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危险源辨识、控制与评价

更新时间:2023-03-20 07:0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三章 风险辨识、控制评价 风险辨识、

一、危险源的概念及其分类

险 是指材料、物品、系统、工艺过程、设施或工厂对 是指材料、物品、系统、工艺过程、财产或环境具有产生伤害的潜能。 人、财产或环境具有产生伤害的潜能。

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 危险辨识 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 产过程的特征。 产过程的特征。 我们所说的危险源是指在作业中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地点、部位、 我们所说的危险源是指在作业中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地点、部位、 场所、工器具和行为动作等。 场所、工器具和行为动作等。 有可能造成危害的作业环境。 (1) 有可能造成危害的作业环境。 有可能造成危害的机器设备等物体。 (2) 有可能造成危害的机器设备等物体。 (3) 作业人员在作业中违反安全工作规程,随心所欲地操作。 作业人员在作业中违反安全工作规程,随心所欲地操作。

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1. 第一类危险源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把系统中存在的、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 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实际工作中往往把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 载体看作第一类危险源来处理。 载体看作第一类危险源来处理。

2. 第二类危险源 导致约束、 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包括人、 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二类危险源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

3. 危险源与事故 一起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起作用的 结果。 结果。 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时释放出的能量是导致 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坏的能量主体, 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坏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 的严重程度,它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 的严重程度,它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 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 故的必要条件, 故的必要条件,其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 能性的大小。 能性的大小。

二、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及其分类《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GB18218-2009) 中给出了重大危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GB18218- 险源的定义及其分类。 险源的定义及其分类。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 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线的单元。 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线的单元。 它分为易燃、易爆、有害物质的贮罐区,易

燃、易爆、 它分为易燃、易爆、有害物质的贮罐区,易燃、易爆、有毒物 质的库区,具有火灾、爆炸、中毒危险的生产场所, 质的库区,具有火灾、爆炸、中毒危险的生产场所,企业危险 建筑物,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七类。 建筑物,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七类。

(一)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 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 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二)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q1,q2...qn——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 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 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 q1,q2...qn Q1,Q2...Qn——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 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 Q1,Q2...Qn——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t 若满足:

q1 + q2 + ....... + n ε 1 q Q1 Q2 Qn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则定为重大危险源。55

重 大 危 险 源 辨 识 国 家 标 准

52

重 大 危 险 源 辨 识 国 家 标 准

53

重 大 危 险 源 辨 识 国 家 标 准

54

4.第一类危险源辨识 4.第一类危险源辨识 第一类危险源辨识原则是, 第一类危险源辨识原则是,应该认真考察系统中能量 的利用、产生和转换情况, 的利用、产生和转换情况,弄清系统中出现的能量或危险 物质的类型,研究它们对人或物的危害, 物质的类型,研究它们对人或物的危害,在此基础上来辨 识危险源。 识危险源。 5. 第二类危险源辨识 第二类危险源辨识原则是, 第二类危险源辨识原则是,在辨识第一类危险源的基 础上, 础上,找寻可能使对第一类危险源控制措施失效的不安全 因素。主要通过系统安全分析来辨识第二类危险源。 因素。主要通过系统安全分析来辨识第二类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的三个目的: 危险源辨识的三个目的:

提高识别效率 节省时间

工艺生产过程中所接触的物料不是都有危险性的; (1)工艺生产过程中所接触的物料不是都有危险性的; 工艺过程和单元操作也不是都有危险性。 工艺过程和单元操作也不是都有危险性。危险性识别的作用

(2)危险源识别要了解存在的危险性在什么条件下可以 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变成现实。 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变成现实。危险性识别的 经济意义

在危险源识别的基础上, (3)在危险源识别的基础上,才可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有 效的防范措施。 效的防范措施。19

危险源识别方法大致分为:对照法、 危险源识别方法大致分为:对照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石化生产 危险源识别

