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文言知识归纳 新人教版必修1

更新时间:2023-05-26 21:0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中语文 文言知识归纳 新人教版必修1

必修1文言知识归纳《烛之武退秦

师》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例句)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夜缒而出 (表时间,在晚上)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

③既东封郑 (表处所,在东边) 2.名词作动词

①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

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①既东封郑(封:疆界。名作使动,使 成为疆界) 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 得利) 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 当作边邑)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2.动词的使动

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 削减)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 灭亡) 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 退却(撤兵))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 ③今老矣(老,老年人)

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

⑤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2.形容词作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四)数词活用

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四、一词多义 (一)重要实词: 1.贰

①“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⑥从属二主。(本文: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

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国以鄙远”) ②庸俗,鄙陋。(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

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

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

①quâ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史记·扁鹊传》) ②quâ 城楼

③quâ 皇宫,引申为朝廷 (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

④quē 通“缺” ,缺少,空缺(去年米贵缺军粮,今年米贱大伤农。杜甫《岁宴行》) ⑤quē,缺点,过错(有驰慢之阙。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⑥juã侵损,削减。(本文:若不阙秦) ⑦juã 挖掘(若阙地及泉《左传·昭公二十年》) 5.微

①细小,轻微(同现义) ②衰败 (国势衰微) ③卑贱 (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④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 ⑤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⑥假如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敝 ①坏,破旧。(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②谦词 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二)重要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啊,句末语气词,表感叹)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代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 ④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⑦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指代“行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 (语气词,还是,表商量) 5.之

①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 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③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④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⑤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用“也”表判断)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失其所与,不知 / 以乱易整,不武(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 (二)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 (“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有何厌)

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① 以其无礼于晋 ②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③ 佚之狐言于郑伯 (三)省略句 1.省主语

①(晋惠公)许君焦、瑕

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③(烛之武)夜缒而出 ④(烛之武)许之

⑤(秦伯)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 2.省宾语

① 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指灭郑之事或退兵之事)

②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之:指郑国) 3.省介词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六、固定句式 夫晋,何厌之有(何 之有:表反问的句式,译为:有 的呢)

七、课外自己补充一词多义:“之、夫、以、而、焉、其、若、说、辞、鄙、微”。 请自己整理到摘抄本上。

《荆轲刺秦王》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通“悦”,高兴 yuâ) 2.使工以药淬火(通“焠”,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cuì)

高中语文 文言知识归纳 新人教版必修1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通“凌”,凌辱) 5.今日往而不反者(通“返”) 6.请辞决矣(通“诀”,诀别)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震”,震慑) 8.设九宾(通“傧”,傧相[bīn xiàng],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bìn。) 9.图穷而匕首见(通“现”) 10.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绕) 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通“捧”) 12.卒起不意(通“猝”) 二、文言实词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 3.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 4.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 5.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 6.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 7.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 8.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 9.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鞘) 10.非有诏不得上(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② 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③ 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④ 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⑤ 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 2.名词作动词

① 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② 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③ 左右既前(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④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

⑤ 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朝服) (二)动词的活用 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听到)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2.形容词作动词

则秦未可亲也(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 3.形容词的意动

①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 为迟) ②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 为怪) 四、古今异义

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到。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7、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8、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10、秦王购之金千斤(金: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

11.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物 今义:货币)

12.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13.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中医医生)

14.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投击 今义:拿着)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判断句)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判断句) 3.仆所以留才,待吾客与俱(判断句) 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判断句)

(二)省略句

5.秦王购之 (以) 金千斤 (省略介词“以”) (省略句)

6.取之 (以) 百金 ( 省略介词“以”) (省略句)

7.欲与 (之) 俱 ( 往 ) (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 (省略句)

8.待吾客与 (之) 俱 ( 往 ) (同上) (省略句)

9.其人居远未来,而为 (之) 留待(省略介词宾语 ) (省略句)

10.嘉为 (之) 先言于秦王曰 (同上) (省略句)

11.乃 (穿) 朝服,设九宾 (省略谓语) (省略句)

12.见燕使者 (于) 咸阳宫 (省略介词) (省略介词)

13.使 (之) 毕使于前 (省略兼语 ) (省略介词) (省略句)

14.群臣侍 (于) 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省略介词) (省略句)

15.献 (于) 秦王 (省略介词) (省略句) 16.比 (于) 诸侯之列 (省略介词) (省略句) 17.而 (按) 秦法 (根据文意省略 ) (省略句)

18.皆陈 (于) 殿下 (省略介词) (省略句) (三)被动句

19.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动句) 20.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 (四)倒装句

21.常痛于骨髓 (状语后置句) 22.嘉为先言于秦王(状语后置句) 23.燕王拜送于庭 (状语后置句) 24.使毕使于前(状语后置句)

2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句) 26.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

27.秦王购之 (以) 金千斤,邑万家 (介宾短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 六、固定结构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以”,意为:有用来 的办法)

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 的办法)

3.将奈何(表疑问,怎么 。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

“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

的宾语)

5.将军岂有意乎(表揣度,是否 呢) 6.荆卿岂无意哉 (表反问,难道 吗) 7.仆所以留者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 的原因) 8.事所以不成者 (同上) 七、成语典故

1.切齿拊心:语出本文,又作“切齿腐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2.一去不复返:语出本文。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发上指冠:语出《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本文“士皆目真目,发尽上指冠”暗引此语。

4.图穷匕首见:语出本文。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5.无可奈何:语出本文。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6.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典出本文。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7.变徵之声:语出《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徵,古代五声之一,读zhǐ。 八、一词多义 (一)实词 1.亲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动词,亲近,接近。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名词,父母。 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 副词,亲自。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形容词,亲生的。 2.深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形容词,刻毒。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形容词,深刻。 夜深忽梦少年事 形容词, ( 时间 ) 久。 桃花潭水深千尺 名词,深度。一说,形容词。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深失所望 副词,很,十分。 3.解

可以解燕国之患 动词,解除,解救。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动词,此用本义,用刀剖开动物肢体。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 动词,分开。

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 动词,解释。

毁其盆,解其棕缚 动词,解开。 土崩瓦解 动词,分裂,涣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动词,解答。 谓颜太师以兵解 动词,解脱躯壳而成仙,解脱。

缉捕使臣已将秋公解进 动词,解送,读jiâ。 解元 乡试中第一名为“解元”,读jiâ。 4.教

乃今得闻教名词,指教,jiào。

曲罢曾教善才服 动词,使,让,jiāo。 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 名词,教化。读jiào。 十三教汝织 动词,传授知识技能,读jiāo。 5.敢

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

进止敢自专 副词,表反诘语气,为“岂敢、不敢”的省词。 6.还

高中语文 文言知识归纳 新人教版必修1

秦王还柱而走 动词,通“环”,绕。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还走 动词,通“旋”,掉转身。

计日以还 动词,归还。

一尊还酹江月 副词,还是,hái。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副词,通“旋”,马上,立即,读xuán。 7.资

持千金之资币物 名词,资财、钱物。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名词,资本,依据。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动词,资助。

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 名词,费用,物资。 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名词,通“粢”,谷类总称,粮食。

如姬资之三年 动词,为动用法,为 蓄积 ( 准备 ) 。 8.振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动词,通“震”,害怕,恐惧。

振长策而御宇内 动词,挥动。

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通“赈,赈济。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动词,通“震”,震动。

且迁我如振落叶耳 动词,振动。 振奋作声 动词,振作奋起。 9.图

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 图穷匕首见 名词,地图。

不图子自归 动词,想,反复考虑。 10.室

拔剑,剑长,操其室 名词,剑梢。 斯是陋室,唯我德馨 名词,居所。 今其室十无一焉 名词,家。 11.诏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名词,朝廷。

非有诏得不上 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 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动词,皇帝下令。 12.被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动词,遭受。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介词,表被动。 被明月兮佩宝璐 动词,通“披”,戴。 13.得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 非有诏不得上 能够

诚能得樊将军首/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得到 14.诚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 果真,如果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的确,确实 15.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过、只是

终已不顾 / 荆轲顾笑武阳 回头看 16.就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靠近,登上 轲自知事不就 成功 17.见

图穷而匕首见 通“现”,显现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词,被 (二)虚词 【之】

①使工以药淬之/愿大王少假借之 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们)” ②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 结构助词,“的”/不译

