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苏教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现代文 第二章 考点提升练三

更新时间:2023-09-25 07:49: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考点提升练(三) 评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听话不是好孩子

智效民

“听话才是好孩子”是中国家长的口头禅,但是读了《赫胥黎自由教育论》后,这一观念很可能会动摇。该书作者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婴儿对粪便的认识与其性格的形成有什么关系?赫胥黎用奢蒂博士的研究成果作了回答。奢蒂博士指出,在婴儿稍微懂事后,成年人对其便溺行为最好不要“过分的申斥”。这种不知清洁的儿童虽然不大惹人喜欢,但是他们长大后,性格却比较“温柔宽厚”。如果成年人对婴儿“清洁的训练,略微放松一些,或开始得比较晚一些,我们的情绪生活便会安闲镇静得多”,这样一来,大家就容易和谐相处。

这一发现与我们的教育观念正好相反。在望子成龙思想的影响下,加强儿童的早期教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尚。这很可能是许多独生子女缺乏温柔宽厚的性格、不易与别人和谐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说许多中国家庭在儿童早期教育中已经陷入一种误区的话,那么由学校介入的“儿童后期教育”,又是什么状况呢?

“知识改变命运”的宣传和社会达尔文主义死灰复燃,使青少年陷入应试教育的恶性竞争中。这种教育要求学生必须遵守纪律,服从管理,接受知识灌输,以便在高考中取胜。这种局面与赫胥黎在书中批评的情况极其相似,他在书中引用了哲学家罗素和教育家蒙特梭利的论述。上世纪30年代,罗素就忧心忡忡地指出,“严格的纪律,对老师唯命是听,知识接受灌输而不是积极自求启发”的教育只能培养出双重性格的人。所谓双重性格,是指“对在上的人服从、怯懦,对在下的人擅作威福,蛮不讲理”。蒙特梭利则从人格培养的角度分析了强迫教育的危害。她说:“一个学校里的儿童,如果不断地受教师干涉,禁止,呵斥,结果会变成一种性格复杂的可怜虫。”这种儿童有一种“内疑外惧”的心理,这种心理使他在年轻时表现出“羞缩”,成年后又表现为逆来顺受,“一遇危机,最低限度的骨气都拿不出来”。她认为,强迫、被动的教育对一个人来说,“第一步是养成一种永久的自卑与自馁的心理,第二步也是最后一步,是教他们??一种五体投地的精神”。至此,赫胥黎又补充道:“我以为此种自馁的心理倒并不是完全消极的,它有积极的补偿,补偿的表现就是对另一部分的人作威作福。”

看来,我们不仅要重新认识“听话的孩子”,更要反思他们所受的教育。

(选自《随笔》,有删改)

1.试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首先,作者谈了中国儿童早期教育的误区;其次,谈了中国儿童后期教育的错误;

最后,呼吁反思我们现行的教育。

2.文中的例证分别揭示了“强迫教育”的什么后果?这些例证与文章题目有何内在联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奢蒂博士的例子揭示了强迫教育可以使儿童缺乏“温柔宽厚”的性格,不易与人和谐相处;罗素的例子揭示了强迫教育可以造成人的双重性格;蒙特梭利的例子揭示了强迫教育可以造成“内疑外惧”的心理人格。②这些例证都是对强迫教育的论述,都证明了“听话不是好孩子”。

3.作者在文末说,“看来,我们不仅要重新认识‘听话的孩子’,更要反思他们所受的教

育”。这有何深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听话的孩子”在“听话”的表面下,可能存在性格、人格的缺陷,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好孩子;②我们现行的知识灌输教育是强迫式教育,培养的人可能是思想性格、人格心理有缺陷的人;③批评家庭和现行的学校教育,呼吁人们改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品读鲁迅

鲁迅(周树人),这似陌生又似熟悉的名字。陌生,是因为他所生活的时代离我们远去,他的思想,他的行为,都日渐模糊。熟悉,是因为他笔下的一段段历史,都印烙在我们中华民族每一个人的心里。在无数革命先驱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事业前仆后继的时候,他拿起他的武器,尖锐的笔锋直刺敌人的心脏。他的文章既深奥难解但又通俗易懂,自中学以来我们就接触许多鲁迅的墨宝。让我们走近他,一起来品读:鲁迅。

鲁迅先生是文学史上的巨匠,更是旧中国封建社会中唤醒了麻木人群的先驱。他的文章犹如一杯上好的龙井。初品,生涩难懂;细细品尝,茶香也越浓。一篇《故乡》披露了旧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人们的愚钝、麻木,抒发了自己对打破彼此隔膜、探求人生新路的执著信念;《孔乙己》抨击整个人吃人的封

建制度,但鲁迅对群众的落后不是抱着嘲笑态度,而是进行严肃的思考,使群众从封建思想质押下挣脱出来;面对精神幻灭的论调,鲁迅先生大声喊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中国的脊梁。明确了绝大部分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极大鼓舞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鲁迅先生面对的吹捧者、打杀者、唾骂者、麻木者不知有多少,但鲁迅先生时愤怒、时沉默、时奋然反击、时听之任之,鲁迅先生骨子里依然故我,本色不改,正如急流险滩中的高地,永远那么安宁、坚牢,岿然不动。走近文章背后的故事,看看通俗易懂的文字下,隐藏了哪些深刻寓意,这何尝不是一种方法呢?面对旧社会的麻木人群,感受人吃人社会的残酷,这何尝

不是一种经历呢?阅览鲁迅深奥的思想,品味鲁迅的爱国赤心,这何尝不是一种感悟呢?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东西是属于历史的,但是其意义与价值光照未来,他的作品和精神将伴随我们一路同行。

鲁迅,虽然没有曲折的长篇自传,没有莎士比亚的累累巨著,也没有雨果那曲折动人的小说情节,但他确是位文坛巨匠,伟大的文学家,对中国文学的贡献无与伦比;他虽然不是圣人,也不是完人,但他的确是位文化伟人。他的身影虽然没有出现在战场上,但他也是冲锋陷阵的猛将,以思想作剑以笔为戈,鼓舞着人们,激励着人们,试图将人们的落后思想改变。伟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文学家的鲁迅,是奔腾的骏马,叫声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声《呐喊》;思想家的鲁迅,是大海上的灯塔,灯光划破中国旧社会的《彷徨》;革命家的鲁迅,是寒光闪闪的一把剑,剑锋直指封建时代的封建思想。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的一声呐喊。现在鲁迅已远离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是永恒的!他有等身的著作,还挑起最荣耀的、也是最艰巨的责任,既批判无知,讽刺无知,又护佑人民,树立思想!他以嘲讽挑战封建,以坚毅挑战谬论,以真理挑战愚昧,他不屈不挠,坚定不移。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坚持不懈地学习,为整个中华民族忙碌着,时刻不忘爱国志向,用我们的一生肩负起中国伟大复兴的使命!(有改动) 4.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首先由鲁迅的名字、文章引出话题:品读鲁迅。接着从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等角度评价鲁迅。最后得出结论:鲁迅的思想与精神对我们仍有积极的影响。 5.第三段在论述鲁迅时,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对比论证、引用论证。以莎士比亚、雨果和鲁迅对比,突出“鲁迅对中国文学的贡献无与伦比”的观点。引用毛泽东的评价,论述“鲁迅是文化伟人”的观点,增强了权威性,使读者更容易信服。

6.鲁迅并无累累巨著,为何称他为文坛巨匠?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他的文章揭露了旧社会的种种黑暗,并对此进行了激烈的抨击;②极大鼓舞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激扬了人们的爱国热情;③他的奋笔疾呼已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标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8k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