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3-12-10 19:35:01 阅读量: 论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公共政策学论文

本科生期末论文

报告题目:

学 院:

年 级:

专 业:

姓 名:

指导教师: 公共政策视野下浅谈大学生就业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政府管理学院 2011级 公共事业管理 文佳音(20112543) 宋林霖

2013 年12 月30日

摘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作为一名高校大学生,深感我们的就业形势遭遇寒冬,严峻的事实是:高年级学生就业焦虑,低年级学生学习迷惘,大学生就业难这个我国社会进步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关乎着每个学生的前途和社会发展的稳定,理应引起社会还有我们自身的高度重视。因此本文针对这个现状,从公共政策视域的角度出发,对现状和对策进行探究。

关键词

就业难对策毕业生需求

Abstract

Employment is vital to people's livelihood. As a college students, is deeply our employment situation in winter, the grim fact is: senior student employment anxiety, junior student learning loss,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difficult this social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new problems appear in the process, about each student's fu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was stable, ought to has drawn great attention of society and our own. So in this paper the status quo,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policy horizon, to explor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Difficult employment ; Countermeasures ; Graduates demand

目录

摘要 ........................................................................................................................................... 1

关键词 ....................................................................................................................................... 1

Abstract .................................................................................................................................... 2

一、 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 5 (一)大学生就业队伍不断扩大 ............................................. 5

(二) 我国的就业形势和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 5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个别案例和案例分析 ................................................................... 6

................................................................................................................... 6

........................................................................................................... 6

........................................................................................................................... 6

........................................................................................................................... 6

三、 大学生就业难的整体原因分析 ..................................................................................... 7

................................................................................................................... 7

................................................................................................... 7

............................................................................................... 7

....................................................................................................... 8

................................................................................................................... 8

高校教育改革发展与快速变化的社会市场需求不适应 ........................................... 8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的需求不适应 ....................................... 8

..................................................................................................... 8

....................................................................................................... 9

......................................................................... 9

............................................................................................. 9

....................................................................................................................... 9

....................................................................................................... 9

..................................................................................... 9

四、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研究 .............................................................................. 10

(一)社会方面 .............................................................................................................. 10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高校方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 大学生方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 ......................................................................................................................................... 15

篇二:公共政策分析论文

公共政策分析结课论文

班级:公共事业管理

姓名:贺鹏飞

学号:

电话: 2009级109515048 139191144121

甘肃省大学生就业形势

摘要: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突显的社会问题,而且有愈演愈烈的局势。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那么,甘肃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如何,面临着哪些挑战和机遇,大学生该到哪里就业?本文以甘肃省2007年以来的大学生就业状况来分析如今的就业形势以及大学生面对就业形势的各种心理。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难,就业压力

正文:

一、就业形势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由就业难引发的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得到广泛重视。那么,最近几年的就业到底有多难呢?

来自省人事厅的一项统计表明,2007年甘肃省31所非师范院校毕业生共5.3万多人,比去年增长23.5%,比全国平均增幅高出3.5个百分点;全省8所师范院校毕业生近1.7万人,与2006年基本持平。与此同时,2007年甘肃省城镇劳动力供给总量达35万人,而全省计划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只有15万人,就业岗位缺口达20万左右。根据教育部对全国30个省份高校毕业生供需比的统计,2005年1∶0.93,2006年为1∶0.83,需求相对有所下降。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事厅厅长杨诚在兰州理工大学作报告时指出,2007年乃至未来一个时期,急剧增长的人数与有限的就业岗位矛盾十分突出,就业竞争空前激烈。

近几年,甘肃省加大了政府调控毕业生就业的力度,政府花钱买岗位安置毕业生人数逐步增加。据人事部门预计,2007年省内外院校甘肃生源毕业生回来要求政府安排的人数将增加;近年来,甘肃省已有6000余名毕业生服务在基层,编制经费困难等问题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

据统计,“十五”期间,甘肃省共实现了10万余名非师范类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年底就业率都稳定在85%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200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

2008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08届“211”工程所属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2007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2008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2008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0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人无工作无学业也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 从以上的资料可以看得出,甘肃省就业形势是非常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出路问题直接关系到每一位毕业生的成长和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高校毕业生总量大、增幅高,大学生就业形式日趋严峻,加之当前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无疑进一步增加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

二、各种就业政策分析

众所周知,扩大就业岗位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出路。近年来,党政机关采取“凡进必考”,招考竞争十分激烈,一个职业有几十人甚至上千人竞争;科教文卫等事业单位受

