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评估学习指导(思考题和答案)

更新时间:2023-11-22 07:2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 什么是健康评估?

2.健康评估的内容有那些?。 3.简述健康评估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第二章 健康评估的方法 1.什么是健康评估?

答:健康评估是研究确定护理对象的 健康状态以及对健康状态反应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思维方法的 临床学科。是一个收集评估对象的健康资料,并对资料的价值进行判断的过程。

2.可以从哪些地方收集评估对象的健康资料? 答:1)评估对象本人 2)评估对象的家属、朋友

3)评估对象受伤或发病过程的目击者 4)评估对象的卫生保健人员 5)评估对象的健康记录或病历

3.收集健康资料的方法有哪些?

答:收集健康资料的方法有会谈、身体评估、查阅病历及检查结果等。 4.什么叫会谈? 答:会谈是评估者与评估对象本人或相关人员之间进行的目标明确和有序的交谈过程。

5.哪些因素可影响会谈的效果? 答:1)与评估对象的关系 2)会谈技巧 3)环境 4)文化 5)年龄 6)健康状况

6.在会谈时如何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使会谈能顺利进行? 答:1)做好自我介绍 2)说明会谈目的 3)恰当的承诺 4)注意态度、语言

5)对病人的陈述表示理解、认可和同情

7.为了使收集到的病史正确有效,在会谈的时候应注意哪些技巧? 答:1)从主诉开始,有目的、有序进行 2)采用恰当的提问方式 3)避免诱导病人

4)避免有特殊意义的医学术语 5)注意核实

8.为确保所获病史资料的准确性,在会谈过程中必须对那些含糊不清、存有疑问或矛盾的内容进行核实。常用的核实方法有哪些?

答:常用的核实方法有澄清、复述、反问、质疑、解析。

9.何谓身体评估? 答:身体评估是评估者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辅助工具对被评估者进行细致的观察和系统的检查,以了解其身体健康状况的一组最基本的检查方法 10.身体评估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1)说明评估的目的,争取合作 2)关心、爱护病人,注意环境、光线 3)前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4)取适宜的位置,指导患者配合

5)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全面而有重点 6)手脑并用,动作轻柔、准确、规范 7)根据病情变化,随时复查

11.身体评估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身体评估的基本方法有: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

12.什么叫触诊? 答:触诊是检查者通过手与被检查者体表局部接触后的感觉或被检查者的反应发现其身体某部有无异常的检查方法。

13.浅部触诊法是怎样进行的?

答:将一手轻置于被检查部位,利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协同动作,轻柔地进行滑动触摸

14.浅部触诊法适用于检查哪些病变?

答:浅部触诊法适用于体表浅在病变;关节软组织;浅部动脉、静脉;腹部有无压痛、抵抗感、搏动包快等

15.双手触诊法多用于检查哪些病变?

答:双手触诊法多用于肝、脾、肾及腹腔肿物的检查。 16.深部滑行触诊法常用于哪些病变的检查?

答:深部滑行触诊法常用于腹腔深部包快和胃肠病变的检查

17.深压触诊法适用于哪些检查?

答:1)用于探测腹腔深在病变的部位或确定腹部压痛点

2)检查反跳痛:在深压的基础上迅速将手抬起,同时询问患者有无疼痛加剧并观察面部是否出现痛苦表情

18.触诊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1)触诊前说明目的及可能造成的不适 2)下腹部检查时,应嘱被评估者排空大小便 3)取适宜的体位 4)手要温暖、干燥

5)从健侧开始,渐及病变处,动作由浅入深 6)耐心指导被评估者做好配合动作

19.什么叫叩诊?

答:叩诊是指用手指叩击或手掌拍击被检查部位体表,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根据听到的震动和音响特点判断所在脏器有无异常的检查方法

20.间接叩诊法如何进行? 答:检查者以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叩诊部位,其余手指稍抬起,勿与体表接触。右手自然弯曲,以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节前端

21.间接叩诊法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1)叩击方向与叩诊部位的体表垂直

2)叩诊时以腕关节与掌指关节的活动为主,避免肘关节与肩关节活动,叩击后右手立即抬起

3)叩击动作要灵活、短促、富有弹性 4)叩击力量要均匀适中

5)一个叩诊部位,每次只需连续叩击2~3下

6)叩诊过程中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移动时应抬起离开皮肤 7)叩诊中应随时注意对称部位的比较与鉴别 22.叩诊音分哪几种?

答:叩诊音分清音、浊音、实音、鼓音和过清音

23.各种叩诊音的临床意义? 答:1)清音为正常肺部叩诊音

2)浊音正常情况见于心、肝(被肺组织覆盖处),病理情况见于肺炎等

3)实音正常情况见于心、肝(未被肺组织覆盖处),病理情况见于肺实变、胸腔积液等

4)过清音主要见于肺气肿

5)鼓音正常见于胃泡区及腹部,病理情况见于肺内空洞、气胸等 24.听诊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1)环境要安静、温暖、避风

2)根据病情,嘱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 3)听诊前,应检查听诊器耳件及管腔 4)听诊时,体件要紧贴被检查部位 5)听诊时,注意力要集中,摒除干扰音

25.常见的各种异常气味有什么临床意义? 答:1)呼气有大蒜味:见于有机磷中毒 2)呼气有烂苹果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3)呼气有氨味:见于尿毒症 4)呼气有肝腥味:见于肝昏迷

5)呕吐物呈酸臭味:见于幽门梗阻的患者 6)呕吐物呈粪臭味:见于肠梗阻患者 7)痰液有恶臭味:提示厌氧菌感染 8)尿液有浓烈的氨味:见于膀胱炎

9)脓液恶臭味:提示有气性坏疽或厌氧菌感染

26.什么是健康史?

答:健康史是关于被评估者目前、过去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主观资料。 27.健康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健康史的内容内容包括一般资料、主诉、现病史、既往病史、目前用药史、成长发展史、家族健康史及系统回顾。

28.何谓主诉?主诉陈述时应注意什么?

答:主诉就是患者感觉最主要、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或是本次就诊的最主要原因。主诉的陈述需注明时间,语句要简短扼要并高度概括;主诉在1个以上,应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主诉的表达应使用患者自己的语言,不用诊断用语。 29.现病史包括哪些内容? 答:1)起病情况与患病时间 2)主要症状及其特点 3)伴随症状

4)健康问题的发展演变过程 5)所采取的处理措施及其效果 6)健康问题对被评估者的影响

30.既往健康史包括哪些内容?

答:1)被评估者对自己既往健康状况的评价 2)既往病史 3)过敏史

31.成长发展史包括哪些内容? 答:1)生长发育情况 2)月经史 3)婚姻史 4)生育史

32.什么叫系统回顾? 答:系统回顾是通过询问被评估者各系统或各健康功能型态有关症状的有无及其

特点,全面系统地评估被评估者以往已发生的健康问题及其与本次健康问题的关系。

33.戈登功能性健康型态系统回顾包括哪些方面? 答:1)健康感知-与健康管理型态 2)营养-代谢型态 3)排泄型态

4)活动-运动型态 5)睡眠-休息型态 6)认知-感知型态

7)自我感知-自我概念型态 8)角色-关系型态 9)性-生殖型态

10)应对-应激耐受型态 11)价值-信念型态

34.什么叫护理诊断?

答:护理诊断是护士针对个体、家庭、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的反应所作的临床判断。

35.护理诊断由哪几部分构成?

答:护理诊断由名称、定义、诊断依据、相关因素四部分构成

36.什么是现存的护理诊断?

答:现存的护理诊断是护士对个体、家庭、社区已出现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的反应所作的描述

37.什么是有??危险的护理诊断?

答:有??危险的护理诊断:是对易感的个体、家庭或社区对健康状况或生命过程可能出现的反应的描述

38.现存的护理诊断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答:对于现存的护理诊断,其诊断依据是一组可表明护理诊断的症状和体征。 39.什么是护理诊断的必要依据? 答:护理诊断的必要依据是作出某一护理诊断时必须具备的依据,为诊断成立的必要条件。

40.相关因素可以是来自哪些方面的因素? 答:1)病理生理学方面的因素 2)心理方面的因素 3)与治疗有关的因素 4)情境方面的因素 5)成熟方面的因素

41.有危险的护理诊断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答:有危险的护理诊断的诊断依据是其危险因素,也就是导致个体、家庭、社区健康状况改变发生可能性增加的因素。

42.护理诊断的陈述形式有哪些?

答:护理诊断的陈述形式有三部分陈述、二部分陈述和一部分陈述。

43.三部分陈述形式包括哪些内容?常用于描述哪种护理诊断?

答:三部分陈述形式包括诊断名称、症状体征、相关因素。常用于描述现存的护理诊断

44.二部分陈述形式包括哪些内容?常用于描述哪种护理诊断?

答:二部分陈述形式包括诊断名称、相关因素。常用于描述有危险的护理诊断 45.陈述护理诊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1)名称的陈述要规范

2)相关因素的陈述:使用“与?..有关”的方式;尽量具体和直接;无法确立时可写成与未知因素有关

3)知识缺乏的陈述方式:知识缺乏:缺乏??方面的知识

46.什么叫合作性问题? 答:合作性问题是需要护士监测以及时发现其发生或变化的某些疾病过程中的并发症,护士以执行医嘱性措施和采用护嘱 性措施减少其发生的方式处理合作性问题。

47.合作性问题如何陈述?

答:合作性问题的陈述以“潜在并发症”开始,其后为“潜在并发症”的名称。 48.护理诊断的过程需要经过哪些步骤?

答:护理诊断的过程需要经过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选择护理诊断四个步骤。

常 见 疑 问

第三章 常见症状评估

第一节 发热

49.什么是发热? 答: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50.导致发热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致热源可分为哪几大类? 答:致热源性发热是导致发热的最主要因素。致热源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

51.致热源致发热的机理: 答:外源性致热源不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是通过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

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使之形成并释放白细胞介素(IL-1)、 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等内源性致热源(endogenous pyrogen),后者 可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使之上移。体 温调节中枢对体温加以重新调节,发出冲动,一方面通过交感神经使皮肤血管 及竖毛肌收缩,排汗停止,散热减少;另一方面通过运动神经使骨骼肌紧张性 增高或寒战,产热增多。这一综合调节作用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引起发 热。

52.发热分为哪两类。以哪类最多见?

答: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以感染性最多见。

53.非感染性发热(noninfective fever)常见几类原因: 答:1)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

2)风湿性疾病:如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病等。 3)内分泌与代谢障碍: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脱水等。

4)皮肤散热障碍:见于广泛性皮炎及慢性心力衰竭所致发热,多为低热。 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常见于中暑、安眠药中毒、脑出血或颅脑外伤等。其产生与体浊调节中枢直接受损有关,高热无汗为其临床表现特点。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属功能性发热,包括夏季热、女性月经前或早孕期、剧烈运动后、感染后发热,多表现为低热。 54.发热的临床分度。

答:以口腔温度为标准,按发热高低可分为: 1)发热:37.3℃~38℃ 2)中等高热:38.1℃~39℃ 3)高热:39.1℃~41℃ 4)超高热:41℃以上

55.体温上升期的特点和临床表现?

