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活动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2024-02-26 20:4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三万”活动入户心得体会

一、放松了心情

4月5日,XXXX“三万”工作动员会后,按照XXXXX的安排,我奔赴XXXXXXXX村,一心一意开展“三万”活动,入农家,访民情,查民意,问疾苦,送政策,解疑难,谈发展。每天往返于农家,奔走于田埂,穿行于茶园。长期在城市生活,呼吸的是干燥的空气,呼吸的是充满灰尘、废气的污染空气,而到了森林密布、环境清幽的农村,呼吸的是湿润的空气,呼吸的是没有灰尘、废气的新鲜空气,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二、调整了心态

在访民情,查民意过程中,当向老百姓问及家庭收入状况时,或者问及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时,我曾经听到有些群众说过“现在的政府好,政策好,只是我们自己没有用啰”的话语。这是多么难得听到的话语,难得见到的心态!这些话语,是多么的直朴,没有怨天,没有怨地,没有怨人,没有怨命,他们把家庭没有建设起来、还没有脱贫致富的责任全归于自己。他们的话,一直让我感动着、激励着、思考着,它洗涤了我的大脑,净化了我的心灵,调整了我的心态。在当今人心浮躁、责任缺失的社会,还有几个人有这样的心态?这样的心态不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吗?同样也是我所需要的呀!

三、增长了知识

每天和老百姓打交道,与他们交谈,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学到了一些谚语、俗语,幽默含蓄,诙谐风趣,形象生动,富于哲理,耐人寻味,如“蕨苔不怕丑——长到九月九”,“叫花子烤火——往各人当门扒”,“儿是冤家女是债”,“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不要屋宽,只要心宽”,“打金熟金,打银熟银,打猪草认得到母猪藤”,“麻子婆娘净说光堂话”,“心中无冷病,那怕吃西瓜”,“千里不带柴,万里不带水”,“马鞭子赶牛——大一节细一节的”等等。

同时,我还深刻领会了“及时雨”的涵义。城里人,只是在停水、没有水的时候,才感到水的重要,对“及时雨”的感受不深。近三个月来,天气是晴多雨少,特别是近段时间,干旱很严重,秧苗不敢栽下田,苞谷栽到土里的,中午时候,叶子像搓索子的,红薯秧也是奄奄一息,豆苗生不出来,人畜饮水很困难,老百姓急,我也急,能下一场大雨该多好,人人望穿秋水。5月22日,雨终于下下来了,有效缓解了旱情,这真是“及时雨”呀,不知老百姓有多高兴,我也高兴万分,像如释重负。可惜雨只下了一天多一点,我默默祈祷上天能再下几场“及时雨”。

四、改变了习惯

我在XXXX村的两个多月,每天都是早晨7点至7点半就起床,不到8点就下乡到农户家里去了。晚上7点钟左右

吃晚饭,看看电视,聊聊天,9点半钟至10点左右就睡觉了。

现在回到城里,我已经改变了生活习惯,每天都是早晨7点左右就起床了,做做深呼吸,活动活动身子,吃早饭,看看新闻后,8点钟就到办公室上班。我感觉到,早上起来得早,一天的精神都饱满。

五、健壮了身体

两个多月进村入户,爬坡上坎,翻山越岭,身体越来越壮,走起路来,脚下生风,轻轻松松。回到城里,一口气上几层楼,一点也不觉吃力,气不踹,汗不出,脚不软,身不累,这是三万活动给我的又一大收获。

六、熟悉了农村

两个多月,生活在农村,居住在农村,工作在农村,对农村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农民有了更深的认识。

农村发展很快,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公路边,随处可见一栋栋现代化的小洋房拔地而起,楼顶安上的太阳能热水器、电视卫星接收锅,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水泥院坝边还栽上一排排的风景树、花卉植物,有的还配上盆景,给人赏心悦目。公路上不时有长安车、面包车、摩托车、麻木车、农用四轮车过去过来,田地里有时还会看到耕整机。绝大多数家庭已经用上了彩电,有的家庭甚至还有大屏幕的液晶纯平电视、电脑,大部分家庭拥有沙发、现代家具、洗衣机、冰箱、音响设备、电扇、电话、电饭煲、电磁炉、豆

浆机、打米机等加工设备,手机几乎是人手一部,摩托车的普及率也很高,不少家庭修有沼气池,用沼气煮饭、炒菜,有城里人一样的卫生间,用太阳能热水器、电热水器洗澡。城里有的农村几乎都有,城里没有的如清新的空气、宁静的环境、秀美的自然风光等也有。

农村的习俗,农民的生活方式还有很多很多,一时半载还说不完。农村是一所大学,是一座知识的宝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之源,是一个让你陶醉、陶冶、净化、升华的精神家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an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