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而】

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连词,表转折

②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荆轲和而歌 连词,表并列 ③伏尸而哭/自引而起/秦王还柱而走/倚柱而笑 连词,表修饰

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图穷而匕首见 连词,表承接 ⑤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连词,表递进 【以】

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介词,因 ②使工以药淬之/而乃以手共搏之/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介词,用 ③以次进 介词,按照 ④日以尽矣 已经

⑤皆白衣冠以送之/不敢兴兵以拒大王/遂拔以击荆轲 连词,表目的,“来”/不译 ⑥箕踞以骂曰 连词,表修饰 【为】

①乃为装遣荆轲 动词,做,整治 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介词,被 ③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 介词,替 【其】

①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的),它(们)(的) 尽收其地/疑其有改悔/剑长,操其室 ②指示代词,那 其人居远未来 重要词义

【略】掠夺,夺取 进兵北略地

【至】到,到达 至燕南界/至易水上 【乃】于是、就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岂】①表反问,怎么、难道 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②表揣度,是否、大概 将军岂有意乎

【微】表示否定的假设或条件,(如果/即使)没有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得】①能够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 非有诏不得上

②得到 诚能得樊将军首 /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谒】请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信】信物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诚】①果真,如果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

②的确,确实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说】同“悦”,喜欢,高兴 秦王必说见臣 【更】改变 愿足下更虑之

【遇】对待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涕】眼泪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顾】①不过、只是 顾计不知所出耳 ②回头看 终已不顾 / 荆轲顾笑武阳

【就】①靠近,登上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②成功 轲自知事不就

【去】离开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遗】赠送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 唯大王命之

【次】顺序 以次进 秦武阳色变振恐

【色】脸色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谢】谢罪、道歉 前为谢曰

【少】稍微 愿大王少假借之

【发】打开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见】①通“现”,显现 图穷而匕首见 ②介词,被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还】通“环”,绕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走】跑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卒】通“猝”,突然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惶急不知所为

【意】意料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陈】排列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方】正、正当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秦王方还柱走

【被】受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鸿门宴》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地)

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6.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7.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使 进入)

二、古今异义

1.约为婚姻 古:儿女亲家; 今:指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 的原因;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意外的变故;今:很,十分

4.将军战河北 古:黄河以北; 今:河北省

5.臣战河南 古:黄河以南; 今:河南省

6.沛公居山东时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山东省。

7.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地讲述。

8.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 12个 ) 1.军

沛公军霸上: 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 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 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

急击勿失: 动词,攻击,

高中语文 文言知识归纳 新人教版必修1

因击沛公于坐: 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 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名词,碰撞。 3.内

毋内诸候: 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 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 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 名词,内心,心里。 4.如

劳苦而功高如此: 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 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 动词,及、比得上 5.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 副词,愈加。 6.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动词,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 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动词,感谢。 7.意

然不自意: 动词,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 名词,心意、意图。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 名词,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名词,神态,神情。 8.坐

项王、项伯东向坐: 动词,坐下。 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名词,座位。

坐北朝南: 动词,坐落,指位置所在。

停车坐爱枫林晚: 介词,因为。 9.举

杀人如不能举: 副词,尽。 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 动词,举起。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动词,举行、施行。

举不胜举: 动词,列举、举出。 10.胜

沛公不胜杯杓: 动词,禁得住。

刑人如恐不胜: 副词,尽。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形容词,优美的。

此时无声胜有声: 动词,胜过、超过。 11.斗

玉斗一双,献与亚父: 名词,酒器。

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 名词作状语,像斗一样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动词,争斗。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动词,放弃、丢下。

置之坐上: 动词,安放,放置。

乃置酒大会宾客: 动词,摆、设。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道芷阳间行(道,取道) 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

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名册) 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 若入前为寿(前,上前) 2、形容词用作名词

此其志不在小(小,小的方面) 3、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善,对 友善) 4、名词用作状语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夜晚)

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表对人的态度)

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每日每夜,日日夜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道芷阳间行(间,从小道,抄小路,表方式) 头发上指(上,向上) 5、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 活下来)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 跟随)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他为王)。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 止步)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亡秦之续耳。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亡去不义 2、倒装句

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 长于臣(介词结构后置) 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 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 客何为者(宾语前置) 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 沛公安在(宾语前置) 3、被动句

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 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 4、省略句

为击破沛公军(省介词宾语“吾”)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省略状语“于其”) 六、固定结构

1、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无所 , 无所 ”,“ 没有被 , 没有被 ”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2、孰与君少长(“ 孰与 ”,表选择问3、何辞为(“何 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 呢”,“还要 干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七、成语

1.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3.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八、古代文化常识

(一)坐席:古代君王、诸侯临朝听政,或各级官员治理民事,皆面南而会,即以此称君。而以北面为卑,或以之称臣。东西坐席一般以东为主,以西为客。但汉代刚好相反,本文即如此。

(二)古代“座次”问题: 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位在廉颇之右” 2、车骑:由以左为尊。“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

3、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 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 左为贵,右为轻。

5、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 西——北——南——东

项羽(伯)——亚父——沛公( 张良) 九、疑难提示 1、字音

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语,yù,告诉)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wâi,替,给;wãi,提出,做出)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当,dāng,抵挡,阻挡,如:锐不可当,以一当十,螳臂当车) 奉卮酒为寿(奉,fâng,献。为,wâi,替,给)

靳强、纪信(jìn,jǐ)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骑,jì,qí) 2、停顿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3、词义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而,表承接关系)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而,表修饰关系)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而,表修饰关系)

不如因善遇之/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 项王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因,趁机) ①因

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毛遂自荐》) 依靠、凭借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 顺着、根据

不如因而厚遇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 乘机

后因伐木,始见此山(《梦溪笔谈·雁荡山》 ) 因为、由于

因合纳斗盆 (《促织》) 于是、就 陈陈相因 ( 成语 ) 沿袭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原因、理由

高中语文 文言知识归纳 新人教版必修1

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如同、像 天时不如地利 (《得道多助》) 比、及 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指南录〉后序》) 到、往、去 万事如意 (成语) 顺、随 如其离违,宜别图之(《赤壁之战》) 如果、假如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过秦论》) 好象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子路、曾 侍坐》) 或、或者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同上) 至于 空空如也 (成语) 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 ③意 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促织》) 意图、意愿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伤仲永》) 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意态、神情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 意料 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史记·张仪列传》) 怀疑、猜疑 ④举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举起、抬起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竟旧不图其新(《屈原》) 提出、举出 举兵伐徐,逐灭之(《韩非子·五蠧》) 发起、发动 戌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攻下、占领 举贤任能 (成语) 推荐 有儒生柳意者,应举下第(《柳毅传》) 科举考试 杀人如不能举 (《过秦论》) 全、尽 举世无双 (成语) 全部、整个 ⑤谢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 道歉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 ” (《孔雀东南飞》)推辞、谢绝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 辞别 尝有所荐,其人来谢(《汉书·张安世传》) 感谢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告诉、劝告 乃花既谢,亦可无罪于主人矣《芙必修2文言知识归纳 《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 二、古今异义 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 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 ③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 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 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 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 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 今义:指曾经) 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一觞一咏(觞:喝酒) (2)映带左右(带:环绕) (二)动词作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 (三)动词的使动 (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 流) (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 兴,使 产生) (四)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 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 无丝竹管弦之盛(盛 :热闹的场面) (五)形容词的意动 (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 看作相等、相同看待) (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 为欣、对 感到高兴) (六)数词的意动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 看作一样) (七)副词作动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 四、一词多义 1 之 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 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 已为陈迹”) 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 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 2 修 茂林修竹(意为“高”) 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 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 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 3 虽 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 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 4 于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 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

5 以

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 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 6一

若合一契 (一起) 其致一也(一样)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 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 一边 )

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① 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 ② 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③ 其致一也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当其欣于所遇 终期于尽 不能喻之于怀 亦将有感于斯文 2.定语后置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三)省略句 1、(众人)列坐(于)其次 2、(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3、悟言(于)一室之内 4、放浪(于)形骸之外 【古今异义】 1.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 次第较后;第二。 ② 次要的地位。 2.斯文 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3.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 ①抱在怀里; ② 胸前; ③ 心里存着; ④ 打算。 4.以为

