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更新时间:2024-05-24 19: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总体规划说明书

1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背景与总则 .................................................................................................................................... 4

1.1 规划背景 ................................................................................................................................................ 4 1.2 规划依据 ................................................................................................................................................ 9 1.3 规划期限 ................................................................................................................................................ 9 1.4 规划区范围 ............................................................................................................................................ 9 1.5 规划内容 ................................................................................................................................................ 9 第二章 发展环境和条件分析 ............................................................................................................................ 9

2.1 发展基础 ................................................................................................................................................ 9 2.2 制约因素分析 ...................................................................................................................................... 10 2.3 外部机遇与挑战 .................................................................................................................................. 10 第三章 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 10

3.1 发展目标 .............................................................................................................................................. 11 3.2 区域发展战略 ...................................................................................................................................... 13 3.3 产业选择 .............................................................................................................................................. 15 第四章 城镇规划目标与原则 .......................................................................................................................... 16

4.1 规划目标 .............................................................................................................................................. 16 4.2 规划原则 .............................................................................................................................................. 16 第五章 城镇性质与规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城镇性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城镇规模 .............................................................................................................................................. 17 第六章 城镇用地布局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一心 ...................................................................................................................................................... 19 6.2 两轴 ...................................................................................................................................................... 20 6.3 三片 ...................................................................................................................................................... 20 6.4 整体联动发展 ...................................................................................................................................... 21 第七章 城镇土地使用规划 .............................................................................................................................. 21

7.1 居住用地 .............................................................................................................................................. 21 7.2 公共设施用地 ...................................................................................................................................... 22 7.3 生产设施用地 ...................................................................................................................................... 24 7.4 对外交通用地 ...................................................................................................................................... 25 7.5 道路广场用地 ...................................................................................................................................... 25 7.6 绿地 ...................................................................................................................................................... 26 7.7 河流水域用地 ...................................................................................................................................... 27 7.8 城镇建设发展备用地 .......................................................................................................................... 27 第八章 城镇工业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 现状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 规划目标 .............................................................................................................................................. 36 8.3 规划原则 .............................................................................................................................................. 31 8.4 城镇工业规划 ...................................................................................................................................... 32 第九章 城镇交通规划 ...................................................................................................................................... 36

2

9.1 现状概述 .............................................................................................................................................. 36 9.2 规划原则 .............................................................................................................................................. 36 9.3 道路系统规划 ...................................................................................................................................... 37 9.4 道路性质等级 ...................................................................................................................................... 37 9.5 道路交通设施及广场规划 .................................................................................................................. 39 第十章 城镇绿化与景观规划 .......................................................................................................................... 41

10.1规划目标 ............................................................................................................................................. 41 10.2规划原则 ............................................................................................................................................. 41 10.3绿地系统规划 ..................................................................................................................................... 41 10.4景观系统规划 ..................................................................................................................................... 43 第十一章 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 44

11.1 给水工程规划 .................................................................................................................................... 45 11.2 排水工程规划 .................................................................................................................................... 46 11.3 供电工程规划 .................................................................................................................................... 48 11.4 通信和邮政工程规划 ........................................................................................................................ 49 11.5 燃气工程规划 .................................................................................................................................... 51 11.6 管线综合规划 .................................................................................................................................... 52 11.7 防灾工程规划 .................................................................................................................................... 52 11.8 环境卫生工程规划 ............................................................................................................................ 54 11.9 环境保护规划 .................................................................................................................................... 56 11.10公共基础设施规划 ........................................................................................................................... 58 第十二章 近期建设规划与实施策略 .............................................................................................................. 61

12.1 规划实施管理 .................................................................................................................................. 61 12.2 近期建设规划期限 .......................................................................................................................... 62 12.3 近期建设规划 .................................................................................................................................. 62 12.4 近期建设重点 .................................................................................................................................. 62

3

第一章 规划背景与总则

1.1规划背景

1.1.1概况

(1) 区域位置及周边环境

薛家镇坐落于常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紧邻高新区(新北区)行政中心,航空、铁路、高架、公路纵横交汇,独享地理优势,交通十分便利,距离罗墅湾机场5公里,沪宁高速专门开设薛家道口,即将建成的京沪高铁常州站距薛家道口仅1.8公里,与常州高架路城北起点相比邻,航空、铁路、公路纵横交汇于此,独享地理优势,是常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最核心、最前沿的区域位置。

(2) 自然条件

薛家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光充足,霜期短,适合于农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为15.4℃,年平均降雨量为1074毫米,其中最大降水量1466.6毫米,最小537.6毫米。常年主要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风速为3.1M/秒。最高洪水位为5.42米,土壤以黄泥土、乌散土为主,土质肥沃,水源丰富。

(3) 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

10平方公里的薛家工业园内已累计引进内外资企业200多家,拥有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材料、煤矿安全设备、轨道车辆配件、新材料等支柱产业。现代(江苏)、东京制纲、日本电装、查特深冷、美国特雷克斯、立达纺机等世界500强企业和知名大企业相继落户薛家。全镇已超千万元企业150多家,其中,年销售超40亿元企业1家,超5亿元企业5家,超亿元企业48家,超5000万元28家,一批上市企业正在培育中。

a.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1亿元,同比增长34.77%;完成财政收入7.37亿元,同比增长29.73%,其中完成一般预算收入3.43亿元,同比增长27.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亿元,同比增长15.38%。

b.三大产业持续发展。完成工业总产值206亿元,同比增长30.18%;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9亿元,同比增长20.41%;实现农业总产值0.82亿元。

