升和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以“宽带、无线、泛在、集成、融合”为特征的智慧化网络。
1. 宽带城市建设
加强城市信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关注多元化多种接入方式融合的城域网宽带通信能力的提升。建设完成优质安全高性能的通信网络,完成向下一代网络的全面转型,全面完成“光进铜退”工程,
16
实现光纤在农村地区的全覆盖。推动IPv6商用建设和技术研发,逐步进行IPv6技术深度试点,推进CP/SP对IPv6访问的支持,实现IP骨干网、IP城域网全面具备IPv6承载能力,基本完成向下一代互联网的过渡。改善本地多种网络互联服务的环境,积极推进面向公众“网络接入”、“信息传输”以及“服务提供”的均等化。促进直播卫星、地面传输、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多种传播方式的数字电视协调发展。推进完成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推动云计算相关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
2. 无线宽带网络建设
大力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加强对TD-LTE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快通信产业园建设,扩大TD-LTE网络试点示范范围,积极推进TD网络的设施建设与应用。在商业区、交通枢纽、行政中心和公共活动中心等区域,加快新建WIFI无线热点。逐步构建以LTE+3G+WIFI为主的多层次、广覆盖、多热点的无线宽带网络,逐步将主城区以及远郊区县全部纳入覆盖范围,大力推进“无线杭州”建设。不断推动移动通信技术在城市管理、社会民生、电子政务、公共安全、安全生产等领域的应用。
3. 三网融合应用
全面普及三网融合高清电视业务,推进视频点播、可视交互等新业务拓展,促进运营企业间开展多种业务的深度合作,支持高清数字电视、高清互动电视、高清全媒体应用、可视通信等全新三网融合应用的普及,促进数字家庭、移动互联网的全面发展。开展数字电视、
17
互联网、通信网相互融合的全媒体、数字化服务,推动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着力建成全国一流的IPTV、3G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和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建设并完善IPTV监管平台。
4.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
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设并完善移动电视和移动多媒体网,构建起覆盖杭州市区及周边区域,支持移动电视、多媒体应用和便携式终端的移动电视和移动多媒体商业运营网络。启动有线电视跨代网升级工程,对核心网、接入网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同时对家庭网进行提前布局,实现家庭的有线无线一体化覆盖,形成融合“广播加交互”、“光纤加同轴”、“宽带加窄带”、“有线加无线”全球最先进的网络架构,支撑全业务的开展。
(二) 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以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约“智慧杭州”建设成本,避免重复性建设为最终目的,实现按服务对象整合相关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建设标准统一、共享协同、集成应用的面向政府、企业、公众等提供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系列。
1. 电子政务云平台
以资源共享、政务协同为目标,立足于长远发展,集约化构建市电子政务云平台。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统一建立基于云模式的软硬件基础资源,逐步推进全市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云、信息资源云和技术服务云”等功能实现,打破目前以部门自主建设为主的方式,逐步向系统软硬件资源的合理配臵使用过渡,尽快形成“应用开发以部
18
门为主、系统资源全市统筹实施”的新局面,大力减少重复投资,提高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效率和效益。
2. 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以面向中小企业服务为主题,建立和完善杭州中小企业服务网络,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网上网下联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咨询、融资担保、创业辅导、人员培训、技术创新、管理咨询、市场开拓、知识产权和法律援助”等服务,围绕信息、科技、金融三大服务为核心业务,力求为降低中小企业的运营成本,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助力企业提高竞争力创造条件,落实为中小企业服务举措。
3. 公共学习平台
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各界资源,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化和学习型城市建设。推进全市学校、图书馆、培训机构等信息资源互联共享,加强培训资源、社科文化、自然知识、生活知识等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推进优质教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丰富和拓宽市民学习内容和获取知识的手段,构建泛在化内容丰富的公共学习平台,使杭州市民能够充分享受到“智慧杭州”所带来的“3A”级学习服务。
4. 社区公共服务平台
提升计生指导、居家养老、公共卫生、就业帮扶、流动人口管理等社区服务能力,构建覆盖全体居民的社区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手机、固话等多种方式和途径为市民提供救助申请、居家养老等
19
服务,帮助市民了解相关政策、查询反馈信息、享受政策落实,同时具备信息发布、信息查询等功能。通过内网管理平台和外网服务平台的信息共享和互动,实现前台受理、后台跟踪、全程服务、结果反馈等全过程服务模式,提升市民社区生活品质。
5. 城市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以城市公用事业等城市运行信息为基础,以跨部门、跨地区的数据资源互联共享为手段,构建城市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城市运行情况的综合互动。通过先进的技术,发挥城市运行中产生的各类信息的价值,逐步实现城市运行信息的整合、共享和各类信息数据的发布、服务。智能预测、及时发现城市运行中的隐患问题,形成快速响应、有效协调资源、处理城市管理和服务的信息机制,为公众提供各类便民服务,为各级领导和城市运行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提升杭州城市运行管理的智慧水平。
6. 公共智能卡服务平台
