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宋代文学批评笔记

更新时间:2024-03-29 03:3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五节 宋代文学批评

【章节要点】

一、宋代文学的整体状况 二、文学批评特点 三、文学批评文本

四、文本阅读:严羽《沧浪诗话·诗辨》 文本阅读提问:

文本阅读《沧浪诗话·诗辨》: 1.严羽为何要作《沧浪诗话》? 2.严羽整理的文学史传统是怎样的?

3.严羽的理论是否开启后代的格调、神韵说?

一、宋代文学的整体状况

【提纲】

1.宋代社会状况

2.宋代文学创作的特点:偃武修文,文化高涨 3.唐宋之别

1.宋代社会状况

用文人政治代替武人政治。

军队-国弱-开支大 矛盾尖锐

科举严格-人才选拔公平 文人地位高

文化发达,教育普及

道学的建立:气节,格物致知 市民社会发达

2.宋代文学创作的特点 偃武修文 1.宋初三体 2.诗文革新 3.江西诗派

3.唐宋之别 缪钺

唐诗如芍药,海棠(艳丽,以风韵取胜),宋诗如寒梅秋菊(以瘦劲取胜) 食荔枝 吃橄榄(初觉生涩,回味无穷) 登高山 曲径寻幽(曲折回环) 修亭院 园林中细处的营建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二、文学批评特点

1.诗文批评繁盛 点评

诗话(六一指的是:六一居士,“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於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2.道统文学思想强化

3.词论发展

三、文学批评文本 文学批评关键词

【穷而后工】、【有为而作】、【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句中有眼】、【无意于文】、【活法】、【“作者求与古人合,不若求与古人异。求与古人异,不若不求与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与古人异而不能不异。”】、【反江西诗派】

【穷而后工】 欧阳修:穷而后工

《梅圣俞诗集序》:“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屈原的发愤抒情——司马迁的发愤著书——欧阳修的“穷而后工”

心中郁积,易产生创作冲动

对人生更有体会,写到“人情之难言” “古人好悲音”

现实目的性(“穷”可自然转换),对贵族写作的反叛

【有为而作】 苏轼:有为而作

《题柳子厚》诗:诗须有为而作。 一是真实的感受及书写冲动。 二是创作须有积极的目的和作用。

顾况: 一别二十年,人堪几回别。

王安石: 一日君家把酒杯,六年浪波与尘埃。 不知乌石岗头路,到老相寻得几回。

白居易: 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

苏轼: 儿童悮喜朱颜在,一笑哪知是酒红。

刘禹锡:遥望洞庭湖水面,白银盘里一青螺。 黄庭坚: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无一字无来处】 黄庭坚: 无一字无来处

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

【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与洪驹父书三首》中说:“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句中有眼】 诗眼

活字:孤灯燃梦客,寒杵捣乡愁。(岑参) 拗字:渡口月初上,人家渔未归。(刘长卿)

【无意于文】

子美诗妙处乃在无意于文,夫无意而意已至,非广之以《国风》、《雅》、《颂》,深之以《离骚》、《九歌》,安能咀嚼其意味,闯然入其门耶?

【活法】 吕本中:活法 “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 “所谓法者,行所不得不行,止所不得不止,而起伏照应,承接转换,自神明变化于其中。若泥此处应如何,彼处应如何,不以意运法,转以意从法,则死法矣。” (沈德潜) 苏轼: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与古不合】

姜夔:“作者求与古人合,不若求与古人异。求与古人异,不若不求与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与古人异而不能不异。”

【反江西诗派】

“浑然”之境(叶梦得)VS字句分析

“言志”(张戒)VS只讲技法,不讲抒情功能 “系以味不以形”(杨万里)VS专求表层美感 “诗外工夫”(陆游)VS文本世界的局限

四、文本阅读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

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若自生退屈,即有下劣诗魔入其肺腑之间;由立志之不高也。行有未至,可加工力;路头一差,愈骛愈远;由入门之不正也。故曰: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又曰:见过于师,仅堪传授;见于师齐,减师半德也。工夫须从上做下,不可从下做上。先须熟读《楚辞》,朝夕讽咏以为之本;及读《古诗十九首》,乐府四篇,李陵、苏武、汉、魏五言皆须熟读,即以李、杜二集枕藉观之,如今人之治经,然后博取盛唐名家,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虽学之不至,亦不失正路。此乃从顶上做来,谓之向上一路,谓之直截根源,谓之顿门,谓之单刀直入也。

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

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其用工有三:曰起结,曰句法,曰字眼。其大概有二:曰优游不迫,曰沉着痛快。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惟李、杜得之,他人得之盖寡也。