古义:把 作为。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今义:认为。 5.所以

古义:①所用来。如:所以游目骋怀;② 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 7.品类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

【涉及成语】

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

《赤壁赋》文言知识梳理

一、文言实词

高中语文 文言知识归纳 新人教版必修1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山川相缪(通“缭”,环绕) 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古今异义

(1) 徘徊于斗牛之间

A古义:明月停留 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B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竞技方式 (2) 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3) 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人 3.一词多义

(1)东 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 (2) 望 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 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 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如诉如泣(副词,像)

(5)白 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6)歌 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歌曰:“ ”(歌词,名词) 倚歌而和之(歌曲的曲调或节拍,名词)

4.词类活用

(1) 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2) 名词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向东进军) (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 为侣,以 为友) (4) 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 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使 哭泣)

(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 /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二、文言虚词 1.而

(1) 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 连词,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 /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3) 连词,表承接。 正襟危坐而问客 (4) 连词,表并列。 侣鱼虾而友麋鹿 2.之

(1) 助词,的。 月出于东山之上 / 哀吾生之须臾

(2)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凌万顷之茫 (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苟非吾之所有 / 吾与子之所共适

(4) 代词,它、它们。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5)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6)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7)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去,往) 3.于

(1) 介词,在。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徘徊于斗牛之间 / 渔樵于江渚之上/ 托遗响于悲风 / 于是饮酒乐甚 (2) 介词,从。 月出于东山之上

(3) 介词,被。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乎

(1) 语气词,表示疑问,呢。 而又何羡乎 (2)语气词,表反问,吗。 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3)语气词,表疑问,吗。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4) 介词,在。 相与枕藉乎舟中

(5) 形容词词尾。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6)用在句中表停顿或舒缓语气,语气词。郁乎苍苍 / 知不可乎骤得 5.其

(1)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2)其声呜呜然(指示代词,那) (3)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4)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6.然

(1)凌万顷之茫然 / 苏子愀然(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

(2)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3)其声呜呜然(语气词,相当于“焉”,表陈述语气,可不译) 三、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固一世之雄也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用“非”表否定判断)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非”表否定判断)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游于赤壁之下 / 渔樵于江渚之上 / 寄蜉蝣于天地 / 托遗响于悲风 / 月出于东山之上 2.宾语前置句

何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 而又何羡乎! 3.定语后置句

凌万顷之茫然 / 客有吹洞箫者 (三)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于”表被动) (四)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 四、成语

羽化飞天 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 横槊赋诗 逝者如斯 杯盘狼藉 如泣如诉 遗世独立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二、古今异义词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 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古义:周围; 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 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义:到达,达到,动词;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 三、一词多义 1. 乃

①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②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③ 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④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 2.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

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4.文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④文过饰非(掩饰) 5.然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 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 6.舍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 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排住宿) 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 7.以

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词,在、从)

高中语文 文言知识归纳 新人教版必修1

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顺承,就,便,或不译)

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因此)

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所”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 的原因) 8.其

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指代慧褒埋葬的时间) 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代慧空禅院)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代华山洞) 其文漫灭。(代词,它的,代仆碑)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代词,它上面)

2.形容词作动词 谬也。(盖:原来。) ①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穷尽,走到尽头。 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大约。) ②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盖:大概。) 照明。 三、所以 3.形容词的使动 “所以”是文言中一种常见的凝固格式,由助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词“所”和介词“以”组成,表示两种基本的谬:弄错,使 错。 意义,依介词“以”表示的不同意义而定。“以”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知。昏暗:使动,当“用”讲时,“所以”表示“ 的方法”使人感到模糊迷惑。 之义,《墨子·公输》“吾知所以拒子矣”中的 (四)副词作动词 “所以拒子”的意思便是“抵抗你的方法”;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副词作动词,尽情享“以”当“因”“由”讲时多,“所以”表示“ 受。 的缘故”之义,本文中“此所以学者不能不深五、特殊句式 思而慎取之也”的“所以”便是“ 的缘故” (一)判断句 的意思。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它的,代华山) 问其深。(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 ⑴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它的,代后洞) ⑵盖其又深。(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 ⑶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那些,代游客) ⑷既其出。(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⑸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⑹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 ⑻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 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 吗?)

⑼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2.名词作动词

①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②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①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③往往有得。 得:动词作名词, 心得,收获。

④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者, 也:“者”表停顿语气,“也”表判断语气) 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者, 也) 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者, 也) 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因果 判断句,“此”是主语,“所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的原因”,“也”语气助词,表判断) ⑤此余之所得也(此 也)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定语后置 ①有穴窈然。 (三)省略句 ①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省宾语) 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省宾语) ③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省宾语) ④有碑仆(于)道(省介词) 五、文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难道 吗?) 2.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 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 的缘故。) 《游褒禅山记》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 一、名 “名”是个会意字,从口从夕。夕是傍晚,这时候,光线暗淡,眼睛看不清楚事物,就用口说;事物不认识,就得给事物取名字。“命名”是“名”的本义。由此引申有“名字”“名称”的意思;再引申有“名声”“名望”“著名的”等意思。本文中“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的“名”用的是本义“命名”。由“命名”还可以引申出“说明”、“说出”的意思。《口技》“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成语“莫名其妙”,本文“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其中的“名”都是“说出、说明”的意思。 二、盖 “盖”作虚词用,属副词类。常用来表示对事物带有推测性的判断或委婉的判断,或者表示对原由的解释。因为常用在句首,起提示语气、起引出下文的作用,所以有人叫它作句首语气词。“盖”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意,译为“大约”“似乎”“大概”“原来”等。本文有三个句子用了“盖”。 四、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这两个句子都用了判断句式“ 者, 也”,但用法不同,表示的语法关系也不同。两个“者”字都是助词,第一句表示单纯的判断,“者”在这里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有引出下文的作用;第二句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合判断,“者”在这里除了标明停顿和起引出下文的作用之外,还有提示原因的作用。“者”用在复合句前一分句之末,前后两分句有解析和被解析的关系。前一分句提示某种结果或现象,后一分句申述缘由,这实际上是用判断句式表因果关系。 五、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这个主谓句的结构比较复杂,可分三个大的层次:第一层,主语是“余”,谓语是动词短语“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第二层的动词短语是动宾结构,动词是“悔”,它的宾语是主谓短语“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第三层,作宾语的主谓短语的主语是“其”,谓语是由两个“动+宾”的动词短语“随之”和“不得极夫游之乐”组成的,这两个动词短语之间有因果关系,因为“随之”,所以“不得极夫游之乐”。 补充: 1、疑难句释.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这是个翻译时难度较大的句子。除了课文上的注释,还要弄清楚: ①于:从。“于仆碑”就是从倒下来的石碑上。 ②谬:是由形容词充当使动。“谬其传”就是使那流传的情况弄错。 ③名:名词充当意动,后面省略宾语“之”。“莫能名者”就是没有人能以之为名,可意译为:没有人能正确地称呼它们。整句译成现代汉语是:我从倒下来的石碑上,又因而感叹那些古籍不存在了,后代人就使那流传的情况弄错,没有人能正确地称呼它们,这种情况怎么说得完呢? 按:有人把“古书之不存”的“古”解作前人,古代。“书”是刻写的意思,“之”代碑文,“不存”是漫灭,磨灭。意思是前人刻的碑文磨灭了。这样理解就回应开头的碑文漫灭,造成后人“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从而发出无限感慨。亦通。 2.将下列句子按其中的“之”字的语法分类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鱼虫、鸟兽,往往有得 (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高中语文 文言知识归纳 新人教版必修1

(5)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6)其孰能讥之乎 (7)此余之所得也

A、相当于结构助词“的”:(3)(7)

B、代词,指代人、物、事、地方等,作宾语:(5)(6)

C、助词,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1)(2)(4)

必修3文言知识归纳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二、古今异义词

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②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③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今常用于对方。例如:“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⑤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⑥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⑨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 三、一词多义 1.数

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名词,数目、数量)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数词,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名词,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副词,shuî,屡次) ⑤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形容词,cù,密、细密)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动词,shǔ,计算) 2.直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形容词,与“曲”相对,不弯曲)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仅、只) 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名词,通“值”,价值)