以智能卡为重要信息载体,实现城乡一体、全面覆盖的普遍服务新局面。以杭州市民卡为基础,建设面向全体公众服务的统一公共智能卡服务平台,实现全市公共服务类智能卡的统筹规划、统一发行,方便公众持卡在各公共交通工具、各应用领域间的互通互用。推进目前在用各公共智能卡的技术升级,完善服务体系,拓展政府业务、社会保障、文体教育等的服务应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加快实现方便旅游、出差等临时来杭人员的智能卡服务功能。
(三) 完善社会民生服务
20
积极推进社会民生领域系统化的智慧应用、体系化的融合和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重点推进智慧社保、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文化、智慧旅游等方面的应用发展。以市民需求为导向,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以及旅游服务等公众关注度较高的民生领域,推进广覆盖、易使用的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智慧化,让市民享受到智慧化带来的个性化服务。
1. 构建“大社保”服务体系
完善民政、人力社保、公积金、残联、国税、地税、工商、劳动、房产以及公安等部门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机制,加快建立与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的信息共享协查机制,深化低收入核查、再就业补助等系统建设。推进全市人力社保、民政业务数据的集约化建设,实现系统内各业务部门的信息共享。建立全市统一的人力社保和民政信息化平台,提升部门之间业务协作水平。完善社区管理、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业务系统,拓展社会保障和市民服务信息系统应用领域,实现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信息网络管理体系。
深化全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实现杭州市辖区范围房产业务管理的“三个统一”,即统一信息系统、统一基础数据库、统一业务操作规范。建立房地产价格评估系统,给市民提供一个便捷、直观、有详尽数据分析的房产咨询平台。加快推进保障房监控系统建设,保障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利益。
2. 加强智慧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21
以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为切入点,全面建设市级卫生信息平台和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库和卫生资源数据库,提供注册、存储、数据仓库、全程健康档案共享等基本服务。充分利用市民卡功能,逐步实现居民“一人一卡,一卡在手,记录一生,服务一生”的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的“一卡通”服务。完善卫生业务虚拟专网建设,实现跨区域、跨医疗机构的信息共享。以医院现有信息系统(HIS、LIS、PACS等)为基础,整合医院原有信息资源,推进以标准化、结构化的全内容电子病历及临床路径的建设,逐步建立基于电子病历数据中心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以市级卫生信息平台为核心,社区全科医生在线使用,各级卫生管理部门分级管理的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平台。基于卫生信息平台重点建设电子病历共享、医疗业务协同、卫生应急指挥、综合卫生管理、居民健康互动平台等平台应用系统。推进区、县(市)区域HIS、区域L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区域PAC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区域心电系统等的建设,并将相关数据资源上传至市卫生信息平台。探索电子签名在卫生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协调卫生、公安、社保、计生委等相关部门实现信息共享。
3. 完善智慧教育文化体系
以数字图书馆建设为基础,鼓励文化、教育、培训等机构共同参与,整合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社会知识等资源,构建面向公众的公共学习服务体系。推进数字化学习、现代远程教育进家庭,开发不同层次、各种形式的学习平台,丰富公众获取知识的手段和内容,充实公众的文化生活。
22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智慧化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美术馆和文化馆建设,加强数字文化资源共享和网络互联互通。
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加快推进数字校园应用平台建设步伐,实现数据统一规范的学校信息化管理。推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与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装备普及等工程,提高农村教育信息化水平。深入推进教育管理、招生考试和教育公共服务信息化,构建高效的教育管理、决策和服务体系。
4. 强化智慧旅游与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旅游各辖区与旅游管理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和交换,提高旅游信息化对旅游内部管理、服务游客的作用,建立以旅游综合数据中心为核心,以旅游综合管理平台、旅游公共服务平台为手段,为政府、游客、企业提供旅游服务、旅游咨询、信息查询与发布等综合旅游信息服务。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深度挖掘杭州地方文化特色,完善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升文化旅游品质。
1)推进旅游综合数据中心建设,提升信息资源利用水平 以全市旅游综合数据中心建设为纽带,加强各级旅游部门间、旅游推广与景区建设间、职能部门与旅游企业间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立足于建立旅游基础数据库、旅游产品数据库、综合评价数据库、旅游企业数据库、旅游咨询服务数据库、旅游综合业务数据库等,深入开发利用旅游数据,整合形成全面的信息资源,为旅游服务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2)推进旅游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23
充分吸收利用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借助信息化提升旅游业管理水平,着重于企业综合管理系统、旅游推介系统、景区管理系统、遗产监测系统、文物保护系统以及城区绿化系统建设,搭建高效率的内部管理平台,提升旅游部门管理水平。