编制的影响,增加岗位十分有限;国家和集体企业由于技术进步和管理成本上升等原因,就业容量大规模收缩,吸纳毕业生的能力也极其有限。

而与此同时,蓬勃发展的非公企业,已经成为吸纳毕业生的主渠道。据统计,甘肃省和一些地方的人才招聘会,非公企业提供的岗位占到了70%至80%。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看,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中企业总数的99.5%以上是中小型企业,全部劳动力的65%至80%在中小型企业中就业。因而注重扶持和加快发展中小型企业,是缓解就业难行之有效的办法。

面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的严峻复杂形势,中央和省上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2005年6月,中办、国办下发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标志着新时期我国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开始进入了全新阶段。甘肃省先后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毕业生进村(社区)和农村教师“特岗计划”项目。省人事厅副厅长李德福说,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和方向,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省人事厅有关人员解释,基层是个大概念,既包括广大农村,也包括城市街道社区;既涵盖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组织,也包括非公经济组织和中小型企业;既包括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也包括艰苦行业和艰苦岗位。

三、对大学生就业的建议

第一,转变就业观念。2006年,甘肃省各类高校在校人数达到38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15%。按照世界公认的高等教育客观标准,甘肃省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

省人事厅有关负责人指出,“由大众化的门进入大学,毕业时就要有大众化的就业观念”。大众化的就业观念,就是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选择和就业竞争,调整不符合实际的就业期望值,从自身条件出发,在正确判断形势的前提下适度选择就业。

然而,在不少毕业生尤其是家长看来,到机关、事业单位、大企业才算“正式就业”,而其他自谋职业、灵活就业、非公单位就业都算不上“正当”就业。显然,这种观念还不适应大众化时代的就业观。

现在的就业是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竞争中来实现的,这就客观上要求一部分毕业生要在灵活就业的空间和领域来选择自己的发展机遇,在灵活就业的空间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灵活就业包括自主创业、自由职业、临时就业,是目前国家规定的七种就业形式的一种。因此,做好灵活就业的思想准备,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第二,学校推荐实习与参加人才招聘会相结合 。人才招聘会是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直接见面,互相选择,是就业途径中最为直接、最为常见的形式。近年来,各地都有定期召开的招聘洽谈活动。之所以出现如此火爆的场面是由招聘会的特点决定的。招聘会上供求的双方直接见面洽谈,双向交流,及时反馈,省略了许多中间环节,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第三,健全和完善机制

首先,是要健全和完善组织领导机制。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党政领导的工作职责之中,真正形成党委领导,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主管部门牵头,职能部分配合,院系层层落实的“大就业”机制,形成同步运行、密切合作、多管齐下、全员参与、优势互补的“大就业”格局。

其次,是要健全和完善就业信息服务。要进一步加强就业信息交流平台,供需见面交流平台、职业中介联系平台及日常工作服务平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全面、高质量的职业信

息,并通过校园网、飞信、QQ群、网上同学录、博客、论坛等各种有效方式及时快捷地向学生传递信息。

最后,是要健全和完善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服务机制。要将就业服务的范围延伸、时间滞后、工作细化,将温暖送至每名毕业生身边,特别是要重点,及时地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的学生的帮扶工作,切实缓解他们的就业压力。

第四, 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关键在于构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用正、素质高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因此,要着力完善竞争与保障相配套、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管理、培训、提高机制,建设一支专业化、专家化、有事业心、热爱工作、关心学生的就业指导队伍。

第五、 奋力开拓就业市场

根据本地区人才需要结构与状况,结合本校专业培养方向,建立和完善本地区大型就业基地,主动向各类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推介毕业生。与此同时,要不断拓展视野,进一步加强与周边省市的人才中介的友好合作关系,建立相对稳定的省外就业基地。

高校毕业生是整个社会中充满活力、富裕创造性的群体,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未来一二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更是高校谋求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课题。只要学生、高校、社会齐心协力,大学生就业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学生们的前途会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马效军 王建忠《关注大学生就业: 甘肃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透析》甘肃日报

2008年1月4日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就业蓝皮书: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甘肃日报 2009年6月11日

松新兵《浅谈该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剖析及就业出路知道》

篇三:公共政策结课论文

从公共政策分析角度探讨“上有政策,下有

对策”的治理思路

摘要

当前我国公共政策领域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典型案例就是反腐败工作多次实施仍无法抑制地方政府腐败现象的层叠出现。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着严重的腐败问题,其主要原因在反腐机制上。针对这典型问题的对策制定,我国政府需要从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完善执行机制、强化执行监督、落实执行责任、加强执行伦理等方面努力推进来解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难题。

关键词: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反腐机制;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尤其是进入“新常态”这一新时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因地方政府执行的重要性愈显突出而成为公共政策执行顺利实现公共目标的一个重要阻碍性因素。因而,我们要积极对其认真研讨分析,加强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治理对策。

