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分析公务员的廉政问题

更新时间:2023-09-13 17:48:01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分析公务员的廉政问题

摘 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作为自然的和社会个体的人,不仅要求最基本的物质方面的满足,还有更高层次的情感、荣誉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治理公务员队伍腐败一直以来都是是各国面临的重大难题,它不仅牵涉到政府形象、管理效率,更直接关系到一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务员的廉政问题并非是由经济收入水平决定的,货币是由其道德观念、价位取向、思想意识以及社会规范等综合因素所决定的。无论公务员是经济人、社会人,还是复杂人,都有自己的消费欲望,因此,社会规范是第一位的。根据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可以就此问题作相关的解释。

关键词: 公务员; 廉政; 经济学; 经济解释

进人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府公务人员出现了贪污腐败、收受贿赂等不良倾向。在我国也存在上述现象,这不仅损害了政府形象,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此,有关政府人员及其理论工作者都提出了高薪养廉的思路。理论依据是:一是我国公务员的收入普遍偏低,为了弥补相对偏低的收入,将公务员的收入普遍提高,可以起到抑制公务员贪污腐败的作用;二是公务员的收入在现实社会的同等情况下相对来说不足以支付公务员消费支出的,公务员就要通过有关渠道来弥补这种不足,从而贪污腐败也是难以避免的。因此,高薪养廉便成了抑制公务员贪污腐败或促进公务员高效率从政的基本观点.为了进一步从理论上、逻辑上弄清楚其内在机理,我根据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并结合我国不同阶层的现实特征,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 公务员“占坐’的根本原因—预期收益与眼前利益的比

在我国,普遍存在着公务员“占坐’的现象。我们所谓的公务员“占坐’即社会公众通过各种手段在多途径选择工作中优先抢占“公务员”岗位。一般表现为各级政府的领导或实权人物将自己的子女、亲属及其知心朋友想方设法找一个公务员的位子,先就业再提拔;在任的公务员即使没有任何作为,也不想离开公务员的位子;其他领域的国家工作人员,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人员、骨干业务人员,都千方百计地想到政府部门当公务员(当然,上述情况均为同级别、同层次的情况)等等。为什么会出现公务员的占坐现象呢?既然公务人员的收人普遍偏低,人们还要去政府部门占坐,这对高薪养廉的第一种论据是根本的否定。

公务员的占坐现象说明,公务员的眼前收入或者预期不是相对于其它阶层低了,而是相对于其它阶层高了,这才是公务员占坐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学的角度

可以解释为预期收益与眼前利益的比较,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人们认为公务员的眼前不是要强于其他阶层的平均福利,特别是国有企业或其他领域的职工已经消除了工作岗位的终身制,下岗现象被人们普遍接受。就目前来说,公务员享受着较其他社会阶层更大的福利,从整个社会层面来看,这种相对于其他阶层较大的政府集团福利其实质是政府集团的租金。也许有人会认为有了公务员的位子才可以贪污受贿,因此才有了公务员的占坐现象。这又是一个极大的误会,因为占坐者大都是没有职务或职务很低的一般工作人员,他们不可能一下子就会有贪污受贿的权力与机会。我们假定人们都是理性的,他们肯定有收人福利的选择,当某一部门的福利大时,人力资源就会向该部门流动。反之,当该部门的经济福利小到平均福利水平线以下时,人力资源就会从该部门逐渐撤出来。公务员之所以会出现占坐现象,可以解释为政府部门的福利要大于社会平均福利。另一方面,在技术进步的步伐不断加快的当今,除了政府部门的公务员工作岗位相对稳定外,其他所有的企业、事业单位都潜在着结构性失业或摩擦性失业的可能与福利下降的风险。因此,人们在充分考虑预期收入的不同阶层的比较中发现,政府部门的收入福利可能要大于社会的平均收入福利,这才是公务员占坐的根本原因。我们可以从公务员占坐的原因看出,无论是眼前还是未来预期,公务员的收入福利低于社会同类人员的说法是缺乏足够的论据的。或许有人站在国家的中央企业与中央事业单位的角度来看地方基层的公务员的收入情况,这种视角本身就是非常错误的。因为我国是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中央与地方之间控制的资源是有差距的,因此不能以此比较。应当以中央政府机关的公务员与中央企业事业的同类人员的收入作比较;地方政府公务员与地方企业、事业的同类人员作比较;把教授享受的福利与司长、厅长的福利作比较,来鉴别公务员的福利是否偏低。如:教授A与司长B,两人相互间的工作彼此都会干的一样好,假定可以通过个人商量互换工作在不考虑个人价值而只考虑绝对收入的情况下,试想是司长不愿意换还是教授不愿意换.