3)推进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结合文明城市建设和旅游推广工作,充分利用智能终端、智能卡、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建立并完善智能化信息服务系统,重点建设遍布主要公共场所、景区的数字信息亭、掌上旅游系统、智能卡便民服务系统、互联网网站。加强服务内容建设,为广大游客提供地理信息、旅游线路设计、文化休闲等全方位的多媒体旅游服务,推动形成集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于一体服务于市民和游客的旅游公共服务平台。鼓励旅游企业以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等高新信息技术与现代旅游服务的融合创新,逐步实现旅游消费全过程电子化、旅游生产经营数字化和旅游服务管理智能化,推进各类旅游企业(酒店、旅行社、景区等)智慧平台建设,推动旅游企业营销能力和旅游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加快推进旅游电子商务系统建设,借助于杭州电子商务技术和产业优势,拓展旅游领域电子商务的应用范围,培育旅游电子商务企业。
4)推进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提升文化旅游业竞争力
以新技术应用推动文化旅游业创新,充分发掘杭州市文化、美食、酒店、公园等旅游资源。以提升旅游文化创意能力为核心,以文化旅游景区和创意园区为依托,产品创意与服务创意相结合,打造文化旅
24
游系列活动品牌,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引导文化旅游产品开展品牌化经营,推动文化旅游企业开展合作。加强西湖申遗资产的信息化建设,推进智慧景区建设,注重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的信息化配套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重点景观的安全监测,将景区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紧密结合,深度开发景区旅游产品,深化景区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将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成信息资源,并逐步转化为服务资源,壮大现代旅游信息服务产业。旅游资源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旅游资源建设要与杭州的风景小镇建设、城乡区域统筹一体化互相融合,共同推进生态型城市建设,为打造城乡统筹示范区提供有效支撑。
(四) 提升城市运行管理
紧跟“城市一体化、城市国际化”发展战略,以全球视野审视杭州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品质,进一步提高城市知名度、美誉度;以完善城市综合功能为核心,进一步提升市区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构建高效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
1. 完善交通综合信息体系
进一步加强公安、交通、城管、建委、地铁、公交等部门与行业的交通信息资源建设,探索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交通数据中心,实现共享与交换;构建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平台,为公众提供路况信息、停车诱导服务、出行线路、交通气象等多层次的交通信息。加强交通监测和模拟预测,实现科学的管理、决策和指挥调度。突出公共交通优先,加大各公共交通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提高公共交通的智能化程度,实现智能监控、智能分析和智能调度,提高公共交通工
25
具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提高桥梁隧道、停车、路侧等交通设施的智能化程度。支持企业开展车联网建设项目示范试点和推广,实现交通管理与服务的创新应用。
2. 完善“智慧城管”系统
加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建立物联网城管平台,开展机动车停车、桥梁隧道安全监测、路灯照明系统、餐厨垃圾监控等应用。深化城管系统内部数据集约化建设,构建时空一体的“智慧城管”数据库,为各类城市管理数据挖掘应用提供基础,实现与外部相关信息系统的交换共享。
建设并完善智能化数字城管系统、城市管理智能分析决策系统、面向民众的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系统、城市街面秩序“智能管控”系统、城管通执法督查管理系统、智能化城市管理基础设施监管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固体废弃物及餐厨垃圾处臵监管系统七大应用系统。打造服务型、开放型、效能型、智能型、和谐型的智慧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实现运行高效、服务最优、开放互动、市民满意的“智慧城管”。
3.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系
以信息技术作为构筑“民生优先、服务为先、基层在先”社会管理体系的有力引擎,健全新型城乡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体系,争创全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加强流动人口、常住人口的管理,加大对虚拟社会的监管力度,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构筑完善的监控体系。
1)完善智慧社区服务体系,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和社区服务水平
26
建立全市统一的社区综合管理平台,构建市、区县(市)、镇街、社区(村)一体化四级网络,推进社区工作职能整合,创新社会管理,实现“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多渠道、可衔接、可持续”的管理和服务。整合“96345”与社区服务资源,构建全市统一的社区服务平台。鼓励各级政府和社区结合基层工作,创新开展社区信息化建设,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智能化楼宇和小区。鼓励通信运营商等企业参与现代家居生活、智能化小区发展和应用等方面的建设。
逐步推进全市老年人实时服务平台建设,实现老年人家居、外出、护理中心等实时动态交互、在线监控和动态管理。建立面向社区各类特殊人群的信息化服务系统和社工工作系统。
2)推进智慧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强化智慧安全监控和应急管理体系
积极推进系列智能技术与传统警务工作的集成、融合与应用,实现现代警务对事件信息的实时采集、动态处理和防范预警等智能化功能,大幅提高传统系统的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深化“平安杭州”建设,完善流动人口、常住人口信息库建设,实现全市安全监控的全覆盖。完善全市统一的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实现各级政府、重要领域应急指挥系统的协同联动,形成城乡一体的公共安全、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城乡公共安全管理和服务的能力。
