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实用教程 1-6讲

更新时间:2024-01-01 03:2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讲 教师职业心理的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考点 教师职业生涯的内涵与特点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 专家型教师的教学专长 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 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规律 教师职业生涯的“高原现象” 教师自我效能感 水平层次 了解 理解 √ 运用 要求 知道教师职业生涯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含义,描述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包含的内容,能说明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 比较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描述教师在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所关注的焦点内容。 知道专家型教师的概念,描述专家型教师的教学专长表现并分析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描述专家型教师基本的共同点。 能根据专家型教师成长的规律推导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所需的条件。 知道教师职业生涯的“高原现象”的含义和表现。 简述教师自我效能感、教学效能感的概念,说明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能初步运用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策略。 知道教师职业倦怠的含义及其核心成分,分析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外在和内在因素,能运用预防教师职业倦怠的方法。 √ √ √ √ √ √ 教师职业倦怠 √ 二、知识点简析

1.教师职业生涯的内涵:是指一个人一生在教师职业岗位上所度过的与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连续工作经历。

2.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内涵:是指教师的职业数值、能力、成就、职位、事业等随时间轨迹而发生的变化过程及相应的心理体验与心理发展历程。包括:时间维度和领域维度。

3.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

外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教师对职业生涯中一些外在需求的表现。 内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教师个体自身要达到的职业成熟,是对教师自身的内在要求。

4.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 (1)恒定平稳的职业生涯 (2)独立孤寂的教学科研 (3)年龄距离的日渐拉大 (4)教学成效的难以衡量 5.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

1、生存关注阶段 努力改善与同事、师生的关系; 2、任务关注阶段 关注如何上好课?提高教学质量; 3、发展关注阶段 自己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因材施教

6. 专家型教师:指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高效率的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职业敏锐洞察力的教师。

1、拥有丰富的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 第一、丰富的学科知识; 第二、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 2、能高效率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第一、熟练掌握技能并自动化 第二、善于监控自己的认知执行过程 3、富有职业的敏锐洞察力

第一、对熟悉情境的识别与加工比新手快 第二、知识经验更具有实践性和实用性 第三、行为和态度更具评价性 7. 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

1、对教学情境的准确分析和较强的教学监控能力

2

2、教学具有灵活性并形成独特风格 3、较强的反省意识和科研能力 8. 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规律 1、系统学习理论 2、进行教学观摩 3、从事教学研究 4、自觉教学反思

9. 高原现象:指在学习特别是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暂时停顿或退步的现象。

教师职业生涯的“高原现象”:指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的某一阶段由进一步增加工作责任所引发的有关职业进步入晋升流动等暂时停顿的心理与行为状态。

影响:

(1)导致对职业的认同危机; (2)产生满足,不再超越自己; (3)存在个体差异性;

解决办法: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10.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的主观判断与期望。 教师身上表现为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一般教育效能感:对教育在个体发展的作用的看法与判断; 个人教学效能感:对自己教学行为和效果的理解和判断; 11.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3

A、外部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风气;工作发展条件;人际关系 B、教师自身因素(关键) 教育价值观;教师的自信心 12. “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社会环境 A、树立尊师重教良好风气 B、学校建立完善合理的管理制度 教师个人 A、形成科学教育观 B、自觉反思,增强自信心

13. 职业倦怠--指助人行业中的个体面对过度工作需求时,所产生的身体和情绪的极度疲劳状态。 核心成分:情绪衰竭、非人性化、低个人成就感

14.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的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它源于个体对付出与回报之间显著不平衡的知觉。

15. 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1)外在社会的期望与内在自我的迷思 社会的高期望值带来教师对自己的高要求; (2)过高的内控制点导致的工作状 为追求高目标而狂热投入工作; (3)A型性格带来的不良应对

高目标和高成就动机,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16. 预防教师职业倦怠的方法

(1)调整与工作有关的不合理信念 改变思想上的误区…… (2)做好自我管理 生活方式、自我时间、自我情绪;