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

就我国而言,进入新时代的发展以来,我国政府所承受的反腐败压力愈来愈大。腐败之势愈演愈烈,政府的治腐任务就愈重。当下最为突出的是地方政府的腐败现象较为典型。

通常意义上讲,地方政府机构是从属于中央政府机构之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官员自身素质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反腐机制的有效性。尽管上级政府已经积极制定并行动起来反腐倡廉,但是仍是会有腐败现象不断呈现出来,即不断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最新的现象呈现如下:

(一)沁水县苏庄乡西古堆村原支部书记丁念俊失职案。

2006年,丁念俊在市、县关工委开展的“扶贫助学两只羊”工程中,将该村符合条件的28户上报,并领取56只扶贫羊。在发放扶贫羊过程中,丁擅自决定将部分村民未领取的46只羊交给承包户保本放养至今。2015年5月19日,经苏庄乡党委研究,决定给予丁念俊留党察看二年处分。

(二)沁水县郑庄镇郑庄村原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赵国政失职案。

2008年8月,赵国政在未召开会议的情况下,个人擅自决定修建黄板纸厂居民住宅楼;在修建过程中,赵利用职务之便,承揽住宅楼附属工程,并通过河南鸿辰建筑公司账户支出工程款111612元。同时,赵对住宅楼房屋修建把关不严,监督不力,致使住宅楼完工后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给集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4万元。2015年5月21日,经郑庄镇党委会议研究,并报请沁水县纪委常委会议同意,决定给予赵国政开除党籍处分。

(三)沁水县土沃乡台亭村原支部书记吴拴虎失职、违反财经纪律案。 2006年至2007年,该村在修建境内“村村通”水泥路时,吴擅自决定给包工队虚结工程款52万余元,其中超付工程款6万余元,剩余46万余元记入施工方往来账。2015年5月25日,经土沃乡党委会议研究,并报请沁水县纪委常委会议同意,决定给予吴拴虎开除党籍处分。[1]

尽管我国早已制定相关的反腐机制,并且积极采取反腐行动,尤其是习总书记上台执政之后,更是加强了反腐倡廉的执行措施。然而,依旧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腐败现象。有鉴于此,在已有的反腐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将从公共政策角度来探析其成因以及相关解决对策。

二、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反腐机制问题分析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着严重的腐败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反腐机制上,主要表现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反腐机制不健全,形式化严重,事后控制和内部单向监督具有低效性,以及激励机制和文化机制的乏力和低效等。为此要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

(一)缺少相关的反腐机制

我国当下许多政策从制定、执行到评估根本就没有涉及反腐败的内容。政策的执行者往往会把精力集中于如何解决社会性的重大社会问题上,更多的是追求经济、社会效益和社会公平,尽管政策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有所考虑到,但是它一般并不包含如何对执行中的腐败问题进行控制的内容。政策执行者讲求怎样把合法化的政策有效地执行下去,实现政策的社会目标,从我国的现实状况来看,执行者所注重的还只是效果而非效率,执行成本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作为政策伴生物的腐败就难以被列入正式的执行程序中了。政策评估的内容主要是政策执行的社会效果,鲜有把腐败列入评估内容者。由此可见,我国政策执行中

的腐败,很多情况下在整个政策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控制机制。

(二)我国公共行政执行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行政执行体制很不完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行政执行监督机制的缺失和公众参与机制的不完善,对行政执行的效果缺乏明确的考核机制,导致在执行反腐措施的过程中出现行为偏差,同时,这些偏差行为未得到及时的制止与纠正,最终成为行政执行中的障碍。此外,公众参与制度的形式与建设也存在不少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政治参与制度的匮乏,使得公民参政缺乏制度的保障,未能及时对官员执政行为进行较为有效的监督。如:听证制度、公开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监督制度等还不够健全,从而导致行政执行中存在暗箱操作现象,进而腐败行为悄悄进行着,隐藏着较为严重的危害国家政府安全的隐患。

(三)政府制度执行不够透明

公民对政府行政执行的监督是以行政公开为前提的,出除了涉及党和国家的机密之外,其余的行政执行活动都必须依据法律程序和规章制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公布于大众,使得各种行政执行活动广泛置于公众的关注和监督之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从而开展有效的监督,克服政府决策不规范、公众参与程度较低的情况。建立和完善决策听证制、社会公示制等制度,积极开拓社会监督的渠道和方式,加强社会监督方面的立法,使社会监督法制化。[2]

