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计划方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6-05 23: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医疗质量管理计划与方案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目 录
一、项目概况 ????????????????????????..2
二、编制依据 ????????????????????????.. 3
三、质量管理方针和质量目标??????????????????..4
四、质量保证体系???????????????????????..4
五、质量控制及管理组织协调 ??????????????????.9
六、主要技术保证措施 ?????????????????????.11
七、主要工序质量检验标准和控制要点??????????????..15
八、工程质量创优措施?????????????????????..40
九、试验、测量质量计划 ????????????????????.41
十、施工质量缺陷的处理????????????????????..43
十一、工程质量档案管理 ????????????????????.47
十二、结束语??????????????????????????48
1
一、项目概况
1、工程概况
高新园N区2#路(K0+000-K1+720)道路及配套工程、天宫殿N区立交(D、F工程)位于重庆市北部新区人和组团天宫殿N区,为人和主团八个功能区之一,向东、向北至内环高速,向南至龙头寺火车站,向西至龙头寺M区A路,占地面积约1.00平方公里。N区2#路起于合记东路交叉口,向东延伸,道路途径龙头寺火车北站北站场、三八水库,至于O区A路及环线交叉口。道路全线共设置两处平曲线,最小平曲线半径为350m。道路与M区A路相交,形成刘家院子立交,在K0+960处的西行方向最外侧设置一条左转定向匝道,与龙头寺火车站北站场±0.000层相接,在K1+419.263处通过匝道与天宫殿N区立交D工程相接,实现N区2#路向D工程右进右出的交通功能。由2#路道路、D工程和F工程组成。
2#路线路走向基本与1#路平行,依次与环线、F路、D路相交,终点接O区A路及N区环线交叉口,道路全长2094.019米,为城市主干道,设计车速40Km/h。其中K0+000-K0+720路段标准路幅宽度为32m,K0+720-K1+450路幅宽53.5m 。
D工程是连接火车北站场与金童路南段的通道,解决从金童路南段及内环路方向进出火车北站场的交通。该工程南起N区2#路,北止于金童路南段N区1#路交叉口,由D工程主线、A、B匝道组成,道路全线为一直线,全长318.098m,标准路幅宽44m,双向六车道,设计车速50Km/h, A、B匝道设计车速30Km/h。
F工程是连接庐山大道与火车北站场的立交工程,主要解决从庐山大道进入火车北站场的交通需求,由A、B、C三条匝道组成,设计车速30Km/h,地面匝道为单/双车道,下穿道部分为单向双车道,单车道车行道净宽3.5m,总宽7m,双车道车行道宽为9.0m。
该工程主要包括跨线桥、车行地通道、人行地通道、挡土墙、护面墙、道路、排水、基础强夯、高压铁塔保护、电照、交通及土建工程等。道路结构形式由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改性沥青稀浆封层和沥青砼组成。
2、工程特点和难点
本合同段包括桥梁、地通道、挡护,特殊路基处理,高压铁塔保护,排水等工程,工序环节交错、施工路线长、质量要求高、工期紧,施工管理难度大。
第 2 页 共 48 页
特殊路基的处理——强夯施工路段为松散堆积物,年限尚不到半年,填土最大厚度约20m,施工段多,处理难度大。
高压铁塔保护工作共2座,分别是220KV和110KV的高压铁塔,高压铁塔边坡保护施工和监测难度大。
该工程涉及友邻施工单位多,交叉作业以及外部协调难度大。
本工程规模大,物资需求量大,给各类物资的计划、采购、仓储、供应带来极大的压力,需要高度重视,精心安排,科学组织。
因此为保证该工程的顺利实施,特编制本质量管理计划,以保证该工程的内在和外在的质量,使其达到优良工程。
二、编制依据
(一) 、高新园N区立交2#路(K0+000-K1+720)道路及配套工程、天宫殿N区立交(D、F工
程)设计图技术说明;
(二)、《城市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86-2008); (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四)、《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107-2010);
(五)、《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2); (六)、《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七)、《钢筋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技术规程》(DB50/5027-2004); (八)、《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九)、《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2-2008); (十)、《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十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十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6-2006; (十四)、其它有关的设计、施工规范。
三、质量管理方针和质量目标
第 3 页 共 48 页
(一) 质量管理方针:科学管理、精心施工、服务一流、工程创优 (二) 工程质量目标
1、满足国家有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工程验收一次性合格。按《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评定。
2、确保获得重庆市“金杯奖”,争创重庆市“巴渝杯”奖。
四、质量保证体系
(一)质量保证组织管理机构
1、组织管理机构
组织管理机构实行工程质量领导责任终身制,从项目经理部到各工程施工作业组实行领导责任终身制,质量目标层层分解,终身责任。在项目经理部设立质检部,专职质检工程师对整个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检查。班组设专人兼职质检工作。施工中坚持自检,互检,交接检等三检制度,以控制工程质量。
项目部组织管理机构图如下:
项目经理:谢永辉项目副经理王恩南 项目总工:李金辉综合部:杨东林工程部:胡德川质检/试验部:王敏、赵秀财设部:李华伟测量部:旺德胜作业组:邹阳、李小勇
(二)项目主要人员工程质量责任制
为实现每项工程都达到工程的质量管理目标,明确各级员工的工程质量责任,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工程标准,提高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工程质量责任制。
1 、项目经理质量责任
第 4 页 共 48 页
(1)、对本项目施工的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2)、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质量方针政策和上级质量管理规章制度,负责贯彻落实企业制订的工程质量责任制,负责对项目全体员工进行质量意识的教育,特别重视各级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全体员工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
(3)、确定在建工程的质量方针目标,定期组织质量大检查,掌握工程质量状况,经常对项目部施工的工程质量状况进行研究,提出改进措施。
(4)、负责健全质量保证体系,配备称职的人员,有计划地对质量检查人员进行培训,支持质量部门工作。制定质量奖惩办法,定期召开质量工作会议,表彰奖励质量管理工作做出成绩的部门和个人,批评处罚忽视质量的部门和个人.对质量事故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
(5)、推行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全面质量管理机构,逐步实现标准化、现代化管理。 2 、项目总工程师质量责任
(1)、项目总工程师是本项目技术工作的总负责人,对本工程的技术管理、新工艺、新材
料的应用、技术规范、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的正确使用等负全面技术责任。
(2)、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具体负责质量管理,组织质量计划的编制、检查、督促质量体系文件的实施。
(3)、负责本工程主要技术方案、施工方法的确定,确定本项目的特殊过程和关键过程,组织制定特殊过程控制措施,并确定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分工和工艺标准、工法的引用;
(4)、负责不合格品的控制以及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5)、负责掌握有关质量技术标准和办理变更设计等事宜。
(6)、参加质量大检查,支持质量部门贯彻执行“三检制”。协助项目经理抓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3、 项目副经理的质量责任
(1)、贯彻实施质量体系,对项目部工程质量、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
(2)、合理组织、协调施工力量,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
(3)、主持定期的安全、质量大检查,就安全、质量方面的问题同上级领导、业主、监理及地方主管部门接口协调。
4 、工程技术部质量责任
(1)、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准备工作,开工前必须认真进行图纸会审,使可能出现的各种缺陷最大限度在图纸上消除。组织工程技术交底时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规范、规程、质量方针及政策,
第 5 页 共 48 页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时提出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2)、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参加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对质量事故提出技术处理意见。编制切合实际的施工进度计划,保证季节性施工质量。
(3)、负责施工技术资料的搜集、整理、审查。加强测量放线工作质量管理,落实测量复核。 (4)、组织好技术培训、技术比赛、技术考核,提高工人技术素质,促进工人提高工程质量。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应参加对责任者的调查处理。
5、 质检、试验部质量责任
(1)、执行国家有关质量检验的方针、政策、验收规范、质量评定标准及有关规章制度,对施工质量负监督、检查、把关的质量责任。
(2)、制订质量规划,确定质量目标,检查、督促质量计划任务的实现。
(3)、参与质量验收工作、负责对质量的批准、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及隐蔽工程的检查,做好检查记录。
(4)经常深入现场,掌握质量动态,对不合格品及时加以制止,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监督实施,并作好质量记录。
6、 综合部质量责任
(1)、根据工程需要配备劳动力,配备专业工种应技术结构合理。
(2)、负责分包施工队伍管理。对分包单位施工资质和有关资料审核,对其技术素质进行审查。在签订分包工程劳务合同时,要有质量指标和保证工程质量的经济制约措施。
(3)、制订严密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发生破坏性工程质量事故。认真做好消防保卫工作,加强检查,消除隐患,防止火灾造成的工程质量事故。
(4)、参加破坏性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
(5)、举办各种学习、培训班、有计划的举办各种类型的技术管理培训班,逐步提高工人的操作水平和干部的业务能力及技术管理能力,提高工作质量,保证工程质量。
7、物资设备部质量责任
(1)负责物资采购、进货检验和试验、搬运、储存的检查、指导和监督。 (2)负责物资和设备的采购计划的编制及实施工作。 (3)负责组织对分供方的评价,制定合格分供方名录。 (4)负责对采购的物资产品实施有效的控制。
(5)认真贯彻执行设备管理规定,负责现场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使用、维修、保养等工
第 6 页 共 48 页
作,确保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
(6)组织设备人员培训,坚持持证上岗,确保机械设备的施工质量,满足工程要求。 (7)负责质量记录的收集、整理、归档和移交工作,并及时上报各类报表和资料。