加强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等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建立食品、药品实时监控和责任事件追踪系统。建立全市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数据库管理系统,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处理及分析预警系统以
27
及食品、药品安全重大事故报送及处理系统,构建全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平台。建立全市餐饮业食品安全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对重点餐饮企业和场所从许可证发放、日常监督管理到行政处罚全程进行信息化监管。
应用物联网技术,稳步推广电梯运行安全物联网。构建政府、企业、工程现场三级联动的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平台。建设主城区范围的工程营运车辆联网联控平台,实现信息采集自动化和相关部门间数据交换共享,监管工程车辆安全运营。
4. 加强环保智慧化监控体系建设
通过环保系统内部数据交换平台和外部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整合全市环境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决策数据,建设全市统一的环保数据中心;以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身份认证系统为核心,完善环保应用支撑平台。构建市、区(县、市)两级环保机构一体化应用的日常监管体系,实现全市范围各环境要素的全面监管。通过对环境监测、日常监管、环境监察以及行政许可业务的整合,在全市范围内加强对污染源的动态监管和对全市各区县的环境监察业务工作的稽查管理,建设环境执法一体化应用体系。整合环境监测数据,完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并将监测管理延伸至区县,形成环境监测信息数据的市、区(县、市)两级综合集成与利用,建设环境监测业务一体化应用体系。通过应急管理系统和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以环境资源数据库、方法库和知识库为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分析系统、信息表示系统为手段,构建一体化的决策支持体系。以上四大一体化应用体系进行相互补充
28
和配合,数据进行共享和交换促进,从而促进全市环境保护向自动化、智慧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5. 推进公用事业管理体系智慧化建设
应用物联网技术加强对全市水、电、煤气等公用事业的智能化监管和服务,实现资源的清洁生产、高效输送、动态监测和配送的智慧化、集约化管理目标,提高城市能源利用率。
深化智慧电网建设,实现从电厂、变电站、高压输电线路直至用户终端的智能化管理,实现实时监测和预警,提升基础设施精细管理和自动化运营能力。推进水源地、水生产、水供应、水处理等环节监测体系建设,构建高效互动的智能化生产与输送管理以及水保护处理与水节约使用体系。完善燃气地下管网智慧化监测平台建设,实现对燃气生产、传输、供应整个流程的监管。推进水、电、燃气三大远程抄表系统建设。推进公用事业机构业务协同机制建设,实现水、电、气等业务网上“一站式”集中办理。推进全市智能能源网建设。
(五) 加快“两化”深度融合
结合杭州实际,通过强化“两化融合”政策支撑体系、公共服务平台和专业人才支撑平台建设,着力在产业集群、重点行业、企业三个层面有侧重地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一方面,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达到带动工业化创新、发展、升级的目的,从而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通过工业化的发展,提高先进制造业的水平,进而促进信息化的核心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为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提供技术和产业的支撑。
29
1. 推进“两化”融合示范区建设
以区域示范形式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通过示范区建设和重点项目示范,积极探索“两化”融合中的模式创新、标准和规范制定、人才支持和培养等关键环节的制度设计,为“两化”深度融合推广积累经验。加强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信息化平台建设,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开展企业间共性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合作,缩短创新周期,降低创新成本,形成产业集群或园区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信息资源分类、采集、管理的共享机制。
2. 强化在优势行业企业的融合
推动信息化与工业研发设计的融合,通过引入信息化手段,实现工业研发设计水平的大幅提高;推动信息化与生产过程控制的融合,加大个性化定制等新技术应用,促进生产过程数据的即时采集和传输,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网络化发展;推动信息化与经营管理的融合,在企业运营中实现贯穿采购、生产到销售服务的整个企业经营管理流程的全天候精确管控,推动管理方式向科学化、高效化、智慧化发展。
3. 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以“智慧杭州”建设为契机,按照高速光纤接入、综合自动化办公系统等“八个一”标准实施企业信息化改造工作,促进企业完成从基础设施到软件应用、思想认识到经营实践的全面转变,适应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形势,深入推进智慧型企业建设。
4. 推进在节能减排中的融合
30
以高耗能行业为重点,推进生产设备与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应用,引进、开发和应用节能降耗信息技术改进生产流程和工艺,促进企业能源系统优化与合理利用。建设“三废”综合利用管控系统,完善城市水电气自动化调配和网络管控一体化系统;研制大型建筑能耗监测系统,促进大型建筑的整体节能。
5. 强化在现代服务业中的融合
推进信息技术与服务业的创新与融合。加快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完善公共平台服务体系,鼓励提供第三方“外包”式服务,积极培育科技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中介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中的新兴行业,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行业技术创新中心、信息服务中心、数据中心,加快商业模式的创新,引领和带动传统服务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增强对城市综合服务的带动作用。
