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区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质量检测试题参赛试卷测试说明

更新时间:2024-06-14 04:58: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金台区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质量检测试题参赛试卷测试说明

学校:斗鸡中学 命题人:张艳红

本套试卷严格依据高考语文最新《考试大纲》设题,对语文学科的知识点进行筛选,覆盖面广且重点突出,做到稳中有变。试卷的结构、总体难度与2010年高考新课标卷相当,试卷的基础题、中等难度题与难题的占分比例为5:3:2,突出了试卷的训练检测价值。

文言文阅读选择了一篇人物传记作为阅读材料,难易程度适中。诗歌阅读选取白居易的《杨柳枝词》和李商隐的《柳》进行对比阅读。名篇名句默写选取李白的《蜀道难》、王勃的《滕王阁序》、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杜牧《泊秦淮》,诗与文,高中篇目与初中篇目合理配置,四题任选三题。四题任选三题,这是今年不同与去年之处,给考生更多自由选择空间。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分别考查了小说与人物传记,设题注意到了不同层面能力的考查。语言文字运用部分,以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重点,仿句题有创新,将过去单纯的仿句与语意概括巧妙融为一体。作文采用材料作文的形式,既都有话说,又能有较好的区分度。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品味人生。

最大的亮点在于语言材料新鲜。例如:“汉英文字混杂” “母语文化” “高三学生杨直” “我和萨翁的故事”“邓亚萍” “全国人体综合捐献第一人” “朗朗的第一位老师” “上海世博会” “多才多艺,但却没有一门技艺精湛”等最新素材都进入了试卷,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增加了试卷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容易使学生快速进入答题情境,并拥有一些可贵的人生思考。

测试总评:经过考生的测试,本套试卷的难度和2010年新课标卷的难度相当,考生普遍感觉语言材料新鲜,能快速进入答题情境,没有偏题怪题,答题时较容易入手。从本次测试来看,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是比较牢固的,语言基础部分的成语题、病句题得分情况较好。测试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有:论述类文本阅读中,对文章信息的筛选不够准确;部分考生文言文翻译能力仍有待提高,对个别文言字词掌握不到位;现代文阅读中,部分考生对文中较复杂语句的理解,对重要信息的整和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回答主观性题目时,考生的答案在逻辑上不够清晰,部分考生不能分层按点答题。个别考生作文逻辑思维不强,层次不清,内容较单一,缺少鲜活素材。

备考建议:加强对文言文重点词语的掌握,在翻译文言文时应遵循“信、达、雅”原则;在平时的训练中应加强阅读训练,养成从文中寻找答案的习惯,切忌随意凭感觉答题。增强分点答题意识,注意答题语言的条理性和简洁性。强化认真审题意识,准确把握核心审题,注重素材积累与灵活运用,强化文体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9分)

1.B (3分)“母语文化是民族主义精神的载体”“延续民族主义精神”于文无据。

2.D (3分) A.“我们的母语文化有可能被外来文化完全取代”错误,原文中只是说“到头来,弄得中国人很可能必须先学会英语才能看懂读懂自己的语言”;B.对待外来文化的做法和态度的主体应该是“文化传承者”,而不是“母语文化”;C.由原文第三段可知,对待外来文化不是照搬,故该项错。

3.C (3分) 由原文第三段可知,“电话”是意译词,“没有人知道”应为“很少有人知道”。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D (3分)“遗”应该解释为“寄,送”。

5.C (3分) ②说的是杜瑛好学,记忆力好。④ 说的是杜瑛有治世之才。⑥说的是对天子的赞颂。

6.B (3分) 由“横流奔放,天理不绝如线”可知,“导致天理不存”不准确。 7.(1)占卜的人说他所住的房下藏有金子,家里人想挖开看看,他立即制止了。(得分点:术、发视、辄,语句翻译通顺)(5分) (2)汉唐以来,君王依仗用来治理国家的就是法律、军队和粮食这三样。( 得分点:恃、以为,判断句,语句翻译通顺)(5分) [参考译文]

杜瑛字文玉,祖先是霸州信安人。杜瑛身高七尺,长着好看的胡须,气质相貌魁伟高大。金朝将要灭亡时,读书人还在按科举旧例求取功名,杜瑛独自躲到河南缑氏山中。战乱之后,文物散失。杜瑛搜集到了很多书籍,都阅读了,读后就不忘记,深入研究文章的旨意,对古今历史了如指掌。他辗转迁徙,在

