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设计总说明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6-02 09: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347省道宿迁泗阳至宿城段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 说 明 书 第 1 页 共 79 页

1.1任务依据

(1)宿迁市交通局“347省道宿迁泗阳至宿城段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委托书”;

1 概述

347省道是我省新一轮干线公路网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功能是与安徽省对接,在睢宁北部地区形成新的出省通道,加强睢宁、宿迁、泗阳之间的联系,策应江苏沿海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从宿迁市路网布局看,规划347省道也是宿迁未来向南发展的城市框架,承担着引领城市南部地区发展的重任。从347省道规划走向看,沿线串联

(2)《347省道宿迁泗阳至宿城段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工可报告);

(3)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下发的《省交通运输厅关于347省道宿迁泗阳至宿城段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苏交计[2013]220号)。

宿迁东南部城市泗阳县、苏北地区经济发展一大热点地区洋河新城、宿城区最南面的重要经济节点龙河镇,对于改善这些地区对外出行及相互联系交通条件而言,也将发挥巨大作用。

本次设计路线起自泗阳西的303省道,向西经临河、仓集、洋河新城,跨越盐徐高速公路后后,经罗圩乡,止于龙河镇东204省道与原121省道交叉处。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

(4)《省发展改革委关于347省道宿迁泗阳至宿城段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苏发改基础发[2014]112号)

1.2设计标准

1.2.1技术指标

根据本项目的工可批复意见,347省道宿迁泗阳至宿城段采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的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24.5m。城镇段适当加宽,其主要技术控制见表1-1。

主要技术指标控制表 表1-1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公路等级 设计速度(km/h) 路基宽度(m) 最小平曲线半径一般值(m) 不设超高的最小平曲线半径(m) 最大平曲线半径(m) 最小缓和曲线长度(m) 停车视距(m) 最小坡长(m) 最大纵坡(%) 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 路面横坡 桥涵设计荷载 桥面净宽 设计洪水频率 项 目 一级公路 80 24.5 400 2500 10000 70 110 200 5 凸4500 凹3000 行车道2%,土路肩4% 公路-I级 2×11m 1/100 技术指标 图1-1 项目地理位置图 复核: 审核: 审定: CI-1(1/79)

347省道宿迁泗阳至宿城段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 说 明 书 第 2 页 共 79 页

(21)部颁《公路工程岩土试验规程》(JTG E41-2005)

(22)部颁《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23)部颁《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24)部颁《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 (25)部颁《公路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G E50-2006) (26)部颁《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27)部颁《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28)部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29)部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30)部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31)部颁《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 F71-2006) (32)部颁《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68-2009)

(33)部颁《公路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土建)》(JTGF80/1-2004) (34)部颁《公路工程质量评定标准(机电工程)》(JTGF80/2-2004) (35)国颁《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 50162-92)

(36)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2007年) (37)部颁《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JTG B06-2007)

(38)部颁《公路工程概算定额》(JTG/T B06-01-2007)、《公路工程预算定额》(JTG/T B06-02-2007)

(39)部颁《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JTG/T B06-03-2007) (40)部颁《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建标[2011]124号)

(41)部颁《公路基本建设工程交通工程概(预)算编制的规定》(公设技定[2000]285号)

(42)苏交质〔2008〕32号《关于调整我省交通建设工程人工费单价的通知》 1.2.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

设计中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02年)的规定,主

1.2.2规范、规程

本次勘察设计采用和遵循的标准、规范及规程均为现行有效的国颁和部颁标准,设计文件编排及图表内容、格式参照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和《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图表示例》(2007版)的规定编制,在勘察设计工作中同时参考:《江苏省干线公路勘察设计指南》。

(1)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部颁《公路自然区划分标准》(JTJ 003-86)

(3)部颁《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 (4)部颁《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T B04-2010) (5)部颁《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T B05-2004) (6)部颁《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7)部颁《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8)部颁《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3) (9)部颁《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10)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11)部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40-2011) (12)部颁《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050-2006)

(13)部颁《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 D32-2012) (14)部颁《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15)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16)部颁《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17)部颁《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18)部颁《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 D81/T-2006) (19)部颁《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 (20)部颁《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

复核: 审核: 审定: CI-1(2/79)

347省道宿迁泗阳至宿城段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 要执行的条文如下:

(1)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第6.6.1条、第6.6.2条、第6.7.2条、第7.9.1条、第12.2.6条。 (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050-2006)

第1.0.5关于设计理论与方法以及4.2.4关于沥青砼水稳性的规定。 (3)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说 明 书 第 3 页 共 79 页

1.3测设简况

1.3.1测设经过

接到项目初步设计任务后,我院立即组建了项目组,成立了室审及院审专家组,编制了工作大纲,制定了质量创优措施和进度计划。

在本项目的测设过程中,全面贯彻落实“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的公路设计新理念,采用先进的勘察设计手段,精心组织、精心设计,实现 “人本、创新、节约、创优”的设计目标,即要求设计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原则,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及我院相关科研成果,实现“节约资源、降低造价”的目的。测设工作如下:

1.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1)成立项目组,编制项目工作大纲; (2)收集相关的研究报告及基础资料; 2.纸上定线

在1:1万地形图及卫星图片上,根据工可报告、批复意见及其他基础资料,初步拟定路线基本走廊、路线方案。通过现场踏勘,并与沿线各市、县有关部门进行初步接触和座谈,倾听地方意见,在工可推荐的路线走廊带内,进行路线方案的修改完善工作。项目组于2013年8月3日再次征集交通主管部门和地方意见,基本稳定了路线方案。经室审后确定地形图航空摄影航带。

3.控制测量及地形图航测

由测图单位进行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航摄和测绘1:2000地形图,根据提供的路线航带确定航摄范围,进行导线点及水准点的布设和测量。

(1)平面控制测量,测区平面采用1980年北京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18°30′,分两级布设GPS控制网。

第一级为E级,精度相当于现行国家测量规范中的四等网。平面控制点在路线中心两侧交叉布设,点位均选择在通视条件好、易保存处,GPS点沿线路两侧每隔3~4km 布设一对。第二级为F级,作为E级网的加密,精度相当于5″级。

复核:

审核:

审定:

CI-1(3/79)

第4.2.1条第1、2款;第4.2.2条第1款;第5.2.1、5.2.2条;第8.2.1条第1款为强制性条文。

(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第3.0.6条关于砼弯拉强度的规定。

(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第3.1.7、3.3.1、4.1.7、4.3.1、5.1.6、5.3.1等条关于基层强度及压实度的规定。

(6)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第4.3.1、4.3.2等条关于荷载标准的规定。 (7)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J D61-2005)

第3.2.1、3.3.1、3.3.2、3.3.3、3.3.4、4.0.3、4.0.4、5.3.4等条文关于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各种圬工材料强度设计值等的规定。

(8)公路钢筋砼及预应力砼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第3.1.3、3.1.4、3.2.2、3.2.3、5.1.5、6.3.1、9.1.12、9.4.1等条文中关于极限承载力、砼强度、钢筋强度、各种荷载组合下的安全系数、裂缝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净距、锚固长度、配筋率等规定。

(9)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第4.1、4.4.3等条文。

(1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第5.5. 2、8.6.3等条的规定。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

347省道宿迁泗阳至宿城段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 说 明 书 第 4 页 共 79 页

2013年9月下旬,项目组汇总整理了全部外业勘察和调查资料,对外业成果进行了审查验收。项目组根据专家审查意见,补充收集了相关调查资料,在完成路线和重大工点、关键点踏勘和调查的基础上利用航摄中间成果,进一步优化路线,经院审确定了项目路线方案,并开始了初步设计方案拟定工作。

项目组在掌握勘察和调查资料基础上,分专业对初拟主要设计方案进行反复、深入的分析和比较。在主要技术人员进行充分探讨沟通达成统一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初步设计的主要技术方案,并提请室审和院审。综合专家意见,对初设方案进行了优化和调整。

7.完善初步设计工作

初设方案稳定后,初步设计工作全面展开。设计过程中严格按照编制办法的要求执行,期间进行了严格的复审核工作,关键阶段均提交了院内专家进行审查。

(2)高程控制测量,采用1985国家高程体系,直接在GPS点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测设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3)地形图测绘,采用航测综合法成图,成图比例1:2000,基本等高距1m,调绘宽度为线路两侧各200m,线形不稳定的路段增加测绘宽度,起、终点路段增加测绘长度。

4.确定初测路线方案

2013年8月5日,项目组在完成路线和重大工点、关键点踏勘和调查的基础上利用航摄中间成果,进一步优化路线,经院审确定初测路线方案。

5.初测与外业调查

2013年8月8日至8月11日,外业勘察人员分别进驻现场进行初测与外业调查工作,并同时完成外业资料的校审和检查。外业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路线测量,包括道路中心线测放、中平测量、横断面测量、被交叉道路测量、桥涵测量等,同时对相邻工程进行了坐标和高程联测。为保证勘察设计质量,结合本次数字化三维地模设计,利用GPS-RTK系统,按照20m一个横断面的间距对地面进行了数据采集。