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基础,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发展网络银行以及其他以网络为基础的金融新业务;大力发展银行卡业务,继续扩大各商业银行卡互联,积极探索新的结算工具,建立完善银行业监管基础数据库、监管系统和预警体系;支持建立金融信用网络,将金融信用网络建设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结合起来,推动资金信用信息与基础信用信息的整合和共享,促进个人信用消费的发展。
大力推进物流信息化发展,推广普及具备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共享功能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推动物流产业的升级,增加供应链的可视性和可控性。推广普及数字终端设备、条码技术、电子标签、EDI技术、商业自动化技术、POS系统、电子订货系统(EOS)、会员管理
31
系统以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在商贸领域的应用,鼓励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开展连锁经营和网络营销。
6. 完善在农业发展中的融合
完善“数字兴农”工程,以区、镇街为单位推进“宽带村”建设,实现农村数字电视全覆盖,为广大农民提供及时有效信息。依托农技110电话,实施农技咨询“一站式”服务,建立网络/电话服务互通机制和信息双向传递/跟踪反馈制度。发挥报刊、书籍、宣传栏等传统传播渠道的优势,探索“无线网络”的应用模式,结合广播、电视、农业信息发布栏等媒介,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到人,提高信息服务覆盖面。
大力推进“杭州模式”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市场流通和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加大农业生产环境信息及农作物生长信息的采集与处理(3S技术)、农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和质量安全跟踪与溯源技术(GAP/HACCP)等技术的推广力度,推行农业种养过程的自动化、集成化、网络化,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努力推动农产品市场的信息化改造,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农产品市场营销渠道,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充分发挥“农民信箱”产销对接功能,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涉农组织进行宽带光纤化升级改造,开展配送直销及网上交易,鼓励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实行订单农业、期货交易,定向分散配送、集中统一结算,促进各具特色的农业电子商务发展。
(六) 优化电子政务服务
32
以服务市民和企业,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为宗旨,以业务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提高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及应用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推进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联动,有效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带动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1. 加强公共数据库的建设
进一步深化公共基础数据库和共享平台建设和应用,加快建设和完善基础空间数据库、地名数据库、人口库、法人库、经济社会统计指标库、权力事项库和电子文件中心;以职能为主明确建设主体,统筹共享,不断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时效性,有效减少重复建设;建立和完善共享机制,有效破解共享瓶颈,持续扩大应用领域和受益部门,在更大范围内推进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为各部门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健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积极开展数据分析、处理和挖掘,提高政府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建设和完善城市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和数据交换机制,构筑以城市地理空间、GPS导航为基础的社会化公共服务平台。
2. 巩固电子政务建设成果
完善政府部门核心业务信息系统;权力阳光系统良性运作,完善和拓展数字监察系统;深化政府网站内容建设,完善“网上一家一中心”,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办事、政民互动功能进一步加强;配合审改工作的深化,扩大网上办事事项,网上网下服务得到有机结合。
实现市民卡全市城乡覆盖,积极拓展新的应用范围,整合相关资源,在社会保障、城市交通、公共服务、商盟支付等领域实现“一卡
33
通”,推出面向来杭旅游、出差人员的智能卡服务;完善杭州信息化服务统一平台(96345)建设,形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务信息和公共服务网络,为老百姓提供全方位、高效、优质服务。
3. 统筹全市电子政务发展
整合建设区域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和办公业务系统,集约化建设全市电子政务云平台,加快以部门建设为主向全市统筹建设过渡,加强部门业务与信息化的应用融合。全面推进市、区(县、市)、街道(乡、镇)、村四级政务部门及相关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共同理顺市级部门与区(县、市)部门的业务协同关系,进一步将业务信息系统纵向延伸,实现信息的上通下达和有效共享。积极稳妥推进长江三角洲和杭州都市圈中城市间电子政务合作、共享和协同。
(七) 壮大智慧支撑产业
以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契机,重点发展云计算、物联网、软件和信息服务、集成电路设计、电子商务以及文化创意六大产业。该支撑体系力求集聚产业要素资源,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加快技术改造升级步伐,促进智慧型产业与传统产业深度结合,形成自主创新带动产业发展的增长模式,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发展优势产业,以打造“西湖区智慧产业园”为契机,加快推进智慧型产业集群建设,为将杭州市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和综合性高技术产业高地提供强大的动力,为“数字杭州”向“智慧杭州”迈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 云计算产业
