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管理的65条建议》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10-28 14: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读《课堂管理的65条建议》心得体会

生物组 王玮

最近读了刘家访先生主编的《课堂管理的65条建议》,感觉从中受益颇深。最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和管理,如何处理课堂上出现的各种突发性问题,如何成为一个让学生尊重的有权威的教师等等。书中所提出的有益建议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教师做好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方面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这本书共分五个部分,它们分别是课堂环境的调控、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以及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在每一部分里,作者都是先给出案例,然后再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让人读起来感觉都是对症下药,妙不可言。有了这些方法为指导,教师在教学中遇到此类的问题就会知道如何应对和处理。例如在第一部分课堂环境的调控中讲到“将树立威信放在首位”这一话题时,作者先给出一个案例:一个老师曾在班上宣布第二天把作文发给学生,没想到他工作太忙,忘记了批改,没能兑现头天的承诺。这让学生很不高兴,上课没精打采的,有的学生甚至说老师一点也不守信用。最后这个老师诚恳地向学生道了歉并解释了不能及时发作文的原因才平息了学生的不满。通过这件事,这位教师意识到教师的威信是通过言行一致树立起来的。如果因为一些原因对学生的承诺不能兑现,久而久之也会影响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在对这个案例评析的部分里,就讲到了什么是威信,以及如何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这些建议正是许多想树立威信的教师一直在寻找的锦囊妙计。

课堂问题行为是教师经常遇到而又非常敏感的问题,处理不当,就会损害师生关系和破坏课堂气氛,影响教学效率。课堂问题行为的恰当处理,取决于教师对于管理策略的有效运用。

第一,运用先入为主的策略,事先预防问题行为。

学生的问题行为,有些是出于无知,有些是出于故意,有些则是处于初始时的不慎。最有效的管理,就是采取先入为主,预防在先,以防止许多不必要的问题行为,或使问题行为没有产生的机会和条件。先入为主的策略主要关注明确的行为标准、良好的教学设计、建设性的课堂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等。 第二,运用行为控制策略,及时终止问题行为。 先入为主策略对于预防问题行为尽管非常有效,但不可能完全消除问题行为。当行为出现的时候,教师必须给与有效控制,使之得到及时处理。否则,这些行为将扩展或蔓延,甚至引发其他问题行为,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行为控制策略包括强化良好行为和终止已有问题行为两个方面。 1、鼓励和强化良好行为,以良好行为控制问题行为。 有效的行为管理,应积极鼓励学生的良好行为,因为良好的行为一旦得到鼓励和赞扬,就会得到强化,并逐步巩固下来,成为课堂其他成员学习或模仿的榜样。同时,通过鼓励和强化进行中的良好行为,可以抑制和终止其他问题行为。教师通常可以采用社会强化、活动强化、行为协议和替代强化等方式。

(1)社会强化。社会强化包括面部表情、身体接触、语言文字等,如向学生微笑、亲切地轻拍学生的背、称赞学生能干或者告诉学生你很欣赏他的活动等。运用社会强化行为必须遵循四个原则,即针对目标行为、指向已完成的行为、强调学生的努力、不断变化形式。

(2)活动强化。活动强化就是当学生表现出具体的期望行为是,允许学生参与其最喜爱的活动,或提供其较好的机会与条件,如允许参加兴趣小组活动、提供设备的优先选择权和使用权、提供课堂活动或体育运动中的领导角色等。教师采用活动强化时,应注意选择那些能够控制学生但又是学生喜爱的活动,并要考虑学生年龄、活动动机、兴趣、特长及实际活动能力等。

(3)行为协议。教师与学生订立旨在鼓励和强化期望行为的协议,它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但必须经由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认可,而且一旦确定,就要切实执行。通常采用“如果??就??”的陈述方式。例如,“如果课堂作业做得好,就可以免做家庭作业”等。

(4)替代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并非都是从教师那里或直接在活动中习得的。事实上,有些技能通过观察和模仿比仅仅通过解释和教学更容易获得。只要给学生提供某种具体的行为范例,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模仿,并朝着这样的行为而努力。这就是替代强化。