材料性质

生产工艺

生产操作

组织管理措施

动态化工过程

20

风险辨识、控制评价(石油化工) 风险辨识、控制评价(石油化工) 3.1 3.2 3.3 石油化工生产危险物质的识别 化工工艺过程危险性辨识 安全评价方法

21

3.1

石油化工生产危险物质的识别物料危险性调查

3.1.1

3.1.2 危险物品的分类 不稳定物质(活性化学品) 3.1.3 不稳定物质(活性化学品)的识别 3.1.4 混合危险物质的识别

22

3.1.1 物料危险性调查(一)物料危险性调查的主要内容(1)一般项目 包括物料的名称(中英文名称、商品名称)、外形、颜色、气味、分 )、外形 (1)一般项目 包括物料的名称(中英文名称、商品名称)、外形、颜色、气味、 子式、结构式等。并对其危险性进行鉴别。 子式、结构式等。并对其危险性进行鉴别。 (2)物理性质 包括物料的密度、蒸气的相对密度(以空气密度为基准, (2)物理性质 包括物料的密度、蒸气的相对密度(以空气密度为基准,即与空气的相 对密度)、临界温度、临界压力、熔点(冰点、凝固点) 沸点、蒸气潜热、 )、临界温度 对密度)、临界温度、临界压力、熔点(冰点、凝固点)、沸点、蒸气潜热、熔化 比热容、蒸气压,以乙醚为基准的相对蒸发速度、导热系数、粘度、 热、比热容、蒸气压,以乙醚为基准的相对蒸发速度、导热系数、粘度、介电常 电阻或电导。 数、电阻或电导。 (3)化学性质 包括生成热、聚合热、燃烧热、分解热、混合热、热稳定性( (3)化学性质 包括生成热、聚合热、燃烧热、分解热、混合热、热稳定性(分解或 聚合的最低温度,包括常压或压力下的差热分析数据) 冲击敏感性、自燃温度、 聚合的最低温度,包括常压或压力下的差热分析数据)、冲击敏感性、自燃温度、 闪点、燃烧极限(爆炸极限) 最小点火能、爆炸过程的最高压力和压力上升速度。 闪点、燃烧极限(爆炸极限)、最小点火能、爆炸过程的最高压力和压力上升速度。 经消化道侵入毒性( (4)毒性 包括吸入毒性(半数致死浓度LC50)、经消化道侵入毒性(半数致死剂量 4)毒性 包括吸入毒性(半数致死浓度LC 经皮肤吸收毒性(半数致死剂量LD 急性中毒症状、慢性中毒症状、 LD50)、经皮肤吸收毒性(半数致死剂量LD50)、急性中毒症状、慢性中毒症状、嗅觉 闻浓度、嗅觉团麻痹浓度、最高容许浓度(MC) 阈限值(TLV) (MC)、 (TLV)、 闻浓度、嗅觉团麻痹浓度、最高容许浓度(MC)、阈限值(TLV)、时间加权平均阈限 (TWA)、短时间接触阈限值(STEL)及上限值(TLV) (STEL)及上限值(TLV)。 (TWA)、短时间接触阈限值(STEL)及上限值(TLV)。 23