34
以国家云计算创新服务试点城市为契机,依托云计算龙头企业,围绕商务云、媒体服务云、金融服务云、公共服务云、电子政务云、园区服务云等领域构建杭州市云计算产业链,切实做大做强云计算行业应用服务示范、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三大重点领域。
1)以应用牵引云计算产业整体发展
鼓励发展以大企业为代表的云计算平台建设;加快发展“云计算”新型信息服务,推动云计算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媒体内容、通讯运营、金融服务、企业信息化等领域的应用;重点开发为金融财税、工业控制、商业、旅游、交通、公安、医疗卫生、教育、外贸、城市管理等各行业信息化提供服务的软件产品和信息技术解决方案。 2)构建面向公众的云计算普适服务
以服务于社会、民生为宗旨,以提升城市整体应用服务水平为核心,以构建面向公众的云计算服务平台为主要方向,向市民提供信息资源全面整合的云计算普适服务,实现信息服务无所不在、信息资源高度整合和利用程度不断深入,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增强市民幸福体验。
3)打造基于云计算的公共示范平台
积极完善云计算产业发展与创新基地,通过政府引导资金大力培育云计算技术服务厂商,建立面向城市管理、产业发展、电子政务、中小企业服务等领域的云计算示范平台,推动IT厂商向云计算服务商转型,并引导云计算技术和服务厂商向产业基地集聚,组建云计算产
35
业联盟,形成合力参与全球云计算产业竞争。 4)研发、产业化有本地特色的云计算技术
培育各类云计算服务,推进云计算平台建设,完善云计算服务体系,构建起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在大规模分布式数据共享与管理、资源调度、虚拟资源管理及弹性计算、网络化软件运营支撑、大规模分布式系统运维及客户端云操作系统等方面加大投入研发力度;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云计算关键技术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在云计算服务器、安全云操作系统、云计算资源管理平台、服务器虚拟化、桌面虚拟化等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
2. 物联网产业
着力推进网络建设、技术应用、产业发展“三位一体”协同发展,逐步完善融技术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业化应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将杭州打造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物联网技术应用城市和物联网经济强市。
1)以应用示范项目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
积极实施物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工程、智慧生活试点示范工程、智慧“两化”试点示范工程、智能环境监控试点示范工程四类试点示范项目。率先在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生产与物流、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医疗保健、生态环境监测以及工业信息化等领域启动示范应用工程建设,逐步构建集研发、生产、应用、推广于一体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和产业发展格局。
2)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和新型产品
36
重点突破物联网节点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网络传输大容量数据存储及智能分析处理技术、物联网应用系统集成关键软硬件技术三大核心关键技术。在物联网系统集成与解决方案提供、网络运营以及信息服务等物联网相关高新技术服务业方面加大研发力度,大力推进物联网领域操作平台软件、中间件软件的开发,重点支持先进传感器、网关芯片及产品、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及模块、核心控制设备等的研制,全面提升在智慧城市运行管理、智慧民生、智慧“两化”、智慧环境监控等领域的物联网系统集成开发能力。
3)构建物联网产业发展平台
一方面,通过产业园区的形式,充分利用高新区(滨江)电子信息(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获批国家级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的机遇,吸引相关企业、人才、技术、信息等向杭州集聚。另一方面,对应用方面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通过示范项目的形式在杭州城市圈以致长三角地区内率先推广,形成应用于整个城市的泛在物联网,成为具有国内领先地位的物联网应用平台,最大限度地带动物联网产业在全省、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范围的推广和发展。
4)推动物联网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
强化物联网技术和其他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的集成应用,推动企业对物联网应用的认识和实践,着重强化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选择汽车、装备、纺织服装以及食品饮料等重点行业进行典型示范应用,自主研发或引进微型化、高精度、低功耗、高可靠性的传感器技术,为构建企业智慧化生产管理体系打下基础。利用物联网对建筑、设备、
37
区域的能耗和排放量监测的成熟技术,推进物联网在节能减排监测控制领域中的应用,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性。推进物联网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重点加强在商业、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以及旅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中的示范应用力度。
3.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以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网络化软件,积极推进软件委托加工和软件出口,加强对证券金融软件、旅游信息管理软件、信息增值业务应用软件、通信软件、教育软件、娱乐软件等的开发。
1)重点发展三大类软件产品
基础软件。支持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强化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面向云存储的海量数据管理系统及工具,并面向应用需求进行特色功能扩展,实现产业化发展。研制网络应用服务中间件及相应的集成和开发环境,支撑政务信息化和重大行业信息化应用,并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中间件产品。