(8)、按职责分配做好《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其它《管理办法》的工作。 8、公司质量部门
(1)对所承担工程的质量负责深入进行质量教育,使每个员工都理解本工程的质量要求。
(2)贯彻落实项目质量计划和作业指导书或技术交底书,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标准和安全施工操作规程,施工程序组织施工。
(3)支持有关检验、试验人员和技术人员作好施工过程中的检验和质量记录工作,确保施工管理工作标准化、科学化、程序化、文件化。
(4)建立和完善班组人员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并亲自参与全员运作,确保质量体系运作的有效性。
(5)落实各项职责和制度,组织开展各项管理活动。 (6)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即报告,并及时按规定要求实施纠正。 (三)施工保证制度
本工程的施工及技术管理除了按管理权限及工作内容进行详细的分解落实到具体技术管理人员外,我们还将实行如下的管理制度。
1、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制度
(1)、施工组织设计必须要有项目经理、项目总工、项目部其它业务主管人员的签字。 (2)、施工组织设计必须在开工前15天报项目总监审批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3)、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经各级审批并按审批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并经业主批准后方可进行施工。
(4)、根据需要须经专家审核的必须经专家审核合格后才能实施。 2、技术复核,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1)、技术复核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技术复核计划,明确复核内容、部位、复核人员及复核方法。
(2)、技术复核结果应填写《分部分项工程技术复核记录》作为施工技术资料归档。 (3)、凡分项工程的施工结果被后道施工所覆盖,均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隐蔽验收的结果必须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作为档案资料保存。
第 7 页 共 48 页
3、技术、质量交底制度
技术、质量的交底制度是技术管理的一项基本工作,通过技术交底,使得技术工作传递信息时,作到全面、准确,交底必须采用书面签证和语言表达相结合的形式,具体可分以下几种情况:
(1)、当项目部接到设计图纸后,项目经理必须组织项目部全体人员对图纸进行认真学习,并联系业主尽快组织设计交底会。
(2)、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完毕,并审批后,由项目经理牵头,项目总工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质量、安全书面交底,列出监控部位及监控要点。
(3)、本着谁负责施工谁负责质量、安全工作的原则,各工区在安排施工任务的同时,必须对施工班组进行书面技术、质量、安全交底,必须作到交底不明确不上岗,不签证不上岗。
(4)、在施工过程中,所有发生的技术方案、施工工艺、测量成果等在向基层进行信息传达的时候,都必须进行技术交底。
4、三级验收及分部分项质量评定制度
(1)、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各分管工种负责人必须督促班组作好自检工作确保当天问题当天整改完毕。
(2)、分项隐蔽工程在自检通过后,上报质量安全部,由质检工程师进行检查验收,在检查表上签字认可后,再上报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3)、分项工程施工完毕后,各分管技术负责人必须及时组织班组进行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工作,并填写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交工区主管确认,最终评定由质量安全部核定。
(4)、分部工程质量评定由项目经理组织签定,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 (5)、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要经项目部、总监、设计院、业主签证确认上报。 (四)质量保证制度
(1)、工程质量责任制
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建立层层负责的质量责任制,对所有施工项目明确领导责任,所有参与施工的有关负责人,按职责分工,承担相应的质量责任。
(2)、质量包保责任制
采取质量包保责任制,签订承包合同,将质量目标分解到每个人,使每个人的质量责任与经济利益挂钩。
第 8 页 共 48 页
(3)、质检工程师监督制
设立专职质检工程师,以制度化管理确保现场质检工程师对工程质量检查监督的有效性;同时以行政手段赋予质检工程师对工程质量实施奖惩权威性。项目部对工区的验收计价,必须经质检工程师签字,项目经理审批后,财务部才能支付。
(4)、质量教育培训制
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点、技术措施、质量要求等,充分利用一切机会,通过全面质量管理教育,组织技术业务学习、岗前培训等形式,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和技术素质。
(7)、质量检查制
施工期间,各工区必须严格建立各种检查制度,坚持定期和不定期的质量自查自检自评和抽查制度,并对检查结果予以真实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方案、措施,限期改正。
定期检查:项目部在每月末,由质量管理小组组织实施,各工区领导、质检工程师并邀请监理工程师参加。
不定期检查:主要对验工计价项目进行抽检。 (8)、建立与监理工程师联系制度
项目部、各工区的质检工程师为与监理工程师的联络员,及时听取监理工程师对本工程质量工作的意见,特别对监理提出的改进意见、措施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落实。
五、质量控制及管理组织协调
(一)质量管理控制依据
1、合同文件:所有保证工程质量的合同文件
2、设计图纸与设计变更:所有施工工程与设计图符合,并符合有关设计变更 3、质量标准:所有工程质量均应符合合同文件明确的质量标准 (二)质量控制的任务和目的
参与本工程的相关技术管理人员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指导、检查、管理,严格按有关规范、标准进行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和评定,使完成的工程项目符合设计图纸、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的规定。
(三)质量控制方法
按全面质量管理“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工作方法,不断改进过程控制。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由各部门分工负责,专职质量管理部门统一协调。根据目标明确、抓住重点、制定计划、采取措施、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及时检查总结的要求,每个质量管理过程均按四个阶段进
第 9 页 共 48 页
行质量管理。
1、计划阶段——按工程任务要求,确定质量管理方针、目标、编制计划和制定措施。 2、实施阶段——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楚。严肃认真地按质、按量、按计划进度完成规定的施工任务。
3、检查阶段——预检,重点检查计划措施的分工情况;中检,检查计划措施在执行过程中的情况;终检,对计划措施执行的结果进行检查,并分析产生结果的原因。
4、处理阶段——对计划措施的执行结果进行总结,积累资料。 (四)质量控制的基本程序
1、工程开工报告
在单位工程、分部工程或分项工程开工之前,向监理单位提交工程开工报告审批。开工报告提出工程实施计划和施工方案;依据技术规范,质量控制指标及检验频率和方法;说明材料、设备、劳力及现场管理人员等项的准备情况;提供放样测量、标准试验、施工图等基础资料
2、分项工程自检报验程序
在每道工序完成后进行班组长检查、施工人员和专职质检员检查,合格后申报专业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3、中间交工报告程序
当组成工程的单位、分部或分项工程完工后,质检人员进行系统的自检,汇总各道工序的检查记录及测量和抽样试验的结果提出交工报告报专业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经检验合格的工程,方可进行下项工程项目的施工。 (五)施工质量因素控制 1人员因素控制
人员因素控制,就是对直接参与工程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各种行为进行控制。要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尽量避免人为失误。坚持以其工作质量确保工序质量,以工序质量保证工程项目质量。
在人员因素控制中,充分考虑人员的素质,如技术水平、生理缺陷、心理行为和错误行为对项目质量的影响;要本着量才录用和扬长避短原则,加以综合考虑和全面控制。要加强政治思想、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质量第一和用户至上”思想;全面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培训,提高技术水平,严禁无技术资质人员上岗操作;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技术交底、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和工序交接检查等规章制度和奖罚措施。改善劳动条件,杜绝人为因素对项目质量的不利影响。
第 10 页 共 48 页
2 材料、制品和构配件质量因素控制
材料、成品和构配件是项目施工的基本物资条件,其质量情况对工程施工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内容包括:材料质量标准、性能、取样、试验方法、适用范围、检验程度和标准,以及施工要求的。所有材料、成品和构配件,均需有产品出厂合格证或材质检验报告单;钢筋和水泥等主要材料需进行复试;现场配制的材料,必须先提出试配要求,经试验合格后采用。 3 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因素控制分为:施工机械设备控制和生产工艺设备控制。
施工机械设备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资基础;机械设备类型、性能和操作要求,施工方案和有关组织管理因素,均直接影响项目施工进度和质量。因此必须从机械化施工方案制定、机械设备选型、主要性能和操作要求等方面严格控制质量。 4施工方案因素控制
施工方案是项目施工规划的基础;它包括:施工起点流向、施工程序、施工顺序、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等内容。施工方案优劣,将直接影响项目施工质量、成本和进度控制目标实现。对施工方案的控制,主要是保证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可行和经济上合理,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5施工环境因素控制
影响项目施工质量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如气温、雨、电和风等;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如地形、地质、地下水和地面水等;技术经济环境:如地方资源条件、交通运输条件、供水和供电等;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制度;劳动环境,如劳动组织和工作面,以及前道工序结果为后道工序提供的操作环境。
环境因素对项目的施工质量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特点,要与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相结合。冬季对严寒环境的控制;夏季对炎热环境的合理安排等。
六、主要技术保证措施
1、模板工程
在模板安装前检查模板的安装质量,要求作业人员严格按方案施工,把好模板质量关。在施工过程中,质量负责人、施工员应经常检查督促。必须做好垂直和水平的复测,确保模板几何尺寸的准确。模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应符合国家有关的验收规范,本工程的模板聚氨酯木模板或胶合竹模板,要确保安装质量达到验收标准。
(1)、做好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根据各部位图纸不同的要求,技术部门先制定模板施工方案。
第 11 页 共 48 页