(2) 外业调查,主要包括桥涵调查、路线交叉调查、征地拆迁调查、取土及排水调查、临时工程调查、筑路材料调查及施工组织、概算资料调查。外业调查期间,项目组多次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调查了解市、县城镇总体规划和实施情况,以及沿线被交道路等规划情况,充分征求了各方意见,并就主要方案进行沟通。

(3)地质勘察,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要求,对沿线进行了详细的地质调绘和大量的勘探和试验工作。根据不同地貌地质单元、不同工段,合理布置勘探点,一般路基孔每300~500m布设一个,对于桥位勘探一般则根据河沟的大小、性质和桥长等因素分别确定,中小桥布孔1~2个,大桥2~3个(跨河大桥至少有1个水中孔),大桥根据桥梁长度适当增加钻探孔数量。钻探孔的深度参照相近工程,小桥孔深30~35m,中桥孔深40~45m,大桥孔深45~60m,所有勘探孔均钻穿软土层。在地质变化较大处,适当增加了静力触探孔,以了解地质变化的情况。路桥两用孔间距不大于500m。

6.拟定设计方案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

1.3.2完成主要工作量

初步设计阶段,我院项目组实测了A线、B线,勘察和调查路线里程合计约62.85km,主要的工作量如表1-2所示。

初测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表1-2

序号 1 2 3 4 勘察与调查项目 平面控制测量E级点 平面控制测量F级点 高程控制测量四等水准测量 地形图测绘 中桩三维放样 机械钻孔 静力触探孔 5 原状土样 扰动土样 水样 单位 个 个 km km 点 个/进尺 个/进尺 件 件 件 2工作量 17 47 34 18 2349 47/1648.85 73/1096.2 744 144 4 备注 1.4项目概况

1.4.1路线总体走向

本次设计推荐路线起自泗阳西与303省道交叉处,然后向西利用预留通道穿越泗阳

复核:

审核:

审定:

CI-1(4/79)

347省道宿迁泗阳至宿城段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 说 明 书 第 5 页 共 79 页

目的泗阳南环段路线起点方案存在不确定性,具体的方案需结合267省道线位统筹考虑。

因此,本次设计考虑分期方案,即泗阳南环段(267省道至303省道段)作为二期设计,本次设计作为一期设计,选择与303省道交叉处为设计起点。

本次设计起点 项目起点方案 木业园区后,紧临盐徐高速公路布设,自临河、仓集南绕越至洋河新城,利用洋河新城规划南环布设,路线依次与洋青路平交,下穿宿宿淮铁路,跨越民便河、盐徐高速公路后,自罗圩乡北绕越,止于龙河镇东204省道与原121省道交叉处,路线里程41.0km。

1.4.2主要控制点

1.路线起点

根据江苏省省道公路网规划(2011—2020)(2012年11月),347省道宿迁段起点在盐徐高速公路和京杭运河之间与303省道衔接, 303省道向南连接泗洪、向北与245省道相接,245省道纵贯宿迁市全境,连接沭阳、泗阳, 303省道泗阳城区段是泗阳城市的西外环和北外环,本项目与303省道衔接,可顺利与多个县级经济结点相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实现项目与泗阳城市环线的便捷联系,便于本项目加强睢宁、宿迁、泗阳之间联系的功能的发挥。

而根据泗阳县路网,现状路网主要有325省道、临河发展大道、意杨大道与303省道衔接,规划路网有泗阳规划南环及规划267省道。根据泗阳县城市总体规划,未来303省道构成泗阳县的北环和西环,规划267省道构成泗阳县城的东环,与泗阳规划南环构成泗阳县城市环线。因此从起点区域现状及规划路网布局看,347省道构成泗阳县南环能更有利于环线功能的发挥;因此为保证项目路线与规划及起点区域路网的相互协调衔接,工可研究将347省道东延至与规划267省道交叉处,即增加泗阳城区南环段(图1-2中虚线部分)。

因此,本项目起点选择泗阳东与泗阳东环267省道交叉处。

由于目前267省道正在进行前期研究,具体的推荐路线方案尚未确定,因此,本项

图1-2 省道网规划项目起点示意图

2.路线终点

根据江苏省省道公路网规划(2011—2020)(2012年11月),347省道泗阳至宿城段终点位于原121省道宿迁与睢宁交界处,该方案一方面有利于睢宁段347省道的顺畅布设,同时有利于与安徽段302省道的便捷对接,能够充分发挥本项目出省通道的功能,本次研究认为项目终点选择在该位置是合理的。

同时,宿迁、徐州两市对该方案均表示认可,故本项目终点选择在原121省道宿迁睢宁交界处。

而目前原121省道宿迁睢宁交界处至204省道段目前为双向四车道的一级公路,该段长5.24km,可完全利用,因此,本次初步设计终点选择在龙河镇东原121省道与204省道交叉处。

图1-3 路线起点方案示意图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

复核: 审核: 审定: CI-1(5/79)

347省道宿迁泗阳至宿城段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

302省道安徽段 宿迁睢宁交界 说 明 书 第 6 页 共 79 页

一、会议认为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编制完成的《347省道泗阳至宿城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符合交通运输部颁《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有关规定,达到了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要求和深度。

二、347省道宿迁泗阳至宿城段是《江苏省道公路网规划(2011-2020年)》中347省道的重要组成部分。347省道宿迁泗阳至宿城段的改扩建,对完善区域干线路网,加强宿迁与泗阳的交通联系,服务新型城镇化,提高洋河新城对外交通条件,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会议认为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三、本项目路线起自泗阳县城东,与267省道交叉处,向西经临河镇、仓集镇、洋

347省道睢宁段 设计终点 河新城,与宿淮盐高速公路交叉,止于龙河镇东。

四、根据本项目在路网中的功能和交通量预测结果,原则同意本项目按一级公路标准改扩建,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新建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

图1-4 项目终点方案示意图

采用公路-I级。其余技术指标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有关规定执行,并严格执行工程技术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五、下阶段工作中,应着重深化以下几方面内容:

1、根据本项目在省道公路网规划中的功能定位,结合洋河新城、泗阳县城市总体规划及沿线城镇规划,本着充分利用现有公路的原则,重点做好新线和老路改造方案的比选论证。处理好本项目与宿淮盐高速公路、区域路网、城镇道路的衔接协调。建议研究本项目分期实施方案。

2、深化老路老桥的调查检测工作,做好老路老桥的改造利用方案。

3、深化与204省道等干线公路交叉设计方案;尽量控制平交口数量,做好平交口渠化及配套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

4、加强沿线工程地质勘察和水文、筑路材料等方面的基础资料调查,进一步查明不良地质的分布范围和工程特性,深化路基、路面、桥梁、交叉、排水各专业工程设计方案论证工作。重点做好桥梁等结构物抗震设计工作。

3.沿线主要公路

宁宿徐高速公路、盐徐高速公路、204省道(原249省道和原121省道)、303省道(原245省道)、老325省道和临河发展大道、规划268省道等。

4.沿线主要河流

路线沿线跨越的主要河流为西沙河、民便河、五河等河流。 5.其他控制因素

其他控制点主要有宿(州)宿(迁)淮(安)铁路、西气东输天然气管线、沿线高压线等。

1.4.3沿线主要乡镇

项目经过众兴镇、临河镇、中扬镇、仓集镇、洋河新城、龙河新城等乡镇。

1.5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1.5.1工可交通运输厅审查意见

1.审查意见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

5、进一步协调本项目与规划、土地、水利、环保、铁路、公路、航道、电力等关系,并抓紧履行相关手续。

复核:

审核:

审定:

CI-1(6/79)

347省道宿迁泗阳至宿城段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

2.审查意见执行情况

项目组对审查意见执行情况如下:

说 明 书 第 7 页 共 79 页

2.加强与宿淮盐高速公路、区域路网、城镇道路的衔接协调; 3.抓紧泗阳城区南环段的方案研究;

4.深化老路老桥调查检测,做好改造利用方案;

5.做好与204省道等干线公路的交叉设计方案,合理归并平交口,做好平交口及配套的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

6.进一步加强沿线工程地质勘查、水文、筑路材料等方面的基础资料调查,进一步查明不良地质分布和工程特性,合理确定路基、路面、桥梁、交叉、排水等各专业的工程设计方案,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注意控制投资和节约用地。

2.意见执行情况

项目组对工可批复中关于本项目的意见执行情况如下:

(1)在充分研究本项目功能及区域总体规划、各城镇规划的基础上,并与沿线各城镇、部门沟通,结合现场调查分析,对新线方案及老路方案进行同深度的设计,然后进行综合分析比选论证。

(2)与各公路主管部门进行了发函、座谈等形式进行了沟通,确认了各衔接方案。 (3)结合267省道工可推荐走廊(中间稿)布设了泗阳南环段的路线方案,且正在进行泗阳南环段的初步设计前期工作,正在进行走廊带的地形图测绘、地勘等工作。

(4)对现有老路的路面、路基、防护、排水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对老路路面进行了弯沉检测和钻芯取样,在分析计算的基础上确定利用老路的方案。

(5)在设计过程中强化渠化设计及安全保障工程,确保道路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与便捷利用。

(6)项目组对项目沿线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勘察,并结合勘察报告分段拟定了路基、路面及桥梁等方案。