4

c.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1402万美元,同比增长103.6%。新增内资注册资本5.93亿元,同比增长136.07%。实现自营出口总额3.05亿美元,同比增长18.14%。

(4) 交通及对外联系

薛家镇坐落于常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是高新区(新北区)最核心、最前沿的乡镇。东距新北区行政中心、常州市行政中心仅六到十分钟车程,西与常州机场仅9公里之遥,北离常州港13公里。镇域内不仅有沪宁高速薛家道口,还有即将建设的绕城高速薛家道口。京沪高铁常州站距薛家镇区仅1.8公里,常州高架快速通道城北起落点就在镇区。同时,龙江路(西环二路)、玉龙路(新岱路)、薛冶路、春江路穿越南北;常州机场路、新北区黄河路、河海路、汉江路横贯东西;镇级公路七纵七横,自成一体,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环境成为薛家快速发展、加快发展的有利因素。

(5) 现状用地情况

薛家镇占地总面积37.3平方公里。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薛家镇党委、政府通过政府投入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实施生态建设,高标准建成了16.46万平方米的薛家中心广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成为薛家最大的城镇绿肺;移建了市级文保单位——吴氏中丞第,成为集文物展示和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历史人文景观;注重镇区小区的绿化建设,三年来新增小区绿化43.5万平方米,其中新建小区绿化率平均达40%,老集镇居住区绿地率达36.6%;完成了对镇区主要商业街道包括道路改建、道路绿化、河道绿化、园区绿化、景点设置、水环境整治及沿街装饰在内的整体环境综合整治;新建主干道两侧全部加种立体绿化,使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道路和河道绿地率平均达37.2%,普及率、达标率均达100%。通过开墙见绿、道路补绿、见缝插绿、主动植绿多项措施,镇区逐步呈现“镇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丽景象。到目前为止,全镇共有绿地总面积134.66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23.96万平方米,小区绿地60万平方米,道路、河道绿地7.8万平方米,防护绿地39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6%,人均公共绿地达9.58平方米。薛家镇对外交通用地60.3万平方米,道路用地199.1万平方米,广场面积2.69万平方米,耕地面积657.224万平方米,绿地面积144.7万平方米,工业用地538.48万平方米,仓储用地95.56万平方米,水域面积62.92万平方米,公共设施用地29.34万平方米,居住用地208.15万平方米。

5

分。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把薛家镇建成常州市北部的重镇;努力打造城乡一体的,人、自然、城市和谐的工业新城镇、特色生态城镇。

未来的发展目标将关注以下方面:

成长性: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增长点。

薛家镇正面临新一轮超常规的跨越发展的历史性的机遇,作为常州市北部的重镇,需要充分利用自身区位、产业、交通和资源的优势,主动参与到新的区域协作和竞争网络关系中,并以镇工业集中区、全民创业园区的开发为依托,形成新的重要增长点。

综合性:融合专业化产业基地和生活中心功能的空间枢纽。

在区域产业分工中壮大专业性大型产业区,以生活设施、社会服务设施为支撑,增强城镇的集聚能力,强化作为常州市北部的重镇的重要地位。

整体性:空间跨越发展过程中的联合体。

常州市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为薛家镇新的跨越发展提供了机遇,应通过整合强化整体发展效率,为远景发展奠定一个整体的、具有更大灵活性、容纳力和生长性的空间基础框架。

持续性:工业化迅速推进下的生态功能建设。

在有限的资源条件面临巨大开发压力的背景下,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积极引导产业集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代价,使薛家镇不仅成为现代化的产业基地,同时保持和发展强大的生态功能。

凝聚力:具有持续吸引力的人居环境。

在薛家镇建设有凝聚力和吸引力的人居环境。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具有环境特色的区域和城镇建设,增强对人口和新经济活动的吸引力,通过生活设施、生态环境和景观形象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使之形成集聚产业和人口的持续的作用力。

3.1.2经济发展目标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两大发展目标,建设合理的农业体系。在保持农业总产稳定的前提下,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积极发展蔬菜生产、水产养殖、花卉苗木、畜禽等特色农业;不断提高多种经营能力,增加农业的经济总量,努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实力,构筑合理的产业结构,优化管理体制,依托科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企业的素质和效益,为提高全镇经济总体

11

实力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有力保证。

以一、二产业发展为基础,按照现代化、社会化、产业化的要求,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为一、二产业提供流通服务,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大力兴办各类服务项目,发展专业市场,力求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依托现有区位及交通优势,充分引导和促进旅游业、工业、商贸服务业的发展,使第二、第三产业向镇区聚集,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及向镇区集中。

3.1.3社会发展目标

薛家镇发展需顺应新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大趋势,充分发挥城镇的交通和产业优势,强化中心城镇建设,完善城镇布局,切实加快城镇现代化建设。