(2)、作好材料的供应工作,不合格的材料不采用。做好模板的保养维修工作,选用优质脱模剂。
(3)、做好工序交接的验收工作,坚持本工序工作未完善验收决不插入下一工序的工作。 (4)、质检员必须每日手持检测工具对每个部位进行检测,对不合格的模板安装决不验收。 (5)、防模板变形措施:模板安装按要求设置对拉螺栓,加固模板的支撑,对拉螺栓应专人检查,选用合格钢筋制作螺栓、螺帽、松紧螺栓;在浇筑砼前所有模板进行测量检查,并在浇筑砼时派有经验的模板工护模,及时检查修正模板,支撑等。
(6)、防漏浆措施:选用模板或用修复合格的模板安装,避免模板之间缝隙过大,在与已浇砼接搓处,用水泥砂浆抹缝隙,避免砼在接缝处出现漏浆,影响观感质量。
2、钢筋工程
钢筋的各项指标和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明和试验报告,钢筋制作必须严把制作质量关。现场应加强钢筋的验收工作,包括技术资料的检验,不合格的钢材决不用在工程上。技术资料的检验由试验员和资料员共同负责。钢筋安装过程中,质检员和施工员就应开始检查钢筋的规格、数量和绑扎质量。完成后通过班组自检、专职质检员复检,合格后再通知甲方和监理办理隐蔽验收。钢筋质量保证措施:
(1)、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要求由施工负责人开下料单,并有专人复核。制作时,按编号下料、断料,弯曲误差应满足施工规范要求,制作成型的钢筋应堆码整齐并绑扎编号。
(2)、根据设计要求需用直螺纹连接的钢材在钢筋剥丝时质检员每天不定时检查钢筋制作场,要求连接钢筋的外露丝扣每端不应大于1一个螺距。
(3)、绑扎钢筋前认真看图及有关修改资料,校对料单,按编号取料绑扎。钢筋间距必须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绑扎,在绑扎前用量尺量好并用粉笔等工具做好标尺后进行绑扎,偏差控制在验收范围要求内。
(3)、焊接钢筋绑扎接头不得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接头距钢筋弯折处应≥10d。接头不宜设置在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范围内。
(4)、钢筋的级别、钢号和直径按设计要求加工,需要替换时,应提前征得设计人同意,办妥签证手续。
(5)、对焊接钢筋应提供焊接试验报告及焊条合格证,焊工必须持证上岗。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受力钢筋35倍直径的区段范围内(不少于50cm)一根钢筋不得有二个接头,有接头的钢筋截面积占总截面积的百分率在受拉区不宜超过50%,受
第 12 页 共 48 页
压区不限制。
3、砼工程
1)、砼质量保证措施
建立并严格执行 “混凝土浇灌令”制度。
(1)、混凝土浇筑必须严格执行签署施工浇灌令制度。 (2)、施工负责人填写“混凝土浇灌令”的填表送签工作。 2)、“混凝土浇灌令”申请签发条件: (1)、模板的支撑系统按施工方案施工完毕。 (2)、模板、钢筋及其支架质量符合规定,验收合格。 (3)、技术复核,隐蔽工程验收、监理检查确认签证。 (4)、施工范围内安全设施落实。 (5)、施工机具准备就绪且能正常运转。 (6)、材料、商品混凝土联系准备完毕。 3)、砼浇筑过程的质量控制 (1)、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①、对模板、支架、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必须满足定位要求。
②、对地基、旧混凝土以及钢筋上的油污等必须清理、消除,使其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
③、把好测量关,精确定位,复核结构尺寸,并对模型、钢筋、浇筑设备及临时支撑等作最终检查。
④、作好电力、动力、照明、养护等准备工作。
⑤、分别制定每一施工段的混凝土浇筑实施方案,制定设备、人员及小型施工机具、浇筑施工工艺交底及场地安排计划,并配备该工程需求用量的发电机以备急用。
(2)、混凝土浇筑、捣固
①、浇筑工艺随不同部位予以相应调整。
②、浇筑时不能引起混凝土离析,自落高度控制在2m以下,大于2m应用串筒、斜槽或溜管方式浇筑。
③、不能冷接缝:一次浇筑厚度控制300mm以内,防止水泥浆流动远而造成冷接缝。 ④、在合理的时间内浇筑完毕,浇筑速度不能过快,否则易使模板侧向压力增大,捣固不
第 13 页 共 48 页
充分,表面泛浆及沉降过大。
⑤、捣固人员应随浇筑随振捣,并认真振捣浇筑混凝土的自然流动面部位混凝土。混凝土以振捣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为止,且移动间距不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但不得超振以免引起混凝土翻砂和粗骨料下沉。
⑥、混凝土初凝前,人工进行“提浆、压实、抹光”,可消除初凝期失水裂纹。 ⑦、防水构造的细部应加强振捣,以保证节点处砼的质量。 ⑧、插入振捣器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以免造成钢筋变形和移位。
⑨、振捣机头开始转动后方可插入钢筋砼内,快插慢拔,不能过快或停转后再拔出,与模板保持5-10cm的距离。
(3)、施工缝设置。
施工缝的位置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施工缝的具体位置应满足设计规定和施工方案的要求,且施工缝不得呈斜面。
4、支架搭设工程
(1)、为保证支架搭设不变形和位移,首先要保证基础的稳定性,因此在搭设满堂支架前必须做地基承载力试验,合格后方能进行支架搭设。
(2)、支架选用材料好,压缩变形小,无拉伤,无严重锈蚀,不易产生脆性破坏的钢构件,应选用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构件拼装。
(3)、按要求布设好相关斜杆(剪刀撑),确保支架稳定、可靠。
(4)、支架搭设时,施工人员、质检员每天不定时检查支架的垂直度以及纵向、横向的平整度。
(5)、在进行砼浇筑前应对支架进行预压,以减小非弹性变形、沉降变形造成的结构物的其他质量问题,并进行沉降观测,当沉降量满足要求后方能进行施工。
5、预应力工程
(1)、预应力筋进场时,首先对其质量证明文件、包装、标志和规格进行检验。 (2)、预应力筋检验每批不得大于60t,进行表面质量、直径偏差检查和力学性能试验。 (3)、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和《预应力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的规定,同时对其质量证明文件、型号、规格等进行检验。
(4)、预应力管道应具有足够的刚度、能传递粘接力,同时满足胶管的承受压力不得小于
第 14 页 共 48 页
5kN,极限抗拉力不得小于7.5KN。
(5)、预应力筋在下料时应经仔细计算、换人核查,保证下料长度,切割采用砂轮锯或切断机进行切割,不得采用电弧切割,以保证预应力筋质量。
(6)、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预应力的张拉、压浆、封锚作业。
七、主要工序质量检验标准和控制要点
1 桥梁总体
质量检验和质量标准
项 目 桥梁总体 基本要求 内容要求 1 桥梁施工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技术规范和有关技术操作规程要求进行。 2 桥下净空不得小于设计要求。 3 特大跨径桥梁或结构复杂的桥梁,必要时应进行荷载试验。 实测项目 项次 1 2 质量标准 3 4 5 检查项目 桥面中线偏位(mm) 桥宽(mm) 车行道 人行道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20 ±10 ±10 +300,-100 20 ±3 检查方法和频率 全站仪或经纬仪:检查3~8处 尺量:每孔3~5处 全站仪或经纬仪、钢尺:检查中心线 桥长(mm) 引道中心线与桥梁中心线的衔接(mm) 尺量: 分别将引道中心线延长至两岸桥长端部,比较其平面位置 水准仪:在桥头搭板范围内顺桥面纵坡,每米1点 桥头高程衔接(mm) 1 桥梁的内外轮廓线条应顺滑清晰,无突变、明显折变或反复现象。 外观要求 2 栏杆、防护栏、灯柱和缘石的线形顺滑流畅,无弯折现象。 3 踏步顺直,与边坡一致。 2 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的一般规定
项 目 施工准备 内容要求 1 按基坑施工要求,清除地面堆土及防碍基坑开挖的障碍物,对受开挖影响的架空线和地下管线,均应妥善保护处理。 基坑开挖 坑顶防水 2基坑顶面设置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的设施,坑顶有荷载时,荷载与坑顶有一定的距离。 与设置护道 坑壁支护 3 基坑坑壁坡度不易稳定并有地下水影响,或放坡开挖场地受到限制等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防护。设计无要求,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支护方案。 4 对临近无重要建筑、地下管线及施工场地许可的地区,可选择放坡开挖。 第 15 页 共 48 页
放坡开挖及坑5 基坑坑壁在采用放坡开挖时的坡度按地质条件、基坑深度、施工方法等情况确定。 壁坡度选择 坑壁土类 砂土类 卵石砾类土 纷质土、粘质土 极软岩 软质岩 硬质岩 当为无水基坑,土层的构造均匀时,基坑壁的坡度按下表设置。 基坑坑壁坡度 坑壁坡度 坡顶无荷载 1:1 1:0.75 1:0.33 1:0.25 1:0 1:0 坡顶有静荷载 1:1.25 1:1 1:0.5 1:0.33 1:0.1 1:0 坡顶有动荷载 1:1.5 1:1.25 1:0.75 1:0.67 1:0.25 1:0 注:①坑壁有不同土层时,基坑坑壁坡度可分层选用,并设平台。 ②岩石单轴极限强度(MPa)<5.5;5.5~30;>30时分别定为极软、软质、硬质岩。 ③当基坑深度大于5m基坑坑壁坡度应放缓或加设平台。 质量检验和质量标准
项 目 质量检验和质量标准 1 基坑开挖不得扰动基底土壤,防止超挖,严禁用土回填。 基本要求 2 保持边坡稳定,防止塌方。 3 基底不得浸水或冰冻。 4 基底上的淤泥必须清除干净。其他不符合要求的杂物和旧桩必须处理。 检查部位 基坑开挖允许偏差 坑底高程 纵横轴线 基坑尺寸 允许偏差(mm) ±30 50 不小于设计 每座墩、台 检查频率 范围 点数 5 2 4 检验方法 用水准仪测量 用经纬仪测量,纵横各测一点 用尺量,每边各量一点 质量控制要点
主要项目 质量控制要点 1 必须做好基坑放样定位工作,根据设计要求结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放出基坑平面放样定位要正确可靠,保证基底符合设计要求 位置和纵横轴线标志。 2 复核水准标高,确定基坑开挖深度与设置临时校核基底标高的必要标志。 3 对于可能影响到的地下管线或障碍物进行妥善处理。 4 基坑开挖采取坑壁支护,应按设计要求,随挖土深度要求及时进行安装,不得在开挖深度内采用连续挖土一次到位后,再行上、下支撑或拉锚一次安装的做法。 5 在开挖过程中,始终要注意防水、排水。 6为确保基坑开挖质量,在挖深接近设计高程时,要注意防止超挖,且在最后20~30cm后土层第 16 页 共 48 页
宜在浇筑混凝土前及时挖取并加以平整(如有超挖不得用土回填,只能以砾、碎石弥补) 7 开挖基坑时,基底不得留有淤泥杂物,应保持清洁平整、坚实。如有松动、扰动,需处理。 3 地基处理
地基检验内容、方法和要求
项 目 检验内容、方法和要求 1 检验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大小、基底标高。 检验内容 2 检查基底地质情况和承载力是否和设计资料相符。 3 检查基底处理和排水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4 检查施工记录及有关试验资料等。 1 小桥涵采用直观或触探方法,必要时进行土质试验。 检验方法 2 大、中桥和地基土质复杂、结构对地基有特殊要求的地基检验,一般采用触探或钻探取样作土工试验,或按设计要求进行荷载试验。 3 特大桥按设计要求处理。 质量要求 1 平面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2 基底标高:土质±50mm; 石质+50mm,-200mm。 4 钻孔灌注桩质量检验和控制要点 (1)质量检验和质量标准
质量检验和质量标准
项 目 质量检验和质量标准 1 桩身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掺剂及混合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2 成孔后必须清孔,测量孔径、孔深、孔位和沉渣层厚度,确认满足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后,方可灌注水下混凝土。 基本要求 3 水下混凝土应连续灌注,严禁有夹层和断桩。 4 嵌入承台的锚固钢筋长度不得低于设计规范的最小锚固长度要求。 5 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桩用无破损法进行检测,重要工程或重要部位的桩宜逐根进行检测。设计有规定或对桩的质量有怀疑时,应采取钻心样法对桩进行检测。 6 凿除桩头预留混凝土后,桩顶应无残余的松散混凝土。 实测项目 项次 1Δ 质量标准 检查项目 混凝土强度(Mpa) 群桩 桩位 2Δ 允许 (mm) 排架桩 极值 3Δ 孔深(m)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在合格标准以内 100 50 100 不小于设计 第 17 页 共 48 页
