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植物营养部分

更新时间:2023-11-23 01:3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植物营养概论

1. 植物营养的概念: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 研究目的: 研究植物营养的原理,并根据植物营养的原理,结合肥料特性,通过施肥调节水、肥、气、热,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达到高产、高效和优质的目的。 3.范畴:

植物营养生理学: 营养元素生理 产量生理 逆境生理

根际营养: 根土界面养分、水分及其他物质的变化、转化、交换及其调控。 营养遗传: 基因型差异 生理基础 控制机理 营养新性状培育

营养生态: 营养物质在土壤圈、水圈气圈及生物圈中的转化、迁移规律及调控机理。 植物土壤营养: 土壤养分行为学-- 形态,含量,吸附,固定,转化和迁移 土壤肥力学--土壤肥力的演变

肥料及施肥技术: 肥料--种类,性质,转化及有效性( 基肥 种肥 追肥) 施肥--施肥的方法、数量、时期及影响有效性的因素。

4.研究技术:土壤实验 生物刺激方法 化学分析 数学分析 同位素追踪 酶 生物技术 5.植物营养学的早期探索

1)水营养学说:水是植物的(唯一)营养。

2)索秀尔的工作--植物体中的碳、氧、氢来自于空气和水,而矿质元素则来自于土壤。

开创植物营养的定量分析

3) 腐殖质营养学说: ①土壤肥力取决于土壤腐殖质含量;②腐殖质是土壤中植物的唯一营养;③矿物质只起间接作用—加速腐殖质的转化和溶解,使其易于吸收。 6.农业化学的建立:

李比希,1840年发表《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建立了现代农业化学。

1)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这些有机质分解后所形成的矿物质。 2)归还学说:作物吸收,粮食运走;土壤耗竭,必须归还;

3)最小养分因子律:决定和限制作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营养元素。 4)因子综合律:作物丰产是综合因素的结果,其中必然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 5)同等重要律和不可替代律:植物缺少必需元素中的任何一种不能用其他元素来替代。 6)肥料报酬递减律:作物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减 7、肥料历史: 英国人磷肥、 中国:西周

植物的营养成分:

一. 植物的组成:水分:75-95% 干物质:有机质(95%)和矿物质(5%)。 灰分:干物质中的矿物质。 灰分元素:植物的灰分中所含的矿质元素。 二. 必需元素的概念:营养元素的三条标准:必要性、不可替代性、直接性

三. 必需元素的种类:17种。它们是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氯Cl、镍Ni。 四. 必需元素的分类:

大量元素:C、H、O、N、P、K、 大于0.1% 中量元素:Ca、Mg、S、

微量元素:Fe、Cl、B、Mn、Cu、Zn、 Mo、Ni 小于0.1‰

1

五. 必需元素的含量

六 影响养分含量的因素:植物种类 生育阶段 丰缺程度 环境因子

七. 必需元素的来源:碳和氧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氢和氧来自水,其它的必需营养元素几乎全部是来自土壤。 八. 必需元素的功能:

植物有机体的主要组分:C、H、O、N、S;

以无机阴离子或酸分子的形态被植物吸收与羟基化合物酯化:P、B 渗透物质及酶活化:K、Ca、Mg、Cl 传递电子: Fe、Mn、Cu、Zn、Mo 九. 有益元素

1. 概念:(非必需营养元素中)为少数植物所必需;对大多数植物有益 钠(Na):甜菜中可代替K+。 硅(Si):谷类茎秆的抗倒伏; 钴(Co):供豆科固氮; 铝(Al):茶树有利。 十. 必需营养元素间的关系 氮、磷、钾----肥料“三要素”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运输和利用

植物的根部营养:植物根系从营养环境中吸收养分的过程叫做植物的根部营养。 (植物的叶部营养 :叶片(或茎)吸收养分的营养) 三个过程:1. 矿质养分向根部迁移 2.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3.根部吸收的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分配

一. 根系对养分吸收的特点:选择性、累积性、遗传性

二. 根系吸收矿质养分的部位:根毛区;由下至下:成熟区、根毛区、伸长区、分生区。 三. 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养分的形态:主要是离子态的,其中包括阳离子如NH 4+,K+和阴离子 SO42-, NO3-

四. 养分离子向根部迁移:1、截获(根系与所接触的土壤而直接吸收养分的过程)2、质流 (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随土壤水分而迁移到根表的过程)3、扩散(养分通过扩散作用而迁移到根表的过程)

五. 植物对离子的吸收

被动吸收是离子顺电化学势梯度进行的扩散运动,不需要能量,无选择性;(简单扩散和离子

通道运输)

主动吸收是在消耗能量的条件下,离子逆电化学势梯度进行的运转,不仅需要能量,而且具有明显的选择性;(载体假说、离子泵学说:能量来源于ATP)载体:是生物膜上能携带离子穿过膜的

蛋白质或者其他物质。 离子泵是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它在有能量供应下可使离子在细胞膜上逆电化学势梯度主动地吸收。

六. 根部吸收的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横向(养分由表皮、内表皮到导管:质外体和共质体是重要通道)、纵向(离子在木质部中由根上部分向地上部分)

质外体:自由扩散和电渗透作用(无需能量);凯氏带(消耗能量) 共质体:膜外进入(主动运输); 共质体内的移动(不需主动运输)

2

离子在木质部的移动有两种方式:离子的交换吸附、质流 韧皮部的运输 :双向运输、消耗能量的主动运输 七. 养分的重新分配:略 八 影响养分吸收的因素: 1.植物的营养特性

2.植物营养的阶段性(生长初期:数量、强度都较低;时间的推

移,吸收增加;到成熟期,又趋于减少.)

