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问答题

更新时间:2024-01-20 16:2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细胞壁可分几层,各由什么成分组成。

胞间层(果胶质)

初生壁(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少量蛋白) 次生壁(纤维素,木质素)

2.植物世界五颜六色,请说明颜色是由什么产生的。

答:植物的颜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花色、叶色和果色。 ①. 绿色:叶片中有叶绿体,叶绿体中有叶绿素。 ②.黄色,红色:类胡萝卜素,叶黄素。 ③.花瓣:细胞中含花色素。 ④.果实:细胞中含有色体

3.请对分生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保护组织的类型、来源、分布、结构及功能列表说明。

分生组织 类型 原分生组织 来源 分布 根尖、茎尖 结构 细胞小,壁薄,质浓,核大,细胞器丰富,无液泡或小,排列紧密,无胞间隙 初生分生组织 原分生组织分裂分化 根尖、茎尖 细胞原生质量减少,液泡数量增多并变大 次生分生组织 薄壁组织脱分化 薄壁组织 同化组织、贮藏组织、传递细胞、贮水组根或茎的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的植物体各处 细胞一般较大,液泡大,原生质少,排列疏松,具明显胞间隙 同化,贮藏,物质信息交流,贮水,通气,吸收 根,茎侧面 如同初生分生组织 细胞已开始分化,但仍继续保持分裂能力 保持分裂能力 功能 保持分裂 织、通气组织、维管形成层和吸收组织 机械组织 厚角组织 木栓形成层 - 来源于初生分生组织,薄正在生长或经常摆动的器官 活细胞,常具叶绿体,局部增厚 机械支持,同化 壁组织 厚壁组织 来源于初生分生组织或次生分生组织,薄壁组织 疏导组织 导管 来源于初生分生组织或次分生组织 分布较广泛,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有 被子植物木质部 管状的死细胞端壁溶解连接而成,细胞壁以多种方式木化加厚 管胞 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木质部 细胞狭长两端斜尖,略呈纺缍形,胞壁以多种方式木化加厚 筛管 被子植物韧皮部 多细胞连接形成的管状结构,活细胞但无核,具有P-蛋白体,端壁形成筛孔,具有伴胞 筛胞 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韧皮 保护组织 表皮 原表皮 植物表面 通常由一层细胞组成,生活细胞,一般不含叶绿体,排列紧密,外壁通常增厚,同时角 死细胞,细胞壁强烈增厚,细胞腔极狭小 机械支持 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支持 运输有机养分 通常细长,末端渐尖 运输有机养分 控制蒸腾,防止水分丧失,防止机械损伤和避免其他生物的侵害 周皮 木栓形成层 植物表面 栓质加厚的木栓层和薄壁的栓内层,以及木栓形成层组 功能同上

4.根是怎样伸长的?

植物根的生长由根尖部分完成,从根的顶端起,根尖部分依次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根冠 在最前边,由薄壁细胞组成,表面光滑并分泌出粘液,其作用是保护分生组织并减少根在土壤中向前伸展 的摩擦和阻力;

分生区位于根冠内侧,功能是分裂增生产生新细胞,它所产生的新细胞一部分补充到根冠 以补充其损耗,另一部分成为其后伸长区的新生部分;

伸长区位于分生区之后,其中的细胞基本停止分裂 但产生显著的伸长(其伸长幅度可为原细胞的十倍,使根尖不断向土壤中伸展;

成熟区位于伸长区之后, 其中的细胞停止伸长,分化出各种成熟组织,其表皮密生根毛(因此也叫根毛区),植物对养分的主要吸 收功能就是由成熟区的根毛完成的,一方面成熟区的后部根毛逐渐老化,一方面成熟区的新生部分(由伸 长区转化而来)由不断生长出新的根毛补充到成熟区,整个根系就这样不断地向前推移伸展。植物根的生 长过程就是这样进行的。

5.试述根的初生构造。

根的初生构造由外向内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 特点:①.具根毛,无角顶层; ②.内皮层有凯氏带和五壁加厚

③.辐射维管束; ④.木质部分化为外始式。

6.根是怎样增粗的?

