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专题
更新时间:2024-04-29 05: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新课标语文高考·文言文系统复习题(沈雁升辑)
一、(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论文偶记(节选) 刘大櫆
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曹子桓、苏子由论文,以气为主,是矣。然气随神转,神浑则气灏,神远则气逸,神伟则气高,神变则气奇,神深则气静,故神为气之主。至专以理为主,则未尽其妙。盖人不穷理读书,则出词鄙倍空疏。人无经济,则言虽累牍,不适于用。故义理、书卷、经济者,行文之实。
文贵奇,所谓?珍爱者必非常物?。然有奇在字句者,有奇在意思者,有奇在笔者,有奇在丘壑者。有奇在气者,有奇在神者。字句之奇,不足为奇;气奇则真奇矣;神奇则古来亦不多见。次第虽如此,然字句亦不可不奇。扬子③《太玄》、《法言》,昌黎④甚好之,故昌黎文奇。奇气最难识,大约忽起忽落,其来无端,其去无迹。读古人文,于起灭转接之间,觉有不可测识处,便是奇气。
文贵简。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
文贵变。《易》曰:?虎变文炳,豹变文蔚。?又曰:?物相杂,故曰文。?故文者,变之谓也。一集之中篇篇变一篇之中段段变一段之中句句变神变气变境变音节变字句变惟昌黎能之。
文法有平有奇,须是兼备,乃尽文人之能事。上古文字初开,实字多,虚字少。典谟训诰,何等简奥,然文法自是未备。至孔子之时,虚字详备,作者神态毕出。《左氏》情韵并美,文采照耀。至先秦战国,更加疏纵。汉人敛之,稍归劲质,惟子长⑤集其大成。唐人宗汉,多峭硬。宋人宗秦,得其疏纵,而失其厚茂,气味亦少薄矣。文必虚字备而后神态出,何可节损?然枝蔓软弱,少古人厚重之气,自是后人文渐薄处。史迁句法似赘拙,而实古厚可爱。
理不可以直指也,故即物以明理;情不可以显言也,故即事以寓情。即物以明理,《庄子》之文也;即事以寓情,《史记》之文也。
注:①曹子桓,曹丕;②苏子由,苏辙;③扬子,西汉文学家扬雄;④昌黎,韩愈;⑤子长,司马
迁,下文史迁也指司马迁。 9.将画波浪形线句子断句 。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盖人不穷理读书 穷:洞彻 B.凡文,笔老则简 凡:凡是 C.然文法自是未备 备:准备 D.唐人宗汉,多峭硬 宗:效法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都属于正面阐述作者创作主张的一组是
①
②
①故义理、书卷、经济者,行文之实。 ②珍爱者必非常物
③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 ④故文者,变之谓也。 ⑤上古文字初开,实字多,虚字少。 ⑥文必虚字备而后神态出,何可节损? A.①②⑤⑥ B. 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⑥ D.①③⑤⑥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曹子桓和苏子由关于文章的精神、气韵关系的观点与刘大櫆的观点基本一致。 B. 文章贵在奇特,但作者认为不能够追求字句方面的奇特,只有精神奇特才是真正的“奇”。 C.语言简洁是创作在形式上的追求,但能否做到简洁却主要是由文章的内容决定的。
D.作者认为虚词在创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可忽视,但如果因此而少了“厚重之气”,也不可取。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原文中写)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
吴奎,字长文,濰州北海人。性强记,于书无所不读。举《五经》,至大理丞。仁宗深器之。入为右司谏,改起居舍人。每进言,惟劝帝禁束左右奸幸。
皇祐中,颇多灾异,奎极言其征曰:?水旱饥馑,此天道之不顺也。地震为患大河横流此地道之不顺也邪曲害政群小纷争众情壅塞此人事之不和也。夫帝王之美,莫大于进贤退不肖。今天下皆谓之贤,陛下知之而不能进;天下皆谓之不肖,陛下知之而不能退。内宠骄恣,近习回挠,阴盛如此,宁不致大异乎?又十数年来下令及所行事,或有名而无实,或始是而终非,故群臣百姓,多不甚信,以谓陛下言之虽切而不能行,行之虽锐而不能久。臣愿谨守前诏,或敢私挠,必加之罪,毋为人所测度,而取轻于天下。? 帝感其言,拜翰林学士,权开封府。
奎达于从政,应事敏捷,吏不敢欺。富人孙氏辜榷财利,负其息者,至取物产及妇女。奎发孙宿恶,徙其兄弟于淮、闽,豪猾畏敛。居三月,治声赫然。除端明殿学士,拜枢密副使。治平中,丁父忧,居丧毁瘠,庐于墓侧,岁时洁严祭祀,不为浮屠事。
神宗初立,奎适终制,以故职还朝。逾月,参知政事。时已召王安石,辞不至,帝顾辅臣曰:?安石历先帝朝,召不赴,颇以为不恭。今又不至,果病耶,有所要耶?奎曰:?臣尝与安石同领群牧,见其护短自用,所为迂阔。万一用之,必紊乱纲纪。?乃命知江宁。
御史中丞王陶,以论文德不押班事诋韩琦,奎状其过。诏除陶翰林学士,奎执不可。陶又疏奎阿附。陶既出,奎亦以资政殿大学士知青州。司马光谏曰:?奎名望清重,今为陶绌奎,恐大臣皆不自安,各求引去。陛下新即位,于四方观听非宜。?帝乃召奎归中书。及琦罢相,竟出知青州。明年薨,年五十八。
赠兵部尚书,谥曰文肃。 (选编自《宋史·卷三百一十六·列传第七十五》) 9.将画波浪线句子断句。 10.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仁宗深器之 器:器重 B.奎发孙宿恶 宿:往日 C.奎状其过 状:陈述 D.及琦罢相,竟出知青州 竟:竟然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吴奎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 ①每进言,惟劝帝禁束左右奸幸 ②臣愿谨守前诏,或敢私挠,必加之罪 ③奎发孙宿恶,徙其兄弟于淮、闽,豪猾畏敛 ④臣尝与安石同领群牧,见其护短自用,所为迂阔 ⑤以论文德不押班事诋韩琦,奎状其过 ⑥陛下新即位,于四方观听非宜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⑤⑥ 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皇祐年间发生了很多灾异事情,吴奎陈述了“天道”“地道”不顺及“人道”不和的现象,劝谏皇帝要
进用贤能贬退无才。 B.吴奎代理开封知府时,处理事情敏捷,特别是对富豪孙氏侵占别人的财产一事的处理,更使他名声赫然。C.宋神宗刚即位时,想召王安石到朝廷任职,在吴奎的极力劝谏反对之下,宋神宗没有重用王安石,只是
任命他为江宁知府。 D.御史中丞王陶因毁谤宰相韩琦而被贬,吴奎也因支持王陶而受到牵连,但在司马光的劝谏下,皇帝还是
把吴奎留在了中书省。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原文中写)
三、(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论 文 [明] 袁宗道
口舌,代心者也;文章,又代口舌者也。展转隔碍,虽写得畅显,已恐不如口舌矣,况能如心之所存乎?故孔子论文曰:?辞达而已。?
唐、虞、三代之文,无不达者。今人读古书,不即通晓,辄谓古文奇奥,今人下笔不宜平易。夫时有古今,语言亦有古今,今人所诧谓奇字奥句,安知非古之街谈巷语耶?
左氏去古不远,然《传》中字句,未尝肖《书》也。司马去左亦不远,然《史记》句字,亦未尝肖左也。至于今日,逆数前汉,不知几千年远矣。自司马不能同于左氏,而今日乃欲兼同左、马,不亦谬乎?中间历晋、唐,经宋、元,文士非乏,未有公然挦扯古文,奄为己有者。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空同①不知,篇篇模拟,亦谓?反正?。后之文人,遂视为定例,尊若令甲②。凡有一语不肖古者,即大怒,骂为?野路恶道?。不知空同模拟,自一人创之,犹不甚可厌。迨其后一传百,以讹益讹,愈趋愈下,不足观矣。且空同诸文尚多己意,纪事述情,往往逼真,其尤可取者,地名、官衔,俱用时制。今却嫌时制不文,取秦、汉名衔以文之,观者若不检《一统志》,几不识为何乡贯矣。且文之佳恶不在地名、官衔也。司马迁之文,其佳处在叙事如画,议论超越;而近说乃云,西京③以还,封建、宫殿、官师、郡邑,其名不雅驯,虽子长复出,不能成史。则子长佳处,彼尚未梦见也,而况能肖子长也乎?
或曰:信如子言,古不必学耶?余曰:古文贵达,学达即所谓学古也。学其意,不必泥其字句也。今之圆领方袍,所以学古人之缀叶蔽皮也;今之五味煎熬,所以学古人之茹毛饮血也。何也?古人之意期于饱口腹蔽形体今人之意亦期于饱口腹蔽形体未尝异也。彼摘古字句入己著作者,是无异缀皮叶于衣袂之中,投毛血于肴核之内也。大抵古人之文,专期于达,而今人之文,专期于不达。以不达学达,是可谓学古者乎?
[注]①空同:李梦阳,号空同子,明代文学家。 ②令甲:第一道诏令;法令的第一篇。后用为法令的通称。 ③西京,汉都长安,东汉迁都洛阳,以长安在西,称长安为西京。张衡作《西京赋》,后来就以
西京作西汉的代称。 9.将画波浪线句子断句。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戏剧:游戏 B.自一人创之,犹不甚可厌 厌:满足 C.以讹益讹 益:增加 D.信如子言 信:果真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作者批评的“泥古”现象的一组是 ①辄谓古文奇奥,今人下笔不宜平易 ②而今日乃欲兼同左、马 ③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 ④遂视为定例,尊若令甲 ⑤取秦、汉名衔以文之 ⑥亦期于饱口腹,蔽形体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②③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写文章不能完全表达内心的思想情感,要求写文章的人做到“辞达”就够了。 B.作者能够接受昌黎偶作《毛颖》等传、空同模拟古人,是因为他们的做法都是首创。 C.作者指出在他所处的时代,人们写文章提到地名、官衔时,喜欢用秦、汉时的叫法。
D.作者认为穿衣吃饭古今同理,写文章表情达意古今也是一理,所以要多用古人字句。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原文中写) 四、(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甲文】缒危滑以下。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馀尺,广可十二丈。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之室焉。
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而左室处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逄逄②然鼓音。背有石如床,可坐。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下视深溪,水声涔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行歌,缕缕不绝焉。 昔白乐天自江州司马徙为忠州剌史,而元微之适自通州将北还,乐天携其弟知退,与微之会于夷陵,饮酒欢甚,留连不忍别去,因共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其后,欧阳永叔及黄鲁直③二公皆以摈斥流离,相继而履其地,或为诗文以纪之。予自顾而嘻,谁摈斥予乎?谁使予之流离至于此乎?偕予而来者,学使陈公之子曰伯思、仲思④。予非陈公,虽欲至此无由,而陈公以守其官未能至。然则其至也,其又有幸有不幸邪?
