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经济结构现状及调整路径探析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6-06 22: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区域发展《统计科学与实践》2013年9期DOI:10.3969/j.issn.1674-8905.2013.09.015扬州市经济结构现状及调整路径探析张晶晶《国家统计局扬州调查队。江苏扬州225009)摘要:扬州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得益于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就业结构、投资结构、城乡结构的优化调整,但经济结构中还存在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不够、要素环境约束、投资与消费拉动失衡、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建议从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重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加快推进城乡和区域统筹发展、加强要素保障等方面入手,推动扬州经济又好又快增长。关键词: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经济结构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及其内部的构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经济和数量关系的总和。改革开放以来,扬州的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已经成为推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重要动力。目前,扬州保持合理有效的经济结构,提高其经济竞争力是主要任务。(年均增长35.51%)均远超平均增长水平;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年均增长22.15%,接近平均增长水平。3.经济贡献。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和集体企业增加值比重之和由1998年的52.45%下降至1J2010年的8.24%;私营企业增加值占比由1998年的7.12%大幅提升至2010年的49.30%;外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占比由1998年的4.37%上升到一、扬州市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一)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改革开放以来,扬州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一、二、三”到“二、三、一”的历史性转变。第一产业占GDPtE重从1978年的43.42%下降到2011年的7.2%,平均每年下降1.25个百分点。1982年开始,第二产业确立了在GDP中的首要地位。第三产业占GDPtI:;重逐步上升,经历了“八五”、“九五”两个快2010年的13.47%。(三)就业结构变化明显改革开放以来,扬州第一产业从业人数明显下降,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总体上升。全市三次产业就业比例由1978年的64.9:21.9:13.2转变为2011年的11.59:51.43:36.98。与此同时,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程度不断提高。GDP一劳动力产业结构偏离度④Eb2001年的40.74下降为2011年的8.78,呈明显的收敛态势。(四)投资结构调整加快1.投资规模扩张加快。“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完成固定速上升期,2001年以后,第三产业占GDPtI:;重增速减缓,但仍保持稳定上升态势。(二)所有制结构发生深刻变化1.企业数量。1998—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之和由706家减少到216家;私营、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之和由295家增加到3249家。2.发展速度。1998—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3.37%。其中公有制经济中的国有企业年均增长7.1资产投资4596.93亿元,是“十五”的3与倍,几乎是1978—2005年全部投资的2倍。2.民间投资比重显著上升。2011年,全市国有经济投资额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7.1%,rE2001年下降了27.2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所占比重则由2001年的52.55%上升至2011年的71.5%。3.三次产业投资结构变化明显。投资的三次产业比由2001年的0.3:41.9:57.8调整为2011年的1.1:61.6:37.3。7%,集体企业年均增长4.2%,远低于平均增长水平。非公有制经济中的私营企业(年均增长44.95%)和外商投资企业注:。“GDP一劳动力产业结构偏离度”是用来测度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度的指标.是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和GDP产业结构之差鲍时值的和。取值范围是(0,100),数值越小,说明偏离程度越小,GDP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越趋于协调发展。42第二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十年内平均增幅高于全市投资平均增幅4.9个百分点。万方数据≮《统计科学与实践>2013年9期舞。。。“f五)城乡结构逐步优化i≮。譬’t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竭化_I=.扬h"l的二元对比鬃数留由2∞1年的0.30上升到2011年的O.59,呈逐步提高趋势,城乡二元性减弱。2.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差距有缩小趋势。2001—20∞年扬州城乡居民收入比呈上升趋势,城乡居民消费比高位波动:2009年开始,收入比和消费比下降比较明显。2011年,扬州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55:1,略高于下中等收入国家水平(1.51:1)。3.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扬州城市化率由2001年的42.1%提高到2011年的57.9%。二、当前扬州市经济转型升级面I临的困难与矛盾(一)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不适应的矛盾1.农业现代化程度有待提高。2011年全省13个省辖市农业基本现代化监测结果显示,扬州农业基本现代化程度位于全省13个省辖市中第7位,处于中等水平。从农业基本现代化的六大主体指标看,农业支持保障指标得分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程度为59.9%,在六大类指标中最低,其中高效农业保险覆盖面实现程度仅5.4%;农业产出效益低于周边的南通、镇江。目前农业支持保障程度较低,是制约扬州农业基本现代化进程的最大瓶颈。2.工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一是主导产业仍显“小、弱、散”。规模以上工业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分布在仪征、江都、宝应,除仪征汽车工业园具有鲜明的产业特色和较强的集聚度,其余地区产业趋同,主业不强,产业链仍以中低端为主,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二是新增企业不多影响发展后劲。