答:此期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使体温上升。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苍白、无汗,畏寒

或寒战。继而表现为体温骤升或缓升。前者指体温在几小时内达39℃~40℃或 以上,常伴寒战,见于疟疾、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急性肾盂肾炎、某些药物反应等;后者表现为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达到高峰,多不伴有寒战, 见于伤寒、结核病等。

56.高热期的特点和临床表现。 答;此期特点是产热和散热过程中在较高水平上保持相对平衡。体温上升至高峰后

保持一段时间,持续数小时、数天或数周。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灼热, 呼吸深快,开始出汗并逐渐增多。

57.什么是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答:体温持续在39℃~40℃以上,达数天或数周,24h波动不超过1℃。见于伤寒、

大叶性肺炎高热期。

58.什么是弛张热(remittent fever)

答:体温在39℃以上,24h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见于败血症、

风湿热、化脓性感染等。

59.发热的护理评估要点。

答:1)起病缓急、发热程度与热型。

2)发热对人体功能性健康形态的影响,主要包括:①有无食欲与体重下降、脱水等营养与代谢型态的改变;②有无意识障碍等认知与感知形态的改变。 3)诊断、治疗与护理经过。包括有否用药,药物种类、剂量及疗效;有无采取物理降温措施,方法及其疗效。

60.发热的相关护理诊断

答:1)体温过高:与病原体感染有关;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有关。 2)体液不足:与体温下降期出汗过多和/或液体量摄入不足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长期发热代谢率增高及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有关。

4)潜在并发症:惊厥。 5)潜在并发症:意识障碍。 6)与原发病有关的护理诊断。

61.什么是水肿及水肿分类。

答:液体在组织间隙过多积聚时,称为水肿(edema)。 分类:

1)液体在组织间隙内弥漫性分布时,为全身性水肿;

2)积聚在身体某一局部组织间隙内时,为局部性水肿;发生于体腔内称积液,如胸腔积液(胸水)、腹腔积液(腹水)、心包积液等。

3)组织间液积聚较少,体重增加在10%以下,指压凹陷不明显者,称隐性水肿; 4)体重增加在10%以上,指压凹陷明显者,称显性水肿。

62.水肿的发生机制。 答:正常人体组织间液量通过机体内外和血管内外液体交换的平衡维持恒定。肾脏

在维持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中起重要作用。任何原因导致肾脏球-管失衡均可 使肾脏排水排钠减少,从而引起钠水潴留和全身性水肿。毛细血管内静水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压和组织液的胶体渗透压是维持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 的因素,当这些因素发生障碍时,可引起组织间液生成过多或回吸收过少,形 成水肿。

63.产生水肿的主要因素。

答:1)钠水潴留:如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 2)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如右心衰竭等;

3)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如局部炎症、创伤及过敏所致的血管神经性水肿; 4)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通常继发于低蛋白血症,如肾病综合征等; 5)淋巴液或静脉回流受阻,如丝虫病或血栓性静脉炎等。

64.各型水肿的特点。

答:1)心源性水肿主要见于右心衰竭。水肿特点为首先发生在下垂部位,重者可

发生全身性水肿合并胸水、腹水或心包积液。 2)肾源性水肿的特点见于各型肾炎。水肿特点为早期于晨起时眼睑与颜面水肿,以后可发展为全身性水肿。肾病综合征患者水肿显著,常伴胸水和腹水,指压凹明显。

3)肝源性水肿见于肝功能失代偿期。其特点为以腹水为主要表现,也可先出现踝部水肿,逐渐向上发展,但头面部及上肢常无水肿。

4)营养不良性水肿:由于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营养缺乏、蛋白质丢失过多等致低蛋白血症,可产生水肿。其特点为水肿多积压组织疏松处开始,然后扩展至全身,以低垂部位显著。水肿发生前常有消瘦、体重减轻等。

5)其他原因的全身性水肿:常见有:①粘液性水肿:其特点为非凹陷性水肿,以口唇、眼睑及下肢胫前较明显;②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其特点为多于经前7~14天出现眼睑、踝部、手部轻度水肿,行经后水肿逐渐消退;③特发性水肿:原因未明,几乎只发生于女性,其特点为水肿与体位有明显关系,主要在身体下垂部位,于直立或劳累后出现,休息后减轻或消失;④药物性水肿:见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雄激素、雌激素、胰岛素等应用过程中,一般认为与钠水潴留有关。 65.水肿的护理评估要点

答:1)有无与水肿发生有关的疾病病史或用药史。 2)水肿的特点、程度,使其加重或减轻的因素。

3)每日饮食、饮水、钠摄入情况,体重及尿量的变化。

4)水肿对人体功能性健康形态的影响。主要为:①有无以前负荷增加表现等活动与运动形态的改变;② 有无皮肤溃破和继发感染等营养与代谢形态的改变。 5)诊断、治疗与护理经过 重点为有否使用利尿剂,药物种类、剂量、疗效和不良反应。

66.水肿的相关护理诊断

答:1)体液过多:水肿与右心功能不全有关;与肾脏疾病所致钠水潴留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水肿所致组织、细胞营养不良有关。

3)活动无耐力:与胸、腹腔积液所致呼吸困难有关。 4)潜在并发症:急性肺水肿。 5)与原发病有关的护理诊断。

67.咳嗽和咳痰的病因。

答:1)呼吸系统疾病。呼吸道各部位受到刺激性气体、异物、炎症、肿瘤、出

血等刺激。

2)胸膜疾病。见于各种类型的胸膜炎、气胸、胸腔穿刺所致胸膜受到刺激时。 3)心血管系统疾病。左心衰竭引起肺淤血与肺水肿,或右心及体循环静脉的栓子脱落发生肺栓塞时,肺泡与支气管内漏出物或渗出物刺激肺泡壁及支气管粘膜而产生。

4)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病变如脑炎、脑膜炎可影响大脑皮层或延髓咳嗽中枢引起咳嗽。

68.咳嗽和咳痰的临床表现。

答:1)咳嗽的病因不同,临床表现也可不同。性质上,咳嗽无痰或少痰为干咳,见于急性咽喉炎、胸膜炎、急性支气管炎早期、肺结核等;咳嗽伴痰液称湿咳,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时间与节律上,咳嗽可于清晨起床体位改变时加剧,伴脓痰,常见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或于夜间平卧时出现剧烈咳嗽及明显咳痰,常见于肺结核、左心衰竭等;可骤然出现或长期慢性发作,前者常见于突然吸入刺激性气体、急性咽喉炎或呼吸道异物等,后者多提示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存在。音色上,可因声带或喉部的病变而嘶哑, 也可因极度衰弱或声带麻痹而声音低微或无声。

2)不同的疾病,咳痰的性质、痰量、颜色、气味等不一样。痰的性质可分为粘液性、浆液性、脓性、粘液脓性、血性等。因所含成分不同,可呈白色、铁锈色、黄色、粉红色、浅绿色等。一般急性呼吸道炎症的痰为浆液性或粘液性白痰,后期转为黄色粘液痰;肺淤血、肺水肿时,常咳粉红色泡沫样痰。痰量少者仅数毫升,见于呼吸道炎症;痰量多时可达数百毫升,静置后出现分层现象;上层为泡沫,中层为浆液或浆液脓性,底层为脓导体及坏死组织,见于支气管扩张或肺脓肿。正常人痰液无特殊气味,当肺组织坏死或感染时痰有臭味,厌氧菌感染有特殊的恶臭味。

69.咳嗽和咳痰的护理评估要点。

答:1)有无与咳嗽、咳痰相关的疾病史或诱发因素。

2)咳嗽出现和持续时间、性质、节律、音色及其与体位、睡眠的关系。 3)痰液性质、痰量、颜色、气味、粘稠度及与体位的关系。 4)能否有效咳嗽、咳痰。

5)咳嗽的严重程度及其对人体功能性健康形态的影响。主要包括:①有无食欲减退、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等活动与运动形态的改变;②有无失眠等睡眠与休息形态的改变。对胸、腹部手术后剧烈、频繁咳嗽者要注意评估伤口情况。 6)诊断、治疗与护理经过。是否服和止咳祛痰药物,药物种类、剂量及疗效;有无采取促进排痰的护理措施。

70.咳嗽和咳痰的相关护理诊断。

答: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液粘稠有关;与极度衰竭、咳嗽无力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长期频繁咳嗽、营养摄入不足有关。 3)睡眠形态紊乱:与夜间频繁咳嗽影响睡眠有关。

71.咯血的常见病因

答:1)呼吸系统疾病。为咯血常见病因。包括:①支气管疾病:常见有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肺癌、支气管结核和慢性支气管炎等,其发生系炎症、肿瘤等损

伤支气管粘膜病灶处毛细血管,使其通透性增加或粘膜下血管破裂所致。②肺部疾病:常见有肺结核、肺炎、肺脓肿等。 2)心血管疾病。较常见的是二尖瓣狭窄。

3)全身性疾病。包括:①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②急性传染病:如流行性出血热、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等。③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结节性多动脉炎等。④其他:如气管或支气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均可引起。

72.咯血的临床表现。

答:少量咯血,可仅表现为痰中带血,每日咯血量在100ml以内。中等量以上咯血,

咯血前可有喉痒、胸闷、咳嗽等先兆症状,咯出血多为鲜红色,每日咯血量 100~150ml。咯血时常表现为咯出满口血液或短时内咯血不止,每日咯血量达 500m以上,或一次咯血300~500ml,常伴呛咳、脉速、出泠汗呼吸急促、面 色苍白、紧张不安和恐惧感。

73.大咯血的常见并发症。 答:1)窒息 2)肺不张 3)继发感染

4)失血性休克:大咯血后出现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四肢湿冷、烦躁不安、少尿等。

74.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答:

咯血 呕血

病因 肺结核、支气管肺癌、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心脏病 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胆道疾病

出血前症状 喉部痒感、胸闷、咳嗽等 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 出血方式 咯出 呕出,可呈喷射状 血色 鲜红 棕黑或暗红,偶鲜红

血中混有物 痰、泡沫 食物残渣、胃液 酸碱反应 碱性 酸性

黑便 除非咽下血液,否则没有 有,呕血停止后仍持续数日 出血后痰性状 常有血痰数日 无痰

75.咯血相关护理诊断

答:1)有窒息的危险:与大咯血所致呼吸道血液潴留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支气管内血液储积有关。 3)焦虑:与咯血不止有关。 4)恐惧:与大咯血有关。

5)体液不足:与大量咯血所致循环血量不足有关。

76.发绀的定义。

答:发绀(cyanosi)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的现象。

28.发绀的发生机制。 答:任何原因所致血液中血红蛋白氧合不全,毛细血管内还原血红蛋白的绝对含量

增多,超过50g/L时,即可出现发绀。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达30g/L,或硫化 血红蛋白达5g/L时,也可出现发绀,临床较为少见。 77.发绀分为哪几类? 答:1)中心性发绀; 2)周围性发绀; 3)混合性发绀。

78.何谓中心性发绀?它包括哪几类?发绀的特点是?

答:1)中心性发绀:是由于心、肺疾病导致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引起的发绀。 2)包括:①肺性发绀:常见于各种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如呼吸道阻塞、肺部疾病②心性发绀:见于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如Fallot四联症等。

3)其特点为发绀呈全身性,除四肢与面颊外,亦见于舌及口腔粘膜与躯干皮肤,发绀部位皮肤温暖。

79.何谓周围性发绀?它包括哪几类?其特点? 答:1)周围性发绀是由于周围循环血流障碍所致。

2)包括:①淤血性周围性发绀:见于右心衰竭、大量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等;②缺血性周围性发绀:常见于重症休克。

3)其特点是:发绀常出现于肢体末梢与下垂部位,如肢端、耳垂与鼻尖。发绀部位皮肤温度低,若加温或按摩使之温暖,发绀可消退。

80.发绀的护理评估要点。

答:1)有无与发绀相关的疾病病史或药物、化学物品、变质蔬菜摄取史。 2)发绀的特点及其严重程度。 3)发绀对人体功能性健康形态的影响 主要为:①有无呼吸困难等活动与运动形态的改变;②有无焦虑、恐惧等压力与压力应对形态的改变。

4)诊断、治疗和护理经过。有无用药,有无采取氧气疗法及共疗效。] 81.发绀的相关护理诊断。

答:1)活动无耐力:与心肺功能不全所致机体缺氧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心肺功能不全所致肺淤血有关。

3)低效性呼吸形态:与肺泡通气、换气、弥散功能障碍有关。 4)焦虑/恐惧:与缺氧所致呼吸费力有关。

82.什么是肺源性呼吸困难?临床上分为哪几类型?其每型的特点?

