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模具制造技术
更新时间:2024-02-20 23:11: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篇一:模具制造技术
1.4模具制造的特点
⑴模具材料的硬度较高;⑵模具加工质量要求高;⑶形状结构复杂;⑷单件生产
1.5.3.1装配图的表示方法和内容
方法:⑴主视图画成上下模或定动模对合状态,俯视图只画下模或动模;⑵主视图画成上下模或定动模对合状态,俯视图画出上下模或动定模各一半;⑶绘制对合状态的主视图后再分别画出下模或动模的俯视图,上模或定模的仰视图。
内容:⑴标注尺寸;⑵技术要求;⑶每一种零件的零件序号、与序号对应的明细表和标题栏;⑷在装配图空余的位置绘制制件图。
1.6.1机械加工:包括一般机械加工(传统的切削与磨削加工)、仿形加工、精密加工、数控机床加工等
过程不必施加明显的机械力;⑶可通过简单地进给运动加工各种复杂形状的零件。⑷易于实现加工过程自动化。
1.7.4模具零件毛坯的选择:主要有锻件、铸件、焊接件、各种型材和板料等。成型零件凹模凸模等重要零件要求采用锻造模坯。
1.8.1模具外圆柱表面常采用的加工方法包括:车削、磨削、超精加工级研磨等。 T8,T10,T12,Cr12,Cr12Mov,W18Cr4V,W6Mo5Cr4V2,YG15,YG20,DT40 制造模具时,将原材料或半成品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称为生产过程。具装配过程。 热处理、机械加工、表面处理和装配等过程。
2.1.2模具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工序)安装、工位、工步、行程、进给等。
原则:所制订的工艺流程,能在一定生产条件下,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劳动量和最低的费用,可靠地加工出符合要求的零件。
步骤:⑴模具零件图的研究与工艺分析;⑵确定毛坯的种类;⑶设计工艺过程;⑷工序设计:选择机床和工艺装备、确定加工余量、确定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确定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⑸填写工艺文件。
2.2.1基准的概念:基准是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2.2.1.1设计基准:零件设计图上所采用的基准。
2.2.1.2工艺基准:零件在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的基准,称为工艺基准,包括工序基准、定位原则;⑷基准传递与转换原则。
:⑴粗加工阶段;⑵半精加工阶段;⑶精加工阶段;⑷光整2.3.3.1:⑴先粗后细;⑵先主后次;⑶基面先行;⑷先面后孔。 2.3.3.2模具零件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有等。按热处理目的分为预先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
2.4.2.1加工余量是指加工过程中从加工表面切除的金属层厚度。工序余量:相邻两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总加工余量(毛坯余量):毛坯尺寸于零件图设计尺寸之差。
精密机床、数控机床及特种加工机床等先进设备的应用不断增加,一般机械加工仍然是模具零件采用的主要加工方法
3.1.1车削加工:在卧式车床上进行车削加工,通用性好,应用广泛,精车的尺寸精度可达IT6-IT8,表面粗糙度Ra为1.6-0.8μm
3.1.2铣削加工:在模具零件的铣削加工中,应用最广的是立式铣床和万能铣床的立铣加工,主要加工对象是各种模具的型腔和型面,其加工精度可达IT10,表面粗糙度Ra为1.6μm。若选用高速,小用量铣削,加工精度可达IT8,表面粗糙度Ra为0.8μm。铣削时,留0.05mm的修光余量,经钳工修光即可得到所要求的型腔。当型腔和型面精度要求高时,铣削加工只用于粗加工和半精加工。
3.1.3.1刨销加工:是以单刃刀具—刨刀相对于工件作直线往复运动形式的主运动,工件作间隙性移动进给的切削加工方法。加工精度为IT9-IT6,表面粗糙度Ra为6.3-1.6μm。
3.1.4磨削加工:为了达到模具成形零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需经过磨削加工。
3.1.4.1模具的板料零件都需要采用平面磨床加工,可以保证模板的上、下面平行,以及各相关平面之间垂直的精度要求。两平面的平行度可达0.01:100,加工精度为IT5-IT6级,表面粗糙度Ra为0.4-0.2μm.