第二讲 教师的素养与人格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4

考点 教师角色的社会期待 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 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 教师的专业知识 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人格 水平层次 了解 理解 运用 √ √ √ √ 要求 理解角色期待的含义,说明现代社会对教师角色期待赋予的多重内涵。 了解教师职业角色形成的发展过程,知道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条件。 理解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价值观的含义,说明教师职业理想的核心和主要表现,描述社会上常见的几种教师职业价值观。 知道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内容。 简述教学反思能力的涵义、教学监控能力的涵义及内容,掌握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力和√ 教学反思能力的常用方法,分析教育机智的内涵和表现。 理解教师人格的特征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

二、知识点简析

1. 角色与角色期待:角色是个体在社会关系中特定的 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以及与之相联系的行为模式。

角色期待是社会对每种社会角色相应的行为规范和要求。 2. 社会期待教师成为

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学习的发动者和促进者,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心理健康的教育者;教育科学研究者。

3. 教师的职业角色的形成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 角色认知、角色认同、角色信念。 4. 促进教师职业角色形成的条件

全面认识教师角色,树立教师榜样,参与教育教学实践。

5. 教师的职业理想:是指教师对未来职业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是其献身于教育的根本动力。核心是师爱:(1)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2)对全体学生

5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考点 大学生的基本认知特点 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大学生认知和思维发展的教育 水平层次 要求 了解 理解 运用 √ 知道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所处的发展阶段。说出认知发展的两层含义。简述大学生观察力、记忆力和智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理解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描述辩证逻辑思维的内涵,说明大学生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特征 能运用促进大学生认知和思维发展的教育策略和教学方法。 知道自我意识、理想自我、自我统一性的概念,能根据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新特点:分化、矛盾、整合的理论分析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中的困惑和问题。 能根据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掌握如何对大学生进行自我意识教育。 理解价值观、人生价值观的含义,描述人生价值观的结构及其含义,说明人生价值观对行为的导向和调节功能。 说明价值观形成的三个阶段,知理解青年期是人生价值观形成并逐步定型的关键期,能初步运用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心理条件。 掌握并运用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特点及教育。 √ √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教育 心理学视角的人生价值观 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标准 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特点 √ √ √ √ 二、知识点简析

1. 大学生认知的发展特点

大学生一般处于青年初期末和青年中期。人的基本认知能力18-35岁进入全盛时期。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是大学生智力发展与儿童青少年和普通成人智力发展的最大差异

2. 认知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构成认知功能系统的各种不同心里成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

11

不完整到完整的发展过程;构成认知功能系统的各种心里成分的关系趋于相互协调的发展过程。

3. 大学生的基本认知特点:

观察力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质,随意性和全面性大大增强。 记忆力方面,大学生的意义记忆在机械记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意义记忆是大学阶段主要的记忆方式。

想象力方面,

4. 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形式逻辑思维为主向辩证逻辑思维为主转化 形式逻辑思维反映事物的相对静止性和不同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辩证逻辑思维是对客观现象本质联系的队医统一的反应,其主要特点是既反映事物的相对静止,也反映事物的相对运动;既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区别,也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强调确定性和逻辑性的前提下,承认相对性和矛盾性。

5. 佩里等认为大学生思维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水平: 二元论、相对论以及信奉、承诺意识。 6. 大学生认知和思维发展的教育 哈尔曼的十二条教学方法: 第一,培养学生主动地学习; 第二,放弃权威态度;

第三,鼓励学生广泛狩猎、开阔视野; 第四,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创造性思维训练; 第五,延迟判断;

第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第七,鼓励学生独立评价;

12

第八,训练学生的感觉敏锐性; 第九,重视提问;

第十,尽可能创造多种条件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的概念; 第十一,注重对学生挫折忍受力的培养; 第十二,注重知识的整体结构。

大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发展热点决定了大学生能够承担复杂艰苦的思维活动,适合接受大规模的专业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的训练,适合进行小组讨论、辩论、课题探索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