---作物营养两个关键时期:作物营养临界期和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3.外界条件主要有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反应,养分浓度,离子间的相互作用等

N

植物氮素营养与氮肥

第一节 植物的氮素营养

一、含量和分布:一般植物含氮量约占植物体干物重的0.3%-5% 种类:大豆>玉米>小麦>水稻 器官:叶片>子粒>茎秆>苞叶

由于氮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很强,其分布是随着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变动。

营养生长期:约有70%的氮可从较老的组织和叶片转移到正在生长的幼嫩器官中被再利用; 成熟期:茎叶和其它器官中的蛋白质则水解为氨基酸、酰胺,转移到种子、果实、块根、块茎中,重新合成蛋白质。

二、氮的生理功能

1)氮是蛋白质和核酸的成分 2)叶绿素的重要组分:(作物缺氮叶子发黄,光合作用下降,产量低。) 3)许多酶和多种维生素的组分 4) 其他含氮化合物的组分(生物碱、植物激素、酰脲等)

三、植物氮的吸收与同化 1、植物吸收氮的形态

主要是NH4+、NO3-,少量可溶性有机含氮小分子化合物,如:氨基酸、酰胺、尿素。 ----在旱地农田中,硝态氮是作物的主要氮源。 2、NO3-N 的吸收与同化

①NO3-N的吸收:主动过程,根际pH上升。 NO3-N受环境影响大:介质pH显著影响植物对NO3-N的吸收。pH值升高, NO3-N的吸收减少; ②NO3-N的同化:NO3- + 8 H+ + 8 e- = NH3 + 2 H2O + OH- 。NO3-还原产物之一OH- ,一部分在植物体内被中和,大部分从根排出,使根际pH值升高。 ---硝酸还原酶可使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部位:细胞质),而亚硝酸还原酶可使亚硝酸盐还原成氨(部位:叶绿素(叶绿体))。 NR——硝酸还原酶 是一种诱导酶,介质中有NO3- 时植物才出现NR, 并随NO3- 含量而增加,与氮供应量密切相关。将NR酶活性作为诊断氮素营养的指标。 钼对其的作用? 3、NH4-N 的吸收与同化

①NH4-N 的吸收 :方式:主动或被动、pH:下降 (质膜上NH4+脱质子); ②NH4-N 的同化 :部位:根系 呼吸作用产生的a-酮戊二酸

3

氨基酸(谷氨酸),在转氨酶的作用下转氨基,形成新的氨基酸(蛋白质)。

过多的NH3,可形成酰胺(谷氨酰胺,天门冬酰胺), NH3避免毒害

4、CO(NH2) 2-N的吸收和同化

目前关于尿素被同化的途径有两种见解:

其一、尿素土壤中由脲酶水解产生氨和二氧化碳; 其二、尿素是直接被吸收和同化的——

尿素同化的特点是:对植物呼吸作用的依赖程度不高,而主要受尿素浓度的影响。 5、NO3--N和 NH4+-N营养作用的比较

NO3--N是阴离子,为氧化态的氮源, NH4+-N是阳离子,为还原态的氮源。

---不能简单的判定那种形态好或是不好,因为肥效高低与各种影响吸收和利用的因素有关 (一)作物种类:水稻是典型的喜NH4+-N作物。 烟草是典型的喜NO3--N作物。

(二)环境反应(pH): 从生理角度看, NH4+-N和NO3--N都是良好的氮源,但在不同pH条件下,作物对NH4+-N和NO3--N的吸收量有明显的差异。 NH4+-N肥效不好主要是由于生理酸性所造成的。

6、植物缺氮症状与供氮过多的危害

1、氮素不足:①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片细小直立;

②叶片黄化,番茄、玉米叶脉和叶柄呈现深紫红色;③茎细而长,分蘖或分枝少; ④根细长,数量少;

⑤花少、果稀,提前成熟,产量低,品质差; ⑥生育期缩短。

2、氮素过多:①叶色浓绿,枝叶茂盛,通风透光不良; ②影响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蛋白质的合成消耗大量碳水化合物);

③易倒伏(细胞壁、果胶类物质形成少,细胞壁变薄)——禾本科植物明显; ④易病虫害;

⑤贪青迟熟,降低品质。(果品类含糖量少)

NO3- 进入动物胃肠系统后经细菌还原形成NO2- 。 NO2- 具有毒性: 第二节 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一、氮肥的生产 二、氮肥的种类

按氮的形态:铵态氮肥:NH4+、NH3 ;硝态氮肥:NO3- ;酰胺态氮肥:CO(NH2)2 按溶解难易程度:速效氮肥;长效氮肥 (一) 铵态氮肥

特点:①易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②不易流失(能被土壤胶体吸附或土壤矿物固定); ③通气良好条件下,NH4+会进一步经硝化作用变成硝态氮;④遇到碱性物质时易分解生成NH3而挥发损失;⑤高浓度铵态氮对作物易产生氨的毒害。

硝化作用:铵态氮在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作用下氧化为硝态氮的过程。 NH4+ + 1.5 O2-- NO2- + H2O + 2H+ +66Kcal ; NO2- + 1.5 O2-- NO3- + 17 Kcal。

1)液氨:成本低;需特殊设备(贮存.施用);强碱性,腐蚀性,易挥发, 15CM以下,作基肥 2)氨水(NH3.nH2O):液体,易挥发,碱性,腐蚀 基肥或追肥,深施

4

3)碳酸氢铵:易溶于水,不稳定,易分解. 基肥或追肥\\深施\\不与碱性物混合

4)硫酸铵:易溶于水呈酸性; 吸湿性弱; 热稳定性好, 宜作基肥,追肥,也可作种肥.不适宜用于水田,可引起土壤酸化,应注意补施石灰

---- 1.(NH4)SO4 在土壤中解离成NH4+和,NH4+ 被选择吸收,SO42-只有少量被吸收,大部分与土壤中的阳离子或H+结合而使土壤变酸——“生理酸性肥料”; 2.在中性或石灰性土壤长期施用,可能因形成CaSO4沉淀,堵塞土壤空隙,使土壤板结,——应配合施用有机肥; 3.水田中施用时,易使 SO42-处于还原环境而形成H2S,使水稻根系变黑受伤害。 5)氯化铵:白色结晶;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吸湿性比硫酸铵稍大;热稳定性好, 可作基肥,追肥,不宜作种肥, 不宜忌氯作物:烟草,马铃薯,苹果,柑桔((1)Cl- 与H2PO4- 有拮抗作用,影响磷吸收;(2) 烟草中Cl- 过多降低烟草的可燃性( Cl- 与Ca2+ 形成CaCl2 ,易吸潮))。水田效果优,在石灰性土壤施用可防止土壤板结(可形成CaCl2 而淋失,但也不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二). 硝态氮肥