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副词,径直、直接) 3.发

①百发百中(成语)(动词,发射) 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动词,征发、派遣) 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灾民)

记》)(动词,花开)

⑤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动词,出发)

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动词,实施)

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动词,发出、抒发) 4.兵

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兵器)

②穷兵黩武(成语)(名词,战争) 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 ④草木皆兵(成语)(名词,士兵) 5.胜

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承受)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尽)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胜利)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动词,超过)

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形容词,优美的) 6.于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 ②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介词,在) ④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 ⑤移其粟于河内(介词,从)

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与,和) 7.王

①然而不王者(动词,为王,读“wàng”) ②梁惠王日(名词,君王,读“wáng”) 8.以

①请以战喻(介词,用、拿) ②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此处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义)

③以时入山林(介词,按)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 9.食

狗彘食(动词,吃)人食(名词,食物)而不知检 10.之

①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没有意义的衬字) ②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的”)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复指代词,代“孝悌之义”。或为兼词“于之”,向他们)

④寡人之于国也(结构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⑤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鸡豚狗彘之畜(结构助词,提宾的标志。或作复指代词,指代“鸡豚狗彘”)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填然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敲起鼓”“击鼓”。一说,非活用,用本意) ②树之以桑(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上”)

④王无罪岁(罪,名词用作动词,“归罪”) ⑤然而不王者(王,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名词的为动用法,“为 办丧事”)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当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活着的人;死:死去的人)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移,使 迁移,使动用法)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认真办好”) 五、古汉语句式 (一)判断句

① 非我也,岁也( 也,表判断) 非我也,兵也。( 也,表判断)

是亦走也( 也,表判断)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也,表判断)

②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 也,表判断) (二)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① 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应为“未有之也”)

② 鸡豚狗彘之畜(宾语前置,应为“畜鸡豚狗彘”)

2.介宾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句) ①移其粟于河内(“于河内”为介宾结构)

②树之以桑(“以桑”为介宾结构) ③顿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为介宾结构)

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于刺人而杀之 ”为介宾结构)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 (“以孝悌之义”为介宾结构 ) (三)省略句 可以无饥矣(“以”后省略宾语“之”,句意是:可以凭借它不受饥饿之苦了)

六、特殊结构(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作小结) 1.“或 或”(有的人 ,有的人 )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2.“直 耳,是 也”(只是 罢了,这也是 啊)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还是逃跑啊。 3.“是何异于 ” (这跟 有什么不同呢)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这种状况和拿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劝学》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使 弯曲) 2.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 二、古今异义

高中语文 文言知识归纳 新人教版必修1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 参 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3. 疾 古义:强。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4. 假 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5. 金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银。

6. 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7. 用心 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8. 用 古义:因为;今义:使用。如:用心一也

9. 跪 古义:脚或腿;今义:跪下。如:蟹六跪而二螯

10.寄托 古义:容身,托身;今义: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如: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②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2.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二)动词的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弯曲)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②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2.形容词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 3.形容词的使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快,走得快)

(四)数词作形容词(一说是数词作动词) 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四、一词多义(结合完成练习二) 1. 绝

①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口技》)( 停止)

②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隔绝) ③ 以为妙绝 (《口技》)(极点) ④ 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非常) ⑤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横渡)

⑥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屈原列传》)(断绝) 2. 强

出塞》)(有力的弓)

②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强健、强壮 )

③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有余、略多)

④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触龙说赵太后》)(qiǎng,勉强)

⑤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赤壁之战》)(强盛) 3. 假

①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借、借用)

②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借助、利用)

③ 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假装)

④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假如、如果) 4. 望

①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远看) ②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鸿门宴》 )(盼望、希望) ③ 先达德隆望尊 (《送东阳马生序》)( 声望 )

④ 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五人墓碑记》)(农历十五日) 5. 闻

①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听见) ② 博闻强志 (《屈原列传》 )(见闻、见识)

③ 初闻涕泪满衣裳 (《闻军官收河南河北》)( 听说 )

④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使上级听见 ) ⑤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五人墓碑记》)( 声望、声名 )

⑥ 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 闻名、出名) ⑦ 扫后更闻香 (《和张秀才落花有感》)(用鼻子嗅)

五、特殊句式(固定格式) (一)判断句

①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 者, 也”表判断) ② 用心一也(判断句,“ 也”表判断) ③ 用心躁也(判断句,“ 也”表判断) (二)倒装句

1.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②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三)被动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被雕刻) (四)省略句

① 輮以(之,省代词,它)为轮 ② 蟹(省谓语“有”)六跪而二螯 (五)固定用法

无以:没有用来 的办法。

例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过秦论》文言知识归纳

1.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2.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突出,举起) 3.非抗于九国之师(抗,通“亢”,高,引申为强大)

4.孝公既没(没,通“殁”,死) 5.合从缔交(从,通“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的策略) 6.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 7.百有余年矣(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8.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大声呵斥) 9.约从离衡(衡,通“横”,连横,战国时期秦国离间六国,各个击破的的策略) 10.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弱点,毛病)

二、古今异义 1.国家 古义:指诸侯封地(诸侯国),大夫封地(家);今义: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全国) 2.爱人

古义:爱护别人,体贴别人;今义:指丈夫或妻子,或指恋爱中的一方 3.以为

古义:把 作为,把 做成;今义:认为 4.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义:指山东省 5.河

古义:黄河;今义:指一般河流 6.橹

古义:盾牌;今义:指外形似桨的一种用人力推进船的工具。 7.池

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8.赢

古义:担负,背负;今义:胜或获得 9.以致

古义:用来招纳;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那样;包,像包裹那样;囊,像口袋那样)

②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那样;响,像回声那样;景,像影子一样) ③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④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南,向南)

⑤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向北) ⑥ 内立法度, 外连横而斗诸侯。 (内,对内;外,对外)

⑦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破瓮;绳,用绳子)

2.名词作动词

①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牖,当作窗户;枢,当作门轴)

②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③ 外连横而斗诸侯(连横,采取连横的策略) ④ 履至尊而至六合(履,登上) ⑤ 将数百之众(将,带领)

⑥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招致,使 依次

高中语文 文言知识归纳 新人教版必修1

⑦ 会盟而谋弱秦(盟:结盟)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亡,逃跑的军队) 2.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 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使 相斗) ②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漂,使 漂浮) ③ 吞二周而亡诸侯(亡,使 亡,灭亡) ④ 序八州而朝同列 (朝,使 朝拜) ⑤ 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 退却) ⑥ 约从离衡(离,使 离散)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崤函之固 (固,险固的地势) ②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利,有利的形势) 2.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小,变小;弱,削弱)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使 弱,削弱)

②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使 愚昧)

③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弯,使 弯) 四、一词多义 1.制

①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齐桓晋文之事》 制作、缝制

②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后汉书·张衡传》制造、制作

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压制、控制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过秦论》制服

⑤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过秦论》 统率、指挥

⑥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养足以事父母《齐桓晋文之事》 规定、制定

⑦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岳阳楼记》规模 2.亡

①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逃跑、逃脱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 丢失、失去

③燕虽小国而后亡 《六国论》灭亡、消亡 ④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赤壁之战》死亡 ⑤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过秦论》逃兵、逃亡的人

⑥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通“无”,没有

⑦吞二周而亡诸侯 《过秦论》使动用法,使 灭亡 3.固

①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过秦论》牢固、坚固(的地势)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孟子》巩固

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 坚持、坚决

④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王忠肃公翱事》 一定、必

⑤吾固知公子之还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本来、原来

⑥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既、已

⑦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阿房宫赋》固执、顽固

⑧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4.利

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锐利、锋利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快

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有利、条件好

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过秦论》有利的形势

⑤有蒋士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利益、好处

⑥商人重利轻别离 《琵琶行》利润

⑦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孙子·谋攻》 胜利

⑧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 《冯婉贞》有利于 5.遗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过秦论》 丢失

②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封神演义》丢失的东西

③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遗漏、忽略

④此三者,吾遗恨也 《伶官传序》死去的人遗留下来的

⑤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给予,赠送 6.度

①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子》尺码、尺度 ②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论积贮疏》 程度、限度