1、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塑造良好的城镇文化氛围,加强各类文化设施和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使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结合。

3、完善科技教育体系,提高人口素质和科技实力,高标准普及9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中段教育。

4、大力发展卫生、体育事业,提高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形成层次不同、布局合理的卫生、体育设施网络,国民体质合格率85%以上。

5、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6、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相配套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0%以上。

3.1.4城镇建设发展目标

至2030年,全镇总人口达6.8238万,其中城镇人口4万,城市化水平59%。 实施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为主要模式,积极探索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走出了一条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路。建成由城镇------农民居住点组成的二级居住体系。

城镇各项用地协调发展,合理布局,综合发挥土地效益。

提高居民居住水平,完善居住配套设施,保障居民高质量的生活居住环境。

12

强化城镇服务功能,形成层次多样化,网点均衡化的现代化公共服务设施。 形成高效、安全、便捷的城市交通体系,为居民提供多方面、多方式的交通选择。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投资环境,满足城市开发需要。 加强对生态城镇建设,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城镇绿化水平。

3.2 区域发展战略

3.2.1功能定位

到2030年,把薛家镇建设成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公共设施完善,社会文明、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型工贸城镇。 3.2.2产业定位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薛家镇产业发展具备一定发展基础,形成了以现代农业、特色工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

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持之以恒地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扩大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快速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较快增收。

特色工业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引导和促进旅游业、商贸服务业的发展,积极开辟旅游服务区。发挥区域服务功能、推动旅游、服务业快速发展。 3.2.3战略措施

1、强调重点地区

薛家的空间资源在常州市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空间资源分布不均衡,利用程度也不同,在今后巨大的发展压力下必须确立集中重点地区,通过产业与空间整合,实现资源优化,强化地区整体性,实现基础设施的区域配置,引导开发压力,综合协调发展的方向。

2、强调生态优先

薛家在人居环境,景观生态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因此,要在区域范围内确立生态保护区及生态走廊,确立生态优先、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发展原则。

13

3、强调空间效率

在实现空间开发重点集中过程中,树立以空间开发的效率为核心的策略,提高城镇化质量,与工业化进程相配合,共同促进经济发展。

4、强调动态推进

确立阶段性的经营手段和建设目标,推进核心功能建设,促进规划的动态有序推进。

5、突出强工兴镇,促进主体经济裂变扩张

进一步加大项目推进力度,以有效的增量投入带动存量调整,以投资结构的 优化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走出一条符合薛家镇实际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聚合优势要素,谋求项目工作突破。坚持规划优先、环保优先、效益优先的原则,科学整合现有项目资源要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建好项目载体。集中财力投入,做好工业集中区的环境,提高承载大项目能力。二是先调精干力量招商。强化激励措施,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个地区开展招商活动,在大项目、好项目上求突破。三是培强骨干企业。挑选有雄心大略、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重点培植。

实施倍增计划,打造特色产业品牌。紧紧围绕打造“机械制造特色镇”这一目标,通过内引外联、优势互补、技改扩能等手段,在全镇现有企业中选择若干中小企业实施倍增计划。通过倾心扶持,努力使这些企业规模扩一倍、效益翻一番。

充分内涵挖掘,拓展资源利用空间。一是利用闲置土地资源,新上提速增效项目。整合闲置土地资源,力争年内新上两个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二是利用闲置产能资源,新年提档升级项目。三是使闲置厂房得到充分利用。

搭建环境平台,再掀全民创业热潮。继续实施“五培”工程,大力度推进全民创业。一是培养创业文化。通过树标兵、学典型,广泛宣传发动,使投身创业成为民众的自觉行动。二是培育资本要素。扶持规范发展民间担保公司,让更多的民间资金转化为创业资本。三是培强干部队伍。村组干部必须人人有项目,既会带头创业、又能带领群众创业的人才能当干部。把敢创业、懂经济、带动强的能人充实到干部队伍中去。四是培优创业环境。在居委会规划建设创业园,建成以电子技术为主的加工集中区,使之成为特色明显的创业园。同时,全力做好证照办理、设施配套等各项服务工作。五是培植创业标兵。全年培植投入在5万元以上的创业标兵500名,任务到村,责任到人,努力把全民创业推向一个新的高

14

潮。

注重调优结构,推动农业提速跨越发展。明确高效农业的内涵,把“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加工农业”作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取向,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速致富农民的进程。做特优势农业。进一步优化种养结构,把高效农业示范园作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特色化的突破口。

做强龙头企业。把农业招商放在突出位置,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家副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把资源优势培育成产业优势。

提高非农民收入。结合农村实际,采取点面结合、上下联动、内外并举的方式,大力开展农民培训,把农村科技知识、实用技术、劳务技能和创业本领“四项培训”落到实处,激发农民离土创业、离家创业,把更多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努力使农民工资性收入和资产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

重抓第三产业,做靓薛家生态旅游名片。充分利用紧靠中华恐龙园的有利条件,依托地域、人文、环境优势,全力打造特色旅游魅力镇,加快融入常州旅游城市的进程。

抓集镇建设的繁荣发展。鼓励农民向镇区集中,新增集镇住户。加强集镇经营秩序的规范整顿,扩大商业网点规模,增强辐射功能,努力把薛家打造成常州北部贸易流通中心。

3.3产业选择

薛家的产业发展既要考虑已有的基础,也要考虑大的发展环境带来的可能影响,因此需要分析考虑2个方面的关系:与现有产业的关系、与常州产业发展及产业布局的关系。

考虑现有的发展基础和常州市的发展规划,在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纺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和优势。

