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3-02 11: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博物馆调研报告

班级:建筑学121 组长: 张曼

组员:丁刘雨 张慧

高天涛 贺天阳 李实

一、南京博物院 1.建筑环境

南京博物院坐落于南京市紫金山南麓、中山门内北侧,占地13万余平方米

2.建筑风格

南京博物院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原拟建“人文”、“工艺”、“自然”三大馆,后因时局关系,仅建“人文馆”,即现在的南京博物院大殿,该建筑为仿辽代宫殿式,由著名建筑师徐敬直设计,经建筑大师梁思成修改,整个大殿雄伟壮观,是近代建筑史上的杰作,也是南博的标志性建筑,其结构部分按《营造法式》设计建造,细部和装饰兼采唐宋遗风。依据上华严寺大雄宝殿设计了博物院平面的长、宽和柱廊的高等最基本的尺度,又完全依照10——12世纪的建筑实物设计了其他细部,他们甚至缩短柱头铺作的令栱短于泥道栱的特征。

3.建筑布局

南京博物院是中国最早创建的博物馆之一,是一座大型综合性的省级历史与艺术类博物馆。经二期扩建以后的南博形成“一院六馆”的格局,即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

南京博物院新馆,在自然光的运用中可谓匠心独运。新馆与徐敬直设计的南京博物院老馆毗邻而立。考虑到与基地中轴上的老馆的和谐,建筑造型依然延续了老馆的仿辽建筑风格,体量上也很低调,地上仅为两层。外形受老馆的制约,并未影响新馆内部的现代博物馆气息。新馆在平面布局上,在核心部位依然设置了传统的中庭,借助中央楼梯联系一、二层回廊,顶部采用井式屋盖,将自然光引入中庭。不仅如此,新馆各展厅呈组团式布局,每个展厅组团中,均设有若干小中庭。

4.流线分析 历史馆

围绕内庭设置多个展厅,每个展厅内部流线也不完全一致,展厅之间有一定的参观顺序。

5.感兴趣的地方

木结构的基本构造、尺度、风格,使用混凝土仿辽建筑符合原木结构的风格尺度,且防火弥补了木材料的不足。

二、六朝博物馆 1.建筑环境

六朝博物馆位于南京汉府街,东箭道以东,长江路以北,系原六朝建康城遗址的一部分。六朝博物馆建设工程总投资2.5亿元,建筑面积为2.3万多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为1.1万多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

2.建筑风格

走到汉府街,就可以看到一座米黄色的建筑,外立面看上去,是两个L形建筑相互咬合在一起,呈较规则的矩形。外立面设计大胆,配着大型玻璃窗户及玻璃顶棚,极具现代感。是建筑大师贝聿铭的风格。

仔细看这座建筑,它充分呈现了贝氏家族的几何体完美组合的设计理念。外观看上去,大气开阔,既不抢左邻总统府的风采,也不争右里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的古朴,自有低调奢华。

3.平面组合和空间构成

整个建筑为两个L型交错组成, 并两个几何体组成本建筑方案。

4.门厅分流

入门就是售票处跟门厅,入门非常宽敞,显得相当大气。

5.内部空间

为了打造出具有生命力、对观众具有吸引力的六朝博物馆,馆内的空间设计也煞费苦心。展厅设计凸显园林风貌,移步换景。展厅内几乎没有实墙,而是用竹子、荷叶等植物置景进行隔断,再运用光影效果,使得馆内视觉通透、移步换景,而摆放文物的展柜也使用了不反光的玻璃,文物说明则使用铁艺雕花的铭牌。 在博物馆二层的观众休憩区,根据“兰亭雅集”的意境,特别设计了一处曲水流觞的小品,四周挂着书法作品《兰亭序》,摆放的长方形矮座椅则是根据东晋墓葬内出土的陶榻设计制作。座椅上设有两个耳机插孔,观众只要自带耳机就可以欣赏到《高山流水》、《广陵散》等六朝琴乐。置身其中,整个人的身心也在清雅静谧的氛围中得到了放松。

6.卫生间布置

卫生间设置的不少,方便游客的使用。内部环境很干净。

7.一点看法

六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年代,但由于六朝已经过去1000多年了,大家已经很难再看到活生生的六朝建筑了。 南京号称六朝古都,是六朝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地,应多建一些模仿六朝风格的建筑,让世人亲眼感受一下六朝文化。比如,南京新建的六朝博物馆,不少网友评价说,不像博物馆,更像是学校图书馆、教学楼。

而且,现在设计的喧宾夺主,像“六朝大饭店”。博物馆与酒店本来就不是同一性質的建筑,不应放在一个方案中,至于作为一块土地的规划,应分清主次,如作为博物馆的用地,应突出博物馆建筑。

三、上海博物馆 1.建筑环境

上海博物馆(新馆)位于上海市的中心——人民广场的南侧。上海博物馆是与北京、南京、西安齐名的中国四大博物馆之一,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开设12个专题陈列室:少数民族工艺馆、中国古代青铜馆、中国明清家具馆等。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包括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玉牙器、竹木漆器、甲骨、玺印、少数民族工艺等21个门类,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