3.1.4.2内圆磨削:在内圆磨床上模孔的精度可达到IT6-IT7级,表面粗糙度Ra为0.8-0.2μm。
3.2仿形加工:仿形加工以预先制成的靠模为依据,加工时触头对靠模表面施加一定压力,并沿其表面移动,通过仿形机构,使刀具作同步仿形动作,从而在模具零件上加工出与靠模相同的型面。
3.3.1.1坐标镗床:坐标镗床具有较高的加工精度,孔的尺寸精度可达IT6-IT7,表面粗糙度Ra为0.8μm;孔距精度可达0.005-0.01mm3.4光整加工:为了满足减小粗糙度值,提高表面形状精度,增加表面光泽及提高模具寿命等要求,模具的型芯、型腔或型孔等成形表面,都需要进行光整加工。以降低零件表面粗糙度为主要目的的光整加工方法主要有研磨加工和抛光加工。
3.4.1研磨和抛光的机理:研磨是使用研具和游离磨料对被加工表面进行微量加工的超精密加工方法。抛光是用微细磨粒和软质工具,对工件表面进行加工的一种工件表面最终光饰加工方法。
4.1.1.1与普通机床相比,数控机床的主要优点:(1)自动化程度高,生产率高;(2)加工精度高,产品质量稳定;(3)适应性强
4.3.1.1加工中心的功能:加工中心是一种功能较全的数控加工机床。它把铣削、镗销、钻削和切削螺纹等功能集中在一台设备上,使其具有多种工艺功能。
4.3.1.2加工中心的特点:(1)工序集中;(2)加工精度高;(3)适应性强;(4)生产效率高;
(5)经济效益好;(6)自动化程度高;(7)利于生产的现代化管理。
5.1模具零件的机械加工质量包括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5.1.1.1模具机械加工精度:机械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的
符合程度。符合程度越高,则加工精度越高。加工误差: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即为加工误差。
5.1.1.3研究加工精度的方法:单因素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
5.1.2.1加工原理误差:采用近似的成形运动或近似的刀刃轮廓进行加工而产生的误差。
5.1.2.2机床几何误差 :1机床主轴回转误差:主轴回转误差是指主轴的瞬时回转轴线对其理论回转轴线在规定测量平面内的变动量。2机床导轨误差 3机床传动链传动误差
主轴回转的三种基本方式:端面圆跳动,径向圆跳动和角度摆动
5.1.2.3其他几何误差:刀具误差、夹具误差与磨损、误差测量
5.2.1机械加工个表面质量 表面质量:加工表面质量包含表面几何形状特征和表面层的物理力学性能两方面内容。
5.2.1.1表面几何形状特征:经任何机械加工方法后得到的加工表面都不可能是绝对理想的表面,总会形成微小的几何形状误差。
表面粗糙面:指加工表面的围观形状屋差。表面的微观不平的波长L与波高H的比值,L/H<50. 表面层的物理力学性能:加工过程中,由于挤压力、摩擦力及切削热的作用,会使工件表层的物理力学性能等产生化学性质的变化:1表面层加工硬化 2表面层金相组织改变3表面层产生残余应力。
5.2.3.2表层残余应力
5.2.3.2.1表层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表层残余应力是指去除外部载荷后,工件表层内部残存的,并自行平衡的应力。原因:1冷态塑性变形引起的残余应力2热态塑性变形引起的残余应力3金相组织变化引起的残余应力
5.2.3.2.2影响残余应力的因素:1切削加工2磨削加工
5.2.3.2.3表层金属金相组织变化的磨削烧伤
5.2.3.2.4提高和改善零件的表层物理力学性能的措施 零件表面质量尤其是表面层的物理力学性能,对零件的使用性能与使用寿命有很大的影响,提高和改善零件表面层的物理力学性能。措施:1选择适当的最终工序加工方法2使用滚压加工3采用喷丸强化
5.2.4机械加工中的振动主要有三类,即自由振动,强迫振动和自激振动
5.2.4.1强迫振动:由外界的周期性干扰力的作用而造成工艺系统受迫产生振动,是影响精密加工质量和生产率的关键。
