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培养

更新时间:2024-01-16 05:0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培养 —— 吴家山第五小学卢明华

一、创设“趣”味盎然的数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但在课堂上怎样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却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 1.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学习

例如,我在执教“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一课时,对教材进行了有效重组,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贴数游戏引入新课,将全班学生分为男、女生两个大组,然后出示1到15这15张数字卡片,让男生找出2的倍数,贴在绿圈中,女生找出3的倍数贴在红圈中,谁先贴全了谁就获胜。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纷纷为自己小组出谋划策。讨论后,我让两组各推荐一名代表上来贴数,两组代表都抢着找符合条件的数。这时冲突发生了,女生刚在圈中贴好了6,男生就过来也抢着要6??就这样,两组学生将6和12抢来抢去。这时,老师宣布游戏结束,并问:“为什么你们都抢着要贴上6和12?”学生自然地回答:“因为6和12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杨老师顺其自然地说:“也是2和3的公倍数。”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入公倍数的概念。老师接着启发引导:“怎样才能让双方都获胜呢?”学生想到了将红圈与绿圈相交,将6和12贴在交叉部分。多好的想法呀!

2.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学习

当教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教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鲜明的现实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发现和理解数学概念,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积累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我们应该不断撷取生活中的新鲜素材来充实课堂,使我们的教学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在执教“确定位置”一课时,我选取了鲜活的现实素材。首先出示湖北省区域图,让学生找出武汉主要的市区,接着寻找切入点研究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很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紧接着,一系列题型的设计都是以学生身边鲜活的生活素材为基础,学生乐于接受。

二、解放数学课堂,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讲解的机会。 1.让学生充分地思考

我在执教“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时,极具耐心,把思考的时间留给了学生。然后出示这样一个问题:“学校对小操场进行了改建,如果宽减少5米,面积就减少了150平方米,球改建后的面积?(原操场宽20米)”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自己动手画一画图,看看可以怎样思考,有哪些方法?学生思考,操作后纷纷举起了小手。生1:“我先用150÷5=30(米)求出原来的长,也就是现在的长,再用20-5=15(米)求出现在的宽,再用30×15=450(平方米)求出现在的面积。”生2:“我也是先求出原来的长150÷5=30(米),再求出原来的面积30×20=600(平方米),再用原来的面积减去减少的面积,从而得到现在的面积。”学生纷纷对这两种方法点头肯定。老师进一步追问:“还有其他方法吗?再想一想,观察图看看。”教室沉默片刻后,一学生站起来说:“原来的宽是减少的宽的4倍,也就是后来的面积是减少的面积的4倍,那么现在的面积就是减少部分的3倍,直接用150×3=450(平方米)得出结果。”这一方法的出现,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2.给学生讲解的机会

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和学生一起平等相处。有时让学生走上讲台做“小老师”,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实践证明,让学生当老师,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让学生站在了学习的主动地位上;其次,学生必须对教材理解得更深刻,否则就讲不出道理;再次,学生要讲出道理,要灵活运用旧知识。基于这种思想,对于一些适宜学生讲的教学内容,我们大可以采取师生角色互换的形式,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大胆讲述自己的解题思路。一学期下来每一位学生都拥有这样的机会,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数学学习动机培养要注意一下几点

1.注意理想教育,结合教学内容说明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理想是未来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正确远大的理想是激发学生长远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平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帮助学生分析社会在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特点,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斗志,使自己个人理想成为学生长期刻苦学习的内部驱动力。数学的特点之一是应用广泛,在平时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加强数学应用的教学。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通过日常生活及生产实际中的数学内容,

充分设疑,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他们认为学习数学有用。目前高中数学每章开头都有一个应用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问题,使这个问题成为激发学生学数学动机的良好素材。

2.注意情境在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

情境教学在培养学生学习动机中有重要的作用,奥苏伯尔指出:“一般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即认知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认知驱力是一种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获得成功的学习经验,而成功的学习经验,又会使他们期望在随后的学习中获得进一步的满足,让学生对获得有用的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个体对在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一个人赢得的地位与他的成就是相称的,同时一定地位又决定他所感觉到的自尊。因此,在教学中注意教学内容适中,提出的问题使不同层次学生能够完成。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进行表扬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尊心,这样他们也会提高学习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是指一个人为了赢得长者(如教师、家长) 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正确行为及时的认可或赞许,就是对学生学习动机强有力的支持。数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帮助数学成绩中下的学生,不能讽刺挖苦,及时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增强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3.注意教师人格、智能等方面对学生的影响

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从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来看,教师是社会规范的体现者,他能使学生的身心朝着与社会要求相统一的方向发展。教师的特殊地位使得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无论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上来说,还是从态度的形成和兴趣的培养上来说,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负有直接的责任。教师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是激发学生把自己的行为指向学习。教师教学方法得当,教学生动有趣,不但能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而且还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无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认真学习,提高业务水平,作学生的表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cd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