汾、晋一带以教书为生。中书粘合珪在相州建立府署,杜瑛前去应聘,就在那里安了家。粘合珪给他一千亩的好田,杜瑛推辞没有接受。占卜的人说杜瑛所住的房下藏有金子,家里人想挖开看看,他立即制止了。后来住这里的人果真挖到了百斤黄金。杜瑛就这样不随便取得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已未年间,世祖南征到了相地,召见杜瑛询问计策,杜瑛神态自若地说:“汉唐以来,君王依仗用来治理国家的就是法律、军队和粮食这三样。国家没有法律不能立国,人没有粮食不能生存,动乱时没军队就不能守国。现在宋朝对这三者都轻视,大概将要灭亡了,振兴天下就靠您了。如果掌控襄樊的军队,沿江而下,从背后猛击,大业就可建立了。”世祖非常高兴,说:“读书人中竟有这样人才!”杜瑛又劝世祖若干事,说如果不这样后果会如何。世祖都接纳了他的意见,心里认真为杜瑛贤能,可以重用他,便让他随行,但杜瑛因病没能成行。

中统初年,朝廷下诏书征召杜瑛。当时王文统正当权,杜瑛推辞不去就任。左丞张文谦安抚河北,推荐他任怀孟、彰德、大名等路提举学校官,他又推辞,写信给掌权之人,大意是:“古代君王的主张不明,是为歪理邪说所害,尽管邪恶横行,但天理不绝如线。如今皇上圣明,贤良辈出,皇上采纳他们的建议,使用他们的计谋,正是恢复光大先王的礼乐教化的大好时机。至于记录财物出纳、在规定期限内施政令及文法末节,汉唐君臣还不屑做。而当今当政者,只知道注意这些事情而不求进取,真是可惜!善始者未必善终,如今如果不逆流求源,建立法制,端正风俗,教育人才,广施教化,以此来解除数百数千年来的灾祸,我恐怕将来的恶果,是一言难尽的。”有人劝他做官,他就说:“如今距离古代虽然很远,但是先王的所作所为,事情的本末先后还可以考察出来,所以执政的人最重要的莫过于复古。如果沿袭已有的弊病,来迎合先王的意旨,不是很难吗?我又不能顺应潮流变化来把握时机和际遇,那么做官又有什么用呢!”于是他闭门谢客,专心写书,从不因贫富得失而动摇自己的志向,悠闲自得,终其一生。他在七十岁时给儿子杜处立、杜处愿留下遗言:“我快要死了,死后你们要在墓碑上写上‘缑山杜处士’。”天历年间,朝廷追赠他为魏郡公,谥号文献。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5分)白诗中的柳是春日之柳,李诗中的柳是秋日之柳,白诗表达了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被埋没的感慨,李诗表达了自伤迟暮的思想感情。

9.(6分)共同运用了托物言志和对比的艺术手法。白诗托“西角荒园”的春柳

发人才不得其位之慨,李诗托清秋之柳发迟暮之叹;白诗以柳树之美与环境之差作对比,李诗以春日之柳与秋日之柳作对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四题任选三题)(6分) (1)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2)渔舟唱晚 响穷彭蠡之滨 (3)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

(4)夜泊秦淮近酒家 隔江犹唱后庭花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A.这一段没有对心理活动的描写;B. “说明杨直父母为人宽宏大量,不怕自己的孩子受到不良影响”错,杨直父母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赚钱;D.“有时还是会为父母的做法心烦”,不完全这样,作者写杨直和吴爷爷的交往,是为了进一步突出杨直的优秀品格。 (2)①(3分)杨直认为他现在要生存,要读书,还要依赖父母,不能脱离父母所处的环境,但他的内心要坚持自己的信仰操守,要让自己的心灵不受污染。②(3分)吴爷爷用眼神鼓励杨直,希望他能不被俗世的困难吓倒,从而成为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优秀之人,而杨直也完全理解了吴爷爷的期望。 (3)(6分)没有偏离本文的主题。本文主要写了杨直身处恶劣环境,却能坚守信仰、操守,使自己成长为优秀人才。而杨直在高考考场上写的作文中的小芽,为巨石所压,却最终脱胎换骨,“变成一棵翠绿茁壮的苗儿”。这小苗的命运和杨直的命运很相似,作者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借小苗来赞颂杨直,突出人物的形象,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4)(8分)①有极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即使家中环境再闹,也能闹中取静,坚持学习。②有顽强的自立精神,父母不做饭,自己学习做饭。③吴爷爷的鼓励,给了杨直战胜困难的勇气。④从一粒种子的萌发中汲取了力量。(此题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答题时应结合文本内容探究分析,进而总结出答案。侧重探究性,意思对即可得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B项,从第二段开始,文章并没有完全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而是从“我”最近的一次与萨马兰奇的相聚写起,再回忆其他事。C项,原文应是“还没有一个运动员被萨马兰奇正式邀请到国际奥委会总部做客”。D项,对邓亚萍学业的关心在选文中并没有明显体现出来。 (2)(6分)①萨马兰奇多次为“我”颁奖。②他邀请“我”到国际奥委会总部做客。③帮“我”约见卢森堡大公。④告诫我毕业后要回国为祖国、为人民工作。