6模具的特种加工是指切削加工以外的一些新的加工方法。用于对高硬度,高韧性,高强度,高脆性等难加工材料,以及精密细小,形状复杂和结构特殊的模具零件的加工。 1以柔克刚:工具与工件不直接接触,加工时无明显强大的机械作用力。23不受材料硬度的限制。4获得良好的表面质量。
特种加工的加工方法:电火花成型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电化学加工,激光加工和超声加工。
6.1.1.1电火花加工的原理是利用在工具和工件之间产生脉冲性火花放电时的电腐蚀现象来实处多余的金属,以达到零件技术要求所规定的尺寸,形状及表面质量。
条件:1必须是工具的电极和工件被加工表面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
2火花放电必须是瞬间的脉冲性放电,必须采用脉冲电源。3火花放电必须在有一定绝缘性的液体介质(工作液)中进行,一般要求工作也绝缘强度为10^3~10^7Ω·cm。
6.1.1.2单次脉冲放电腐蚀的过程:1电离—击穿的阶段液体介质击穿和通道形成的过程。2放电-热蚀阶段是能量转换和传递的过程。3抛出-消电离阶段是电蚀物抛出和极间恢复绝缘状态的过程。 1电规准对加工速率的影响①脉冲宽度又称放电持续时间,
简称脉宽。(正负极性不同而电蚀量不一样的现象称为极性效应)
液循环过滤的措施可以减少二次放电的机会。
6.1.2.4影响加工表面质量的主要因素:1表面的粗糙程度2表面变质层:①熔化凝固层②热影响层③表面显微裂纹3表面机械性能:显微硬度及耐磨性,残余应力,耐疲劳性
1不需要复杂的形成电极2工件材料被蚀3可以方便的加工各种复杂的精密零件及各种微槽和窄缝。4电极丝单位长度损耗小,对加工精度影响小。5火花线切割采用精规准一次加工成型。
快走丝8~10米每秒,慢走丝0.2米每秒。
6.3.1电化学加工的基本原理:利用工具和工件为正负电极,适量电极表面通过和导电溶液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电化学反应的现象而实现对金属的加工。
8.1.1装配概念
将零件与零件组合的过程称为组装,其成品成为组件;将零件与组件的结合过程称为部装,其成品称为部件;将零件,组件,部件的结合过程称为总装,其成品称为产品
8.1.2模具装配的基本方法可分为非互转换性和互转换性两种装配方式。
6.1.1电火花加工主要工艺参数:加工速率、加工精度、加工表面质量、工具电极相对损耗。
6.1.2电火花加工电极材料:1、紫铜。加工稳定性好,电极损耗较小,机械加工性能较差,常用的电极材料,但磨削加工困难。2、石墨。加工稳定性尚好,电极损耗较小,机械加工性能尚好,常用的电极材料,但机械强度较差,易崩角。
6.1.3电火花加工的二次放电:二次放电指已加工表面上由于电蚀产物的介入而再次进行的非正常放电,采用抽液和工作液循环过滤的措施可以减少二次放电的机会。
6.3.1线切割加工的特点:1、不需要制造复杂的成形电极。2、工件材料被蚀除的量很少。加工速度高,切割的余料还可以利用。3、可方便地加工各种复杂的精密零件以及各种微槽和窄缝。4、由于电极丝在工作中是移动的,电极丝长度单位上损耗小,从而对加工精度的影响较小。5、电火花线切割采用一次加工成形。
6.3.2线切割电极材料: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不需要制作复杂的成形电极,而是用不断移动的电极丝作为工具。
快走丝、慢走丝速度:8-10m/s , 0.2m/s
5.2.1.1表面质量:加工表面质量包含表面几何形状特征和表面层的物理力学性能两方面内容。表面几何形状特征,经任何机械加工方法后得到的加工表面都不可能是绝对理想的表面,总会形成微小的几何形状误差,主要分为表面粗糙度,表面波度,表面伤痕。表面层的物理力学性能,加工过程中,由于挤压摩擦力及切削热的作用,会使工件表层的物理力学性能等产生变化以及在某些情况下产生化学性质变化。主要包括表面层加工硬化、表面层金相组织改变、表面层产生的残余应力。
5.2.1.2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的微观形状误差,表面的微观不平的波长L与波高H的比值L/H<50.