③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过秦论》规章、制度

④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荆轲刺秦王》风度、常态

⑤一年一度秋风劲 《采桑子·重阳》次、回、量词

⑥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扬州慢》谱写、创制

⑦生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录)后序》 考虑、思虑

⑧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过秦论》量、计算

⑨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问说》推测、猜测 ⑩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通“渡”,过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者,表判断)

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也,表判断)

3.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也,表判断) (二)倒装句

1.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① 余威震于殊俗

②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 ③ 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④ 锄榎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2.宾语前置句

①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② 陈利兵而谁何 (三)被动句

①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四)省略句 ① 商君佐之,(秦孝公)内立法度(省主语) ② 以(之)为桂林、象郡(省介词宾语) ③ 聚之(于)咸阳(省介词) ④ 委命(于)下吏(省介词)

《师说》文言知识归纳整理

一. 通假字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2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fǒu) 二、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 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5)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6)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 (7)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 三、 一词多义 1 师

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③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师)

④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2.传

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③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 3.道

① 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

③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4.惑

①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③ 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5. 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6. 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 (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 (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

(5)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

高中语文 文言知识归纳 新人教版必修1

(7) 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

(8) 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 7. 之

(1)古之学者必有师(结构助词,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 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 (8)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

(9)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0)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

(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不译)

(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8. 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 吗?”) 9. 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 (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 (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

(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10. 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四、 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则群聚而笑之(群,表动作的情态,成群) 2.名词作动词

①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3.名词的意动用法

①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师)

② 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 为师) (二)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② 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③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⑤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 盛:势盛位高的人) 2.形容词作动词

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耻) (三)动词的使动用法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使 学习)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 也,表判断)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也,表判断)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非,表否定判断) (二)被动句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 (三) 倒装句

1.介宾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1)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宾短语后置) (2)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贤,介宾短语后置)

(3)不拘于时,学于余(于余学,介宾短语后置)

2.宾语前置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 4. 省略句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宾语) (2)吾从(之)而师之(省宾语) (3)(其,指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省主语) (4)(师)位卑(者)则足羞,(师)官盛(者)则近谀(省略谓语动词) 5. 固定格式

庸 乎:表反问,难道 吗,哪里 呢 例句: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必修4文言知识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字词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可予不:(不,通“否”。) 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双手捧着。)

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设九宾于廷(宾,通“傧”,接引宾客的人,傧相)

肉袒伏斧质(质,通“鑕”,铁钻)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yã,语气词,吗) 二、古今异义 1.指示:

古义:指给人看(请指示王) ; 今义:上对下的说明 2.约束:

古义:遵守约定(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今3.得罪: 古义:得到惩处(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 ;今义:冒犯 4.明年:

古义:第二年(明年复攻赵);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5.前进:

古义: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今义:向前行进 6.宣言: 古义:扬言((廉颇)宣言曰);今义:宣告,表示政府的公告 7.鄙贱:

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今义:卑鄙下贱 8.以往

古义:从这里到那里,指地点(指以往十五都予赵);今义:表时间,从前,过去 9.因而

古义:趁此就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10.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妻子和同族亲属等;今义: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11.所以

古义: 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12.美人

古义:妃嫔;今义:美貌女子 13.布衣

古义:平民;今义:用布做的衣服 14.走

古义:跑;今义:行。 15.去

古义:离开;今义:跟“来”相对 三、一词多义 1.负

① 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 承担) ⑤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2.使

①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 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 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3.引

① 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 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 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 ④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 4.幸

① 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③ 则幸得脱(侥幸) 5.以

① 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凭借) ②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用,拿 )

③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来,连词,相当于“而” )

④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用以,用来 ) ⑤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 因为 ) 6.徒

① 徒见欺 (白白地)

② 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高中语文 文言知识归纳 新人教版必修1

① 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 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8.见

① 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 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9.因

① 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10.顾

①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 顾吾念之(只不过) ③ 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 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而相如庭斥之( 廷,在朝廷上 )

②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间,从小路 ) ③ 相如奉璧西入秦(西,向西)

④ 肉袒负荆(肉:把上身,作“袒”的状语) 2.名词作动词

①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② 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③ 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衣,穿;怀,怀里藏着)

④ 乃前曰(前,上前)

⑤ 怒发上冲冠(上,向上竖起) ⑥ 赵王鼓瑟(鼓,弹奏) ⑦ 臣乃敢上璧(上:献上) 3.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 归璧于赵(归,使 归)

② 秦王恐其破璧(破,使 破碎) ③ 宁许以负秦曲(负,使 承担) ④ 毕礼而归之(毕,使 完毕;归,使 回去)

⑤ 臣舍人相如止之曰(止,使 止;阻止)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完璧归赵(完,使 完整) 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 且庸人尚羞之(羞,以 为羞耻)

②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 为先;后,以 为后) 6.形容词作动词

①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形作动,尊敬) ② 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

③ 秦王善为秦声(善,擅长,善于)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①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 也) ② 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 也) ③ 我为赵将(为,译为“是”)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① 拜送书于廷(于廷拜送书) ② 君幸于赵王(君于赵王幸)

③ 使不辱于诸侯(使不于诸侯辱) 2.宾语前置句 何以知之(以何) 3.定语后置句

求人可使报秦者(求可使报秦之人)(中心词+定语+者) (三)被动句

① 而君幸于赵王(于,被)

②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被) (四)省略句

词“之”)

② 不如因(之)而厚遇之。(省略代词“之”) ③ 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省略介词“于”)

④ 请奉盆缶(于)秦王。(省略介词“于”,状语后置句,请于秦王奉盆缶) ⑤ 遂与秦王会(于)渑池。(省略介词“于”) (五)固定句式

1.孰与 / 与 孰:跟 相比,哪一个(谁)更

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其 / 吾与徐公孰美 / 孰与君少长

2.独 哉:难道 吗,表反问 例:独畏廉将军哉 六、出自本文的成语

完璧归赵 怒发冲冠 负荆请罪 刎颈之交

《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5)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6)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8)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9)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霑: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10)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11)请毕今日之马雚 马雚:通“欢”,欢聚 (12)且单于信女 女,通“汝”,你

二、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相当:古义:相抵押;今义:两方面差不多,配得上或能够相抵;副词,表示程度高,但不到“很”的程度。

(2)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8)位列将 位:古义,官位;今义,位置、地位

列:古义,一般的,普通的;今义,排列

今义:靠近(亲密地接近)

(10)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古义:临时充任;今义:虚假

(11)稍迁至栘中厩监 古义:渐渐;今义:稍微,些许

(12)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币,古义:财物、礼物;今义:货币

(13)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4)虞常果引张胜 古义:牵攀,招供;今义:牵引,引导

(15)如惠语以让单于 古义:责备;今义: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躲闪、避开 三、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壮。

诚甘乐之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乐。 2.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 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 肥沃。 (3)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 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 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 苦:使动用法,使 受苦。 (6)王必欲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 投降。 3.名词活用

(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抬,用车子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四、一词多义 1.使 (1)数通使相窥观 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 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 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2.语

(1)以状语武 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 语:说的话。 3.引

(1)虞常果引张胜 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 引:拔。 4.食

(1)绝不饮食 食:给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食:吃。 (3)廪食不至 食:粮食。 (4)给其衣食 食:食物。

高中语文 文言知识归纳 新人教版必修1

(1)方欲发使送武等 发:打发。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发:发动。 (3)恐前语发 发:被揭发。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2)非汉所望也。(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二)倒装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中心词+定语+者),正常语序“送留在汉匈奴”。 (2)为降虏于蛮夷。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汝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四)一词多义 1公

连辟公府不就 (名词,指三公。公府,三公的官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名词,古代五等爵位 ( 公侯伯子男 ) 之一。此指鲁庄公。 )

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 (名词,对尊长或平辈人的尊称。 )

便可白公姥 (名词,称丈夫的父亲。) 邪曲之害公也 (形容词作名词,公正无私的人。)

公车特征拜郎中 (形容词,公家的。 ) 公然抱茅入竹去 (副词,公开。) 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与私相对,属于国家的) 赢乃夷门抱关者 (名词,此用本义:门闩。

