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学前儿童心里学》离线作业答案

更新时间:2023-11-03 20:2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期末作业考核

《学前儿童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绝对感受性

使指幼儿分辨最小声音的能力,差别感受是指幼儿分辨不同声音的最小差别的能力。 2.表象

是外在客观事物及其相互联系在智能系统中的记忆映象。 3.消退抑制

由于条件刺激物不再受到无条件刺激物的强化,而使条件反射逐渐消退,称为消退抑制。 4.移情

是体验他人情感的能力,并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5.因变量

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被试行为或者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反应的变 量,它是研究中需要观测的指标。

6.多动症

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以注意障碍、多动及冲动性为突出的表现。一般认为,多动症儿童的智力正常,但可能由于有轻微的脑功能障碍,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和行为障碍。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父婴交往的特点是什么?

答:研究表明,父亲与婴儿接触、交往的时间明显少于母亲,但也有与母婴交往不同的地方。 其一,在交往内容上,父亲更多的是与婴儿游戏,而母亲虽然与婴儿做游戏,但更多的是照料婴儿。 其二,在交往方式上,父婴交往与母婴交往也有很大的不同。母亲更多地通过语言交谈和身体接触,而父亲更多地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如把婴儿高高举起、来回摆动、往下扔等等。 其三,在游戏的风格上,父婴交往与母婴交往也有很大的不同。研究表明,父婴与母婴在交往中的风格、特征上有显著的差异。父亲与婴儿最通常的游戏是触觉、肢体运动的游戏,往往逗得婴儿“咯咯”大笑;而母亲虽然有时也与婴儿玩身体运动的游戏,但通常是进行传统、较安静的动作游戏,如“拍手”“摇啊摇”“藏猫猫”等。另外,父亲喜欢带领婴儿进行激烈、带刺激的大运动,而母亲多半和婴儿玩动手操作的桌面玩具。 2.幼儿判断的发展有何特点?

答:判断的形式由直接判断向间接判断发展;判断的依据逐渐客观化;判断的论据逐渐明

确化

3.举例说明婴儿的知觉能力发展的状况?

答:1、图形知觉2、空间知觉(1)深度知觉(2)方位知觉(3)距离知觉(4)时间知觉 4.如何矫治儿童自闭症?

答:丰富儿童的生活;环境疗法;行为疗法;自理能力训练;交往训练;语言训练。 5.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什么?

(1)认知活动的具体形象性;(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3)开始形成个性倾向。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实际说明怎样对1—3岁的婴儿进行教育?

答:一、以爱为主。多多了解孩子: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孩子 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 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二、吸收教育知识: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 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 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 三、耐心倾听孩子: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 骂。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 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四、真正放下身段: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对此特 别建议,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 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五、跟孩子讲道理: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让孩子有同 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 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六、让孩子去体验: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 可以让孩子自己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 正确和重要。 七、同孩子做协商: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 苦。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等家长 把事情处理完,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 八、盛怒时不管教孩子:在极度愤怒的状况下,家长肯定无法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所以,当家长 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的时候,建议家长暂时离开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如打电话 给朋友聊天、听音乐等。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好

好谈谈。九、修正对孩子的期望:有时家长真的太过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或许是家长自 以为能够做到,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做到过!来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固执、健忘 等表现都很正常。 十、真诚对待孩子:有些家长在与孩子做沟通的时候,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这常常让孩子 难以接受。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 子听,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或是会让你担心、惧怕。 2.结合实际谈谈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答:一般说来,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稳定性,如阶段的顺 序,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都是稳定的、共同的。但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和教育条件在儿 童身上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因而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和速度上,彼此之间可以有一定的差距,这也 就是所谓的可变性。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变性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随着各种条件的不同,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在一定范围或程度内,可以发生某些变化,而这些变化又是有限度的,而不是毫无限度的。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之所以是稳定的,主要原因在于: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在掌握人类知识经验和行 为规范的活动中,心理机能不断经过量变质变而实现的改造和提高的过程。 首先,人类知识本身是有一定顺序性的,儿童不能违背这个顺序来掌握它。谁都知道:先要学整数 四则,才能学小数、分数;先要学算术,才能学代数;先要学平面几何,才能学解析几何;先要学动物 植物,才能学生物进化;先要知道历史事物,才能懂得社会发展史;先要识字,才能阅读;先要朗读, 才能默读;先要阅读,才能写作;如此等等。再好的教育方法,也绝不能使不懂算术的儿童掌握代数, 不懂欧几里得几何的学生掌握解析几何。 其次,同是掌握一门科学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也是循序渐进的。小学生可以掌握代数,但就其 掌握的水平或深度说来,是和中学生不同的,更不同于大学数学系的学生。同样,幼儿园的孩子或小学 儿童也能理解一些道德概念,但和青少年的理解比起来,也是大不相同的。再次,从儿童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得到改造、提高,也是一个要不断经过量变质变的过程。儿 童从直觉行动思维上升到具体形象思维,再上升到抽象逻辑思维,是在掌握知识经验的过程中实现的, 但却不是立刻实现的。最初,儿童的智力或思维活动主要是依靠感知运动来调节的(如乳婴儿),以后, 可以主要依靠表象来调节(如学前儿童),最后,才逐步学会主要依靠逻辑思维,即逻辑概念和判断推理 来调节(学龄儿童)。 最后,谁都知道,掌握知识经验是脑反映客观事物的活动,是学习活动。而儿童的脑是有一定的发 展过程的,同时,在学习某一事物时,脑中所建立的联想也是有一定次序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bo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