①易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②易随水流失(不能被土壤胶体吸附);③在通气不良条件下,NO3- 易被反硝化细菌转化为游离态氮而损失;④硝态氮肥有较强的吸湿结块性和助燃性。 反硝化作用民:指NO3-在微生物作用下还原成N2或N2O的过程。 主要有:硝酸铵、硝酸钾、硝酸钙 (三)酰胺态氮肥—尿素

尿素内含有缩二脲,要求<1%,中性有机物,电离度小

CO(NH2)2 + 2H2O= (NH4)2CO3(脲酶作用下) ;(NH4)2CO3 + H2O= 2NH3+CO2 + H2O 。适用于一切作物;可做基肥、追肥,不能作种肥:特别适宜做叶面施肥。 (四) 长效氮肥(缓效氮肥): 将原产的氮肥加入添加剂制成的水溶性低、一次施用能满足整个生长季节甚至几个生长季节的缓效肥料。减少氮素的损失;肥效长久;肥效稳定,

种类:尿素甲醛:一甲基二尿素、二甲基三尿素、三甲基四尿素等;包膜肥料:指为了控制速效氮肥的溶解度和氮素释放速度而在其颗粒表面包被一层惰性膜状物质的长效氮肥。包膜材料:石腊、硫磺、沥青、树脂、磷矿粉 第三节 氮肥的有效施用

1、氮肥的利用率:作物对氮肥中氮素的吸收利用的数量占施用氮素总量的百分率。(20-41) 2、利用的影响因素: 土壤类型 气候条件 作物种类 栽培技术 氮肥品种、施用量、施用方法、施用时期

3、氮素损失的途径:1)氨的挥发损失:氮素以氨自土表或水面逸散至大气中所造成的氮素损失。主要发生在石灰性土壤上 2)氮的淋失:硝态氮;(砂土和多雨地区) 3)反硝化脱氮:嫌气条件下,反硝化微生物的作用; 4、提高氮肥利用的途径

(一)氮肥的合理分配(气候条件、土壤特性、作物特点、肥料的特性) (二)氮肥的施用量: 平衡施肥、精准农业 (三)铵态氮肥的深施;(减少氨的挥发、减少硝化作用、促进吸收) (四)硝化抑制剂的使用;氮肥增效剂。(抑制亚硝化细菌的活性) (五)氮肥与有机肥、磷、钾肥配合施用

P

植物的磷素营养与磷肥

第一节 植物的磷素营养

一、植物体内磷的含量和分布

5

形态:有机态占85%;无机态占15%(可作为磷素营养丰缺指标)。 无机磷占全磷比例尽管较小,但其含量能反映出植株磷素营养水平,因此植株某一部位的无机磷含量水平可作为磷素营养水平丰缺诊断指标.

不同作物含量不同:十字花科(油料) > 豆科 > 禾本科(谷类) 同一作物不同部位不同:种子 > 叶片 > 茎杆

生育期:幼嫩部分 > 老的部分--=-分布有顶端优势,它的分配和积累总是随着作物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变化。 二、磷的营养功能

磷在植物体内参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能量储存和传递、细胞分裂、细胞增大和其它一些过程。 1、植物体内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磷酸 核酸与核蛋白 磷脂

植素是环已六醇磷酸酯的钙镁盐,是磷的贮藏形态,主要在种籽中(种籽中80%全磷以该形态存在)。为种籽萌发和幼苗生长提供磷。

在植株体内,磷酸盐化合物扮演着“能量流通载体”的角色。

最常见的磷能量载体是二磷酸腺苷(ADP)和三磷酸腺苷(ATP) 2、磷在植物代谢过程中的作用

(1)磷与糖代谢 ---磷不足影响蔗糖运输,植株内糖相对积累,并形成较多的花青素,使植株呈紫红色。(缺磷症状)(2)磷与氮代谢 氨基酸的形成和转化;NO3- 的还原(硝酸还原酶FAD含有磷);根瘤菌的固氮活性。 (3)脂肪代谢:在缺磷土壤上给油料作物施用磷肥能显著提高油料作物产量和含油量。

3、提高作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抗旱能力(磷脂对水的束缚,减少水损失) 抗寒能力(降低冰点) 抗盐碱能力(细胞液缓冲作用) 抗病性(作物健康)(看PPT~!) 三、磷的吸收利用

1、作物吸收磷的形态和特点:

形态:作物吸收利用的磷包括无机磷和有机磷、主动吸收过程 无机磷:以正磷酸盐为主,还可吸收偏磷酸盐和焦磷酸盐。

有机磷:已糖磷酸脂、蔗糖磷酸脂、甘油磷酸脂、植素等。有机肥中有机磷对植物有直接营养作用。

植物吸收的大多数磷主要是以一价正磷酸根离子(H2PO4-)形态吸收的,同时也吸收少量的二价正磷酸根离子(HPO4=)。

2、影响作物吸收磷的因素:1 作物特性; 2 土壤因素:供磷状况、pH(7.2时, H2PO4- 和 HPO42- 数量大体相等;当pH<7.2时, H2PO4-增多;)、通气、温度和水分(增加)、质地等。

3、根系吸收的磷酸盐进入细胞后迅速参与代谢作用。 四、磷营养失调症状 1、磷素不足

①植株矮小,生长缓慢;②分蘖、分枝少;③叶片暗绿,无光泽,

④根系老化呈锈色,白根少,根和根毛的长度增加;⑤产量和品质下降;⑥成熟期推迟。 ---磷不足影响蔗糖运输,植株内糖相对积累,并形成较多的花青素,使植株呈紫红色。 缺磷水稻,矮小,僵直,分蘖少,叶色暗绿