7. 自我同一性:就是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连串的关键,是个体在寻求自我的发展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问题的思考和选择。 马西亚的自我同一性划分:同一性混淆、同一性早闭、同一性拖延、同一性达成。

8. 自我意识的定义:是一个人关于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观念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

9.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分化;

理想自我,处于观察者地位的自我;是理想中的自我形象,主要包括自我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及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现实自我,处于被观察者地位的自我。

(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我是谁?”的困惑;

对理想自我的渴望和对现实自我的不满构成了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整合——自我同一性的确立。 第二次心理诞生。

10.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教育(2015年论述) (1)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 (2)帮助大学生运用社会比较策略客观正确认识自我; (3)帮助大学生调整目标以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 (4)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走出困境形成自我同一性。 11. 价值观的定义:

12. 人生价值观的定义:

13. 人生价值观的结构

人生价值目标:是人生价值观的核心,人为什么存在 人生价值手段:价值观的实际表现,怎样获得有意义的人生 人生价值评价:怎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人生价值观结构的整体。 14. 人生价值观的行为功能: (1)定向功能 指导方向

(2)识别功能 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判断 (3)动力功能 发动维持行为 (4)调节功能 支配控制行为 15. 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对价值的自由选择阶段

14

对价值选择的珍视阶段 对选择价值的行动阶段 16. 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心理条件

青年期是人生价值观形成并逐步定型的关键期。 (1)思维发展要达到能抽象概括的水平

(2)自我意识分化到能经常进行自我观察分析的水平 (3)个体能意识到自己必须完成的社会任务及其意义 17. 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特点

(1)人生价值目标的特点:价值目标取向多元化;价值目标更加注重实际。

(2)人生价值手段的特点:重视能力与素质、友情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中的重要作用;一些传统价值观提倡的手段,如“甘作人梯”“谦虚谨慎”“委屈求全”等方式和手段已不为大学生所看重。

(3)人生价值评价的特点,表现出双峰分布的特点及评价的标准多元化。 18. 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

在青年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应当以利益导向配合价值导向进行价值观教育,抛开空洞无物、苍白无力的说教,而采用多种丰富的表现形式,用正面的事例和反面的教训进行人生价值引导才是行之有效的途径。总之,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引导青年学生建立合理的需要结构,既满足个人发展欲求,实现个人幸福感,又适应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使学生在国家强盛的伟大事业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第五讲 大学生的学习特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5

考点 大学生学习内容的专业性 大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 大学生学习结果的超越性 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 大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培养 水平层次 了解 理解 运用 √ √ √ √ √ 要求 描述大学生学习内容专业性的表现,分析大学生专业学习遇到的常见问题,掌握相应的疏导方法和策略。 知道大学生学习过程自主性的表现,描述批判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说明大学生学习结果超越性的表现。 知道学习适应的概念,分析大学生学习不适应的主要表现及其对学生的消极影响。 知道专业信任感的内涵,掌握大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培养策略。

二、知识点简析

1.大学生学习内容的专业性的表现

(1)职业定向目标明确: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 (2)课程设置紧扣专业发展需要: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3)专门的专业实践能力训练:实践知识丰富,操作能力较强

2. 大学生专业学习遇到的常见问题以及疏导方法和策略

有些学生进入大学的专业学习后,发现专业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从而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一些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却在另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里修读学分。有关专家建议,进入大学校园的新生,即使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也应该调整好心态,多和班主任、辅导员以及任课老师沟通,尝试着认真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及时进行大学规划,寻找转专业或者考研深造的机会。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辅修专业、双学位以及选修课、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

3. 大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的表现

(1)主动性:学习的独立自觉性批判性增强;

16

(2)选择性:学分制增加了学习的选择性;

(3)批判性: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批评性增强;

由于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大学生能根据逻辑进行推理,在综合各方面信息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看法;能对自己和他人的思想进行思考,这使得大学生学习的批判性增强;大学生喜欢讨论交流,争辩问题,各抒己见,爱向老师提问,喜欢表达自己独到的观点;不满足于书本和老师讲授的知识,喜欢通过自己独立的观察和论证寻求答案。