2、选择有效方法,及时终止问题行为。 学生的问题行为,大多以轻度为主,因而大部分问题行为只需要教师运用一定的影响方法便可制止。通常采用的影响方法包括:

(1)信号暗示:对发生问题行为的学生提供信号,如突然停顿、走近学生、用眼神暗示等,用以提醒、警告学生,进而终止刚刚发生的问题行为。

(2)使用幽默:当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注意力下降,产生问题行为时,教师可以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来调节气氛和提示学生。

(3)创设情境:有些学生在课堂中容易走神,这是可适当创设一些活动情境,让学生参与一些活动,或让他做一些相关的别的事情,如小竞赛、小表演、小制作等,以免问题行为乘虚而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课堂,而不仅仅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因为教师将学生听的课堂,学生是很容易走神的。

(4)有意忽视:某些学生的问题行为隐含着想赢得他人注意的愿望,如果教师直接干预,可能正好应和了他的目的。因此,教师有意忽视,学生会自觉没趣而改变其行为。

(5)转移注意:对于那些自尊心比较强的学生产生的问题行为,如当面直接制止,可能会出现相反的效果或产生后遗症,这时可运用比喻,声东击西加以暗示,使之转移注意,从而停止其问题行为。

(6)移除媒介:有时学生在课堂中做不相干的事,如读漫画书、玩游戏机等,教师可采取将这些东西拿走,清除媒介物,从而制止这种行为。

(7)正面批评:如果很多方法对制止学生问题行为都不奏效,那就要正面严肃批评,指出其缺点,制止其行为。当然,正面批评要建立在尊重学生的人格基础上。

(8)利用惩罚:对于有些较严重而又难以制止的问题行为,可适当利用一些惩罚措施,如运用得当,也可以起到制止问题行为的作用。但惩罚运用不当,不但不能制止问题行为,反而造成逆反或对抗性行为。因此,必须慎用惩罚,不到迫不得已最好不用。

对于学生的问题行为,教师既不能不闻不问,也不可急躁武断,而应根据具体行为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后果,选择适宜的方式方法,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3、课堂问题矫正的基本步骤

一般来说,课堂问题行为矫正包括六个方面的环节:

(1)察觉:教师要善于观察与分析,敏锐地发现问题行为。

(2)诊断:发现问题行为后,教师要立即运用有效方法,如访问、谈话、测验等深入了解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通过了解,判明问题行为的性质及严重程度。 (3)目标:在诊断的基础上矫正目标,并确立为达到这一目标所要采取的有效的矫正措施和方法。

(4)改正:目标和方法确定之后,就要改正问题行为。由于学生的行为是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在改正过程中既要派出强化问题行为的刺激,又要选择适当的新的强化物和强化方式,给与积极强化。

(5)检评:对问题行为改正的成效及时加以评定,如发现效果欠佳,应进行检查,看察觉有无缺失、诊断是否正确、目标是否合适、改正是否得当。

(6)追踪:消除了问题行为,还要进行追踪,进行新的强化,塑造和发展良好的行为,直至良好行为的表现趋于稳定。 4、处理问题行为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应避免下列误解:以为学生越安静,学习效果越好;以为教师的权威是建立在学生对教师命令的服从上;以为学生的行为即代表学生的品性。

(2)教师应了解和理解儿童。儿童就是儿童,不是小成人,不可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建议教师多读儿童文学作品,以提高自己对儿童的理解,培养童心。 (3)教师应认清真正问题行为之所在,而不是随意简单下结论。

(4)教师应确认并让学生明白,处理的对象是学生所表现的行为,而不是学生本身。教师是不喜欢他的行为,而不是不喜欢他这个人。 (5)教师应教育学生知道如何表达其情绪,尤其是避免压抑,以促进身心健康。 (6)教师处理问题行为的时候,务必先了解症结所在才能作有效的处理。 (7)教师在处理问题行为时,不宜伤其自尊,以避免新的问题行为。

注意方法的运用,如发现原先使用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后仍无效果,则应转换方法,以免措施良机。

总之,在《课堂管理的65条建议》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可以借鉴的东西,我会慢慢品味,努力学习一些对我有用的东西应用到课堂教学和管理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ae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