(5)危险性的判断 可分为爆炸(爆

轰、爆燃) 易燃、自动着火、自身反应( (5)危险性的判断 可分为爆炸(爆轰、爆燃)、易燃、自动着火、自身反应(聚 分解) 氧化、形成过氧化物、腐蚀、与水或其他物质混合发生危险、 合、分解)、氧化、形成过氧化物、腐蚀、与水或其他物质混合发生危险、 刺激性、窒息性、麻醉性、致癌性、致突变性、至畸胎性等。 刺激性、窒息性、麻醉性、致癌性、致突变性、至畸胎性等。 (6)储存要求 包括容器、储存温度、储存时间及添加的稳定剂。 (6)储存要求 包括容器、储存温度、储存时间及添加的稳定剂。 (7)废弃方法 包括水冲、排放、焚烧、掩埋、 (7)废弃方法 包括水冲、排放、焚烧、掩埋、化学处理和所用的化学品 (8)灭火方法 包括水、喷水雾、泡沫(所用泡沫类型)、二氧化碳、干粉(干性化 (8)灭火方法 包括水、喷水雾、泡沫(所用泡沫类型) 二氧化碳、干粉( 学品) 砂土掩盖、切断可燃物的供给、任其燃烧等, 学品)、砂土掩盖、切断可燃物的供给、任其燃烧等,及灭火过程中应注意 的事项(如火灾时有无有毒气体产生和灭火人员的防护方法) 的事项(如火灾时有无有毒气体产生和灭火人员的防护方法)和禁用的灭火方 法。 (9)人员防护及急救 明确需要采用什么防护用具(对眼、 头部、 (9)人员防护及急救 明确需要采用什么防护用具(对眼、股、头部、手、脚、 身体及呼吸系统的防护用具)及急救方法,如保持安静、呼吸新鲜空气、 身体及呼吸系统的防护用具)及急救方法,如保持安静、呼吸新鲜空气、人 工呼吸、输氧、保温( 用水冲洗净、用洗涤剂冲洗后再用水冲净、 工呼吸、输氧、保温(冷/暖)、用水冲洗净、用洗涤剂冲洗后再用水冲净、 服呕吐剂或解毒剂(所用药物名称) 服呕吐剂或解毒剂(所用药物名称)等。24

(二) 调查方法多渠道取得物料的各种性质资料 (1)括从文献、手册等资料中查找数据;收集事故实例 括从文献、手册等资料中查找数据; 获得数据; 获得数据; 向专利商和制造商索取数据; (2)向专利商和制造商索取数据; (3)利用物质的化学结构推测化合物的不稳定性或从物 质的分解热、燃挠热平衡值推测化合物的不稳定性, 质的分解热、燃挠热平衡值推测化合物的不稳定性,然 后通过试验验证。 后通过试验验证。26

3.1

石油化工生产危险物质的识别物料危险性调查

3.1.1

3.1.2 危险物品的分类 不稳定物质(活性化学品) 3.1.3 不稳定物质(活性化学品)的识别 3.1.4 混合危险物质的识别

27

危险物品的分类: 3.1.2 危险物品的分类: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爆炸品 压缩气

体和 液化气体 易燃液体

1369013690-92)

易燃固体

自燃物品和遇 氧化剂和有 湿易燃物品 机过氧化物

有毒物品

放射性物品 和腐蚀品

28

(1) 爆炸品(Explosives) 爆炸品(Explosives) 定义: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撞击等) 定义: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撞击等),能发生 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 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周围 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 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 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 ;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 爆炸危险,或仅产生热、 爆炸危险,或仅产生热、光、音响或烟雾等一种或几 种作用的烟火物品。 种作用的烟火物品。 爆炸品按危险性分为5 爆炸品按危险性分为5类:即具有整体爆炸 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具有抛射(放射)危险, 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具有抛射(放射)危险, 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具有燃烧危 险和较小爆炸危险或较小抛射危险, 险和较小爆炸危险或较小抛射危险,或两者危 险兼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险兼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无 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 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非常不敏感的爆 炸物质等。 炸物质等。

29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Compressed (2)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Compressed gases and liquefied gases) 定义: 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定义: 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符合下述 两种情况之一者: 两种情况之一者: 临界温度低于50℃或在50℃ 50℃或在50℃时 (1) 临界温度低于50℃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 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 的压缩或液化气体; 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 温度在21.1 ℃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kPa, 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kPa (2) 温度在21.1 ℃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kPa,或 54.4℃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 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 在54.4℃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 或在37.8℃ 37.8℃时 雷德蒸气压(Reid Pressure)大 或在37.8℃时,雷德蒸气压(Reid vapour Pressure)大 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分类为:易燃气体、不燃气体、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分类为:易燃气体、不燃气体、 有毒气体三类。 有毒气体三类。3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9m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