抱关者,守门人。) 8 机

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名词,器件。) 衡善机巧 (名词,机件。) 其牙机巧制 (名词,机件。)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名词,关键。) 此子机变 (形容词,灵活,机灵。)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形容词作名词,机变:灵巧应变的方法。)

日理万机 (名词,事务。) 9 雅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副词,平素,向来。) 察纳雅言( 形容词,正确的。) 明经义谙雅故( 形容词,旧时的。)

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 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6)信义安所见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信义所见安乎” (三)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全家被杀)

(3)皆为陛下所成就 (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被活捉)

《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

一、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员径八尺(员,通“圆”,圆周) 2.形似酒尊(尊,通“樽”,酒器) 3.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擒拿) (二)古今异义

1.常从容淡静 (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 (古义:不去 ( 应荐 ) 。今义:不可以。 ) 3.公车特征拜郎中( 古义:特地征召。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

(古义:指官职名称;今义:中医医生)

4.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古义:篆,篆文。文,通“纹”,花纹。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

5.覆盖周密无际 (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细致。 )

6.振声激扬 (古义:激越、传扬。此指清脆响亮。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7.寻其方面( 古义:方向。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

8.衡下车,治威严 (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从车上下来。 ) 9.上下肃然 (古义:整肃,老实收敛的样子。今义:十分恭敬的样子,如:肃然起敬。 ) 10.中有都柱 (古义:大,音dū。又如:军惊而坏都舍。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 ( 音dōu ) 。)

11.不好交接俗人(古义:结交;今义:移交和接替)

(三)词类活用

1.时天下承平日久 (名词作状语,当时。 ) 2.衡少善属文( 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 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

4.妙尽璇机之正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 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形容词意动用法,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 残贼公行(公然、公开地)

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 脚著谢公屐(对人的尊称) 2 辟

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 唇吻翕辟(开,打开)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 辟邪说(排除,驳斥) 疆土之新辟者(开垦) 3 征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名词,证据,征验。)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动词,表现。)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动词,出征。) 旁征博引 (动词,寻求,搜集。)

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动词,征收,征取。)

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

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岁征民间(征收) 4 制

①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③吴起 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 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5 精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形容词,精心。) 以精铜铸成 (形容词,精纯。)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名词,本义是精舂过的上等白米。)

齐楚之精英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精粹的宝器。)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形容词,精锐。) 三打白骨精 (名词,精怪。) 殚精竭虑(名词,精力,精神。) 6 施

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动词,设置。)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动词,施行,实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动词,施加,强加。)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动词作名词,给予、赠送的东西。)

靡计不施,迄无济 (动词,使用。) 未报秦施( 动词作名词,恩惠。) 何施之为( 动词,报答。 ) 7 关

施关发机 (名词,枢纽,关键。 )

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 (动词,涉及,关系到。)

距关,勿内诸侯(名词,关口,要塞。此指函闻弦歌而知雅意( 形容词,属旧时敬辞,可译为“美好的”。 ) 附庸风雅 (名词,《诗经》中的“大雅”和“小雅”。 ) 10观

观太学(观摩学习) 大王见臣列观(殿堂)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 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启窗而观(看) 11因

① 因入京师(因而) ② 因以讽谏(就)

③ 因其势而利导之(乘、顺着)

④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 12 乃

① 十年乃成(才) ② 遂乃研核阴阳(就)

③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④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也,表判断) 2. 倒装句

(1)否定句宾语前置 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未有之) ②自古及今,未之尝闻。(未尝闻之) ③残贼公行,莫之或止。(莫或止之) (2)状语后置

① 果地震(于)陇西 ② 讽议(于)左右 3.被动句(①—③无被动词,④—⑧有被动词)。

①举(被)孝廉不行 ②连辟(被)公府不就 ③兵(被)挫地(被)削 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⑤不凝滞于物 ⑥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⑦而自令见放为 ⑧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4.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① 果地震(于)陇西 ② 讽议(于)左右 二、重点文言虚词及知识。 (一)副词

1.表示全面、概括的副词。

①皆:皆隐在尊中。/于是皆服其妙。/皆出营立观。

②咸: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③尽:妙尽璇机之正。/尽收其他。/尽失其度。

高中语文 文言知识归纳 新人教版必修1

⑤俱:船、粮、战俱办。/待吾客与俱。 ⑥悉:悉使羸兵负草填之。/悉府库以赈之。 ⑦举:举家庆贺。/杀人如不能举。 ⑧胜:刑人如恐不胜。/不胜枚举。 ⑨备: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2.表示长久、经常的副词。

①常: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常痛于骨髓。

②雅: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③素:荣禄遇足下素厚。/素疾大户兼并。 ⑤教授、博士、直讲、助教(教学人员)(“有

司业、博士为之师”) (四)关于文化常识 1. 文史专名 (1) 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2)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 学问和技能 ) (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4)经、传:“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 (5)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国志》。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①生生所资 动作名,生活 ②审容膝之易安 动作名,容膝的小屋 2.动词作状语

感吾生之行休 动作状,将要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倚南窗以寄傲 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

② 携幼入室 形作名,幼儿,儿童 3.表示否定的副词。

①不:衡不慕当世。 ②未: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③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④弗:行道之人弗受。

⑤非: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⑥毋:赵王畏秦,欲毋行。

⑦勿:愿将军勿虑。 ⑧莫: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二)关于官职任命、调动、贬谪等的词语。 1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 2行:去应荐。

3 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

4就:就职,任职。 5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 6应:应职,接受官职。 7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 8 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9 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 10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11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 12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

13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 14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5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

(三)官职、年号、地名、学校及相关用语。 1. 官职

(1)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2)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

(3)大将军:位比三公。邓骘位在三公之上。 (4)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设公车令。

(5)郎中:官名。

(6)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

(7)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 (8)国王:指河间王。国,诸候国。 (9)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 2.年号纪年

①永元中 ②阳嘉元年③永和初 ④元丰七年 ⑤元和十年⑥德二年 3. 地名

①南阳西鄂人也 ②三辅(京城附近的三个地区)③河间相 ④京师(京城) 4.学校

①太学(最高学俯)(“今诸生学于太学”) ②观、游(指游学,考察学习) ③庠、序(学校)(“俾人邑痒”)

④国子监(明清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称监生)(6)史汉:《史记》、《汉书》。 (7)《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8)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 (9)通史;断代史。(例如:《史记》;《汉书》) (10)《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范都城,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

必修5文言知识归纳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乃瞻衡宇 (衡,通“横”,横木)

(2)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为什么)

(3)景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日光)

二、古今异义 1.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 2.情话

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3.有事

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 4.窈窕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5.来者

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 6.征夫

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 7.扶老

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 8.风波

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 9.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工作 10.去留

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 11.寻

古义:不久;今义:寻找 12.交

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义“交友”、“交通”等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园日涉以成趣 名作状,每日、每天 ② 时矫首而遐观 名作状,有时 2.名词作动词

① 策扶老以流憩 名作动,拄着

② 乐琴书以消忧 名作动,弹琴,读书 ③ 或棹孤舟 名作动,划船 2.形容词作状语

心惮远役 形作状语,到远处。 (四)使动用法

① 审容膝之易安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安乐

② 眄庭柯以怡颜 形容词的使动,使 愉快 (五)意动用法

① 悦亲戚之情话 意动,以 为愉快 ② 乐琴书以消忧 意动,以 为乐 ③ 善万物之得时 形容词意动,以 为善

四、一词多义 1.行 Xíng

① 感吾生之行休 《归去来兮辞》(副词,将,将要。)

②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六则》(动词,行走。)

③ 为吾子之将行也 《殽之战》(动词,离开,前往。) ④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观沧海》(动词,运行。)

⑤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动词,实行,执行。)

⑥ 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庖丁解牛》(名词,行为,动作。) ⑦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信陵君窃符救赵》(名词,品行。)

⑧《琵琶行》 (行,古诗一种体裁。) háng

①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 杜甫《绝句》(量词,排,行。) ② 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于阡陌之中 《过秦论》(泛指军队。) ③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苏武传》(名词,辈分。) 2.引

① 丁壮者引弦而战 《塞翁失马》(动词,开弓,拉弓。)

② 相如引车避匿 《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牵,拉,引。)

③ 引壶觞以自酌 《归去来兮辞》(动词,拿来,取来。) ④ 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召请,召引。) ⑤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赤壁之战》(动词,避开,退却。)