夫乐天、微之辈,世俗之所谓伟人,能赫然取名位于一时,故凡其足迹所经,皆有以传于后世,而地得因人以显。若予者,虽其穷幽徙险,与虫鸟之适去适来何异?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顾乃臵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呜呼!此岂一人之不幸也哉? (选自刘大櫆《游三游洞记》)
【乙文】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知退曰:?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府通津繇⑤,岁代寂寥委臵,罕有到者乎??予曰:?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者岂独是哉岂独是哉!?微之曰:?诚哉是言!矧⑥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今两偶于是,得无述乎?请各赋古调诗二十韵,书于石壁。?仍命予序而纪之,又以吾三人始游,故目为?三游洞?。洞在峡州上二十里北峰下,两崖相廞⑦间。欲将来好事者知,故备书其事。 (选自白居易《三游洞序》)
【注】①下牢之关:指下牢关,在今宜昌市西北。②逄(páng):拟声词。③黄鲁直:黄庭坚,鲁直是他的字。④学使陈公:指陈浩。学使,即提督学政,也称提学使。伯思、仲思是陈浩之长子本忠,次子本敬。
⑤津繇(yáo):水航经由的渡口。⑥矧(shěn):况且。⑦廞:通“嵌”。 9.将画波浪线句子断句。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 危:危险 B.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逢逢然鼓音 杂:间杂C.而元微之适自通州将北还 适:恰好 D.欲将来好事者知,故备书其事 备:详细
11.两文记叙了一系列人物,下列对这些人物的描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白居易、元稹和白知退一起游历过三游洞,三游洞因这三人来游而得名。 B.欧阳修和黄庭坚曾一起游历三游洞,并且都留下了与三游洞有关的诗文。 C.刘大櫆携陈公二子伯思、仲思游过三游洞,他伤感而怀古,触景而生情。 D.白居易游洞因景伤情,抒写了“怜奇惜别”的感慨,颇有英才见弃之憾。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大櫆游三游洞颇费周折,弃车乘船,后又弃船步行,爬山缒岩,弯腰俯身行进,最后才到三游洞。 B.三游洞洞内的中室像客厅,右室像厨房,左室像别馆;山洞外面的钟乳石发出的声音如同钟磬声。 C.刘大櫆对自己是无名之辈而不能使三游洞因他自己而显名,颇有惆怅之情,并借机发泄了心中牢骚。
D.三游洞因乐天等人来过而出名,与其相比,刘大櫆认为自己游洞无异于虫鸟,为怀才不遇深感不平。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原文中写) 五、(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二叟语土牛 (宋)何耕
立春日,通天下郡邑,设土牛而磔①之,谓之班春,所从来旧矣。其说大抵先王谨农事之遗意也。黎明,尹率掾属相与祠句芒②,环牛而鞭之三匝,退而纵民磔牛。民欢哗攫攘,尽土乃已。俗谓其土归臵之耕蚕之器上,则茧孳而稼美,故争得之,虽一丸不忍弃。岁率以为常。
绍兴丙子余往观焉,见二叟立牛侧。一叟抚牛而叹曰:?是孰象似汝?孰丹垩③汝?孰引群吏俎豆④而罗拜汝?方旗旄、金鼓、俳优、侏儒、百伎之戏,杂然而前陈,以导汝至此,而空一府之人以观汝也,不亦荣而甚可乐欤!俄而梃者竞进,击者交下,而汝始碎首折骨矣!譟者、夺者、负者、趋者,而汝始荡为游尘,散为飘风矣!呜呼,悲哉!今夫富贵之家,倚势而怙宠,役物以自奉,嘘吸生风云,叱咤为雷霆,偃然自以为莫已若也,有不似兹牛之始至者乎?及其权移而运去,大者殒身赤族,小者触刑抵罪,虽三尺孺子莫不闻而哀之,有不似兹牛之既磔者乎?吾悲夫庆吊之相蹑于俯仰之间也。吾又悲夫造物者之戏人胡为而至斯极也!吾是以叹。?
一叟局局然笑曰:?子何言之陋邪!是安从生?自土而为泥,自泥而为牛,土不知其为牛也;自牛而遭磔,磔而复为土,土不知其非牛也。彼既不知其为牛矣,则虽象似之,丹垩之,俎豆而罗拜之,与夫旗旄、金鼓、俳优、休儒、百伎之戏,迎而致之,空一府而观之,彼且何荣而何喜乎哉!彼既不知其非牛矣,则虽击之,碎之,败之,负之,彼且何惧而何戚乎哉!牛固无所喜愠,而世之人方且认外物以为已有。其未得也,挟术用数,以致其必来;而其既去,则犹殚智竭力,以幸其少留也,可不为之大哀乎?其有愧于兹牛多矣!而造物者初何与焉?庄子曰:‘适来,时也;适去,顺也。安时而处顺,忧乐不能入也。’子何庸叹?尝试以是观之。?
余竦然异其言,迫而问之:?若何为者也??二叟皆不告而去。余归而录之。蜀固多隐君子哉! 注:①[磔(zhé)]分裂牲畜的肢体。 ②[句芒]传说中掌管草木的神。 ③[丹垩]丹,指红色;垩,指
白色;此指涂抹装扮。 ④[俎豆]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的器具。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黎明,尹率掾属相与祠句芒 祠:祠堂 B.环牛而鞭之三匝 匝:周遍 C.孰引群吏俎豆而罗拜汝罗:列队 D.譟者、夺者、负者、趋者,而汝始荡为游尘 譟:通“噪”,喧闹
11.下列各组句中,全都表现我国古代“谨农事”的社会习俗的一项是 ①立春日,通天下郡邑,设土牛而磔之 ②尹率掾属相与祠句芒 ③民欢哗攫攘,尽土乃已 ④有不似兹牛之始至者乎 ⑤象似之,丹垩之,俎豆而罗拜之 ⑥世之人方且认外物以为已有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关于“班春”习俗的生动记载,展示了一幅我国古代迎春祈祷农业丰收的色彩鲜明且乡土气息浓郁
的风俗画。 B.民间传说“班春”时把碎牛的土拿回去放在耕地养蚕的器具上,就会蚕茧繁生,庄稼茂盛,因此大家争相夺取。 C.作者借观看班春仪式两老头的对话,以土牛喻富贵之家,旨在说明受人尊宠者有可能乐极生悲,让世人
悲叹。 D.作者借观看班春仪式第二个老头对第一个老头感叹的否定,宣扬庄子安时处顺的思想,认为这样人生才
不会有忧乐的烦恼。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原文中写) 六、(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I O~13题。
答李香州书 【清】吴敏树
香州三兄足下:
见乡试录,喜浏①士中式者多,而宿好诸君皆不与,又可惜也。浏中科名,近来有日盛之势,后生初试,动辄得之,如吾香州好古多学,乃不得与之并,场屋②如此久矣,其无足怪也。
承惠手书,滔滔千百言,旨趣浩大,不可以骤穷。其于鄙人阿好过誉,万不敢当。然不意香州何以勤勤切切,至于如此?岂非平昔深慕古人奇节伟行,见时之人无似焉者,乃如鄙人之迂拙,亦以为少能自异于俗,而故深许之也?
嗟呼!世之人无为古人之所为者,其所不为,则必厌忌而共排之,宜也。若鄙人者,既不能少有似于古人,而又欲强自异于今人,作一教官,尚不免遭诟讪、被弹射,仅自逃避而去,此独可以终老乡里,幸全其身命而止耳。今乃欲复入京师,以其童然垂白之老叟,与群少年争进于春官③,此何为哉?香州既厚爱我,又以他日非常之望见属于我,非聊用相戏云尔耶?既以愧君,又自笑也。
然所为区区欲一行者,非果自意其尚有用于世而然也,又非不自知其不合于时之人而欲侥幸于一试也。平生时读书,颇喜用意,一二所及,欲上与古人议论,相为发明。而又好为诗、古文辞,文章源流、上下得失之故,差谓不迷于其心。盖京师者,非独功名富贵者之所走趋,而学道艺术之家也往往在焉。如欲熟知其人,揽其所长,间从之驰骋笔墨之林,以快吾意而发吾之才,非久留与居游,则未可也。若其终不遇于有司,以罢而归,乃吾命也,庸可易乎?
因香州爱我,聊具言之,他不悉。 注:①【浏】湖南浏阳县。作者曾任浏阳县学教谕。②【场屋】指科举考试的考场。③【春官】唐武则天
时曾一度改礼部为春官,后世因称礼部为春官。又明清时会试在春季举行,由礼部主持。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宿好诸君皆不与 宿:平素 B.差谓不迷于其心 差:不好 C.欲上与古人议论,相为发明 发明:启发阐明 D.间从之驰骋笔墨之林 间从:偷偷跟随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说明吴敏树“复入京师”目的的一组是 ①幸全其身命而止耳 ②与群少年争进于春官
③欲上与古人议论 ④学道艺术之家也往往在焉 ⑤欲熟知其人,揽其所长 ⑥间从之驰骋笔墨之林,以快吾意而发吾之才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分析了年轻人科举考试容易考中而像友人这样的好古多学之士往往失意的现象,以此安慰友人
的落榜。 B.作者认为自已迂腐不通世故,也被认为与世俗多少有点不同,得到了羡慕古人奇伟品行的友人的赞赏。
C.作者既不能稍稍近似于古人,又想努力使自己不同于今人,因此既感到愧对友人的厚望,又嘲笑自己的
无能。 D.作者对自己的才能、处境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在信中表述自己并不想求得功名富贵,而是为了到京师游
学。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浩 (10分) 七、(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①,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②,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③,母后仍归我,于则为君助灯火,可平??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臵之。
鼎革后④,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速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则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余言。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义、《唱经堂杂评》诸刻本。传先生解杜诗时,自言有人从梦中语云:?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先生遂以为戒。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临刑叹曰:?斫头最是苦事,不意予无意中得之。?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而说者谓文章妙秘,即天地妙秘,一旦发泄无馀,不无犯鬼神所忌,则先生之祸,其亦有以致之欤!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⑤,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平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
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节选自清代廖燕《金圣叹先生传》) 注①内外诸典:佛教徒称佛经为内典,佛经以外的典籍为外典。②缁白:指僧俗,僧衣缁,故称僧为缁徒。四众:四部众的省称。佛教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为四部众。这里泛指听众。③权子母:以资本经营或借贷生息。④鼎革:指改朝换代的重大改革,这里指入清以后。⑤元好问(论诗)其三:“鸳鸯绣
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后以教人作诗文方法为“金针度人”。度,授与。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先生辄起而排之 排:分开 B.不意于无意中得之 意:料到 C.领异标新,迥出意表 迥:远 D.顾不伟耶 顾:难道 11.下列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金圣叹先生“倜傥高奇”的一组是 ①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 ②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 ③甫越月,已挥霍殆尽 ④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 ⑤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 ⑥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12.下列叙述赏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金圣叹先生博览群书,学问渊博,讲学时旁征博引,极其透彻,让听众叹服。 B.金圣叹一个月花光了好朋友王斫山给他去放贷营生的千两银子,王斫山也只是一笑了之。 C.明朝灭亡后,金圣叹将自己的字改为“圣叹”,自我期许为孔子弟子曾点一类的人物。 D.本文作者既批判了金圣叹的不识时务,又高度评价了他的伟大成就,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伤。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八、(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 -13题
登西台恸哭记 (宋)谢翱
始,故人唐宰相鲁套①开府南服,余以布衣从戎。明年,别公漳水湄。后明年,套以事过张睢阳庙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令其诗再在,可孝也。
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而独记别时语,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或山水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则徘徊顾盼,悲不敢泣。又后三年,过姑苏。姑苏,公初开府旧治也。望夫兰之台而始哭套焉。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台。
先是一日,与友人甲、乙若丙约,越宿而集。午,雨未止,买舟江涘。登岸,谒子陵祠,憩祠旁僧舍。毁垣枯甓,如入墟墓。还,与舟人治祭具。须臾,雨止,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祝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又念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其始至也,侍先君焉。今余且老。江山人物,眷焉若失。复东望,泣拜不已。有云从南来,渰浥浡郁,气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曰:?魂朝往兮何极?莫归来兮关塞黑,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歌阙,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复登东台,抚苍石,还憩于舟中。舟人始惊余哭.云:?适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遂移舟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薄暮,雪作风凛,下可留,登岸宿乙宰。夜复赋诗怀古。明日,益风雪,别甲于江,余与丙独归。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其后,甲以书及别诗来,言是日风帆怒驶,逾久而后济,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余曰:?呜呼!阮步兵死,空山无哭声且千年矣。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兹游亦良伟,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矣!?