二 公务员的消费欲望是有限的吗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人的消费欲望是无限的,并且随着收入福利的增长而使追求的欲望也不断膨胀。我们假定,高薪可以养廉,必须假定公务员的消费欲望是有限的,这样似乎太不符合现实的。人们可以随便翻一下检察机关查处的有关大案、要案,就会发现贪污腐败成长的普遍规律。即他们几乎都是从小贪、小贿做起,逐渐使他们的贪污腐败的每一笔业务增大,最终演变为人心不足蛇吞象。我们假定公务员的消费欲望是有限的,他们在满足了社会平均生活收人福利后就不会再继续贪污腐败了,但是事实恰恰相反,即越贪越大。同时,假定高薪可以养廉的话,那么贪污腐败者也不可能发展到大案、要案的地步。因为仅仅是为了使自己的收人福利与社会各个阶层的平均水平持平,一旦当他们的现实收人与社会平均水平持平或高于社会平均水平时,就不再贪污受贿了,难道那些真正贪污受贿者自己从来没有计算一下他们的收人福利在中国各个阶层究竟处于什么水平吗?

由此,公务员的消费欲望有限的假设也是不能成立的。理论与实践证明,公务员的消费因为同样是无限的,人们可以依据理性人的假设确立相应的制度来约束公务员的行为,但决不能假设公务员不是理性人,更不能假设公务员的消费欲望是有限的。如果可以这样假定的话,就会将公务员队伍理想为一种社会的特殊公民,既然是一种社会的特殊公民,就会将公务人员迷信化认识,即有了法律之外的社会阶层。这对于依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又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这些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无法解释的矛盾,必须把公务员与社会所有的公众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才能解决。要将社会公众与政府公务员放在平等地位,也只有承认公务员的消费欲望同样是无限的。这样,在公务员的消费欲望无限或者其有限性不能成立的情况下,提出高薪养廉也是不能成立的。

三 部分公务员思想不平衡的原因

有人提出,公务人员的思想不平衡,实行高薪养廉的政策可以平衡公务人员的思想,这样以平衡公务人员思想为前提的政策说到底就是增加他们的工资。实际上在经济社会中就没有绝对平衡可言.现实中人们的不平衡大概有以下几种类

型:一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由于找不到帕累托效应,部分人控制的个人或集体福利出现下降的不平衡;二是虽然大家都不同程度地享受了市场经济带来的经济福利,但由于经济资源的分配失去了绝对平衡,许多相对低收人者阶层在经过横向比较后整理提供现他们的经济收人较部分人少得多。由于经济信息的不对称、经济机会的不均等,有可能等价劳动没有等价福利,造成部分人的思想失衡;三是垄断与竞争的行业造成个人福利收入机会的不均等,使部分人的思想失衡;四是公务员队伍中权力的控制不同,造成相互之间的寻租福利不同,多数公务人员的思想失去平衡。

通过以上许多不平衡思想的归纳,人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公务员队伍中存在的经济福利不平衡思想究竟是来自于公务员阶层与社会其他阶层之间的收人或福利的差距,还是来自于公务员阶层内部由于控制权力不同而造成的寻租的多寡不同的思想不平衡。对此,我们还不能随便下结论,但是可以根据以上的分析进一步判断,即就是公务员占坐现象已经是前提,说明公务员自身认为他们的眼前利益与预期福利还是要高于社会各个阶层的平均水平。由此可以推论,公务员的不平衡思想主要是对于内部控制权收益的不平衡。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处长可以贪污受贿几十万乃至几百万,而一般工作人员没有任何意义上的“格外福利”,那里的思想平衡?我们认为这可能是思想不平衡的根本原因。试想,假定推行高薪养廉的政策,将公务员的人均工资变为一万元,有控制权收益的人就可以放过贪污受贿的机会吗?这个问题前面已经证实了。既如此公务员队伍中的不平衡思想就会由此而长期平衡吗?

四 有权才有腐败的客观存在性与高薪养廉制度关系不大

从本质上讲,公务员腐败的土壤是什么,怎么样的公务员才可以腐败或有腐败的客观条件。根据对有关公开的腐败案例的解剖就会发现,有控制权的公务员有腐败的机会或土壤,也就是社会上所说的有权才有腐败(通过对公务员的抽样调查认为有权才有腐败的达到97.6%)。同时,在调查中绝大多数人认为公务员的贪污腐败与公务员的收人高低没有必然联系。因为贪污腐败者工作收人一般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8h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