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更新时间:2024-06-03 07: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摘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尤其法律意识状况备受关注。探讨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途径和规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论述了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内涵,论述了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目前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从社会环境、高等院校和大学生自身三个角度提出了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以期达到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依法治国;培养
法律意识包含着主、客体间反映与被反映、评价与被评价的基本关系。意识总是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反映和能动评价。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也是公民对法律的认知和评价之总和。具体而言,法律意识主要涉及人们对法之存在、本性、运用及其功效所持的态度,以及按照这种态度对法律进行的总体理解和评价。大学生只有建立起了一定的法律意识,才具有识别和判断某一社会现象、某一具体行为等是否合法、应该如何去做等等。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水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法制建设和法治水平的重要尺度。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有利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和谐校园的建设,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成才。
1.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建设法治国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只有全社会的积极关注和践行,法治国家建设的水平才能更快的提高,在这之中尤其法律意识的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关系到我国法律意识的现状,关系到法治国家创建的进程。今天,高等教育在我国逐步发展为普及教育,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高校,走进大学课堂,成为新时代的一名大学生。我国大学生的数量近几年呈直线上升,大学生的数量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也急剧上升,如此庞大的人群就是未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是法制建设的重要和必不可少的环节,具有
完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改进我国法律的立法,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和运用法律以及保证自觉遵守和执行社会主义法律、法规的作用。为此,关注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和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水平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重大意义。
2.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我国正处于社会体制转换、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的时期,经济快速发展,各种内部矛盾呈现多发的态势,就业问题、社会治安等问题是当前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我们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学生是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的特殊群体,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水平高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建设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尤其法律意识,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3.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大学生健康成才的要求
当今一个国家在世界上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关键在于其国家的人才‘的数量及质量和创新科研能力。据有关权威部门统计,中国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经济仍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长,这和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有关,但与此同时,人才和科教兴国战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科研和创新的关键人才,对其培养尤为重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良好的健康素质,需要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等等,而在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中的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十分重要。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在安定、和谐的今天,法律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能否适应这个社会,能否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大学生走向社会后,更需要守法意识、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诚信意识、合同契约意识等等。因此,为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大学生的明天,我们要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做新世纪的合格接班人
4.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建设平安和谐校园的要求
大学校园是一个特殊的空间存在,是知识精英生活和学习的场所,按常理来说大学校园应该是远离社会的纷扰。然而现实和理想中的情况是有差距的,大学校园的不平安的因素还很多:大学生在校园内被诈骗和被盗窃的情形还存在,大学生情侣不理性的行为触犯法律的情形仍存在,大学生用暴力解决同学之间矛盾的现象仍存在。我们不想再看到单纯的大学生由于自我的防护和保护意识低而被诈骗的一幕,不想再听到大学生因为一时的冲动触犯了法律而忏悔的声音。为了
还大学一片净土,为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校的平安校园建设刻不容缓。在这其中,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能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能使自己的行为更具有理性和预判性,能使高校更具秩序性和文明性,从而使得高校更加平安,符合国家建设平安校园的要求。