大麦缺磷:老叶尖端焦枯,下部有些老叶片呈紫红色 豌豆:顶叶直立,下部叶片皱缩 2、供磷过量

①营养生长期缩短,繁殖器官过早发育,成熟提早,不利高产;

②茎叶生长受到抑制,植株矮小,早衰,根茎比大,纤维素多,品质差; ③谷类作物无效分蘖和瘪粒增加; 黄化或白色斑点。

6

④豆科作物茎杆蛋白质增加,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减少。 第二节 土壤中磷的循环

一 土壤中磷的来源和数量 磷元素的化学反应性极强,因此在自然界中不能发现纯磷,只能见到与其它元素化合态的磷。 1.土壤磷的其它来源包括有机质、腐殖质、微生物和腐烂昆虫以及其它生命的躯体。 2.径流和作物移取是土壤磷损失的最主要途径。

3.磷都是通过扩散在土壤中移动的,这是一个缓慢而短程的移动过程,它取决于土壤湿度。 在土壤中的移动:N〉K〉CA〉P 第三节 常用磷肥性质及合理施用

1.P%和P2O5%换算:P(%) = P2O5% × 0.43 P2O5 (%) = P% × 2.29 2.磷肥的生产:主要原料:天然磷矿石 机械法、酸制法、热制发。 3.磷肥的种类:

①水溶性磷肥:主要成分能溶于水的磷肥,称水溶性磷肥;如有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氨化过磷酸钙 ;易溶于水,很容易被土壤中的铁、铝、钙等所固定而降低有效性 ;---减少磷肥与土壤接触面积;增加与作物根系接触的机会

:条施、穴施 做成颗粒肥料 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 叶面施肥 ②弱酸性磷肥:灰绿、灰棕色,水溶液呈弱碱性(pH8-8.5);有玻璃光泽;不吸湿、不结块。 :作物种类(喜钙作物) 土壤性质(偏酸) 粉碎细度(80目) 施用方法(基肥)

③难溶性磷肥:指主要成分不溶于水,大部分不溶于弱酸,能溶于强酸的磷肥。 磷矿粉等。 农田条件:酸性土壤 盐基饱和度小的土壤 适宜做基肥,不做种肥和追肥; 撒施、深施;

影响磷有效性的土壤条件:粘土类型、粘粒含量、施肥时间、通气状况、土壤压实、水分、土壤磷状况、温度、土壤PH、其它养分 4.提高磷肥肥效的途径

1根据土壤条件合理分配和施用磷肥

2根据作物的需磷特性和轮作制度合理分配和施用 3根据磷肥特性合理施用 4氮、磷、钾配合施用

==条施:将可溶性磷肥制粒,尤其制成4~10目的大颗粒,往往能减少磷的固定。

==肥料的粒径:小颗粒磷肥的比表面积较大,可与土壤密切接触,分布均匀,因而效果优于大颗粒磷肥(非水溶性磷肥)。颗粒表面积有重要意义。

==土壤湿度:高水溶性颗粒磷肥的肥效在湿润条件下比粉状的好。但在干燥条件下粉状的可能较好。

==肥料的分布:易溶性肥料更易分散到颗粒周围的土壤区域,并很快与土壤组分发生反应。 克服分布不良的影响

==施肥量:溶解度在磷肥用量较低时比较高时重要得多

==残留磷:不论是酸性土壤还是碱性土壤,残留磷的后效可长达5~10年或更长。当然,残留磷的数量会影响后效期长短。

7

第一章

1 植物营养学的概念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1. 植物营养的概念: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 植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及其主要学说?

植物营养学的早期探索

1)水营养学说:水是植物的(唯一)营养。

2)索秀尔的工作--植物体中的碳、氧、氢来自于空气和水,而矿质元素则来自于土壤。

开创植物营养的定量分析

3) 腐殖质营养学说: ①土壤肥力取决于土壤腐殖质含量;②腐殖质是土壤中植物的唯一营养;③矿物质只起间接作用—加速腐殖质的转化和溶解,使其易于吸收。

3 李比西的三大原理和重要意义?

1)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这些有机质分解后所形成的矿物质。 2)归还学说:作物吸收,粮食运走;土壤耗竭,必须归还;

3)最小养分因子律:决定和限制作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营养元素。 4)因子综合律:作物丰产是综合因素的结果,其中必然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 5)同等重要律和不可替代律:植物缺少必需元素中的任何一种不能用其他元素来替代。

6)肥料报酬递减律:作物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减 4 当前植物营养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和研究技术?

范畴:植物营养生理学: 根际营养: 营养遗传: 营养生态: 植物土壤营养: 肥料及施肥技术:

技术:土壤实验 生物刺激方法 化学分析 数学分析 同位素追踪 酶 生物技术

第二章

1. 植物中的矿物质一般占干物质重量的比例有多大?在植物的灰分组成中,哪种元素比例最大?其次是哪种元素? 5%

2. 目前已发现的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多少种?请说出它们的名称及写出它们的元素符号。

:17种。它们是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氯Cl、镍Ni。

3. 植物必需矿质养分元素有多少种?按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如何分类?

4. 什么是肥料三要素? N P K

5. 什么是植物的有益元素?请列举4种有益元素,并指出对哪种作物有益。

钠(Na):甜菜中可代替K+。 硅(Si):谷类茎秆的抗倒伏;

8

钴(Co):供豆科固氮; 铝(Al):茶树有利。

6. 如何判断某种元素是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7. 植物吸收养分有哪些规律?选择性、累积性、遗传性 8. 土壤中的矿质养分是通过哪些途径到达根表的?

1、截获(根系与所接触的土壤而直接吸收养分的过程)2、质流 (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随土壤水分而迁移到根表的过程)3、扩散(养分通过扩散作用而迁移到根表的过程)

9.植物吸收养分有哪几个过程?