(3)(6分)细节描写,能以小见大,突出人物的品格特征。如第四段,萨马兰奇把决赛的日期记在本子上,体现了他办事认真严谨的作风以及对“我”的尊重与重视;第八段,萨马兰奇轻拍“我”面颊的动作,是对“我” 蝉联了奥运冠军的赞赏,对冠军来之不易的理解及对“我”顽强夺冠的精神的肯定;第九段,“萨马兰奇只是看着我”的细节暗示了他为“我”拜见卢森堡大公做了工作,为下面“我”顺利地被大公接见埋下了伏笔。(举出任意两例即可)

(4)(8分)①萨马兰奇将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体育事业;②他对中国的亲善、友好与尊重;③他把中国申办奥运会的是当做自己的事,为中国默默地做了许多事情。(此题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答题时应结合萨马兰奇的生平事迹以及他支持中国奥运的实际行动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答案。侧重探究性,意思对即可得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D (3分) D.“接踵而至”指一个接一个地到来,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A. “名噪一时”是说名声在一个时候广为传颂。常误用为贬义词。B. “鳞次栉比”比喻像梳齿和鱼鳞那样整齐地排列着,用以形容瓦房是正确的。C.“ 韬光养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14.C (3分) A.偷换主语,可在“久久不能平静”前加上“使大家的心”;B.语序不当,应把“只有”与“一个人”对调位置;D .搭配不当,“付出”与“梦想”不搭配。

15. D (3分) 语段上文有关联词“虽然”,所以第一句应选④,与“虽然”照应;④⑤应连在一起,⑤是对④句意的进一步表述;①⑥应连在一起,②应紧承其后。

16.(示例)补写:(3分)①路变得泥泞时,你只要穿起雨鞋便可以了,不必说上一句真晦气。②天刮起风时,你只要关起窗来就可以了,不必加上一句真讨厌。

结论:(3分)①面对生活,不应有太多抱怨。②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17.(5分)(1)①改为:“杨馆长”移到这一行的顶格。(2)②改为:我虽然跟你没有见过面。(3)④删去。(4)⑥改为:我急需2011年第二期《小说选刊》。(5)⑦句号改为问号。 六、写作(60分)

18.文中所给的材料是一则哲理故事,审题、立意的关键在于研读材料,进而把握其蕴含的哲理。故事中的“年轻人”“多才多艺”但“却没有一门技艺精湛”,其根源就在于他舍不得放弃任何一门技艺。后来,他抛下了装满石头的袋子,向山顶走去。这个故事中蕴含的哲理较明显,如:走向成功需要摆脱来自各方面的羁绊;生活中要善于选择与放弃;生活的策略在于既有所追求又有所放弃;追求是一种选择与放弃的艺术;扔掉不必要的重负是成功的关键等。明白了这些哲理,从任何一点出发,都可以准确立意。(评分标准请参照高考等级评分标准)

金台区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质量检测试题参赛试卷

学校:斗鸡中学 命题人:张艳红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母语文化及其他

陈先义

这些年来,汉英文字混杂的确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时下,无论是书面行文还是口头语言,甚至有的报纸也公开用汉英混杂的形式做标题。到头来,弄得中国人很可能必须先学会英语才能看懂读懂自己的语言。因此,保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历史传统,应该说已是刻不容缓。

“洋泾浜”汉语的流行,已经到了影响国家文化安全的程度了吗?世界文化史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中,古代埃及人的圣书字和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先后于公元前300—400年消亡了,眼下就只剩下汉字了。今天社会对汉语的轻视和对英语的盲目崇拜,已经到了非常麻木的状态。眼下不是英语的强势入侵,而是我们的文化传承者面对入侵自动解除了自己的武装。对西方语言的盲目崇拜,实际上表现的是对民族文化的轻视和自信力的缺失。