答;1)肺源性呼吸困难定义:是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引起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引起。

2)分型:吸气性呼吸困难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喉、气管、大支气管狭窄与梗阻。其特点为吸气过程显著困难,重者可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称“三凹征”(three depression sign),常伴干咳及高调吸气性喉鸣。呼气性呼吸困难见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疾病所致的肺组织弹性减弱和(或)小支气管痉挛或狭窄,其特点为呼气费力、呼气时间明显延长,常伴有干啰音。混合性呼吸困难:见于重症肺炎、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大面积肺不张、大量胸腔积液和气胸等所致肺部广泛病变使呼吸面积减少,肺换气功能受损。其临床特点为吸气与呼气均感费力,呼吸浅快,常伴有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可有病理性呼吸音。

83.什么是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和心源性哮喘?

答;急性左心衰竭时常于夜间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轻者

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缓解,重者气喘、大汗、面色青紫伴哮鸣音,咯 粉红色泡沫样痰,两肺底部可闻及湿啰音,称心源性哮喘(cardiac asthma)。 84.呼吸困难的护理评估要点。

答:1)有无与呼吸困难相关的疾病病史。

2)呼吸困难的特点、严重程度及对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 3)呼吸困难对人体功能性健康形态的影响 主要为①有无发绀等活动与运动形态改变;②有无语言困难、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等认知与感形态的改变。 4)诊断、治疗与护理经过 重点为有否使用氧疗,浓度、流量、疗效。 85.呼吸困难的相关护理诊断。

答:1)活动无耐力:与呼吸困难所致的能量消耗增加和缺氧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心肺功能不全、肺部感染等引起有效肺组织减少、肺弹性减退等有关。

3)低效性呼吸形态:与上呼吸道梗阻有关;与心肺功能不全有关。 4)语言沟通障碍:与严重喘息有关。

86.心悸的护理评估要点。

答:1)有无与心悸发作相关的疾病病史或吸烟、饮刺激性饮料及精神受刺激等诱发因素。

2)心悸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与间隔时间、心悸发作时的主观感受及伴随症状。 3)心悸对人体功能性健康形态的影响,主要为有无焦虑、恐惧等压力应对形态的改变。

4)诊断、治疗及护理经过 包括是否和药,有无电复律、人工起搏治疗,已采取的护理措施。

87.恶心、呕吐的临床表现。

答:恶心常为呕吐的前驱表现,并伴有面色苍白、出汗、流涎、血压降低及心动过

缓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也可仅有恶心而无呕吐,或仅有呕吐而无恶心。不同 病因所致呕吐的特点为:①反射性呕吐常有恶心先兆,胃虽已排空仍干呕不止; ②中枢性呕吐于喷射状,较剧烈且多无恶心先兆,吐后不感轻松,可伴剧烈头冯

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③前庭功能障碍性呕吐与头部位置改变有密切的关系,常伴有眩晕、眼球震颤及恶心、血压下降、出汗、心悸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状;④神经性呕吐与精神因素有关,为餐后即刻发生的多次少量呕吐,多不伴有恶心。 88.恶心、呕吐护理评估要点。

答:1)有无与恶心、呕吐相关的疾病病史或诱发因素。

2)呕吐发生与持续的时间、频率、进食、药物、运动、情绪的关系及呕吐特点。 3)呕吐物的量、性状及气味。

4)恶心、呕吐对人体功能性健康形态的影响,主要为有无进食、进液及体重变化,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营养与代谢形态的改变。对于儿童、老人、病情危重和意识障碍患者,还应对那些可能导致误吸的危险因素如体位进行评估,密切观察面色、有无呛咳及呼吸道通畅情况。

5)、诊断、治疗及护理经过,包括是否已作X线钡餐、胃镜、血糖、尿素氮等检查及其结果,已采取的措施及效果等。

89.恶心、呕吐相关护理诊断

答:1)舒适的改变;恶心/呕吐与急性胃炎有关;与幽门梗阻有关;与服用药物有关等。

2)体液不足/有体液不足的危险:恶心、呕吐引起体液丧失及摄入量减少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有营养失调:与长期频繁呕吐和食物摄入量不足有关。

4)有误吸的危险:与呕吐物误吸入肺内有关。

90.呕血与黑便(hematemesis and melena)的定义

答:都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呕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和胰出血,或全身性疾病所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部分血液经肠道排出,因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形成黑便。由于黑便附有粘液而发亮,类似柏油,又称柏油便(tarry stool)。 91.呕血与黑便最常见的几种病因。

答:以消化性溃疡引起者最常见,其次是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次为急性胃

粘膜病变。

92.呕血与黑便的临床表现。 答:1)呕血与黑便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93.呕血与黑便的护理评估要点。

答:1)确定是否为呕血。注意排除鼻腔部出血、咯血及因进食大量动物血、铁剂等所致呕吐物呈咖啡色或黑便。

2)有无与呕血与黑便相关的疾病病史或饮食不节、大量饮酒、服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吲哚美辛、水杨酸类药物等诱发因素。

3)呕血与黑便的次数、量、颜色及性状变化,可作为估计出血量的参考。黑便

示出血量在50~70ml以上,呕血示胃内积血量达250~300ml。由于呕血与黑便常混有呕吐物与粪便,失血量难以估计,临床上常根据全身反应估计出血量。如伴随体位改变(如由卧位变为坐、立位时)出现头晕、黑朦、心悸、口渴、冷汗示血容量不足。

4)呕血与黑便对人体功能性健康形态的影响。主要为有无紧张、焦虑、恐惧等压力与压力应对形态的改变。

94.呕血与黑便的相关护理诊断

答:1)组织灌注量改变:与上消化道出血所致血容量不足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呕血与黑便所致贫血有关。 3)恐惧:与大量呕血与黑便有关。 4)潜在并发症:休克。

95.便血的护理评估要点。

答:1)有无与便血相关的疾病病史或某些可致黑色便的食物、药物摄入名。 2)确定是否为便血。排除:①因食用过多肉类、猪肝、动物血所致黑便,此类黑便隐血试验阳性,但进素食后转为阴性;②服用秘剂、炭粉或中药液所致黑便,此类黑便一般外观灰黑色无光泽,隐血试验阴性。

3)便血的次数、量、颜色可作为估计失血量的参考,但因受粪便量的影响,应结合全身反应才能准确估计。

4)便血对人体功能性健康形态的影响。主要为有无焦虑、恐惧等压力与压力应对形态的改变。

96.便血的相关护理诊断。

答:1)活动无耐力:与便血所致贫血有关。

2)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便血所致周围循环衰竭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便血频繁,排泄物对肛周皮肤的刺激有关。 4)焦虑:与长期便血病因不明有关。

97.腹泻(diarrhea)的定义

答: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或带有未消化的食物、粘液、脓血。

腹泻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病程超过2个月者为慢性腹泻。

98.腹泻的分类?每种分类的常见疾病有哪些?其产生的机理?

答:1)分泌性腹泻:由胃肠粘膜分泌过多液体所致。常见于霍乱、沙门氏菌属感染,由于细菌毒素刺激肠粘膜细胞内的腺苷环化酶,促使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增加,引起大量水和电解质分泌到肠腔,从而导致腹泻。某些胃肠道内分泌肿瘤,如胃泌素瘤所致的腹泻也属分泌性腹泻。

2)渗透性腹泻:由肠腔内容物渗透压增高,阻碍肠内水与电解质吸收所致,如口服硫酸镁、甘露醇等导致的腹泻。

3)渗出性腹泻:是因粘膜炎症、溃疡或肿瘤浸润,使病变处血管通透性增加致血浆、粘液、脓血渗出所致。见于各种肠道炎症性疾病。

4)动力性腹泻:因肠蠕动过快,使肠内食糜停留时间过短,未被充分吸收而排出,引起腹泻。常见于肠炎、肝肠功能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等。

5)吸收不良性腹泻 由于肠粘膜吸收面积减少或吸收障碍引起,见于小肠大部切除、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99.腹泻的临床表现。

答:1)急性腹泻起病急,病程短,每日排便次数可达10次以上,粪便量多。慢性腹泻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每排便数次。由于病因及发生机制不同,粪便的量及性状等也有所不同。

2)各类腹泻临床表现特点如下:分泌性腹泻多为水样便,排便量每日大于

1000ml,粪便无脓血及粘液,与进食无关,伴或不伴有腹痛;渗出性腹泻粪便量明显少于分泌性腹泻,可有脓血或粘液,多伴有腹痛及发热;渗透性腹泻粪便常有不消化食物、泡沫及恶臭,多不伴伴痛,禁食后腹泻可在24~48h后缓解;动力性腹泻多不伴有腹痛,粪便较稀,无脓血及粘液: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粪便内含有大量脂肪及泡沫,量多而臭。

3)急性严重腹泻可因短时间丢失大量水分及电解质而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长期慢性腹泻可致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体重下降,甚至发生营养不良性水肿。由于排便频繁及粪便刺激,可使肛门周围皮肤糜烂及破损。长期腹泻可干扰患者休息、睡眠等正常生活,影响学习和工作。

100.腹泻的护理评估要点。

答:1)有无与腹泻相关的疾病病史或不洁饮食、旅行、聚餐史。

2)腹泻次数、粪便量、颜色、性状和气味,使腹泻加重或缓解的因素,如进食、油腻食物、受凉等。

3)腹泻对人体功能性健康形态的影响。主要为:①有无失水、消瘦、肛周皮肤破损等营养与代谢形态的改变;②有无睡眠与休息形态的改变。

101.腹泻的相关护理诊断。

答:1)腹泻:与肠道感染有关;与结肠癌有关;与胃大部切除有关等。 2)体液不足: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急性腹泻所致体液丢失过多有关。 3)有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的危险:与长期慢性腹泻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排便次数增多及排泄物对肛周皮肤的刺激有关。 102.便秘的定义。

答:便秘(constipation)是指排便次数7天内少于2~3次,粪便干结伴排便困难。

103.正常排便需要具备下述条件。

答:1)有足够引起政治肠蠕动的肠内容物,即足够的食物量、食物中含有适量的纤维素和水分;

2)肠道内肌肉张力正常及蠕动功能正常; 3)有正常的排便反射;

4)参与排便的肌肉功能正常。其中任何条件不能满足,即可发生便秘。 104.便秘分为哪两种?功能性便秘发生是原因。 答: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发生原因有:

1) 进食量少或食物缺乏纤维素,对结肠运动的刺激减少。

2) 由于环境改变、精神因素等导致排便习惯经常受干扰或抑制。

3) 结肠运动功能障碍,如年老体弱、活动过少、肠痉挛所致便秘,如肠易激综合征。

4) 腹肌及盆肌张力不足,排便动力缺乏所致便秘,如多次妊娠。 5) 结肠冗长,食糜残渣经过结肠时水分被过多吸收。

6) 药物影响,如长期滥用泻药造成对药物的依赖,停用则排便困难;应用镇静止痛药、麻醉剂、抗抑郁药、抗胆碱能药、钙通道阻滞剂、神经阻滞剂等使肌松驰引起便秘。

105.排便障碍的表现。

答:1)自然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少,并可逐渐加重;

2)排出困难:粪便干硬,难以排出;或粪便并不干硬,也难以排出。 106.黄疸(jaundice)的定义。

答: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致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正常胆红素最高为17.1μmol/L,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虽高于正常,但临床不易察觉,称隐性黄疸,超过34.2μmol/L时出现黄疸。

107.黄疸的病因与发生机制。

答:体内的胆红素主要来源于血红蛋白。血循环中衰老的红细胞经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破坏和分解,产生的胆红素称游离胆红素或非结合胆红素(unconjugated bilirubin, UCB)。非结合胆红素为脂溶性,不能从肾小球滤过,当其经血循环至肝脏时,被肝细胞摄取,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作用,形成结合胆红素(conjugated bilirubin, CB)。结合胆红素为水溶性,可通过肾小球滤过从尿中排出,当其随胆汁排入肠道,经肠内细菌的脱氢作用还原为尿胆原,大部分尿胆原在肠道内进一步被氧化为尿胆素从粪便中排出,称粪胆素,为构成粪便的主要色素。小部分尿胆原在肠道内被重吸收,经门静脉回到肝内,其中大部分再转变为结合胆红素,又随胆汁排入肠道,形成“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小部分经体循环由肾脏排出体外