从远处眺望上海博物馆,圆形屋顶加拱门的上部弧线,整座建筑宛如一尊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建筑面积共4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半,地面四层半,建筑总高度为29.5米。上海博物馆的平面布局,分开放区、库房区、学术区、科研区、管理区、设备区等6个区域。

2.建筑风格

上海博物馆新馆于1993年9月18日打下第一根桩,1996年10月12日全面建成开放。上海博物馆建筑总面积39200平方米,地上五层,地下二层,建筑高度29.5米。该馆的设计者邢同和先生对“天圆地方”的阐释是:“上海博物馆的‘天圆地方’寓意,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展示了一种天地均衡之美,上下五千年时空循环升华之力。‘天圆地方’组合,创造了圆形放射与方形基座和谐交融的新颖造型,带来了特有的空间轮廓,给人

以回眸历史、追寻文化的联想,引发人们对形象与技术碰撞后产生的建筑文化魅力的关注、憧憬。”

3.建筑布局

上海博物馆内部有一个非常大的圆形中庭,上部是圆形的大天窗,可以确保中庭的采光,也同样符合“天圆地方”中“天圆”这一设计概念。楼梯和扶梯分别位于中庭的两侧,展厅围绕着这个中庭布置,交通流线简单明确,游客能很轻松的并且不落下的看完每一个展馆。展厅的内部流线设计的比较曲折,能较大程度的提高展厅的利用率,在空间的布置上也注意疏密的变化,展示形式也多种多样,根据展示品种类的不同,还变换着展厅的主色调,烘托不一样的气氛,时刻给人一种新鲜感。

上海博物馆分开放区、库房区、学术区、科研区、管理区、设备区等6个区域,现开设12个专题陈列室,陈列面积共计12000平方米,各楼层分布如下:一楼为中国古代青铜馆、中国古代雕塑馆和展览大厅2二楼为中国古代陶瓷馆、暂得楼陶瓷馆和展览厅;三楼为中国历代书法馆、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历代印章馆;四楼为中国古代玉器馆、中国历代钱币馆、中国明清家具馆、中国少数民族工艺馆和展览厅。展示的珍贵文物以青铜器、陶瓷器、书画为主。

4.优点

为了保护文物不被阳光直射,上海博物馆中的展厅大部分采用的是人工照明。并且根据展出的物品不同还采用了不同的光源。例

如雕塑展厅的光源偏暖,给人一种神秘感;青铜展区的光源偏冷,烘托一种庄严肃穆感;在书画展区,采用的的光源较暗,并且带有感应装置,有人在的时候才会自动开启,开启一段时间又自动关闭,这样是为了最大限度减少文物被光照射的时间,从而达到保护文物的效果。

四、周恩来纪念馆 1.建筑环境

周恩来纪念馆,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北门外桃花垠,坐落在楚州区一个三面环水的湖心半岛上,于1988年3月兴建,1992年1月6日落成对外开放。1998年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又增建了仿北京中南海的西花厅和周恩来铜像广场。

2.建筑构思

总建筑面积3265平方米,主馆和辅馆两部分组成。主馆底部基台呈方梯形,而馆体呈八棱柱体,在庄严中具有动感,喻示周恩来数次在我党我军生死存亡关头所起的扭转乾坤的作用;基台周围由四根巨大的花岗岩石柱撑起锥形大屋顶,寓意他最早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四个现代化的千秋大业。与主馆相呼应的辅馆呈“人”字形展开,标志着周恩来伟大崇高的人格,并含蓄地表达了周恩来永远活在人民心中。邓小平同志为“周恩来纪念馆”题写了馆名。在纪念馆的北侧还建有周恩来遗物陈列馆。

3.平面布局

馆区平面图呈等腰梯形,俯瞰全景,纪念岛和三个人工湖构成汉字忠字形。

主馆分为三层,一层展厅共分八个部分,通过丰富翔实的文献史料和珍贵的文物图片以及5台电视显示屏,展现了周恩来光辉的一生。二层瞻仰厅置放着周恩来坐像。这尊汉白玉塑像高3.2米,基座高1.5米,展现的是周恩来总理手握长卷,微笑凝视着前方的伟人形象。纪念馆正面隔湖望去,南面是观景台,它由廊厅和两座高达16米的剑碑组成,象征着周恩来的丰功伟绩与日月同辉。从这里乘游艇,可直达周恩来故居。

3.平面布局

馆区平面图呈等腰梯形,俯瞰全景,纪念岛和三个人工湖构成汉字忠字形。

主馆分为三层,一层展厅共分八个部分,通过丰富翔实的文献史料和珍贵的文物图片以及5台电视显示屏,展现了周恩来光辉的一生。二层瞻仰厅置放着周恩来坐像。这尊汉白玉塑像高3.2米,基座高1.5米,展现的是周恩来总理手握长卷,微笑凝视着前方的伟人形象。纪念馆正面隔湖望去,南面是观景台,它由廊厅和两座高达16米的剑碑组成,象征着周恩来的丰功伟绩与日月同辉。从这里乘游艇,可直达周恩来故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9f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