我们强调保卫民族语言的纯洁与所谓的民族主义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一部五千年文明史证明,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强调融合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我所用。但是融合并非照搬,比如,因先辈的智慧,在引用外来语上,用音译有了我们今天惯用的“咖啡”,用意译有了汉语的“电话”,音译加意译就有了今天的“芭蕾舞”。这些文字,都悄无声息地引外来文化为我所用,大大丰富了汉语的文化表达。史料考证,中国文化史上有三次吸收外来语高潮。第一次汉唐通西域,佛教传入中国,外来语“葡萄”、“骆驼”、“圆满”等从西域语言和佛语中引入汉语,此后被我们用了数千年。如今很少有人知道这是舶来品。第二次外来语高潮是鸦

片战争以后,从英语中引进了“坦克”、“沙发”、“吉普车”等,从日语中引进了“组织”、“纪律”、“政府”、“党”、“政策”等词汇,至今这些词汇已融入我们的主流语言。第三次高潮是近些年的事,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们对外交往的扩大,外来语似大潮汹涌,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盛举。其实,在面对外来语强势到来时,汉语言的应对办法还是很多的,改造也罢,融合也罢,有先辈经验可资借鉴,关键是重视不够。

“洋泾浜”的拥趸者,有一种悖论,认为中国方块文字字义多,太难学,不如26个拼音字母易懂易记,随便几个字母组合就是词组,含义深广。其实,这大大误读了中国汉字。据中西方文字学家共同研究考察的结果,以独立单字为单位的中国汉字,无论表情达意还是承载信息、字义储存的容量上,都大大优于西方其它文字。特别是汉字还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成为书写艺术的文字。它在文字与艺术、象形与表意的绝妙结合上,堪称世界一绝。曾有人为汉字不能进入计算机表示过担心,认为方块字束缚了中国文化与世界融合的手脚。岂料,随着聪明智慧的中国人对输入法的研究开掘,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中国文字昂首进入计算机时代,现在汉字已经成为世界上输入电脑最快的文字了。有例为证,联合国机关部门统计,在如今联合国常用的6种文字的文件和书籍中,汉字版是最薄的版本。 文字之争说穿了是国家软实力之争,是话语权之争。在这场文化角逐中,中国既要有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和博大胸怀,同时也要坚决捍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化传统,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命根子,是祖宗留给我们的万世基业。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关于“母语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母语文化是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纯洁的文化,但随着近年来“洋泾浜”汉语的流行,它的安全已经受到了影响。

B.母语文化是民族主义精神的载体,强调保卫民族语言的纯洁,实质就是捍卫母语文化,延续民族主义精神。

C.母语文化是具有强大的融合力的文化,它能融合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汉语的文化表达。

D.母语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本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当外来语强势入侵时,必须坚决捍卫汉语言文化的纯洁和历史传统。

2.下列对于“母语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们的母语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强势入侵,如近些年汉英文字混杂使用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而且我们的母语文化有可能被外来文化完全取代。 B.外来文化已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母语文化的安全,而我们的母语文化还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应对外来文化的入侵,反而对外来文化采取了盲目崇拜的态度。 C.我们的母语文化历来不排斥外来文化,而是善于融合、改造、照搬外来文化为我所用,发生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三次吸收外来语高潮中都有照搬的内容。 D.吸收外来文化,使我们的母语文化变得更加丰富,但也不能因吸收外来文化而损害母语文化的纯洁和历史传统。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前,汉英文字混杂使用的现象非常普遍,在口语交际和书面行文中都出现较多,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已遭到侵害。

B.汉字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通过改造、融合等途径,吸收了大量外来词汇。

C.“咖啡”、“电话”都是通过音译而进入汉语的,并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使用,如今已没有人知道它们是外来词语了。

D.汉字具有文字与艺术、象形与表意绝妙结合的特点,而且是输入电脑最快的文字,这些都是它优于西方其他文字之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杜瑛字文玉,其先霸州信安人。瑛长七尺,美须髯,气貌魁伟。金将亡,士犹以文辞规进取,瑛独避地河南缑氏山中。时兵后,文物凋丧,瑛搜访诸书,尽读之,读辄不忘,而究其指趣,古今得失如指诸掌。间关转徙,教授汾、晋间。中书粘合珪开府于相,瑛赴其聘,遂家焉。与良田千亩,辞不受。术者言其所居下有藏金,家人欲发视,辄止之。后来居者果得黄金百斤,其不苟取如此。