(4)探究性:各种学习活动提高了探究性能力

探究强调的是透过现象发现问题,在努力探究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4. 大学生学习结果的超越性的表现:

超越原学习情境:具有超越原学习情境的迁移力或生成力; 超越原自我水平:学习带来的进步和发展,大学生不断的超越自我;

5. 学习适应的概念

又叫学习适应能力,是个体为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在学习过程中调整自身,以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符合学习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要求的一种稳定的能力倾向。

6..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主要表现:

(1)学习方式不适应:困惑:自学为主,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这种学习方式的不适应若不能尽快克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健康发展。 (2)学习态度不积极:迷茫:考入大学,自我松懈,

不仅影响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而且影响良好学风和校风的建设。 (3)学习过度焦虑:顾虑:学习能力、学习成绩、考试;

17

由于过度焦虑,使得精神萎靡不振,思维呆滞凝固,学习效果下降,严重的甚至引起生理上的不适,如腹泻、恶心、失眠、头疼等。

7. 大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培养

(1)建立对专业的信任感;从理性考察和情感联系两者入手。 从认知成分入手进行专业信任感教育,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背景、学科特色、社会定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科研水平、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就业方向、发展前景等,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专业特点和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

(2)培养专业兴趣;

学校应从入学开始就抓紧专业教育,结合专业教学的纵深发展,培养学生以大口径的专业兴趣为中心兴趣,引导他们在侧重本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广泛狩猎各学科领域,帮助他们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做到既有较大的知识面,又学有专长,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3)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生学习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大学教育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去。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只有亲身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够积累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要清楚地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平台,教师要将探索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注重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区、图书馆、因特网,多层次地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18

第六讲 大学生的个别差异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考点 智力的内涵 大学生的智力差异 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 人格的含义 水平层次 了解 理解 √ 运用 √ 要求 知道智力的概念,能说出智力的核心成分和最基本的特征。 掌握智力差异的表现,能分析卡特尔的智力理论,能运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分析和指导大学生的智力发展教育。 掌握认知方式的概念,能够比较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特点,掌握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学习者的优劣势及应注意的事项。 知道人格的概念及其特点,简述气质和性格的定义,知道性格的心理结构及其含义。 理解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理解荣格的人格类型说和艾森克的人格三维类型说,能初步运用理论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掌握大学生人格障碍的表现类型,掌握造成大学生人格障碍的主要因素,会使用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方法和策略。 √ √ √ √ 人格的发展差异 人格的类型差异 大学生中常见的人格障碍 √ 二、知识点简析

1. 智力:是指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所形成的认识方面的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是成功解决某种问题所表现的良好适应性的个体心理特征。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基本心理特征。

核心:思维,最基本特征:概括 2. 智力差异的表现: (1)智力的水平差异 你

心理学家卡特尔认为,人的智力包括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成分。流体智力相对不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流体智力的主要作用是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异问题;晶体智力一部分是由教育和经验决定的,一部分是早期流体智力发展的结果。流体智力随成长曲线的变化而变化,在20岁左右

19

达到顶峰,在成年期保持一段时间,30岁以后逐渐下降。晶体智力通长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只是到了25岁以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

(2)智力的类型差异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打破了传统将智力看做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的认识,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内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等多种智力构成,并从新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智力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以及发展的潜力。

3. 如何运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分析和指导大学生的智力发展教育?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多种智力。在高等教育中,要把开发大学生的智力摆在首要位置,根据学生智力的差异性,充分调动大学生作为开发智能的主体的自觉性,尽可能让学生逐渐发展自己的智力优势领域。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都必须要考虑到大学生智力类型的差异性。

4.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 5. 场独立型学习者的认知特点:

场独立型学习者偏爱自然科学,数学成绩往往较好,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他们的学习动机以内在动机为主;教学偏好结构不严密的教学。

