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模式下班级自主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1)

更新时间:2024-07-03 13: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组合作模式下班级自主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作为一种新型的班级管理模式,小组合作下的班级自主管理,结合了学生自主管理和班级具体情况,最大亮点是要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中的主人。本文结合班级自主管理实践中的操作经验,对这一模式做了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小组合作模式;班级;自主化管理

引言

通过小组合作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在实践中促进学生素质均衡发展,既是针对不同时代学生所具有的不同心理特点,而采取的灵活管理方式,也是为了顺应新课纲改革的要求。

1.分组时进行量化,学生自主管理 1.1通过民主程序推选出班委会

推选班干部时,老师先选出品学兼优、踏实肯做事的学生,作为正、副班长的候选人,然后由全班学生投票选举,根据票数确定最终的正、副班长人选。然后再由正、副班长共同提名班委会成员,再经由全班投票表决,确定最终的班委会。经过这样一轮人事安排程序下来,既锻炼了正、副班长的组织管理能力,也调动了整个班委其他成员的积极性。在明确各人的职责后,能够各司其职,在组织效应的作用下,处理好班级中各项日常事务。

1.2合理分组,科学量化 1.2.1均衡搭配进行分组

在分组前,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可以直接通过个别谈话,也可以调阅学生档案之类的材料进行充分了解,然后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进行分组。分组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兴趣特长等进行均衡搭配,以保证小组成员的个性、学习水平等有所差异。一般6人一组,设组长一名,教师按小组安排座位,以方便组员间互相督促学习,以及合作开展活动。

1.2.2明确分工使所有人都有事可做

分组完成后,教师应尽快召集小组长开会,确定组名,以及各组内帮扶结对的安排。另外,除了组长外,为了调动所有组员的积极性,教师还应该明确规定好各人在组中相应的职责,使人人都有事可做,人人都得到锻炼提高的机会。

1.2.3引入赏罚机制进行激励

教师可在小组管理中引入赏罚机制,每周和每月都评比出最佳小组和后进小组,以此来激励每个组员都为各自小组及自身的荣辱而努力,如此一来就会在各小组之间形成互相竞争的氛围,在小组内则会让各组员相互督促与合作,从而带动整个班级的进步。

1.3及时发现不足,现场解决问题

学习之余,教师应定期召开班委会和小组长会议,以便及时掌握班级整体的学习、纪律等状况,以及各小组内的具体状况,然后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分析小组每周得失,并共同探讨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有时还应视具体情况进行个别谈话。班委和小组长都应进行会议记录,以便事后总结和落实,并在实际工作中有针对性改进。

2.师生民主合作,学生严格自主管理 2.1建立和谐民主、松弛有度的师生关系

此种班级管理模式,有别于传统的严师教育、封闭式管理的模式,更倾向于在师生间建立和谐平等、张弛有度的师生关系,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因此,教师应该尽量站在平视学生的角度,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尊重,让学生更愿意将老师作为学习和生活中的朋友,而非令人望而生畏的严师。建立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无疑有助于学生更自觉地参与班级管理。

2.2积极进行信息反馈,营造正能量氛围

必须保证班集体建设各项信息得到及时反馈,以便于班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评价是信息反馈的主要手段,教师应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在时间顺序上,应该分别有及时评价和总结评价;在评价内容上,应该对各种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都进行评价;在评价形式上,应该主要从积极的、鼓励性的角度出发,尽可能不做负面评价,口头的、书面的都可以。通过这种积极的信息反馈模式,可以在班级中营造出充满正能量的氛围,让学生更积极看待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有过则改,自强不息。

2.3让成长档案伴随学生进步

学校要为每个学生都建立成长档案,让学生每周都在这份成长档案上,记录自己本周表现和总结心得,便于今后改善和进步。

3.在制度护航下发挥学生的管理主体角色

一套科学全面的班级制度,能够有效保障班级自我管理更加规范化,尽量避免随意和盲目性。

3.1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中的主人

班级管理建设的重点,是要实现把“班级还给学生”的目标。要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既有管理的权利,也有服务的义务;学生通过岗位轮换和竞争上岗,参与班级管理;让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过程中,锻炼出积极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等能力;在参与班级管理过程中,通过多种岗位的轮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其自身个性和特长;每个学生在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的各种活动中,能够培养出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通过参与管理中的各种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提升合作意识,有助于培养完善的人格。

3.2用记录支撑科学考评

班级日常管理中的记录和监督工作非常重要,班委会和小组长应在职责范围内负起责任,好人好事要加以表扬,触犯班级管理制度的要加以制止,两者都要如实记录下来。在每周小组会和每月班会上,针对记录内容进行考评。普通学生的得分由班委会做出,而班委会成员的得分则由全体学生共同做出。这种针对管理过程中的细节进行的量化考评,对于班级自主化管理有其必要性。

3.3综合多种表现对学生进行合理评比

素质教育不单纯以考试成绩论英雄,对于学生的评价,应综合多种表现,比如还应该包括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师生互动等因素,但应该分别给这多种参与评价的因素进行量化,分别设置出具体的比例,这样才能合理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综合评比。根据这种评价标准,每周评出优秀的学生,期末时再结合各科考试成绩,综合评比出优秀的学生和班干。

4.教师在这一模式中的主要角色 4.1适时进行指导和督查

学生充分参与班级自主管理后,教师应由原来的主导地位,转为更多进行指导和检查督促。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在前期和后期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班委构成要合理。每届班委成员的构成应该均衡配置,在性别、个性和能力等方面都要综合考量,尽可能做到让各届班委的实力大致相当,不要出现明显落差,而且要人尽其用。

第二,班委培训要到位。班委组建前的培训工作必不可少,要让班委成员充分了解班级的组织机构情况,明确各自的职责,并认真学习和掌握班级管理中的方式方法等。

第三,班级情况要掌握。让学生自主管理,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完全放手不理,而是要多从旁指导和督查,要做好指导和督查工作,就要求教师必须及时全面地掌握班级情况,可以通过各类班级工作会议,班委会日常所做的各种检查记录,其他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意见也是重要的信息来源,另外还可以在日常与学生的谈心中了解到班级的某些情况。

第四,班委作用要发挥。班委集体的作用,相当于班主任在班级实际管理中的代理人,班主任必须指导班委制定好每月的工作计划,分出常规和重点工作两大类,然后再结合班级实际管理中出现的情况,在班会上进行讨论,充分发挥班委的作用。

4.2及时到位的引导及适当的评价

建立这种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就是为了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角,充分调动其责任意识,培养实践能力。所以,只要学生能做好的事情,教师就尽量避免插手。只是学生毕竟缺乏经验,能力也有限,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肯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实在解决不了,教师可以适当进行点拨引导,具体还是由学生操作进行。

对于班级管理中比较重大的问题,比如调整班干、学生发生激烈冲突等,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找出解决办法。教师只有这样尽可能置身事外,才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积累班级管理经验。

当班委成员面对困难出现气馁、微缩情绪时,教师应该及时进行鼓励和开导,激发他们的信心和勇气;当班委在管理中出现失误时,教师应该尽量避免苛责,协助他们分析原因和进行补救,多鼓励他们。

总之,小组合作下的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导和督查协助,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通过师生间和谐、民主及宽松的合作关系,让学生在充分参与班级管理的实践中,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参考文献】

[1]封德芳. 让学生真正成为班集体的主人——谈班级自主化管理[J]. 中国校外教育,2011,19:1-2.

[2]杨蔚苒.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学周刊,2013,09:9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9k.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