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父爱

更新时间:2023-11-03 20: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聚焦父爱

编者按:

也许您不会相信,在人们开始议论“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的今天,很多孩子仍有所缺:缺乏来自父亲的爱,我这里说的并不只是单亲家庭。因为工作的压力,因为家庭分工的细化,现在专职主妇的比例越来越大,孩子得到来自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越来越多。父亲打拼于职场,母亲全力照顾孩子和家庭,这也许是当今很多家庭的生活模式。可是做父母的也许在这种自满中忽视了发自孩子内心的呼唤:爸爸爱我吧!他们渴望这样的生活镜头出现在自己的生活里:当孩子早上醒来时,父亲会说:“好孩子,你会成功的!”“别哭,爸爸给你讲一个故事吧。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呀??”请试试,只要您真正关心孩子。向他张开宽阔的臂膀,您一定会成为一个受孩子欢迎的好父亲。

有研究表明,多跟父亲接触的孩子勇敢、自信、有活力,更富有冒险精神和创造力。但如今大多数家庭中,父亲主要负责为家庭的生计打拼,教育孩子的重担则大多落在了母亲身上。母亲容易对孩子过度保护,表现出无微不至的关照,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虽有不少优点,但有时胆小,缺乏独立性和冒险精神。为此,本期“特别关注栏目”精选了一组文章,阐述了父亲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重要作用、优势以及父亲对孩子的良好影响,呼唤广大的为人父者为了孩子美好的未来奉献出自已的时间和聪明才智。

父亲角色不可弱化

父亲在孩子眼里代表着无穷的力量,父亲角色的弱化和缺失,或多或少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在当代社会的家庭中,应该倡导父亲多和孩子在一起。如果父亲缺乏对子女成长的关心和指导,如果父亲不注意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对提高家教质量,改善家庭育人环境十分不利。现在有相当一部分父亲还认识不到这一点,把教育孩子的责任要么推卸给爱人,要么推卸给学校,反正自己以种种理由不愿意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这不仅仅是作为一个现代父亲的悲哀,更是不良家庭育人环境的制造者。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平均每天能与父亲共处两个小时以上的孩子,要比其他的孩子智商高,男孩儿更像小男子汉,女孩儿长大后更懂得与异性正确交往。

谷琴有一个11岁的儿子。她说,我儿子最近出现了很多问题:学习不够用功,成绩平平,对父母越来越没有礼貌,也很少说话,更少主动叫爸爸妈妈。我带他去看心理医生,儿子要求我回避,他跟心理医生却说了很多话。后来心理医生解释说,问题主要出在孩子爸爸的身上。原来孩子在学校常有同学欺负他,他不知该怎么办,这时候我怕孩子出事,往往让他忍耐,孩子很想听爸爸怎么说,可孩子爸爸从来没有耐心听孩子讲学校里的事儿。孩子还批评我经常给他增加新作业,强迫他做更多的数学题。他说:“如果是爸爸辅导我学习,效果会更好,可是他总是说工作忙,是不是他工作很笨,效率不高?星期天他也不能领我出去玩。”心理医生对我说:“父亲是成人社会的典范,也应该是孩子的好榜样。所以,父亲不仅仅要给予孩子物质生活的保障,更要给予孩子宝贵的精神财富。”

父亲是第一座山峰

包利民在回忆教子经历时说,读大学时,有一次和一位老教授闲谈。无意间提起了他的儿子,老教授的脸上马上现出了自豪的神采,他儿子现在正在国外读博士,年纪轻轻就已出版了几本学术专著。我问他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他说:“我从不去严厉地管教或责罚,每当想要他做好或学好什么,我自己就先把那件事做好,那只是使孩子能学得更好。儿子考上清华以后,一次无意间翻看他中学时的日记,竟发现他一直是把我当成竞争对手的,想来真是令人感慨啊!”

许多年后我也为人父了,面对儿子的不上进,懊恼之余,忽然就想起了老教授当年的话,

于是我没打儿子,也没骂他,只是自己先把那些事做好,然后对儿子说:“我这么大年纪了都能做得很好,你正是学习的好年龄,应该比爸爸做得更好!”儿子愣了一下,觉得我说的有道理,便很起劲儿地去做那些事了。那以后,我们一起练书法,一起学弹吉它,甚至一起做一套竞赛题,竞争很是激烈,儿子的兴致异常高涨。有一次看儿子写的一篇题为《我最崇拜的人》的作文,我惊奇地发现,自己竟成了他心中的偶像。他写道:“爸爸什么都学得很快而且做得很棒,我一定要超过他!”看罢不禁心潮起伏。

在孩子幼小的心中,父亲是一个英雄,当他们渐渐长大,父亲的形象便会淡漠下去。我们做家长的往往是对孩子责骂有加,甚至用暴力,却很少想去给孩子做出一个榜样。我们越不注意维护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孩子对你的建议越不重视,因为他们不会听信一个无能的人。父亲只有在孩子心中保持着优秀的形象,特别是在他感兴趣的事上更出色,孩子就会把你当成偶像,才会去努力超越你。如拳脚相加,只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连你在他心中最初的那点崇敬也会荡然无存。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无数高峰在等着他去翻越,而父亲就是他生命中的第一座山峰。只有父亲以山的形象屹立在孩子心中,孩子才会有攀登的欲望;也只有父亲的山峰足够高,孩子才会有更坚强的毅力和信心去面对挑战。所以。作为父亲,你要看得足够远、站得足够高!