1. 矿质养分向根部迁移 2.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3.根部吸收的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分配

10.植物根系吸收养分后是如何运输到地上部的?

横向(养分由表皮、内表皮到导管:质外体和共质体是重要通道)、纵向(离子在木质部中由根上部分向地上部分)

N

1、名词解释: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肥料利用率、忌氯作物、包膜肥料、生理酸性肥料

①硝化作用:铵态氮在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作用下氧化为硝态氮的过程。 NH4+ + 1.5 O2-- NO2- + H2O + 2H+ +66Kcal ; NO2- + 1.5 O2-- NO3- + 17 Kcal。

②反硝化作用:指NO3-在微生物作用下还原成N2或N2O的过程。

③氮肥的利用率:作物对氮肥中氮素的吸收利用的数量占施用氮素总量的百分率。(20%-41%)

④忌氯作物:如:烟草, 甘薯、马铃薯、甘蔗、西瓜、葡萄、柑橘、苹果等 原因:(1)Cl- 与H2PO4- 有拮抗作用,影响磷吸收,进一步影响糖分运转和淀粉形成,使淀粉和糖含量减少;(2) 烟草中Cl- 过多降低烟草的可燃性( Cl- 与Ca2+ 形成CaCl2 ,易吸潮)。 ⑤包膜肥料:指为了控制速效氮肥的溶解度和氮素释放速度而在其颗粒表面包被一层惰性膜状物质的长效氮肥。包膜材料:石腊、硫磺、沥青、树脂、磷矿粉。 ⑥生理酸性肥料:

2、氮在植物体内的营养功能?

1)氮是蛋白质和核酸的成分 2)叶绿素的重要组分:(作物缺氮叶子发黄,光合作用下降,产量低。) 3)许多酶和多种维生素的组分 4) 其他含氮化合物的组分(生物碱、植物激素、酰脲等)

3、氮素缺乏与过剩时,植物所表现的症状?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

1)氮素不足:①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片细小直立;

②叶片黄化,番茄、玉米叶脉和叶柄呈现深紫红色;③茎细而长,分蘖或分枝少; ④根细长,数量少;

⑤花少、果稀,提前成熟,产量低,品质差; ⑥生育期缩短。

2)氮素过多:①叶色浓绿,枝叶茂盛,通风透光不良; ②影响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蛋白质的合成消耗大量碳水化合物);

③易倒伏(细胞壁、果胶类物质形成少,细胞壁变薄)——禾本科植物明显; ④易病虫害;

⑤贪青迟熟,降低品质。(果品类含糖量少)

9

NO3- 进入动物胃肠系统后经细菌还原形成NO2- 。 NO2- 具有毒性:

4、氮肥的主要种类、性质和施用技术? (1)铵态氮肥

1)液氨:成本低;需特殊设备(贮存.施用);强碱性,腐蚀性,易挥发, 15CM以下,作基肥 2)氨水(NH3.nH2O):液体,易挥发,碱性,腐蚀 基肥或追肥,深施

3)碳酸氢铵:易溶于水,不稳定,易分解. 基肥或追肥\\深施\\不与碱性物混合

4)硫酸铵:易溶于水呈酸性; 吸湿性弱; 热稳定性好, 宜作基肥,追肥,也可作种肥.不适宜用于水田,可引起土壤酸化,应注意补施石灰

5)氯化铵:白色结晶;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吸湿性比硫酸铵稍大;热稳定性好, 可作基肥,追肥,不宜作种肥, 不宜忌氯作物:烟草,马铃薯,苹果,柑桔((1)Cl- 与H2PO4- 有拮抗作用,影响磷吸收;(2) 烟草中Cl- 过多降低烟草的可燃性( Cl- 与Ca2+ 形成CaCl2 ,易吸潮))。水田效果优,在石灰性土壤施用可防止土壤板结(可形成CaCl2 而淋失,但也不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2)硝态氮肥:硝酸铵、硝酸钾、硝酸钙 (易燃)

(3)酰胺态氮肥—尿素:尿素内含有缩二脲,要求<1%,中性有机物,电离度小

CO(NH2)2 + 2H2O= (NH4)2CO3(脲酶作用下) ;(NH4)2CO3 + H2O= 2NH3+CO2 + H2O 。适用于一切作物;可做基肥、追肥,不能作种肥:特别适宜做叶面施肥。

(4)长效氮肥(缓效氮肥): 将原产的氮肥加入添加剂制成的水溶性低、一次施用能满足

整个生长季节甚至几个生长季节的缓效肥料。减少氮素的损失;肥效长久;肥效稳定, 种类:尿素甲醛:一甲基二尿素、二甲基三尿素、三甲基四尿素等;包膜材料:略

6. 铵态氮肥及硝态氮肥各有何共性?

(1)铵态氮肥 :①易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②不易流失(能被土壤胶体吸附或土壤矿物固定);③通气良好条件下,NH4+会进一步经硝化作用变成硝态氮;④遇到碱性物质时易分解生成NH3而挥发损失;⑤高浓度铵态氮对作物易产生氨的毒害。

(2).硝态氮肥:①易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②易随水流失(不能被土壤胶体吸附);③在通气不良条件下,NO3- 易被反硝化细菌转化为游离态氮而损失;④硝态氮肥有较强的吸湿结块性和助燃性。

5、如何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一)氮肥的合理分配(气候条件、土壤特性、作物特点、肥料的特性) (二)氮肥的施用量: 平衡施肥、精准农业 (三)铵态氮肥的深施;(减少氨的挥发、减少硝化作用、促进吸收) (四)硝化抑制剂的使用;氮肥增效剂。(抑制亚硝化细菌的活性) (五)氮肥与有机肥、磷、钾肥配合施用

6、土壤中氮素损失的途径有哪些?