5.2.2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主要有几何因素和物理因素。
5.2.2.1磨削时表面粗糙度的形成:1、几何因素,磨削表面是由砂轮上大量的磨粒挤压、刻划出无数条压痕和沟槽形成的。2、物理因素,即表面层金属的塑性变形。
5.2.2.2影响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因素及其控制措施:1、砂轮粒度的影响。砂轮粒度的选择应根据工件材料、磨削状态进行选择,通常选取46-60号粒度。2、砂轮硬度影响,通常选用中软砂轮。3、砂轮修整质量的影响。常用的工具是金刚笔。
篇二:模具制造技术试卷A及答案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模具制造技术》试题A答案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工艺规程是指规定产品和零件和 的工艺文件。
2、型腔的冷挤压加工分为和 两种形式。
3、研磨导套常出现的缺陷是。
4、模座的加工主要是和的加工。为了使加工
方便和容易保证加工要求,在个工艺阶段应先加工平面,后加工 孔。
5、修整成型砂轮的方法有两种:即用,修整。
6、装配好的推杆及复位杆,当模具处于闭合状态时,推杆顶面应 型面 0.05-0.10 mm,复位杆端面应低于分型面0.02-0.05 mm。
7、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是通过 和 之间脉冲放电时电腐蚀作用,对工件进行加工。常用 钼丝 作为电极,且接在脉冲电源的正极。
8、铰孔适用于的孔的精加工,而镗孔适用的孔的加工。
二、 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轴类零件在一台车床上车端面、外圆和切断。此时工序为( A )。
A一个 B两个C三个 D四个
2、下列不属于型腔加工方法的是( B )。 A电火花成形 B线切割 C普通铣削D数控铣削
3 、下列不属于平面加工方法的是 ( D ) A刨削 B磨削C铣削 D铰削
4、某导柱的材料为40钢,外圆表面要达到IT6级精度,Ra.8um则加工方案可选( A)
A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 B粗车—半精车—精车
C粗车—半精车—粗磨
5、简要说明零件加工所经过的工艺路线的卡片是 (A )
A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B 机械加工工艺卡 C机械加工工序卡
6、加工半圆AB,切割方向从A到B,起点坐标A(-5,0),终点坐标B(5,0),其加工程序为( B )
A 、B5000BB10000GxSR2 B、B5000BB10000GySR2
C、 B5BB010000GySR2
7、但电极平动法的特点是( B)
A只需工作台平动B 只需一个电极 C 较轻易加工高精度的型腔
D 可加工具有清角、清棱的型腔
8、关于ISO代码中G92的功能说法正确的是( C )
A绝对坐标指令B 增量坐标指令 C定加工起点坐标指令
9、对于非圆型孔的凹模加工,正确的加工方法是:( B )
A 可以用铣削加工铸件型孔 B 可以用铣削作半精加工
C 可用成型磨削作精加工
10、对于非圆凸模加工,不正确的加工方法是:( B )
A可用刨削作粗加工 B淬火后,可用精刨作精加工
C 可用成型磨削作精加工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轴类零件通常用圆棒料和锻件做坯料。 ( √ )
2、铰孔通常是自为基准,对纠正孔位置精度很差。( √ )
3、在工艺尺寸链中,间接得到的尺寸称为封闭环。 ( √ )
4、当负极的蚀除量大于正极时,工件应接正极,工具电极应接负极,形成“正极性”加工。 ( ╳ )
5、仿形销的形状与靠模的形状相适应,因此其形状、尺寸与铣刀完全相同 。( ╳ )
四、简答题 (共36分)
1、试叙述工艺规程制订的步骤?(10分)
答:编制工艺规程的步骤
(1)研究产品的装配图和零件图进行工艺分析(2分)
(2)确定生产类型(2分)
(3)确定毛坯(2分)
(4)拟订工艺路线(2分)
(5)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其公差(2分)
2、根据什么原则选择粗基准和精基准?(16分)
答:1)为了保证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的位置尺寸要求,应选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2分)
2)若要保证某加工表面切除的余量均匀,应选该表面作粗基准;(2分)