岁己未,世祖南伐至相,召见问计,瑛从容对曰:“汉、唐以还,人君所恃以为国者,法与兵、食三事而已。国无法不立,人无食不生,乱无兵不守。今宋皆蔑之,殆将亡矣,兴之在圣主。若控襄樊之师,委戈下流,以捣其背,

大业可定矣。”帝悦,曰:“儒者中乃有此人乎!”瑛复劝帝数事,以谓事不如此,后当如彼。帝纳之,心贤瑛,谓可大用,命从行,以疾弗果。

中统初,诏征瑛,时王文统方用事,辞不就。左丞张文谦宣抚河北,奏为怀孟、彰德、大名等路提举学校官,又辞,遗执政书,其略曰:“先王之道不明,异端邪说害之也,横流奔放,天理不绝如线。今天子神圣,俊乂辐凑,言纳计用,先王之礼乐教化,兴明修复,维其时矣。若夫簿书期会,文法末节,汉、唐犹不屑也,执事者因陋就简,此焉是务,良可惜哉!夫善始者未必善终,今不能溯流求源,明法正俗,育材兴化,以拯数百千年之祸,仆恐后日之弊,将有不可胜言者矣。”人若勉之仕,则曰:“后世去古虽远,而先王之所设施,本末先后,犹可考见,故为政者莫先于复古。苟因习旧弊,以求合乎先王之意,不亦难乎!吾又不能随时俯仰以赴机会,将焉用仕?”于是杜门著书,一不以穷通得丧动其志,优游道艺,以终其身。年七十,遗命其子处立、处愿曰:“吾即死,当表吾墓曰‘缑山杜处士’。”天历中,追封魏郡公,谥文献。

(选自《元史.杜瑛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与良田千亩 与 :给予 B. 其不苟取如此 苟:随便

C. 帝纳之,心贤瑛 贤:认为??贤能 D. 遗执政书 遗:遗失

5.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杜瑛品行端正的一组是(3分) ①与良田千亩,辞不受。

②瑛搜访诸书,尽读之,读辄不忘

③术者言其所居下有藏金,家人欲发视,辄止之 ④国无法不立,人无食不生,乱无兵不守 ⑤一不以穷通得丧动其志

⑥今天子神圣,俊乂辐凑,言纳计用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杜瑛认为治国要抓根本,应该“明法正俗,育材兴化”,来解除千百年来的灾祸,而不能只抓一些细枝末节的名堂。

B. 杜瑛认为古代贤明君王的治国之道不能推行的最主要原因是为异端邪说所害,邪恶横行,导致天理不存。

C. 杜瑛不是一个只钻故纸堆的腐儒,他还关心国计民生,为安邦定国提出了不少建议。

D. 杜瑛学识渊博,一生以教书为业,活动于山西、河北一带。他多次谢绝朝廷征召,不愿为官。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术者言其所居下有藏金,家人欲发视,辄止之。 ---------------------------------------------------------- (2)汉、唐以还,人君所恃以为国者,法与兵、食三事而已。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杨柳枝词 柳

白居易 李商隐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阿谁:尽日无人属阿谁?

8.两诗中“柳”的形象有何不同?各处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分) —————————————————————————————————— 9.这两首诗共同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6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四题任选三题)(6分)

(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李白《蜀道难》)

(2) ,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3)宫中府中, ,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4)烟笼寒水月笼沙, 。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不 染

袁炳发

高三学生杨直清华、北大任他选。老师和同学都这么想。但杨直家的邻居们不见得这样想。

杨直的爸爸或妈妈每次开过家长会,回到家里就急不可待地支起麻将桌,还一边叫:“开这大尾巴会,耽误穷人半天工。”

被人连坐几庄后,又抱怨:“瞧瞧,这个背点,运气都让家长会磨叽没了。” 杨直家住平房,大门永远敞开着,隔着几条路的邻居无聊了也会奔来,图个热闹,在家不被允许抽烟,但在杨直家可以。

其实,在杨直家几乎没什么不可以,包括男人女人不忌口的打情骂俏。 话太不能上台面时,有敦厚些的邻居便朝着杨直的小房间努嘴。 杨直家是老少屋,他住一小间。

杨直和父母房间的屋门隔着一个开放的厨房,但是屋内却仅有一道薄墙,上面还有一个玻璃窗,不隔音,甚至烟气和人窝出的臭气都会从玻璃窗缝隙挤到小屋来。

杨直的妈妈咯咯地笑:“你们随便,我儿子听不见,他学习的时候什么也听不见。”

如果正赶上爸爸和了,他一推“砖墙”说:“看到杨直了吧,那就是未来清华大学生的风采。”

邻居们心里狐疑,这环境能出清华大学生?净瞎扯!