108.临床上根据黄疸的发生机制将其分为哪3种类型。每一型常见的疾病?和产生机理。

答:1)溶血性黄疸。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形成大量的UCB,超过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的能力,加之大量红细胞破坏所致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降低了肝细胞对胆红素代谢的能力,使得UCB在血中潴留,形成黄疸。见于:①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②获得性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不同血型输血后溶血等。

2)、肝细胞性黄疸。由于肝细胞的损伤使其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功能降低,导致血中UCB增加。同时,未受损的肝细胞仍能够将UCB转化为CB,但因肝细胞肿胀、坏死及小胆管内胆栓形成等原因,使部分CB不能顺利排入毛细胆管而反流入血中,导致血中CB也增加,从而引起黄疸。见于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硬化、钩端螺旋体病等各种引起肝细胞广泛损害的疾病。

3)胆汁淤积性黄疸。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胆道阻塞,使阻塞上方胆管内压力增高、

胆管扩张,最终导致小胆管与毛细胆管破裂,胆汁中的胆红素返流入血而使血中GB升高。也可因肝内原因使胆汁生成和(或胆汁内成分排出障碍引起胆汁淤积可分为肝内性和肝外性,前者见于肝内泥沙样结石、毛细胆管型病毒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后者多由胆总管结石、狭窄、炎性水肿、肿瘤及蛔虫等阻塞引起。

109.黄疸的临床表现。

答:1)溶血性黄疸。一般黄疸较轻,皮肤呈浅柠檬黄色。急性溶血时可有高热、寒战、头痛及腰背痛,并有明显贫血和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重者可有急性肾衰竭。慢性溶血多为先天性,可有贫血和脾大。

2)肝细胞性黄疸。皮肤、粘膜浅黄至深金黄色,常伴有乏力、食欲减退、肝区不适或疼痛等症状,重者可有出血倾向。

3)胆汁淤积性黄疸。黄疸多较严重,皮肤暗黄色,完全梗阻者可呈黄绿或绿褐色。尿色深如浓茶,粪便颜色变浅,典型者呈白陶土色,因血中胆盐潴留,常有皮肤瘙痒与心动过缓;因脂溶性维生素K吸收障碍,常有出血倾向。

110.黄疸的护理评估要点。

答:1)确定有无黄疸。注意与胡萝卜素血症、阿的平等药物作用所致皮肤发黄相区别。

2)粪、尿颜色、皮肤色泽深浅、是否伴有瘙痒及其程度,一般而言:黄染越深、病情越重;梗阻越完全,皮肤瘙痒越严重,粪色越浅;黄疸伴皮肤瘙痒常提示黄疸程度较深,瘙痒减轻则表明病情好转,黄疸在消退。

3)黄疸对人体功能性健康形态的影响。主要包括:①有无因皮肤瘙痒所致的睡眠与休息形态的改变;②有无因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所致的自我概念形态的改变;③ 无焦虑、恐惧等因面临各种检查所致的压力与压力应对形态的改变。 111.黄疸的相关护理诊断。

答:1)舒适的改变:皮肤瘙痒与胆红素排泄障碍,血中胆盐增高有关。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皮肤瘙痒有关。

3)自我形象紊乱:与黄疸所致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有关。 4)焦虑:与病因不明,创伤性病因学检查有关。

112.惊厥的定义。 答:惊厥是指四躯干与颜面骨骼肌不自主的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常为全身性、对称性,可伴有或不伴有意识丧失。惊厥与癫痫有相同与不同之处,癫痫大发作与惊厥的概念相同,而癫痫的其他类型则不属于惊厥。 113.惊厥的护理评估要点。 答:1)发作严重程度; 2)诱发和发作先兆; 3)伴随症状; 4)发作意外;

5)惊厥发作的心理反应。

114.相关护理诊断。

答: 1)完全性尿失禁:与惊厥发作所致短暂意识丧失有关。 2)排便失禁:与惊厥发作致短暂意识丧失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与惊厥发作所致短暂意识丧失有关。

4)有窒息的危险:与惊厥伴意识障碍所致呼吸道分泌物误吸有关;与惊厥发作所致舌后坠堵塞呼吸道有关。

5)个人/家庭应对无效:与无能力处理突发惊厥有关。 6)体温过高:与短时间频繁惊厥发作有关。

115.意识障碍(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的定义。 答:是指人体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察觉能力障碍的一种精神状态。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昏迷。

116.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

答:按程度不同可有以下表现:

1)嗜睡(somnolence)是程度最轻的意识障碍。患者处于持续睡眠状态,可被唤醒,醒后能正确回答问题和作出各种反应,刺激停止后很快又入睡。

2)意识模糊(confusion)为程度深于嗜睡的意识障碍。患者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时间、地点、人物等定向能力发生障碍。

3)昏睡(stupor)是接近人事不省的意识状态。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虽在强烈刺激下(如压迫眶上神经、摇动患者身体等)可被唤醒,但很快又入睡,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

4)昏迷(coma)为最严重的意识障碍,按程度不同可分为:

轻度昏迷:意识大部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尚可出现痛苦表情或肢体退缩等防御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眼球运动和吞咽反射可存在。

中度昏迷:对周围事物及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对剧烈刺激可有防御反应。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无眼球转动。

深度昏迷:意识完全丧失,全身肌肉松驰,对各种刺激全无反应,深、浅反射均消失。

5)谵妄(delirium)为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神经中枢急性功能失调状态。表现为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幻觉、错觉、躁动不安、言语杂乱等。见于急性感染高热期、某些药物中毒、代谢障碍或循环障碍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患者可康复,部分可发展为昏迷。

117.意识障碍的护理评估要点

答:1)有无与意识障碍相关的疾病病史或诱发因素。

2)意识障碍程度 可通过与患者交谈,了解其思维、反应、情感活动、定向力等,必要时做痛觉试验、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等,判断意识障碍程度。也可按Glasgow昏迷评分有(Glasgow coma scale, GCS)对意识障碍的程度进行评估。 3)意识障碍进程 通过动态观察或动脉的GCS评分和记录可了解意识障碍演变的连续性。将3项记录值分别绘制成横向3条曲线,如总分值减少,曲线下降,提示意识障碍程度加重,病情趋于恶化;反之,曲线上升,提示意识状态障碍程度减轻,病情趋于好。

118.GCS的评分项目包括哪些?如何记分? 答:1)睁眼反应、运动反应和语言反应。

2)分测3个项目并予以计分,再将各项目分值相加求其总分,即可得到意识障碍程度的客观评分。GCS总分为3~15分,14~15分为正常,8~13分示意识障碍,≤7分为浅昏迷,<3分为深昏迷。评估中应注意运动反应的刺激部位应以上肢为主,并以其最佳反应记分。 119.急性腹痛的常见病因? 答:1)胃肠道穿孔; 2)腹腔脏器的急性炎症; 3)腹内空腔脏器梗阻或扩张; 4)腹内脏器扭转或破裂; 5)腹内血管阻塞; 6)腹壁疾病;

7)胸部疾病引起的牵涉痛; 8)全身性疾病。

120疼痛的临床表现。

答:1)疼痛的临床特点:定位、性质、程度、疼痛的经过和持续时间,以及对疼痛的敏感性; 2)头痛; 3)胸痛; 4)腹痛。

121.疼痛的护理评估要点。 答:1)疼痛的部位; 2)疼痛的性质与程度; 3)疼痛发生与持续时间; 4)诱发、加重或缓解因素; 5)相关病史;

6)伴随症状和体征; 7)疼痛的身体反应; 8)疼痛的心理社会反应。

122.内脏痛的定义的特点。

答:主要因内脏器官受到机械性牵拉、扩张或痉挛、化学性刺激等引起。内脏痛的发生缓慢而持久,可为钝痛、烧灼痛或绞痛,定位常不明确。

123.牵涉痛的定义和特点。 答:内脏痛常伴有牵涉痛,即内脏器官疾病引起疼痛的同时在体表某部位亦发生痛感或痛觉过敏。牵涉痛的部位与病变的内脏有一定的解刨相关性。 124.假性痛的定义。

答:是指病人在病变部位已经去除后,仍感到相应部位的疼痛。

童<10个。>10个出血点为试验阳性。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阳性主要见于毛细血管壁异常: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过敏性紫癜、维生素C缺乏、血管性紫癜等;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无力症;及其他疾病:如严重的肝肾疾病、服用大量抗血小板药物等。

347.出血时间测定有什么临床意义?如何测定出血时间?出血时间延长有什么临床意义?

答:出血时间主要反映血小板的数量、功能以及血管壁的通透性和脆性的变化。测定出血时间的方法为用采血针在指端剌出约3mm小伤口,从血液自然流出时开始计时,每隔30秒用干滤纸或棉球吸去流出的血液到流血自然停止。出血时间延长主要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管性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和药物性出血。

348.血小板计数的参考值是多少?什么是血小板减少?什么是血小板增多?血小板减少有什么临床意义?血小板增多有什么临床意义?

答:血小板计数的参考值是(100~300) ×109/L。血小板减少指血小板<100 ×109/L。血小板增多指血小板>400 ×109/L。血小板减少主要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障、急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等;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SLE、DIC、血 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输血后血小板减 少症等;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肝硬化、输入大量库存血等。血小板增多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反应性增多:如急性感染、急性溶血、某些肿瘤等。

349.凝血时间延长有什么临床意义?

答:凝血时间延长见于凝血因子Ⅷ、Ⅸ、Ⅺ明显减少:如血友病甲、乙,因子Ⅷ缺乏症;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如纤维蛋白原减少症、严重肝损伤等;纤溶亢进;应用肝素、口服抗凝药或循环抗凝物质增加。

350.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参考值是多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有什么临床意义?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有什么临床意义?

答: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参考值为11~13秒,测定值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为异常。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见于先天性的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缺乏;后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严重的肝病、维生素K缺乏、纤溶亢进和使用抗凝药物。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见于高凝状态:如DIC 早期、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和DVT等。 351.3P试验的目的及原理是什么?3P试验阳性有什么临床意义?

答:3P试验目的是了解有无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现象。测定原理为血浆如存在可溶纤维蛋白单体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复合物,则可被加入的鱼精蛋白解离,被解离的纤维蛋白单体又可重新合成可见的颗粒。3P试验阳性见于DIC的早期、中期。

352.如何留取尿液一般检验的标本?如何留取尿培养的标本?

答:留取尿液一般检验的标本方法为取新鲜尿液10~100ml,女性应避开月经周

期及防止阴道分泌物混入尿中,男性应避免精液及前列腺液的污染,弃初段尿液。留取尿培养的标本的方法为停用抗生素,清洁外阴部,必要时可用导尿方法,无菌方法取中段尿液。

353.参考值是多少?什么是多尿?什么是少尿?

答:成人尿量的参考值为1000~2000ml/24小时。多尿指24小时尿量>2500ml。少尿指24小时尿量<400ml。

354.血红蛋白尿有什么临床意义?

答:血红蛋白尿见于蚕豆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和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 355.胆红素尿有什么临床意义?

答:胆红素尿见于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

356.尿液比重的参考值是多少?尿比重增高有什么临床意义?尿比重降低有什么临床意义?

答:尿液比重的参考值为1.015~1.025,晨尿最高,一般>1.020。尿比重增高见于高热、脱水、出汗过多、周围循环衰竭;糖尿病等。尿比重降低见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崩症;当肾实质破坏而丧失浓缩功能时,尿比重固定在1.010±0.003称为等渗尿。

357.什么是蛋白尿?蛋白尿有什么临床意义? 答:蛋白尿指尿蛋白定性阳性或定量超过150mg/24小时(或超过100mg/24小时)。生理性蛋白尿(+)见于剧烈运动、发热、紧张等应激状态。病理性蛋白尿见于肾小球性蛋白尿(+~++):如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管性蛋白尿:如间质性肾炎、中毒和肾移植后排斥反应;混合性蛋白尿:如肾小球疾病后期、各种肾小管间质病和全身性疾病;溢出性蛋白尿:如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和凝-溶蛋白尿。

358.尿显微镜检查参考值是多少?