6. 场依存型学习者的认知特点:而场依存型学习者则偏爱社会性科学,他们的学习更多地依赖外在反馈而且易受暗示,对人比对物更感兴趣,教学偏好结构严密的教学。

7. 场独立型学习者的优劣势及注意事项:

20

8. 场依存型学习者的优劣势及注意事项:

9. 人格的定义:指个体在其生活历程中对人对事对已以及对整个环境适应时所显示的独特个性。

10. 人格的特点:整体性 (个别性)、稳定性 (可塑性)、独特性(共同性) 11. 气质和性格的关系:

气质是个体与生俱来的、典型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 性格指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12. 性格的心理结构及其特征:

态度特征指个体在对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态度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征; 理智特征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情绪特征指个体在情绪表现方面的心理特征。

13.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经历八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要解决的关键任务,个体对这一任务的解决程度不同,就表现出人格发展差异。

第一阶段为婴儿期(出生-2岁); 第二阶段为儿童早期(2-4岁); 第三阶段为学前期或游戏期(4-7岁); 第四阶段为学龄期(7-12岁); 第五阶段为青年期(12-18岁);

21

第六阶段是成年早期(18-25岁); 第七阶段是成年中期(25-50岁); 第八阶段为老年期(成年晚期-死亡)。 14. 荣格的人格类型说

内倾型:关注主体内部,看待事物的准则以主观因素为主,孤僻、优柔寡断、遇事要三思。 善于发挥自己身体与感官能 力,基于内在感官而表现于外在世界。 倾向于从自己内在的标准或观点来开始解决问题的过程。 倾向于以内在的标准判断他人和事物。 善于发挥内在世界的智慧。

外倾型:关注外部因素,依客观标准看待事物,开朗、活泼、自信、社会适应性强。 注重客观的观察,大部分精力贡献在对外在世界的探索上。 关注周围生活的意义,相信外在事物并非是情绪和情感决定的。 往往与社会或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保持一致。 对问题多有远见,富有想象力。

他还认为人格有四种基本的心理机能: 感觉、思维、情感、直觉。 15. 艾森克的三维类型说:内—外倾、神经质—稳定性以及精神质。 16. 大学生中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

依赖型人格:无主见、缺乏自信心和自主意识。 自我中心性人格:考虑问题、处理事情都以自我为重心。

褊狭性人格:多见于性格内向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习得的。

回避型人格:以回避社交场合、焦虑、怕被拒绝为主要特征。

表演型人格:以过分感情用事或者夸张言行来吸引他人注意为特点的人格障碍。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型

22

一、单项选择题(请从四个备选项中选择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对职称、工作环境、工资、福利以及在学校中的地位等方面的追求,这是教师生涯发展的( )。

A.内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B.外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C.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D.群体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2.教师亲身体验并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能够用角色规范来衡量和调控自己的行为。这是教师职业角色意识发展的( )。

A.角色认知阶段 B.角色成熟阶段 C.角色认同阶段 D.角色信念阶段 3.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是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的( )。 A.认知特征 B.能力特征 C.人格特征 D.意志特征

4.面对压力,人们会有各种应对方式,调整认知方式和期望水平的方式属于( )。

A.防御性应对 B.反抗性应对 C.间接应对 D.直接应对 5.大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 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转化 B. 从以遵从形式思维为主向以形式逻辑思维为主转化 C. 从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向以形式逻辑思维为主转化 D.从以形式逻辑思维为主向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转化

23

6.心理学家卡特尔将人的智力分为两种,其中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来度量的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称为( )。

A.流体智力 B.晶体智力 C.多元智力 D.成功智力

7.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 A.建立对专业的信任感 B.培养专业兴趣 C.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D.A、B、C都是 8.根据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对学习的分类,最简单的学习是( )。 A.刺激—反应学习 B. 信号学习 C. 概念和规则学习 D. 解决问题学习