(1)本阶段路线方案在工可报告的基础上,根据沿线乡镇规划,结合地方意见,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设计,并进行多方案的比选。

(2)对现有老路的路面、路基、防护、排水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对老路路面进行了弯沉检测和钻芯取样,在分析计算的基础上确定利用老路的方案。

(3)本项目为开放式道路,平交口设置数量受地方利用与行车安全的影响,在设计过程中强化渠化设计及安全保障工程,确保道路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与便捷利用。

(4)项目组对项目沿线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勘察,并结合勘察报告分段拟定了路基、路面及桥梁等方案。

(5)项目组以发文、座谈等形式收集了解了项目沿线乡镇规划、公路网、航道网、铁路规划情况,以指导路线方案及其他方案的拟定。

1.5.2工可省发改委批复意见

1.批复意见

2013年5月29日,省发改委和省交通运输厅在南京联合召开“347省道宿迁泗阳至宿城段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会”,批复主要如下:

一、原则同意本工程路线起自泗阳县城西,与343国道(原303省道)交叉处,向西经临河镇、仓集镇、洋河新城,与宿淮盐高速公路交叉,至于龙河镇东。

二、原则同意全线按照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公路/小时,路基宽24.5米。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Ⅰ级。

三、本项目总投资估算14亿元。 四、下阶段应深化一下内容:

1.根据本项目在省道公路网中的功能定位,结合洋河新城、泗阳县城市总体规划以及沿线城镇规划,本着充分利用现有公路的原则,重点做好新线与老路改造方案的比选论证;

1.6工程规模及占用土地情况

1.6.1主要工程规模

347省道宿迁泗阳至宿城段推荐线路全长41.0km,共设跨河桥梁15座,主线上跨分

复核:

审核:

审定:

CI-1(7/79)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

347省道宿迁泗阳至宿城段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 离式立交1座,主要工程规模见下表。

主要工程规模表 表1-3

序号 一 二 三 四 1 2 五 六 1 2 七 八 1 九 项 目 起讫桩号 路线长度 土石方总量 永久性征地 新增用地 老路用地 拆迁建筑物 跨河桥梁 大桥 中小桥 互通式立交 分离式交叉 主线上跨 平面交叉 单位 km 1000m 亩 亩 2m m/座 m/座 处 m/座 处 3 说 明 书 第 8 页 共 79 页

工程规模 AK0+000~AK41+000.0 41.0 2565.422 2610 / 64378 445.08/4 745.16/11 / 667.2/1 42 1.6.2占用土地情况

路线经过区域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路线主要占用农田及部分集体建设用地,设计时考虑满足工程需求的情况下尽量降低路基纵断面,减少路基对农田的占用和取土用地。

本项目永久性征用土地包括主线用地、平交用地、线外工程用地等。公路主线用地范围,一般地段边沟外缘以外1.0m作为公路用地界,桥梁范围以桥梁正投影线以外1.0m作为公路用地界。

全线推荐方案新增永久征地2610亩,其中主线新增用地2513.33亩,交叉用地42.04亩,线外工程占地54.63亩。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

复核: 审核: 审定: CI-1(8/79)

347省道宿迁泗阳至宿城段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 说 明 书 第 9 页 共 79 页

东北带——沿规划宿连高速公路,由中心城市、大兴镇、陇集镇、沭阳县城、韩山

2 建设条件

2.1项目区域城镇现状布局、规划与拟建项目的关系

2.1.1宿迁市城市总体规划

(1)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根据城镇发展战略,结合区域发展特点与发展趋势,参照已有发展理论与实践,规划在宿迁市域范围内构建“一主一副三带”的城镇空间布局。

一主:以宿迁中心城市为核心组成市域发展主体,是宿迁城市竞争力集中体现的区域,规划加强中心城市内部组团之间的协调,强化中心城市与新沂、沭阳之间在城市功能、产业、交通等设施方面的联系,促进市域生产要素向中心城市集聚,沿交通发展廊道形成城镇群。

一副:以沭阳县城为市域城乡空间发展副中心,加强与连云港在城市功能、产业等方面的对接,主动承接沿海开放的产业转移,引导市域空间成为沿海开放承东启西的重要门户。

三带:根据市域空间发展特征,结合交通发展廊道,将市域城镇空间划为三个城镇发展带。

中心带——沿徐宿淮高速公路,由中心城市、洋河镇、临河镇、泗阳县城、新袁镇、裴圩镇组成市域城乡空间发展的中心带,是市域城乡空间发展的主轴,向北紧接东陇海线、沟通环渤海湾城市群,向南联系长三角核心区,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商贸业、现代服务业和旅游服务产业的集聚区。

图2-1 宿迁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30)

镇、华冲镇组成市域城乡空间发展的东向带,以制造业、商贸、物流产业为主导,紧密联系东部沿海地区,贯通东西使宿迁成为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辐射的重要门户;

南向带——沿宁宿徐高速公路,由中心城市、龙河镇、梅花镇、泗洪县城、上塘镇、双沟镇组成市域城乡空间发展的南向带,以生态旅游、食品加工等轻工业为主导,向南加强与长三角核心区的联系,强化宿迁发展的区域地位。

347宿迁段是宿迁联系安徽、淮安的重要横向干线,途经宿城、泗阳,对带动沿线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1.2泗阳县城市总体规划

泗阳位于江苏北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8°20′~118°45′,北纬33°23′~3′之间,与泗阳县接壤,南滨洪泽湖,东界淮安市淮阴区,北邻沭阳县,西南与泗洪县交界,西与宿城区宿豫区接壤,总面积1418km2。

根据泗阳县城市总体规划,县域形成“一个核心(城区)、两条发展轴(临河—新袁城镇产业聚合轴、爱园—裴圩

图2-2 泗阳县城市总体规划

城镇发展轴)、三个片区(北部片区、中部片区、成子湖片区)、两大增长极(王集镇、新袁镇)、多个节点”的县域城乡空间体系。规划城市职能为长三角北翼的新兴产业基地;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宿迁市的副中心城市;生态宜居的滨水城市。

本项目是泗阳向西出行的主要通道之一。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

复核: 审核: 审定: CI-1(9/79)

347省道宿迁泗阳至宿城段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 说 明 书 第 10 页 共 79 页

心。新城下辖洋河镇,辖区26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达89.9 km2,总人口超过9.8万人。

洋河新城交通四通八达,依傍航运繁华的古运河和延绵悠长的黄河故道,盐徐、徐宁公路穿境而过,宁宿徐、徐宿淮盐两条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宿淮铁路中心站坐落洋河新城,盐徐轻轨与其交错相连,运河国际港正在规划建设。城区距徐州观音国际机场仅半小时车程,距连云港港口120km。

2.1.2泗阳木业园区规划

泗阳县木业工业园区位于泗阳县县域西南部,园区包括临河镇大部,部分众兴镇、城厢镇。东距宿迁市中心约30公里,西距泗阳县城约2公里,园区北依京杭大运河,徐淮公路横贯园区中部,东临泗阳县域西环线,南靠

预留走廊 2.1.4重要乡镇规划

(1)龙河新城规划

龙河新城主要由原龙河镇、罗圩乡合并组成,位于宿迁市西南苏皖两省结合部,与

图2-3 泗阳木业园规划图

泗洪、睢宁及安徽省泗县毗邻。根据《宿迁市龙河新城总体规划》(2013~2030),规划将龙河新城打造为特色宜居花园小城、休闲旅游文化名城、苏皖边界工贸新城。其中心城区位于现龙河镇。

(2)仓集镇规划

图2-4 洋河片区发展规划

仓集镇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东南方向,西邻古镇洋河,南与中扬镇接壤,北与

图2-5 龙河新城规划

徐宿淮高速公路,园区交通便捷,水资源丰富,京杭大运河自园区

北侧蜿蜒流过,自然环境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有利于工业投资开发建设。

通过与泗阳木业园区的沟通,其规划预留了347省道的新线走廊,位于规划园区的南侧。

2.1.3洋河新城规划

2011年4月29日,为策应全省20个经济比较发达的镇开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推进宿迁中心城市“一核多极”发展的重大举措,洋河新城挂牌成立。洋河新城的诞生标志着宿迁中心城市建设翻开了新的一页,也标志着洋河发展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步。“一镇堪将天下醉,神州无处不销魂。”千年古镇,酒都新城位于宿迁市东南部,是宿迁中心城市的副中心,距市区约15km。闻名于世的洋河酒厂坐落于城区中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

复核: 审核: 审定: CI-1(10/79)

347省道宿迁泗阳至宿城段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 说 明 书 第 26 页 共 79 页

在路基综合排水系统设计方面,从保证路基稳定和减少水土流失,以及尽量减少对沿线环境影响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了工程实际情况,对路基路面综合排水进行了系统设计,通过设置路侧排水沟、急流槽及各种桥涵等构造物,尽量使路基路面污水不致直接排入农田、鱼塘、生活水源,以免造成对当地水资源的污染和危害,设计的总体原则如下:

(1)全线除部分老路临沟路段外,均设置了路侧排水沟、急流槽、排水沟通过桥涵构造物与沿线排涝沟渠衔接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