初生韧皮部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再进行平周分裂,产生弧形片段形成层,扩展到初生木质部脊,再中柱鞘恢复分裂能力。靠近内部的一层细胞与形成层孤连接,形成波状形成层,再凹入部分形成层比突出形成层快,从而使根增粗。

7.侧根的发生位置。

种子植物的侧根多发生于根尖的成熟区,但在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以上也可发生。 侧根发生于根尖较内部的中柱鞘,这叫做内起源。

8.从结构上说明根具有吸收、固着和贮藏的功能。

答:根系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直根系又由主根与多级侧根组成,因此根在形态上具有固着的功能。初生根经次生生长可形成次生根,初生根尤其次生根的维管束中存在大量的厚壁组织纤维和石细胞,对植物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根初生结构的表皮形成附属物表皮毛,表皮毛向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通入表皮进入皮层并进入初初生木质部的导管,经导管输送到植物体地上各部分,因此根具有吸收的功能。根初生结构的皮层和髓中的薄壁细胞均具有储藏淀粉等营养物质的功能

9. 从解剖构造角度试述在树干上适度环剥对提高果树产量的科学原理

习惯上讲的树皮包括韧皮部,适度环剥后,有机物多留在树冠,提高结果率。。

10.“树怕剥皮,不怕中空”,试从解剖学角度阐述其科学道理。

1、树皮包括形成层,次生韧皮部,初生韧皮部,和周皮

2、韧皮部是维管植物运输有机养分的组织所以剥去皮植物得不到养分

3、在茎的生长过程中,当边材变成心材后,则管胞和导管失去导水作用。附近的薄壁细胞,他们通过纹孔,向内产生侵填体,所以中空并不影响水分的运输。

怕剥皮是因为习惯上讲的树皮包括韧皮部,剥去后,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部,根部死亡,不怕中空,是因为心材。

11.为什么幼苗的根与茎之间必须有一个过渡区?

在幼苗时期,根的初生结构呈辐射状,木质部和韧皮部相间排列,是辐射维管束。茎的初生结构中,木质部和韧皮部相连,中间夹有形成层,是外韧维管束,且环状排列。 又由于幼苗是个连续的系统,所以在下轴胚由根向上,通过分割,旋转,靠合,来完成由根向茎初生结构上的过度

12.简述双子叶木本植物茎的次生生长过程。

1.次生维管组织的形成1.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2.次生维管组织的组成 2.周皮:1.木栓形成层的来源和活动2.皮孔

3.木材的结构1.木材三切面2.生长轮3.早材和晚材4.心材和边材

13.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竹子)茎的初生构造有何不同?

差异 细胞成分 双子叶 单子叶 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细胞;管胞、筛胞、韧皮纤维(有或无) 筛管、伴胞、筛胞;韧皮纤维、韧皮薄壁细胞 纺锤状原始细胞 木材结构 单斜面或双斜面;叠生或非叠生 单斜面;非叠生 散孔材、环孔材;射线大多多列,无孔材;同形射线 同形或异形射线 其他 松柏类常具树脂道 答:1)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茎和根一样,没有形成层,因而只有初生结构,没有次生结构.。

2)双子叶植物茎中维管束排列成轮状,因而皮层、髓射线各部分界限分明。而单子。叶植物茎中维管

束是散生于基本组织中,因而没有皮层和髓部的界限,射线也无法区分清楚。

14.什么是髓射线、维管射线,二者有哪些不同?