余尝欲仿太史公著《季汉月表》②,如《秦楚之际》。令人不有知余心,后之人必有知余者。于此宜得书,故纪之,以附?季汉?事后。时,先君登台后二十六年也。先君讳某字某。登台之岁在乙丑云。 【注】①唐宰相鲁公:明谓唐颜真卿,实指文天祥。②《季汉月表》:一个朝代的末尾称“季”,“季汉”实指“季宋”,表明宋亡。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 适:恰好
B.还,与舟人治祭具 治:置办 C.既济,疑有神阴相 相:帮助 D.再拜跪伏,祝毕 祝:祝福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作者对文天样怀念和敬仰的一组是 ①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 ②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 ③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 ④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 ⑤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 ⑥余尝欲仿太史公著《季汉月表》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声泪交并的泣血之作,作者以登高哭祭的形式,字字呜咽地表达了对民族英雄文天祥殉难的悲
恸之情。行文风格堪称沉郁顿挫,一字三叹,痛泪激溅满纸,读来令人悚然动容。 B.在写西台恸哭的祭礼程序中,作者宕开一笔写道“又念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随后又回到现实,
发出了“江山人物,眷焉若失”的感慨,这种历史的回味加重了作者的失落与沉郁。
C.这是古往今来哭人之作中的一篇奇文,它哭英烈而不直书英烈的姓名,全文重点叙述英烈的业绩,将全
部的笔墨倾洒在生者对英烈亡灵的哭祭上。 D.本文在悼念文天祥时,表现得隐晦曲折。奠者为谁,并不明示,而是托言唐宰相鲁公,通篇以无特指的
“公”指代,同登西台者为谁,仅以“甲乙丙”称代。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九、(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许秀才传 【清】魏禧
许王家字君聘,一字乂民,苏州长洲县人也。少好学,以名节自励。甲申国变①,王家闻之,悲号不食久之,奉父母,挈家隐居澄河东之姚澄。乙酉北兵南下,八月下剃发令,王家慨然太息曰:?父母冠我时,祝我为何如人?此发岂复可毁伤耶??或劝王家曰:?君一秀才耳,未食天禄,奈何遽以身殉乎??王家曰:?吾已名列学宫,亦朝廷士也!?以父母属妻顾氏曰:?尔善事堂上,吾不能终养为孝子矣。?父母素知王家为人,亦忍涕谓王家曰:?汝行汝志,勿以我二人为念。?王家乃整衣冠赴河水而死,时年三十有九。妻顾氏亦挈两女赴河,水浅,人救之,不得死。亲戚乃群绕顾氏相与语之曰:?夫殉义,妻保孤可也。且汝夫以堂上二人托汝,今背其言,陷夫于不孝,虽死,汝夫犹将恨汝。?诸亲戚收王家尸殓之。色如生,衣冠肃然不乱,观者百数十人皆惊叹。
魏禧曰:?王会者,笃实君子也,与禧善,长为禧道许秀才事。甲申国变,吴门诸生许玉重饿死于学宫,二许不知同宗族否?何许氏之多奇男子也!禧亦故诸生,方偷活浮沉于时,视二许能不愧死入地哉!?或谓以诸生死国难及争毛发丧其元为已甚。禧曰:?此不可以责望天下士。士苟奋然出此,虽圣人不以为过。主上殉社稷,公卿崩角稽颡恐后期,及夫毁章甫,裂缝掖②,昔之鸣玉垂绅者,莫不攘臂争先,效仿之惟恐其万一之不肖。于此有贫贱士,不食朝廷升斗之禄,无一级之爵,顾毅然舍其躯命,以争名义于毫末,震天地而泣鬼神,虽夷、齐何以加焉!惜夫穷乡下里,匹夫老生之以死殉义者多有其人,禧不及闻,闻之或不详,而不能为之传也!?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
【注释】①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于景山自尽。是年为干支纪年甲申年,时称“甲中国变”。②毁章甫,裂缝掖:章甫、缝掖均为古代儒者的服饰,此处以“毁章甫,裂缝掖”指清兵入关之后,勒令汉人剃发易服,改变华夏正统。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父母属妻顾氏 属:托付 B.夫殉义,
妻保孤可也 保:养育 C.何许氏之多奇男子也 何:为什么 D.不能为之传也 传:作传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刻画了许秀才“殉义者”形象的一组是 ①闻之,悲号不食久之 ②挈家隐居澄河东之姚澄 ③此发岂复可毁伤耶 ④以父母属妻顾氏 ⑤色如生,衣冠肃然不乱 ⑥攘臂争先,效仿之惟恐其万一之不肖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清军的剃发令,许秀才决心抗命殉国。得到父母的支持,许秀才投河而死。人殓时面色如常,衣冠
整齐。 B.在丈夫许秀才以死殉义后,顾氏也带着女儿跳河自尽,被救起后,亲友劝她不要违背丈夫的遗言,让丈
夫背上不孝之名。 C.魏禧觉得自己在国破家亡之后苟且偷生,不能与两位许姓读书人的凛然大义相比,十分羞愧。 D.魏
禧认为,那些以死殉义的平民百姓比那些追随崇祯皇帝而死的达官贵人更值得后人敬仰与铭记。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十、(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徐邈传
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太祖平河朔,召为丞相军谋掾,试守奉高令,入为东曹议令史。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沈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之大祖,大祖甚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后领陇西大守,转为南安。
文帝践阼,历谯相,平阳、安平大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在著称,赐爵关内侯。车驾幸许昌,问邈曰:?颇复中圣人不??邈对曰:?昔予反毙于谷阳,御叔罚于饮酒,臣嗜同二子,不能自惩,时复中之。然宿瘤*以丑见传,而臣以醉见识。?帝大笑,顾左右曰:?名不虚立。迁抚军大将军军师。
明帝以凉州绝远,南接蜀寇,以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至,值诸葛亮出祁山,陇右三郡反,邈辄遣参军及金城大守等击南安贼,破之。河右少雨,常苦乏谷,邈修武威、酒泉盐池以收虏谷,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家家丰足,仓库盈溢。乃支州界军用之余。市金帛骏马,以供中国。以渐收敛民间私仗,藏之府库。然后率以仁义,立学明训,进善黜恶,风化大行,百姓归心焉。西城流通,荒戎入贡,皆邈勋也。讨叛羌柯吾有功,封都亭侯,邑三百户,加建威将军。邈与羌、胡从事,不问小过;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死者乃斩以徇,是以信服畏威。赏赐皆散与将士,无入家者,妻子衣食不充;天子闻而嘉之,随时供给其家。弹邪绳枉,州界肃清。
正始元年,还为大司农。迁为司隶校尉,百僚敬惮之。公事去官。后为光禄大夫,数岁即拜司空,邈叹曰:?三公论道之官,无其人别缺,岂可以老病忝之哉??遂固辞不受。嘉平元年,年七十八。以大夫薨于家,用公礼葬,谥曰穆侯。 (节选自《三国志》,有删节) [注]①指饮酒而醉。②战国时期齐国丑女。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竟坐得免刑 坐:因为 B.而臣以醉见识 见:被 C.应死者乃斩以徇 徇:示众 D.正始元年,还为大司农 还:又,再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徐邀“肃清州界”举措的一组是 ①邈辄遣参军及金城太守等击南安贼,破之 ②市金帛骏马,以供中国 ③以渐收敛民间私仗,藏之府库 ④然后率以仁义,立学明训 ⑤西域流通,荒戎入贡,皆邈勋也 ⑥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死者乃斩以徇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④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得知徐邈违令饮酒而大怒,准备处罚徐邈,最终因为校事赵达和度辽将军鲜于辅的劝谏才得免。 B.魏文帝认为凉州距内地很远,南面与蜀汉相接,于是任命徐道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徐邀不
负所望,最终使凉州界内清静安宁。 C.为了稳定边界,徐邈逐渐收缴了民间的私人兵器,并通过兴办学校、教化民众等措施,使社会风气逐渐好转. D.朝廷任命徐邀为司空,徐邀认为百官都害怕他,且自己又老又
病,不宜担任此官职,最终坚决推辞不到任。 13、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十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劝 学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凡说者,兑之也①,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同?缒?zhuì)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
故为师之务,在于胜(同?循?)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凡遇合③也,合不可必。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曾点曰:?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④于匡,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贤者,与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选自《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
