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更新时间:2024-06-11 12: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点击考纲】

《考试大纲》规定:“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级。它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将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基本上包括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读通、读懂,能够概括其主要内容或含意;二是能够理解分句之间、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能够理解句子的深层含意,能够体会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将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它一直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保留节目”,从2002年起将文言文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采用主观题的形式,有利于更加深入、细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原文。文言文的翻译是整个文言文的综合运用,它以理解句意为基础,以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为目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考查手段。

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题型仍然是主观题,设置在第Ⅱ卷中。命题材料尽管不在课本范围内,但是命题人不会故意为难考生,难度不会太大,注意突出“浅易”的特点,而十分注重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文言文翻译虽然是全句的理解,但是命题人总是选择那些带有关键词语和重要语法现象的语句来让考生翻译,并将其设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这些关键词语和重要语法现象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积累性的——重要的实词、重要的虚词、古今异义词、固定结构;第二类是规律性的——偏义现象、活用现象和特殊句式。

【领悟高考】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07年高考四川卷)

贺仁杰,字宽甫,京兆人。父贲,有材略,善攻战,数从军有功。尝治室于毁垣中,得白金七千五百两,谓其妻郑曰:“语云:匹夫无故获千金,必有非常之祸。”时世祖以皇太弟受诏征云南,驻军六盘山,乃持五千两往献之。世祖曰:“天以赐汝,焉用献!”对曰:“殿下新封秦,金出秦地,此天以授殿下,臣不敢私,愿以助军。”且言其子仁杰可用状,即召入宿卫。其军帅怒贲不先白己而专献金,下贲狱。世祖闻之,大怒,执帅将杀之,以勋旧而止。仁杰从世祖,南征云南,北征乃颜,皆著劳绩。后与董文忠居中事上,同志协力,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多所裨益,而言不外泄,帝深爱之。帝一日召仁杰至榻前,出白金,谓之曰:“此汝父六盘所献者,闻汝母来,可持以归养。”辞不许,乃归白母,尽散之宗族。帝欲选民间童女充后宫;有司买物,多非其土产;山后盐禁,久为民害,皆奏罢之。民为之立祠。上都留守阙,宰相拟廷臣以十数,皆不纳,帝顾仁杰曰:“无以易卿者。”特授正议大夫、上都留守。尚书省立,桑哥用事,奏上都留守司钱谷多失实。召留守忽剌忽耳及仁杰廷辨,仁杰曰:“臣汉人,不能禁吏戢奸,致钱谷多耗伤,臣之罪。”忽剌忽耳曰:“臣为长,印在臣手,事未有不关白而能行者,臣之罪。”帝曰:“以爵让人者有之,未有争引咎归己者。”置勿问。仁杰在官五十余年,为留守者居半,车驾春秋行幸,出入供亿[注],未尝致上怒。其妻刘没,帝欲为娶贵族,因辞,乃娶民间女,已而丧明,念世祖旧臣,夫妻相敬如初,未尝置媵妾。大德九年,年七十二,请老,归第。后成祖崩,仁宗入清内欲有所咨访,诏赴阙,行至樊桥而卒。 (节选自《元史·贺仁杰传》) 【注】供亿:供给,供应。

- 1 -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可用下面的歌诀:忠实原文,不违原意;掌握实词,活用虚词;辨析词义,弄清语序;遇到难句,前后联系;固有名词,不必翻译。翻译①句,应注意“怒”,是动词的为动用法,可译为“为??发怒”。“白”为动词,可译为“禀告、告诉”。“执”为动词,可译为“捉拿、逮捕”。“以”为介词,译为“因为”。“旧”是形容词作名词,译为“老臣”。翻译②句,应注意“阙”是通假词,通“缺”,译为“空缺”。“以”为介词,译为“用”。“顾”为动词,译为“看”。“无以”固定短语,译为“没有用来??”。“易”为动词,译为“替代、替换”。

【技巧点拨】

一.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三.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1. 保留法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器具等,可保留不变。 例如:1.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勾践灭吴》) 2.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3.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崤之战》) 2. 补充法

古代汉语中有很多省略现象,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份。 例如: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2.荆州之民附曹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

3.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崤之战》) 4. 明日,子路行,以告。 3. 删除法

删去不译的词。 例如:1.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逍遥游》) 4. 替换法

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例如: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而”“翁”“汝”应分别换成“你”“爹”“你”。全句可译为“你 爹回来,自会和你再算账的”

2.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季氏将伐颛臾》) 5. 调整法

- 2 -

文言文中变式句(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较多,翻译时,这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 例如: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2.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6. 选择法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较为常见,因此,选择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

例如: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兵”是一个多义词,它的义项共五条:a.兵器; b.士兵; c.军队; d.军事; e.战争。