答:红细胞:玻片法0~3个/HP,定量板法0~5个/μl;白细胞:玻片法0~5个/HP,定量板法0~10个/μl;肾小管上皮:0;移行上皮:少量;鳞状上皮:少量;透明管型:0~1个/LP;生理性结晶:可见磷酸盐、草酸钙、尿酸。 359.粪便显微镜检查参考值是多少?

答:红细胞:0;白细胞:0或偶见;巨噬细胞:0;肠粘膜上皮细胞:0;肿瘤细胞: 0;淀粉颗粒: 偶见;脂肪颗粒:偶见肌肉纤维:少见;植物细胞:少见;植物纤维:少见;磷酸盐、草酸钙、草酸钙等结晶:少量细菌:正常菌群;G+:G-:1:10;寄生虫卵和原虫:0。

360.粪便中白细胞增多有什么临床意义? 答: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细菌性痢疾和溃疡性结肠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肠炎和肠道寄生虫。

361.粪便中出现巨噬细胞有何临床意义?

答:粪便中出现巨噬细胞见于细菌性痢疾和溃疡性结肠炎。

362.隐血试验标本的采集方法?隐血试验阳性有何临床意义

答:化学法作隐血试验前三天,患者必须限制鱼、肉、动物血、大量生蔬菜;禁服维生素C、铁剂、鉍剂。隐血试验阳性见于消化道溃疡、消化道恶性肿瘤、急性胃肠粘膜病变、肠结核、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和钩虫病。

363.什么是内生肌酐清除率? 答:在严格控制饮食条件和肌肉活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血浆肌酐的生成量和尿的排出量较恒定,其含量的变化主要受内源性肌酐的影响。而且肌酐大部分是从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排泄量很少,故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

364.如何采集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的标本?

答:检查前连续3天低蛋白饮食(蛋白质<40g/天),禁食肉类,禁饮咖啡、茶,避免剧烈运动。第四天早晨8时排净尿液,收集此后24小时尿,容器内添加甲苯3~5ml同日采抗凝血2~3ml, 与24小时尿液同时送检。患者必须充分饮水,使尿量>2ml/min,禁用含高肌酐的药物,如试验前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的松、甲状腺素等,完全、准确地收集和测量尿液,避免粪便污染并避光冷藏。 365.A/G比值减低或倒置有何临床意义?

答:A/G比值减低或倒置见于严重的肝损害,如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的肝癌、多发性骨髓增生瘤和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民。

366.转氨酶增高有何临床意义?

答:ALT、AST均显著增高,ALT/AST>1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ALT、AST轻度增高见于慢性病毒性肝炎;其他肝病:如肝硬化、脂肪肝、药物性肝炎等及其他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皮肌炎等。

367.HBsAg阳性有何临床意义?

答:HBsAg阳性见于乙型肝炎潜伏期和急性期;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慢性肝病;慢性HBsAg携带者。

368.抗-HBs阳性有何临床意义?

答:抗-HBs是针对HBsAg 的中和抗体,表明机体具有一定的免疫力,抗-HBs阳性见于既往感染过乙肝;接种乙肝疫苗后和被动性获得抗-HBs。

369.空腹葡萄糖测定的参考值是多少? 答:空腹葡萄糖测定参考值为酶法3.9~6.2mmol/L;轻度增高:7.3~7.8mmol/L;中度增高:8.4 ~10.1mmol/L;重度增高:>10.1mmol/L。

370.空腹血糖增高有何临床意义?

答:空腹血糖增高可以是生理性:如餐后、高糖饮食、情绪激动;病理性血糖增高见于内分泌功能障碍:如糖尿病、甲亢、皮质醇增多症等;应激状态:如颅脑

损伤、脑卒中、心肌梗死;应用某些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大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口服避孕药及其他情况:如严重肝病、胰腺病变、妊娠呕吐、脱水等。

常见疑问

第十章 护理病历书写 371.什么是护理病历?

答:护理病历是是有关患者的健康状况、护理诊断、预期目标、护理措施及其效果与评价等的系统记录。

372.书写护理病历基本要求有些什么? 答:1)内容要全面、客观、真实 2)书写要规范,描述要精练准确 3)填写要全面,字迹要清楚

4)记录要及时,注明日期、时间并签字

373.护理病历首页的书写方式有哪几种?

答:护理病历首页的书写方式有填写式、表格式、混合式(最常使用的方式:表格式为主,填写式为辅)。

374.护理病历首页的内容通常包括哪些? 答:1)一般资料 2)入院原因 3)医疗诊断 4)现病史 5)既往史

6)各形态健康状况 7)身体评估

8)辅助检查结果 9)护理诊断

375.什么叫护理病程记录? 答:护理病程记录是对患者整个住院期间健康状况的变化及护理过程的全面记录 376.护理病程记录的书写要求有些什么? 答:1)重点突出、简明扼要 2)内容真实、客观 3)前后要连贯

4)记录的频率依病情而定

377.首次护理记录的内容要求写些什么? 答:1)性别、年龄、住院原因 2)症状、体征、检查结果

3)治疗措施

4)主要护理诊断 5)主要护理措施

125.皮肤痛的定义和特点。

答:疼痛来自体表,多因皮肤粘膜受损而引起。特点:“双重痛觉”、快痛定位明确、慢痛定位不够明确。

126.躯体痛的定义和特点。

答:是指肌肉、肌腱、筋膜和关节等深部组织引起的疼痛。各组织的神经分布有差异,对疼痛的刺激敏感性不同,其中以骨膜分布最密,痛觉最敏感。 127.根据疼痛发生的原始部位及传导途径,将疼痛分为哪几类? 答:皮肤痛、躯体痛、内脏痛、牵涉痛、假性痛和神经痛。

常 见 疑 问

第四章 身体评估

128.简述什么是一般状态评估及其内容有哪些? 答:一般状态评估是对患者全身状况的概括性观察。

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生命体征、发育与体型、营养状态、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与步态等。

129.简述一般状态评估的方法及内容。

答:一般状态评估的方法以视诊为主,同时配合触诊。

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生命体征、发育与体型、营养状态、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与步态等。

130.简述评估性别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评估时应注意:(1)某地疾病对性征的影响;(2)性染色体异常对性征的影响;(3)性别与某地疾病的发生率有关。

131.简述生命征的含义?内容包括哪些? 答:生命征是标志生命活动存在与质量的重要征象,是身体评估的重要项目之一。 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132.简述发育正常与否的判断方法 答:发育的正常与否能常以年龄、智力和体格成长状态(身高、体重及第二性征)之间的关系来判断。

133.简述判断成人发育正常的指标。

答:判断成人发育正常的指标为:胸围为身高的1/2,两上肢展开的长度约等于身高,坐高等于下肢的长度。

134.简述影响正常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正常发育的因素有:遗传、内分泌、营养代谢、体育锻炼等内外因素。

135.简述什么是体型以及正常体型分类。

答:体型是发育的形体表现,包括骨骼、肌肉与脂肪分布的状态。

正常体型分为:无力型(瘦长型)、超力型(矮胖型)和正力型(均称型)三种类型。

136.简述无力型体型的特点?

答:无力型(瘦长型)特点是:身高肌瘦,颈长肩窄、胸廓扁平,腹上角<90度。 137.简述超力型体型的特点?

答:超力型(矮胖体型)的特点是:身短粗壮,颈粗肩宽,胸廓宽厚,腹上角>90度。

138.简述正力型体型的特点?

答:正力型(均称体型)的特点是:身体各部分结构匀称适中,腹上角90度左右。

139.简述影响营养状态的因素有哪些?

答:营养状态与食物的摄取、消化、吸收及代谢等因素有关,并受到心理、社会、文化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140.营养状态的评估包括哪些内容? 答:营养状态的评估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测量体重、 皮脂厚度测量和综合判断 。 141.简述测量皮脂厚度的意义 答:测量皮脂厚度是反映皮下脂肪的多少,皮下脂肪直接反映体内脂肪量与营养状态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估营养状态的参考。

142.简述营养状态 综合判断的内容及分级。 答:通常以皮肤粘膜、毛发、皮下脂肪及肌肉发育状况对营养状态作出综合判断。营养状态综合判断分为营养良好、营养不良和营养中等三级。

143.简述营养良好的特点。

答:营养良好是指皮肤粘膜红润、皮肤光泽、弹性好,指甲毛发润泽,皮下脂肪丰满,肌肉结实,肋间隙及锁骨上窝深浅适中,肩胛部及股部肌肉丰满。 144.简述营养不良的特点。

答:营养不良是指皮肤粘膜干燥、弹性减低,皮下脂肪菲薄,肌肉松弛无力,指甲粗糙无光泽,毛发稀疏,肋间隙、锁骨上窝凹陷,肩胛骨及髂骨嶙峋突出。 145.简述消瘦的标准及原因。

答:消瘦是指体重减轻至正常的10%时称为消瘦。主要由于摄食不足或消化功能障碍,或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恶性肿瘤等。

146.简述肥胖的标准及原因。

答:肥胖是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上者称为肥胖。外源性肥胖主要与摄食

过多有关,常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与生活方式、精神因素等有关;内源性肥胖多由某些内分泌疾病引起。

147.简述急性面容的表现。

答:急性面容表现为面色潮红,鼻翼扇动,口唇疱疹,表情痛苦。见于急性热病,如大叶性肺炎等。

148.简述慢性面容的表现。

答:慢性面容表现为面容憔悴,面色灰暗或苍白,目光暗淡。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习性肿瘤、肝硬化、严重结核等。

149.简述二尖瓣面容的表现。

答:二尖瓣面容表现为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发绀。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150.简述什么是被动体位?见于哪类病人?

答:被动体位是指不能随意调整或变换体位。见于意识丧失或极度衰竭的病人。 151.简述什么是强迫坐位? 强迫坐位是指病人坐位,两手置于膝或扶持床边,使膈肌下降增加肺容量并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见于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

152.简述什么是辗转体位。

答:病人因腹痛发作,辗转反侧,坐卧不安。见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肾绞痛等。

153.简述角弓反张位的表现。

答:因颈及脊背肌肉强直,以致头向后仰,胸腹前凸,背过伸,躯干呈弓形。见于破伤风及小儿脑膜炎。

154.简述蹒跚步态的表现及常见于哪些疾病

答:患者行走时身体左右摆动如鸭步。见于佝偻病、肌营养不良或双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

155.简述共济失调步态的表现及常见于哪些疾病。

答:共济失调步态是指站立时双足分开过宽,行走时一脚高抬,骤然垂落,且双目下视,摇晃不稳,闭目则不能保持平衡。见于脊髓疾病。

156.简述慌张步态及表现。

答:慌张步态起步时小步加速前冲,躯干前倾,难以止步,而上肢前后摆动的联带动作丧失。见于震颤性麻痹。

157.简述皮肤评估的方法及内容。

答:皮肤检查的方法主要是视诊,有时需配合触诊。内容包括:皮肤颜色、湿度、温度、弹性、皮疹、压疮、出血及水肿等。

158.简述什么是皮肤黄染及常见于哪些疾病。

答:皮肤粘膜呈黄色,主要见于黄疸。早期或轻微时仅见于巩膜及软腭粘膜,较明显时才见于皮肤。见于胆道阻塞、肝细胞损害或溶血性疾病。

159.简述评估皮肤弹性的常用方法

答:评估时常取手背或上臂内侧部位,用示指和拇指将皮肤捏起,正常人松手后皮肤皱折迅速平复。弹性减弱时皮肤皱折平复缓慢,见于长期消耗性疾病或严重脱水的患者。

160.发现皮疹时应注意观察哪些方面?

答:应注意观察皮疹出现与消失时间、部位、发展顺序、形态大小、平坦或隆起、颜色、压之是否褪色及有无瘙痒及脱屑等。

161.常见皮疹种类及各特点是什么 ?

