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人教版):第3章-地球上的水(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3-12-02 17:1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合理利用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

[感性认知——试一试] [理性归纳——记一记]

1.思考: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从水循环的角度看,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提示:不对。因为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存在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井水一般属于地下水,地下水与河水之间存(一) 自 然 界 的 水 循 环 (1)写出字母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E地表径流,F植物蒸腾,G地下径流,H下渗。 (2)在水循环类型中,A→B环节组成在互补关系。 2.阅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相互联系的水体 (1)存在形式错误! (2)水体类型: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最主要的是海洋水。 (3)陆地水体之间的关系: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2.三种水循环的主要特点 (1)海陆间循环: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大循环。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2)陆地内循环: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3)海上内循环: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3.水循环的意义 (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联系:海陆间的主要纽带。 (4)塑造:地表形态。 的是海上内循环,ACDEHG环节组成的是海陆间循环。 (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此诗句中体现了水循环的降水、地表径流环节。 1.水资源及其分布 (1)分布特点与表现: 衡量指标 1.下列国家中,水资源总量最多的是( ) A.中国B.美国 C.俄罗斯 D.巴西 (二) 水 资 源 的 合 理 利 用 答案:D 2.水资源的数量主要影响人类经济活动的规模,而水资源的质量则主要影响人类经济活动的效益。 3.华北平原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是( ) A.径流量少B.污染严重 C.工农业发达D.人口稠密 答案:A 4.将下列内容正确连线,认识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合理措施。 表现 大洲 国家 特点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除南极洲之外,亚洲最多,其次是南美洲,大洋洲最少 巴西最多,其次是俄罗斯,我国居世界第六位 (2)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不均衡。 ①空间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②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 2.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1)开源?修筑水库,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开渠引水,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海水淡化、人工增雨(2)节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考点

一 水循环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联系”为桥梁——追因溯源·逻辑推理]

[思维线索]

[师说考点]

(一)水循环原理及其应用 1.水循环类型及环节

(1)类型:A为陆地内循环,B为海陆间循环,C为海上内循环。 (2)主要环节及影响因素:

环节 ①蒸发 ②降水;③水汽输送 ④地表径流 ⑤下渗

2.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地理问题

主要影响因素 水量多少、太阳辐射、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 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地形地势 地表状况、地形地势、降水强度、人类活动 地表植被、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地表坡度、土质疏松状况 沼泽地的形成 内流河断流的成因

(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修建水库: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有利影响 水量 跨流域调水: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 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汇聚加快,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围湖造田:能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能力,也能减弱湖泊水体不利影响 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城市路面硬化:能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使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用水不当: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题组冲关]

1.(2017·全国卷Ⅰ)如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 mm。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 mm。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3)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A.远大于2 000 mm C.约为210 mm

B.约为2 000 mm D.远小于210 mm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 A.坡面 C.河谷

B.洪积扇 D.湖盆

(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 A.湖盆蒸发量增多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B.盐湖面积缩小 D.湖水盐度增大

解析:(1)C (2)A (3)B 第(1)题,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与年均降水量相当。该地年

均降水量仅为210 mm,因此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约为210 mm。第(2)题,由图可知,坡面坡度大,岩性硬,地表水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由于水分储存量小,实际蒸发量最小。第(3)题,虽然是耐旱植物,但注意是“大量种植”,依然会消耗大量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盐湖面积缩小。

2.(2016·全国卷Ⅲ)如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C.降水变率增大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D.河道淤积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解析:(1)B (2)C (3)D 第(1)题,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森林植被遭破坏后,一方面降水较多的季节下渗减少,从而使更多降水转化为坡面径流,使河流汛期径流量增加;另一方面汛期地下水减少使其在枯水期补给河流的水量也减少,进而导致枯水期水位下降,所以河流径流量的年内波动强烈,A项错误,B项正确;降水变率主要取决于该地的气候,小范围森林植被遭破坏,对降水影响较小,C项错误;河道淤积是森林植被遭破坏后,降水冲刷地面,河水含沙量增加的结果,而不是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的原因,D项错误。第(2)题,森林植被恢复后,植被覆盖率增加,植物蒸腾作用会明显加强,但是山地绿化只是小范围的植被变化,对降水影响较小,①说法错误,③说法正确;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②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故选C项。第(3)题,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透水岩层中含水量增加,则甲、乙两河径流总量会减少,A、B项错误;从图中岩层倾斜状况可知,同一岩层的海拔在甲河流一侧高于乙河流一侧,因此降水时甲河流一侧山体的降水转化形成的地下水就会成为乙河流的补给水源,导致甲河流径流量减少,乙河流径流量增加,C项错

误,D项正确。

3.植生滞留槽,又称作“雨水花园”,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另外,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目前,植生滞留槽成为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新亮点。如图为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 ) A.地表径流增加 C.水汽蒸发减少

B.大气降水减少 D.地表水下渗增加

(2)下列属于城市植生滞留槽的建设对城市环境影响的是( ) A.发挥生物滞水功能,根治城市内涝

B.加重地表土壤干燥度,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 C.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D.增加地表水下渗,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

解析:(1)D (2)C 第(1)题,根据“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判断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地表水下渗增加,D对;地表径流会减少,A错;大气降水的影响因素很多,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不会导致大气降水减少,B错;植物具有蒸腾作用,采用植生滞留槽会使水汽蒸发增多,C错。第(2)题,城市内涝的原因很多,主要与城市规划不合理有关,城市植生滞留槽的建设能发挥生物滞水功能,但不会根治城市内涝,A错;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使地表土壤变得湿润,B错;建设植生滞留槽能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C对;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主要与人口增多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加有关,植生滞留槽虽能增加地表水下渗,但不会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D错。

考点

二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以“图表”为抓手——图文印证·深刻直观]

[图解考点]

陆地水体相互补给示意图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 (一)判断陆地水体相互补给关系 1.看水位高低

(1)地下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2)湖泊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3)湖泊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2.看河流流量曲线

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 主要影响因素 降水量的多少、雨水补给 多雨季节 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主要在夏季 春季 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 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普遍,尤其以东部季风区最为 典 型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示意图 东北地区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8t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