1)氨的挥发损失:氮素以氨自土表或水面逸散至大气中所造成的氮素损失。主要发生在石灰性土壤上 2)氮的淋失:硝态氮;(砂土和多雨地区) 3)反硝化脱氮:嫌气条件下,反硝化微生物的作用;

7、为什么尿素适宜做根外追肥,不适宜做种肥?

①作物不仅可以吸收尿素分解产物,还可以分子态吸收;

②尿素是中性有机物,电离度小,不易引起细胞质壁分离,对作物茎叶损伤小; ③尿素分子体积小,易透过细胞膜;

④尿素具有一定吸湿性,能在叶片上较长时间保持湿润,吸收率高。 8、简述硝态氮的同化过程及铵态氮的同化过程?

(1)NO3-N 的吸收与同化

10

①NO3-N的吸收:主动过程,根际pH上升。 NO3-N受环境影响大:介质pH显著影响植物对NO3-N的吸收。pH值升高, NO3-N的吸收减少; ②NO3-N的同化:NO3- + 8 H+ + 8 e- = NH3 + 2 H2O + OH- 。NO3-还原产物之一OH- ,一部分在植物体内被中和,大部分从根排出,使根际pH值升高。 ---硝酸还原酶可使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部位:细胞质),而亚硝酸还原酶可使亚硝酸盐还原成氨(部位:叶绿素(叶绿体))。 NR——硝酸还原酶 是一种诱导酶,介质中有NO3- 时植物才出现NR, 并随NO3- 含量而增加,与氮供应量密切相关。将NR酶活性作为诊断氮素营养的指标。 钼对其的作用? (2)NH4-N 的吸收与同化

①NH4-N 的吸收 :方式:主动或被动、pH:下降 (质膜上NH4+脱质子); ②NH4-N 的同化 :部位:根系 呼吸作用产生的a-酮戊二酸氨基酸(谷氨酸),在转氨酶的作用下转氨基,形成新的氨基酸(蛋白质)。过多的NH3,可形成酰胺(谷氨酰胺,天门冬酰胺), NH3避免毒害

9、氮肥施用不当可能对环境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P

1. 请说明磷的营养作用。

①植物体内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核酸与核蛋白、磷脂、植素、高能磷酸化合物:ATP、其它含磷化合物

②磷在植物代谢过程中的作用

(1)磷与糖代谢 ---磷不足影响蔗糖运输,植株内糖相对积累,并形成较多的花青素,使植株呈紫红色。(缺磷症状)(2)磷与氮代谢 氨基酸的形成和转化;NO3- 的还原(硝酸还原酶FAD含有磷);根瘤菌的固氮活性。 (3)脂肪代谢

③提高作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抗旱能力(磷脂对水的束缚,减少水损失) 抗寒能力(降低冰点) 抗盐碱能力(细胞液缓冲作用) 抗病性(作物健康)(看PPT~!)

2. 描述作物生长过程中缺磷的症状。

1)磷素不足

①植株矮小,生长缓慢;②分蘖、分枝少;③叶片暗绿,无光泽,

④根系老化呈锈色,白根少,根和根毛的长度增加;⑤产量和品质下降;⑥成熟期推迟。

---磷不足影响蔗糖运输,植株内糖相对积累,并形成

较多的花青素,使植株呈紫红色。

缺磷水稻,矮小,僵直,分蘖少,叶色暗绿

大麦缺磷:老叶尖端焦枯,下部有些老叶片呈紫红色 豌豆:顶叶直立,下部叶片皱缩 2)供磷过量

①营养生长期缩短,繁殖器官过早发育,成熟提早,不利高产;

②茎叶生长受到抑制,植株矮小,早衰,根茎比大,纤维素多,品质差; ③谷类作物无效分蘖和瘪粒增加; 黄化或白色斑点。

11

④豆科作物茎杆蛋白质增加,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减少。

3. 作物吸收磷的形态有哪些?

作物吸收利用的磷包括无机磷和有机磷、其过程为主动吸收。

植物吸收的大多数磷主要是以一价正磷酸根离子(H2PO4-)形态吸收的,同时也吸收少量的二价正磷酸根离子(HPO4-)。

4. 植素存在于何处?对作物生长有何意义?

植素是环已六醇磷酸酯的钙镁盐,是磷的贮藏形态,主要在种籽中(种籽中80%全磷以该形态存在)。为种籽萌发和幼苗生长提供磷。

5. 土壤磷的损失是以淋失为主吗?为什么?

--磷在土壤中的移动

1.土壤磷的其它来源包括有机质、腐殖质、微生物和腐烂昆虫以及其它生命的躯体。 2.磷在大多数土壤中很少移动。它通常滞留在矿物风化或施肥所在的位置。 虽然磷在砂质土中的移动比在粘土中强,但很少由于淋洗而损失。几乎所有磷都是通过扩散在土壤中移动的,一个缓慢而短程的移动过程(在土壤中的移动:N〉K〉CA〉P) 3.径流和作物移取是土壤磷损失的最主要途径。

6. 磷肥的主要种类及其特点和施用技术?

①水溶性磷肥:主要成分能溶于水的磷肥,称水溶性磷肥;如有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氨化过磷酸钙 ;易溶于水,很容易被土壤中的铁、铝、钙等所固定而降低有效性 ;---减少磷肥与土壤接触面积;增加与作物根系接触的机会

:条施、穴施 做成颗粒肥料 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 叶面施肥 ②弱酸性磷肥:灰绿、灰棕色,水溶液呈弱碱性(pH8-8.5);有玻璃光泽;不吸湿、不结块。 :作物种类(喜钙作物) 土壤性质(偏酸) 粉碎细度(80目) 施用方法(基肥)

③难溶性磷肥:主要成分不溶于水,大部分不溶于弱酸,能溶于强酸的磷肥。 如磷矿粉等。 农田条件:酸性土壤 盐基饱和度小的土壤 适宜做基肥,不做种肥和追肥;撒施、深施;

7. 磷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提高磷肥的利用率?

