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教材)

更新时间:2024-02-02 22:4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走进科学 第1课 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 认识西瓜的特征。 2. 科学探究

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感官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3. 科学态度

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初步树立保护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西瓜(完整的和纵切一半的),湿纸巾,塑料小叉子或牙签,小餐碟。 教师准备:水果刀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教师出示西瓜,提出学习任务:学习科学,让我们从观察

开始。首先,我们以西瓜为例学习怎样观察。 (二)新课学习 1. 整体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1份完整的西瓜

(2)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眼看、鼻闻、手摸、手拍并且耳听等方法观察。

(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例如西瓜的形状、颜色、花纹,拍打时的声响等。 2. 由外到内继续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1份事先切开一半的西瓜 (2)各组由外到内继续观察l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将感官、功能和可发现的西瓜的特征结合起来(如:眼——视觉——形状、大小、颜色、花纹;手——触觉——光滑程度、硬度;耳——听觉——声音;鼻——嗅觉——气味;舌——味觉——味道)等。 3. 品尝西瓜,描述味道(舌——味觉——味道) 4. 小结

说一说:西瓜是什么样的?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用各种感官对西瓜的不同方面都进行了观察,才能对西瓜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5. 讨论延伸

上述感官除了帮助我们观察西瓜的方方面面之外,在日常

生活中,感官还帮助我们发现了什么? 6. 保护感官

(1)辨识哪些行为有损感官健康。 (2)总结正确保护感官的方法。

(三)讲述法布尔的观察故事。整理材料、下课

第2课 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认识物体和人的外部特征。 2. 科学探究

经历多个观察、比较、描述的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比较。学习比较方法,初步形成比较能力。 3. 科学态度

勇于尝试新的比较方法。逐步形成仔细比较,如实描述的态度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不同形状、颜色的积木块,轻重、软硬、材料不同的小球(小皮球、玻璃球、乒乓球、小铁球、球状药丸

盒等),白纸,笔。

教师准备:体重秤,米尺或软尺,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小木棒等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 猜一猜:哪根棒更长?

(教师两手分别握着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小木棒,让学生判断哪根棒更长?)

2. 怎么证明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两根木棒并排放在一起,对齐一端,观察另一端;也可以用直尺为标准分别量长度)渗透比较时需要统一标准的意识。

(二)新课学习

1. 用眼睛观察比较物品

(1)提供颜色相同但形状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的4块积木 思考:这4块积木颜色都相同吗?形状都相同吗?你怎么知道的?

(2)提供同色(绿色)、同形状积木2块,同色(红色)不同形状积木2块

思考:这4块积木颜色都相同吗?形状都相同吗?你怎么

知道的?

(3)提供更多的积木块,增加比较的灵活性 2. 借助多个感官观察比较物品

(1)提供两个有较多不同点(包括轻重)的玩具球,比较它们的不同和相同。

思考:这2个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你怎么知道的? (2)提供两个有较多不同点的玩具球和积木块,比较它们的不同和相同。

思考:这2个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你怎么知道的? 3. 总结(重点总结比较方法)。 4. 找我们自己的不同和相同

(1)学生两人一组,先借助感官找不同(例如高矮、胖瘦、说话声音等),再找相同(例如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人的共同特征等)。

(2)借助工具进行观察比较(例如用笔画出脚的轮廓,用电子秤称量)

(三)整理材料、下课

第3课 给物体分类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认识物品的外部特征。知道什么是分类,知道分类要依据一定的标准。 2. 科学探究

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分别经历给定标准、自定标准的分类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分类方法,提升观察、比较、分类能力,渗透归纳方法。 3. 科学态度

逐步形成细致认真的习惯,乐于制定不同的标准为物体分类,体会分类活动在生活、学习和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

每组5根不同颜色铅笔,带橡皮头的铅笔(削尖的与未削的)各一支, 普通铅笔(削尖1支、未削的2支)。 每组四个容器: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小塑料杯,带盖透明圆筒,带胶塞玻璃试管。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开门见山,交待学习任务 (二)新课学习 1. 认识分类

(1)出示按教材准备好的五支铅笔,让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2)学生尝试分类:各小组学生根据比较的结果整理铅笔。将某一特

征相同的铅笔放在一起,没有这一特征另外放在一起。 (3)教师示范分类:例如以是否带橡皮头为分类标准,整理、示范分类的过程,帮助学生提炼分类的流程:明确对象、观察比较对象的特征、找出相同和不同、选择分类标准(同一次只能采用同一个标准),依据标准分类。

(4)学生再次分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一分为二的标准(例如按是否削尖、按冷暖色、按铅笔型号、按品牌等)将铅笔再次分类。