髓射线:由髓部射向皮层的束间薄壁细胞。

维管射线:径向排列的细胞,贯穿于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是横向运输的结构。 髓射线是初生构造,而维管射线是次生构造。

15.比较裸子植物茎和木本双子叶植物茎的异同点。

答:裸子植物是木本植物,其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和双子叶植物基本相似,只是韧皮部和木质部的成分有所不同。

1、裸子植物的韧皮部一般没有筛管和伴胞,而以筛胞执行输导作用。

2‘裸子植物的木质部一般没有导管,只有管胞,无典型的木纤维,管胞兼输导水分和支持的双重作用 3、由于次生生长形成的木材主要有管胞组成,因而木材结构均匀细致,易与双子叶植物木材区分

16.比较双子叶植物茎、单子叶植物茎初生维管束的异同点

1)单子叶植物茎不分皮层与髓部,都为基本组织构成。而双子叶植物分皮层与髓。 (2双子叶植物维管束环状排列,而单子叶植物维管束分布于基本组织中,大多散生。 (3)双子叶植物维管束为无限维管束,而单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为有限维管束。 (4)单子叶植物维管束初生木质部成“V”字形

17.比较双子叶植物根与茎的初生构造。

(1)相同之处:均由表皮、皮层、维管柱三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细胞类型在根、茎中也基本相同+根、茎中初生韧皮部发育顺序均为外始式.

(2)不同之处:a.根表皮具根毛、无气孔,茎表皮无根毛而往往具气孔。

b.根中有内皮层,内皮层细胞具凯氏带,维管柱有中柱鞘;而大多数双子叶植物茎中无显著

的内皮层,更谈不上具凯氏带,茎维管柱也无中柱鞘。

c。根中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都相间排列,各自成束,而茎中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内外并列排列,共同组成束状结构。

d.根初生木质部发育顺序是外始式,而茎中初生木质部发育顺序是内始式。 e.根中无髓射线,有些双子叶植物根无髓,茎中央为髓,维管束间具髓射线。

根与茎的这些差异是由二者所执行的功能和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决定的。

18、毛竹叶的结构及功能。

单子叶植物的结构:

表皮: 1、表皮细胞包括长细胞,段细胞,细胞壁不仅角化,而且矿化

2、气孔器的包围细胞为哑铃状 3、表皮毛有各种形状

4、上表皮含有泡状细胞,它与叶的卷曲和张开有关

叶肉:1、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是等面叶

2、叶肉细胞壁内皱褶,有利光合作用和气体交换

叶脉: 叶脉维管束:初生木质部(靠近上表皮,原生木质部导管后生木质部导管) 初生韧皮部(靠近下表皮) 维管束鞘(外鞘壁厚,内薄)

19、叶的构造是如何适应旱生条件的?

构造主要朝降低蒸腾和贮藏水分两个方向发展 1、叶肉薄壁组织增多,呈肉质状态,能贮藏大量的水分,并减少水分的消耗 2、叶片小,面硬,叶表细胞外壁加厚,气孔下陷,栅栏组织层次多,海绵组织和胞间隙不发达,叶肉细胞壁内褶,叶脉分布密,机械组织和疏导组织教发达,保证水分及时供应。

20、举例说明植物适应旱生环境在形态及结构上的变化。

以夹竹桃为例,来说明旱生植物的叶的结构的变化以及对其功能的适应性。

从外形上看,夹竹桃叶片狭小并且坚硬,似柳叶形状,两端呈披针状,为异面叶。这是为了适应旱生的生活环境而发生的外形改变,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腾,较绿的近轴面吸收光较多,利于光和作用。 制作切片观察内部结构,上下两面均形成气孔,上表皮气孔少,下表皮气孔多。此特点适应于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既保证了二氧化碳的吸收,又保证了蒸腾作用的进行,并且水分不会过多散失。表皮外侧覆盖了一层角质层。减少了水分从叶面的蒸发。上面(或正面、腹面)是深绿色的叶肉组织,叫栅栏组织。栅栏组织的细胞内叶绿体多,能够充分接受正面照射的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这是适用于光合作用的一大特点。海绵组织几乎消失,减少水分蒸发。叶脉内有导管,它为光合作用提供水和无机盐等,叶脉内有筛管,它能将光合作用的产物运至植物的其它部位。最重要的特点是夹竹桃表面形成了气孔窝,夹竹桃叶下表皮有向内凹陷的气孔窝,气孔长在气孔窝内,气孔窝内还有许多表皮毛,这种结构可以降低水分的蒸腾作用,是植物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