当然,邻居们是看着杨直长大的,公认他是个好孩子,有人甚至气愤不过,说:“杨直简直就不是这对狗男女生的!”

事实上,杨直的父母从来就没有在正道上走过,过去的不说,就说现在,他们等于在家里开着一个最低级的赌场。除了自己参与赌博,还抽红。小小的屋子炕上一桌,地上两桌,每天二十四小时几乎连轴转。

赌客们玩到深更半夜,杨直的妈妈就给他们煮面条,现成的挂面,吃一碗十元。半夜赌客们自带的香烟抽没了,所有的小铺又都歇了,杨直的爸爸就拿出五元一包的香烟,按支出售,一支五元。

两口子全下岗,吃着低保,心思都用在麻将上,骗几个昧良心的钱,过着不死不活的日子。

邻居老太太说起杨直就叹息:“这孩子,天养活的。” 杨直有时听到了也不说什么,礼貌地笑笑就走过去了。

杨直心里想他吃饭现在还要靠父母,但自己的心灵一定要自己“养活”。 高一军训时,杨直由于没有早饭吃,训练强度又大,晕倒了。他知道这样不行,虽然从小到大他几乎没怎么吃过妈妈做的早饭,但他知道高中之后绝对不行,杨直开始自己做早饭。

几天的工夫,杨直能熟练的做饭了,自己吃好不说,爸爸妈妈起床之后竟然也能吃上儿子温在锅里的饭菜了。惹得邻居老太太又叹息:“我这话放在这,将来那两口子必要借儿子的大光,等着吃香的喝辣的!”

偶尔得闲,杨直会径直奔向胡同口吴爷爷摆着的象棋残局,坐在吴爷爷的对面一眼不眨地盯着棋盘。吴爷爷就一眼不眨地盯着杨直黑发浓密的头顶,悠然道来:“贵人不顶众发。”

“我的头发很多。”杨直仍低着头。

“哈哈,孩子,这‘众’字你道是‘多’的意思?非也!这说的是不顶着一般俗人的头发,不囿于一般俗人的困难!”

杨直抬起头来,目光炯炯地看着吴爷爷,两人就那么对望着,在彼此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

转眼两年过去了,杨直迎来了高考。

写高考作文时,根据材料,杨直本打算写一篇议论文,用著名的“天将降大

任于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做论据,就在要落笔时,突然想起一件事,这件事让他改变主意,于是写成一篇感人的散文。就在这个春天,杨直在小河边背单词,偶然看见一个芽儿已经破土,但不幸的是,这颗种子天命使然落在一块石头下面。杨直心一凛,下意识伸手要拿开那块对于芽儿来说巨大的石头,但杨直最后把手停在半空中。接连几天,杨直每天早晨必去看望那芽儿,他忧心忡忡,担心它会夭折。然而第四天,奇迹出现了——芽儿竟然掀翻了背上巨大的压力,脱胎换骨,由一个鹅黄羸弱的芽儿变成一棵翠绿茁壮的苗儿! 杨直的作文得了满分。

杨直实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梦想,考入了清华大学。 当然,杨直考入清华大学并不仅仅依靠他的满分作文。

(选自《青春》,有删改) (1) 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杨直的爸爸或妈妈每次开过家长会”这一段,通过对其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写出了杨直父母嗜赌成性的特点。

B.“在家不被允许抽烟,但在杨直家可以”,说明杨直父母为人宽宏大量,不怕自己的孩子受到不良影响。

C.对杨直家居住环境的描写,是为了突出杨直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出淤泥而不染,成长为优秀的人才。

D.“偶尔得闲,杨直会径直奔向胡同口吴爷爷摆着的象棋残局”,表明杨直毕竟是学生,有时还是会为父母的做法心烦。

E.本文虽然篇幅短小,但却运用了反衬、托物言志、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多种手法来刻画主人公,表现其思想性格。 (2) 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①杨直心里想他吃饭现在还要靠父母,但自己的心灵一定要自己“养活”。

—————————————————————————————————— ②两人就那么对望着,在彼此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

——————————————————————————————————

(3) 文中转述杨直在高考考场上写的作文,是否偏离了本文的主题?为什(6分)

(4)杨直的家庭环境恶劣,而他却最终考上了清华大学,试探究他成功的原因。(8分)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我和萨翁的故事

邓亚萍

4月21日上午,忽然得到消息,萨马兰奇病危。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一个不祥的念头涌了上来:这位坚强的老人怕是扛不过去了!瞬间,眼前闪现的全是两个月前我在温哥华见到的那个熟悉的身影??