3)为保证各加工表面都有足够的加工余量,应选择毛坯余量小的表面作粗基准;(2分)
4)选作粗基准的表面,应尽可能平整,不能有飞边、浇注系统、冒口或其它缺陷,使工件定位可靠,架紧方便;(2分)
5)一般情况下粗基准不重复使用。(2分)
用已经加工过的表面作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2分)
选择精基准,应考虑减少加工误差、保证加工精度、使工件装夹方便、可靠、夹具结构简单。应遵循基准重合原则、基准统一原则、自为基准原则、互为基准原则。(4分)
3、导柱加工中为什么要研磨中心孔?(10分)
答:导柱加工中研磨中心孔目的在于消除中心孔在热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变形和其它缺陷,使磨削外圆柱面时获得精准定位,以保证外圆柱面的形状精度要求。
六、写下图中所示模具零件的工艺路线:(14分)
方案一:(7分)
备料—锻造—退火—铣六面—磨六面—划线/作螺纹及销孔—铰挡料销孔—铣型孔/修漏料孔—热处理—磨六面—坐标磨型孔
方案二:(7分)
备料—锻造—退火—铣六面—磨六面—划线/作螺纹孔及销孔/穿丝孔—热处理—磨六面—线切割挡料销孔及型孔—研磨型孔
篇三:模具制造技术试题及答案
模具制造技术试题(A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工艺规程是指规定产品和零件和 的工艺文件。
2、型腔的冷挤压加工分为和 两种形式。
3、研磨导柱常出现的缺陷是。
4、模座的加工主要是和的加工。为了使加工
方便和容易保证加工要求,在个工艺阶段应先加工平面,后加工 孔。
5、修整成型砂轮的方法有两种:即用,修整。
6、装配好的推杆及复位杆,当模具处于闭合状态时,推杆顶面应 型面 0.05-0.10 mm,复位杆端面应低于分型面0.02-0.05 mm。
7、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是通过 和 之间脉冲放电时电腐蚀作用,对工件进行加工。常用 钼丝 作为电极,且接在脉冲电源的正极。
8、 铰孔适用于的孔的精加工,而镗孔适用的孔的加工。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精细车特别适合有色金属的精加工。 ( √ )
2、铰孔是对淬硬的孔进行精加工的一种方法。 ( ╳ )
3、在工艺尺寸链中,间接得到的尺寸称为封闭环。( √ )
4、按立体模型仿形铣时,仿形销的锥度应小于型腔的斜度。 (√ )
5、 用成形砂轮磨削法一次可磨削的表面宽度不能太大。
( √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轴类零件在一台车床上车端面、外圆和切断。此时工序为
(A )。
A一个 B两个C三个 D四个
2、下列不属于型腔加工方法的是( B )
A电火花成形 B线切割 C普通铣削D数控铣削
3 、下列不属于平面加工方法的是 ( D ) A刨削 B磨削C铣削 D铰削
4、某导柱的材料为40钢,外圆表面要达到IT6级精度,Ra.8um则加工方案可选( A )
A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 B粗车—半精车—精车
C粗车—半精车—粗磨
5、简要说明零件加工所经过的工艺路线的卡片是 ( A)
A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B 机械加工工艺卡 C机械加工工序卡
6、铰孔主要用于加工( C)
A 大尺寸孔B 盲孔、深孔 C 中小尺寸未淬硬孔 D中小尺寸已淬硬孔
7、但电极平动法的特点是(B )
A只需工作台平动B 只需一个电极 C 较轻易加工高精度的型腔
D 可加工具有清角、清棱的型腔
8、关于ISO代码中G00的功能说法正确的是( C )
A是直线插补指令 B 是快速移动且加工指令 C是快速移动但不加工指令
9、对于非圆型孔的凹模加工,正确的加工方法是:( B)
A 可以用铣削加工铸件型孔 B 可以用铣削作半精加工
C 可用成型磨削作精加工
10、对于非圆凸模加工,不正确的加工方法是:(B )
A可用刨削作粗加工 B淬火后,可用精刨作精加工
C 可用成型磨削作精加工
四、简答题 ( 共20分)
1、拉深模试模时出现制件起皱的缺陷,找出其产生的原因以及调整方法。(5分) 答:产生的原因:(1)压边力太小或不均。(2)凸、凹模间隙太大。(3)凹模圆角半径太大。(4)板料太薄或塑性差。
调整方法:(1)增加压边力或调整顶件杆长度、弹簧位置。(2)减小拉深间隙。
(3)减小凹模圆角半径。(4)更换材料。
2、 什么是修配装配法?(5分)
答:修配装配法是指装配时修去指定零件的预留修配量,使之达到装配精度