(2)路基排水与沿线灌渠交叉产生干扰时,采用圆管涵或倒虹吸等立体交叉的排水形式,尽量做到不干扰、不破坏原有的排灌系统,同时避免路面污水直接排入农田。

(3)为使排水通畅,便于维护,全线路侧排水沟、截水沟、急流槽等均进行全防护,排水沟尽可能设置为填式边沟。

项目设计中注重节约资源和生态环保,树立“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理念和“安全、经济、环保、和谐”的总体设计方针。在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利用老路原有资源。

本项目B线BK0+000~BK12+300采用利用老325省道,老路为二级公路,沥青路面,行车道路面宽14m,本次设计在对老路弯沉、钻芯取样、老路病害等一手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加铺方案的比选论证,选择经济合理的方案。 3.1.4 桥梁、涵洞的设计原则

(1)桥位应符合路线总体走向,路桥综合考虑,并适应地方的规划(城镇、路网、水利等)。在选定桥位时,首先结合路线布设,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综合比较,以期得到合理的桥位和理想的路线线位。

(2)桥孔布设除满足设计流量、水位和通航要求外,一般不压缩河床,对有防洪、抢险和通行要求的河堤,留有人、车通道。

(3)为降低工程造价,并适当考虑美观,大、中桥一般选择建筑高度小、适应工厂化生产的中等跨径桥型,对于通航要求较高的桥梁,上部结构选用较大跨径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等。

(4)小桥涵设计原则

3.2路线起讫点与其它公路的衔接

3.2.1 路线起点

根据工可批复,本次设计路线起自泗阳县西,与303省道交叉处。 3.4.3 路线终点

根据工可批复,项目终点至龙河镇东,结合现状道路,本次设计终点选择204省道

凡路线跨越的人工河沟,小桥涵布设以原有沟渠为基础,以不打乱现有排灌系统为

与原121省道交叉处,顺接龙河镇区段。

原则,排、灌渠道分别设置桥涵,对于渠道过于密集,位置相距不远,且具有合并条件的支渠(沟)予以适当合并、改移,并辅以线外改移工程相连接。

非人工沟、渠的小桥、涵洞,按照地形,综合排水、汇水面积而设置。小桥的设置尽量考虑路线两侧的通行条件,尽可能做到一桥多用。涵洞孔径的确定除满足泄洪、灌溉要求外,为考虑清淤方便,孔径选择不宜过小,管涵孔径一般不小于1.0m。

小桥的上部结构原则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以适应集中预制、工厂化生产和现场安装的施工方法。涵洞根据使用性质、泄洪流量、路基填筑高度、地质条件及材料供应情况,选用钢筋混凝土圆管涵及钢筋混凝土箱涵。 3.2.5 路基综合排水系统的设计原则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

3.3技术标准与技术指标

根据工可批复,本项目采用设计速度80km/h的一级公路建设标准,路基宽24.5m,荷载等级采用公路-Ⅰ级。其通行能力应满足远期交通需求,在满足规范要求及不过分增加工程造价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与其通行能力相对应。

主要技术指标表 表3-1

序号 1 2 3 指标名称 公路等级 设计速度 平面线形 单位 km/h 指标 一级公路 80 复核: 审核: 审定: CI-1(26/79)

347省道宿迁泗阳至宿城段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

序号 3.1 3.2 3.3 3.4 4 4.1 4.2 4.3 4.4 4.5 4.6 5 5.1 6 6.1 6.2 指标名称 最小圆曲线半径(一般值) 最小圆曲线半径(极限值) 不设超高的最小圆曲线半径 停车视距 纵面线形 最小凹形竖曲线半径 最小凸形竖曲线半径 视距要求的最小凹形竖曲线半径 视距要求的最小凸形竖曲线半径 最小竖曲线长度 最小坡长 路基、路面 路基宽度 桥梁涵洞 设计荷载 设计洪水频率 单位 m m m m m m m m m m 指标 400 250 2500 110 3000 4500 8000 12000 70 200 24.5 公路-Ⅰ级 1/100 说 明 书 第 27 页 共 79 页

勘,结合沿线地形、控制性地物等因素,依据工可研究的主要成果,结合主要工点的现场踏勘,经反复研究和比选,在工可推荐路线走廊的基础上布设了A、B两个方案进行比选。

根据比较,初步设计推荐A线方案。推荐方案起自泗阳县西、与303省道交叉点,向西利用规划通道过泗阳木业园区后紧贴高速布设,绕临河镇、仓集镇南侧至洋河新城,利用洋河新城规划南环通道通过,路线依次与洋青路平交,下穿宿宿淮铁路,跨越民便河、盐徐高速公路后,自罗圩乡北绕越,止于龙河镇东,204省道与原121省道交叉处,路线里程41km。

路线设计中要求平、纵、横三方面综合考虑,使行驶的安全性、舒适性、视觉的连贯性和公路沿线景观相协调。

路线设计过程中,密切注意平纵配合,严格把握平、纵线形设计标准。平面、纵断面设计过程中,对立体线形进行透视图检查,未发现驼峰、暗凹、跳跃等情况,路线平纵配合良好。

桥涵等构造物设计过程中严格执行技术标准中的有关规定,对通航河流、分离立交等的净空要求严格按照有关标准执行。

3.4路线总体方案

方案B 3.5运行速度模拟检验结论

本项目根据《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中相关运行速度的计算方法对全线进行了运行速度模拟计算。根据运行速度曲线图和运行速度计算表相关数据,该项目速度模拟

设计起点2

图3-1 路线总体设计方案平面布置图

设计终点 方案A 设计起点1 检验结论如下:

1.运行速度协调性

本项目推荐方案小客车正反两个方向|ΔV85|、大货车正反两个方向|ΔV85|均小于10km/h。总体来说,本项目运行速度协调性较好,说明路线平纵连续均衡。

2.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协调性

本项目全线的设计速度为80km/h,从运行速度的预测结果来看,小客车的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之差都大于20km/h,而货车的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之差小于20km/h。可以

初步设计外业调查阶段根据本项目工可批复的路线总体走向,经过现场详细的踏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

复核: 审核: 审定: CI-1(27/79)

347省道宿迁泗阳至宿城段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 说 明 书 第 28 页 共 79 页

均采用2%的横坡。

看出本项目线形指标对于80km/h设计时速而言,存在较大的富余,易产生小客车超速现象。因此本项目应增设限速标志、局部路段设置减速震荡线,迫使驾驶人被动减速。同时加大曲线超高,降低以较高速度行驶车辆的风险。

3.6安全设计措施

安全设施是交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行车安全畅通的重要设施,其设计原则为:安全、快捷、舒适、经济和美观。本项目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等级为B级。主要包括:道路交通标志、道路交通标线、护栏、防眩设施、轮廓标、里程牌(碑)、百米牌、界碑等。

图3-3 城镇段路基横断面(40.5m)

3.7公路一般路段与特殊路段的横断面布置方案的设置情况

1.一般路段标准横断面

根据工可批复,一般路段采用设计速度为80km/h的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路基宽24.5m,中间带宽3m(中央分隔带宽2m,左侧路缘带宽2×0. 5m),单向行车道宽2×3.75m,硬路肩宽2.5m(含右侧路缘带0.5m),土路肩宽0.75m。

3.8沿线大型设施之间相互关系及协调情况

本项目推荐线设置跨河桥1190.36m/15座,分离立交主线桥1座,长667.2m。桥涵满足泄洪、通航要求及地方生产及排洪泄涝的需要。

3.9沿线交叉工程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协调情况,以及与当地生产、生活需要的适应情况

本项目作为宿迁地区的干线公路,采用一级公路标准,主要通过平面立交与区域内其他交通方式进行交通转换。

本项目在交叉工程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沿线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尽可能方便群众经济来往及社会交往。全线设置了42处平面交叉便于地方出行利用外,为确保公路两侧的横向沟通,同时满足主线通行能力的需求,在一般路段,平面交叉间距一般控制在1km以上。

2.城镇段路基横断面

图3-2 一般路段路基标准横断面(24.5m)

3.11管理、养护、服务设施的设置情况

全线设置完善的标志、标线、安全设施等设施。

结合洋河新城规划,本项目洋河新区段拟采用城镇断面,断面适当加宽。 路基断面构成为中间带3.5m(其中左侧路缘带为2×0.75m,中央分隔带2.0m),机动车道2×3×3.75m ,侧分带2×2.0m,非机动车道2×5.0m。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

3.11全线土石方情况,取土、弃土方案

全线推荐方案土石方总量为256.5万方。

公路建设取土将改变公路用地范围内的原有地形地貌,破坏地表植被,改变原有地

复核:

审核:

审定:

CI-1(28/79)

347省道宿迁泗阳至宿城段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 说 明 书 第 29 页 共 79 页

大于20m,其边坡坡率,对于细粒土不宜陡于1:1.5~1:1.75。”本项目推荐采用路堤边坡,边坡坡率采用1:1.5。

3.合理确定护坡道宽度

对于用地范围内护坡道的宽度,结合地质条件、路基高度、填料性质,综合考虑路基及边坡稳定,江苏省已建高等级公路一般采用2.0m。对于本项目为了减少占地,结合本项目沿线土质、填料等情况,在保证路基稳定的前提下,护坡道的宽度根据路基填土高度进行适当调整,当路基填土高度≤6.0m时,护坡道宽度为1.0m。相比“全线护坡道均采用2m”的方案节约用地约121亩。