21、裸子植物松属叶的结构。

22、比较叶的构造。

叶片形状 裸子植物 多为针形少数为扁平的阔 双子叶植物 多为碗状 单子叶植物 细而长 表皮 无上下表皮区别 分表皮和下皮层 细胞壁强烈木质化 有较厚角质层气孔下陷到下皮层形成气腔 表皮细胞外壁厚 有角质层 多为下表皮气孔多 有腺毛 表皮细胞分长短细胞。 长细胞不仅角质化 而且硅质化。 短细胞有硅质化的死细胞和栓质化的活细胞 有泡状细胞 维管束 与叶肉之间有分化明显的内皮层相隔 分布着1~2根维管束 主要为韧皮部和木质部只有管胞、筛胞 内部结构因叶脉大小而异少数有微弱的形成层韧皮部有管胞常形成束鞘延伸 维管束散生 叶脉平行排列有细脉相连没有形成层 束鞘为一层含叶绿体或内层无叶绿体外层有叶绿体的薄壁组织 叶肉 细胞壁凹陷形成许多褶皱叶绿体沿壁排列 中间分布着树脂道 大多数为异面叶 有明显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区 叶肉细胞组织均一 为细胞壁内摺的薄壁细胞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区分为等面叶 1、试述被子植物从孢原细胞的产生到成熟花粉粒形成的整个花药发育过程。

1.花药发育初期分a.原表皮b.内部薄壁组织。 2.薄壁组织在表皮层下角隅处分化出孢原细胞。 3.孢原细胞分化为初生壁细胞和造孢细胞。 4.初生壁细胞分化为外层和内层,其中外层形成纤维层,内层分化为中层和绒毡层。5.造孢细胞先分裂分化为小包子母细胞,在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最后形成花粉粒。

2、简述被子植物雌配子体(胚囊)的产生和发育。

1. 子房内壁有胚珠,胚珠发育,在珠心形成一个孢原细胞。 2.孢原细胞直接增大形成大孢子母细胞。 3.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

4.四分体中近珠孔的三个细胞逐渐退化消失,离珠孔最远的一个具功能的大孢子继续发育形成单核胚囊。 5.单核胚囊的核分裂三次形成八个核,八核重排,近珠孔端的三个核一个分化为卵细胞,两个分化为助细胞。近合点端三个核分化为反足细胞,胚囊中为极核。至此胚囊发育成熟。

3、简述虫媒花适应昆虫传粉的一般特征。

1.花大而显著,并有各种鲜艳色彩。 2.虫媒花多半产花蜜。

3.虫媒花多半具特殊气味以吸引昆虫。

4、简述风媒花适应传粉的一般特征。

1.花密集成穗状、产生大量花粉,同时散放。 2.花粉质轻,干燥,表面光滑,容易被风吹送。 3.先叶开花。

5、双受精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

双受精现象是被子植物特有的一种受精作用,一个精子与卵细胞融合产生胚,另一个精子与极核融合产生胚乳,是植物界中最先进的繁殖方式,后代不仅保留了遗传稳定性,也增加了变异性

