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馆解说词

更新时间:2023-11-19 12:2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解说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参观南京理工大学校史展览馆。

我们的校史馆由序厅、历史厅、成果厅和人物厅四个部分组成。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序厅。

一、序厅

(请大家看沙盘)南京理工大学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首批“211”重点建设高校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现已建成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法、教、艺、哲等多学科综合配套、协调发展的重点院校。学校北依紫金山,西临明城墙。校园内景色宜人,与中山陵风景区浑然一体,是修身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由一个主校区和汤山军工试验中心、陶吴民爆试验场共同组成,校园占地3118亩。校园主干道呈“三纵一横”格局:三条南北纵向主干道,一条毗邻友谊河的东西横向道路。学校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目前各类在校生总数3万余人。

沙盘的背后为大家展示的是:1953年8月26日,毛泽东主席写给军事工程学院的训词。

在我们的序厅正中央有一个大型雕塑,这个雕塑群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取五角星之一角,寓意我校是由当年哈军工五系之一“炮兵工程系”分建而成;二是上方展开的卷轴浮雕,展现的是我校历史发展沿革,左面是从军事工程学院到炮兵工程学院、从哈尔滨到武昌的军校时期,右边是从武昌到南京的地方院校时期。

其中,“进德修业,志道鼎新”是我们的校训,它彰显南理工人应以德为基,以业为本,追求真理,勇于创新。

“以人为本,厚德博学”是我校一贯坚持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厚德博学”即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这是我校最新的学校官方标识。主体部分是一个盾牌,这暗合南理工的军工色彩,盾牌的底部嵌有一座现代感的小门,这个小门在现实中的原型是南理工的二道门,这是南理工的地标之一。盾牌的顶端由两组对称的曲线组成,看上去像一本打开的书籍,也像一只展开羽翼的鹏鸟。在南理工,每年春天盛开的二月兰是南京高校十景之一,也是南理工的象征,整个校标的颜色使用的就是二月兰的紫色。(有个成语叫紫气东来,南理工又地处南京东郊,所以最终把紫色确定为学校标准色)

“团结、献身、求是、创新”是我们的校风。培养学生的“国防情结”,突出\献身\精神的核心地位,是八字校风的精髓。何为献身精神?在试制反坦克火

箭时被炸断手指的许哨子教授、在科研时烧伤了面部的赵宝昌教授、“万难不退”的光学测试专家陈进榜教授……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给出了最生动的答案。

这里是我们的校歌《使命》。集体作词,江苏省著名音乐家吴小平作曲。

二、历史厅

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进入历史厅,去感知南理工年轻却厚重的历史。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校的历史沿革情况。上世纪50年代初,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1953年,新中国第一所军工科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诞生于松花江畔的哈尔滨。这,是南京理工大学的根。1960年,炮兵工程系从中分离出来,与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校合并,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1962年9月,学院正式在南京孝陵卫办公。1966年学院退出军队序列,易名华东工程学院,1984年更名为华东工学院。1993年定名为南京理工大学。

1、这是我校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军事工程学院时期。在朝鲜战争的严酷现实中,党中央、毛主席认识到创办一批军事院校的迫切性。1952中共中央决定调回朝鲜前线陈赓大将,创办一所军事院校。这里反映的就是当时中央首长接见陈赓的场景。(多媒体播放,观众更深切地感知当时历史背景)1952年8月22日,军事工程学院筹备委员会在北京成立,陈赓担任主任。1953年1月30日,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批准军事工程学院成立党委会。1953年2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规定,军事工程学院下属六个部和五个系。其中的二系“炮兵工程系”就是南理工的前身。首任系主任是赵唯刚。在我们的展板中,向大家展示了一些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和照片。请看展板。

学院创建之初,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和亲自过问下,从全国高等院校、科研、企事业单位、军队选调了一批教授、专家,第一批共选调了62名。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苏联专家也为“哈军工”的各项工作作出了贡献。1953年4月,苏联顾问团第一批成员8人抵京。其中,首席顾问是奥列霍夫,炮兵工程系主任顾问贝日科等。展板上有部分比较著名的教授、专家的情况简介,大家可以观看。

刚刚成立的“哈军工”有954名新生进入本科,分到各系。分到炮兵工程系的共180名。展板上显示的都是当时教学和科研的场景。包括:学员进行军事训练,师生参与教学科研活动,苏联顾问指导教学,还有其他重要活动。正是从那

个时候开始,造就了南理工“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军校传统。

(副展线)这里展示的主要是炮兵工程系的部分教学和科研场景。 1959年12月31日,中央军委决定,将军事工程学院的炮兵、装甲兵、工程兵三个工程系分出,分别成立炮兵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学院、工程兵工程学院,在此之后,又分别成立了防化兵学院、哈尔滨工程学院、国防科技大学,即人们俗称的“军工六校”。

2、这是我校的第二个发展阶段,炮兵工程学院时期。1960年2月28日,中央军委决定以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校和军事工程学院炮兵工程系为基础,组建炮兵工程学院。炮兵工程学院正式成立于1960年4月。首任院长孔从洲中将。廖成美少将是政委。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校起源于1948年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后勤青年干部学校,历经多次更名,1956年2月,最终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校。对于其发展历程,展板上有相应的表格和文字介绍。