2.去今之墓而葬焉,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记》)

——“去”是一个多义词,它的义项共四条:a.离开;b.废除;c.距离;d. 前往。

3.人知其还 ,携扶老稚出迎。崔宣道始代为长史,亦野次。(《新唐书。循吏传》) ——上文中的“次”义项有五:(1)临时驻扎和住宿;(2)按顺序排列,等次;(3)在排列上次一等;(4)量词,动作的次数; (5)停在某地等候迎接。

4.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诟-----诟骂、诟病

辟-----精辟、透辟、开辟、征辟、辟谣 贮-----贮备、贮藏、贮存法 7. 灵活译

遇到活用词时,应灵活地译出该词的活用意义。 例如: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2.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 8. 固定法

文言文中的固定格式有固定的译法。 例如:1.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2.其李将军之谓也?(《李将军列传》 9. 意译法

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 例如:1.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

——举起马鞭子驾御天下。(直译) ——用武力来统治各国。.(意译) 2.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直译) ——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已有.(意译) 10. 凝缩法

即把用了繁笔的文句译为简笔。

例如: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

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11. 分叙法

即分开来翻译。

例如:1.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

2.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 3 -

12. 加字法。

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双音节词或短语。 例如: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在实际运用中,上述几种翻译的方法往往要结合使用,要注意各个不同方面的要求,才能辩清词义,译出忠实原文、表意明确语言而又通畅的好句子来。 四.文言文翻译四重奏

最近两年高考对文言文翻译的考察由选择正误改为笔译。这就增加了答题难度,而且所出试题均出于课外,仿佛无迹可求,无从下手。其实,还是可以讲究一点技巧,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奏一曲美妙的“文言文翻译四重奏”: 1. 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

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在大家做翻译题时,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 2. 翻译要注意调整语序。

文言文中变式句时常出现,有主谓后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等多种类型。翻译时调整好语序,才能便于翻译,否则译文易颠三倒四,给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3. 翻译要注意活用现象。

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这就是活用。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翻译时要抓住词语的临时含义。

4. 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

在文言文阅读中,有些句子往往因为个别词而影响全句的理解。这个词就是一个关键词。对于它,我们要联系语境去理解、参悟。

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只要平时努力,并注意以上四点,加以灵活掌握,要翻译正确是不难的。

【失误分析】

高考文言文翻译,要求高,赋分多,如果不仔细对待,往往就会出现错误。纵观近几年高考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以下规律:

(1)不明词类活用而出错。例如:2004年全国卷Ⅲ“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很多同学把“贤”、“愚”翻译成“贤明”、“愚蠢”,就是不懂得“贤”和“愚”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可译为“有才德的人”、“愚笨的人”。这种情况,可结合我们已学过的课文《师说》中的“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对比分析,由已知推未知。 (2)不明古今异义词而出错。例如:2006年湖北模拟题“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中的“颜色”,不是指衣服的颜色,而是指他母亲的脸色。对于此题,我们要注意积累相关的知识,结合课文《五人墓碑记》中“颜色不少变”之意,即可理解。

(3)不明修辞手法而出错。例如:“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中的“旌麾”,有的同学把它理解成“旗帜”,这是本义,而句中运用了借代的手法,用“军队的标志(旗帜)”来代替“军队”。所以,在文言文中,那些含有借代和借喻的句子,在翻译时要将代体和喻体还原为本体。

(4)不明虚词的作用而出错。文言虚词有的必须译出,如“之”、“其”有实词义项;“而”、“之”、“以”在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对换;有的语气词也可互换。文言虚词有的不必译出。①起语法作用的。如“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又如“之”作宾语前

- 4 -

置的标志,“者”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于”作状语后置的标志。②表停顿作用的,如:“近者奉辞伐罪”的“者”。③起衬字作用的,如“顷之,烟炎张天”的“之”。④发语词,如“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的“夫”。

【高考模拟】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给画线的文字断句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论酒刺政

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选自西汉·刘向《新序·刺奢》)

断句: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

译: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毋择献鹄

魏文侯使舍人毋择献鹄(天鹅)于齐侯。毋择行道失之,徒献空笼。见齐侯曰:“寡使臣毋择献鹄,道饥渴,臣出而饮食之。鹄飞冲天,遂不复反。念思非无钱以买鹄也,恶有为其君使,轻易其币(礼物)者乎?念思非不能拔剑刎颈,腐肉暴骨于中野也,为吾君贵鹄而贱士也;念思非不敢走陈蔡之间也,恶绝两君之使。故不敢爱身逃死,来献空笼,唯主君斧质之诛。”齐侯大悦,曰:“寡人今者得兹言,三贤于鹄远矣。寡人都郊地百里,愿献于大夫为汤沐邑。”