(四)政策宣传的力度不够

政策执行的对象是广大的人民群众,所以,无论是中央的还是地方的政府机构在制定并实施相关政策措施前,要及时做好政策宣传工作以及政策的解释工作。使得公民比较清楚地了解政府政策的目的,进而可以有助于加强对其实施行为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预防腐败行为的出现,降低政府官员活动的腐败率。所以说,政府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于增强,这样也有利于阻止腐败现象的出现。

三、行之有效的对策探索

要破除行政执行障碍,提高行政执行功效,才能使得在公共政策执行中解决反腐机制上存在的这些问题,本文将提出以下几个基本的治理策略:

(一)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提高反腐机制的质量

从本质上来看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作为政策执行者的地方

政府基于利益得失等综合因素的考量而与作为政策制定者的中央政府进行的一种博弈过程。这就需要处理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首先,要有效维护中央权威。维护中央权威不容质疑,没有中央权威的政治基础,地方治理将是一盘散沙。中央政策需要地方一以贯之,不能搞地方分离主义,中央政令畅通无阻,才能有效治理全国,这是中央政治权威的基础。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民族众多、地域广阔、发展不均衡的国家,特别需要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维护中央的强有力统一领导,保证政令畅通,才能有力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事业的纵深发展,实现各地区均衡发展的目标,才能使地方政府上行下效坚持上级政策的指导思想,防止腐败思想的滋生。其次,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针对目前政策执行实践中央和地方职责同构所带来的推诿扯皮等现象,就必须理顺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要在完善法制框架的范围内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权力和职能,尽量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使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以便最大程度减少职责同构的弊病。加强对地方政府行为的法律规范化,严惩腐败行为。再次,中央政府制定好合理、规范、完善的反腐机制。政府要推进反腐机制的科学性、民主性,切实提高其质量,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行政执行的有力环境。同时,在制定相关政策策略时要避免仓促行事以及草率出台,否则,不仅是政策质量不高,而且也会造成政策执行困难,降低政府机构在公民心中的信任度。

(二)强化政策执行的监督

只有强有力的监督,才能使得公共政策得到有效的执行。因此,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监督体系。要继续加强党内监督、强化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增强政府内部的监督、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形成职权清晰、上下结合、内外互动、彼此互补、协调共济的监督网络体系。其中特别要指出的是,政策执行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故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尤为重要,要有效调动各社会团体、舆论媒体以及公民的力量,充相对独立的监督机制,监督的效力就很难发挥。政策执行是运用公共权力的过程,而公共权力是一柄双刃剑,既可以实现公共利益,也有可能以权谋私。因此,在政策执行时,要建立专门的相对独立的执行监督机构,以便对执行过程进行全程监督。这个执行机构是嵌入于政府机构决策——执行—

—监督权力运行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另起炉灶的标新立异之举。做到以上几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出现率。

同时,史密斯的过程模型和麦克拉夫林的互动调适模型向我们展示了政策执行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画面,他们的理论可同样用于腐败控制的研究,它给我们的基本启示是:要在政策环境、执行机构和目标群体之间的互动和调适的过程中寻求遏制腐败的途径和方法。[3]

(三)走专业化、部门化的反腐道路

只有结合不同部门、不同环节的具体情况,才能研究出具有部门和环节特征的反腐策略,才能对症下药,解决具体的腐败问题,确定不同监督主体的监督范围和重点,建立针对监督主体的责任机制,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政策执行中的反腐行为的形式化和无效化。加强政策执行中对腐败的预控机制,在腐败发生前针对腐败发生的可能性和规律性,制定预防办法降低腐败的发生率。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同时实施反腐败方案。建立高效率的反馈机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反腐机制的有效性,进而逐步减少腐败现象呈现的次数。

(四)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素质

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政策执行的效果,提高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可以说是解决政策执行阻滞的重要条件。通过思想教育、业务培训、理论学习、多重监督,,不断更新政策执行者的观念, 提高其政治业务素质、职业道德修养、政策执行水平和实际工作经验, 使他们正确理解政策的精神实质,尤其是要加强对基层政府官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避免曲解政策, 在执行过程中使政策“走样”、“变形”。具体来说, 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素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政治素质, 表现为具有良好的自律精神, 遵从法律规定、维护社会正义的坚定性和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要有民主作风,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善于听取基层群众的要求, 密切联系群众。要有求实的工作态度, 尊重科学与事实, 能够一切从实际出发, 力求达到准确地执行政策。要有明确的整体观念、纪律观念和法治观念, 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 避免执行者从自身或局部利益出发人为地、故意地截留政策, 或者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二是业务素质, 表现为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政策的能力, 具备较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政策执行者在其执行政策的具体过程中, 一般具有对于政策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7z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