[注]①说:说教。兑:悦。②堇:毒草,根有剧毒。③遇合:师徒相遇而和洽。④畏:被拘禁。前一个“畏”,躲藏。
10.对下列语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 彰:彰显、显著 B.圣人生于疾学 疾:疾病。这里是动词,患病 C.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 释:丢弃、抛弃 D.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 益:更加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说明“劝学”和“劝师”的一组是
②
A.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 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 B.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C.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 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 D.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 凡说者,兑之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君、父母都希望臣下、子女做到“忠孝”,臣下、子女都希望求得“显荣”,而要实现这些,只有通
过学习。 B.作者认为,学习的关键在于尊敬老师。“师尊”是搞好教学的前提,“胜理”、“行义”是做老师的要
务。
C.文章称颂“忠孝”、“显荣”,并把曾点、颜渊和孔子作为尊师的楷模,这些都反映了本文作者的儒家
思想。 D.文章提出“圣人生于疾学”,这无疑是对圣人“生而知之”的否定,也给唐代韩愈作《师说》以借鉴作
用。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原文中写) 十二、(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黄贞文传 (清)杨凤苞
黄淳耀,字蕴生,号陶庵。嘉定县人。少即以圣贤自期。尝作日历,昼所为,夜必书之。缊袍粝食,不苟取一钱。崇祯十六年,试礼部,有要人谕意,欲荐为榜首,峻却之。成进士,不谒选而归。
南都①初建,求仕者争趋之,淳耀独不赴。或问故,应曰:?某公素善余,今方与当国者比,往必为彼牢笼矣。君子始进必以正,岂可损名义以徇之耶??卒不往。迨嘉定被围,偕弟渊耀暨侯峒曾.龚用圆.张锡眉诸人固守。及城破,兄弟并诣城西竹胜庵。将死,僧止之曰:?公未仕,可勿死也。?淳耀曰:?城亡与亡,此儒者分内事耳。今借上人一片干净土,死得所矣。?索笔书曰:?弘光元年七月四日,进士黄淳耀自裁于城西僧舍。呜呼!进不能宣力王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耿耿不昧,此心而已。?遂衣冠北向再拜,自经死。
渊耀字伟恭,年十五,补诸生。幼颖异,甫就傅,即向学。既乃受业于兄,悉得其绪论,平居谈道讲德,往往启其所未及。性狷介,不妄交游。淳耀登第后,与之书曰:?传胪②时,人见鼎甲先上殿,皆啧啧称羡,以为登仙,吾此时叹息无限。天地间自有为数千年一人.数百年一人者,今人必不肯为数千百年之一人,而必欲为三年之一人,可笑也!?渊耀得书,益以品节自厉。就义时,见兄头帻坠地,复下拾而冠之,乃就缢于右。
淳耀所著诗.古文.制举业,原本六经,旁通三史③,规范先正④,皆传于世。卒年四十一。门人
私谥贞文。渊耀卒年二十二。有《谷帘学吟》。兄弟死时,口血喷壁间,入砖寸许,其迹历久不灭云。 (选自《续古文观止》) 【注】①南都:南明福王政权的首都南京。②传胪:殿试后宣旨唱名。③三史:指《史记》《汉书》《后
汉书》。④先正:先贤。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苟取一钱 苟:或许 B.某公素善余 善:交好 C.往往启其所未及 启:陈述 D.益以品节自厉 厉:磨砺 11.下列各组语句,全都说明黄贞文“忠诚磊落”的一组是 ①昼所为,夜必书之 ②缊袍粝食,不苟取一钱 ③成进士,不谒选而归 ④及城破,兄弟并诣城西竹胜庵 ⑤城亡与亡,此儒者分内事耳 ⑥平居谈道讲德,往往启其所未及
A.①②③ B.③⑤⑥ C.②④⑤ D.②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黄淳耀到礼部参加考试,有显要人物想推荐他做官,被他严词拒绝。因为他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B.在民族危亡关头,黄淳耀挺身而出,率志士抵抗入侵,城破后自缢而死,表现出凛然难犯的民族气节。C.黄淳耀的品节对他的弟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黄淳耀就义后,弟弟渊耀戴着哥哥掉下的头巾从容就义。
D.黄淳耀写作的诗文.置办的产业都已传在世上,文章最后对兄弟死时的细节描写更是富有传奇色彩。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原文中写)
十三、(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谏成帝营陵寝疏 [西汉]刘向
臣闻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孝文皇帝居霸陵,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①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故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坟。
《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棺椁之作,自黄帝始。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丘陇皆小,葬具甚微。文、武、周公葬于毕,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馆下,皆无丘陇之处。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也。逮至吴王阖闾,违礼厚葬。十有余年,越人发之。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是故德弥厚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无德寡知,其葬愈厚,丘陇弥高,宫庙甚丽,发掘必速。由是观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
陛下即位,躬亲节俭,始营初陵,其制约小,天下莫不称贤明。及徙昌陵,增埤为高,积土为山,发民坟墓,积以万数,营起邑居,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怨气感动阴阳,因之以饥馑,物故流离以十万数,臣甚愍焉。陛下慈仁笃美甚厚,聪明疏达盖世,宜弘汉家之德,崇刘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比方丘陇,违贤知之心,亡万世之安,臣窃为陛下羞之。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秦始皇增山厚藏,以侈生害,足以为戒。初陵之模,宜从公卿
大臣之议,以息众庶。 (选自《汉书〃楚元王传》,有删改) 【注】①锢:用金属溶液填塞空隙。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 离:遭受 B.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迫 卒:急促 C.物故流离以十万数 物故:死亡 D.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 顾:回头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写薄葬和厚葬的一组是
A.棺椁之作,自黄帝始 丘陇皆小,葬具甚微 B.下锢三泉,上崇山坟 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 C.以北山石为椁 始营初陵,其制约小 D.积土为山,发民坟墓 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 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释之向汉文帝进言:假如有的王陵被人觊觎,即使陵寝修建得十分坚实,终会被人盗挖开。文帝明白
了这个道理,最终薄葬。 B.吴王阖闾违背礼制,实行厚葬;秦始皇大建陵墓,山坟高耸,陪葬丰厚。但没过多长时间,他们的陵墓
或被人挖掘,或遭人破坏,可悲可叹。 C.文、武、周公、秦穆公,为长久计,实行薄葬,他们都是道德高尚的智者;那些奢靡厚葬的人,实际上
都是无德寡知者。 D.王侯丧葬之事,关乎人心向背、天下安危,俭则吉,奢则凶。因此,作者在文末劝说成帝弘扬古帝先人
的美德,简俭薄葬,不要效法暴秦乱君。 13.请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原文中写)