4.降低路基填土高度

本项目地处平原,在工可设计阶段在满足沿线地方通行条件和洪水位标高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纵断面设计标高,一方面满足项目区域景观设计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另一方面也大量地节约了项目的主线和取土坑用地。

面坡度,使原有稳定的地表受到扰动,并且中短期内不能马上恢复,从而改变土地的使用功能和生态功能;遇到雨季集中降水,将难以避免产生新的水土流失;由于便道路况较差,土方运输扬尘对周围环境和农作物会造成不利影响等等。取土场的设置不仅是公路建设本身关注的问题,还涉及公路建设、环境保护和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等等。对取土场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加以减缓和消除。

考虑拟建项目路基填料数量较大,为尽可能少的占用耕地,对项目填料及取土方案做了深化研究。选择取土坑时尽量选择荒地、低产田地。

3.12占用土地情况及节约用地措施

本项目路线全长41km,全线共占用土地2610亩,全线用地综合指标为63.48亩/km(4.23hm2/km)。低于《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表3.0.6-1中平原地区一级公路的低值6.1713hm/km。

本项目初步设计阶段采用了以下节约用地的技术措施: 1.合理确定排水沟外边缘用地宽度

公路用地应遵照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拟定公路的用地范围。

依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规定,“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或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为坡顶)以外不少于1m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小于3m。”

本项目的公路用地范围采用了较低的标准,当路线位于一般路段时,用地范围为两侧排水沟外边缘以外1m。相比“用地范围为两侧排水沟外边缘以外2m”的方案,节约用地约123亩。

2.合理确定路基边坡坡率

路堤边坡坡率应根据填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边坡高度和工程地质条件、行车安全综合确定。《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规定:“当地质条件良好,边坡高度不

2

3.13与沿线环境及景观的协调情况

本项目环境保护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部颁《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 B04-2010)等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公路主体工程各专业设计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问题,并在采取相应技术措施的基础上,按照交通部《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进行环境保护综合设计。本项目环境保护遵循以下原则:

(1)路线布设尽量与沿线地形、地物、环境、景观及规划相协调,少占地、少拆迁,减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2)做好公路绿化、美化设计,结合沿线地质的特殊情况,种植各种适生的灌木、乔木和花草,路基防护尽量以生态防护为主。

(3)合理设置交叉和涵洞等构造物,减少因公路建设而给沿线群众带来的生活、生产的不便。

(4)做好施工组织设计,使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降低至最低程度。

3.15各种筑路材料的采用情况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

复核: 审核: 审定: CI-1(29/79)

347省道宿迁泗阳至宿城段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 说 明 书 第 30 页 共 79 页

求。

沿线电力供应情况良好,但在工程实施时,应与电力部门协调好用电事宜。同时,施工单位应自备发电设施,以备不时之需。

项目所在区域地势较平坦,河网密布,拟建项目所经区域无石料供应,工程开工后,所需大量工程材料主要靠外围供应。

1.路基填料

项目位于宿迁西部的平原,所在区域地形为黄淮冲积平原,地形较平坦,呈波状微起伏,自然地面标高一般在15.2~20.80m,总体上呈西高东低。地貌属黄淮冲积平原区波状微起伏亚区,地表主要由含钙质结核的黏土、粉质黏土、粉土等构成。因此,路基填料视土质情况,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案解决:

(1)沿路线两侧部分地段集中取土。

3.16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的采用情况

为实现本项目“人本、创新、节约、创优”的设计目标,设计过程将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及我院相关的科研成果,按照ISO9001质量体系要求,对设计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

(1)始终贯彻“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的设计新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路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以“灵活掌握技术标准,有效节约自然资源、合理降低工程造价”的方针指导设计全过程。

(2)将公路自身的平纵线形、路基宽度、路线交叉等与沿线地形地貌、生态特征及人文景观作为有机整体统一考虑。以追求自然、朴实为导向,强化了景观设计,以达到优化公路交通景观环境,促进公路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本次设计全面采用数字化设计技术,通过现场采集三维地面数据,构建三维数模,进行三维数字化设计;设计中采用路线互通集成CAD系统BID-Road2002和桥梁CAD集成CAD系统BID-Bridge2002等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路基路面、桥梁的计算和分析均采用计算机专用程序来完成,提高设计效率,确保图纸质量。

(2)弱膨胀土及土方含水量较大处,需翻晒及掺石灰处理。2.石料

根据本段工程对筑路材料的性能要求,片、块、碎石拟从沿线附近的各采石场购买;路面上面层用碎石拟采用盱眙县焦山石料厂、睢宁县张圩石料厂的玄武岩;路面中、下面层石灰岩碎石拟从盱眙县焦山石料厂购买;桥梁等构造物拟用睢宁县张圩石料厂碎石;路基防护及边沟排水石料拟从盱眙县焦山石料厂购买,以上石料均考虑汽运至工地。

3.砂

构造物及软基处理砂拟购买骆马湖砂料场、泗阳砂料厂砂,骆马湖、泗阳盛产砂,质好、储量大,构造物用中粗砂可根据需要选用优质中、粗砂,砂均采用水运。

4.石灰

主要从徐州睢宁、山东临沂、苍山等地购进。 5.粉煤灰

沿线所需粉煤灰可由淮阴、徐州、连云港等地的火力发电厂采购。 6.六大材

钢材、水泥、木材、沥青、汽油、柴油可从山东、徐州、宿迁、连云港等地市场购买。

3.17设计概算

347省道宿迁泗阳至宿城段改扩建工程推荐线长41km,概算总造价为130290.92万元,其中建安费为82900.42万元,平均每公里建安费为2022.01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为3177.90万元,具体说明内容见概算分册。

3.18下阶段需要深入解决的问题

1.下一阶段进一步做好与泗阳南环段的对接工作。

7.工程用水、用电

2.进一步优化总体设计,综合考虑路线平纵横及构造物的设置,降低工程造价。

沿线区域内河流纵横,水网密布,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可以满足工程用水的要

3.优化取土方案,深入开展路基填料的试验工作。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

复核: 审核: 审定: CI-1(30/79)

347省道宿迁泗阳至宿城段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 说 明 书 第 31 页 共 79 页

迁,尽量避免拆迁高压电线、高压铁塔。

4路线

4.1路线布设及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

4.1.1路线平面设计

1.路线平面方案设计原则

本项目作为347省道的一部分,沿线串联宿迁东南部城市泗阳县、苏北地区经济发展一大热点地区洋河新城、宿城区最南面的重要经济节点龙河镇,对完善区域的公路网布局,带动沿线区域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路线方案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 本项目是宿迁市“九纵八横”干线公路网的“横八”线位,未来将有效构筑苏北腹地与宿州市及以西地区的快捷通道。路线布设应符合江苏省干线路网总体布局的要求,充分考虑本项目与及其它公路的衔接,做好与沿线规划的总体协调。它可扩大江苏沿海经济带的辐射范围,加强沿海港口与安徽等中部地区的联系,同时对于皖北地区更好地接受江苏沿海发展带的经济辐射及产业转移有重要作用,因此路线走向首先必须满足公路主干线的功能要求,保证主流向的顺畅通行,并考虑地方规划及沿线政治、经济、文化、工农业布局、交通现状路网及其他运输方式的联系,路线方案应力求顺捷,以缩短建设里程,减少运营成本。

(2)路线布设时应与沿线城镇规划相协调和配合,减少对城镇的干扰,注意路线与城镇的合适间距,使之“离而不远、近而不进”,既有利于城镇的利用,也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3)路线注意选择与沿线地方道路合适的相交位置、方式和合理的相交角度,服从大桥桥位的选择,尽量避开河流支汊和弯道。合理选择与河流、公路及11万伏以上高压路线与本项目的交叉角度,尽可能缩短桥梁长度,降低工程造价。

(4)尽量减少不良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对路线及工程方案的影响。

(5)避免对乡镇企业尤其是地方支柱性企业以及学校的拆迁,尽可能减少民房的拆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

(6)重视环境保护,尽量避开水源、文物古迹,少占良田、高产田和经济林,避让重要的电力、水利设施。

(7)注意线型顺适、连续、尽量能缩短路线里程,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同时注意指标的均衡和连续。

(8)合理确定影响路线走向及路线方案布设的主要控制点,对于复杂困难地段的路线结合主要控制点一般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案进行同深度、同精度的测设工作和方案比选,并进而选出最优方案作为推荐方案。

2.路线平面指标运用情况

平面线形由直线及曲线组成,利用老路段,为尽量利用老路,减少沿线拆迁、新增用地和对环境的破坏,线形以拟合老路为主。推荐方案平面指标如下表所示。

平面线形主要技术指标表 表4-1

项 目 路线增长系数 每公里交点个数 平曲线最小半径 最小平曲线转角 直线最大长度 直线最小长度 平曲线占路线长度 单 位 个 m/个 °′″ m m % 指标 1.086 0.63 1500/3 7°58'38\ 2678.753 358.774 58.38 备注 沿规划预留走廊 4.1.2路线纵断面设计