生活在真实中,是我终生受用的人生格言

清华大学数学系学生于郜如说,小时候,父母不赞成我看电视,但有一次我破例被获准可以观看重播的电视连续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我竟然渐渐地迷上了孙悟空!9岁那年,我央求父亲带我去和心目中的偶像见面,父亲劝我打消这个念头,但我就是不依,最后他和颜悦色地向我解释:“孙悟空只是个虚构的人物,是想像出来的。”他顿了顿,望着我的眼睛又说,“你要活在现实中”。

这些年,父亲的话对我越来越重要。我认为,“活在真实中”就是认清自己,言行一致,敢为自己的信念挺身奋斗。我知道,想赢得他人尊重,首先必须自重。在学习方面,父亲从来没有说让我进入年级前几名的话,总是在教我学习方法,培养我不依赖任何人的独立学习习惯。可以这么说,我从中学到现在上清华大学,家长基本没有怎么管我的学习,这其实都是父亲的功劳。

父爱让孩子健康成长

中国儿童教育研究会研究员张国玉说,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父亲忙于工作、赚钱,或由于离婚、早逝等,教育孩子的重任往往由母亲承担,出现了“亲情关系向母性群体倾斜”的现象,这不仅有碍于良好家庭关系的建立,也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第一,父亲是孩子最重要的游戏伙伴,也是儿童情感的满足者。父亲更多地与孩子玩兴奋、刺激和变化多样的游戏,而不像母亲那样更多地做一些传统、安静和缺少变化的游戏。所以,孩子更喜欢与父亲一起玩。据研究资料表明,在自由选择游戏伙伴时,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孩子把父亲作为第一游戏伙伴。

第二,父爱有助于儿童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一般来说,父亲通常具有独立、自信、自主、坚毅、勇敢、果断、坚强、合作、热情、外向、开朗、大方、敢于冒险和富有进取心等个性特征。孩子在与父亲的不断交往中,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三,正常的父爱,能促进儿童扮演好自己的性别角色。男孩儿能模仿、学习男子汉的“阳刚之气”,从而形成良好的角色心理认同。如果男孩儿缺乏“父爱”或与父亲交往过少,容易导致其“女性化”的倾向。对女孩儿来说,通过对父母性格特征的识别,会更加强化自己的性别意识,掌握女性性别角色标准。国外一些研究人员发现,在随单亲母亲长大的女孩

子中,成年后往往拒绝做母亲或妻子,在建立满意的两性关系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第四,父爱更容易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观察和研究证明:母爱与父爱对儿童的智力影响是有差异的。孩子从母亲那里可以更多地接受语言、日常生活知识、物品用途、玩具的一般使用方法和艺术性等方面的知识,而父亲可能比母亲给予孩子更丰富的知识。父亲通过与孩子共同操作、探讨和进行多种形式的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促进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的发展。一项追踪研究发现,凡与父亲在一起交往机会多的儿童,其智力水平更高,尤其是男孩儿更是如此。由此可见,“亲情关系向母性群体倾斜”是一种不利于儿童健康发展的现象,应引起我们家长的警惕。父亲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要多给孩子一些“父爱”。当然,对于单亲家庭来说,应尽可能地消除“没有父亲”对孩子的不利影响,母亲尽可能地要“母代父职”,与孩子多做一些男性常做的游戏。但最重要的还是要请家庭中的其他男子,如爷爷、叔叔、外公或舅舅等尽一份“男子影响”的责任,给孩子一些“父爱”,防止教育可能出现的片而性。

棒极了,他始终对我充满信心

北京邮电大学学生唐国森说,读中学时,我常常旷课或结伙打群架,学校多次向我父母告状。家里人没有办法,只好把我转到老家的中学就读。母亲很伤心,父亲在五个星期后来到学校看我,说:“孩子,你现在不小了,应该知道以学业为主的道理。一个男孩子上了中学就会成为人们眼中的男子汉,男子汉做事要负责任,对自己负责也对家里人负责。你这次转学要从两个方面看,一方面说明你前一段的生活、学习没有把握好,另一方面这也是一次改变自己的机会。现在这个学校没有人知道你从前怎么样。从现在开始你做的每一件事都会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的人。孩子,男子汉在哪儿摔倒就从哪儿站起来。”

父亲求学期间正赶上“文革”大串联,受正规教育不多,但他知识渊博,对时事了解较深,常在吃饭时提出问题让我思考,并教我怎样陈述自己的意见。有时父亲也会回忆起他学习和工作的事情,告诉我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原因,他失去了某一个机会。这种谈话让我明白:人生抓住每一次机会是多么重要。

父亲相信奖励比批评更能让我奋发向上,每当我在学校取得好成绩,拿着成绩单回到家时,父亲总是说:“有进步,棒极了!”我也很开心,决心再接再厉,务求下次考得更好。父亲的这种教育方法已经被实践证明十分有效,我后来也因此有幸考生上了北京邮电大学。

由男人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些

美国著名教育研究专家斯可基·约里昂和中国台湾教育研究专家史玉梅女士经过近十年的潜心研究,发现由男人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些。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强的目的性,想要培养孩子哪些品质,发展哪些方面的才能,他们心中一般都是有计划的。而母亲在这方面就要差一些,大多数母亲对孩子都有较高的期望值,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她们往往显得无计划性。父亲的知识面一般广于母亲,尤其在史、地、哲方面,父亲往往精于母亲。因此,父亲给孩子讲得更多的是历史故事、风情民俗和英雄人物等。母亲在拓宽孩子视野,丰富孩子知识方面就稍逊一筹了。在生活习惯的培养方面,父亲教育孩子要独立、果断,要具有勇敢精神和冒险精神,他们会让孩子参与修理简单的家电,让孩子大胆学骑自行车,带他们爬山、赛跑??而母亲总想保护孩子,总怕孩子摔着了、累着了。从教育方式上来看。父亲一般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事,而母亲则比较喜欢帮孩子做他们本来力所能及的事。父亲对孩子提出时要求,态度一般都比较强硬,而母亲则时常心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8o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