参考答案:一10.C (备:完善)11.C(②是引用的话;⑤只是叙述事实,不属于作者的主张。)12.B(“不能够追求字句方面的奇特”说法有误。)13.(1)章的奇特的气韵是最难认识和掌握的,大体说来,就是要忽起忽落,气之来也没有端绪,气之去也没有痕迹。(2)行文的方法有平实有奇特,应该是兼而有之,才能充分显示写文章的本领。(3)道理不能够直接表达,因此文人依据事实阐明道理;感情不能够直白地表达,因此文人凭借外物寄托情感。译文:写文章的方法,以精神为主,以气韵补充。曹丕、苏辙品评文章,以气韵为主,正是这样的。但是气韵随着精神变换,精神浑厚则气韵充盈,精神悠远则气韵飘逸,精神雄伟则气韵高洁,精神变幻则气韵奇异,精神深沉则气韵平静,所以精神是气韵的主导。至于写专门的论文以讲道理为主,则不能全部展现文章的奥妙。如果人不熟读经书洞彻道理,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就浅陋空荡。人如果没有组织文字的才能,则文字纵然再多,都不适用。所以道理、书籍、组织文字的能力,是写文章的要素。文以奇为贵,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最珍贵最喜爱的东西,必定不是平平常常的物件?之意。然而,有的文章奇在字句上,有的奇在内容上,有的奇在行文上,有的奇在构思上,有的奇在深远的意境上。有的奇在气韵,有的奇在精神。仅仅是字句奇,不足以称奇,气韵奇特才是真的奇特;精神奇特是自古以来很少见到的。各种所谓奇特的等次地位虽然是这样的,但字句也不可平淡无奇。扬雄的《太玄》、《法言》,韩愈非常喜欢它,所以韩愈的文章就很奇特。文章的奇特的气韵是最难认识和掌握的,大体说来,就是要忽起忽落,气之来也没有端绪,气之去也没有痕迹。读古人的文章,在起落转接的地方,觉得有难以探测、不可捉摸之处,便是奇特的气韵。文章贵在简洁。凡是文章,笔法老练就可以简洁,感情真挚则可以简洁,言辞确切则可以简洁,事理精当则可以简洁。文章贵在讲究变化。《易》中说:?老虎随季节而换毛则毛色更加光亮,豹子随季节而换毛则毛色更加鲜丽。?又说:?事物相互交杂,所以才称之为文章。?因此所谓文者,说的就是变啊。一本集子中的文章篇篇变,一篇文章中的章节段段变,一段文字中的语言句句变,精神在变,气韵在变,境界在变,音节在变,字句在变,这只有韩愈能做得到。行文的方法有平实有奇特,应该是兼而有之,才能充分显示写文章的本领。上古时代,文字刚产生,实字多,虚字少。《尚书》的《典》、《谟》《训》、《诰》,文字十分简朴古奥,这样是(由于)当时的文法还不完备。到孔子的时候,虚字已经详细而完备,于是写文章的人就能够将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神气形态全部描绘出来。《左传》的情致和韵味都很美,文章光彩耀眼。到了先秦战国时代,就更加疏荡恣肆。汉朝人有所收敛,稍微走向了刚劲质朴,只有司马迁能集其大成。唐朝人宗法汉人,然多数趋于峭拔硬挺。宋朝人宗法先秦,得到了先秦文章疏荡恣肆的一面,但却有失于浑厚丰赡,情气韵味也显得有些淡薄。写文章必须虚字用得充分而后方能使精神情态全部显现出来,怎么可以随便节制减损呢?然而枝蔓敷展软弱无力,缺少古人那种浑厚沉郁的情气,就是后人的文章越来越浅薄的地方。司马迁文章的句法看起来似乎累赘重拙,而实际上那正是它古朴厚重可爱之处。道理不能够直接表达,因此文人依据事实阐明道理;感情不能够直白地表达,因此文人凭借外物寄托情感。依据事实阐明道理,是《庄子》的文法;凭借外物寄托情感,是《史记》的文法。
二10.D(竟:终究)11. A(③句是吴奎代理开封知府时的所作所为,⑥句是司马光的谏言)12. D(吴奎并未支持王陶,而是反对王陶)13. (1)认为陛下说起来虽然恳切却不能施行,实行起来虽然急速却不能持久。(谓:认为;切:恳切;锐:急速)(2)(陛下)不要被别人妄加揣测,从而受到天下人轻视。(测度:揣测;取轻:轻视,看轻;被动句式)(3)皇帝下诏任命王陶为翰林学士,吴奎坚持认为不可以。王陶又上奏吴奎迎合依附。(除:授予;执:坚持;疏:上奏;阿附:迎合依附)译文:吴奎字长文,是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天性记忆力强,对于书籍无所不读。因精通《五经》被提拔,官至大理丞。宋仁宗很器重他。入朝做了右司谏。每次进言,只是劝告皇帝约束左右奸人幸臣。皇祐年间,有很多灾异的事情发生,吴奎极力陈述这些事情的征兆说:?水灾旱灾导致饥荒,这是天道的不顺应。地震成灾,黄河泛滥,这是地道的不顺应。邪恶损害政事,小人纷乱相争,众多实情被堵塞,这是人事的不和谐。帝王
的美德,没有比进用贤能贬退无才更大的。现在天下都认为他贤能,陛下知道却不能进用;天下都认为他无才,陛下知道却不能贬退。宫内宠幸之人骄横放肆,身边亲近之臣回护阻挠,阴气如此兴盛,怎么能不招致大的灾异之事发生呢?又十几年来下命令以及施行的事,有的有名无实,有的开始正确结果错误,所以群臣百姓,大多不太信任陛下,认为陛下说起来虽然恳切却不能施行,实行起来虽然急速却不能持久。我希望陛下谨慎地遵守以前的诏令,有人敢私自阻挠,一定给他治罪。陛下不要被别人揣测,从而受天下人轻视。?吴奎被授予翰林学士,代理开封府在府。吴奎在参与政事方面极为通达,处理事情机敏迅速,下属官吏不敢欺瞒。富人孙氏侵占别人的财产和利益,有亏欠他利息的,竟至于强取人家的财产及妇女。吴奎弄清孙氏往日的罪恶,把他们兄弟流放到淮、闽一带,富豪狡诈之人畏惧收敛。过了三个月,开封大治,名声显著。被授予端明殿学士,封为枢密副使。治平年间,遭逢父丧,居丧期间因哀伤过度而消瘦,在墓旁筑庐守丧,一年四季洁净整肃地祭祀,不做佛事。宋神宗刚即位,吴奎恰好服丧期满,凭原职回到朝廷。过了一个月,任参知政事。当时神宗已经召见王安石,王安石推辞不来,皇帝看着辅政的大臣说:?王安石经历先帝朝代时,召他不来,我认为他很不恭敬。现在召他又不来,果然是病重呢,还是有所要求呢??吴奎说:?我曾经与王安石一起兼任州郡长官,看到他常为自己的错误辩护且自以为是,做人行事不切实际。万一重用他,一定会扰乱朝廷法纪。?皇帝就任命王安石为江宁知府。御史中丞王陶,借议论文德不领朝班的事毁谤宰相韩琦,吴奎陈述王陶的过失。皇帝下诏任命王陶为翰林学士,吴奎坚持认为不可以。王陶又上奏吴奎迎合依附。王陶贬官出京后,吴奎也凭资政殿大学士的身份任青州知府。司马光劝谏皇帝说:?吴奎名望清正显重,现在因为王陶而给吴奎降职,恐怕大臣都会感到不安,各自要求退职离去。陛下新近即位,对于天下的议论不太合适。?皇帝就召吴奎回到中书省。等到韩琦被免去宰相,吴奎最终还是出京任青州知府。第二年去世,终年五十八岁。被追授为兵部尚书,谥号为文肃。
三10.B(厌恶,讨厌)11.C12.C(A是作者引用孔子的话。B作者只说空同模拟古人是首创,对韩愈写《毛颖》等传,他的理解是“一时戏剧“。D作者没有提出要多用古人字句,他的观点正好相反。)13.(1)现代人惊奇地认为是奇特深奥的字句,怎么知道不是古代市井平常语言呢?(“诧谓”“安”各1分,大意1分)(2)但现在却想与左丘明和司马迁都相同,不也是很错误的吗?(“而”“兼同”“谬”各1分,大意1分)(3)司马迁的文章,它的好处在于叙述事情如绘画(一般),观点主张超出了(常人)。(“如画”“超越”各1分,大意1分)【文言文参考译文】 嘴巴和舌头(说话),是代表内心(表达意见)的;(写)文章,又是代替嘴巴和舌头(说话)的。经过了几次(转换),(其中)有隔阂阻碍,虽然文章写得流畅明白,恐怕已经比不上用嘴巴舌头说话(真切),何况能够如同心里所想的东西呢?所以孔子谈到文章时说:?言辞能表达意思就不错了。?尧、舜、夏商周三代的文章,没有不能表达心意的。现在的人读过去的书,不能立即弄懂、明白,就说古代文章奇怪深奥,现在的人作文出语不能平直简易。(其实)时代有早有晚,语言也有古代和现代(的区别),现代人惊奇地认为是奇特深奥的字句,怎么知道不是古代市井平常语言呢?左丘明离古代不远,但《左传》中字句,没有像《尚书》的。司马迁离左丘明也不远,但《史记》中文句,也没有像《左传》的。到了现在,向前数到汉代,不知道有多么遥远。司马迁不与左丘明相同,但现在却想与左丘明和司马迁都相同,不也是很错误的吗?中间经历了晋、唐、宋、元,读书人并不少,但没有公开地摘取古人言语、占为己有的。韩愈喜欢写特别的文章,偶尔写一回,像《毛颖》等传记,(那是)一时游戏之作,他写的别的文章不是这样。空同子李梦阳不懂得这个道理,篇篇都模仿(古人),这也可以称之为?返回到正道?。后代的读书人,就把(模仿古人)看作是固定的规矩,像尊从法令一样尊从它。凡是有一句话不像古人的,就大为恼怒,斥责为?不正确的糟糕的做法?。他们不知道李梦阳模仿古人,是第一个采用这样的作法,还不是很值得厌恶的。等到后来流传开来,用过错增加过错,越来越糟糕,不值得再看了。而且李梦阳的诸多文章有很多自己的见解,叙述事情,往往接近真实,他特别可取的是,文章中用到的地名、官职,都是当代的称谓。现在却嫌弃当代的叫法没文采,选取秦汉时的地名官衔来修饰文章,读者如果不去检索《一统志》,几乎不知道是哪处籍贯了。而且文章的好坏(本来)不在于地名和官衔。司马迁的文章,它的好处在于叙述事情如绘画一般(生动形象),观点主张超出了常人;但近来的说法却认为,西汉以来,分封诸侯、宫殿、官员、郡县等等,它们的名称算不上温文不
俗,即使司马迁再生,也不能写成历史。那么司马迁的长处,他们还没有了解,更何况能够像司马迁呢?有人说:(假如)真的像你说的(那样),那古代(文章)就不用学习了吗?我说,古代文章可贵在于文辞能表达自己的意思,学习这样的通达就是学习古代文章。学习古文的意义(表达),不必拘泥于古文的具体字句。现在人穿的圆衣领方袍子,是学习古代人连缀树叶和用兽皮遮蔽身体的;现在人们烹调出的各种佳肴,是学习古人连毛带血生吃禽兽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古人的心思,是希望吃饱肚子、遮蔽身体,现代人的心思,也是希望吃饱肚子、遮蔽身体,不曾有什么不同。那些摘抄古代文章中的字句加入自己文章中的人,那(做法)无异于把兽皮树叶缝进(现在的)衣服之中,也无异于把连毛带血的肉投入现在的美味佳肴之中。大概古人写的文章,只求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但当今之人写的文章,只希望不去表达自己的意思。用(当今)不求清楚表达(的做法)去学习古人(力求)清楚表达(的做法),这能说是学习古代吗?
四10.A(危:高。)11.B(欧阳修与黄庭坚并非一起游三游洞,而是有先有后。)12.B(钟乳石不是在洞外,而是在洞内。)13.(1)我与两三个朋友在洞内大声放歌,声音轰响,就像是钟磬等乐器加大了我们的音量。(2)我想到自己,感到好笑,是谁排斥我吗?是谁让我流落离散到这里的呢?(3)于是命我作序记叙这件事情,又因为此地是我们三人初次游览的,因此题目就叫做“三游洞”。参考译文:【甲文】从夷陵州的州府出发,向西北方向走二十里陆路,靠近江的南岸,就是人们所说的下牢关。路很窄,走不了,便下车上船。坐船走了一里左右,听见从两崖之间传出?汤汤?的流水声。于是又下船走陆路,顺着窄窄的小路走曲折的山路上山,直至山顶,就又从山顶用绳子拴住从高处往下滑。下面的土地渐渐平坦了,有一块大石头遮蔽挡在路中,便弯着腰从石头下面过去。一出去便见开阔的平地,有一个石洞隆起,高六十多尺,宽约十二丈。两根石柱屹立在洞口,把洞口分为三个门,就像三列房子一样。中室像客厅,右室像厨房,左室像别馆。洞中有一块下垂的钟乳石,敲它,就会发出像钟声一样的声音。左室外有一块形状规则的小石突出,敲它就会发出像磬声一样的声音。这地方还有些石头与土间杂着,撞它就会发出鼓音般?逄逄?的声音。后面还有一块石头像床,可以坐。我与诸位朋友在洞内放声高歌,声音轰响,就像是钟磬等乐器加大了我们的音量。向下看是一条深溪,水声清越,就像是从地底传出来一样。深溪两岸,是高达千寻的苍翠山壁,下面还有小路,山中樵夫背着柴边走边唱,歌声缕缕不绝于耳。 以前白乐天(居易)从江州司马调任为忠州剌史,他的好友元微之(稹)恰好从通州将回北方,乐天携同弟弟知退,和元微之在夷陵相会,喝酒喝得十分高兴,留连忘返不忍离去,所以一起来此洞游玩,洞因为这三人而得名。后来,欧阳永叔(修)及黄鲁直(庭坚)两个人都因为被排斥贬官,相继来到此洞,有的还写了诗文来记录这件事。我想到自己,感到好笑,是谁排斥我吗?是谁让我流落离散到这里的呢?和我一起来游玩的,有学使陈公的儿子伯思、仲思。我不是陈公,(陈公)即使想来这里,也没有缘由,他因为守着官位不能一起来。即使这样那么他来了,到底是有幸还是不幸呢?像乐天、微之这样的人,就是世俗所说的伟大的人物,地位显赫,名重一时,所以凡是他们足迹经过的地方,都会流传后世,而且那个地方也因为那些人出名。像我这样的人,即使走遍幽奇险峻的山水,和虫儿鸟儿偶尔来偶尔去又有什么不同呢?即使是这样,山川之美,如果是在交通方便的大城市,那么喜好游玩的人就会摩肩接踵地去游玩。然而把它放在荒远偏僻的地方,美好的风景就不能显现出来,人们也就不能直接受到美好风光的熏陶了。唉,这难道是一个人的不幸吗? 【乙文】不久,(我们)一夜没有睡觉,等到天明即将离开,怜惜这里风景奇异不忍离别,(于是)一面叹息着一面谈话。白行简说:?这里的环境美到了极点,世界上还能有几处呢?为什么此洞下面就和渡口相通,却多年来寂寞无闻,被人抛弃,极少有人到这里来呢?? 我说:?借这件事可以说明另外的事,可以为之深深叹息的(事情),难道只有这件吗?难道只有这件吗??元微之说:?这句话的确说得对啊!况且我们三人极难相逢,而此美景也极难遇见。现在这两件事都在这里实现了,怎么能没有文章记载此事呢?请每人赋古体诗二十韵,写在石壁上。?于是命我作序记叙这件事情,又因为此地是我们三人初次游览的,因此题目就叫做?三游洞?。洞在距离峡州二十里的北峰下两个山崖镶嵌的地方。想让后来有寻幽览胜爱好的人知道这个游览胜地,故而详细地记载了这件事情。