1.路线纵断面设计原则

(1)结合沿线水文、地质、地形和洪水位的情况,合理确定路基最小填土高度,保证路基的稳定性;

(2)根据河流功能和规划等要求,合理确定桥梁的跨径、结构型式和建筑高度。对于通航河流,桥下通行净空一般在控制标高的基础上富余15~20cm;对于泄洪河流,一般以设计水位和堤顶高程控制,确保梁底的安全高度且不开挖河堤,由此来确定桥面控

复核: 审核: 审定: CI-1(31/79)

347省道宿迁泗阳至宿城段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 制高程;

说 明 书 第 32 页 共 79 页

图4-1 工可推荐方案示意图

工可推荐方案 (3)老路拓宽路段,根据弯沉检测老路加铺的计算结果,考虑横坡的影响,分段确定加铺厚度;

根据以上原则确定全线各控制点设计标高后,依照规范要求进行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时尽量采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避免断背曲线,反向曲线之间的直线长度不足3秒行程时加大竖曲线半径,使其首尾相接,并力求减少变坡次数,使纵断面线形平顺、流畅和协调。 2.纵断面指标运用情况

对于新建路段,设计时按照尽可能填挖平衡、降低填土高度的原则,最小坡长不小于200m;切线长按不小于85m控制;每公里变坡点个数一般在1.5~2.5个左右。

对于利用老路部分,根据老路路面检测结果分析,确定老路路面加铺方案及加铺厚度,据此进行纵断面设计,尽量拟合原有纵面线形。纵断面线形的主要技术指标如表4-2所示。

推荐方案纵断面线形主要技术指标表 表4-2

项 目 最小竖曲线半径(m) 最大竖曲线半径(m) 最小纵坡(%) 最大纵坡(%) 平均每公里变坡次数 竖曲线所占比例(%) 指标 凹8000 凸4500 凹500000 凸400000 0.1 2.5 2.3 48.28 备注 4.2.2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路线控制点执行情况

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主要成果和确定的路线基本走向,结合区域内城镇、重要设施布局及区域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从路线的顺适性和工程经济性考虑,针对不同的控制和影响路线方案因素,经过论证、比选,初步设计推荐采用A线方案,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荐的的路线方案相比,路线总体走向基本一致,符合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中关于路线控制点的意见。

初步设计在认真研究了工可阶段的路线方案后,根据1/2000地形图进行更深一步实地外业调查,在保证线形指标和整体走向的前提下,对局部线形进行了优化调整。路线优化如下。

1.优化与268省道交叉处平面线位

268省道目前正在进行前期研究,根据268省道目前的研究成果,通过与268省道研究单位的沟通协调,268省道拟在仓集镇规划镇区的西侧由北向南跨越盐徐高速公路,如下图所示。

4.2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路线控制点执行情况

4.2.1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

根据本项目工可报告的批复,347省道宿迁泗阳至宿城段最终推荐路线总体走向如下:路线起自泗阳西,与303省道交叉处,向西经临河、仓集、洋河新城,与宿淮盐高速公路交叉,止于龙河镇东。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

由于268省道与盐徐高速公路规划预留互通,因此,本项目路线布设时需考虑与268省道的交叉位置,一方面为互通设置预留条件,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本项目与268省道的交通转换需求。

复核: 审核: 审定: CI-1(32/79)

347省道宿迁泗阳至宿城段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

图4-2 与268省道交叉处线位优化

工可线位 初设线位 S268线位 说 明 书 第 33 页 共 79 页

受沿线乡镇规划控制,本项目临河至仓集段路线距离盐徐高速公路较近。工可阶段,路线中心距离高速公路隔离栅距离大致在100~150m左右。本阶段根据沿线220KV双阳线及西气东输管线的具体位置,对部分路段路线进行了优化调整,以避免拆移高压线及天然气管线。

4.3路线方案布置及比选论证

4.3.1主要控制因素

通过对初步设计线位进行实地踏勘和测量,对沿线主要规划、道路、河流等控制点进行了实地调查,除起终点外,其他主要控制因素归纳如下:

1.泗阳木业园区规划、临河镇、仓集镇、洋河新城等规划; 2.沿线老325省道、121省道;

3.路线沿线与303省道、268省道、洋青线、盐徐高速公路、204省道等主要道路交叉;

4.沿线跨越引水河、马化河、五河、古山河、民便河等河流; 5.沿线多处与200KV、500kv高压交叉,需注意净空要求;

张家港大道(规划) 初步设计阶段结合268省道线位,路线适当向北移,以保证路线能与268省道设置平交。同时,避开沿线220KV高压线(双阳线)。

2.跨盐徐高速公路段线位调整

工可阶段在跨越盐徐高速公路时采用700m的小半径45°斜跨高速公路。本阶段结合洋河新城路网规划及宿迁市路网规划,路线在洋河新城北与规划张家港大道交叉,然后折向西南,顺接张家港大道正跨盐徐高速公路。

图4-3 跨盐徐高速公路处线位调整

工可线位 初设线位 6.路线走廊带内有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需注意避让; 7.路线与宿宿淮铁路交叉,选择合适的桥跨下穿铁路。

4.3.2老路现状调查分析

根据路线总体方案,B线方案部分利用老的325省道进行拓宽改造。本次初步设计对老路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包括老路横断面、两侧建筑物、杆线、老路数模测量、路面检测、老桥检测、老路路基防护排水、交叉、交通工程设施等。

根据本项目预可、工可路线走廊带、路线方案的研究,老路方案在洋河新城的东侧偏离老325省道。本次老路调查范围老325省道与303省道交叉处至洋河新城以东的古山河,里程长21.94km,现状为二级公路标准。

根据现场测量资料拟合老路线形,老路的平面线形指标如下表所示。

老路线形指标一览表 表4-3

复核:

审核:

审定:

CI-1(33/79)

3.与盐徐高速公路的间距控制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

347省道宿迁泗阳至宿城段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项目 起讫桩号 路线总长 路线增长系数 平均每公里交点数 平曲线最小偏角 <7°的偏角 最小平曲线半径 平曲线所占比例 R<400m平曲线 R<400m平曲线总长 最大直线长 km 个/km m(处) % 处 km m 单位 303省道至古山河 K0+000~K21+900 21.94 1.02 0.68 4°47'23\3 200(1处) 19.1 7 1.091 2153 说 明 书 第 34 页 共 79 页

车道+3m硬路肩+1.5m土路肩 K8+820~K10+200 1.38 临河镇区段 侧分带+4m慢车道 1.5m土路肩+3m硬路肩+4m行车道+4m行K10+200~K14+400 4.2 车道+3m硬路肩+1.5m土路肩 K14+400~K16+000 1.6 仓集镇区段 分带+4m慢车道 1.5m土路肩+3m硬路肩+4m行车道+4m行K16+000~K22+000 6.0 车道+3m硬路肩+1.5m土路肩 右2 17m 4m慢车道+2m侧分带+14.5m行车道+2m侧左2 26.5m 右7 17m 4m慢车道+6.5m侧分带+19m行车道+6.5m左7 40m 根据老路平面线形拟合结果,曲线半径小于400m的共7处,除1处在距离起点约700m处以外,其余6处小半径曲线均集中在仓集至洋河之间。

老路路基断面情况如下表所示。

路基横断面分段表 表4-4

段落长桩号 (km) 1.5m土路肩+3m硬路肩+4m行车道+4m行K0+000~K1+870 1.87 车道+3m硬路肩+1.5m土路肩 K1+870~K3+580 1.71 木业工业园集镇段 K3+580~K4+260 0.68 木业工业园集镇段 带+7m慢车道 1.5m土路肩+3m硬路肩+4m行车道+4m行K4+260~K4+690 0.43 车道+3m硬路肩+1.5m土路肩 K4+690~K5+820 1.13 木业工业园集镇段 K5+820~K8+820 3.0 带+4m慢车道 1.5m土路肩+3m硬路肩+4m行车道+4m行右10 4m慢车道+2m侧分带+14m行车道+2m侧分左10 26m 右12 17m 分带+4m慢车道 7m慢车道+2m侧分带+17m行车道+2m侧分右9 左6 35m 4m慢车道+2m侧分带+14.5m行车道+2m侧左10 26m 17m 断面组成 路侧余宽 路基宽 各集镇段老路两侧受建筑物控制的路段如上表所示。

由上表可知,老325省道303省道至临河段有一定的拓宽空间,可选择双侧拓宽方式。而仓集镇段老路两侧余宽仅3m,拓宽受限。

因此本次设计老路方案拟绕开仓集镇区,选择从仓集镇的南侧绕过。

大兴(木业园段)

仓集段

4.3.2路线方案布设及比选

4.3.2.1路线方案布设情况

依据工可研究的主要成果,结合主要工点的现场踏勘及地方意见,经反复研究和比选,在工可推荐路线走廊的基础上布设了A线方案、B线方案进行同深度比选。

17m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

复核: 审核: 审定: CI-1(34/79)

347省道宿迁泗阳至宿城段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

路线方案比较段落表 表4-5

序号 1 2 3 A线合计 A1 B A2 起讫桩号 AK0+000.000~AK16+180.779 BK0+000.000~BK16+609.359 AK16+180.779~AK41+000.0 AK0+000.000~AK41+000.0 里程(km) 16.181 16.609 24.819 41.0 说 明 书 第 35 页 共 79 页