答:种类有:斑疹、丘疹、斑丘疹、荨麻疹。斑疹是局部皮肤发红,一般不凸出皮面的皮疹。丘疹是局部皮肤颜色改变且凸出于皮肤表面。斑丘疹是丘疹周围有皮肤发红的底盘。荨麻疹是为凸出皮面,苍白或红色、大小不等的局限性水肿 ,常伴瘙痒,由速发性皮肤变态反应所致。

162.什么是压疮?压疮是怎样分期的?

答: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所致的皮肤损害。

压疮分为4期,(1)瘀血红肿期:皮肤红肿,有触痛;(2)炎性浸润期:红肿扩大,变硬,表面由红转紫,并有水泡形成;(3)浅表溃疡期:水泡逐渐扩大、溃破,继发感染;(4)坏死溃疡期:坏死组织侵入真皮下层和肌肉层,感染向深部扩展,可破坏深筋膜,继而破坏骨膜及骨质。

163.根据水肿的轻重程度分度。各有何特征?

答:水肿可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轻度仅见于眼睑、踝部及胫骨前皮下组织,指压后有轻度凹陷,平复较快。中度是全身软组织可见明显水肿,指压后出现较深凹陷,平复缓慢。重度是全身严重水肿,低部位皮肤紧张发亮,甚至有液体渗出,胸、腹腔可有积液,外阴部也可有明显水肿。

164.简述皮下出血的分类。

答:皮下出血根据其直径大小分为:瘀点(直径<2mm)、紫癜(直径3-5mm)、瘀斑(直径>5mm )及血肿(片状出血伴皮肤显著隆起)。

165.简述蜘蛛痣表现及意义。

答: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其大小不等,直径从帽针头到数厘米以上。一般认为蜘蛛痣的发生与肝脏对体内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有关,常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

166.简述水肿的原因及分度。

答:水肿是皮下组织的细胞内及组织间隙液体潴留过多所致。据其程度分为轻、中、重度。轻度:仅见于眼睑、胫骨前及踝部皮下组织,指压后轻度凹陷,平复

较快。中度:全身组织均可见明显水肿,指压后出现较深的凹陷,平复缓慢。重度:全身组织严重水肿,身体低垂部位皮肤紧张发亮,甚至有液体渗出,胸腔、腹腔可见积液,外阴部也可有明显水肿。

167.简述左、右侧锁骨上淋巴结各收集哪些部位的淋巴液?

答:左侧锁骨上淋巴结收集食管、胃等器官的淋巴液;右侧收集气管、胸膜和肺的淋巴液。

168.触及肿大的淋巴结时要注意观察什么?

答:触及肿大的淋巴结时要注意观察其大小、数目、硬度、压痛、活动度,有无粘连,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瘢痕、瘘管等,同时寻找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发病灶。 169.局部淋巴结肿大有哪些临床意义。

答:局部淋巴结肿大可见于:(1)非特异性淋巴炎:肿大的淋巴结一般有压痛,质软,无粘连,由于所属部位的急、慢性炎症引起。(2)淋巴结结核:常发生在颈部,质稍硬,大小不等,可相互粘连,或与周围组织粘连,晚期破溃后形成瘘管。(3)恶性肿瘤淋巴转移:转转移淋巴结质地坚硬,与周围组织粘连,一般无压痛。胃癌或食管癌多向左锁骨上转移;肺癌多向右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腋下淋巴结肿大见于乳腺癌转移;颈部淋巴结肿大可见于鼻咽癌转移。 170.头颅畸形常见的种类及特征有哪些?

答:头颅畸形常见有小颅、巨颅、方颅。小颅特征:因囱门过早闭合引起,常伴智力障碍;巨颅特征:头颅增大,见于脑积水;方颅特征:头顶平坦呈方形,多见于佝偻病。

171.简述检查瞳孔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答:评估瞳孔时要注意瞳孔的大小、形状,双侧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 172.简述什么是瞳孔对光反射及其临床意义

答:瞳孔对光反射是瞳孔经光照射后立即缩小,移开光源后瞳孔迅速复原。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见于昏迷患者;双侧瞳孔散大伴对光反射消失为濒死状态的表现。

173.简述扁桃体肿大是怎样分度的。

答:扁桃体肿大分为三度:未超出咽腭弓者为I度;超出咽腭弓者为Ⅱ度;达到或超出咽后壁中线者为Ⅲ度。

174.腮腺的位置及其导管开口处在哪?

答:腮腺位于耳屏、下颌角、颧弓所构成的三角区内,正常腺体薄软,不能触目惊心及其轮廓。腮腺导管开口位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的颊粘膜上。

175.简述颈静脉怒张的表现。

答:正常人立位或坐位时,颈外静脉不显露。平卧位时,稍见充盈,但限于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连线的下2/3内。 取45゜角半卧位,颈静脉充盈超过正常水平,或坐位、立位时见颈静脉充盈,称为颈静脉搏怒张。

176.简述甲状腺肿大的分度方法。

答:肿大的甲状腺分为三度。Ⅰ度为不能看到但能触及者;Ⅱ度为能看到又能触及到肿大的甲状腺,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Ⅲ度为超过胸锁乳突肌缘者。 177.胸骨角的部位及其临床意义? 答:胸骨角为胸骨柄与胸骨体交接处的突起,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2肋软骨相连接,成为前胸壁计数肋骨的重要标志。胸骨角部位还标志左右主支气管分叉、主动脉弓下缘水平、心房上缘及上下纵隔交界,与背部第5胸椎相对应。 178.简述什么是皮下气肿以及其表现。

答:皮下气肿是指当气管、肺和胸膜破裂后,气体逸至皮下,称皮下气肿。以手按压皮肤能感觉气体在组织内的移动,似捻发感或握雪感。

179.简述什么是桶状胸及其临床意义。

答:桶状胸是胸廓呈圆桶状,前后径与左右径几乎相等,肋骨斜度变小,肋间隙增宽饱满,腹上角增大。临床见于严重肺气肿患者,也可见于老年人或矮胖体型。 180.简述胸廓一侧变形有何临床意义。

答:胸廓一侧膨隆,多见于大量胸腔积液、气胸等。胸廓一侧凹陷,多见地肺不张、广泛胸膜增厚、粘连等。

181.简述引起三凹征的原因以及临床表现。

答:由于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或气管病变时,气流进入肺中不畅,吸气肌收缩,肺内负压极度增高,引起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为三凹征。 182.简述乳房检查的方法及内容。

答:方法:视诊、触诊。内容:视诊乳房的对称性、乳房皮肤颜色、乳头位置大小等;触诊乳房质地弹性、压痛、有无包块;还应常规检查双侧腋窝、锁骨上窝及颈部的淋巴结有无肿大或其他异常。

183.简述吸气性呼吸困难的原因及临床表现。

答:由于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气流进入肺内不畅,吸气时肺内负压极度增高,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为三凹症,表现为吸气时间延长。常见于气管阻塞、气管异物等。

184.简述呼气性呼吸困难的原因及临床表现。

答:呼气性呼吸困难是由于下呼吸道阻塞,气流呼出不畅,呼气时用力,从而引起肋间隙膨隆,表现为呼气时间延长。常见于支气管哮喘或阻塞性肺气肿。 185.简述潮式呼吸的表现及常见于哪些疾病。

答:潮式呼吸表现为呼吸由浅慢变为深快,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周而复始。 多见于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及某些中毒等。

186.简述叹息样呼吸及常见于哪些疾病。

答:叹息样呼吸表现在一段正常呼吸中插入一次深大呼吸,常伴有叹息声,多为功能性改变。见于神经衰竭、精神紧张或抑郁症。

187.简述触觉语颤形成机制及检查方法。

答:形成机制;被评估者发出声音时,声波沿气管、支气管及肺泡,传到胸壁时所引起的共鸣震动,用手掌可触及。检查方法:检查者双手掌的尺侧缘置于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嘱患者用同等的强度重复发出“YI”的长音,自上而下,先前胸后背部比较两侧相应部位语音震颤的异同。

188.简述触觉语颤减弱或消失可见于何种情况。

答:可见于:(1)肺泡含气量增多,如肺气肿;(2)支气管阻塞,如阻塞性肺不张;(3)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4)严重胸膜增厚;(5)胸壁皮下气肿。 189.简述触觉语颤增强可见于何种情况。

答:可见于:(1)肺组织实变,如大叶性肺炎、肺梗死;(2)靠近胸壁的大空腔及周围有炎性浸润,如肺脓肿、肺结核空洞。

190.简述胸膜摩擦感产生的原因及表现。

答:原因:胸膜炎早期和晚期,因纤维蛋白沉积于胸膜,使其变得粗糙,呼吸时脏、壁层胸膜相互摩擦;表现;触诊时有皮革相互摩擦的感觉。

191.简述影响胸部叩诊音的因素。

答:影响胸部叩诊音的因素有(1)胸壁组织增厚。(2)胸廓骨骼支架的改变。(3)肺泡含气量、张力、弹性的改变。(4)胸腔内积液。

192.简述什么是干啰音?其听诊有何特点?

答:干啰音是由于气流通过狭窄或部分阻塞的气道所发出的声音。听诊特点:吸气与呼气均可听到,以呼气时明显,持续时间较长;强度、性质和部位容易改变。 193.简述干啰音的分类及临床意义。 答:分类:干啰音按音响的性质可分为低调和高调两种。低调干啰音又称为鼾音,高调干啰音又称为哮鸣音。临床意义;干啰音局限分布见于支气管内膜结核、肿瘤等。干啰音广泛分布见于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哮喘和阻塞性肺气肿等。

194.简述什么是湿啰音?有何听诊特点。 答:湿啰音是由于吸气时气流通过气道内的稀薄分泌物,形成的水泡破裂所产生的声音。听诊特点:多见于吸气相;断续而短暂,一次常连续多个出现;部位较固定,性质易变化;中小水泡音可同时存在;咳嗽后可减轻或消失。

195.简述湿啰音分类及临床意义?

答:分类:湿啰音可分为大、中、小水泡音和捻发音。、临床意义:湿啰音出现在局部,见于局部病变,如支气管扩张;双肺底部湿啰音见于左心功能不全所致的肺瘀血、肺炎等;双肺满布湿啰音,见于急性肺水肿、严重支气管肺炎。

196.简述正常肺部叩诊音的性质及影响因素。

答:正常肺部叩诊音为清音,其音响强弱和音调高低因肺脏含气量、胸壁厚薄以及邻近器官的影响而不同。

197.异常胸部叩诊音有哪些?见于哪些疾病?

答:(1)浊音或实音:见于肺炎、肺水肿、肺结核等; (2)过清音:见于肺气肿。

(3)鼓音:见于气胸、空洞性肺结核、肺脓肿等。

198.简述正常呼吸音分类及听诊特征。 答:正常呼吸音有3种。

答:支气管呼吸音:吸气相较呼气相短,音响强而高调;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吸气音与肺泡呼吸音相似,但音调较高且较响亮,呼气音与支气管呼吸音相似,但强度较弱、音调较低、时间较短。肺泡呼吸音:吸气相较长,音响也较大,呼气相较吸气为短,音响较弱。

199.简述正常呼吸音的听诊部位。

答:支气管呼吸音:正常人可在喉部、胸骨上窝、背部6、7颈椎及第1、2胸椎附近闻及;支气管肺泡呼吸音:正常人于胸骨两侧第1、2肋间隙、肩胛间区第3、4胸椎水平及肺尖前后部可闻及;肺泡呼吸音:正常人除支气管呼吸音和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分布部位外,大部分肺野内均可闻及。

200.简述左侧气胸的体征。

答:视诊左侧胸廓饱满,肋间隙增宽,呼吸运动减弱或消失;触诊气管向右侧移位;叩诊左侧呈鼓音,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听诊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语颤减弱或消失。

201.简述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及范围。

答:正常心尖搏动位于胸骨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0.5—1.0cm处,搏动范围的直径为2.0—2.5cm。通常明显可见。

202.简述心浊音界改变的心脏因素。

答:心浊音界改变的心脏因素有(1)左心室增大,心浊音界呈靴形;常见于高血压型心脏病(2)右心室增大,心浊音界向左右扩大,以向左扩大明显。常见于肺心病。(3)双心室增大,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呈普大型心,常见于扩张型心肌病。(4)左心房与肺动脉扩大,心浊音界呈梨型,常见于二尖瓣狭窄。(5)心包积液,心界向两侧扩大,坐位时心浊音界呈三角形,仰卧时心底部浊音界明显增宽。

203.简述心脏瓣膜听诊区及其部位。

答:心脏瓣膜听诊区包括4个瓣膜5个听诊区。(1)二尖瓣听诊区:位于心尖部,即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稍内侧。(2)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2肋间。(3)主动脉瓣区:在胸骨右缘第2肋间及胸骨左缘第3肋间,后者称为主动脉第二听诊区。(4)三尖瓣区:胸骨体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204.简述引起心房纤颤原因及听诊特点?