五10.A(祠:祭祀)11.C(④是说富贵之家权移运去时与土牛被打碎时是一样的。⑥是一老头由土牛被打碎时面对世人把外物看成自己拥有的一种东西的心态的评说)12.C(C不合文意)13.(1)我悲叹那喜庆和悲哀在瞬间相随而来。(“吊?‘俯仰”各1分,句意1分,共3分)(2)你说话怎么这样鄙陋呢?它是从哪里来的?(“何”、“安”宾语前置各1分,句意1分,共3分) (3)我对这些话肃然起敬(或特别惊异),靠近他们问道:“你们是什么人?”(“异”“迫”“若”各1分,句意1分,共4分)译文:立春这一天,普天下的州县,都要用泥塑一头春牛再打碎它,叫做班春,这种风俗由来已久了。有关的说法大都是先代重视农业的意思。立春这天清晨,府尹率领属吏一起祭祀芒神,绕着土牛鞭打它三圈,然后退下来由着百姓去打碎土牛。百姓欢笑叫嚷,你争我夺,把土分光了才算完。民间说把碎牛的土拿回去放在耕地养蚕的器具上,就会蚕茧繁生,庄稼茂盛,因此大家争相夺取,即使是一个小土丸也不忍心抛掉。每年都是这样遵照老习惯迎春。绍兴二十六年我去观看班春仪式,见到两个老头站在土牛旁边。一个老头抚摸着土牛叹息道:?是谁塑造了你?谁替你涂抹装扮?谁带着一群官吏祭祀你,列队向你跪拜?当旗臶、金鼓、杂戏、乐舞演员、各种杂耍,乱纷纷地摆在前面,引导着你来到这里,一府的人倾城出动来观看你,你不也很光荣而且很高兴吗!过一会儿手持棍棒的人争先恐后地涌上来,打击接踵而下,于是你开始头碎骨折了!人们喧闹着、抢夺着、背负着、奔跑着,于是你开始被毁为游尘,随风飘散了!唉呀,多么令人悲伤!现在那些富贵人家,倚仗着权势,凭借着宠幸,奴役别人供自己享乐,呼吸之间风云变幻,大发脾气如同雷霆,安然自得以为没有什么人比得上自己,哪里不像这土牛刚到这里的情形呢!等到他们权势转移,好运离去,大则杀身灭族,小则犯法获罪,即使是三尺高的孩子听说了也无不哀怜他们,哪里不像这牛被打碎之后的情形呢?我悲叹那喜庆与悲哀在瞬间相随而来。我又悲叹那造物主为什么要把人捉弄到这种地步呢!我因此而叹息。?另一个老头俯身大笑,说道:?你说话怎么这样鄙陋呢?它是从哪里来的?从土变成泥,从泥变成牛,土不知道它成为牛了;牛被打碎,打碎了又变成土,土不知道它不是牛了。它既然不知道它是牛,那么即使塑造它,涂抹它,祭祀它,跪拜它,用那些旗臶、金鼓、杂戏、乐舞演员、各种杂耍迎来它,倾城出动来观看它,它又有什么光荣什么喜悦呢;它既然不知道它不是牛,那么即使鞭打它,弄碎它,毁坏它,背走它,它又有什么害怕什么悲哀呢!牛本来没有什么喜悦、怨怒,而世上的人却把外物看成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没有得到的时候,玩弄权术,施展阴谋,一定要把它弄来;失去了之后,还想方设法,尽心竭力,希望能稍稍留下一些,怎能不为他们大为悲哀呢?他们有愧于这土牛的太多了!和造物主又有什么关系呢?庄子说:‘生命偶然而来,便顺时而生;生命偶然而去,便顺时而死。生时安于其生,死时便顺其死,哀乐就不能进入心里了。’您何必叹息?试着用这种眼光来看一看吧。?我肃然起敬,觉得这些话非同凡响,靠近他们问道:?你们是做什么的??两个老头都不答话就走了。我回来记下了他们的话。蜀地本来就有许多隐逸的君子啊! 六10.B(尚、略、比较地)11.D(①写的是吴敏树终老乡间的情形,②写的是吴敏树复入京师与少年参加会试的事实,④写的是吴敏树的期盼。这三项均可排除)12.C(强加因果,作者愧对的应该是友人对自己寄寓的成就功名的厚望)13(1)然而我没想到香州兄为什么殷勤恳切,到了如此地步?(“意”“于”各1分,句意1,共3分)(2)当今世上没有像古人那样行事的,自己不做的,就必然厌恶忌恨而群起排斥,这是理所当然的。(“其”“共”各1分,句意l分,共3分)(3)如果我最终不被考官相中,因为(会试)落第而回家,便是我的命,难道能够改变吗?(“遇”“以”“易”各1分,句意1分,共4分)【参考译文】香州三兄足下:看到了乡试录,欣喜浏阳读书人中举的很多,但平日与我要好的诸君都不在录取之中,又令人叹惜啊。浏阳人科考被录取,近来有渐渐增多的势头,年轻人初次入试,往往一考就考中;而像香州兄这样好古多学的人,却不能够与他们并列,考场上这样的现象由来已久了,这并不值得奇怪啊。 承蒙兄寄来亲笔书信,洋洋上千字,意旨志趣,不可能一下子完全了解。信中对我附和偏爱过分赞誉。我实在不敢承担。然而我没想香州香州兄为什么殷勤恳切,到了如此地步?岂不是因为兄平日深深羡慕古人的奇伟品行,看到现在的人没有一个像古人那样,于是像我这样迂腐不通世故的人,兄也认为多少与世俗不同,所以深为称许吗?哎,当今世上没有像古人那样行事的,自己不做的,就必然厌恶忌恨而群起排斥,这是理所当然的。像我吧,既不能稍微近似于古人,却又想努力使自己不同于今人,做一名教官,尚且免不了受谤徘讥笑,遗人非议弹劾,只好自己逃避开去,这样仅仅能够终老乡间,侥幸保全我的性命罢了。
你现在却想劝我再进京师,以我这样秃头白发的老头子,却和众多的少年竞争于礼部会试,这是为了什么呀!香州兄既深爱我,却又把将来成就功名的非凡期望寄托于我,不是姑且用这话跟我开玩笑吧?我既愧对你的厚望,又嘲笑自己无能呀。然而我一心一意想动身进京的原因,并非果真认为自己还有用于世才这样做,也并非不知道自己与世俗不合而想侥幸考一下。我平生时时读书,十分喜欢用心思考,每当有点滴体会,就恨不能上与古人讨论,互相启发阐明道理。而且我还爱好写诗、作古文,对于文章的源流、古今诗文优劣得失的原因,尚且认为心中还不迷惑。京师这地方,不只是追求功名富贵的人奔竞的场所,学习大道和富有才华技艺的人也往往在那里。如果想要熟悉了解这些人,学取他们的长处,偷偷跟随他们一起驰骋在笔墨之林,以便使我的心情舒畅并使我的才智得到启迪,不长期留在京师与他们居处交游,就不能办到了。如果我最终不被考官相中,因为(会试)落第而回家,便是我的命,难道能够改变吗?因为香州兄友爱我,聊且把话全说出来。其他不啰嗦了。
七10.A(批驳)11.C(④是获罪的原因,⑤是别人的感受。12.D(没有批判)13.(1)“虽”1分,“顾”1分,句意1分,共3分。(2)“适”1分,“为”1分,句意1分,共3分。(3)“则”1分,“其”1分,“以(原因)”1分,句意1分,共4分。译文:先生姓金,名采,字若采,吴县生员,为人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束,高傲奇特,傲视一切。爱好喝酒,善于评论书籍文章,对书籍文章的评论都是以前的人没有说过的。当时有凭讲授学问而闻名的人,先生总是站出来批驳这些人。他在所住的地方贯华堂设臵很庄严的座位,招收学生讲授经书。他所讲授的经书名叫《圣自觉三昧》,讲稿总是自己带着自己看,从不公开给别人看。每次到讲堂开设讲座,环顾四周的样子神采卓异,所有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和那些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所记载的内容,没有不被他引述评论的。议论纵横捭阖,自始至终都讲得极其透彻。座位下面听讲的僧俗侣众诸色人等崇拜到了极点,感叹说从没有听过这样的见解。先生就拍着巴掌自我得意,即使以前讲学的人听说了,皱眉长叹,他也不理会。先生向来和王斫山交情最深,王斫山本来也是侠义的人,一天他拿一千两银子给先生,说:?先生拿这些钱去借贷生息,以后本金归还我,利息就给你补贴生活,行吗??先生爽快地答应了,可是刚刚过一个月,那些钱已经被他挥霍一空了。于是就对斫山说:?这些东西在先生家,只是增加您守财奴的名声罢了,我已经替您打发掉它们了。?王斫山笑了笑没当回事。明清易代后,先生断绝了做官进取的念头,改名叫人瑞,字圣叹。除了和亲人朋友谈笑之外,只是独自端坐贯华堂中,把读书著述作为追求。有人问?圣叹?二字是什么意义,先生说:?《论语》有两次‘喟然叹曰’,颜渊感叹孔子,孔子赞叹弟子曾点,我大概是曾点一类的人吧!?先生所评论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等书,根据次序编定为?六才子书?,都是有独到的眼光的。尤其爱好讲《易》,对?乾?、?坤?两卦的评述,多到十万多字。其它的评论还有很多,如今流传社会上的著作,只有《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几种刊刻版本。传说先生在解读杜甫的诗时,他自己说有人在他的梦中传话说:?各种诗都可以评论,只是不能评论《古诗十九首》。?先生于是把这个梦作为戒律。后来因为醉酒不受拘束地谈《青青河畔草》一章,不久,就遭遇悲惨的灾祸。面对行刑时感叹道:?砍头是最痛苦的事,没想到我在无意中竟受到了这种痛苦。?曲江廖燕说:我读先生所评的各种书,标新立异,见解卓越,远超乎常人所想,我感觉千百年来,到他这里才开拓出极有生气的一面。唉!多么优秀啊!虽然遭遇悲惨的灾祸,却并不是因为他犯了罪,有德行的人都为他悲伤。然而评价他的人说文章奥妙的秘诀,就是天地奥妙的秘诀,如果阐明得太透彻,不可避免会触犯鬼神的忌讳,那么先生的灾祸,大概也有一些招致它的原因吧!但是先生画龙点睛的评论,教人写作诗文的方法,使普天下后来求学的人,完全领悟写文章布局构思的方法,这是先生的功劳啊,这功劳又怎么会小呢!他的灾祸虽然冤屈一时,但是他的功劳确实为以后千年万代开拓了局面,难道不卓异吗!我路过吴门,去拜访先生的故居,然而没有人知道他的住处,于是我就写诗来凭吊先生,并写下象这样一篇关于他的生平大概的传记。