工业软件。推进自主工业软件发展,培育龙头企业,提高本市工业产品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软件配套率。加强视频监控相关软件系统的研发,建设公共安全和平安城市平台,进一步巩固视频监控领域的优势地位。研发面向智能手机、数字家电、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嵌入式软件平台,加强嵌入式软件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融合,提高装备和产品的网络化水平。提升节能环保、数控装备、仪器仪表、纺织机
38
械、城市管理、智慧生活、智能交通、汽车电子、医疗电子、信息家电、物流等领域嵌入式软件的开发应用水平。
大型行业应用软件。重点开发为金融、财税、工业控制、商业、旅游、交通、公安、医疗卫生、教育、外贸、城市管理等各行业信息化提供服务的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解决方案。重点支持分行业的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电子政务领域的协同电子政务平台、应急指挥系统;卫生领域的市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面向社区无线智能医疗服务系统;金融领域的网络支付系统、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网上基金业务系统、金融数据挖掘系统;交通领域的实时路况信息采集、发布和管理系统;商贸领域的商品综合资讯、市场交易、跨行业物流跟踪系统;电信领域的通信运营系统解决方案、计费系统。
2)大力推进五类信息服务业发展
网络互动娱乐。支持原创民族网络游戏产品出口、社交网络(SNS)平台开放和商业模式创新,显著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单机版游戏和基于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网络游戏为重点,支持研发手机游戏。鼓励研发原创动漫产品,提升动漫产业的品牌价值,支持动漫衍生产品的深度开发。
服务外包。积极推进在岸和离岸信息服务及软件外包,重点推动金融、电信运营、动漫制作、托管应用管理、应用软件开发与维护、嵌入式软件产业服务外包,进一步拓展美欧、日本等海外外包市场,鼓励发展面向国际市场的离岸呼叫中心。
39
生活资讯。发展面向旅游、餐饮、休闲娱乐、购物等日常消费的生活资讯业,重点建设旅游咨询及生活资讯信息平台、生活消费指南平台、资讯传递和商业营销服务平台,加强旅游信息资源开发和资讯服务。
移动互联网。充分调动四大运营商的积极性,培育终端提供商,以移动电子商务为核心,整合互联网与移动通信技术,重点围绕移动电子商务、移动内容服务、移动搜索、移动网游、移动金融服务市场平台和体系的建设,逐步构建集研发、应用、推广于一体的移动互联网产业体系。
信息内容产业。以网游、动漫、数字出版为核心,整合各类内容资源,建设开放性的综合数字内容平台。培育数字文化内容服务和外包业务,积极推动文化、出版、影视等信息内容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鼓励各类阅读终端的整体解决方案研发和品牌建设,探索电子书在教育等领域的试点应用,推动电子书产业链各环节对接,实现全产业链发展。
3)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园区建设
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省级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为龙头,萧山区依托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余杭区和临安市依托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富阳市依托国家(富阳)光纤光缆产业园,加快发展相应信息服务产业,加快特色软件园(电子商务产业园)、产业基地和产业集聚区向桐庐县、建德市、淳安县等县(市)的技术服务和应用辐射,将
40
园区特色与区域特色有机结合,形成各园区和区域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由主城区向各区、县(市)延伸的梯度分明、区域协调发展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布局,进一步增强产业集聚效应。
4)完善产业发展四大保障平台
一是人才实训平台。不断完善覆盖高、中、低三类人才的培训和实训体系以及培养、吸引、壮大人才的机制,优化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二是公共服务和技术平台。鼓励园区、企业建设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整合资源,创新服务手段,发挥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不断提升决策咨询服务水平。三是投(融)资平台。发挥好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有效推进企业与全市相关投(融)资平台对接;用足用好市、区(县、市)两级创投引导基金,办好市创投服务中心;扩大与风投机构的合作,加快跟进投资、阶段参股,以风投促商业模式创新,带动高端软件业快速发展。四是产业合作交流宣传平台。把“中国杭州电子信息博览会”打造成产业展示平台、招商引资平台及产业升级转型平台;以园区为平台,鼓励走出去和引进来,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的交流互动。
4. 集成电路设计
依托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开发一批技术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的集成电路设计产品和专利技术,在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单晶硅及相关配套材料以及微电子类元器件产品加工生产等环节上加快形成核心竞争力。 1)以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核心技术研发
41
提升嵌入式IP核、系统级芯片(SoC)等高端芯片以及面向数字电视、物联网、RFID、4G通信、云计算、信息安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专用集成电路的设计开发和应用水平。加大在手机芯片、IC卡芯片、数字电视芯片、通信专用芯片、多媒体芯片、物联网传感芯片等领域的研发投入,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射频集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HDTV芯片、信息安全保密芯片,在通用CPU、存储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等量大面广的通用集成电路产品方面加快形成新优势。