检查方法和频率 按附录D检查 全站仪或经纬仪:每桩检查 测绳量:每桩测量 4Δ 5 6Δ 7 外观要求 孔径(m) 钻孔倾斜度(mm) 不小于设计 探孔器:每桩测量 1%桩长,且不大于500 用测壁仪或钻杆垂线法:每桩检查 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摩擦桩 规定时按施工规范要求 沉渣厚度(mm) 沉渣盒或标准测垂:每桩检查 支撑桩 不大于设计规定 钢筋骨架底面高程(mm) ±50 水准仪:测每桩骨架顶面高成后反算 1 桩的质量有缺陷,但需经设计单位确认使用。 2 桩顶面应平整,桩柱连接处应平顺且无局部修补。 (2)成孔质量标准(JTJ041-2004)
项 目 质量检验和质量标准 1 钻、挖孔桩在终孔和清孔后,应进行孔位、孔深检验。 基本要求 2 孔径、孔型和倾斜度宜采用专用仪器测定,也可采用外径为钻孔桩钢筋笼直径加100mm(不得大于钻头直径),长度为4~6倍外径的钢筋检孔器吊入钻孔内检测。 序号 1 2 3 质量标准 4 项 目 孔中心位置(mm) 孔径(mm) 倾斜度 孔深(m) 允 许 偏 差 群桩:100;单排桩:50 不小于设计桩径 钻孔:小于1%;挖孔:小于0.5% 摩擦桩:不小于设计规定; 支承桩:比设计深度超深不小于50mm 摩擦桩: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对于直径≤1.5m 的桩,≤300mm;对于桩径>1.5m或桩长>40m或土质较差的 桩,≤500mm。 支承桩 :不大于设计规定 相对密度:1.03~1.10;粘度:17~20Pa.s;含砂率:<2%;胶体率:>98%; 5 沉渣厚度(mm) 6 清孔后泥浆指标 (3)质量控制要点
项 目 质量控制要点 1 钻机就位前,应整平场地并对钻孔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 2 钻孔时,应按设计资料绘制的地质剖面图,选用钻机和泥浆。 一般要求 钻孔 3 钻机安装后的底座和顶端应平稳,在钻进中不产生位移和沉陷,否则应及时处理。 4 钻进作业应分班连续进行,填写施工记录,交接班时应交待钻进情况及下一班应注意事项。经常对泥浆进行检测和试验,不符合要求时应随时改正。经常注意地层变化,在地层变化处均应捞渣取样,判明后记入记录表中并与地质剖面图核对。 钻孔有关5 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钻孔,开孔位置必须正确。开钻时均应慢速钻进,待导向部位或钻规定头全部进入地层后,方可加速钻进。 6 钻孔开始后应随时检测护筒水平位置及竖直线,如发现偏移,应将护筒拔出,重新压入钻进。 第 18 页 共 48 页
(JTJ041-2000) 7 在钻孔排渣、提钻头出土或因故障停钻时,应保持孔内规定的水位和要求的泥浆相对密度和粘度。处理孔内事故或因故停钻,必须将钻头提出孔外。 1 钻孔达到设计标高后,应对孔深、孔径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清孔。 2 在吊入钢筋骨架后,灌注水下混凝土前,再次检查孔内泥浆指标和空地沉渣厚度;如超过规定,应进行第二次清孔,符合要求后方可灌注水下混凝土。 清孔有关规定3 清孔方法有换浆、抽浆、空压机喷射、砂浆置换等,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JTJ041-2000) 4 不论采取何种方法清孔,在清孔排渣时,必须注意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塌孔。 5 清孔后应从孔底提出泥浆试样,进行性能指标试验,试验结果符合规定要求。灌注水 下混凝土前,孔底沉渣厚度应符合规定。 6 不得用加深钻孔深度的方式代替清孔。 骨架制作、吊运 1 钢筋骨架的制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下列表内的规定。 2 长桩骨架宜分段制作,分段长度应根据吊装条件确定,应保证不变形,接头错开。 1 骨架外侧应设置保护层厚度的垫块,顶端设置吊环。 2 骨架入孔一般用吊机,亦可采用钻机钻架。起吊时按骨架长度编号入孔。 钢筋部位 主筋间距 箍筋间距 钢筋骨架吊放、制作允许偏差(JTJ041-2000) 骨架外径 骨架倾斜度 骨架保护层厚度 骨架中心平面位置 骨架顶端高程 骨架底面高程 允许偏差(mm) ±10 ±20 ±10 ±0.5% ±20 20 ±20 ±50 就位要求 5 挖孔桩质量检验和控制要点 (1)质量检验和质量标准
质量检验和质量标准
项 目 质量检验和质量标准 1 桩身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掺剂及混合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规 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基本要求 2 挖孔桩达到设计深度后,应及时进行孔底处理,必须做到无松渣、淤泥等扰动软土层,使孔底情况满足设计要求。 3 嵌入承台的锚固钢筋长度不得低于设计规范的最小锚固长度要求。 实测项目 质量标准 项次 1Δ 检查项目 混凝土强度(Mpa)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在合格标准以内 按附录D检查 第 19 页 共 48 页
群桩 2Δ 桩位 (mm) 排架桩 允许 极值 100 50 100 不小于设计 不小于设计 测绳量:每桩测量 探孔器:每桩测量 全站仪或经纬仪:每桩检查 3Δ 4Δ 5 6 外观要求 孔深(m) 孔径(m) 孔的倾斜度(mm) 钢筋骨架底面高程(mm) 0.5%桩长,且不大于200 垂线法:每桩检查 ±50 水准仪:测每桩骨架顶面高成后反算 1 无破损检测桩的质量有缺陷,但需经设计单位确认使用。 2 桩顶面应平整,桩柱连接处应平顺且无局部修补。 (2)成孔质量??同钻孔桩桩 (3)质量控制要点
项 目 一般适用范围 质量控制要点 1适用于无地下水或有少量地下水,且较密实的土层或风化岩层。孔内保证无有害气体超标,方可人工挖孔施工。 要挖孔直径与2 挖孔直径应按照设计规定。挖孔过程中,经常检查桩孔尺寸、平面位置和竖轴线倾斜求 检查纠偏 情况,发现偏差随时纠正。 选择挖孔支3 根据地质和水文情况,因地制宜选择支护方案报批,应经过计算,确保施工安全并满护方案 足设计要求。 4遇有岩层须爆破时,应专门设计,采取浅眼松动爆破,严格控制炸药用量并再孔眼附技术要爆破作业 近加强支护。孔深大于5m时,必须采用电雷管引爆。 5 孔内爆破后应先排烟通风15min并经检查无有害气体,人员才可下井继续作业。 6 挖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应进行孔底处理,必须做到孔底表面无松渣、泥和沉淀土。如求 孔底处理 地质复杂,可钻探了解孔底以下地质情况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否则与监理、设计单位研究解决。 孔内无积水7 挖孔内无积水时,可不采用水下灌注混凝土施工;不采用水下灌注混凝土时按一般混混凝土施工 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的要求施工。 6承台施工及质量标准
质量检验和质量标准
项 目 承台施工 质 量 检 验 1 无水或浅水施工的承台的挖基工作按一般的施工方法(如临时围堰)的有关有办理,承台模板、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参照相关要求进行。 1 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掺剂及混合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基本要求 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2 必须采取措施控制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最高温度及内外温差在允许范围内,防止出现温度裂缝。 第 20 页 共 48 页
3 不得出现露筋和空洞现象。 实测项目 项次 质量标准 1Δ 2 3 4 检查项目 混凝土强度 尺寸(mm) 顶面高程(mm) 轴线偏位(mm)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在合格标准内 ±30 ±20 15 检查方法和频率 按附录D检查 尺量:长、宽、高检查各2点 水准仪:检查5处 全站仪或经纬仪:纵、横各测量2点 1 混凝土表面平整,棱角平直,无明显施工接缝。 外观要求 2 蜂窝、麻面面积不得超过该面总面积的0.5%。深度超过1cm的必须处理。 3 混凝土表面出现非受力裂缝时减1~3分,裂缝宽度超过设计规定或设计未规定时超过0.15mm必须处理。 7钢筋加工及安装
质量检验和质量标准
项 目 质量检验和质量标准 1 钢筋、连接器、焊条等品种、规格和技术性能应能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 2 冷拉钢筋的机械性能必须符合规范要求,钢筋平直,表面不应有裂皮和油污。 基本要求 3 受力钢筋同一截面接头数量、搭接长度、焊接和机械接头质量应符合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4 钢筋安装时必须保证设计要求的钢筋根数。 5 受力钢筋应平直,表面不得有裂纹及其他损伤。 钢筋安装实测项目 项次 钢筋加工及安装质量标准 5Δ 柱、梁、拱肋 保护层厚度(mm) 检查项目 两排以上排距 受力钢筋间距(mm)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5 ±10 ±20 ±20 ±10 ±10 ±5 ±20 ±5 ±10 ±3 检验方法和频率 1Δ 钢筋加工、安装 2 3 4 同梁、板、拱肋 排 基础、锚碇、墩台、柱 灌注桩 尺量:每构件检查2个断面 箍筋、横向水平筋、螺旋钢筋间距(mm) 钢筋骨架尺寸(mm) 尺量:每构件检查5~10个间距 尺量:按骨架总数30%抽查 尺量:按骨架总数30%抽查 尺量:每构件沿模板周边检查8处 长 宽、高或直径 弯起钢筋位置(mm) 基础、锚碇、墩台 板 钢筋网 项次 1 检查项目 网的长、宽(mm) 第 21 页 共 48 页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0 尺量:全部 2 3 外观要求 网眼尺寸(mm) 对角线差(mm) ±10 15 尺量:抽查3个网眼 尺量:抽查3个网眼对角线 1 钢筋表面无铁锈及焊渣。 2 多层钢筋网要有足够的钢筋支撑,保证骨架的施工刚度。 质量保证要点
项 目 一 般 规 定 1 钢筋混凝土中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中非预应力钢筋必须符合现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钢筋的采用 圆钢筋》(GB13013)、《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冷轧带肋钢筋》(GB13788)、《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107)规定。其力学、工艺性能必须符合规范的要求。 钢筋的验收和管理 2 钢筋必须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堆放,不得混杂,且应设立识别标志。钢筋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锈蚀和污染。钢筋宜堆放在仓库(棚)内,露天堆放时,应垫高并加以遮盖。 钢筋性能证明 3 钢筋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桥涵所用钢筋应抽取试样做力学性能试验。 4 以另一种强度、牌号或直径的钢筋代替设计中规定的钢筋时,应了解设计意图和代用材钢筋的代用 料性能,并符合现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的有关规定。重要结构中的主钢筋在代用时,应由原设计单位做变更设计。 吊环钢材 预制构件的吊环,应采用未经冷拉的I级热轧钢筋制作。 钢筋加工的质量要求
项 目 质量保证要点 1 钢筋的调直和清污应符合下列要求: 钢筋的调(1)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 直、清污与(2)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应调直; 冷拉率 钢筋制作与末端弯钩形状要求 (3)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I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2%;HRB335、HRB400牌号钢筋冷拉率不宜大于1%; 2 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JTJ041-2000)的规定。 1 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件中的钢筋接头,不宜绑接。普通混凝土中直径大于25mm的钢筋宜采用焊接。 2 钢筋焊接前,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焊工必须持考试合格证上岗。 3钢筋接头采用搭接或帮条电弧焊时,宜采用双面焊缝;双面焊缝困难时,可采用单面焊缝。 钢筋的焊接4 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电弧焊时,;两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使两结合钢筋轴线一致。与绑扎接头 接头双面焊缝长度不小于5d,单面焊缝的长度不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钢筋接头采用帮条电弧焊时,帮条应采用与主筋同级别的钢筋,其总截面面积不下于被焊钢筋截面积。 5 凡施焊的各种钢筋、钢板均应有材质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焊条、焊剂应有合格证,各种焊接材料的性能应符合现行《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各种焊接材料应分类存放和妥善管理,并应采取防腐蚀、受潮变质的措施。 第 22 页 共 48 页