八10.D(“祝”是“祭祀祝祷”的意思。)11.B(①是文天祥的行为;④是对严子陵的怀念和景仰;⑥撰《季汉月表》示宋亡,表现的是作者强烈的民族立场,绝不向元屈服。)12.C(全文以情为线索,没有明确叙写英烈的业绩。)13. ⑴如今我也将要老了。面对山河大地,风云人物,依恋不舍,如有所失。(3
分,“且”“眷”各1分,大意正确1分。)⑵于是就摇船到河中心,设酒举杯相劝(举起酒杯互相劝饮),各自作诗来寄托自己的哀思。(3分,“中流”“相属”各1分,大意正确1分。)⑶但这次聚游确实是件壮举,我们仅能赋诗作文来表达情怀,实在是很可悲的。(4分,“兹”“良伟”“诚”各1分,大意正确1分。)[文言文参考译文]早先,我的老朋友唐宰相鲁郡公在南剑州地方设立办事机构,我以普通老百姓身份投军在他麾下。第二年,在漳江边上与他分手。又过了一年,鲁郡公因事路过张睢阳的祠庙和颜杲卿在常山一带驻军停留过的地方,慷慨悲歌,后来终于没有辜负自己的诺言,追随诸先烈游于黄泉。如今他的遗诗都留在人间,可以为证。我自恨自己死后只能空着两手与鲁郡公相见于地下,幸而记得与他分别时的言语,每当想到这些情景时,就会在梦中重温一遍。有时遇到山水林池台榭及云霞草木,与我们分手时的地方以及节令恰巧相像时,就常常让我徘徊留连仔细察看,悲痛异常而不敢哭泣。又过了三年,我经过吴县——吴县是鲁郡公早年办公的府治所在地,对着姑苏台第一次为鲁郡公痛哭。又四年之后,我再次在越王台哭他。又五年之后即今天,我在严子陵钓台又设祭大哭。昨天,我与友人甲、乙及丙相约,第二天聚会。中午,雨还没停,我们在江边雇了条船。然后上岸,瞻仰严子陵祠堂,又在祠堂旁边僧房内休息。但见坏墙枯井,好像进入坟墓当中。回到船中,与船夫一道臵办了祭祀用具。过了一会,雨停了,我们登上西台,在荒亭角上安放了牌位,然后拜两拜,跪下行礼。祝诵祷告完毕后,又几次失声痛哭,然后拜两拜,起立。这时我又想起自己年轻时,经过这里一定要来祠堂瞻拜。起初来的时候,是跟随先父一起来的。如今我也快要老了,面对山河大地,风云人物,依恋不舍,如有所失。于是又对着东方哭拜不止。这时,有云朵从南边飘来,阴湿郁结,云气罩住了林木,好像加重了悲哀的气氛。我用竹如意敲着石块,制作了楚歌来招他的魂,歌词是:?魂灵啊,你早上要飞往何方?晚上归来时,关塞一片昏黑。你化为朱鸟虽然有了嘴,却能吃到什么??歌毕,竹如意与石块俱已碎裂了,于是大家就相对感叹唏嘘。我们又登上东台,抚摸着青石块(不忍离去),然后回到船中休息。船夫方才因我痛哭过而感到惊奇,说:?刚才有巡逻船在此经过,我们何不移舟别处??于是摇船到河中心,设酒举杯相劝,各自作诗来寄托自己的哀思。傍晚,雪飞风寒,舟中不可久留,就上岸住到乙家。夜里又写诗怀古。到了明天,风雪更大了,我就与甲在江边分手,仅与丙两人一同归去。走了三十里,又隔了一夜才到家。这以后,甲寄来书信与赋别的诗歌,信中说:?这天风急浪高,船夫拼命摇橹,耽搁了很久才渡过河。过河之后,真疑心有神灵在暗中相助,以显示这次聚游的伟观。?我说:?唉!自从阮籍死后,空山之中已有千余年没有哭声了。这事是否有神灵相助当然不能确知。但这次聚游确实是件壮举,我们仅能赋诗作文来表达情怀,实在是很可悲的。我曾经想模仿司马迁作《秦楚之际月表》的体例作《季汉月表》。现在也许没有人能了解我的用心,但后代一定有人会了解我的用心。这里我应当把此事记下来,所以写下这篇文章,将来把它附在记载季汉事迹之后。今天是先父登严子陵钓台后的第二十六年。先父名某字某,他登台这年是乙丑年。
九10.C(何:多么)11.C(②表现许秀才的孝,⑥是“昔之鸣玉垂绅者”的所为)12.D(对达官贵人的死说法有误)13(1)你好好地侍奉两位老人,我不能做孝子供养他们终老了!(“善”“终养”各1分,大意1分)(2)有些人把读书人为国家变故而死和为了保住头发而失去头颅这些事作为过分的事。(“以?为”、“死”“已甚”各1分,大意1分)(3)在很小的地方争取美名与大义,使天地震撼,使鬼神哭泣,即使是伯夷、叔齐这样的贤士又凭什幺超过他们呢?(使动1分,“加”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许王家字君聘,一字乂民,苏州长洲县人。年少好学,用高尚的名誉节操来自我勉励。甲申年发生了国难,许王家听到这个消息,悲痛地号哭绝食了很久,后来为了奉养父母,带着全家在澄河东面的姚澄隐居。乙酉年清兵南下,八月下达了剃发令,许王家愤怒地说:?父母自我行冠礼时,向天祷告希望我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头发怎么可以再损伤呢??有人劝许王家说:?你只是一个秀才,没有得到朝廷的律禄,为什么就要用自己的生命来殉国呢??许王家说:?我的名字已经列于学宫的学生名单上,也算是朝延的大臣了!?于是把父母托付给妻子顾氏:?你好好地侍奉两位老人,我不能做孝子供养他们终老了!?许王家的父母向来知道儿子的为人,也含泪对儿子说:?你就实现你的志愿去吧,不要挂念我们两老。许王家于是整理衣冠跳河而死,终年三十九。他的妻子顾氏也带着两个女儿跳河,因为河水太浅,被人救起来没有死。亲友于是围着顾氏一起对她说:?丈夫为了大义而死,做妻子的应该活下来养育他的遗孤。况且你丈夫把父
母托付给你,你现在死了就是违背了他的遗言,让你的丈夫背上不孝之名,即使你死了,你的丈夫仍然恨你。?亲友们将许王家的尸体入殓。看到许王家尸体如同活着一样,衣冠端正没有凌乱,百多个围观者都惊叹不已。魏禧说:?王会,是一歌忠厚老实的君子,和我关系很好,常向我说起许秀才的故事。甲申年发生国难,苏州的许玉重在学宫里绝食饿死。这两位许姓的义士不知道是不是同宗族。许氏家族的奇男子多么多呀!魏禧我也曾经是生员,如今在当世苟且偷生、辗转沉浮,与两位许姓义士相比难道不要羞愧万分吗!?有些人把读书人为国家变故而死和为了保住头发而失去头颅这些事作为过分的事,魏禧我却认为:?不能用这种观点来要求和期望普天下这样做的义士。如果他们是出于激愤而做这样的事情,就算是圣人也不会认为这种行为是过分的。崇祯皇帝殉国的时候,文武百官纷纷前来磕头下跪,生怕延误时间。等到清朝定国,要变更华夏正统之时,昔日的明朝官员们又全都愤怒万分,争先恐后地效仿崇祯皇帝殉国,惟恐自己担上一丁点大逆不道的罪名。在这个时候,有许多贫穷低贱的义士,没有接受过明朝廷任何的俸禄和官爵,却毅然地舍弃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在很小的地方争取美名与大义,使天地震撼,使鬼神哭泣,即使是伯夷、叔齐这样的贤士又凭什么超过他们呢?只可惜在乡下地方,为大义而牺牲的平民百姓有很多,而我魏禧要么没听说他们的事迹,要么听说了又没有详细了解,以致于不能为他们作传。?
十10、D。(还,回来,返回朝廷。)11、C。(②是为了供给中原地区所需;⑤是对徐邈功绩的评价,不是“举措”)12、C。(A项,校事赵达是报告徐邈饮酒之事,并未劝谏;B项,不是“魏文帝”,应是“魏明帝”;D项,“百官都害怕他”不是他不担任司空一职的理由。)13、⑴当时法令禁止饮酒,徐邈却偷着饮酒直至沉醉不醒。(“科”“私”各1分,句意1分。)⑵于是支取供给本州界内的军事费用之外的钱,来购买金帛和骏马,以供应中原地区。(“乃”“中国”各1分,句意1分。)⑶然后以仁义劝导百姓,建立学校,申明教化和法令,进用善良的人,贬黜邪恶之辈,良好的社会风气逐渐树立起来,百姓都归顺于官府。( “以仁义”状语后置1分,“ 善”“ 恶”,形容词作名词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徐邈,字景山,燕国蓟县人。曹操平定黄河以北地区,征召他为丞相军谋掾,任试守奉高县令,入朝担任东曹议令史。魏国刚建立时,任尚书郎。当时法令禁止饮酒,而徐邈却偷着饮酒直至沉醉不醒。校事赵达向他询问曹中的事务,徐邈回答:?中圣人。?赵达将此事报告了曹操,曹操大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言说:?平常人们喝酒的人把清酒叫圣人,把浊酒叫贤人,徐邈本性谨慎重节操,只是偶然喝醉酒才说出这样的话。?他因此才得以免于刑事处罚。后来任领陇西太守,转调南安太守。魏文帝受禅登基,他历任谯国国相,平阳、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到之处,都令人称道,赐予爵位为关内侯。皇帝御驾幸临许昌,问徐邈说:?经常作中圣人没有??徐邈回答:?先前子反在谷阳死去,御督因饮酒而受罚,臣下嗜酒如同他们两人一样,不能自制,时常仍作圣人。然而身上长瘤子的人因为丑陋而留下名字,而臣下却因为醉酒为陛下所认识。?皇帝大笑,看着左右的人说:?名不虚传。?迁升他为抚军大将军军师。魏明帝认为凉州距内地很远,南面与蜀汉相接,于是任命徐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到任后,正巧蜀汉丞相诸葛亮出祁山来攻,陇右的三个郡都反叛了。徐邈立即派参军及金城太守等讨伐南安的贼人,将他们击溃。黄河西部地区少雨,经常被缺少谷物所困扰。徐邈在武威和酒泉修建盐池以收购少数部族的谷物,又广泛开辟水田,招募贫民租钟田地,从而使这一地区家家丰衣足食,官府的仓库也装得满满的。于是支取供给本州界内的军事费用之外的钱,来购买金帛和骏马,以供应中原地区。他还逐渐收缴了民间的私人兵器,保存在官府之中,然后以仁义劝导百姓,建立学校,申明教化和法令,进用善良的人,贬黜邪恶之辈,良好的社会风气逐渐树立起来,百姓都归顺于官府。西域地区同中原发展了关系,蛮荒地区的部族也前来进贡,这些都是徐邈的功劳。因为征讨羌人柯吾有功,被封为都亭侯,食邑三百户,加官为建威将军。徐邈对待羌人和胡人,不过问小的过错;若罪行严重,他便先通知其所部首领,使他们知道,然后再将犯死罪者斩首示众,所以少数部族信任和畏惧他的威严。他所得到的赏赐都分发给部下将士,从不拿到自己家中,他的妻子儿女经常衣食不足;皇帝听说后,予以嘉奖,并按时供给他的家用。他在任内镇压邪恶,洗雪冤屈,使凉州界内清静安宁。正始元年回朝廷任大司农,升迁为司隶校尉,百官都敬重忌惮他。后因为公事离任。又任光禄大夫,数年之后被拜为司空,徐邈感叹说:?三公是讨论国家大政的官员,没有合适
的人选便空着位臵,怎么能让我这样又老又病的人充任呢??于是坚决推辞不到任。嘉平元年,年七十八岁,以大夫的职位死于家中,按三公的礼仪下葬,谥号为穆侯。