6、说明花药壁的结构与花粉粒形成之间的关系。

1、表皮. 外壁具角质膜,有些植物的表皮上还有气孔器和毛状体。 2、药室内壁当花药接近成熟时,细胞径向增大,储藏物质逐渐消失,细胞壁除外切向壁外其他各面壁产生不均匀的条状加厚,加厚的成分为纤维素,略有木质素。同侧两个花粉囊交接处的药室内壁细胞,细胞壁无条状加厚,始终保持产生的拉力使花药在薄壁细胞处形成纵向裂口裂开,花粉弹散而出。在一些花药孔裂和闭花受精的植物中,药室内壁不发生条状加厚。 3中层(当花粉囊内造孢细胞发育成花粉母细胞再入减数分裂时,中层内储藏物质被吸收,由于受到花粉囊内部细胞的殖和体积扩大所产生的挤压,使中层细胞呈现扁平状。待花药成熟时,中层多已被吸收、解体并消失。 4、绒毡层(tapetum) 绒毡层是花药壁的最内一层,具独特的分泌功能,它的作用对花粉粒的发育是必不可少的。绒毡层的物质为花粉粒的发育提供了重要的作用:分泌的胼胝质酶,能适时地分解花粉母细胞和四分体的胼胝质壁,使小孢子彼此分离;合成的蛋白质运送到花粉壁,成为花粉外壁蛋白,在与雌蕊柱头的相互识别中起作用;合成的孢粉素形成花粉粒壁物质,具有坚硬、抗性强的特性。 8、试述松属的整个有性生殖过程。

9、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松属)胚的发育和胚乳的形成有何不同。

10、简述松属从合子到种子的形成过程。

1.受精后,合子经过两次分裂形成4个自由核,移至颈卵器基部,排成一层。 2.再次分裂产生8个核,分上下两层排列

3.下层细胞连续分裂2次,形成16个细胞4层。 4.第三层细胞伸长将最先端四个细胞推至胚乳细胞中。 5.最先端4个细胞分化为次生胚柄和4个原胚。 6.4原胚继续增大形成胚。

11、简述裸子植物小孢子的产生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

1.小孢子叶背面着生两个小孢子囊,内有造孢细胞。 2.造孢细胞进一步发育形成小饱子母细胞

3.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四分体分离形成小孢子。

4.小孢子是雄配子体的第一个细胞,分化为一个叫第一原叶细胞,另一个胚性细胞。 5.胚性细胞分化为一个第二原叶细胞和精子器原始细胞。

6.精子器原始细胞分化为一个粉管细胞和一个生殖细胞。此时具第一原叶细胞,第二原叶细胞,粉管细胞,生殖细胞的成熟花粉粒称为雄配子体

12、简述裸子植物大孢子的产生和雌配子体的发育过程。

1.大孢子叶基部有两个胚珠,珠心深处的幼嫩细胞形成大孢子母细胞。

2.大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4个大孢子,远离珠孔的一个可形成可育的大孢子。 3.大孢子是雌配子体的第一个细胞,经多次核分裂形成许多游离核。 4.近珠孔端形成颈卵器原始细胞,

5.颈卵器原始细胞不等分裂形成较小的初生颈细胞和较大的中央细胞。

6.初生颈细胞两次分裂形成4个颈细胞,中央细胞分裂成卵细胞和腹沟细胞。此时雌配子体发育完成

13、被子植物受精过程及种子的形成。

1.花粉粒传到柱头上后与柱头相互识别。

2.花粉管萌发,沿花柱生长,且进行第二次识别。 3.花粉管进入子房,直趋珠心,最后进入胚囊。

4.花粉管进入胚囊后先端破裂,由生殖核分裂的2个精子穿过质膜,其中一个精子于极核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另一个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最后发育成胚。

1.藻类植物有哪些主要特征?

生殖器官一般有单细胞构成。 合子不在母体内发育成胚。 主要生活在水里 藻类植物体大小悬殊

1. 菌类植物有哪些主要特征?

① 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② 异样植物

③ 分布广泛。在土壤、水、空气、人和动植物体都有它们的踪迹

2. 低等植物有哪些主要特征?