就在这届冬奥会开村仪式后,在运动员餐厅吃饭,老人让我坐在他旁边。他依旧谈笑风生,胃口也还行,但我看到他的动作明显没有以前利索了,不禁掠过一丝心酸。他很关心我现在的工作状况,我们像以往一样有问有答,他很是开心。孰料天不与寿,此情此景,竟成永诀??

我与萨马兰奇先生相识于1991年日本举办的第4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当时,他由日本皇太子陪同观看了我与朝鲜李粉姬的女单决赛。只有18岁的我敢打敢拼,3:0获胜。颁奖前翻译对我说:“你知道一会儿谁给你发奖?萨马兰奇!”我睁大了眼睛问:“萨马兰奇是谁?”

颁奖后,萨马兰奇笑着说:“我请你到国际奥委会总部做客。”我只礼貌地说声:“谢谢!”直到数月后果真成行至瑞士洛桑,萨马兰奇宴请时说“你是全世界第一个被我正式邀请来国际奥委会总部做客的运动员”,我才终于明白这一邀请的分量。在那次吃饭时,他说: “我认为你是最好的运动员。明年在我的家乡巴塞罗那举办第25届奥运会,乒乓球决赛是哪天?我去给你颁奖。”安妮马上拿出赛程表,说了日期。萨马兰奇随之从西服口袋里掏出本子,认真地记上。见他如此重视,我赶紧说:“我会尽力,会的!”

第二天到总部参观,只见大楼前升起了两面大旗,一面是奥运会的五环旗,一面是五星红旗。陪同秘书说:“这是主席先生特意交代的,其他人没有这样的待遇。”这让我十分感动。我明白,这位主席先生不仅看重我,更尊重我的国家。 第二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他果真又给我颁了奖。

老人给我颁奖,前后共有5次,最难忘的还是1996年奥运女单决赛。记得赛前我正在热身,领队忽然对我说:“小邓,你外公来了!”“外公?谁是我外公?”“萨马兰奇啊!”我这才看到,萨马兰奇已与夫人一同坐在了主席台上。 这次比赛真是一波三折。我与中华台北的陈静直到打满5局才获胜,蝉联了奥运冠军。赛后,我哇哇大哭,中央电视台采访时我还泣不成声,只是说:“太难了,真是太难了??”大概是看见了我的满脸泪痕,又亲眼见证了这个冠军的来之不易,颁奖时老人笑着轻轻地拍了一下我的面颊。这一拍,竟成经典瞬间,广为流传。

2000年,为申办奥运,有必要让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更多、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一位非常友好的卢森堡老人提出要我拜见他们的大公。记得那年洛桑会议结束分手时,萨马兰奇问我去哪儿,我说要去卢森堡见大公,因为他也是国际奥委会委员,他那一票对北京有着重要的意义!不过能不能见到、什么时候见,都还没有得到最后确认。当时萨马兰奇只是看着我,什么也没说。可我一到卢森堡,已在机场等候的丁宝华大使立即迎上来,急急地说:一小时后,大公接见! 这次会见非常成功。我用英语讲故事,讲中国人对主办奥运的期盼,大公听得热泪盈眶。原定会见时间为10到15分钟,实际则谈了半个多小时,次日便有多家报纸隆重报道。从最后结果看,这一票是拿到了。而我一直心存疑惑:离开洛桑时还什么都没确认,怎么到卢森堡一落地就一切OK了?这一个多小时发生了什么?此事萨马兰奇再未提及,我也从未追问,但我一直忘不了他当时的眼神,只有他的电话才能跑得比飞机快。我默默地感谢他默默地为我的祖国所做的一切,也明白了,为什么他的离世牵动了那么多中国人的心。

我还忘不了,2001年申奥成功后,在莫斯科举行的招待会上,老人特意走到我面前,笑着问:“你高兴吗?”“当然!”我也笑着回答,看到他和中国人一样的一脸欣慰。

我更忘不了,2002年我读研毕业还要读博,在他的专机上,他对我一连说了两遍:“??不要在国外待太长时间,你一定要回去,为你的国家、为你的人

民工作!”