(选自《说苑·奉使》)

①毋择行道失之,徒献空笼。 译

文:

②道饥渴,臣出而饮食之。 译

文:

③念思非无钱以买鹄也,恶有为其君使,轻易其币者乎? 译

文: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进学之道

- 5 -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归功)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①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译

文:

②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译

文: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商鞅治秦

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畏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黥:黥面之刑。劓:割鼻之刑。傅:教导、辅佐王子的人)。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①罚不畏强大,赏不私亲近。 译

文: ②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 译文: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数胜亡国

魏文侯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数战而数胜。”武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其独以亡,何故也?”对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疲民,而国不亡者,天下鲜矣。” (节选自《淮南子·道应训》)

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疲民,而国不亡者,天下鲜矣。 译

文:

- 6 -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明义而肥

子夏见曾子,曾子曰:“何肥也?”对曰:“战胜,故肥也。”曾子曰:“何谓也?”子夏曰:“吾入见先王之义则荣之,出见富贵之乐又荣之,两者战于胸中,未知胜负,故臞。今先王之义胜,故肥。”

(《韩非子·喻老》)【注】臞(qú):瘦。(1)吾入见先王之义则荣之,出见富贵之乐又荣之。 译

文: (2)两者战于胸中,未知胜负,故臞。 译

文: (3)今先王之义胜,故肥。 译

文: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巧言释罪

汉上官桀为未央厩令,武帝尝体不安,及愈,见马,马多瘦,上大怒:“令以我不复见马邪?”欲下吏。桀顿首曰:“臣闻圣体不安,日夜忧惧,意诚不在马。”言未卒,泣数行下。上以为忠,由是亲近,至于受遗诏辅少主。

义纵为右内史,上幸鼎湖,病久,已而卒起,幸甘泉,道不治,上怒曰:“纵以我为不行此道乎?”衔之,遂坐以它事弃市。二人者其始获罪一也,桀以一言之故超用,而纵及诛,可谓幸不幸矣。

(宋·洪迈《容斋随笔》)

(1)上大怒:“令以我不复见马邪?”欲下吏。 译

文: (2)已而卒起,幸甘泉,道不治。 译

文: (3)衔之,遂坐以它事弃市。

- 7 -

文: 8.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富贵有道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译

文: (2)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译

文: 9.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俭侈论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1)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译

文:

(2)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译

文:

10.将下面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其勿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

- 8 -

纣是也。可不慎欤?” 译

文:

11.将下面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防邪近正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以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污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就中正也。 译

文: 12.将下面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邹忌答难

昔者邹忌以鼓琴见齐宣王,宣王善之??遂拜以为相。稷下先生淳于髡之属七十二人,皆轻忌,以谓设以辞,邹忌不能及。乃相与俱往见邹忌。淳于髡之徒礼倨,邹忌之礼卑。淳于髡等曰:“狐白之裘,补之以弊羊皮,何如?”邹忌曰:“敬诺,请不敢杂贤以不肖。”淳于髡等曰:“方内而员釭,如何?”邹忌曰:“敬诺,请谨门内,不敢留宾客。”淳于髡等曰:“三人共牧一羊,羊不得食,人亦不得息,何如?”邹忌曰:“敬诺,减吏省员,使无扰民也。”淳于髡等三称,邹忌三知之,如应响。淳于髡等辞屈而去。 译

文:

五.文言文翻译得分点把握技巧:

2005年语文考试大纲将“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列入了高考考试范围,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最大的可能是在翻译题中体现,因此,如何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已成为考生们关注的焦点。

一、看词性——从词类活用现象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词类活用是2005年高考的选考内容。它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活用。翻译时,对活用的词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的词性及词义。

二、观句式——从文言句式特点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文言句式已纳入2005年高考考查范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好文言句式的不同特点,特别要掌握好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而这些句式一般说来都有

- 9 -

语言标志,因此,可以通过对这些语言标志的识别,来判断它们是属于哪种句式特点。 三、悟词义——从关键实词意义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所谓关键实词,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起关键意义的、解释通常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或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句子中的关键实词,以动词最多,形容词、名词次之。另外,也要注意句子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 四、辨用法——从主要虚词用法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虚词是句子构成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考试大纲18个文言虚词中经常考的有“而、以、于、因、用、乃、其、为、则、之”等,考前应当注意把它们的用法进行归纳并强化训练以加深印象。翻译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注意上下文的关系,注意意思的衔接和连贯。

所以,在文言文翻译中,一定要注意通过看词性、观句式、悟词义、辨用法等方法,敏锐地发现这些得分点并准确地把它们翻译好,翻译得通顺流畅。这样,才能在文言文翻译中得到高分。

- 10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cr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