二、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1.部分大学生缺乏做人的最起码的法制观念, 法律意识极其淡薄 众所周知,人之为人,最首要的就是其言行举止受到各种规范的约束,如校规、道德、法律,以及各种社会礼仪习惯等,其中,最基本的规范应当是道德和法律,大学生更应如此。然而, 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相当淡薄,他们或者动辄恶言相向,互相看不起对方; 或者漠视对方权益,无事生非,造谣中伤,恶意攻击他人;或者不知如何保护自己被他人侵犯的合法权益,只能忍气吞声;更有甚者, 根本无视法律的存在,最终不得不受到法律的制裁。比较典型事例比如轰动全国的云南大学马加爵恶案件和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案件,以及来自大学校园的一些暴力事件等。尽管每一事件的发生,其动机皆有不同,但归结为一点,那就是: 现在部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着实让人担忧。
2.部分大学生对法律认识一知半解, 却不思进取, 法律意识肤浅 现在的大学生由于长期受“ 应试教育”的影响, 其法律素质不高, 他们所知道的一些法律知识, 也仅限于教师在课堂上填鸭式地灌输给他们的知识。主观上讲他们还始终抱着“ 只要不违法犯罪, 学习法律便一无是处”的错误观念不放, 也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应的法律法规, 以填补知识上的空缺, 而是将自己游离于客观的现实之外, 不思进取, 安于现状, 因循守旧。殊不知随着“ 依法治国”方针的提出, 还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 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命运和前途, 而且关系到民族的振兴、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3. 部分大学生认识清楚, 对法律的渴求相当强烈, 法律意识较高 尽管当前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干扰,法律的权威还没有在大学生的头脑中完全彻底地树立起来,表现为学法、懂法、用法、护法的自觉性不强,但可以肯定的是仍然有不少的学生具有浓烈的忧患意识,对形势把握准确、客观,头脑冷静,认识清楚,因而对法律的渴求显得尤为强烈。他们深知在当今的法治社会里,法律无所不在。就拿大学生自身来讲, 无论是目前的生活、学习, 还是将来参加工作,无一例外地都要受到来自法律的各方面的调整和约束。如大学生现今的日常生活显然无法离开民法、刑法以及行政法、宪法等相应的规范;要顺利完成学业,
需要教育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将来参加工作,方方面面的规范都应遵守。所以,作为合格的大学生,就应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使自己在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等各方面,都能成为全社会的楷模。
三、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途径
培养大学生健全的法律意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以及大学生自己的共同努力。
1.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增强家长的综合素质,完善家庭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接触社会的最早的接触点,是人生旅程的起点,也是孩子在社会进程中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以及家庭为孩子成长所提供的环境都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应积极从提高自身素质方面着手,培养自己的法治意识,从而在日常教育中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同时,家长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在生活中要遵纪守法,不做违法乱纪的事,用自身榜样的力量感染孩子,对孩子法律意识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法制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要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法制建设是指加强诸如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以及法律监督、法律服务等一系列法制要素的建设。法制建设的好坏、成败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法律的感受、态度和评价,影响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任。要加快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确立大学生的法律正义感。要严格执行宪法和法律,完善依法行政制度和司法制度。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更容易通过公正司法获得对司法公正性的确认,形成对法律的信任感。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最重要的是维护宪法、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3)引导和重视社会舆论宣传。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传媒的载体和手段也呈现日新月异的状况。报纸、电视、书籍以及最快捷、最方便的传播手段——互联网,时时刻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利用大众传媒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能产生迅速而广泛的影响,同时较容易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氛围,使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潜移默化、深入人心。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宣传武器,大众传媒应担负起社会责任,起到传播法律知识、树立良好社会氛围的作用。要整合全国舆论资源,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大众媒体所具有的低成本、高效率的
传播特点,可使其可以担负起对社会公众进行长期的、不间断的、高质量的法律培训的社会责任。当然,这种宣传要注重把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的结合,集思广益,把宣传法律知识从单纯的“说教”改为“相互交流”方式。要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净化舆论环境。不可否认,现在各种媒体拥有较大的自主权,政府的监管力度有所削弱。大学生通过各种媒体获取正面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接受一些落后的、不法的信息的过程。大学生由于辨别能力的欠缺,对信息缺乏甄别能力,容易受到误导。政府应担负起监管职责,引导大众媒体塑立健康、向上的形象,从正面引导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
2.加强和改进学校法制教育
高等院校是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的主阵地,是大学生接受法律意识教育的主要场所。