要求的方法。常见的修配方法有 按件修配法、合并加工修配法、身加工修配
法
3、 导柱加工中为什么要研磨中心孔?(5分)
导柱加工中研磨中心孔目的在于消除中心孔在热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变
形和其它缺陷,使磨削外圆柱面时获得精准定位,以保证外圆柱面的形状精度要求。
4、编制零件机械加工过程时,确定其加工顺序应遵循哪些原则?(5分)
答:编制零件机械加工过程时,确定其加工顺序应遵循如下:
1)零件分段加工时,应遵循“先粗后精”的加工顺序。
2)先加工基准表面,后加工其它表面。
3)先加工主要表面,后加工次要表面。
4)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内孔。
五、写下图中所示模具零件的工艺过程:(15分)
凸凹模
材料:CrWMn
热处理硬度HRC58—62
方案一:
备料—锻造—退火—铣六面—磨六面—划线/作螺纹孔/漏料孔—镗内孔—铣外形—热处理—研内孔—成形磨外形
方案二:
备料—锻造—退火—铣六面—磨六面—划线/作螺纹孔/漏料孔/穿丝孔—热处理—线切割内外形—研磨内外形
六、论述题 ( 共15分)
如图所示模具结构:
1、试述型芯与固定板的装配步骤。(6分)
2、若装配后,在型心端面与型腔处出现间隙△,采用哪些方法可消除?
(三种方法9分)
答:如图所示模具结构:
1、型芯与固定板的装配步骤:
首先,装配时在压力机(手搬压力机或油机)上调整好型芯与固定板的垂直
度将型芯压入固定板内少许复查垂直度是否符合要求。当压入1/3时再作一
次垂直度检查。全部压入后,在平面磨床上将型芯的上端面和固定板一起磨
平。
2、若装配后,在型芯端面与型腔处出现间隙△,采用以下方法可消除:
(1) 将凹模表面A修磨△;
(2) 将型芯固定板表面B修磨△,需要将型芯拆去;
(3)将型芯台肩C面修磨△,同时与固定板上表面 D合并修磨△。
模具制造技术试题(B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工艺规程是指规定产品和零件和的工艺文件。
2、导柱外圆常用的加工方法有、超精加工和研磨加工等。
3、研磨导柱常出现的缺陷是。
4、模座的加工主要是和的加工。为了使加工
方便和容易保证加工要求,在个工艺阶段应先加工平面,后加工 孔。
5、锌合金凹模的漏料孔既可采用方法获得,也可在浇注时使用 浇出。而漏料孔芯可用耐火砖或红砖制成,也可用型砂制成。
6、万能夹具因具有,可移动工件的,因此它能轻易的完成对不同轴线的凸、凹圆弧面的磨削工作。
7、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是通过 和 之间脉冲放电时电腐蚀作用,对工件进行加工。常用 钼丝 作为电极,且接在脉冲电源的正极。
8、模具生产属单件、小批量生产,在装配工艺上多采用
和调整装配法来保证装配精度。
二、 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挤压法一般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中心孔。( ╳ )
2、铰孔是对淬硬的孔进行精加工的一种方法。 ( ╳ )
3、在工艺尺寸链中,间接得到的尺寸称为封闭环。( √ )
4、按立体模型仿形铣时,仿形销的锥度应小于型腔的斜度。 ( √ )
5、成形磨削只能在工具磨床上辅以夹具进行。 ( ╳ )
三、 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轴类零件在一台车床上车端面、外圆和切断。此时工序为( A ) A一个 B两个C三个 D四个
2、下列不属于型腔加工方法的是(B) A电火花成形 B线切割 C普通铣削D数控铣削
3 、下列不属于平面加工方法的是 ( D)
正在阅读:
论模具制造技术02-20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 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同步练习2)06-29
国际疾病分类(ICD-10) - 确定根本死因的规则和指导--死因链推断09-14
认识自我 快乐成长小组(张慧)概览10-26
2014年司法考试科目、内容及题型06-15
2010秋八年级语文教学案(800字)03-08
心情晴雨表作文400字07-09
解析停车难与交通拥堵之间的关系05-15
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的会计处理--高级会计师考试辅导《高级会计实务》第二章第六节讲义711-02
实现安全生产重在奖励攻辩问题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