从常州市产业发展的趋势上看,常州市正开启一个新工业化的浪潮,制造业、汽车配件、新型材料等在薛家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第四章 城镇规划目标与原则

4.1规划目标

4.1.1加强中心镇的集聚辐射功能

15

薛家镇是常州市北部的重要城镇,是常州市城镇体系的组成部分。薛家镇的城镇发展战略首先需要立足于区域角度,拓展城镇功能,在常州市北部地区发挥集聚和辐射作用,形成常州市北部地区集旅游、产业、居住、商贸为一体的综合型中心城镇。

4.1.2建设具有吸引力的居住环境

随着新的社会经济背景的形成和发展,应把环境建设作为城镇发展的战略目标,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具有环境特色的住区建设,增强镇区对周边地区的人口和新经济活动的吸引力。

4.1.3景观和生态环境良好的城镇

薛家周边地区有宜人的绿色环境、清新的空气、优质的河网水系环境,同时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环境。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的最佳环境,诱发人的创造精神和生产力,提供高质量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4.1.4塑造城镇新的经济增长点,激发城镇的活力

适应新经济发展需要,塑造城镇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城镇集聚最具有活力的城镇功能体,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创新基地。

传统产业的转型——适应市场化的企业转制与产品开发、注重私营企业和小企业的活力、工业的园区化、网络化。

第三产业功能的培育——以旅游和房地产业为龙头,全面提升城镇建设的品味,高起点建设城镇环境,促进农、工、商、贸全面发展,形成良性的产业循环。

4.2规划原则

4.2.1区域性原则

融入区域环境,实现持续发展。薛家的发展必须在区域的框架内明确自身定位,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快速发展。从广域范围内分析薛家镇的发展,增强规划的区域观念和整体竞争力,积极融入常州市城镇新一轮发展之中,建设为常州市的城镇体系建设中的北部门户重镇,谋求以大区域为背景的城镇整体发展。

4.2.2协调原则

整合资源,整体发展,根据“三个集中”的原则,协调区域关系,整合资源,依托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促进薛家经济向集约化发展,改变过去经济粗放式增长模式,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16

4.2.3可持续发展原则

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益,以人为本,创造安宁、方便、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将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4.2.4动态性原则

坚持高起点和高标准,城镇用地布局科学合理,城镇建设有机协调,适应城镇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

规划的长远性和现实性相结合,做到“高起点、远目标、重实际、可操作”。具体而言,从优化城镇总体空间布局结构的角度,把薛家镇近期各具体建设项目的安排与远期的城镇建设目标相结合。

4.2.5特色原则

充分发掘薛家镇的自然生态特色、社会历史文化特色的建设,并在规划中加以利用,塑造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城镇。创造高起点的特色产业和特色文化,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城镇建设等各个方面产生吸引力,推进城镇全面协调发展。

第五章 城镇性质与规模

5.1 城镇性质

综合分析和考虑各方条件,将薛家镇规划为:城乡一体的,人、自然、城市和谐的工贸新城镇、特色生态城镇。

5.2 城镇规模

5.2.1 人口规模 现状人口:

2009年末全市有户籍人口359.8万人、常住人口445.2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0.3%和1%;非农业人口为178.31万人,占户籍人口的49.56%。全市暂住人口132.1万人,其中暂住1年以上人口46.3万人,分别降13.2%、11.5%。出生人口素质稳步提高,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正常,全市计划生育率达98.9%、独生子女率为81.7%;全市当年出生人口26142人、死亡人口27577人,自然增长率为-0.4‰,机械增长率为3.891‰。

镇区人口预测:

17

根据常州市人口统计显示,薛家镇未来人口增长表现为两个主要特征,即总人口的缓慢减少和非农业人口所占比例的增长。

总人口的缓慢减少和非农业人口的增长是和常州城市建设分不开的,常州市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城市化水平提高必将导致周围农村地区人口逐步向城市和中心城镇集中。从未来的发展趋势上看,第二、三产业的持续发展将进一步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

预测方法一:

假设常州市总人口按照同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逐年增长,则总人口预

测数学模型为:

Pn=Po×(1+ k)^n + p

式中:Pn——规划期人口数(万人) Po——现状户籍人口数(万人) D——综合增长系数(‰) n——规划年限 P——机械人口增长数

以2009年为基年,到2030年常州市总人口数为: P=359.8×(1-0.4‰)^21+(3.891‰+1)^21×85.4 P=449.446(万人)

如果以薛家镇人口占总人口比率不变,则:

2030年薛家镇人口=449.446×1.51%=6.7866(万人)

预测方法二:回归分析预测法

假设人口增长与时间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则人口是时间的函数。数学表达为:

Y=f(x)

其中:Y——人口数 x——时间

根据1949年至1999年常州市人口统计数据,假设人口增长与时间之间为线性相关关系Y=f(x)=a-bx。

对人口做关于时间的回归分析,可以得到人口的计算公式:

Y=3.3322x+181.13 单位:万人

18

其中Y----规划期末人口 x----距1949年年数 根据模型计算得:

2030年人口:x=82;Y=3.3322x+181.13 =3.3322*82+181.13 =454.3704(万人) 如果以薛家镇人口占总人口比率不变,则:

2030年薛家镇人口=454.3704×1.51%=6.8610(万人)

根据两种方法综合,取平均数,则:

2030年薛家镇人口=(6.7866+6.8610)/2=6.8238 (万人)

5.2.2 用地规模

根据《常州市总体规划》对县域城镇和产业的用地布局和规模的要求,以及薛家的城镇级别、现状镇区人口规模和预测的人口规模,确定至2030年,薛家镇区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为5.8平方公里。

第六章 城镇用地布局结构

规划薛家镇城镇用地总体布局方案为“一心、两轴、三片”的结构。

6.1一心

“一心”即城镇公共中心(薛家中心广场)。城镇公共中心将建成全镇的管理、文化和商业中心。该中心将集中城镇主要的商业金融、商务行政办公等设施,设置绿化、广场,中心区的道路与周围城镇道路相连,把生态和市民活动引入内部,形成真正集聚人们各种公共活动的城镇中心。

薛家镇的城镇中心具有区域性的服务功能,不仅为薛家镇内部服务,而且为周边地区服务。城镇中心的建设是强化中心城镇的集聚与辐射功能、提升整体功能形象的关键。

传统的薛家镇城镇商业中心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宜进行整治和修缮,并突出传统风貌。

未来的新城镇公共中心将建成全镇的文化和商业服务中心。考虑服务的对象和中心区的规模,强调吸引力、综合服务功能、高质量的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如突出旅游、休闲功能的服务设施等,同时强调城镇新区中心的景观风貌。使城

19

镇中心集聚人气、展现城镇特色。不仅是城镇公共活动的聚集地,也是最集中展示新城镇风貌的地区。

6.2两轴

“两轴”即一条东西向城镇发展轴和一条南北向城镇发展轴。 东西向城镇发展轴:

城镇用地主要沿东西向道路黄河路拓展,集中了城镇的主要行政、文化、商业服务等设施。

南北向城镇发展轴:

是指薛家镇区南北主要道路玉龙路,是城镇南北向发展的主轴。

通过两条轴线以及其间的景观节点建设,突出薛家镇的传统风貌特色和新兴的城镇风貌特征。

6.3三片

“三片”即:生活商贸综合发展区、南工业集中区、北农村地区。 6.3.1生活商贸综合发展区

本区集中了薛家镇的主要教育设施、主要的医疗设施以及镇政府等重要公共和基础设施。本区定位为生活片区,以新兴房地产开发为主,同时进一步完善现状的生活用地、商业服务设施。分散老镇区的居住人口和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推动整个地区城市化进程,并带动整个薛家镇经济的发展。

6.3.2南工业集中区

产业发展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并进一步强化前后向产业发展,拓展现有的产业链。确定工业区的主要职能应包括:产业及部分配套设施;产业及部分配套设施;产业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和纺织以及相关配套产业为特色。

6.3.3北农村地区

薛家镇北片为广大的乡村农田区域,居民点零散分布,尚未形成合理的规划 布局模式。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举措,将这一区域分为东西两部分,结合资源条件建设两块居民区,使农民集中居住,以达到统一布局,充分利用土地的目的。

6.4整体联动发展

20

薛家镇的整体联动发展包括各功能区在交通上、生态上、空间上的整体协调发展。各功能区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体现相互促进、相互依托、共同发展的联动效应。

薛家镇的总体规划是城镇发展整体性的引导,为形成协调、高效和完善的城镇空间形态,需要在开发时序和方式上进行具体落实。薛家镇城镇开发需要树立高瞻远瞩的目标,避免短期行为,尤其是与规划不符的零星开发行为。以城镇性质和发展方向为指导,主要面向高层次、整体性的成片开发。

第七章 城镇土地使用规划

7.1居住用地

7.1.1现状概述

薛家镇的居住用地现状主要以老镇区、新建居住小区和周围众多分散的农村居民点为主,各种用地混杂,生活服务设施尚不完整,其中老镇区居住密度较高。

镇区内现有居住用地几乎均周边式沿街、沿河布置。其中房屋质量参差不齐,老房屋多为建于七十年代及八十年代初的平房,新房屋大都为八十年代后期以来兴建的二层楼房,少数三层,房屋质量较高,居住条件较好。近年来,薛家镇区建筑业发展较快,住宅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建的住宅小区,以多层住宅开发为主,具有功能齐全、日照采光通风良好、建筑结构合理等许多优点,应进一步开发,使其初具规模。目前镇区住宅以独立式、联户式为主,鲜有城市型公寓住宅。

存在的主要问题:

镇区住宅建筑成片开发所占比例极低,因此难以形成良好的居住环境。 镇区内许多居民生活区内道路不成系统,内部道路多为狭窄曲折的街巷,消防通道得不到保证。 7.1.2规划原则