答:心房纤颤是由于心房内异位节律点发出异位部动产生的多个折返所致。 听诊特点:(1)心室律完全不规则;(2)第一心音强弱不等:(3)室率大于脉率。

205.简述正常心音及其临床意义?

答:正常心音有四个。第一心音标志着心室收缩期的开始,主要由房室瓣关闭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第二心音标志着心室舒张的开始,主要由半月瓣和主动脉搏瓣关闭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第三心音出现在心室舒服张早期。第三心音和第四心音一般不易听到。

206.简述引起心尖搏动位置异常的疾病有哪些。

答:1)心脏疾病:左室增大,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右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移位;左、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2)胸部疾病:一侧胸腔积液或气胸,心尖搏动向健侧移位;一侧肺不张或胸膜粘连,心尖搏动移向患侧;

3)腹部疾病:大量腹水或腹腔巨大肿瘤 ,心尖搏动向上移位。

207.简述第一心音强度改变的相关因素。

答:第一心音强度改变的相关因素有:心室肌收缩力、心室充盈情况、瓣膜弹性及位置。

208.简述第一心音强度改变有哪些以及常见于哪些疾病。

答:1)第一心音强度增强:常见于二尖瓣狭窄、高热或甲状腺功能亢进; 2)第一心音强度减弱:常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

3)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见于心房颤动和频发室性早搏。

209.简述影响第二心音强度的主要因素。

答:影响第二心音强度的主要因素:主动脉内压、肺动脉内压及半月瓣的情况。 210.简述二尖瓣狭窄听诊特征。

答: 听诊:特征性改变为心尖区隆隆样舒张期杂音,此外可听到第一心音亢进和开瓣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

211.简述心脏杂音产生的机制。

答:杂音是由于血流速度加快、管径异常或心腔内漂浮物,致血流由层流变为湍流,进而形成漩涡,撞击心壁、瓣膜、腱索或大血管壁使之产生振动,从而在相应部位产生的声音。

212.简述杂音听诊的要点。

答:听诊杂音时要注意:杂音最响的部位、杂音产生的时期、杂音的性质、杂音的强度。

213.简述心脏功能分级。

答:按患者胜任体力活动的情况将心脏功能分为4级:

一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症状。

二级:体力活动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引起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 三级:体力活动大受限制,一般轻体力活动可引起心力衰竭。

四级:体力活动能力完全丧失,休息时仍有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214.简述毛细血管搏动征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答:方法:检查者用手指轻压患者指甲末端,或以清洁的玻片轻压其口唇粘膜,如见红、白交替的节律性微血管搏动现象,称毛细血管搏动征。临床常见于脉压增大的疾病,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15.简述腹部评估的方法及顺序。

答:腹部评估的方法有视、触、叩、听。检查腹部时,为避免叩诊、触诊对胃肠蠕动的影响,使肠鸣发生变化,一般按视诊、听诊、叩诊、触诊的顺序进行。 216.简述腹部分区的九区法。

答:九区法:由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九区。上部的水平线为两肋弓下缘连线,下部的水平线为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两条垂直线分别通过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线中点的垂直线。上述四线相交将腹部分为九区,即左右上腹部(季肋部)、左右侧腹部(腰部)、左右下腹部、上腹部、中腹部(脐部)及下腹部。

217.简述腹部触诊的主要内容

答:腹部触诊的主要内容:(1)腹壁紧张度;(2)压痛和反跳痛;(3)脏器触诊 ;

218.什么是肠鸣音?肠鸣音异常表现有哪些? 答:肠蠕动时,肠腔内的气体和液体堕落随之流动而产生一种断断续续的咕噜声,称肠鸣音。正常情况下,肠鸣音4-5次/分,全腹均可听到,其音响及音调变异较大。肠鸣音异常表现:肠鸣音活跃;肠鸣音亢进;肠鸣音减弱;肠鸣音消失; 219.简述全腹膨隆的临床意义。

答:全腹膨隆:常见于(1)肥胖所致腹壁皮下脂肪过多;(2)肝硬化门高压等所致大量腹水;(3)肠梗阻或肠麻痹所致肠胀气等;(4)腹腔内巨大肿块,如足月妊娠、肿瘤等。

220.简述腹部局部膨隆的临床意义。

答:右上腹膨隆可见于肝肿瘤、肝脓肿、胆囊肿大等;左上腹膨隆多见于脾大;左下腹膨隆可见乙状结肠肿瘤或干结的粪块;下腹中部膨隆见于子宫增大、膀胱用大(排尿后消失)。局部膨隆可由腹壁肿块所致。 221.简述腹膜刺激征包括的内容。

答:腹膜刺激征是指腹痛伴腹肌紧张、压痛与反跳痛并存。 腹膜刺激征是腹内脏器病变累及邻近腹膜所致。

222.简述肝脏触诊的内容。

答:肝脏触诊包括:大小、质地、表面状态及边缘、压痛。

223.简述检查面神经支配运动的方法。

答:观察眼裂、鼻唇沟及口角两侧是否对称。

答:检查时嘱被评估者作皱眉、闭眼、吹哨、露齿或鼓腮动作,比较两侧是否相等,活动障碍提示面神经瘫痪。

224.简述常见浅反射和深反射。

答:浅反射是刺激皮肤或粘膜引起的反射。常包括: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深反射是刺激骨膜、肌腱引起的反应,是通过深感受器完成反射。有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踝阵挛。

225.简述杵状指的表现及意义。 答:杵状指表现为末端指节明显增宽增厚呈杵状膨大,指甲从根部到末端呈弧形隆起。其发生通常认为与肢端慢性缺氧、代谢障碍和中毒损害有关。临床常见于支气管扩张、先天性心脏病等。

226.简述脑膜刺激征包括的内容。

答:(1)颈强直;(2)Kernig 征阳性;(3)Brudzinski征阳性

常 见 疑 问

第五章 心理评估 第一节 概述

227.心理评估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答:会谈法、观察法、心理测量学方法、医学检测法

228.对个体心理进行评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重视心理评估在健康评估中的意义

2)以目前的饿心理状态为重点,可与身体评估同时进行 3)注意主客观资料的比较

4)避免评估者的态度、观念、偏见等对评估结果的影响 第二节 自我概念评估 229.什么是自我概念? 答:自我概念是人们通过对自己的内外在特征以及他人对自己的反应的感知与体验而形成的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是个体在与其心理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动态的、评价性的“自我肖像”。

230.目前国内外比较公认的Rosenberg分类法对自我概念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答:1)真实自我:是人们对其身体内外在特征及社会状况的如实感知与评价,是自我概念的核心,包括社会认同、自我认同、体像等。

2)期望自我:是人们对“我希望我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感知,又称理想自我。

3)表现自我:指个体对真实自我的展示与暴露,是自我概念最富于变化的部分。 231.护理专业中的自我概念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1)体像:即身体自我,是人们对自己身体特征的感受,包括身体外形、身体功能、性功能和健康状况;

2)社会认同:是个体对自己的年龄、性别、职业、社会团体成员资格,以及社会名誉和地位的感受;

3)自我认同:指个体对自己的智力、能力、性情、道德水平等的感受和判断; 4)自尊:指个体如何感受和评价自我概念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社会认同、自我认同和体像。

232.影响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早期生活经历;

2)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生理变化;

3)文化、环境、人际关系和社会经济状况; 4)健康状况;

5)职业和个人角色。

233.评估自我概念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与被评估者建立真诚的、彼此信赖的护患关系,鼓励其充分表达和暴露自我

2)评估环境安静、舒适、避开他人

3)交谈时面对被评估者,认真倾听,保持目光交流 4)被评估者真实的自我和表现的自我常有一定的差距 第三节 认知评估

234.什么是认知?认知活动包括哪些内容? 答:认知是人们根据视觉、听觉等感知到的信息与刺激推测和判断客观事物的心理过程,是在过去的经验和对有关线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信息的理解、分类、归纳、演绎及计算。认知活动包括思维、语言和定向。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认识事物本质特征和内部规律的理性认知过程;语言是进行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定向是人们对现实的感觉,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觉察以及对自我存在的意识,包括时间定向、地点定向、空间定向和人物定向。

235.对个体思维能力的评估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答:可通过抽象思维功能、洞察力、判断力三方面进行评估。抽象思维涉及个体的记忆、注意、概念、理解和推理能力。

236.失语的类型及其特点?

答:1)运动性失语:不能说话,但对他人的言语及书面文字能理解;

2)感受性失语:自述流利,但内容不正常,不能理解他人的语言,也不能理解自己所言;

3)失写:能听懂他人语言及认识书面文字,但不能书写或写出的句子有遗漏、

错误,抄写能力尚存;

4)失读:丧失对视觉符号的认识能力,不识字句和图画。常与失写同时存在; 5)命名性失语:称呼原熟悉的人名、物名的能力丧失,但他人告知名称时,能辨别对错,能说出物品使用方法。 第四节 情绪和情感的评估

237.什么是情绪和情感?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情绪和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体验,是人的需求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它的基本特征是体验,情绪和情感通过体验来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的需求之间的关系。

238.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答:区别:

1)定义不同:情绪是暂时的、与生理需求满足与否有关的心理活动;情感是稳定的、与社会性需求满足与否相联系的、热闹类特有的心理活动。 2)发展不同:情绪发展在先,情感体验在后。

3)性质不同:情绪具有较强的情景性、激动性、暂时性;情感则有较强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4)表现形式不同:情绪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多以内在体验的形式存在。

联系:情感是在情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通过情绪的形式表达出来;情感的饿深度决定着情绪的表现强度;情感的性质在一定情景下决定情绪的表现形式。 239.情感和情绪对人的物质和精神活动有什么作用? 答:1)适应作用 2)动机作用 3)组织作用

240.评估焦虑及其程度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答:1)交谈与观察 2)焦虑症状自评量表 3)焦虑可视化标尺技术 第五节 个性评估 241.什么是个性?

答:个性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个体的整个心理面貌。 242.个性有哪些特征?

答: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社会性

243.个性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1)能力:一般能力,如观察、记忆、注意、抽象、概括特殊能力 2)性格:

244.什么是性格?常用的性格分类类型有哪些? 答:性格上个体对客观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现代心理学家将将性格分为功能类型、内外倾向型、

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第六节 压力与压力应对评估 245.什么是压力? 答:压力是指内外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用于机体时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压力是机体对刺激的反应状态,而不是刺激本身。

246.什么是压力源?常见的压力源有哪些?

答:一切使机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因素均称为压力源。常见压力源包括: 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247.什么是压力反应?它包括哪些方面?

答:压力反应是压力源引起的机体的非特异性反应,包括生理、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反应。

248.压力所致的生理性适应反应可分为哪几期?