6 受力钢筋焊接或绑扎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对于绑扎接头,两接头间的距离不小于1.3倍搭接长度;对于焊接接头,在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配置在接头长度区段的受力钢筋,其接头的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表1的规定。对于绑扎接头、其接头的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的百分率,亦应符合下列表1的规定: 接头长度区段内受力钢筋接头面积的最大百分率 表1 接头型式 主钢筋绑扎接头 主钢筋焊接接头 接头面积最大百分率(%) 受拉区 25 50 受压区 50 不限制 注:①焊接接头长度区段内指35d(d为钢筋直径)长度范围内,但不得小于500mm;绑扎接头区段是指1.3倍搭接长度。 ② 在一根钢筋上尽量少设接头。 ③装配式构件连接处的受力钢筋不受此限制。 ④绑扎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⑤环氧树脂涂层钢筋绑扎搭接长度,对受拉钢筋应至少为涂层钢筋锚固长度的1.5倍且不下于375mm;对受压钢筋为无涂层钢筋锚固长度的1.0倍且不小于250mm。 7 电弧焊接和绑扎接头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应小于10倍钢筋直径,也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 8 焊接时,对于焊接场地应有适当的防风、雨、雪、严寒设施。冬期施焊时应安冬期施工的要求进行,低于-20℃时,不得施焊。 9 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下列表2的规定;受压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取受拉钢筋绑扎搭接长度的0.7倍。 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 表2 钢筋类型 I级钢筋 月牙纹 HRB335 HRB400 混凝土强度等级 C20 35d 45d 55d C25 30d 40d 50d 高于C25 25d 35d 45d 注:①当带肋钢筋直径d不大于25mm时,其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应按表中值减少5d采用;当带肋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其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应按表中值增加5d采用。 ②当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受力钢筋易受扰动时,其搭接长度宜适当增加。 ③在任何情况,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受压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mm。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20时,I级、HRB335牌号钢筋的搭接长度应按表中C20的数值相应增加10d;HRB500不宜采用。 ④两根不同直径的钢筋的搭接长度,以较细的钢筋直径计算。 第 23 页 共 48 页
10 受拉区内I级钢筋帮扎接头的末端应做,HRB335、HRB400牌号钢筋的绑扎接头末端可不 做弯钩。直径等于和小于12mm的受压I级钢筋的末端,可不做弯钩,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0倍。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1 钢筋的机械连接,其街头性能指标应符合《钢筋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技术规程》DB50/5027-2004的要求。 2 钢筋连接件处的保护层宜满足设计要求,且不得小于15mm,连接件之间的横向净距不宜小于25mm。 3 对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宜相互错开,钢筋机械连接的连接区段应按35d计算(d为连接钢筋的机械连接 钢筋的直径)。在同一连接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以下规定: ①接头宜设置在结构构件受拉钢筋应力较小部位,当需要在高应力部位设置接头时, II级接头的接头百分率不应小于50%;I级接头的接头的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②接头宜避开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的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应采用I级接头或II级接头,且接头的百分率不应大于50%。 ③受拉钢筋应力较小部位或纵向受压钢筋,接头比分率可不受限制。 ④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 1 对于预制钢筋骨架或钢筋网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 2 骨架的焊接拼装应在坚硬的工作平台上进行,操作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拼装时应按设计图纸放样,放样时考虑焊接变形和预拱度。 (2)钢筋拼装前,对有焊接的位置用锲形卡卡住,防止焊接时局部变形。待所有的焊接点卡好后,先在焊缝两端点焊固定,然后进行焊缝施焊。 (4)骨架焊接时,不同直径的钢筋的中心线应在同一平面上。 (5)施焊顺序由中到边对称地向两端进行,先焊骨架下部,后焊骨架上部。相邻的焊缝采用分区对称跳焊,不得顺方向一次焊成。 3 钢筋网焊点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应按下列要求焊接: 钢筋骨架和(1)当焊接网的受力钢筋为I级或冷拉I级钢筋时,如焊接网只有一个方向为受力钢筋,钢筋网的组网两端边缘的两根锚固横向钢筋与受力钢筋的全部相交点必须焊接;如焊接网的两个方向均成和安装 匀为受力钢筋,则沿网四周边缘的两根钢筋的全部相交点均应焊接,其余的交叉点,可根据运输和安装条件决定,一般可焊接或绑扎一半交叉点。 (2)当焊接网的受力钢筋为冷拔低碳钢丝,而另一方向的钢筋间距小于100mm时,除网两端边缘的两根钢筋的全部相交点必须焊接外,中间部分的焊点距离可增大至250mm。 4 在现场绑扎钢筋网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钢筋的交叉点应用铁丝绑扎老实;必要时,亦可用点焊焊牢。 (2)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柱和梁中的箍筋应与主筋垂直。 (3)墩、台身,柱中的竖向钢筋搭接时,转角处的钢筋弯钩应与模板成45°,中间的弯钩与模板成90°。如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浇筑小型截面柱时,弯钩与模板的角度最小不得小于15°,在浇筑过程中不得松动。 第 24 页 共 48 页
(4)箍筋弯钩的叠合处,在梁中应沿梁长方向置于上面并交错布置,在柱中应沿柱高方向交错布置,如是方柱必须位于箍筋与柱角竖向钢筋交接点上。但有交叉式箍筋的大截面柱,其接头可位于箍筋与任何一根中间纵向钢筋的交叉点上。圆柱或圆管螺旋箍筋的起点和终点应分别绑扎在纵向钢筋上。 (5)应在钢筋与模板间设置垫块;垫块应与钢筋扎紧,并相互错开。非焊接钢筋骨架的多层钢筋之间,应用短钢筋支垫,保证位置准确。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6)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对已安装好的钢筋及预埋件(钢板、锚固钢筋等)进行检查。 8预应力筋的加工和张拉
预应力筋的加工和张拉质量检验和质量标准
项 目 质量检验和质量标准 1 预应力筋的各种技术性能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 2 预应力束中的钢绞线应梳理顺直,不得有缠绞、扭麻花现象,表面不得有损伤。 3 单根钢绞线不允许断丝。 4 预应力筋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和龄期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严格按照设计规定的张拉顺序进行操作。 基本要求 5 制空管道应安装牢固,接头密合,弯曲圆顺。锚垫板平面应与孔道轴线垂直。 6千斤顶、油表、钢尺等器具应经检验校正。 7 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符合设计要求,按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8 压浆工作在5 ℃以下时,应采用防冻或保温措施。 9 孔道压浆的水泥性能和强度应满足设计和符合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压浆时排气、排水孔应有水泥原浆溢出后方可封闭。 10 应按设计要求浇筑封锚混凝土。 后张法实测项目 项次 预应力加工和张拉 5 断丝滑丝数 钢绞线后张法 4Δ 张拉伸长率 钢束 钢筋 2 3Δ 1 检查项目 管道坐标(mm) 管道间距(mm)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30 ±10 10 10 符合设计要求 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6% 每束1根,且每断面不检查方法和频率 尺量:抽查30%,每根查10个点 梁长方向 梁高方向 同排 上下层 尺量:抽查30%,每根查5个点 查油压表读数:全部 尺量:全部 张拉应力值 超过钢丝总数的1%。 目测:每根(束) 不允许 外观要求 预应力筋表面应保持清洁,不应有明显的锈迹。 质量保证要点??预应力筋的制作
第 25 页 共 48 页
项 目 质量保证要点 1 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应经过计算确定,计算时考虑结构的孔道长度或台座长度、锚固夹具厚度、千斤顶长度、焊接长度或镦头预留量、冷拉伸长值、弹性回缩值、张拉伸长值和外露长度等因素。钢丝束两端采用镦头锚具时,同一束各根钢丝下料长度的相对差值,当预应力筋 钢丝束长度小于或等于20m时,不宜大于1/3000;当钢丝束长度大于20m时,不宜大于下料 1/5000,且不得大于5mm。长度不大于6m的先张构件,当钢丝成组张拉时,同组钢丝下料长度的相对差值不得大于2mm。 2 钢丝、钢绞线、热处理钢筋、冷拉IV级钢筋、冷拔低碳钢丝及精轧螺纹钢筋的切断,宜采用切断机或砂轮锯,不得采用电弧切割。 预应力筋 预应力筋由多根钢丝或钢绞线组成时,同束内应采用强度相等的预应力钢材。编束时,应编束 逐根理顺,绑扎牢固,防止互相缠绕。 施工预应力质量保证要点
项 目 质量保证要点 1 对力筋施加预应力之前,必需完成或检验以下工作: (1)施工现场应具备经批准的张拉程序和现场施工说明书; 准备(2)现场已具有预应力施工知识和能正确操作的施工人员; 工作 (3)锚具安装正确,对后张构件,混凝土已达到要求的强度; (4)施工现场已具备确保全体操作人员和设备安全的必要的预防措施; 2 实施张拉时,应使千斤顶的张拉力作用线与预应力筋的轴线重合一致。 1 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施工中预应力筋需要超张拉或计入锚圈口预应力损失时,可比设计要求提高5%,但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过设计规定的最大张拉控制应力。 施加预应力的技术要求 施加预应力 2 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规定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控制在6%以内。否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 3 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ΔL(mm)可按下式(1)计算: ΔL=PpL/ ApEp 式中: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两端张拉的曲线筋,计算方法见JTJ 041-2000附录G-8; L-预应力筋的长度(mm);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 4 预应力筋张拉时,应先调整到初应力δ0,该初应力应为张拉控制应力δcom的 10%~15%,伸长值应从初应力时开始量测。力筋的实际伸长值除量测的伸长值外,必须加上初应力以下推算伸长值。对后张法构件,在张拉过程中产生的弹性压缩值一般可省略。 预应力筋张拉的实际伸长值ΔL(mm),可按式(2)计算: 第 26 页 共 48 页