根据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合理规划新建商品住宅区的布局。从方便生活、有利生产出发,引导集中居住、规模开发,合理规划居住用地布局。

根据人口规模和发展规划,合理确定新建商品住宅总量规模。镇区每个新建商品住宅区的建设规模原则上不小于2万平方米。新建商品住宅建筑容积率控制在 1.0以内,以多层为主,适当控制低层住宅,禁止建设高层住宅。同时还应注重节约用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充分体现小城镇的优势。

21

城镇新建住宅应具有地方特色和鲜明的风格风貌,并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植被水系等资源,营造良好的环境景观。

大力促进附近农村自然村的归并,规范村庄的规划建设。

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应按照《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年版)配置。

新建住宅区绿地率应大于35%,集中绿地率应大于15%。

新建独立式住宅区应按不低于0.4辆/每户的标准设置机动车停车位,其他新建住宅区应按不低于0.3辆/每户的标准设置机动车停车位。 7.1.3居住用地规划

城镇居住用地规划将把老镇区改造、新居住区开发和农村居民点的建设统一结合考虑,坚持居住区规划建设的高起点,居住用地建设与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

规划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布置于生活商贸综合发展区。

老生活区居住建设着重于老镇区的居住改造和环境整治以及社区配套建设。 新生活区着重以新兴房地产开发为主,分散老镇区的居住人口和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推动整个地区城市化进程,建设重点是改善人居环境,方便居民的工作、通勤、生活,防止污染和干扰,提高居住质量。

7.2公共设施用地

7.2.1现状概述

薛家镇现状公建用地主要在老镇区和镇政府附近,并以沿路发展的形式为主。镇区商业服务设施不全,质量也有待提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文化需求的发展,高层次、多元化的文化娱乐设施仍有待进一步发展。 7.2.2规划原则

充分体现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完整性和先进性。

镇区应设一个综合性影剧院、文化馆和图书馆。室外体育设施用地面积按0.6平方米/人;室内体育建筑面积按0.02平方米/人设置。

镇区应从区域中心的功能和辐射范围出发,合理配置高质量的中学、小学和幼儿园。

22

7.2.3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主要与居住用地相结合集中在新的城镇公共中心内,包括老镇区、规划的新居住区等处。这些公共设施用地集中了行政办公、商业金融以及其他服务设施用地。此外,根据功能需求在南面工业集中区布置相关服务用地。 7.2.4行政管理用地

规划薛家镇行政中心位于城镇公共中心附近,将成为薛家镇综合性、高效率的行政中心。

7.2.5商业金融、集贸设施用地

对道路两侧建筑进行改造,将现有商业建筑外貌美化、亮化,以形成繁华的商业金融区,更好地服务于镇区居民。

在薛家镇区中部,东西发展轴线和南北发展轴线的交汇处,形成城镇的公共中心。以优美的环境、特色的旅游服务、商业服务为重点,发展商务设施。在老镇区商业中心的原有格局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其具有传统城镇风貌的街市,对建筑高度和建筑形式进行必要的控制,强化水乡城镇的景观特色。

逐步完善道路两侧的商业服务设施,注意塑造宜人的空间尺度和以步行为主的氛围。规划设置商业设施,形成镇区主要商业街道;集贸设施在现有的基础上改造扩建。

7.2.6教育机构用地

1、现状概述

薛家镇区现有中学1所、小学1所、技校1所。

随着薛家镇镇区人口地增加,适龄入学儿童人数也必然增加,因此现状中学、小学教育用地已不能满足需要。

2、教育设施规划

规划基本保留现状布局,在现有的规模上扩大规模。 7.2.7 文体科技用地

1、现状概述

镇区内无专门体育设施用地,体育设施用地附设于中学,体育设施匮乏。 2、文化娱乐、体育、科技设施规划

文化娱乐用地主要集中于城镇中心布置,设置了包括文化中心在内的大型重要文化建筑。并结合周边商业设施和公共绿地的布置,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条件,

23

形成幽静恬适、清新秀美的高品质文化中心。

规划结合公共绿地设置一定数量的体育设施。另外薛家中学的体育场,平时作为薛家中学的运动场,节假日则向公众开放,以充分利用并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设施需求。 7.2.8 医疗保健用地

1、现状概述

镇区有一所中心卫生所,另外在镇区内还布置有一些社区基层诊所。 在丽园路北侧有一所敬老院。 2、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根据常州市对基层医疗卫生设施的规划要求,薛家镇区建设1个卫生院,结合薛家镇卫生院设置1个医疗救护点。考虑薛家卫生院今后的发展,医院需增加床位,扩大用地规模,进一步完善医疗设施,加强医护人员业务培训,建成科室齐全的综合性镇级医院,以更好地满足服务范围内人民医疗卫生保健的需要。

在镇区强化卫生救治体系,进一步保持传染病低发病率趋势和进一步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提高城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工作水准,提高公共卫生队伍的专业素质,并提高公共卫生机构的装备和设施水平。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社区服务设施,逐步形成多元的社会救助、优质的福利服务、规范的社会事务管理的新格局。镇区敬老院在现有的规模上改造扩建。

7.3生产设施、仓储用地

1、现状概述

各主要工厂内部有一定的仓储用地。 存在的主要问题:

生产设施用地分布分散,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工业区。

镇区内部的工业虽多为污染少的加工业,但有部分工业混杂于商业、居住区之间,噪音、污水对镇容景观均有一定影响。

2、生产建筑、仓储用地规划

24

工业是薛家镇发展的基础,薛家镇的第二产业将进行全面的功能提升,不发展有严重污染的工业,以绿色产业和新技术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产品的知名度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减少工业对自然环境的干扰。

生产建筑用地主要集中布置在南工业集中区中,形成集约发展的工业集中区,用地应当控制规模总量、保证发展重点、减少工业点总数、加大用地集聚度、提高用地产出率。

规划工业区内保留镇区一些经济效益较好、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

7.4对外交通用地

1、现状概述

镇区对外交通用地主要为沪蓉高速公路和高架。 2、对外交通用地规划

为了缓解对外交通对镇区的影响,规划在过境公路两侧按标准设置防护林带,降低过境交通对镇区的影响,规划镇区形成外环路。

7.5道路广场用地

1、现状概述

薛家镇区现状道路有丽园路、薛冶路、玉龙路、黄河路和奥园路等。 现状镇区停车设施不足,造成停车困难,机动车路边随意停靠,使得静态交通对动态交通带来较大的影响。

镇区河网密集,而部分桥梁年久失修,且宽度有限,无法通行大载重量的机动车辆,道路的通行能力受到很大限制。

2、规划原则

郊区城镇提倡“绿色交通”。城镇镇区必须设置各种明显的交通指示标志,建立完善的无障碍系统;城镇镇区在过境公路进镇区的入口,须配置一定规模的公共停车场。公共停车场配置标准为0.3~0.5平方米/人。

3、道路广场用地规划

停车场的设置主要考虑三种情况:对外交通枢纽,集中大量人流的大型商业文化生活设施,行政机关、工厂等企事业单位内的内部停车场。

镇区规划设置2处集中的社会停车场。

25

7.6绿地

1、现状概述

现状薛家镇水网密布、自然条件优越。然而早期开发比较缺乏系统的规划,具有一定盲目性,对绿地系统的同步建设不重视,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匮乏。现状绿地总用地面积134.66万平方米。

存在的主要问题:

镇区绿化用地不成系统且绿化形态单一。

镇区只有河滨树木与道路两侧行道树,以及农居房前屋后绿化。总的来说,镇区绿化缺乏总体规划,且档次不高。

没有充分利用河网进行绿化。 2、规划原则

规划镇区绿化建设指标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约10m2,公共绿地服务半径600m,镇区绿地率35%,绿化覆盖率40%,单位绿地率30%。

工业区和生活区间应设不小于15m宽的林带,对生活区影响大的工业区应酌情增加。

过境公路两侧应设防护绿带。绿带控制宽度:主要公路两侧各15m,一般公路两侧各10m。

镇区干道、河流两侧应规划建设成绿廊,绿廊控制宽度为道路、河流红线每一侧:主干道10m,次干道5m,主要河道20m,次要河道10m。

在居住区内沿主要道路两侧预留8米的绿化带。 3、绿地规划

规划的绿化用地充分利用薛家镇的自然景观资源,形成具有田园水乡小城镇特色的整体的绿化系统。

规划在主要河道沿岸及各个支流水系沿岸建设滨河绿地,以此为基础渗透到各区内。在工业园区与其他用地之间由外部引入一定宽度的带状防护绿地,以防止污染、控制开发,改善城镇的生态条件。通过这种内部渗透、外部引入的基本方式将绿化系统深入到城镇各个组成部分。此外,为使公共活动与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结合,提升城镇的环境品质,在城镇中心等人流汇集处设置绿化广场,形

26

成城镇重要节点。同时设置相应的居住区绿化、沿街绿化和附属绿化来提高绿化水平,丰富城镇景观。由此形成点(镇区中心绿化、居住社区公共绿化以及街头公共绿化)、线(滨河绿廊、林荫大道以及道路绿化)、面(工业区与生活区内部绿化及其间的防护绿带)相结合的绿化网络。

在镇区的西北侧新洋港边建设镇区中心绿化公园,对镇区内河流两岸进行不同程度的绿化。对镇区的主要河道两侧的绿化带规划为15-25;在居住区内沿主要道路两侧预留8米的绿化带。在居住区的中心设置街头绿地,每处不小于2500平方米。在滨水景观上做出特色、新意,塑造出绿色生态小城镇的特色。

7.7河流水域用地

1、规划原则

规划整治、疏浚现有的通航河道,提高通行能力。

各河道两侧需后退相应的沿河绿带,主要河道每一侧15-20米,次要河道每一侧10-15米。

2、水域用地规划

规划在河道水系基本保持现状的情况下,对部分次要河道也进行了梳理和整治,形成水域的完整网络体系。

对镇区内河流两岸进行不同程度的绿化。

7.8城镇建设发展备用地

薛家镇作为常州市北部的重要城镇,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外部环境,城镇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适应城镇发展的不确定性,策略性地为城镇建设预留发展备用地,为未来的发展尽可能留有余地,同时对这一地区应加强居民点建设的控制和引导。