原因:①磷与钙和铁等元素化合形成根系不能破解的化合物-》磷在土壤中极易被固定;②磷在土壤中扩散缓慢。

1根据土壤条件合理分配和施用磷肥 2根据作物的需磷特性和轮作制度合理分配和施用 3根据磷肥特性合理施用 4氮、磷、钾配合施用

8. 水旱轮作中磷肥分配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水旱轮作中的磷肥施用:旱重水轻

旱作轮作中的磷肥施用:磷肥应优先施于需磷较多,吸磷能力强的豆科作物上

9. 名词解释:枸溶性磷肥,磷的化学固定

K:

1、钾在植物体内的形态与分布特点:

K2O:1、一般植物体内含钾量约占干物重的0.3~5.0%。

2、植物体内的含钾量常因作物种类和器官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含淀粉、糖等碳水化合物较多的作物含钾量较高。谷类作物种子中钾的含量要远小于茎秆中的钾; 3、钾流动性强,能被反复利用。当植物缺钾时,优先分配到较幼嫩的组织。 4、钾首先分布在细胞质内直达最适水平。过量的钾几乎全部转移到液泡中。

12

5、钾在植物体内以离子状存在。

2、钾在植物体内的营养功能及其缺乏、过量的症状表现。

①Reason:钾能高速透过生物膜,且与酶促反应关系密切的特点

(一)钾能促进光合作用(促进叶绿素的合成;改善叶绿体的结构;促进叶片对CO2的同化。)(二)钾能促进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 (三)钾与蛋白质合成(对酶的活化作用) (四)钾对细胞渗透作用的调节(调节胶体的存在状态,也能调节细胞的水势) (五)钾与气孔运动(利于作物经济用水)(六)激活酶的活性 (七)增强植物的抗逆性 ②缺乏时:缺钾时,植株下部叶片首先出现症状:双子叶植物叶脉间先失绿,沿叶缘开始出现黄化或有褐色的条纹或斑点,并逐渐向叶脉间蔓延,最后发展为坏死组织;单子叶植物叶间先黄化,随后逐渐坏死。坏死组织形成与腐胺积累有关。 --植株生长缓慢,矮化;--下部老叶叶缘先发黄,然后变褐、焦枯;--有些作物叶片呈青铜色,向下卷曲,叶表叶肉突起,叶脉下陷;--根系生长不良,色泽黄褐;--种子、果实小,产量低,品质差;--早衰。

③过量施用钾肥的后果:破坏养分平衡,造成品质下降;作物奢侈吸收,导致浪费;

3、土壤中钾的形态与转化特点。

①形态:土壤中的钾以无机态为主。 形态主要有三种 迟缓钾(矿物钾):占90%以上,长石、云母等原生矿物中。 缓效钾:粘粒矿物层间中的钾。存在次生矿物中,占全钾2-8%。 速效钾:土壤颗粒表面代换钾和溶液中的钾。占全钾1-2%。 ②钾的固定:土壤溶液中的钾或胶体表面吸附的钾进入粘土矿物晶层间,转化为非交换性钾的过程。

③钾的释放:矿物风化、人为的熏土、使晶层破裂 钾的淋溶损失在大多数土壤中钾的淋溶损失很少,粗质砂土的阳离子交换量低,钾损失得多。

4、钾肥的主要种类、特点及施用。

K2O表示是相对钾含量的标准表示法。 氯化钾占世界钾肥总量的90%以上1 氯化钾(含K2O为60%左右) 2 硫酸钾(含K2O为50-52%) 呈白色或淡黄色; 白色或淡黄色结晶; 易溶于水,肥效迅速; 易溶于水; 有吸湿性,久贮结块; 化学中性,生理酸性肥料。 迟缓钾吸湿性小;

施用:可作基肥和追肥,不宜作种肥; (无化学中性,生理酸性肥料。缓效钾

施用:效

可作基肥、追肥、种肥和根外追肥;

配合施用有机肥或石灰,防酸化; 钾)

施用于各种作物,尤其是喜硫作物:洋葱、一般作物尽量施用KCl,不用K2SO4, 韭菜、十字花科;不易施在还原性强的土壤 对忌氯作物和盐碱地不宜多用。 上(水稻)。 3 草木灰

植物燃烧后的残灰;含钙、钾较多,其次是磷。以K2CO3为主,K2SO4次之;其中90%的钾为水溶性,是速性钾肥。水溶液碱性。 施用 :可作基肥、追肥及盖种肥;呈碱性,不能与铵态氮肥、腐熟的人畜粪尿混合施用。盐碱土壤上涨生长作物的草木灰含大量NaCl,不宜做肥料。 4 生物钾肥:1、微生物:钾细菌 2、富钾植物:稻草还田

5、钾可增加作物哪些抗逆性?为什么?

1.抗旱(钾离子增加提高渗透势;调节气孔开闭;促进根系生长); 2.抗高温(钾离子增加提高渗透势;调节气孔开闭;促进光合作用); 3.抗寒; 4.抗盐(稳定质膜上蛋白质,避免

13

速效钾

蛋白质变性); 5.抗病(增厚细胞壁提高木质化;促进低分子转化为高分子); 6.抗倒伏(促进茎秆维管束的发育) 7.抗早衰(延长籽粒灌浆时间,增加千粒重)

6、为什么称钾为品质元素?

6、为什么KCl 不适于块根、块茎作物,却适于棉、麻?