ΔL=ΔL1+ΔL2 (2) 式中:ΔL1-从初应力至最大张拉应力间的实测伸长值(mm); ΔL2-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mm),可采用相邻级的伸长值。 5 必要时,应对锚圈口及孔道摩阻损失进行测定,张拉时予以调整。 6 预应力筋的锚固,应在张拉控制应力处于稳定状态下进行。锚固阶段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应不大于设计规定或不大于下表所列容许值。 锚具变形、预应力筋回缩和接缝压缩容许值(mm) 锚具、接缝类型 钢制锥形锚具 夹片式锚具(用于预应力钢绞线) 镦头锚具 JM15锚具 用于预应力钢丝时 用于预应力钢绞线时 变形形式 力筋回缩、锚具变形 力筋回缩、锚具变形 缝隙压密 力筋回缩、锚具变形 力筋回缩、锚具变形 缝隙压密 缝隙压密 缝隙压密 容许值ΔL 6 6 1 3 6 1 1 1 1 粗钢筋锚具(用于精轧螺纹钢筋) 每块后加垫板的缝隙 水泥砂浆接缝 环氧树脂砂浆接缝 7 预应力筋张拉及放松时,均应填写施工记录。 后张法预应力质量保证要点
项 目 质量保证要点 1 预应力筋预留孔道尺寸与位置应正确,孔道应平顺,端部预埋钢垫板应垂直于孔道中心线。 2 管道应采用定位钢筋固定安装,使其能牢固地置于模板内的设计位置,并在混凝土浇筑期间不产生位移。固定各种彻成孔管道用的定位钢筋间距,对于钢管不大于1m;对于波纹管不大预 后张法预应力 预应力筋留孔于0.8m;对于胶管不宜大于0.5m;对于曲线管道应适当加密。 3 金属管道接头处的连接管宜采用大一直径级别的同类管道,其长度宜为被连接管道内径的5~7倍。连接时应不是接头处产生角度变化及在混凝土浇筑期间发生管道转动或移位,并应道 缠裹紧密防止水泥浆的渗入。 4 所有管道均应设置压浆孔,还应在最高点设置排气孔及需要时在最低点设置排水孔,压浆管、排气管、排水管应是最小管径为20mm的标准管或塑料管,与管道之间的连接应采用金属或塑料结构的扣件,长度应足以丛管道引出结构物以外。 5 管道在模板内安装完毕后,应将其端部盖好,防止水或其他杂物进入。 1 预应力筋在浇筑混凝土前或之后穿入管道,对钢绞线,可将一根钢束中的全部钢绞线编束后整体装入管道中,也可逐根将钢绞线穿入管道。穿束前应检查锚垫板和孔道,锚垫板应位置准确,孔道内应畅通,无水和其他杂物。 2 预应力筋安装后的保护 (1)对在混凝土浇筑及养生之前安装在管道中但在下列规定时限内没有压浆的预应力筋,应第 27 页 共 48 页
安装 采取防止锈蚀或其他防腐的措施,直至压浆。 不同暴露条件下,未采取防腐措施的力筋在安装后至压浆时的允许间隔时间如下: 空气湿度大于70%或盐分过大时 7d 空气湿度40%~70% 时 15d 空气湿度小于40%时 20d (2)在力筋安装在管道中,管道端部开口应密封防止湿气进入。 (3)在任何情况下,当在安装有预应力筋的构件附近进行电焊时,对全部预应力筋和金属件均应进行保护,防止溅上焊渣或造成其他损坏。 3 对在混凝土浇筑前穿束的管道,力筋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全面检查,以查出可能被损坏的管道。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将管道上一切非有意留孔、开口或损坏之处修复,并应检查力筋能否在管道内自由滑动。 1 对力筋施加预应力之前,应对构件检验,外观和尺寸应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张拉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规定时,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等级值的75%。 2 预应力筋的张拉程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规定时,可采取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 3 应使用能张拉多根钢绞线或钢丝的千斤顶同时对每一钢束中的全部力筋施加应力,但对扁平管道中不多于4根钢绞线的除外。 4 预应力筋的张拉端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曲线预应力筋或长度大于或等于25m的直线预应力筋,宜在两端同时张拉;对长度小于25m的直线预应力筋,可在一端张拉。 (2)曲线配筋的精轧螺纹钢筋应在两端同时张拉,直线配筋的可在一端张拉。 后张法张拉及张拉程序(3)当同截面中有多束一端张拉的预应力筋时,张拉端宜分别设置在构件的两端。预应力筋采用两端张拉时,可先在一端张拉锚固后,再在另一端补足预应力值进行锚固。 5 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规定时,其张拉程序参照下列表1进行: 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程序 表1 预应力筋 钢筋、钢筋束 对于夹片式等具有 张拉程序 0→初应力→1.05δcon(持菏2min)→δcon(锚固) 普通松弛力筋0→初应力→1.03δcon(锚固) 低松弛力筋0→初应力→δcon(锚固) 钢绞线束 自锚性能的锚具 其他锚具 对于夹片式等具有0→初应力→1.05δcon(持菏2min)→0→δcon(锚固) 普通松弛力筋0→初应力→1.03δcon(锚固) 低松弛力筋0→初应力→δcon(锚固) 0→初应力→1.05δcon(持菏2min)→0→δcon(锚固) 钢丝束 自锚性能的锚具 其他锚具 注:①表中δcon为张拉时的控制应力,包括预应力损失。 ② 两端同时张拉时,两端千斤顶升降压、画线、测量长、插垫等工作基本一致。 ③梁的竖向预应力筋可一次张拉到控制力,然后于持菏5min后测量伸长和锚固。 第 28 页 共 48 页 6 后张预应力筋断丝及滑丝不得超过下列表2的控制数。 后张法预应力筋断丝、滑丝限制 类别 检查项目 每束钢丝断丝或滑丝 钢丝束和钢绞线束 每束钢绞线断丝或滑丝 每个断面断丝之和不超过该断面钢丝总数的 控制数 1根 1丝 1% 不容许 单根钢筋 断筋或滑移 注:①钢绞线断丝是指单根钢绞线内钢丝的断丝。 ②超过表列控制数时,原则上应更换;当不能更换时,在许可的条件下,可采取补救措施,如提高其他预应力筋的预应力值,但须满足设计上各阶段极限状态的要求。 7 预应力筋在张拉控制应力达到稳定后方可锚固。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长度不宜小于30mm,锚具应用封锚混凝土保护;当须长期外露时,应采取防止锈蚀的措施。锚固完毕经检查合格后即可切割端头多余的预应力筋,严禁采用电弧焊切割,强调用砂轮机切割。 后张法孔道压浆
项 目 质量保证要点 1 预应力筋张拉后,孔道应尽早压浆。 2 孔道压浆宜采用水泥浆,所用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水泥,采用矿渣水泥时,应加强检验,防止材性不稳定。压浆材料 水泥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42.5。水泥不得含有任何团块。 (2)水不应含有对预应力筋或水泥的有害成分,可采用清洁的饮用水。 (3)外加剂宜采用具有低含水量、流动性好、最小渗出及膨胀性等特性的外加剂,他们应不含对预应力筋或水泥有害的化学物质。外加剂用量应经过试验确定。 3 水泥浆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无具体规定时,应不低于30MPa。对截面较大的孔道,水泥浆可掺入适量的细砂。水泥浆的技术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灰比宜为0.40~0.45,掺入适量减水剂时,水灰比可减小到0.35。 压浆强度 (2)水泥浆的泌水率最大不得超过3%,拌和后3h泌水率宜控制在2%。泌水应在24h内重新全部被浆吸回。 (3)通过试验后,水泥浆中可掺入适量膨胀剂,但其自由膨胀率应小于10%。 (4)水泥浆的稠度宜控制在14~18s。 4 压浆前,应对孔道进行清洁处理。对抽芯成型的混凝土空心孔道应冲洗干净并使孔壁完压浆准备 全湿润;金属管道必要时宜进行冲洗。以清除有害材料;对孔道内可能发生的油污等,可采用已知对于预应力筋和管道无腐蚀作用的中性洗涤剂或皂液,用水稀释后冲洗。冲洗后,应使用不含油的压缩空气将孔道内的所有积水吹出。 压浆操作 5 水泥浆自拌制至压入孔道的延续时间,视气温情况而定,一般在30~45min范围内。水泥要求 浆在使用前和压注过程中应连续搅拌。对于因延迟使用所致的流动度降低水泥浆,不得通第 29 页 共 48 页
过增加水而增加其流动度。 6 压浆时,对曲线孔道和竖向孔道应从最低点的压浆孔压入,由最高点的排气和泌水。压浆顺序宜先压下层管道。 7 压浆应缓慢、均匀进行,不得中断,并将所有最高点的排气孔依次一一放开和关闭,使孔道内排气通畅。较集中和邻近的孔道,宜尽量连续完成,不能连续压浆时,后压浆的孔道应在压浆前用压力水冲洗通畅。 8 对掺外加剂泌水率较小德安水泥浆,通过试验证明能达到孔道饱满时,可采用一次压浆的方法;不掺外加剂的水泥浆,可采用二次压浆法,两次压浆的间隔时间宜为30~45min。 9 压浆应使用活塞式压浆泵,不得使用压缩空气。压浆的最大压力宜为0.5~0.7MPa;当孔道较长或采用一次压浆时,最大压力宜为1.0MPa。梁体竖向预应力筋孔道的压浆最大压力可控制在0.3~04MPa。压浆应达到孔道另一端饱满出浆,并应达到排气孔排除与规定稠度相同的水泥浆为止。为保证管道中充满灰浆,关闭出浆口后,应保持不小于0.5MPa的一个稳压过程,时间不得少于2min。 10 压浆过程中及压浆后48h内,结构物的温度不得低于5℃,否则应采取保温措施。当温度高于35℃时,压浆宜在夜间进行。 11 压浆后应从检查孔抽查压浆密实情况,如有不实,应及时处理和纠正。压浆时,每一工作班应留取不少于3组的70.7mm*70.7mm*70.7mm立方体试件,标准养护28天,检查其抗压强度,作为评定水泥浆质量的依据。 12 对需要封锚的锚具,压浆后应将其周围冲洗干净并对梁端凿毛,然后设置钢筋网浇筑封锚混凝土。封锚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一般不低于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80%。必须严格控制封锚后的梁体长度。 13 对后张预制构件,在管道压浆前不得安装就位,在压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移运和吊装。 9混凝土浇筑
质量检验和质量标准
项 目 质量检验和质量标准 1 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掺剂及混合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设计和有关规定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混凝土扩大基础 质量标准 项次 1Δ 2 3Δ 检查项目 混凝土强度(Mpa) 平面尺寸(mm) 基础底面高基本要求 2 不得出现露筋和空洞现象。 3 基础的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4 严禁超挖回填虚土。 扩大基础实测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在合格标准内 ±50 ±50 检查方法和频率 按附录D检查 尺量:长宽各检查3处 水准仪:测量5~8处 土质 第 30 页 共 48 页
程(mm) 石质 +50,-200 ±20 25 水准仪:测量5~8处 全站仪或经纬仪:纵横各检查2点 4 5 基础顶面高程(mm) 轴线偏位(mm) 外观要求 混凝土表面应平整,无明显施工接缝。 1 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掺剂及混合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基本要求 2 必须采取措施控制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最高温度及内外温差在允许范围内,防止出现温度裂缝。 3不得出现露筋和空洞现象。 承台实测项目 承台 质量标准 项次 1Δ 2 3 4 检查项目 混凝土强度(Mpa) 尺寸(mm) 顶面高程(mm) 轴线偏位(mm)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在合格标准内 ±30 ±20 15 检查方法和频率 按附录D检查 尺量:长宽检查各2点 水准仪:检查5处 全站仪或经纬仪:纵横各检查2点 1 混凝土表面平整,棱角平直无明显施工接缝。 外观要求 2 蜂窝、麻面面积不得超过该总面积的0.5%。深度超过1cm的必须处理。 3 混凝土表面出现非受力裂缝时减1~3分,裂缝宽度超过设计规定或设计未规定时超过0.15mm必须处理。 1 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掺剂及混合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 2 材料配合比应满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基本要求 3必须采取措施控制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最高温度及内外温差在允许范围内,防止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 质量标准 项次 检查项目 1Δ 混凝土强度(Mpa) 2 3 4 5 6 轴线偏位(mm) 断面尺寸(mm) 结构高度(mm) 顶面高程(mm) 大面积平整度(mm) 现温度裂缝。 4不得出现露筋和空洞现象。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实测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在合格标准内 20 ±30 ±30 ±20 8 检查方法和频率 按附录D检查 全站仪或经纬仪:纵横各测量2点 尺量:检查1~2个断面 尺量:检查8~10处 水准仪:测量8~10处 2m直尺:检查两个垂直方向,每20m2测一处 外观要求 同承台外观鉴定。 墩 、 台1 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掺剂及混合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 基本要求 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2不得出现露筋和空洞现象。 第 31 页 共 48 页