薛家镇区由于周边限制条件的影响,今后的发展主要是向东、向北、向南。

第八章 城镇工业规划

8.1现状概述

8.1.1工业总况

27

2009年,薛家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7.84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37.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0.1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58亿元,年均增长43%。薛家镇目前共有企业512家,其中超40亿元企业1家,超5亿元企业5家,超亿元企业36家,超千万元企业150多家。现代工程、查特深冷、东京制纲、罗德福克工业园、日本电装、现代液压、瑞士立达纺织、美国特雷克斯等世界500强企业和知名大企业相继落户薛家,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煤矿安全设备、汽车配件、新材料等产业齐头并进,现代化制造业基地、冶金制造业基地等逐步成型。

8.1.2薛家工业园

薛家工业园成立于2001年7月,占地面积14.6平方公里,位于薛家镇核心区域,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东距新北区行政中心、常州市行政中心仅六到十分钟的车程,西与常州机场仅9公里之遥,北离常州港13公里。镇域内不仅有沪宁高速薛家道口,还有即将建设的绕城高速薛家道口。京沪高铁常州站距薛家镇区仅1.8公里,常州高架快速通道城北起落点就在镇区。

通过7年的努力,园区高标准实现了“七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通邮、通讯、通暖气、通天燃气或煤气、平整土地),雨污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建有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包括各种规格的单层、多层标准厂房及员工宿舍楼。累计引进内资企业200余家,外资企业近100家。随着韩国现代、日本东京制纲、日本电装、美国查特深冷、瑞典富士华全能、法国美特倍等世界著名企业及国内知名内资项目的落户带动,全镇科技创新步伐进一步加快,产品竞争优势不断加强,园区的常州联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已获得多项“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称号,中标国家“十一五”攻关项目。园区工业2008年总产值达到126亿人民币。 2008年末,薛家镇年销售超亿元的企业近30家,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煤矿安全设备、汽车配件、新材料等为主的现代化制造业基地、冶金制造业基地、综合物流园区已具一定规模。上市企业天地科技正在投资运行中,此外一批上市企业正在培育和壮大之中。韩国现代、日本东京制纲、日本电装等重点项目将成为薛家镇“十一五”发展的动力源,增强了经济发展的爆发力和后续力,在成为薛家优越的投资环境和诚信的招商引资政策最有力证明的同时,也为“经济强镇”作出

28

了最有力的诠释。

8.1.3薛家镇现正实施的重点工程

1、企业投资服务中心工程。力求打造优越的工业投资环境,为薛家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4S汽车城工程。在原来建成开业2家4S汽车店的基础上,力争年内再开业2家。

8.2规划目标

以建设经济强镇为目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调整结构与膨胀规

模并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壮大园区经济,走龙头带动、产业集群发展道路,再造工业新优势,再创薛家新辉煌。 8.2.1扩张工业经济规模

坚持适度超前、系统考虑、科学规划、项目把关、清洁发展、集约发展、高效发展的理念,实行“招商引资”、“资产重组”、“大企业培育”和“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构建”四措并举,全力扩张工业经济规模。

具体目标: 2012年达300亿,十二五末达600亿,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

8.2.2培育龙头企业

坚持“取缔淘汰一批、提升改造一批、扶持壮大一批、引进强优一批”的发展思路,树强扶优,大力发展优质工业项目,培育龙头企业。在政策、服务上向优势产业和企业倾斜,做大做强重点产业。加快培育一批专业性强、技术先进、产品市场占有率高、自主开发能力强的规模企业群,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地方工业经济的快速良性发展。一是在现有企业中培育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团,走产业型、集约型发展模式。工程机械产业以现代工程机械、小松工程机械为龙头;

29

煤矿机械以联力科技、天地科技为龙头;轨道交通以长青集团、铁马科技为龙头;新能源产业以中新图锐、维尔利环境为龙头。二是招商大项目,形成新产业。积极引进污染程度低、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主要以国家电网、电动汽车为招商突破口。

具体目标: 2012年超50亿元企业2家,超10亿企业3家,超5亿企业6家;2015年超100亿元企业2家,超50亿企业2家,超10亿企业10家,上市企业3家以上。 8.2.3打造产业生产链

以产业集群发展为目标,竭力打造产业生产链,做好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新项目引进以符合产业发展规划为前提;引导现有企业向产业集群集聚,促进产业升级;建立产业科研共享机制,鼓励企业向高科技转化;由政府牵头,建立产业协作配套平台。

具体目标: 2012年基本形成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产业;2015年基本形成工程机械、煤矿机械、轨道交通、新能源产业。 8.2.4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依托,以“特色做大、优势做强”为核心任务,围绕培植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整体发展与重点突破、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不断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推进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层次提高,全面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出台工业经济发展奖励意见,鼓励企业更新改造和技术创新;积极宣传科技创新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做好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专利以及科技项目的挖掘、申报和衔接工作;引导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项目研发、技术引进、人才培训、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推动龙头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坚定不移地走品牌发展之路,引导企业确立品牌意识,围绕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的培育、提升、经营和延伸,做到无牌变有牌,有牌变品牌,品牌变名牌,力争培育一批国家、省、市著名知名商标。

3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bw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