关于炮兵工程学院的选址,可谓一波三折。起初在武昌,因武昌校区无扩建余地,筹备委员会又考察了西安,并定为炮兵工程学院新址,但在建成之前,先在武昌落脚。1961年,张爱萍副总参谋长到西安检查炮兵工程学院的基建工作,发现这里不符合军委建校“山、散、洞”的要求,随即停建,后选址南京。1962年8月,军委炮兵命令炮兵工程学院确定在南京办学,由此,开办两年的炮兵工程学院最终落户钟山南麓。这是学院第一次和第二次党代会的相关情况介绍。

这幅油画反映的是孔从洲院长来南京察看校址之前,到中南海向毛泽东主席汇报炮兵工程学院办学情况,当时毛主席就如何办好炮兵工程学院提出了很多希望和要求。

学校迁址南京以后,学校的办学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这里是炮兵工程学院的部分教学科研和生活场景。(此阶段要重点介绍三个人:祝榆生、许哨子、李仲麟)

3、这是我校的第三个发展阶段,华东工程学院时期。1966年4月,学院集体转业,脱离军队编制,更名为华东工程学院。“文化大革命”打乱了学院正常的教学秩序。即使在那样的环境之下,学校依然坚持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看展板)这里是学院第三次党代会的相关情况介绍。1977年10月,学校的各项工作开始恢复正常。1978年,学院被列为全国重点院校。当时全国共88所高校被

列为重点高校。正本清源后,教学科研凸显活力,学科建设迅速发展。学院重视并加强基础课教学,着重培养补充基础课教师。这里反映的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位基础课教师??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学院获奖16项(请看展板表格及两件实物:科82无后座力炮、四线超动态应变仪)。1981年5月,成立学院学位委员会,沈正功教授任主任。1981年11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弹道学、含能材料、火炮与自动武器为首批博士学位授予专业。浦发、鲍廷钰、肖学忠、张宇建、于道文教授为博士生导师。这是学院第四次和第五次党代会的情况介绍,请看展板。

4、这里是我校的第四个发展阶段,华东工学院时期。1984年10月至1993年4月,为华东工学院时期。沐浴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春风,学校办学规模得到扩大,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1985年的时候,学院共15个系,本科专业达到32个,到1993年时,本科专业达到48个, 35个硕士学位授予专业, 15个博士学位授予专业,科研机构达到18个。1989年1月,在首次开展的国家级和部级重点学科的评选中,学院火炮与自动武器、弹道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9个学科为部级重点学科。(请看展板各表格)1989年11月,在52所工科重点大学的排序中,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分列前三位,华东工学院综合排序在第十五位。在这一时期,学院先后聘请来自美国、加拿大和联邦德国等国家的多名外籍教师来院任教;接待国内外知名学者、外籍专家教授来院访问、讲学及合作研究,并聘请多名顾问、名誉教授。同时积极选派教师出国留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技术考察和培训。(请看展板)

在这个时期,学院还获得多个重要科技成果奖项。(请看展板)例如,1986年10月,贺安之教授等人发明的“瞬态流场高速多幅干涉仪”在第二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获金奖。这是南京地区参展的29个项目中唯一获金奖的项目。1989年11月,在中国专利局与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发明创造十大金奖”授奖大会上,学院王其祥副教授以其发明的“序列脉冲激光瞬态

全息摄影仪”荣登金榜,被授予“中国发明创造金奖”。这是江苏省获此金奖的唯一人。

此块展板实物是学校物理教研室在1992年集中展示学校物理教学及参加江苏省物理竞赛的情况。

这是学院第六次和第七次党代会的情况介绍,请看展板。

中间这一展墙集中反映了我校的历任主要领导,多媒体内容是对他们的详细介绍。

三、成果厅

现在我们进入成果厅。成果厅重点介绍南京理工大学更名以来取得的各项成就。

1、1993年2月,学校正式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1998年9月,江泽民总书记为我校题写校名。(看展板第一幅图)这幅图片是在我校四十五周年校庆大会上,江苏省人民政府王珉副省长和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张维民副总经理为江泽民总书记给我校题写的校名揭牌的场景。在20年的岁月中,南京理工大学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她是我国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的高校;是“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是国防科工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重点建设的高校。2012年10月起,学校紧抓国家实施“2011计划”的契机,培育组建了“先进发射武器系统协同创新中心”、“先进微纳米材料及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和“社会公共安全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等6个协同创新中心。这些重大事件,在传承开拓创新篇的十件大事中都有具体体现。

2、接下来我们来看为南理工的发展指明方向的历届党代会的具体情况。自1993年南理工更名以来,我们共召开了四次党代会。徐复铭、郑亚、陈根甫、尹群等同志先后当选为学校党委书记。2013年召开的第十一次党代会上,进一步明确了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内涵与外延,提出到2053年,即建校100周年时,学校步入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行列。

3、“以评促建上水平”,实施“一提三优”工程,它是我校加强综合实力的重点举措。所谓“一提”就是全面提升办学水平,所谓“三优”,就是本科教学工作优秀,研究生培养优秀,党建工作优秀。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在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在2009年工信部研究生教育评估中,获得优秀;在2010年工信部党建评估中,获得优秀。目前我们按照工信部的统一部署,正在进行“一提三优”工程(二期)建设工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8x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