答:第一期:警觉期。机体的防御系统被唤醒,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兴奋,儿茶酚胺大量分泌。

第二期:抵抗期。机体试图尽量减少压力源所造成的不良反应,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旺盛。

第三期:恢复稳定或进入衰竭期。

249.人们在应对压力时可利用的资源有哪些? 答:1)健康和精力 2)积极的信仰 3)解决问题的能力

4)社会性技能,如沟通、表达等 5)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6)物质资源,如金钱、物资、设备

250.个体的应对方式通常可分为哪几类? 答:应对方式通常可分为情感式应对和问题式应对两种。情感式应对指向压力反应,用于处理压力所致的情感问题;问题式应对指向压力源,用于处理导致压力的情景本身。

251.有效应对的评价标准有哪些? 答:1)压力反应维持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2)希望和勇气被激发 3)自我价值感得以维持 1) 与重要他人的价值改善

2) 人际关系、社会经济处境改善 3) 生理功能康复得以促进

252.哪些因素可能影响个体对压力的有效应对? 答:1)压力源的数量 2)家庭、社会、经济资源

3)压力源的强度与持续时间 4)压力应对经验 5)个体人格特征

《家庭管理学》FAQ

第六章 社会评估 第一节 概述

253.社会构成的四大要素是什么?

答:从构成上看,社会由环境、人口、文化、语言四大要素组成。

254.社会评估的目的是什么?

答:1)评估个体的角色功能,了解有无角色功能紊乱、角色适应不良 2)评估个体的文化背景,以便提供符合被评估者文化需求的护理

3)评估个体的家庭,找出影响家庭健康的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家庭护理计划 4) 评估个体的环境,明确现存的或潜在的环境危险因素,指导制定环境干预措施

第二节 角色与角色适应评估

255.总体上,角色可分为哪几类?

答:1)第一角色:又称基本角色,如儿童角色、妇女角色等 2)第二角色:又称一般角色,如母亲角色、护士角色等

3)第三角色:又称独立角色,如患者角色、护理学会成员角色

256.常见的角色适应不良有哪些?

答:1)角色冲突:角色期望与角色表现之间差异过大,个体难以适应而发生的心理冲突与行为矛盾;

2)角色模糊:个体对角色期望不明确,不知道承担该角色应该如何行动而造成的不适应反应; 3)角色负荷过重与角色负荷不足:前者指个体角色行为难以达到高的角色期望;后者则是对个体的角色期望过低而使其能力不能完全发挥;

4)角色匹配不当:指个体的自我概念、自我价值观或自我能力与起角色期望不相配。

257.患者角色具有哪些特征?

答:1)脱离或部分脱离日常生活中的其他角色,减轻或免除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2)处于一种需要照顾的状态,不要求患者单纯依靠自己的意志和决心使疾病好转;

3)有寻求治疗和恢复健康的义务,应根据要求休息]、禁食、服药或注射; 4)有享受健康服务、知情同意、寻求健康保健信息和要求保密的权利。 258.患者角色适应不良的常见类型有哪些?

答:患者角色冲突、患者角色缺如、患者角色强化、患者角色消退。

259.影响病人角色适应的因素有哪些?

答:1)年龄:年轻人对病人角色相对淡漠,而老年人容易发生角色强化 2)性别:女性病人容易出现角色适应不良反应

3)家庭背景:家庭支持系统强的病人较容易适应病人角色 4)经济状况:经济状况差的病人容易产生病人角色消退或缺如 5) 其他:病人角色适应与环境、人际关系、病室气氛等有关 第三节 文化评估 260.什么是文化? 答:文化是一个社会及其成员所特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即特定人群为适应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而共有的行为和价值模式。它包括知识、艺术、价值观、信念与信仰、习俗、道德、法律与规范等 261.文化具有哪些特性? 答:1)民族性 2)继承性和积累性 3)获得性 4)共享性

5)复合性和双重性

262.个体的价值观如何影响健康保健? 答:1)影响人们对健康问题的认识 2)左右人们对解决健康问题缓急的决策 3)影响人们对治疗手段的选择

4)影响人们对医疗保密措施的选择 5)影响人们对疾病和治疗的态度

263.文化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答:价值观、信念和信仰、习俗为文化的核心要素,并与健康密切相关。 264.文化休克是如何定义的? 答:文化休克是指人们生活在陌生文化环境中所产生的迷惑与失落的经历。常发生于个体从熟悉的环境到新环境,由于沟通障碍、日常活动改变、风俗习惯以及态度、信仰的差异而产生的生理心理适应不良。

265.病人文化休克的分期及其表现

答:1)陌生期:初入院,面对陌生环境、接触陌生名词与设备,病人感到迷茫。 2)觉醒期:担忧疾病、思念家人、被迫改变自己的习惯,从而产生挫折感,可有失眠、焦虑、恐惧、沮丧、绝望、食欲下降等反应。

3)适应期:经过调整,病人开始从生理、心理、精神上适应医院环境。 第四节 家庭评估

266.什么是家庭?家庭具有哪些特征?

答:家庭是基于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而形成的社会共同体。其特征为: 1) 家庭是群体,至少应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

2) 婚姻是家庭的基础,是建立家庭的依据;

3) 家庭成员共同生活,有较密切的情感和经济交往。

267.常见的家庭类型有哪些?

答: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 、重组家庭、无子女家庭、同居家庭。 268.什么是家庭结构?家庭结构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家庭结构指家庭成员间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性质,包括权利结构、角色结构、沟通类型和世界观四个方面。

269.什么是家庭权利结构?

答:家庭权利结构指家庭中夫妻间、父母与子女间在影响力、控制力和支配劝方面的相互关系。

270.家庭功能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1)满足家庭成员基本生活需求

2)建立家庭关爱气氛,使家庭成员有归属感、亲密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3)培养家庭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技能,发展健全人格 4)健康照顾功能

271.什么是家庭资源?

答:家庭为了维持其基本功能、应对压力事件和危机状态所需的物质、精神与信息等方面的支持,称为家庭资源。

272.家庭内部资源包括哪些内容? 答:1)财力支持,如住院费用的分担 2)精神与情感支持

3)信息支持,如提供医疗服务信息、保健知识 4) 结构支持,如改变家中设备以方便家人生活 273.家庭外部资源包括哪些内容?

答:1)社会资源,如亲朋好友和社会团体的支持 2)文化资源,如音乐欣赏,提高生活质量 3)医疗资源,如医疗保健机构

4)宗教资源,使家人从信仰中得到精神支持

274.什么是家庭压力?常见的家庭压力有哪些? 答:家庭压力指可以引起家庭生活发生重大改变、造成家庭功能失衡的所有刺激事件。包括:

1) 家庭状态的改变,如失业、搬迁、破产

2) 家庭成员关系的饿改变与终结,如离婚、分居、丧偶 3) 家庭成员角色的改变,如收养子女、退休 4) 家庭成员道德颓废,如酗酒、赌博、吸毒 5) 家庭成员生病、残障、无能 第五节 环境评估

275.什么是环境? 答:环境是影响人们生存与发展的所有外在情况和影响。环境分为内环境与外环境。人体的内环境又称生理心理环境,包括人体所有的组织和系统以及人的内心世界;人体外环境包括物理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政治环境。

276.社会环境评估的重点在于哪些方面?

答:社会是庞大的系统,其中以民族、职业、经济、文化、教育、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社会支持等与健康直接相关,为社会环境评估的重点。

常见疑问

第七章 心电图

277.什么叫导联轴?

答:导联轴就是两个电极放置点的连线。

278.双极肢导联的电极是如何连接的?

答:把两个电极分别放置于左上肢、右上肢、左下肢中两个肢体。

279.加压单极肢导联的电极是如何连接的?

答:把探查电极分别放置于左上肢、右上肢、左下肢中一个肢体,无干电极连于另外两个肢体。

280.胸导联是如何连接的?

答:将探查电极分别放置于心前区不同部位,零电极连接中心电端 281.各胸导联探查电极放置位置是怎样的? 答:1)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2)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3)V3:V2与V4连线中点

4)V4: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相交处 5)V5:左腋前线V4水平 6)V6:左腋中线V4水平

282.什么是平均心电轴? 答:将一次心室除极过程的变化向量综合为一个最大综合向量称平均心电轴。它代表心室除极过程电位变化的总方向

283.如何用目测法判断平均心电轴?

答:以Ⅰ、Ⅲ导联QRS波的主波方向来判断:Ⅰ、Ⅲ导联QRS波的主波均向上则电轴不偏;Ⅰ导联主波向上,Ⅲ导联主波向下则电轴左偏;Ⅰ导联主波向下,Ⅲ导联主波向上,则电轴右偏。

284.心电轴的偏移有何临床意义?

答:1)左偏:见于横位心、左室肥厚、左前分支阻滞等 2)右偏:见于垂位心、右室肥厚、左后分支阻滞等

285.一个正常的心动周期在心电图上会顺序出现哪些波段?

答:一个正常的心动周期在心电图上会顺序出现P波、P-R间期、QRS波、ST段和T波。

286.心电图上P波代表什么?

答:心电图上P波代表心房除极产生的电位变化。 287.心电图上QRS波代表什么?

答:心电图上QRS波代表心室除极产生的电位变化。 288.心电图上T波代表什么?

答:心电图上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产生的电位变化。 289.心电图上P-R间期代表什么?

答:心电图上P-R间期代表心房除极传导至心室的时间。 290.心电图各波电压如何测量?

答:1)正向波:自基线上缘垂直测量至波的顶端 2)负向波:自基线下缘垂直测量至波的底端

291.心电图各波段时间如何测量?

答:1)正向波:在基线下缘测量,从波形起点 内缘测至波形终点内缘 2)负向波:在基线上缘测量,从波形起点 内缘测至波形终点内缘 3)P-R间期:从P波起点测至QRS波起点 4)Q-T间期:从QRS波起点测至T波终点

292.ST段移位如何测量?

答:1)ST段上移时:J点后0.06至0.08秒处测量ST段上缘至对照基线上缘的垂直距 2)ST段下移时:J点后0.06至0.08秒处测量ST段下缘至对照基线下缘的垂直距离

293.如何测算心电图上的心率?

答:先测量R-R间期,然后利用公式计算:HR=60/R-R,或者查表,也可用心率测算尺测量。

294.正常P波的特点有哪些?

答:1)方向:Ⅰ、Ⅱ、avF、V4~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2)形态:钝圆形,偶有切迹(峰距小于0.04秒) 3)时间:小于0.11秒

4)振幅:肢导联不超过0.25毫伏,胸导联不超过0.2毫伏

295.P-R间期的正常值是多少?

答:P-R间期的正常值是0.12~0.20秒 296.QRS波时限正常是多少?

答:QRS波时限正常是0.06~0.10秒

297.正常情况下肢导联QRS波形态与振幅是怎样的? 答:1)avR导联主波向下,R波小于0.5毫伏 2)avL导联R波小于1.2毫伏 3)avF导联R波小于2.0毫伏 4)ⅠⅡⅢ导联主波向上 5)Ⅰ导联R波小于1.5毫伏

6)各导联的R波加S波不低于0.5毫伏

298.正常情况下胸导联QRS波形态与振幅是怎样的? 答:1)V1、V2导联呈rS;V3、V4导联呈RS型 2)V5、V6导联呈qR/qRs/Rs/R 3)V1的R波小于1.0毫伏 4)V5的R波小于2.5毫伏

5)V1的R波+ V5的S波小于1.2毫伏

6)V5的R波+ V1的S波小于4.0毫伏/3.5毫伏 7)各导联的R波加S波不低于1.0毫伏

299.正常Q波是怎样的? 答:除avR导联外,Q波时间应小于0.04秒,振幅应小于同导联R波的1/4。V1、V2导联不应有q波,但偶尔可呈QS波

300.S-T段偏移的正常范围是多少? 答:1)下移:不超过0.05毫伏

2)上抬:在肢导联和V4~V6不超过0.1毫伏,在V1、V2不超过0.3毫伏,在V3不超过0.5毫伏

301.正常T波有哪些特点?

答:1)方向:多与主波一致,若V1直立,则V2~V6不应倒置

2)振幅: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V1导联不应超过0.4毫伏

3)形态:两支不对称,前支平坦,后支陡峭 302.Q-T间期的正常值是多少?

答:Q-T间期的正常值是0.32~0.44秒。

303.右心房肥大时心电图有哪些改变?

答:右心房肥大时心电图P波高尖,振幅≥0.25mV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cp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