B线

图4-4 路线方案布设示意图

设计终点 方案A 设计起点1 方案B 设计起点2 A线

方案比选:

(1)与功能定位的符合性

本项目的功能定位是加强睢宁、宿迁和泗阳之间的联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从总

图4-5 起点至仓集镇段路线方案示意图

以下根据路线方案比较段落论述本项目的方案布设及比选。 4.3.2.2起点至仓集段

该段路线布设时主要考虑新线方案与老路改扩建方案。 结合区域路网现状和规划,布设如下两个方案:

A线方案:路线起自303省道与规划泗阳南环交叉处,利用规划泗阳木业园区预留走廊布线,然后向西与盐徐高速公路走向大致平行,经临河镇、仓集镇南侧绕过,至仓集镇西,路线长16.181km,均为新建。

B线方案:路线起自303省道与老325省道交叉处,利用老325省道改造,穿过临河镇集镇区,至仓集镇东侧偏离老路,经仓集镇南侧绕过,至仓集镇西,路线长16.609km,其中利用325省道改造长12.3km,新建长4.309km。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

体上看,两个方案均能满足功能定位要求,但本项目作为重要的出省通道及区域城市的连接通道,该路段过境交通比例占44.59%,如果采用B方案穿镇而过,考虑沿线集镇路段长度达12.3km,占比较路段总长度66%,必然导致过境交通跟镇区内部交通交织,安全隐患大。A线方案分别从仓集镇、临河镇区规划区外侧绕越,一方面分离了过境交通,解决了过境交通与镇区内部交通相互干扰的问题,另一方面,更加便于泗阳向西快捷安全出行,更有利于项目功能的发挥。

(2)与沿线乡镇发展规划的关系

仓集镇与临河镇区北侧紧邻废黄河,未来规划均向东部和南部发展,B方案利用老路穿镇而过,需对道路两侧规划进行调整,影响了规划格局,而A方案绕镇南侧通过,给未来镇区发展预留了足够的空间,更符合乡镇的规划格局。

复核:

审核:

审定:

CI-1(35/79)

347省道宿迁泗阳至宿城段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

(3)社会影响分析

说 明 书 第 36 页 共 79 页

两方案的主要工程规模如下表所示:

起点至仓集段主要工程数量表 表4-6

项 目 起讫桩号 里程 老路改造 新建长度 桥梁 km km km m/座 33B线方案穿过木业园集镇区、临河集镇区,镇区内交叉道路众多,达25处,两侧居民、商铺、厂房密集,道路改造时协调难度、社会影响较大。

A方案自临河镇规划区外围绕越,避免了对镇区的干扰,发生社会稳定风险的概率较低,其次在城镇外围布设,为远期沿线乡镇发展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4)从区域路网结构分析

根据宿迁市路网现状及规划,宿迁市发展大道洋河至泗阳段走向与本项目基本平行,是宿迁市与洋河新城、泗阳县沟通的通道。B线老路方案与发展大道距离仅2~3km,较窄的走廊带内集中两条高等级干线道路,不利于辐射及带动区域出行,影响各自功能的发挥,从路网结构看不合理。

而A线距离发展大道约5km,且从城镇外围经过,并与泗阳规划南环顺接,路网结构相对更合理。

(5)建设条件分析

B线方案部分路段紧靠废黄河,其中起点1km同时作为废黄河的防洪堤,路基填土达4~5m。同时B线地质情况比对应A线较差,具体如下:

可液化土:项目沿线大部路段均存在可液化土, A线的液化等级均为轻微液化,比B线液化等级为中等液化;

软土: A线段分布2-2层淤泥质粘土层,分布路段长3180m,软土层较薄,厚0.5~2.9m; B线对路基有影响的软土层主要有2-2层淤泥质粘土层和2-3层淤泥质粉土,软土分布路段较长,共12050m,软土层厚0.9~8.1m。

B线方案相对不良地质段落长,特殊路基处理费用高。 (6)施工难度

A线方案采用新建方案,施工相对简单,而B线采用老路拓宽,同时穿过集镇区,不仅仅考虑老路拼宽等方案,同时要考虑城镇的雨污排水、管道、管线等设置的改造,施工难度大。

(7)主要工程规模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

A1 AK0+000.000~AK16+180.779 16.181 0 16.181 443.96/6 905.352/117.651 331.96 / 912.32 23970 25364.87 41488.38 2564.18 B线 BK0+000.000~BK16+609.359 16.609 12.3 4.309 229.68/3 772.809/284.335 379.02 888715 557.37 5065 33189.23 45043.53 2712.0 备注 桩长 土方(填/挖) 1000m 路面 特殊路基 新增永久用地 拆迁建筑 建安费 总造价 每公里造价 1000m m 亩 m 万元 万元 万元 2综合以上分析比较,从项目功能发挥及与沿线规划发展、实施难度等方面考虑,本次设计推荐采用A线方案。

3.推荐方案路线与盐徐高速公路间距的考虑

303省道至仓集段路线布设主要受控于泗阳木业工业园、临河镇规划、仓集镇规划。

图4-6 303省道至仓集段推荐路线走向示意图

复核:

审核:

审定:

CI-1(36/79)

347省道宿迁泗阳至宿城段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 说 明 书 第 37 页 共 79 页

通过与洋河新城的沟通协调,受洋河新城用地布局发展规划影响,项目路线可调余地较小,本段路线布设基本沿规划预留的南环走廊布线。

与洋青路交叉处距离洋河互通匝道平交口较近,可调距离约50~80m,因此,为便于该处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路线尽量靠近洋河互通匝道平交口,形成5路交叉。

另外,本段在洋河互通北侧与宿宿淮铁路交叉,该段铁路跨盐徐高速采用高架桥,因此,本段选择合适的位置下穿铁路高架桥,下穿处净空满足要求。

2.洋河新城至龙河段路线布设

根据江苏省道网规划,347省道宿迁段终点位置在原121省道宿迁与睢宁交界处;而终点原121省道龙河镇区段为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断面,路基宽度24.5m。因此,该段考虑直接利用现有一级公路。

因此,本次初步设计终点选择在原121省道与204省道交叉处。

本段路线主要考虑避让沿线拆迁及罗圩乡规划区。路线从罗圩乡北侧经过,然后至终点接204省道。

设计终点 穿过泗阳木业工业园部分利用园区预留的路线走廊布设。而经临河、仓集段,受高压线、天然气管线走廊、沿线乡镇规划及沿线村庄房屋控制。根据沿线高压及西气东输管线的布设,部分路线中心与盐徐高速公路隔离栅距离控制在50~60m(即本项目与盐徐高速红线之间预留20~30m,以便与下穿高速公路的道路与本项目衔接,同时预留高速拓宽空间),部分路段远离高速公路,距离约100~150m,以避让高压线及天然气管线,另外,与上跨高速公路的分离式交叉道路相交时,考虑尽量远离高速公路,以保证与被交道平交口的安全。 4.3.2.3 1仓集至龙河段

1.洋河新城段路线布设

该区域内主要控制因素为盐徐高速、洋河互通、宿宿淮铁路、洋青路、洋河新城用地布局发展规划。

该路段布设需协调好路线与洋河新城的用地布局发展规划之间的关系,方便城区出行利用,并处理好与淮徐高速公路、宿宿淮铁路的交叉位置及方式,与洋青路的关系,以及淮徐高速、洋河互通利用的问题。

图4-7 洋河新城段路线走向示意图

复核:

图4-8 洋河新城至龙河段路线走向示意图

审核:

审定:

CI-1(37/79)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

347省道宿迁泗阳至宿城段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 4.3.2.7推荐路线

说 明 书 第 38 页 共 79 页

度和运行速度的差值大于20km/h时,应按本指南规定对该路段的相关技术指标进行安全性验算”相关规定,本项目全线需对平纵、超高、视距等进行安全性检验。

《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TB05-2004)》的运行速度计算方法模型是在理想条件下,未考虑横向干扰对运行速度的影响,而本项目由于沿线交叉口较多,横向干扰明显,因此,运行速度相应折减15~20km/h,采用100km/h的运行速度V85对本项目路线指标进行检验。

根据以上分析比较,347省道宿迁泗阳至宿城段推荐路线起于泗阳县城西侧与303省道交叉处,向西利用预留通道穿越泗阳木业园区后,紧临盐徐高速公路布设,自临河、仓集南绕越至洋河新城,利用洋河新城规划南环布设,路线依次与洋青路平交,下穿宿宿淮铁路,跨越民便河、盐徐高速公路后,自罗圩乡北绕越,止于龙河镇东、204省道与原121省道交叉处,路线里程41.0km,均为新建。

4.3.3路线纵断面方案设计

4.3.3.1纵断面控制因素

纵断面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有:

(1)老路加铺厚度:根据路面检测分析计算,利用325省道段,加铺厚度27cm。 (2)新建段:最小填土高度1.3m。

(3)跨河、跨路净空要求:跨盐徐高速公路净空按照5.2m控制;跨河需满足洪水位的要求,且梁底不低于两侧河堤。

(4)下穿铁路、高压线的净空。

4.4.2平面

1.平曲线半径及超高

按运行速度100km/h,同时考虑到货车重心高的因素,兼顾舒适性及防止侧翻,应控制最大超高为6%。各种超高对应的一般最小半径计算结果见下表:

超高设置一览表 表4-7 运行速度V85 (km/h) 100 100 100 100 100 横向力系数μ 0.05 0.05 0.05 0.05 0.05 超高 (%) 6 5 4 3 2 计算半径 (m) 716 788 875 985 1125 本项目对应超高最小半径 (m) 无 无 无 无 1500 4.4安全性分析、评价 4.4.1运行速度计算

根据《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TB05-2004)》中的运行速度计算方法(一),本项目起点位于与大港路交叉处,根据现场观测,小客车初始运行速度V0取95km/h,大货车初始运行速度V0取65km/h;小客车期望运行速度Vs取120km/h,大货车期望运行速度Vs取75km/h。

根据平、纵指标分段计算运行速度V85,详见运行速度计算表(CⅠ-9)。根据计算结果,小客车正反向运行速度均达到120 km/h。

本项目推荐线超高满足运行速度的超高要求。 2.缓和曲线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按3秒行程计,在本项目中(运行速度按100km/h计)即为:83.3m;此外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应满足超高渐变最小长度的要求,V85=100km/h时,规范要求超高渐变率应在1/330~1/225,经验算本项目缓和曲线长度均能满足运行速度的最小缓和曲线长度。

3.最小直线长度

运行速度按100km/h计时,反向圆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宜不小于运行速度的2倍,

4.4.2评价范围

通过运行速度计算结果,根据《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中“当同一路段设计速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

即200m,本项目中反向圆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为358.774m,满足要求;同向圆曲线间最小长度不宜小于运行速度的6倍,当同向曲线间受地形条件及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

复核:

审核:

审定:

CI-1(38/79)

347省道宿迁泗阳至宿城段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 说 明 书 第 39 页 共 79 页

4.4.5横断面

本项目行车道宽3.75m,硬路肩宽2.5m,均满足V85=100km/h的规范要求。大货车V85在均大于60km/h,因此不必设置爬坡车道。

最小直线长度可适当缩短,但不宜小于运行速度的3倍,即300m,本项目中同向圆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为952.301m,满足要求。

4.4.3停车视距

1.小客车停车视距

小客车的停车视距采用路段运行速度计算值计算。当采用路段运行速度计算值的停车视距大于设计速度对应的停车视距时,应加大停车视距。现对小半径曲线验算如下:

最大横净距一览表 表4-8

桩号 AK26+185.476 AK30+011.204 半径(m) 1500 1500 最大横净距(m) 3.03 3.31 4.4.6合成纵坡

当V85=100km/h时,规范要求合成纵坡最大不得超过10%,最小不宜小于0.5% 。经验算本项目合成纵坡满足要求。

4.4.7平纵线形组合

本项目平面线形指标普遍较高,纵坡较缓,平纵线形组合良好,不存在安全隐患。

通过最大横净距法证明本段曲线中不存在影响视线的障碍物,故小客车的停车视距满足要求。

2.货车停车视距

由于货车的制动性能不良,特别在侧向视距受限制的地点,需对货车所需视距进行单独计算。纵坡i取本项目最大值2.5% ,验算结果见下表:

大货车满足停车视距的最小平曲线半径(i=2.5%)如下表。

最大横净距一览表 表4-9 V85 (km/h) 80 停车视距 (m) 130 曲线内侧主车道 横净距(m) 8.325 半径(m) 300 曲线外侧主车道 横净距(m) 6.375 半径(m) 350 4.5安全设施

安全设施是交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行车安全畅通的重要设施,其设计原则为:安全、快捷、舒适、经济和美观。本项目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等级为B级。主要包括:道路交通标志、道路交通标线、护栏、防眩设施、轮廓标、里程牌(碑)、百米牌、界碑等。

4.5.1交通标志

1.设计原则

(1)交通标志的设计以对路网不熟悉,但对出行有所规划的公路使用者为服务对象,通过标志的引导,使其能顺利、快捷地抵达目的地,避免发生误导行驶。

(2)全线的标志布设应从路网的角度来考虑,协调统一,给道路使用者提供正确、及时的信息。

从上表可知,V85=80km/h时,本项目大货车停车视距均能满足要求。

4.4.4纵断面

本项目最大纵坡为2.5%,最小坡长为250m,最小凸曲线半径为4500m,最小凹曲线半径为8000m。按V85=100km/h时,规范要求最大纵坡为4%,坡长一般最小值为250m,满足视距的最小竖曲线半径,凸曲线为16000m,凹曲线为10000m,本项目竖曲线半径不能满足运行速度的要求。这主要是考虑工程规模的经济性,因此在桥梁路段应增设限速标志、设置减速振荡线,迫使驾驶人被动减速,提高道路行车安全性。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

(3)主线标志布置中,重要标志给予重复提示,同一地点的指路标志数量不超过3块。指路标志和禁令标志不能同时出现。

(4)交通标志的设置应注意与交通标线配合使用。

(5)标志版面的内容及结构形式等尽量与道路线形、周边环境协调一致。 2.标志平面布置

本项目共设置指路、警告、禁令、指示等标志。

复核:

审核:

审定:

CI-1(39/79)

347省道宿迁泗阳至宿城段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

限速标志:主线设置在道路起终点及主要交叉进入主线后50~100m设置。 指路标志:主线指路标志设置于交叉口停止线前30~80m。

地点距离标志:设置于主线起终点及主要交叉,提示重要信息要素距离信息。 地名标志:设于行政区划分界位置。 桥名标志:设于大中桥前设当位置。 3.版面设计

说 明 书 第 40 页 共 79 页

(1)标线按设置部位分为:对向车行道分界线、同向车行道分界线、车行道边缘线、指示标线、导向箭头、停车让行标线、震荡标线、人行横道标线和预告性标线等。

(2)对向车行道分界线:双黄线,现宽15cm。 (3)一般路段车行道边缘线:白色实线,线宽为20cm。

(4)车行道分界线为白色虚线,线宽15cm,实线长6m,间距9m,实虚比为2:3。当被交道等级较低时,车行道分界线为白色虚线,线宽15cm,实线长2m,间距4m。

(5)人行横道标线:白色实线,线宽为40cm,间距60cm。

(6)人行横道预告线:白色菱形图案,设置两组,第一组距人行横道标线5000cm, 第二组距第一组距2000cm。

(7)停止线:线宽40cm白色实线,距人行道300cm。

(8)导向箭头:按设计速度,箭头长度为300cm、600cm、900cm。 (9)转向导向线:线宽15cm,虚、实线段长度为200cm。 (4)震荡标线设置在无信号灯控制的交叉口,为白色。 3.标线材料

为了使标线在夜间同白天有一样的清晰度,需要使用寿命长、反光效果好的材料做标线,使用的标线涂料,应具备与路面粘结力强、干燥快及良好的耐磨性、持久性、抗滑性等特点。做出的标线应具有良好的视认性、宽度一致、间隔相等、边缘等齐、线形规则、线条流畅。同时考虑到路面排水需要,主线车行道边缘线每隔14.95m断开0.05m,形成开口利于排水。

本项目标线采用热融型加玻璃微珠、标号为2号。

交通标志版面设计主要以《道路交通标志及标线》(GB5768-2009)为依据,根据标志设置位置、版面内容,主线上标志汉字高采用50cm,字体为交通工程专用字体。具体规定参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江苏省公路标志标线实施指南》(试行)执行。支线上版面设计根据被交道路的等级以及计算行车速度,以国标和省标为依据,确定支线标志文字的尺寸。

4.标志板材料及反光薄膜

标志底板采用LF2型铝合金板,为保证标志版面的平整度,对于版面面积小于3m2

的标志,底板厚度采用2mm;版面尺寸面积大于3m2的标志,底板厚度采用3mm;铝合金板中部采用铝合金龙骨加强,边缘采用角铝加强,铝合金板与角铝之间采用铝合金沉头铆钉连接。

标志反光薄膜采用二级反光薄膜。本项目标志反光薄膜颜色根据类别区分,其中指路标志蓝底白字,警告标志为黄底黑图案、禁令标志为白底黑字红圈、指示标志为蓝底白字。

5.结构设计

按支撑方式标志结构分为柱式、悬臂式等若干种,设计中按交通组成,版面尺寸及布置位置进行选择。结构设计中主要考虑50年10min平均最大风速值,风速采用27.1m/s,风压为0.45KN/m。

2

4.5.3护栏

1.护栏设置原则

(1)填方路段边坡为1:1.5,路堤高度大于3m时,应设置路侧护栏。

4.5.2 标线

1.设计原则

标线的布设应确保车流分道行驶,起导流作用,保证视线诱导良好,车道分界清晰、线形清楚、轮廓分明。

2.标线设置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

(2)桥梁两侧路基路段应增设路侧护栏。

(3)在距路基坡脚1m范围内有水域,车辆掉入会有极大危险的路段以及其它可能存在二次危险的路段应设置路侧护栏。

(4)路侧护栏长度不小于70m。 (5)中分带全线设置波形梁护栏。

复核:

审核:

审定:

CI-1(40/7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al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