(5)汇报交流,小结(重点小结一分为二的方法)。 2. 分类练习

(1)提供4个不同的杯子,

(2)放手让学生按一分为二的标准给杯子分类。 (3)交流、评价。

(三)讲述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对动物分类的科技史,体会分类工作由来已久,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四)课后拓展

用学过的分类方法,整理散乱的图书。

第4课 让我们发现更多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根据积木的特征,察觉稳度、形状、结构间关系。 2. 科学探究

会对哪种形状积木容易堆叠有猜想,并记录;会在搭建中观察、比较,找到容易搭建的积木,并记录。巩固分类方法,形成动手能力。在教师指导下,能初步归纳概括容易搭的物体的共同之处。 3. 科学态度

分工合作搭建;耐心细致完成工作;乐于挑战,用不同形状搭建出既高又新颖的作品 4.STSE

初步了解搭建活动在人类建筑方面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学生自带各种形状的积木,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建筑图片,积木搭建作品图片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大家玩过积木吗?我们前面学会了观察、比较和分类方法后,今天进行搭建积木,相信我们将有更多的发现。 (二)新课学习

1. 探索什么样的积木更容易搭 (1)每个小组准备好不同形状的积木 (2)明确问题——什么样的积木更容易搭? (3)学生猜想

(4)讨论,明确做什么和怎么做:一种形状的积木、另一种不同形状的积木不断搭高,比一比哪种形状更容易搭起来。

(5)学生进行搭建,求证推测是否正确。

(6)将容易搭的积木挑选出来,思考:“这些容易搭的积木有什么特点?”

(7)小结:四四方方、表面平平的积木更容易搭。 2. 试一试:我们组的积木可以搭多高?

(1)要求:不但想办法往高搭,还要能用上更多不同形状的积木块。

(2)小组分工合作,交待注意事项。 (3)总结和鼓励

(三)介绍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四)整理材料,下课。

第二单元 探访大自然 1课 初识大自然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了解大自然里有什么,知道大自然里有许多秘密值得探索。 2. 科学探究

能静心听声音,判断和想象大自然中的事物。尝试搜集自然风光图片,尝试向同伴介绍大自然风光。 3. 科学态度

感受自然的美丽、神秘,让学生热爱自然,激发探究欲;学习达尔文科学考察过程中主要方法和不畏艰辛、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提前搜集自己喜爱的自然风光照片,向大家介绍这是什么地方?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教师准备:蛙鸣、杜鹃鸣叫、公鸡叫、雷鸣等音视频资料。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大自然,是科学家们研究的对象。什么是大自然?大自然里都有些什么?这节课,让我们来初步了解。 (二)新课学习

1. 提取对大自然的已有认知并予以丰富

(1)老师播放来自大自然的声音(选取带有各种自然之声的声音资料,学生听音判断和想象)。

(2)学生认真听,把听到的声音与对应的物体(现象)画下来。

(3)交流。学生将头脑中一幅幅大自然的画面,用图画和言语表述出来。

(4)出示大自然的声音对应的事物(现象)图片,与之前的交流结果进行印证或纠正。

(5)学生介绍自己见过的自然风景,丰富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6)小结。大自然里有山有水、有动植物,有各种自然现象(例如雷电)。

大自然中蕴藏着很多奥秘,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现象,揭示出其中的道理。 2. 了解达尔文考察大自然的科技史实

(1)阅读。学生看图、看拼音自读短文,然后互相讲讲达尔文的故事。

(2)交流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3)总结。我们要像科学家达尔文一样,爱自然,多观察、勤整理、记录、善坚持。 3.用手中的笔画出美丽的大自然。 4.拓展:保护大自然。

2课 考察大自然——从校园开始

一、 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了解一些属于大自然的事物,知道一些自然现象。 2. 科学探究

初步经历明确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制定考察计划,经历考察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3. 科学态度、STSE

乐于参与考察活动 观察仔细认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在

考察中知道要爱护大自然。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学生活动手册中考察大自然的选项表,笔, 小收纳盒子。

教师准备:考察提示PPT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这节课,我们将模仿达尔文考察大自然的方法,在校园中考察身边的大自然。 (二)新课学习 1. 明确考察对象

提问:1. 我们的校园里有哪些属于大自然的事物? 2.我们在校园里考察身边的大自然,选取哪个区域进行呢? 2. 交待考察提示 (1)选择植物多的地方

(2)考察时,要记录观察到了什么和有什么发现。 (3)带回2-3样大自然的物品。 (4)爱护校园环境 (5)注意安全

3. 排队,教师带领下,在校园中的已选取区域进行考察。

4. 完成考察任务之后,教师带领下排队返回教室。 (三)整理,下课

(1)各自整理自己带回的物品,并要求妥善保管好。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为下节课作好准备。

3课 大自然中的发现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认识物品的特征。初步感知自然界的物品分为有生命和无生命的 2. 科学探究

培养观察、比较、分类能力。 3. 科学态度

细致观察,如实描述,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自然的兴趣。 4. STSE

爱护环境,不破坏环境,引导学生建立科学与技术的关联。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放大镜,塑料托盘,自己考察带回来的自然物品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提问:

1. 观察物体,需要哪些感官参与?用感官观察时要注意些什么?