禅家者流,乘有小大,宗有南北,道有邪正;具正法眼者,是谓第一义。若声闻、辟支果,皆非正也。论诗如论禅:汉、魏、晋等作与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大历以还之诗,则已落第二义矣。晚唐之诗,则声闻、辟支果也。学汉、魏、晋与盛唐诗者,临济下也。学大历以还者,曹洞下也。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故也。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然悟有浅深,有分限之悟,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汉、魏尚矣,不假悟也。谢灵运至盛唐诸公,透彻之悟也。他虽有悟者,皆非第一义也。吾评之非僭也,辨之非妄也。天下有可废之人,无可废之言。诗道如是也。若以为不然,则是见诗之不广,参诗之不熟耳。试取汉、魏之诗而熟参之,次取晋、宋之诗而熟参之,次取南北朝之诗而熟参之,次取沈、宋、王、杨、卢、骆、陈拾遗之诗而熟参之,次取开元、天宝诸家之诗而熟参之,次独取李、杜二公,又取大历十才子之诗而熟参之,又取元和之诗而熟参之,又取晚唐诸家之诗而熟参之,又取本朝苏、黄以下诸诸公之诗而熟参之,其真是非亦有不能隐者。倘犹于此而无见焉,则是野狐外道蒙蔽其真识,不可救药,终不悟也。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而古人未尝不读书,不穷理。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羚,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义无穷。近代诸公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以是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终篇,不知着到何在。其末流甚者,叫噪怒张,殊乖忠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诗而至此,可谓一厄也,可谓不幸也。然则近代之诗无取乎?曰:有之,吾取其合于古人者而已。国初之诗,尚沿袭唐人:王黄州学白乐天,杨文公、刘中山学李商隐,盛文肃学学韦苏州,欧阳公学韩退之古诗,梅圣俞学唐人平淡处。至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法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山谷用工尤深刻,其后法席盛行,海内称为江西宗派。近世赵紫芝、翁灵舒辈,读喜贾岛、姚合之语,稍稍复就清苦之风;江湖诗人多效其体,一时自谓之唐宗,不知止入声闻、辟支之果,岂盛唐诸公大乘正法眼者哉!嗟乎!正法眼之无传久矣。唐诗之说未唱,唐诗之道有时而明也。今既唱其体曰唐诗矣,则学者谓唐诗诚止于是耳。兹诗道之重不幸耶!故予不自量度,辄定诗之宗旨,且借禅以为喻,推原汉、魏以来,而截然谓当以盛唐为法(原注:后舍汉、魏而独言盛唐者,谓古律之体备也)。虽获罪于世之君子,不辞也。

严羽在《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中自诩“以禅喻诗,莫此亲切。” 前人研究的几个误解:

1.认为存在两种最高级别的“妙悟”,一个是“第一义之悟”,一个是“透彻之悟”。从而

导致认为严羽开了格调(“第一义之悟”)和神韵(“透彻之悟”)两个头。(郭绍虞先生) 2.后人对严羽的诟病中最严重的,就是对临济宗和曹洞宗有高下之分的否定 3.以文字为诗,与散文化倾向(程千帆先生) 诗有别材,对于书与理。

4.“羚羊挂角”等禅语隐喻诗歌的神韵冲淡、意境空灵。开启了后世神韵说

严羽既然标举空灵蕴藉的“兴趣”,认为“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是提倡冲淡空灵,是王孟一家,为何表面上要推崇李杜诗为诗歌极致?

1.入门须正,立志须高 师法策略和审美理想

2.妙悟

“禅家者流,乘有小大,宗有南北,道有邪正” 佛家有三乘:菩萨乘,辟支乘,声闻乘。

北宗:神秀,讲究渐悟 南宗:惠能,讲究顿悟。

临济宗与曹洞宗

临济宗讲究“棒喝”,施教方式偏重于行为上的开导,较为活泼生动,直接明白。 曹洞宗强调哲学思辨,在语言使用上是隐晦玄妙、秾丽峭刻的,讲求绳墨法度。

禅道与诗道分别构成至少三个等级制序列:

(一)禅道方面

(1)大乘南宗正法眼第一义临济宗; (2)第二义曹洞宗; (3)小乘声闻辟支果;

(二)诗道方面

(1)汉魏晋盛唐之诗; (2)大历以还之诗; (3)晚唐之诗;

“汉魏尚矣,不假悟也”

“谢灵运至盛唐诸公,透彻之悟也”

《景德传灯录》卷二四《清凉文益禅师》:“问:‘如何是第一义?’师曰:‘我向汝道是第二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9n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