我也忘不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陪他坐着电瓶车在奥运村转了一圈,每到一处,都有许多运动员争着和他握手、签名、照相??结果我们居然连饭都没顾上吃。

老萨,让我像无数中国人这样称呼您吧。您走得太匆忙,来不及道别,也未能为您送行,但我知道您对我的厚望,相信我,还是那句话:“我会尽力,会的。”您安息吧!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来写萨马兰奇,先写其死讯,再追述其事迹。 B.从第二段开始,作者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回忆“我”与萨马兰奇交往的过程。 C.国际奥委会总部设在瑞士洛桑,在邓亚萍之前,还没有一个运动员被国际奥委会主席正式邀请到国际奥委会总部做客。

D.萨马兰奇对邓亚萍的关心是多方面的,文章既写了他对邓亚萍比赛成绩的关心,还写了他对邓亚萍学业的关心。

E.文章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成,多次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读来感人肺腑。

(2)文章主要写了萨马兰奇和“我”之间的哪些故事?试分条加以概括(6分)

(3)本文多处采用细节描写来刻画萨马兰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举两例具体分析。(6分)

—————————————————————————————————— (4)为什么萨马兰奇的离世能牵动很多中国人的心?试加以探究。(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早在30年代,他就因创作长篇小说《梦之音》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

B. 为了缩短时间,突击队躲开楼房林立的大院,潜入瓦房鳞次栉比的胡同,取....捷径,奔袭望海楼。

C.如果我们能够在韬光养晦的战略基础上再坚持三十年,就能为我们的可持续发....展营造一个相对友好和平的外部环境。

D.五一期间,通往中华恐龙园的新区大道上人流如潮,接踵而至,形成一道假日....旅游的亮丽风景线。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身患恶性脊髓瘤的麻城女子魏霞离开了人世,却将生命与希望留在人间,成为全国人体综合捐献第一人。她的善举感动了很多的人,久久不能平静。 B.在我们的世界中,所有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只有一个人确定了自我存在的理由,才可能成为更自信、更深情、更温柔的人。

C.朱雅芬女士不仅是一位著名的钢琴演奏家,还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她先后培养出很多优秀的学生,是“钢琴王子”朗朗的第一位老师。

D .上海世博会结束了,工作人员们既欣慰又有些不舍,在数百个日日夜夜里,他们为了世博会付出了多少汗水和激情,梦想和青春。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信江从蓝天上流来,从蓝色的群山流来。她虽然蓝得没有任何杂质, , , , , , 。这时,可见河中如玉似脂的石子,可见自由游弋的鱼虾,可见天上的飞鸟在与鱼群和谐嬉戏。水在蓝天流,云在水中飘。 ①清清的河水,便化成了翻腾不息的雪白浪花

②银河闯过山崖巨石,进入一段相对平缓的河床,银子似的水流又化成了一片天蓝色

③从一个河滩跌落到又一个河滩

④但却缺少平原川河的柔情,就像一位放歌的山野女子,歌声嘹亮而高远 ⑤ 她从一座山峰峡谷流向另一座山峰峡谷 ⑥浪花相接,信江就成了一条流淌银子的河

A. ①④②⑤③⑥ B. ④①⑤③⑥② C. ①④⑤③②⑥ D. ④⑤③①⑥② 16.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与句式,补写一个句子,然后得出结论。(6分) 天下起雨时,你只要打起伞来便可以了,不必加上一句真倒霉。

补写: 结论:

17.王亮和杨凡是老同学。杨凡的父亲是市图书馆馆长,王亮写信向杨凡的父亲借一杂志。这封信在格式、表达、标点方面有几处不当的地方,请按要求把它改正过来。(5分)

①杨馆长:

②我虽然没有见过面和你,③但我和杨凡是多年的同学,④在一个班里读书。⑤今有一事相求:⑥我急需《小说选刊》第二期,⑦不知你那里有没有。⑧能否借到这本杂志,请你尽快托杨凡告诉我。 ⑨此致 ⑩敬礼

改正:(1) (2)

(3) (4) (5)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年轻人,多才多艺,但却没有一门技艺精湛。于是,他去拜访一位禅师,请他为自己指点迷津。禅师便邀他与自己一起登山。当爬到半山腰时,年轻人发现那里有许多稀奇的小石头,于是边走边把喜欢的石头放入随身携带的口袋中。很快口袋便装得满满的,他已经背不动了,却又舍不得丢掉。这时,禅师向他猛然喝道:“该放下了,如此又怎么能登到山顶?”年轻人顿时恍然大悟,立即抛下袋子,迈着轻盈的步伐向山顶走去。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cu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