身浇筑 项次 检查项目 墩台身实测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在合格标准内 ±20 检查方法和频率 按附录D检查 尺量:检查3个断面 1Δ 混凝土强度(Mpa) 2 3 4 质量标准 5Δ 6 7 8 断面尺寸(mm) 竖直度或斜度(mm) 0.3%H且不大于20 吊垂线或经纬仪:测量2点 顶面高程(mm) 轴线偏位(mm) 节段间错台(mm) 大面积平整度(mm) ±10 10 5 5 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10 水准仪:测量3处 水准仪:测量8~10处 尺量:每节检查4处 2m直尺:检查两个垂直方向,每20m2测一处 预埋件位置(mm) 尺量:每件 注:H为墩、台身高度 柱或双壁墩身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在合格标准内 ±20 检查方法和频率 按附录D检查 尺或全站仪测量:检查顶、中、底3处 1Δ 混凝土强度(Mpa) 2 柱或双壁墩身 质量标准 3 4 5Δ 6 7 相邻间距(mm) 竖直度(mm) 柱(墩)顶高程(mm) 0.3%H且不小于20 吊垂线或经纬仪:测量2点 ±10 10 ±15 3 水准仪:测量3处 全站仪或经纬仪:纵横各测量2点 尺量:检查3个断面 尺量:每节检查2~4处 轴线偏位(mm) 断面尺寸(mm) 节段间错台(mm) 注:H为墩身或柱高度 1 混凝土表面平整,施工缝平顺,棱角线平直,外露面色泽一致。 外观要求 2 蜂窝、麻面面积不超过该面面积的0.5%。深度超过10mm的必须处理。 3裂缝宽度超过设计规定或设计未规定0.15mm必须处理。 4 施工临时预埋件或其他临时设施需清除处理。 1 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掺剂及混合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基本要求 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墩台帽或盖梁 质量标准 2不得出现露筋和空洞现象。 墩、台帽或盖梁实测项目 项次 1Δ 2 3Δ 4Δ 5 检查项目 混凝土强度(Mpa) 断面尺寸(mm) 轴线偏位(mm) 顶面高程(mm) 支座垫石预留位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在合格标准内 ±20 10 ±10 10 检查方法和频率 按附录D检查 尺量:检查3个断面 全站仪或经纬仪:纵横各测量2点 水准仪:检查3~点处 尺量:每个 第 32 页 共 48 页
(mm) 1 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棱角线平直。 外观要求 2 墩、台帽和盖梁如出现蜂窝、麻面,必须进行修整。 3裂缝宽度超过设计规定或设计未规定时超过0.15mm必须处理。 质量保证要点
项 目 质量保证要点 1 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拌制、运输和振捣等工序所需设备、机具等进行检查。 2 清除模板内的积水和杂物,并对木模进行湿润;对模板缝隙,应填塞密实,模板内涂刷脱混凝土浇筑模剂。 现场准备 3 检查混凝土输送泵,泵管安装情况,合理布设管线。 4 检查现场水源和电箱、照明装置、线路等应安全可靠。检查支架、脚手架、扶梯等安全围护设施。 混凝土浇筑应注意下列要求 1 搅拌好的混凝土应及时浇筑,并检查其匀制性和塌落度;当混凝土超过其初凝时间后,应一般规定 作废料处理。 2 当采用高处倾落的浇筑方式时,其自由卸落高度不得超过2m;如超过2m,应采用滑槽、串筒、导管等设施下落。倾落高度超过10m时,应设减速装置。在串筒或导管出料口下面,混凝土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m。 3 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以上。在倾斜面上浇筑 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不宜超过下列要求: 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 捣实方法 混凝土浇筑分层厚度 用插入式振捣器 用附着式振动器 用表面振动器 无筋或配筋稀疏时 配筋较密时 无筋或配筋稀疏时 配筋较密时 浇筑层厚度(mm) 300 300 250 150 200 100 人工捣实 注:表列规定可根据结构物和振动器型号等情况适当调整 4 浇筑混凝土时,用振动器振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混凝土振动器使用规定 (1)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移动间距不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mm;每一处振捣完毕后应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应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 (2)对每处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下沉,不第 33 页 共 48 页
再冒气泡,表面呈平坦、泛浆。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得超过下列规定,当需要超过时应留施工缝: 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允许时间(min) 时间间歇 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 >C30 气温不高于25℃ 210 180 气温高于25℃ 180 150 注:当混凝土中掺有促凝或缓凝剂时,其允许时间应根据试验结果确定 6 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确定,宜留在结构受剪力和弯矩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处理: (1)应凿出处理层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但凿出时,处理层混凝土必须达到下列强度: ①用水冲洗凿毛时,须达到0.5Mpa; 对施工缝的处理 ②用人工凿毛时,须达到2.5Mpa; ③用风动机凿毛时,须达到10Mpa; (2)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面,应用水清洗干净,在浇筑次层混凝土前,对垂直施工缝应刷一层水泥净浆,对水平缝应铺一层10~20mm厚的1:2的水泥砂浆。 (3)重要部位及有防震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或钢筋稀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应在施工缝处补插锚固钢筋或石榫;有抗渗要求施工缝亦做成凹形、凸形或设止水带。 (4)施工缝为斜面时应浇筑成或凿成台阶状。 (5)施工缝处理后,须待到处理层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才能继续浇筑混凝土。须达到一定强度,一般最低强度为1.Mpa;当结构物为钢筋混凝土时,不得低于2.5Mpa。 7 浇筑过程中或浇筑完成后,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将水排除。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减少泌水。 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8 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混凝土裸露面应及时修整、抹平,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或拉毛。当裸露面面积较大或气候不良时,应加盖防护,但在开始养生前,覆盖物不得接触混凝土面。 9 混凝土浇筑期间,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位移时,应及时处理。 10 浇筑混凝土时,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 1 对墩台基底的处理,除应符合天然地基的要求外,尚应符合如下规定: 墩台混凝土的浇筑 (1)基底为非粘性土或干土时,应将其湿润。 (2)基面为岩石时,应加以湿润,铺一层厚20~30mm的水泥砂浆,然后于水泥砂浆凝结前浇筑第一层混凝土。 2 一般墩台及基础混凝土,应在整个平截面范围内水平分层浇筑。 3 较大体积的混凝土墩台及其基础,在混凝土中埋放石块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第 34 页 共 48 页 (1)可埋放厚度不小于150mm的石块,埋放石块的数量不超过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 (2)选用无裂纹、无夹层且没被烧过的、具有抗冻性的石块。 (3)石块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30Mpa及混凝土的强度。 (4)石块清洗干净,在捣实的混凝土中埋入一半左右。 (5)石块分布均匀,净距不小于100mm,距结构侧面和顶面的净距不小于150mm,石块不得接触钢筋和预埋件。 (6)受拉区混凝土不得埋放石块。 4 大体积墩台基础混凝土,当平面截面过大,不能在前层混凝土初凝或重塑前浇筑完成次层混凝土时,可分块进行浇筑。分块浇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分块合理布置,各分块平均面积不宜小于50m2 (2)每块高度不宜超过2m。 (3)上下层混凝土间的竖向接缝,应错开位置做成企口,并按施工缝处理。 5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在一天的气温较低时进行。按以下方法控制水化热温度。 (1)用改善骨料级配、降低水灰比、掺加混合料、掺加外加剂等方法减少水泥用量。 (2)采用水化热低的大坝水泥、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或低强度水泥。 (3)减小浇筑层厚度,加快混凝土散热速度。 (4)混凝土用料进行遮盖,避免日光暴晒,并用冷却水搅拌混凝土,以降低入仓温度。 (5)在混凝土中埋设冷却水管通水冷却。 (6)在遇气温骤降的天气或寒冷季节浇筑混凝土后,应注意覆盖保温,加强养生。 10梁桥
就地浇筑梁(板)质量检验和质量标准
项 目 质量检验和质量标准 1 所用水泥、砂、石、水、外掺剂及混合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2 支架和模板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应满足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基本要求 3 预计的支架变形及地基的下沉量应满足施工后梁体设计标高的要求,必要时应采取对支架预压的措施。 4 梁(板)体不得出现露筋和空洞现象。 5 预埋件的设置和固定应满足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 梁(板)预制实测项目 项次 1Δ 质量标准 2 3 4Δ 检查项目 混凝土强度(Mpa) 轴线偏位(mm) 梁(板)顶面高程(mm) 断面尺寸(mm)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在合格标准内 10 ±10 +5,-10 ±30 检查方法和频率 按附录D检查 全站仪或经纬仪:测量3处 水准仪:检查3~5处 尺量:每跨检查1~3个断面 高度 顶宽 第 35 页 共 48 页
箱梁底宽 顶、底、腹板或梁肋厚 ±20 +10,-0 +5,-10 ±0.15 8 尺量:每梁(板) 水准仪:每跨检查1~3处 2m直尺:每侧面每10m梁长测一处 5 6 7 长度(mm) 横坡(%) 平整度(mm) 1 混凝土表面平整,颜色一致,轮廓线顺直。 2 混凝土表面不得出现蜂窝、麻面,如出现必须修整。 外观要求 3 裂缝宽度超过设计规定或设计未规定时超过0.15mm必须处理。 4 封锚混凝土应密实、平整。 5 梁体内的建筑垃圾、杂物、临时预埋件等应清理干净。 11桥面系和附属工程
1) 桥面铺装质量检验和质量标准