9. 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后来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这是( )。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恐惧 D.刺激评价 10.“望梅止渴”这种现象最适宜的解释是( )。

A.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 B.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 C.士兵的士气高 D.梅子对人的味觉器官的刺激作用 11.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课堂学习主要是( )。 A.发现学习 B.条件反射学习 C.有意义接受学习 D.问题解决学习

12.奥苏贝尔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为此,他提出的教学策略是( )。

A.非指导性学习策略 B.同化策略

24

C.练习策略 D.先行组织者策略 13.主要反映事物的性质、内容、状态和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即回答“某物是什么”的问题的知识,这是( )。

A.程序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人文性知识 D.经验性知识

14.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 )。

A.性格 B.能力 C.气质 D.人格 15.道德认识形成的关键是( )。

A.道德信念的确立 B.道德知识的获得 C.道德概念的获得 D.道德意志的锻炼 16. 在学生的价值观形成过程中,通过分析和评价的手段,帮助学生减少价值混乱,促进同一价值观的形成,并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地发展学生思考和理解人类价值观的能力的方法,称为( )。

A.道德两难故事法 B.榜样学习法 C.价值澄清术 D.角色扮演法 17. 人际交往的前提是( )。

A.人际间的认知 B.人际间的地理距离 C.人际间的情感互动 D.人际间的互惠关系 18. 心理学家基于对交往中信息传达的研究,总结出一个公式如下( )。

A.人类信息表达的效果=38%语言+55%声音+7%体态语

25

B. 人类信息表达的效果=55%语言+7%声音+38%体态语 C. 人类信息表达的效果=55%语言+38%声音+7%体态语 D. 人类信息表达的效果=7%语言+38%声音+55%体态语

19. 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特指出,有利于子女形成独立、直率、乐于助人、亲切、善于社交的性格的父母的教养方式是( )。

A.专制型 B.放任型 C.权威(民主)型 D.绝对服从性

20. 当人们经受了极端严重或持续的紧张之后,就会出现一种不寻常的心理现象是( )。

A.习得性无助 B.刻板印象 C.晕轮效应 D.超限效应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简述SQ3R阅读策略的操作步骤。

2.何谓道德信念?确立道德信念的条件有哪些? 3.高校的师生交往缺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辨析题(请针对以下命题判断对错,并简要陈述自己的判断依据。每小题8分,共16分)

1.布鲁纳的发现学习与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揭示的是完全对不同的两种学习方式。

2. 教师不能等待学生动机的发展,然后才让他们从事学习的种种活动。 四、论述题(共15分)

试述教师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7分,共34分)

26

1.古希腊寓言故事中写道,皮格马利翁是塞浦路斯的一位英俊而且精于雕刻的王子,他精心雕塑了一位美丽少女,并迷恋于自己所雕塑的少女,每天含情脉脉地注视她,期望她活起来。最后,由于皮格马利翁的真诚期望,感动了天神,在天神的帮助下,少女真的活起来了。后来,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受皮格马利翁故事的启示,将美梦成真的传说,引用到自己的心理实验中,结果传说在现实教育中实现了,他的实验也成为教育心理学的经典实验——罗森塔尔效应实验。

请分析罗森塔尔效应实验对教育有何启示?教师在发挥期待的积极影响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2. 有一首名为《月光花朵》的歌在大学很盛行:“我这年纪象当爹的人了,可我现在还是爸妈养活着。我今年23了,狗屁都不会干,自私无聊爱慕虚荣人还挺贱,老妈说,你就在学校给我好好的念,我嘴上说这容易心里却在犯难。我是社会养活的宠物还是废物?苟且地活着是我的权利还是义务?别看在学校人五人六,书到用时方恨少心里有数??我学的很失败我觉得很无奈,那个曾经充满理想的孩子在变坏;看着鲜红的65分激动不已(过了),这算不算堕落我不停的问自己??”这是一首反映大学生自我审视的流行曲,大学生经常会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人?”、“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等问题。

请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特点,并对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教育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7

2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8i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