1. 植物体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 2. 生殖器官多为单细胞

3. 生殖过程简单,合子脱离母体,直接萌发,不形成胚 4. 大多为水生

3. 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1、具有假根和类似茎叶的分化

2、具有世代交替现象,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 3、有性生殖器为精子器与颈卵器

4、受精卵发育成胚,胚发育成配子体,配子体经减数分裂产生包子。孢子萌发成原丝体,原丝体发育成新的配子体。(受精卵——胚——配子体—(减数分裂)—孢子——原丝体—(发育)—配子体)

4. 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1、孢子体有根,茎,叶的分化,有维管组织 2、有世代交替现象 3、多数为陆生,少数为水生

4、孢子体比配子体发达,两者均可独立生存

5. 种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1、有根,茎,叶的分化,且各组织器官分化越来越精密 2、有世代交替现象 3、花粉由花粉管运输到胚囊 4、用种子繁殖

6. 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1、陆生,孢子体发达,有根,茎,叶的分化 2、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

3、胚珠裸露,雌配子体保留颈卵器 4、精子靠花粉管运输 5、具有多胚现象 6、能产生种子

7.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1、具有真正的花

2、胚珠在子房中,分别发育成种子和果实 3、具有双受精现象,胚乳染色体数为3n 4、孢子体更具多样性

8. 全面阐述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

1、被子植物主要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裸子植物主要有根茎叶,球花,球实组成。 2、被子植物的胚珠外有子房壁,种子外有果皮,而裸子植物的胚珠种子都是裸露的

9. 为什么被子植物会发展成为陆地上种类最多、适应类型最多的一群植物?

① 植物从水生生活到陆生生活,摆脱了水的环境,解决如何减少水分的损失、增加水分和养料的吸收、

加强光合作用的效率、抵御风暴的袭击等问题。

② 植物形态结构的演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单细胞到群体再到多细胞的个体。

③ 个体生活史的演化表现在世代交替过程中,进化的趋势是由配子体世代占优势到孢子体世代占优势。

④ 随着植物的进化,植物的生殖方式和生殖器官也发生着不断的演变。

10. 试从形态解剖和有性生殖过程阐述当今植物界为什么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

答:(1)形态解剖方面:植物形态结构的演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单细胞到群体再到多细胞的个体。 (2)有性生殖方面从最原始的蓝藻的繁殖中未发现过有性过程,它们只是靠细胞的直接分裂、丝状体的断裂或产生内生孢子等营养繁殖或无性繁殖方式繁殖后代,只能从衣藻出现有性过程,但在适宜的环境中它主要还是进行无性生殖,产生游动孢子,在环境不利时则产生配子,配子结合成合子,因合子能使它度过不良的环境而保持种族的生存。在低等植物中它们的生殖器官绝大多数为单细胞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合子以后即脱离母体进行发育,不形成胚而直接形成新的植物体。高等植物的生殖器官则是由多细胞组成,合子在母体内发育,且形成胚,由胚再形成新植物体。藻类、苔藓、蕨类产生游动精子,受精过程必须在

有水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而种子植物产生花粉管,这样,在受精作用这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上就不再受外界水的限制。尤其是种子的出现,胚包被在种皮内,免受外界不良条件的影响,对植物适应陆地生活极其有利。另外,被子植物的双受精作用,也具有特殊的进化意义,由于胚及胚乳都具有丰富的遗传特性,增强了植物的生命力和适应性,是被子植物繁荣发展的内因。因而使种子植物,特别是被子植物发展成现代植物中最进化和最占优势的类群。

11. 什么是“双名法”及其使用“双名法”的意义。

双名法的书写形式是:属名的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种加词全为小写,此外,还要求在种加词后写上命名人的姓氏或姓氏缩写,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 1.新发现的物种都依照林奈的体系命名和归类。

2,所有生物学家都运用林奈的体系来辨别、理解、划分以及指称动植物物种。

12. 植物系统发育的进化规律。

答:A 植物从水生生活过渡到陆生生活,从而摆脱了水的环境是植物界进化的主导因素; B 植物形态结构的演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单细胞到群体再到多细胞的个体;

C 个体生活史演化表现在世代交替过程中,进化的趋势是由配子体世代占优势到孢子体世代占优势,它体现了植物从水生到陆生的重大发展;

D 植物在生殖方式和生殖器官的演变也是植物界进化的重要方面。生殖方式从无性生殖方式进化到有性生殖方式,有性生殖方式是从同配生殖到异配生殖再到卵式生殖。生殖器官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结构演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ca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