2.达尔文是怎样考察大自然的? (二)新课学习

1. 观察自己采集的大自然的物品 (1)学习使用放大镜

教师首先演示怎样使用放大镜——手持镜柄,眼看镜片中

的物象,调整镜片距离物体的远近,直至看到清晰放大的物象,然后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并警示学生注意安全,例如“不要用放大镜对着太阳看,以烧伤眼睛”。

(2)小组内分享自己带来的物品,讨论怎么观察每个物体(借助感官和工具)。

(3)指导制订观察计划(包括观察时组内成员怎样分工,如何做观察记录)。 (4)学生观察。

2.给自己采集的大自然的物品分类 (1)确定分类的标准(一分为二) (2)自行分类

(3)展示分类结果,小组内交流,相互评价

(4)扩大物品范围(由个人物品到全组物品)再次分类 (5)继续扩大物品范围(由小组到全班)再次分类 (6)发现问题:物品越多,一分为二的分类标准比较难找。

(7)教师指导:将物品按照有生命和无生命划分。 3. 考察交流会

(1)组内整理观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2)全班交流,问题汇总

(3)小结:在观察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提出与之相关的

科学问题。科学家们就是这样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使得科学不断进步的。 4. 拓展—来自大自然的艺术 (1)教师展示叶画、石头拼图作品 (2)学生创作 (3)学生作品展示 (三)整理材料,下课。

第三单元 认识天气 第1课 多样的天气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阴、晴、雨、雪、风、雾等天气现象、主要特征和相应的天气符号。 (2)科学探究

初次经历较长时间地、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并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 (3)科学态度

培养坚持性,激发学生关注天气的兴趣。 (4)STSE

了解到人们在监测、获取天气信息的方法与途径。 二、教学准备

各种天气的图片、录像,天气符号图片,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天气,与我们密切相关。这节课,我们要开始学习有关天气的科学。 (二)新课学习

1. 认识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1)这是什么天气?

依次出示晴、阴、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的图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2)找晴天和阴天的特征

首先出示不同地点的晴天图片,找晴天的主要特征(太阳没有被云遮住)。

接着出示不同地点的阴天图片,找阴天的主要特征(太阳被云遮住了)。

(3)用符号表示晴天和阴天

首先同时出示同一地点的晴天和阴天图片两张。

提问:用图形符号表示晴天和阴天,怎么画才好区分呢? 学生试画,然后交流。

最后出示教材所画的晴天和阴天的天气符号,与之对照。

(4)用符号表示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 依次出示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的多个图片。 找上述每种天气的主要特征。 学生试画,然后交流。

最后出示教材所画的相应天气符号,与之对照。 (5)看符号认天气

出示不同的天气符号,学生认天气。 2. 观察记录一周天气现象 (1)明确任务

任务1: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天气会相同吗?(例如,学校,每天9点、12点、下午3点)

任务2:不同地点,同一时刻,天气会相同吗?(例如,不同区域的两家住地,每天7点) (2)领取任务

同学们选择任务,相同任务的几个人组成小组。(3)记录指导 (4)交待注意事项 课后观察,坚持观察一周。 及时记录和交流。 注意安全。

3. 说一说获取天气信息的方法

(1)亲自观察、测量

(2)电视、广播中播放的天气预报 (3)其他有天气信息的设备或人员 (三)整理,下课。

第2课 天气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能列举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们的生活影响实例。 2. 科学探究

多角度分析不同天气对人们的活动方式的影响。查阅整理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资料。 3. 科学态度

激发学生关心天气的兴趣。 4.STSE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意识到观察和长期的记录是有用的,有助于我们学习更多的关于天气的知识。 二、教学准备

图书资料、网络和终端设备、资料卡。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我们知道了各种天气现象,还要能列举天气变化对人们和动植物生活影响的例子。 (二)新课学习

1. 了解天气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观察教材中的6幅图

(2)说一说:每幅图表示什么天气?人们在干什么?还适合干什么?

(3)播放人们在不同天气中从事不同活动的图片资料(验证学生所说,丰富学生认知)

(4)依次出示放风筝、冬季户外运动会的场景图。 (5)说一说:以上活动,在什么天气进行比较好? (6)小结

2. 了解天气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观察教材中的4幅图

(2)说一说:蝴蝶的行为有什么变化?蒲公英的形态有什么变化?它们的变化与天气有关吗?