项 目 质量检验和质量标准 1 水泥混凝土桥面基本要求同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桥面基本要求同沥青混凝土路面。 基本要求 2 桥面泄水孔进水口的布置应有利于桥面和渗入水的排除,其数量不得少于设计要求,出水口不得使水直接冲刷桥体。 1.桥面铺装实测项目 项次 1Δ 2Δ 检查项目 强度或压实度 厚度(mm) IRI (m/km) δ(mm) IRI (m/km) 其他 公路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在合格标准内 +10,-5 沥青砼 2.5 1.5 4.2 2.5 5 ±0.15 ±0.3 符合设计要求 水泥砼 3.0 1.8 检查方法和频率 按附录B或D检查 以同梁体产生相同下挠变形的点为基准点,测量桥面浇筑前后相对高差:每100m测5处 质量标准 平3Δ 整度 高述、一级公路 平整度仪:全桥每车道连续检测,每100m计算IRI或δ δ(mm) 最大间隙h(mm) 水泥砼 沥青面层 3m直尺:每100m测3处*3尺 水准仪:每100m检查3个断面 砂铺法:每200m查3处 4 5 横坡(%) 抗滑构造深度 外观要求 1 桥面排水良好。 2)支座垫石和挡块质量检验和标准
项 目 质量检验和质量标准 第 36 页 共 48 页
1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掺剂及混合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要基本要求 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2 支座垫石不得出现露筋、空洞、蜂窝、麻面现象及任何裂缝。 1.支座垫石实测项目 项次 1Δ 2Δ 3 质量标准 4Δ 5 检查项目 混凝土强度(Mpa) 轴线偏位(mm) 断面尺寸(mm) 顶面高程(mm) 顶面四角高差(mm) 预埋件位置(mm)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在合格标准内 5 ±5 ±2 1 5 2.挡块实测项目 项次 1Δ 2 3 4 5 检查项目 混凝土强度(Mpa) 平面位置(mm) 断面尺寸(mm) 顶面高程(mm) 与梁体间隙(mm)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在合格标准内 5 ±10 ±10 ±5 检查方法和频率 按附录D检查 全站仪或经纬仪:每块检查 尺量:每块检查一个断面 尺量:每块检查一个断面 尺量:每块检查 检查方法和频率 按附录D检查 全站仪或经纬仪:支座垫石纵横方向检查 尺量:检查一个断面 水准仪:检查中心及四角 尺量:每件 1 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棱角线平直。 外观要求 2 挡块如出现蜂窝、麻面,必须进行修整。 3 裂缝宽度超过设计规定或设计未规定超过0.15mm时必须处理。 3)支座安装质量检验和标准
项 目 质量检验和质量标准 1 支座的材料、质量和规格必须满足设计和有关规定的要求,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安装。 2 支座底板调平砂浆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灌注密实,不得留有空洞。 基本要求 3 支座上下各部件纵轴线必须对正。当安装时温度与设计要求不同时,应通过计算设置支座顺桥 向预偏量。 4 支座不得发生偏歪、不均匀受力和脱空现象。滑动面上的四氟滑板和不锈钢板不得有划痕、碰伤等,位置正确,安装前必须涂上硅脂油。 1.支座安装实测项目 质量标准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2 10 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5 检查方法和频率 经纬仪、钢尺:每支座 经纬仪或拉线检查:每支座 水准仪:每支座 1Δ 支座中心与主梁中心线偏位(mm) 2 3Δ 支座顺桥向偏位(mm) 支座高程(mm) 第 37 页 共 48 页
4Δ 顶面四角高差(mm) 承压力≤500KN 承压力>500 1 2 水准仪:每支座 外观要求 1 支座表面应保持清洁,支座附近的杂物及灰尘应清除。不符合要求时必须进行处理。 4)伸缩缝安装质量检验和标准
项 目 质量检验和质量标准 1 伸缩缝必须满足设计和有关规定的要求,须有合格证,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安装。 基本要求 2 伸缩缝必须锚固牢固,伸缩性能必须有效。 3 伸缩缝两侧混凝土的类型和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 大型伸缩缝与钢梁连接处的焊缝应做超声检测,检测结果必须合格。 5 伸缩缝处不得积水。 项次 1 2Δ 实测项目 3Δ 4 5 检查项目 长度(mm) 缝宽(mm) 与桥面高差(mm) 纵坡(%) 横向平整度(mm) 一般 大型 3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符合设计要求 符合设计要求 2 ±0.5 ±0.2 检查方法和频率 尺量:每道 尺量:每道2处 尺量:每侧3~7处 水准仪;测量纵向锚固混凝土端部3处 水准仪:沿纵向测伸缩缝两侧3处 3m直尺:每道 外观要求 伸缩缝无阻塞、渗漏、变形、开裂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必须进行修整。 5)混凝土小型构件预制质量检验和标准
项 目 质量检验和质量标准 1 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掺剂及混合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按规基本要求 定的配合比施工。 2 不得出现露筋和空洞现象。 项次 1Δ 实测项目 2Δ 3 外观要求 检查项目 混凝土强度(Mpa) 断面尺寸(mm) ≤80 >80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在合格标准 ±5 ±10 +5,-10 检查方法和频率 按附录D检查 尺量:每道2处 尺量:2处 尺量 按构件总数的30% 长度mm) 1 构件外形轮廓清晰,线条直顺,不得有翘曲现象。 2 混凝土表面平整,无蜂窝,颜色一致。 6)人行道铺装质量检验和标准
项 目 基本要求 质量检验和质量标准 1 悬臂式人行道必须在横向与主梁牢固连接。 2 人行道板必须在人行道梁锚固后方可铺设。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第 38 页 共 48 页
质量标准 项次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2 3 4 5 人行道边缘平面位置(mm) 断面尺寸(mm) 接缝两侧高差(mm) 横披(%) 平整度(mm) 5 +10,-0 2 ±0.3 5 经纬仪、钢尺拉线检查:每30m检查1处 水准仪:每100m检查3处 水准仪:抽查10% 水准仪:每100m检查3处 3m直尺:每100m检查3处 外观要求 人行道构件连接牢固、密贴,线形直顺,表面平整。 7)栏杆安装质量检验和标准
项 目 1 栏杆杆件不得有弯曲断裂现象。 基本要求 2 栏杆必须在人行道板铺完后方可安装。 3 栏杆安装必须牢固,其杆件连接处的填缝料必须饱满平整,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项次 1 质量标准 2 3 4 外观要求 检查项目 平面偏位(mm) 扶手高度(mm) 柱顶高差(mm) 接缝两侧高差(mm) 竖杆或柱纵横向竖直度(mm)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4 ±10 4 3 4 查1处 质量检验和质量标准 检查方法和频率 经纬仪、钢尺拉线检查:每30m检水准仪:抽查20% 尺量:抽查20% 尺量;抽查20% 1 栏杆安装应直顺美观。 2 杆件接缝处应无开裂现象。 8)桥头搭板质量检验和标准
项 目 质量检验和质量标准 1 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掺剂及混合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按基本要求 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2 桥头搭板下的地基及垫层或路面基层的强度和压实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2 不得出现露筋和空洞现象。 项次 1 2 质量标准 3 4 5 检查项目 混凝土强度(Mpa) 枕梁尺寸(mm)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在合格标准内 ±20 ±30 ±30 ±10 ±2 0.3 检查方法和频率 按附录D检查 尺量:每梁检查2个断面 尺量:检查每梁 尺量:检查2~4处 尺量:检查4~8处 水准仪:测量5处 水准仪:测量3~5处 宽、高 长 长、宽 厚 板尺寸(mm) 顶面高程(mm) 板顶纵坡(%) 外观要求 1 板的表面应平整。 第 39 页 共 48 页
2 板的边缘应顺直。 八、工程质量创优措施
按照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要求,我们从施工质量保证、施工质量控制、成品保护、分部分项工程细部处理、建筑物观感质量等几个方面制定细致而完善的创优措施。
1、保证工程质量主要措施
(1)、加强质量管理机构,充实质量管理人员,配备专业专职质检员,必须选派有一定技术水平和一定实践经验,作风过硬的技术管理人员担任,质检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2)、项目质量检查员随时检查工序质量状况,对出现的轻微质量问题下达工程质量问题整改通知单,限期整改,并经过工长、质检员的复验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3)、以创优质工程为目标,严把六关,即图纸会审关、技术交底关、严格按图纸和标准施工操作关、材料半成品检验关、按验评标准验收关和施工管理人员素质关。
(4)、做好“质量第一”的宣传工作,强化和提高整体质量意识,定期学习合同及有关规范和国家标准、规程。制定工序间的三检制度,严格内控质量标准,上等级、达标准、消除质量通病,确保使用功能,达到优良要求。
(5)、优化施工方案,积极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科学组织施工,合理调配劳动力。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要有详细的针对性措施。
(6)、材料采购力求货比三家,择优选用,进场要有出厂合格证,进行必要的抽查复检复试,不合格的产品不准进场,落实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跟踪验证制度。
(7)、认真组织计量检测工作,做好质量验收依据的计量认证监督工作。 (8)、在结构施工中,建立砼浇筑令签认制度。
(9)、制定各专业、各层次的工作岗位责任制,公布上墙,使各级技术人员有权按章办事,把质量、技术、安全管理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10)、开展强化精品意识,争创名优工程的全员质量意识教育,规范规程、质量验评标准的学习。
(11)、建立质量例会制度,每月召开2次,结合质量通病和缺陷信息,开展群众性的QC小组活动。
(12)、技术资料内业工作须和工程进度同步进行,做到建档及时、内容齐全、无误,以确保工程技术资料在工程竣工时一次交验齐全。
(13)、制定质量奖罚制度,实行“质量否决权”。以保证优质目标的实现。
第 40 页 共 48 页
正在阅读:
质量管理计划方案 - 图文06-05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免费)04-05
某太阳能电池企业生产废水治理工程实例04-21
物流师理论知识考核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03-15
平面测量技术在铅球项目中的应用研究01-01
2019西方行政学说09-22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作文500字07-15
PLC自动门控制11-28
中学初一数学教师工作计划08-02
电工基础知识03-12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质量管理
- 图文
- 计划
- 方案
-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 2011会计继续教育企业内部控制及会计职业道德在线练习弹出答案
- 用友NC系统操作代码汇总
- 2018年北京市石景山区 一模 地理试题 含答案
- 北京科技大学高数上册1-5章数勘误表
- 小型炒茶机机构设计
- 基于DSP的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 函数中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含答案)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优化研究(1)
- 什么阻碍职业生涯?警惕职场12种致命缺陷
- 技规变化情况
- VS2010和MFC编程入门之8(对话框:创建对话框类和添加控件变量)
- 《黄氏源流考探》引言
- 国立屏东科技大学国内国外出差申请表
- 第五章热固模课后思考
-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上学期第6周周练题 - 图文
- 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p59
- 一年级第二学期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
- 如何分解工作目标(时代光华 课后测试)
- 帮派答题(红色字体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