2)聚焦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依托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积极实施集成电路培育发展工程,大力发展信息家电和数字音视频产品专用集成电路等整机专用集成电路,优化发展各类IC卡专用集成电路、部分网络产品关键电路和SoC电路、混合集成电路,培育发展数字电视、汽车电子、3G等新兴市场所需集成电路,积极向先进装备电子、光电子器件、安防监控和数字电视等产业延伸,逐步形成以集成电路设计为龙头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链。
5. 电子商务产业
着力打造引领电子商务服务创新的国家示范城市,将电子商务服务业作为引领全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杭州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电子商务服务产业成为杭州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1)鼓励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42
围绕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加密与认证、信用管理和供应链与物流等关键技术,加快构建和完善具有特色的电子商务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推进电子商务相关技术的创新研发及其产业化进程,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创新产品。支持一批电子商务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适用的电子商务服务手段和应用技术,不断提高电子商务平台应用能力和关键产品的创新开发和装备能力,加快电子商务重要应用和服务进程,促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 2)完善产业发展基础环境
继续加强市政府创投引导资金对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支持,加强力度完善“电子商务进企业”、“百家企业电子商务体检工程”和“386”电子商务培训工程等政策。优化电子商务发展市场环境,创新电子商务地方性立法和综合治理,加强政府引导和监管职能,保证电子商务健康发展。整合国内外高端资源,建立“杭州电子商务研究院”等相关机构,用一流的电子商务理论知识来指导一流电子商务实践。 3)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建设
以杭州高新区(滨江)为重点,以建设国家级电子商务产业基地为目标,打造特色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实施网商培育、专业网站集聚计划,促进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向金融、物流等环节延伸。逐步引导形成杭州高新区(滨江)互联网经济示范区为核心,文三街区、仓前、北部软件园、城西、下沙、传化物流园、下城区电子商务产业园等电子商务服务功能示范区共同推进的“一主多中心”产业发展格局,带动旅游、商贸、金融、证券、教育、医药、物流、房地产、纺织、化
43
工、汽车电子等行业的电子商务发展,保持国内行业网站聚集地的地位。以阿里巴巴、网易等网络科技型企业为基础,开发以网络科技、电子商务、媒体产业和相关培训教育机构为主的电子商务平台,集聚一批全流程的电子商务企业。
4)推进重点应用示范工程
加快推进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重点是面向中小企业的行业性电子商务平台和面向社会服务的综合性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推广电子商务应用,实施“网商”培育计划,推行电子商务进企业、进农村、进民生的“三进”工程,深度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积极实施物流配送示范工程,有效提高电子商务效率;努力推进产业园区示范工程、移动商务示范工程、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工程等的实施,着力完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积极实施平台集聚计划、拓展数字电子、移动电子等电子商务服务,全面推进打造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的目标。
6. 文化创意产业
大力发展数字电视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业等八大重点产业,积极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
1)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明确产业发展特色
数字电视业:进一步扩大数字电视的覆盖区域和农村数字电视的建设,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加快推进有线与无线网络“天地合一”,推进以电视为基础的家庭信息终端、以手机为基础的手持信息终端、以城市电视为基础的城市公共信息终端“三大终端”的研发、
44
生产和应用,培育形成新一代数字电视产业链。大力推进高清电视、网络电视、交互式电视、3D数字电视服务等全媒体数字电视业务的开展。
动漫游戏业:重点扶持发展起点高、企业实力强、作品质量好、市场运作灵活的动漫游戏企业。加大对题材新颖、市场看好的原创精品的扶持力度,打造品牌作品。积极发展基于互联网、移动通讯等新媒体的动漫游戏新业态,丰富拓展产业链条。注重发挥比较优势,承接国际特色动画外包业务。
设计服务业:一是工业设计业。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设计业、女装及丝绸设计业、包装设计业与模型设计业、家电轻工产品设计业、信息产品设计业、运动器材设计业等工业设计业,着力提高工业设计业对二、三产业的关联度、渗透度和融合度,推动产业发展高端化,促进制造业结构加快调整和转型,推动“杭州制造”向“杭州创造”转变。二是勘察设计业。大力发展建筑设计、环境景观设计、园艺设计、旅游规划设计、城市色彩设计等设计业,加快“杭州设计”品牌提升。三是广告业。加强包括市场研究、营销企划、广告创意、媒介投放、效果评估、产品展示等在内的产业链之间的分工及协作,形成“大广告”合作经营模式。加快广告行业的结构优化升级,构筑以强势媒体集团、高水平高效益广告公司为主力的行业中坚,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媒体广告内容提供商。
现代传媒业:大力发展手机报纸、手机电视、手机书刊等移动媒体和数字化产品,构建一次生成、多元化发布的数字化传媒平台。实
45
正在阅读:
记叙文语言、描写、人物 - 图文10-18
C18067S 证券行业反洗钱案例及实践 课后测试100分答案09-05
应急手册03-20
市脱贫攻坚工作总结与下一年工作规划08-02
2017-2022年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报告目录09-04
山西省2016年放射医学技术主管技师中级职称考试试卷06-13
爱岗敬业主题活动计划03-07
煤矿2016年雨季三防事故应急预案09-28
2、3次作业及答案(2)12-06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打印稿
- 杭州
- 评审
- 20120421
- 智慧
-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