(1)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大学要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终究要通过高校教师落实。在高校对受教育者产生教育影响的各种因素中,最为关键的是高校教师,在学生的教育问题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由于法制教育是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性教育,因此,更需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优良、品德高尚、素质全面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提高教育效果的重要保证。要多种途径提高现有大学法律基础教育教师的法律专业水平。学校要利用一切教学资源来提高现有教师的法律专业知识,充分利用函授等教育方式来给现有教师进行法律的再教育,同时根据社会的变化,及时的接受最新法律法规的和法律理念的培训教育,保证教师的法律知识和法律素质不落伍于时代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2)改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长期以来,高校受现行教育体制的影响和制约,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普遍不够重视。教师授课积极性不高,学生上课也是敷衍了事,只是为了通过学校的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如何适应社会需要,如何通过教学改革增强教学效果,如何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这是摆在高校与高校教师面前的紧迫任务。首先,以教材为依据,选择、组织教学内容。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即对于教学重点必须集中精力并用足够时间多讲详讲,在讲授法律知识的同时,必须准确地讲清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使学生不仅知道是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从而为守法用法提供理论依据。其次,革新教学观念,通过多种学习形式达到教学目的。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多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辩论、演讲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法律心理。再次,运用恰
当的考核方法,把成绩考核与素质培养相结合。有必要对这门课的考核方法进行改革,采取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平时考查相结合的考核办法。通过有力的考核手段,把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引导到提高自身素质上来。
3.增强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事物发生变化,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因此,要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除了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外,还要发挥内因作用。作为当代大学生,要积极发挥学习法律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大学生要有忧患意识,正确认识法律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正确和合理的认识,态度才会摆正,自己的地位以及觉悟就会相应的得到提高,对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的培养就会提高重视,就会对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有了质的提局。
其次,认真学习各种法律法规,为培养法律意识打下基础。大学生做为新世纪的接班人,要认真学习各种法律法规,增强自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法律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形成学法的热情。大学生尤其要高度重视与自身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的学习,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互联网、报刊杂志以及电视等等各种途径,提高自己学法的自觉性。
最后,大学生要在学法的基础上,达到学以致用。法律是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因此,在学习法律的基础上,正确运用法律,达到法律的理论性和现实程序操作性的和谐统一,达到学以致用,使法律给自己的行为指定方向的同时也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推动作用。法律意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法治社会的创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矛盾呈现出多发的态势。大学生作为我国的一个特殊群体,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力军。在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和和谐社会的今天,在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剧增的今天,我们需要更动的关注大学生这个群体,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关注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及其法律意识,正确、客观分析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状况,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主要参考文献
[1]贾应生.论法律意识[J].北京:人大研究,1997(9).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纲领[Z].北京:人民日版出版社,2006. [3]李国帅.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及其培养[D].淄博:山东理工大学,2011. [3]张小燕.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其培养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07.
[4] 张春燕.论大学生法律意识养成的途径[J].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11(11).
正在阅读:
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06-03
新娘对新郎真情告白02-15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达标训练:2.3 伟大的抗日战争10-15
第二十一届湖北省翻译大赛02-20
2019年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333教育综合之教育学考研冲刺狂背五套题08-24
烷烃与环烷烃04-03
土鸡养殖成本计算05-18
班主任主要工作业绩02-07
化学平衡课堂练习(教师)07-22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意识
- 培养
- 大学生
- 法律
- 2011年4月自考答案金融理论与实务
- 2015年徐州市中小学教师初定考试复习提纲(完成版)
- 中学化学竞赛试题资源库——氮族元素
- 财务基本制度汇编 - 图文
- 论民法上的因果关系
- 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下教案(全册)
-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下语文期中试题-全能练考人教新课标
- 关于开展农信银支付清算业务宣传活动的总结
- “医学伦理学与现代医患关系”答案
- 2019届江西省名校高三9月联考语文试题卷及答案
- 经典的早教音乐推荐,促进宝宝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 中铁四局郑东新区北三环东运河斜拉桥桥汇报材料
- 新课程高中数学测试题组(必修1)全套含答案(转帖)
- 景观综合楼框架-剪力墙施工组织设计
- 2018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一作业与检测:第四章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 第
-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押题试卷(一)
- 质量管理学服务业案例51例
- 100个日课案例
- 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计算书
- 路面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