7、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见第四题

8、影响钾肥肥效的条件

(一)、根据土壤性质

1、土壤供钾水平:优先用于低钾土 2、土壤质地:

等量钾肥在砂质土上比粘质土上肥效高;

粘质土上可一次多施, 砂质土上少量多次。 3、土壤含水量: 影响作物扩散 (二)、根据作物特性施肥 1、不同作物对钾需求不同

喜钾作物:糖类:纤维类:蔬菜类: 2、作物不同品种对钾需求也不同

如,水稻需钾量:矮秆>高秆; 粳稻>籼稻; 杂交稻>常规稻 3、不同生育期 临界期:苗期 最大效率期:花期

14

(三)、合理的施肥技术(平衡、种类选择、施用方法)

Ca、Mg、S:

1、钙、镁、硫在植物体内的生理功能及其缺素症状。

Ca:(1)稳定细胞膜(2)稳定细胞壁(3)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生长(4)参与第二信使传递(5)调节渗透作用(6)具有酶促作用

在缺钙时,植株生长受阻,植株矮小,节间较短,而且组织柔软。缺钙植株的顶芽、侧芽、根尖等分生组织首先出现缺素症,易腐烂死亡;幼叶卷曲畸形,叶缘变黄逐渐坏死。

Mg:(1)合成叶绿素并促进光合作用(2)合成蛋白质(4)活化和促进酶促反应

缺少时: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双子叶植物脉间失绿,并逐渐有淡绿色转变为黄色或白色,还会出现大小不一的褐色或紫红色斑点严重时整个叶片坏死。

禾本科植物缺镁时,叶基部叶绿素积累出现暗绿色斑点,严重缺镁时,叶尖出现坏死斑点。 S:(1)合成蛋白质和桥接反应(二)传递电子

缺素症状:失绿,外表与缺氮类似,只是首先发生在幼叶。

2、钙、镁、硫被吸收的形态与方式。

3、施用石灰肥料对土壤与植物有何影响。

1)生石灰:主要成分是CaO;呈强碱性;可在短期内矫正土壤酸度。

2)熟石灰:CaO + H2O= Ca(OH)2 + 热量; 呈强碱性,中和土壤酸性能力比生石灰弱 3)碳酸石灰:主要成分为CaCO3;中和土壤酸性的作用比较缓和,后效较长。

作用:(1)提供钙源 (2)中和土壤酸性(3)增加土壤中的有效成分 (4)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 (5)减轻病虫杂草的危害

4、钙、镁、硫肥的主要种类和施用技术。

微量元素:

1 植物体中七种微量营养元素的含量? 2 植物吸收七种微量营养元素的形态? 3 七种微量营养元素的主要营养功能? 4 七种微量营养元素缺乏的主要症状? 5 主要微量营养肥料及其施用技术? 6 如何合理施用微量营养肥料?

1 施入土壤

做基肥或追肥,施用必须均匀(可用含微量元素的大量元素肥料或与有机肥混用)。 2 直接用于植物

复合肥料:

1名词:复合肥料,掺合复合肥料,高浓度复合肥料

--有氮磷钾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化学肥料称为复合肥。

--将颗粒大小比较一致的单元肥料或化合肥料直接由肥料销售系统按当地土壤和农作物要求确定配方,简单机械混合而成,不需二次加工,随配随用。 --按复合肥料中所有营养元素有效成分百分量总和分为:

15

高浓度复合肥:>40%

2复合肥料的有效成分如何表示? 3复合肥料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高效化 复合化 液体化 缓效化

4复合肥料与单质肥料相比有哪些优缺点?

5肥料能否混合应遵循哪些原则?钙镁磷肥与碳酸氢铵能否混合?

1. (1)选择吸湿性小的肥料:硝酸铵与尿素不能混合,硝酸铵与普钙不能混合。

(2)混合时肥料养分不受损失

6欲配制30%的复合肥料(6-12-12)一吨,需要尿素(45%N)、普钙(18%P2O5)、硫酸钾(50%K2O)及填充料各多少? 7欲配制1吨1:2:1的混合肥料,需硫酸铵(N=20%)、普钙(P2O5=12%)、硫酸钾(K2O=50%)各多少?所配肥料的分析式是什么?

有机肥:

1 解释名词:有机肥,粪尿肥,堆肥、沤肥、秸秆还田、沼气池肥,绿肥,矿质化过程,腐殖化过程

有机肥料 (Organic fertilizer):含有大量有机物质的肥料,是农村中利用各种有机物质就地积制或直接耕埋施用的一类自然肥料,也称农家肥料。 粪尿肥:人粪尿、家畜粪尿、禽粪、蚕沙;

--- 冷性肥:如猪、牛粪,粪质细密,含水量大,通气差,C/N比宽,腐解过程缓慢,释放热量少。

--- 热性肥:如马粪、羊粪,疏松多孔,纤维素含量高,水分含量少,且易蒸发,C/N小,腐解过程产生热量多。可做苗床的酿热物。

Compost (堆肥):以秸杆、杂草、垃圾等为主要原料,掺混少量粪尿肥、化肥、泥土在湿润好气条件下积制而成。 有矿质化和腐殖化过程。 (沤肥):农业废气物在淹水嫌气条件下积制的肥料。- --- 北方地区以堆肥为主,

堆积过程中主要是好气微生物分解,发酵温度较高; 南方地区则以沤肥为主,

沤制过程主要是嫌气微生物分解,常温下发酵。 绿肥:直接用作肥料的新鲜绿色植物体称为绿肥。 2 试述有机肥的培肥改土作用。

3 有机肥与无机肥的优缺点?如何取长补短? 有机肥优点:

(1)改善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质,培肥土壤 (2)养分种类多,提供全面营养; (3)肥效长、稳,供全生育期; (4)良好的生态效益。 缺点:(1)养分含量低,肥效缓,难以满足作物旺盛生长时对养分需求。 (2)重量、体积大,贮运不便。

无机肥:Advantage :养分含量高,肥效快,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施用 Disadvantage:养分单一,肥效短,长期施用破坏土壤结构,污染环境。 有机无机配合施用;

16

(1)优势互补,缓急相济,取长补短。 (2)协调作用,提高肥效:

无机养分可促进有机质矿化。 施用有机肥可提高化肥利用效率。 4 发展绿肥的意义?

(1)发展绿肥是解决肥源的重要途径 (2)提高土壤肥力

(3)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

(4)促进农牧综合,建立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

5 秸秆还田应注意哪些问题?

6 各种有机肥的主要性质和施用技术。

1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bg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