十一10.B(据上下文,应是形容词,“努力”之义)11.B(A项上下句均说的是“尊师”;C项上句说的是“劝师”,下句说的是“尊师”;D项上句是说的是“尊师”)12.C(文中把颜渊侍奉孔子作为尊师的楷模,曾点派曾参外出属于“事父”,不属于“尊师”的内容。)13.(1)努力学习关键在于尊重老师。老师受到尊重,他的话就会被人信从,他的道义就会被人称道了。(2)所以老师一定要依循事理,推行道义,然后才能尊贵。(3)对于那些不孝敬父亲不尊重老师的人,我又有什么办法呢?参考译文:在先王的教化中,没有什么比孝更荣耀,没有什么比忠更显达。忠和孝,是做君主和做父母十分希望得到的东西;显达和荣耀,是做子女和做臣下十分愿意获得的东西。然而,做君主与父母的,往往得不到他们所希望的忠孝,做子女和臣下的,也往往得不到他们所希望的显荣,这是由于不懂得理义造成的。不懂得理义,是由于不学习的缘故。从师学习的人,如果他的老师通达并且又有才能,我没听说过这样的人不成为圣人的。只要有圣人在,天下就会治理得好。圣人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受到尊重,圣人在那地方,那地方就受到尊重,因此古代的圣王没有不尊重老师的。尊重老师就不会计较他们的贵贱、贫富了。像这样,(这个从师学习的人)名号就显达了,德行就彰明了。所以,老师施行教诲时也不计较学生的轻重尊卑贫富,而看重他们是否接受理义。他们倘若能够接受理义,对他们的教诲就会没有不行。所追求的完全都能得到,所希望的完全都能实现,这种情况在得到圣人之后才会发生。圣人是在努力学习中产生的,不努力学习却能成为贤士名人的,还没出现过这样的人。努力学习关键在于尊重老师。老师受到尊重,他的话就会被人信从,他的道义就会被人称道了。因此,(别人不尊重他,没有请他)而自动前往教人的老师不能教化他人,(不尊重老师,随随便便)呼唤老师来教的人不可能受到教化;自卑的老师不会被人听信,轻视老师的人不会听从教诲。老师如果采用不可能教化他人、不会被人听信的方法去勉强教育人,尽管想使自己的道义施行,使自身尊贵,不也差得远吗?从师学习的人采取不愿受教化、不听教诲的态度,自己随意行事,想使自己名声显赫,自身平安,这就如同怀揣腐臭的东西却希望芳香,进入水中却厌恶沾湿一样。凡是进行说教,应使对方心悦诚服,而不是生硬地说教。当今世上的说教者,大多不能使人心悦诚服,反倒生硬地进行说教。不能使人心悦诚服却硬要说教,这就像拯救落水的人反倒把石头绑在身上让他沉下去,这就像救治病人把毒药给他喝一样。(这样)使世道越来越乱、不贤达的君主越发昏惑的情形,从此就出现了。所以当老师的首先要做的事情,就在于明辨事理,在于推行道义。事理明辨了,道义确立了,那么老师的地位就尊贵了,王公大人们就不敢怠慢他们了,直到至高无上的天子,去朝见这样的老师也不会感到惭愧。凡是君臣际遇,相互间的和谐不可强求。如果丢掉事理放弃道义,去追求不一定能得到的东西,却想要别人尊敬他,不也太难了吗?所以老师一定要依循事理,推行道义,然后才能尊贵。曾子说:?君子在道路上行走,谁有父亲可以看出来,谁有老师也可以看出来。对于那些不孝敬父亲不尊重老师的人,我又有什么办法呢??这是说尊师应如同侍奉父亲一样。曾点派他的儿子曾参外出,过了约定的日期却没有回来,人们都来看望曾点说:?怕不是躲藏起来了吧??曾点说:?他虽然躲起来了,但我还健在,他怎么敢躲藏起来了呢!?孔子被围困在匡地时,颜渊落在后面,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颜渊说:?您还活着,我怎么敢死??颜回对待孔子如同曾参侍奉父亲一样尊敬啊。古代的贤人,他们尊重老师达到这样的地步,所以老师尽心竭力地教诲他们。
十二10.A(苟:苟且,随便)11.D(①是说黄淳耀有记日记的习惯,生活态度严谨;④是说城被攻破后兄弟二人一同来到竹胜庵;⑥是说弟弟黄渊耀的)12.B(A项应是有显要人物想推荐他做第一;C项应是看见哥哥的头巾掉在地上,便拾起替他戴好;D“制举业”不是指“置办产业”,应是指“写应试文章”)13.(1)君子初进身必须循着正道,怎么可以损伤名义而屈从私情呢?(2)向前不能替国家出力,退后不能隐居保持自身清白,读书缺乏收获,学道没有成绩。(3)不久就跟哥哥读书,完全学到了哥哥的思想主张。平时讲论品学修养,常常陈述他哥哥所没有讲到的义理。文言文翻译:黄淳耀,字蕴生,号陶庵。嘉定县人。从小就以圣贤的标准要求自己。曾经写日记,白天做的事,晚上必定记下来。穿乱麻作絮的袍子,吃糙米饭,不随便拿一文钱。崇祯十六年到礼部参加考试,有一个显要人物示意,想推荐他做第一,被他
严词拒绝。中进士后,没有到礼部等候选官就回家了。南京南明政权刚成立时,求官的人争相前往,只有黄淳耀没去。有人问他不去的原因,他回答说:?某公向来与我交好,如今正与主持国政的人勾结,我如果前去,必定会被他笼络。君子初进身必须循着正道,怎么可以损伤名义而屈从私情呢??到底没有去。等到嘉定城被清兵包围,他便同弟弟渊耀和侯峒曾.龚用圆.张锡眉等人坚守城池。等到城被攻破,兄弟二人一同来到城西的竹胜庵。正要自尽的时候,庵里的和尚制止他说:?你还没有做官,可以不必死。淳耀说:?城沦陷了,人就应该殉难,这是读书人职分内的事情罢了。如今借上人这一块干净的地方,就死得其所了。?说完向和尚讨了笔写道:?弘光元年七月四日,进士黄淳耀在城西僧舍内自尽。唉,向前不能替国家出力,退后不能隐居保持自身清白,读书缺乏收获,学道没有成绩,忠心耿耿,光明磊落,这颗心就是了。?写完,就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向北拜了两拜,自缢而死。渊耀,字伟恭,十五岁时,补了生员。小时候特别聪明,刚刚跟老师读书,就立志向学,不久就跟哥哥读书,完全学到了哥哥的思想主张。平时讲论品学修养,常常陈述他哥哥所没有讲到的义理。为人谨慎小心,不胡乱结交朋友。淳耀考中进士后,给他写信说:?殿试后宣旨唱名时,人们看到鼎甲(状元.榜眼.探花)先上殿,都啧啧称赞,羡慕不已,认为成仙一般,我这时却无限叹息。天地之间,有愿意做数千年才出一人.数百年才出一人的人,现在的人竟不肯做数千年.数百年才出的一个人,却只想做三年中就出的一个人,可笑啊!?渊耀得了这封信,更加磨砺自己的品德气节。就义时,看见哥哥的头巾掉在地上,便下来拾起替他戴好,才在哥哥的右边自缢而死。淳耀所著的诗.古文.应试文章,根基在六经,广通《史记》和前后《汉书》,以先贤为准则,都已传在世上。死时才四十一岁,门人给他的谥号叫贞文。渊耀死时只二十二岁,有《谷帘学吟》诗稿。兄弟俩死的时候,口中的血喷射到墙壁上,透入砖中一寸左右,这血迹经历很长时间仍没有褪去。
十三A卷:10.D(顾:只是)11.B (A项中前一句是写棺椁之葬的起始;C项两句都写厚葬D项后一句不是写厚葬。)12.A(A中“假如有的王陵被人觊觎,即使陵寝修建得十分坚实,终会被人盗挖开”。这句话不是文帝最终薄葬的理由。)(1)古代安葬,用薪柴把死者厚厚地盖住,埋葬在原野之中,不起坟堆,不栽树木(作标记),后来的圣人改用棺椁。(2)后来,牧童丢失了羊,羊进入到了始皇陵的洞穴,牧人手持火把找羊,失火烧了里面的葬椁。(3)孝文皇帝不起坟堆,实行薄葬,因为节俭而使灵魂安息,可以作为榜样。 (1)句的重点词语?厚衣??封??树?词类活用。(2)句的重点词语?亡??求??其?。(3)句的重点词语?去??坟??神??则?省略句【参考译文】我听说圣贤的君王,广博地观察事物的始终深入地了解事物的本身和情理,这然就能是非分明。孝文帝住在霸陵,回头对群臣说:?用北山的山石作为棺犉,哪里能动得了啊!?张释之进言说:?假使棺犉中有让人想要的,即使用金属溶液填塞南山还是会有空隙,假使棺犉中没有让人想要的,即使没有巨石做成的棺犉,又有什么担忧的呢??死去的人没有终点,而国家却有兴亡,所以张释之的话,是保证国家千秋万代的计划啊。孝文帝明白了,于是选择薄葬,不修建如山般高峻的陵寝。《周易》说:?古代埋葬逝者,用薪柴把死者厚厚地盖住,埋葬在原野之中,不起坟堆,不种树木(或做标记),后来的圣人改用棺犉。?棺犉的制作,是从黄帝开始的。黄帝埋葬在桥山,尧埋葬在济水的北边,父母都很小,随葬的东西都很少。文王、武王、周公埋葬在毕,秦穆公埋葬在雍橐泉宫祈年馆下,都不在山势高耸的地方。这些圣明的帝王、贤明的国君和聪明之士,是为国家的千秋万代深远的总体谋划,独到的考虑啊。等到到了吴王阖闾,违背周礼进行厚葬。十多年后,越国人挖开了他的坟墓。秦始皇帝埋葬在骊山的山顶,下面用三泉禁锢,上面堆上高高的坟土,那高度达五十多丈,周边环绕有五里多,他用水银做江海,用黄金做水面的大雁。天下被他的劳役所困苦而反抗他,骊山的墓地修建还没有完成,而周围(一说周章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即周文)的百万军队已经到了骊山脚下了。项羽焚烧了他的宫殿和新修的庙宇,前往的人都进行发掘。之后,放羊的小孩丢了羊,羊进入到了
秦始皇的墓穴,放牧的人手持火把照明找羊,失火烧了里面的葬椁。从古到今,厚葬没有像秦始皇那么丰厚的了,然而几年之间,外部遭受了项羽的焚烧的灾难,内部遭受了牧童失火的祸患,这不是太悲哀了吗!因此,道德月崇高的埋葬越是简单,智慧越是高深的埋葬越是微薄。只有那没有道德缺少知识的,他的埋葬越丰厚,建立的坟墓越巍峨,修建的宫殿庙宇越高峻,被挖掘就一定最迅速。从这里看来,明白和蒙昧的不同效果,埋葬的好与坏,非常明显地显现出来了。陛下即位之后,亲自践行节俭之风,最初修建陵寝,那规模限定很小,天下人没有不称赞君王贤明的。得到迁移到昌陵,增加墓地的高度,积土形成山陵,挖开百姓的坟墓,累计起来要用万来计算,修建起居住的城池,限定时间加速完工,耗费了上亿百万多的钱财,修墓死去的在地下怨恨,活着的在地上愁怨,他们的怨恨之气感动了天地,于是天地降下饥荒,死去和背井离乡的人要用十万来计算,我很是为他们伤心啊。陛下您的慈祥仁爱十分美好而深厚,聪明智慧疏放旷达超过世人,应该弘扬汉朝天子爱民的美德,提高刘姓天子的美政,光大显耀五帝三王的遗风,却只是和残暴秦国暴虐君主竞逐做奢侈的事,比拼谁的墓地更高大,这违背了贤明智者的心意,也失去了国家千秋万代的安宁,我私下里替陛下您感到羞耻。孝文皇帝不起坟堆,实行薄葬,因为节俭而使灵魂安息,可以作为您的榜样;秦始皇增加陵寝的高度,埋下优厚的宝物,因为奢侈产生祸患,足够用来作为警戒的。修建墓地的规模,应该听从大臣们的公议,而让万民得到休息。
正在阅读:
新课标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专题04-29
妇科护士实习心得范文大全08-01
论语十则01-24
敬老月活动总结范文大全05-02
关于移动式升降机平台安全操作规程12-28
各种道歉信范文大全07-30
毕业论文评语范文大全03-08
彩色的生活作文400字07-02
写一种蔬菜的作文450字04-01
运营管理(完全版)04-19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文文
- 言文
- 考语
- 标高
- 复习
- 专题
- 阅读
- 2007年11月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国家理财规划师三级 真题
- 加强对三公经费预算执行情况的日常监督,检查和审计工作总结
- 2013中级社工师实务真题
- 山西太原市高中数学竞赛解题策略-几何分册第24章密克尔定理
- 力控动态组件常见问题大全(附解决方案)
- 教育学基础复习题库
- XXX跨境电商平台运营发展方案
- 化工传递过程复习
- 成都一汽国际物流 顶岗实习总结 - 图文
- 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浙江省主要漂流景点介绍
- 2019美国艺术类院校留学申请攻略
- 中远集团海员学习新盛海杂志1
- 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下册全套语法及专项训练【推荐】
- 我的抗癌健身生活常规
- 礼仪在空中服务中的作用
- 毕业设计
- 普通物理上
- 凡客诚品的营销战略发展研究
- 晏子使楚-支玉恒 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