⑥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出师表》(动词,引用,援引。)

⑦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滕王阁序》(名词,前言,序文。) 3.乘 chãng

① 聊乘化以归尽 《归去来兮辞》(动词,

高中语文 文言知识归纳 新人教版必修1

②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动词,骑,坐,驾御。) ③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过秦论》(介词,凭借,趁着。)

④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动词,交互,连接)

⑤ 目京师乘风雪 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动词,冒着,顶着。) shâng

①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万乘 《触龙说赵太后》(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②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殽之战》(“四”的代称。) 4.策

① 执策而临之 《马说》(名词,竹制的马鞭。)

② 策扶老以流憩 《归去来兮辞》(动词,拄着。) ③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同“册”,记录。) ④ 蒙故业,因遗策 《过秦论》(名词,策略。)

⑤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计策,计谋。) 5.审

① 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动词,明白,知道。)

②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察今》(动词,考察,观察。)

③ 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 《狱中杂记》(动词,审问,审判。) 6、委

① 曷不委心任去留 《归去来兮辞》(动词,随从,顺从。)

② 如土委地 《庖丁解牛》(动词,散落,堆积。)

③ 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过秦论》(动词,托付。)

④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陈太丘与友期》(动词,放弃,舍弃。) 7.怀

① 怀良辰以孤往 《归去来兮辞》(动词,留恋,爱惜。)

② 则有去国怀乡 《岳阳楼记》(动词,怀念,想念。)

③ 新妇谓府吏,感恩区区怀 《孔雀东南飞》(名词,心情。)

④ 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赤壁之战》(动词,心中藏着。) ⑤ 汝姊在吾怀 《项脊轩志》(动词,胸前。) ⑥ 怀其璧,从径道亡 《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揣着。) 8.而

① 觉今是而昨非 连词 表并列 ② 门虽设而常关 连词 表转折 ③ 时矫首而遐观 连词 表修饰 ④ 鸟倦飞而知还 连词 表承接 ⑤ 泉涓涓而始流 连词 表修饰 9.之

①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助词,取独 ② 恨晨光之熹微 助词,取独 ③ 悦亲戚之情话 助词,取④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助词,取独

⑤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动词,到,往 ⑥ 求之靡途 代词,它 ⑦ 公田之利 助词,的 ⑧ 会有四方之事 助词,的 ⑨ 感吾生之行休 助词,取独 10.以

① 既自以心为形役 介词,使,让 ② 舟遥遥以轻飏 连词,表修饰,“而”

③ 农人告余以春及 介词,把 ④ 引壶觞以自酌 连词,表承接 来

⑤ 聊乘化以归尽 连词,表修饰 ⑥ 园日涉以成趣 连词,表结果 ⑦ 木欣欣以向荣 连词,表修饰 ⑧ 问征夫以前路 介词,用 ⑨ 乐琴书以消忧 连词,表目的 ⑩ 耕植不足以自给 连词,用来,来

⑴ 诸侯以惠爱为德 介词,把 ⑵ 家叔以余贫苦 介词,因为,由于

⑶ 策扶老以流憩 连词,相当于“而”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二)倒装句

1.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① 将有事于西畴 ② 农人告余以春及 ③ 问征夫以前路 2.宾语前置

① 复驾言兮焉求 (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②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③ 乐夫天命复奚疑 (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④ 皆口腹自役 (宾语前置句,代词“自”作宾语前置) (三)被动句

① 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② 遂见用于小邑 (见,被) (四)省略句 ① 寓形(于)宇内复几时? (省介词“于”) ② 稚子候(于)门 (省介词“于”)

③(余)脱然有怀,(余)求之靡途 (省主语“余”) ④ 于是(余)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省主语“余”) ⑤(余)或命巾车,(余)或棹孤舟 (省主语“余”) (五)固定句式 又 又 )

例:载饥载渴 载歌载舞 【附】 一、“以、而、之、兮、来”五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①以

③之

语的“啊”或“呀”,如“归去来兮”

⑤来:虚词,可当助词讲。无义,如“归去来兮”。有时为句尾语气词,相当于“咧”。 二、本文出现了五个疑问代词,请找出来,分析它们的词义。

明确: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还愁苦则独自悲伤呢?)

复驾言兮焉求(我还乘车出去干什么呢?)

高中语文 文言知识归纳 新人教版必修1

曷不委心任去留(何不随心任意地生活呢?) 胡为乎遑欲何之(为什么那样遑遑终日,想到哪里去呢?)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宇

①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句意:不过由于君子看到细微的预兆。) ②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 句意:驾着车在高高的道路上前行。) ③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消散。句意:云消雨停,阳光普照,天空明朗。) 二、古今异义

① 穷且益坚(穷:困厄,处境艰难。今常用于穷困的意思。句意:处境艰难,而意志更坚。) ② 一介书生(一介:一个。“介”量词。今常用于“介绍”“介于”等意。句意:一个书生。) ③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今无此意。句意:自己和终军的年龄相同,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

④ 盛筵难再(再:第二次。今相当于“又”。旬意:难有第二次遇到。)

⑤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云尔:语气词,用在句尾,表示述说完了。今无此意。句意:请各位宾客竭尽文才,写出像潘岳、陆机那样的好作品。)

⑥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学士,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常用来指学位。句意:文坛上众望所归的孟学士,文章的辞采有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样灿烂夺目。)

⑦ 阮籍猖狂(猖狂,狂放,不拘礼节;今指狂妄而放肆。)

⑧ 千里逢迎(逢迎,迎接;今指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⑨ 童子何知(童子,谦辞,晚辈,后生;今指儿童。)

⑩ 彩彻区明(彩,日光;今指彩色。)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雾”“星”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② 上出重宵,下临无地 “上”“下” 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向上”“向下”。 2.名词作动词

① 一言均赋 “赋”,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铺陈”。

② 目吴会于云间 “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

③ 烟光凝而暮山紫 “紫”,呈现出紫色 ④ 梓泽丘墟 “丘墟”,成为荒丘废墟

3.名词的意动

襟三江而带五湖 “襟”“带”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以 为衣襟”和“以 为束带”。 (二)形容词的活用

① 四美具,二难并 “美” “难”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美”指“美好的事物”,“难”指“难得的人”。

② 宾主尽东南之美 “美”指俊杰 (三)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 徐孺下陈蕃之榻 下,使 放下

② 腾蛟起凤 腾,使 腾空;起,使 起飞

③ 川泽纡其骇瞩 骇,使 吃惊 ⑤ 窜梁鸿于海曲 窜,使 逃匿 四、一词多义 1. 尽:

① 宾主尽东南之美 副词,全、都。 ② 潦水尽而寒潭清 形容词,完了、没有。

③ 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 动词,死、死亡。 ④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阿房宫赋》) 副词,最。 2. 胜:

① 胜友如云 形容词,才华出众的。 ② 躬逢胜饯 形容词,盛大的。

③ 胜地不常 形容词,美的、美丽的。 ④ 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动词,能承受、能胜任。

⑤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并序》) 动词,超过。

⑥ 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鸿门宴》) 形容词,尽、完。 3. 穷:

① 响穷彭蠢之滨 副词,尽。 ② 穷睇眄于中天 副词,尽。

③ 穷且益坚 名词,因厄、处境艰难。

④ 岂效穷途之哭 形容词,走到头的。 ⑤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形容词,穷困。 4. 舍:

① 舍簪笏于百龄 动词,舍弃。 ②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 名词,客舍、住所。 ③ 退三舍而避之(《城濮之战》) 古代一天行军的路程。

④ 夫人请之,吾舍之矣(《毅之战》) 动词,释放、放弃。 5. 临:

① 临别赠言 副词,将要。 ② 临帝子之长洲 动词,面对。 ③ 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劝学》) 俯视,从高处向低处看。 ④ 临视,则虫集冠上(《促织》) 到、走近。

6. 怀:

① 怀帝阍而不见 动词,想念。 ② 有怀投笔 名词,心思。 ③ 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壁从径道亡(《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词,揣着。 7. 序:

① 序属三秋 名词,时序。 ② 滕王阁序 序言、序文。 ③ 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与陈伯之书》) 名词,次序、秩序。 ④ 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动词,安排次序。 五、特殊句式 1.定语后置句