(3)对照教材场景图,教师讲述蜜蜂与天气的故事。 (4)提供学生查阅天气对动植物影响的资料

(5)进一步交流 (6)小结

(三)整理,下课。

第四单元 常见的材料 第1课 生活中的材料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认识、辨认生活中的常见材料。知道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 (2)科学探究

经历观察、比较、归纳、分类等方法了解到常见材料的相同与不同。学着使用材料概念图,分类整理物品。 (3)科学态度,STSE

体验到材料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进而意识到科学与技术、社会的关系。生活中的材料多是以组合的形式存在的。 二、教学准备

每小组准备:各种单一材料制成的物品,如吸管、纸、抹布、镜子等。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

看看我们的身边,课本是用纸印制的,衣服是用布做的,因此,纸是印制课本需要的材料,布是做衣服需要的材料。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二)新课学习 1. 认识常见的材料

(1)依次出示教材上提供的6种单一材料制成的物品 (2)思考:图中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什么材料可以制成什么物品? (3)指导学生表达。

例如:吸管、矿泉水瓶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可以制成吸管,塑料可以制成矿泉水瓶。

(4)针对其余5种材料制成的物品,学生照上面的方式依次表达。

(5)小结:塑料、金属、纸、玻璃、木头、布,都是我们身边常见的材料。

(6)出示更多由以上6种单一材料制成的物品或图片。

(7)按照材料的不同,将各种物品分类。

(8)观察比较这6种材料有什么不同(如光滑度、软硬度、透明度等)。

(9)小结:同种材料可以制成不同的物品。同类物品,也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制成。 2. 辨别材料

(1)分组寻找2-4个多种材料制成的物品。

(2)说一说:这个物品叫什么?它是用哪几种材料制成的?

(3)想一想:同一个物品,不同部位为什么选用不同的材料?

(4)小结:同一个物品,不同部位选用不同的材料,是根据人们不同的需要,选用不同特性的材料制成的。 (三)整理,下课。

第2课 纸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了解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物理特性。认识不同纸。 2. 科学探究

经历观察和简单的对比实验的全过程,训练观察、比较、

描述、设计、操作等方法技能。初步了解控制变量和不变量的方法。 3. 科学态度,STSE

培养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探究兴趣,感受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准备

每小组准备:四种纸(牛皮纸、复印纸、新闻纸、餐巾纸),裁成条,约10 cm×2cm 。放大镜、铁架台、水槽、彩色墨水、胶条或夹子。

学生自带物品:在生活中搜集不同的纸制品。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展示师生收集的纸制品(纸的多样性及多种用途),引导学生提出可研究的问题。 (二)新课学习 1. 比较不同的纸

(1)依次出示4种纸(牛皮纸、复印纸、新闻纸、餐巾纸)

(2)思考:这些纸有哪些不同?怎么比较它们的不同? (3)指导:这些纸的颜色、厚薄、光滑度、软硬度、韧

性等都有不同,可用看、摸、揉、拉等方法比较它们的不同。

2. 比较4种纸的吸水性

(1)猜想:餐巾纸、报纸、复印纸、牛皮纸的吸水性相同吗?

(2)讨论:怎么用实验的方法进行对比?

(3)指导:每种纸的宽窄、长度、入水深度、入水时间等都要相同。不同的只是纸选了4种。这样才好对比。 (4)分组讨论,口述实验计划,组内交流。 (5)提供实验计划范例,指导完善本组计划。

3. 选择合适的纸做贺卡

(1)选择自己喜欢的贺卡主题。

(2)搜索资料,或请教他人,学习制作方法。

(3)选择合适的纸和制作工具。(4)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制作贺卡

(5)展示、交流。

第3课 塑料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不同材质的塑料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建立各种塑料袋、瓶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联。认识塑料瓶底的安全标识。 (2)科学探究

经历观察、比较对不同的塑料的过程,训练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3)科学态度,STSE

能意识到塑料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感受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树立安全、健康的生活意识。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不同的塑料袋、塑料瓶子,放大镜 学生自带品:在生活中搜集不同的塑料制品。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依次出示教材中的7种塑料制品。

塑料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材料。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塑料。

(二)新课学习 1. 比较不同的塑料

(1)比较不同功能的塑料袋 首先出示四种不同的塑料袋。

接着提问:这些塑料袋有哪些不同?(透明度、韧性、软硬、透水性??)可用什么方法比较?不同的特性的塑料袋适合干什么?

然后学生分组讨论观察计划,交流之后予以完善,并展开对比观察活动。

最后进行实验汇报和总结。 (2)比较不同功能的塑料瓶

首先出示3种不同的塑料瓶(分别与指南车信箱中的3种安全标识相对应)。

接着提问:这些塑料瓶有哪些不同?可用什么方法比较?不同的特性的塑料瓶适合干什么?

然后学生分组讨论观察计划,交流之后予以完善,并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bv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