① 都督阎公之雅望 ② 宇文新州之懿范 ③ 孟学士之词宗

④ 王将军之武库 ⑤ 等终军之弱冠 ⑥ 慕宗悫之长风 2.宾语前置句 童子何知 3.状语后置句 ①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② 空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③是所望于群公 于海曲 ⑥ 屈贾谊于长沙

《逍遥游》文言文知识归纳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怒:奋发。

2.抟:环旋着往上飞。扶摇:旋风。 3.夭阏(â):阻塞。 4.奚以 为:表反问,哪里用得着 呢? 5.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6.绝:超越。 二、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三餐而反(通“返”,返回) 3.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4.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5.而(nài)征一国者(通“耐”,能力) 6.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返”) 7.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8.而后乃今培风(通“凭”,凭借,依靠) 9.其正色邪(通“耶”,语气词) 10.汤之问棘也是已(通“矣”,语气词) 11.辩乎荣辱之境(通“辨”,辨明) 12.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用于整数和余数之间) 三、古今异义

1.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2.果然:古义:很饱的样子。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3.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 4.野马:古义:流动的雾气。今义:野生之马

5.羊角:古义:旋风。今义:羊的角

6.天池:古义:天然形成的大水池。今义:湖泊的名称(在吉林长白山)

7.海运:古义:海波动荡;今义:海洋运输 8.小年:古义:短的寿命;今义:指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民间节日

9.是: 古义:这;今义:作判断词 10.控:古义:投,落下;今义:控制 11.虫:古义:泛指动物;今义:虫子

12.枪:古义:触碰; 今义:发射枪弹的武器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水击三千里(水,在水面上) (二)名词作动词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作动,南行) 2.不过数仞而下(下,落下,降落) (三)形容词作名词 《齐谐》者,志怪者也(形作名,怪异之事物) (四)形容词作动词

怒而飞(怒,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 (五)使动用法

1.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合:使 满意;征:使 信任)

2.彼于致福者(致,使 到来) 五、一词多义 1.之:

① 鹏之徙于南冥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 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 ③ 穷发之北(助词,的) 2.息:

① 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②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高中语文 文言知识归纳 新人教版必修1

①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代词,代鹏)

②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

③ 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代词,他们) 4.以:

① 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 ②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 ③ 以八千岁为春(介词,把) ④ 奚以知其然也(介词,凭)

⑤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介词,因为) 六、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齐谐》者,志怪者也。( 者, 也) 2.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者, 也)

3.南冥者,天池也。( 者, 也) 4.此小大之辩也( 也) 5.此小年也( 也) 6.此大年也( 也)

7.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者也) (二)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① 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句,= 以奚知其然也)

② 莫之夭阏(â)者(宾语前置,= 莫夭阏之) ③ 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 彼且适奚也) ④ 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 之二虫又知何)

⑤ 彼且恶(wū)乎待哉(宾语前置,= 彼且待恶乎哉)

2.状语后置句

① 覆杯水于坳(āo)堂之上(介词结构后置,= 于坳堂之上覆杯水)

② 翱翔蓬蒿之间(介词结构后置,= 于蓬蒿之间翱翔)

③ 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结构后置,= 以六月息去) (三)省略句

翱翔(于)蓬蒿之间。(省介词“于”) (四)固定句式

1.其 其 :表选择,是 还是 例: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译: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2.奚以 为:表反问,哪里用得着 呢 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译:哪用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 3.且夫:连词,表递进,况且,再说 4.故夫:语气词,表示要发议论,不译 5.若夫:连词,表示提出另一话题,至于 七、难句翻译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译:哪用高飞九万里往南去呢?

2.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译:所以那些才智能胜任一官之职,善行能联合一乡的人,品德可使一国君主满意,能力使一国的人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就像斥鴳(yàn)一样所见甚小啊。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wū)乎待哉?

译:至于那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遨游的人,他们还凭借什么呢?

4.故曰:圣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神人无意于求功,修养最高的人无意于求取名声。

《陈情表》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夙遭闵凶 (通“悯”,怜悯) 2.零丁孤苦 (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常在床蓐 (通“褥”,草席) 4.四十有四 (通“又”,用在整数和余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 (古:不能走路;今:不可以,不中用)

2.举臣秀才 (古:优秀人才;今: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 3.孤苦零丁,至于成立(至于:古:直到 ,到了 ;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 )(成立:古:成人自立;今:(组织,机构)正式建立)

4.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古:报答;今: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申诉,诉说;今: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辛酸,苦楚;今:身心劳苦) 7.臣欲奉诏奔驰(古:赶快向前,奔走效力;今:车马等很快的跑 )

8.拜臣郎中(古:尚书部的属官;今:中医医生)

9.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古: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今:数量少)

10.岂敢盘桓(古:犹疑不决的样子;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逗留)

11.除臣洗马(古:太子的属官;今:清洗马匹)

12.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古:进退两难;今:狼和狈 )

13.寻蒙国恩 (古:不久;今:寻找 )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的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名词作状语,向上

(二)名词作动词

1.且臣少仕伪朝 名词作动词,做官

2.臣少多疾病 名词作动词,生病

3.举臣秀才 名词作动词,做秀才,为秀才

4.举臣孝廉 名词作动词,做孝廉,为孝廉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夙遭闵凶 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2.猥以微贱 形容词作名词,微贱的身份

3.沐浴清化 形容词作名词,清明的政治教化

4.凡在故老 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人

5.愿陛下矜悯愚诚 形容词作名词,诚心

(四)形容词作动词

动词,远离

2.则刘病日笃 形容词作动词,加重

(五)动词作名词

臣之进退 动词作名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六)使动用法

1.臣具以表闻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知道

2.无以终余年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结束

3.保卒余年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终了 四、一词多义 1.以

① 臣以险衅 连词,因为

② 猥以微贱 介词,凭借

③ 臣具以表闻 介词,用 ④ 谨拜表以闻 连词,表目的 ⑤

伏维圣朝以孝治天下 介词,用 ⑥ 臣以供养无主 连词,因为 2.于

① 急于星火 介词,比 ② 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介词,对向 3.之

① 外无期工强近之亲 助词,的 ② 臣之进退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4.少

① 少多疾病 年岁小 ② 解鞍少驻初程 稍稍 ③ 少仕伪朝 年青时 ④ 一时多少豪杰 多少 5.志

① 舅夺母志 志向 ② 听臣微志 愿望 ③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做标记 ④ 寻向所志 标志 6.应

①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照料

②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回答 7.婴

① 夙婴疾病 缠绕,被缠绕

② 举婴,欲投之河 婴孩 8.矜

① 犹蒙矜育 怜惜 ② 不矜名节 自夸 ③ 鉏耰棘矜 矛、戟等武器的柄 9.悯 ① 夙遭闵凶 通 “悯”,可忧患的事

② 悯臣孤弱 怜惜,悲痛 10.薄

① 门衰祚薄 浅薄

高中语文 文言知识归纳 新人教版必修1

③ 厚古薄今 轻视,看不起 11.期

①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一定的期限

② 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约定,约会

③ 良剑期乎断 希望,要求

④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一周年,一整月)此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 12.疾

① 而刘夙婴疾病 病(一般的生病)

② 凡牧民者必知其疾 痛苦,疾苦

③ 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缺点,毛病

④ 吾疾贫富之不均,今为汝均之 厌恶,憎恶

⑤ 疾风知劲草 迅猛,急速

⑥ 嫉恶如仇 厌恶,憎恶 13.除

① 除臣洗马 授予官职

②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台阶 ③ 攘除奸凶 除掉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2.今臣亡国贱俘 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4.实为狼狈 5.本图宦达

(二)介词结构后置句 1.急于星火

2.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三)被动句

1.而刘夙婴疾病 (被 缠绕) 2.则告诉不许(不被允许) (四)省略句

1.谨拜表以闻(之,指陛下)(省宾语) 2.具以表闻(之,指陛下)(省宾语) 3.则告诉(上官)(上官)不许(省兼语:主语和宾语)

4.除臣(为)洗马(省谓语) 5.少仕(于)伪朝(省介词) (五)固定句式 1.无以:没有用来 的方法。例: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2.既 终 :既 又 ;既 也 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9w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