2011年,扬州全市仅新增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远少于苏北的连云港、淮安、徐州三市。这20家企业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5%,仅拉动产值增幅O_5个百分点。三是创新意识不强制约转型升级。2011年R&D资源清查数据显示,扬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为0.7%,位于全省第十,处于相对劣势。3.第三产业比重偏低。2011年扬州人均GDP超过9000美元,正处于钱纳里“标准工业化结构转换模式”的工业化后期阶段,这一时期的第三产业应开始由平稳增长转入持续高速增长,并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从2011年的数据来看,扬州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经济贡献率、固定资产投资、吸纳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分别为38.7%、44.69%、37.34和36.98%,崃据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等人提出的二元结构理论,二元对比系数是反映城乡差距的指标,即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与非农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值,其值越小,说明二元性越大,发达国家一般在o5~0.9。万方数据区域发展均不超过|||;5%,还未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与工业化后期阶段的经济发展特征不相符。从横向毙较看,2011年扬州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8.7%,低于全国4.4个百分点,低于全省3.5个百分点,在13个省辖市中排名第十。(二)经济持续增长与要素环境约束的矛盾目前,扬州经济增长的要素约束主要是土地、劳动力、资本和能源原材料。扬州人多地少,近年来,城市化和开发区建设使用了大量土地,加上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不高,导致土地资源稀缺性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力资源的约束一方面表现为“用工荒”大背景下的一线生产工人紧缺,另一方面随着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推进,高素质领军人才供不应求。中小企业贷款难度依然很大,融资环境趋紧,同时融资成本不断提高。此外,以加工工业为特征的制造业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扬州属于能源欠缺地区,能源生产量远不能满足自身能源消费需求,2010年地区能源自给率为25.7%,其中原煤的自给率仅为3.1%,外购比例日渐提高,长期以往恐怕难以为继。近年来扬州经济增长过多依赖第二产业,特别是高能耗的重工业,能源消费以煤炭和电力为主。原煤的大量直接消费,不仅造成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而且由于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染物,给经济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带来不小压力。(三)投资与消费不协调的矛盾从扬州目前的经济指标看,“投资推动一工业主导”的特征非常明显。2001年以来,扬州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但大多流向第二产业。2001—2011年第三产业投资年均增长20.81%,比第二产业低1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由2001年的57.79%下降蛩J2011年的37.34%。投资结构的失衡将增加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的难度。与投资相比,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偏弱。一方面,投资增长明显快于消费增长。2001—2003年,消费和投资还处于相对均衡的状态,2004年以后,投资与消费的差距不断拉大。十年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2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8%,投资快于消费近10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投资率升幅快于消费率升幅,2011年投资率为59.2%,1;匕2001上升15.6个百分点,消费率为39.2%,仅比2001年上升1.9个百分点。(四)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由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因素叠加影响,全市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沿江的邗江、江都、仪征经济发展明显优于沿河地区的高邮、宝应。2001年以来,沿江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对全市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显现。相较而言,沿河地区发展步伐虽然有所加快,但始终未能缩小与沿江地区的差距。高邮、宝应的土地面积占全市的51.3%,人口占全市的37.8%,但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只占全市的22.4%,财政收入占全市的16.4%,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的22.6%:沿43河地区人均GDP为32476元,仅相当于全市的6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市6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市近700元,差足E1:1:;2006年进一步拉大。严峻,扬州“稳增长”的压力逐渐加大,本轮稳增长应重视消费与投资并重,短期调控与中长期发展相结合。从短期调控视角看,要加倍呵护消费信心,营造良好政策氛围,加快培育消费热点,有力保障民生,落实收入倍增计划,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从治本角度看,要加大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改革力度,将房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解决能消费一是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资本密集型的设施农业,重点打造“蔬菜、稻麦、家禽、生猪、花卉苗木、特色渔业”等产业。二是以合作化的思路带动农民。以“五好”示范社创建为抓手,大力推进专业合作社向产业化方向转型,推进农地合作社向规模化方向转型,推进社区合作社向公司化方向转型,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企业化经营水平,增加成员经营收益。三是以产业化的手段提高农业效益。围绕花木茶果、优质蔬菜、规模畜禽、优质粮油等优势产业,做优做强支柱企业,重点培育打造一批农业龙头企业集团。同时,加强农村市场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产品流动环境,切实减轻流通企业经营成本。(二)加速发展先进制造业高度重视以工业经济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发展,将扬州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定位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本密集、耗能少、环境友好的先进制造业上。一是重点发展机械装备、汽车及零部件、船舶及配套、石油化工、新能源和新光源五大支柱产业。加快产业内部及产业间资源整合,探索汽车制造与新能源产品的整合开发,以现有优势、特色产品为支撑,扩充产业链,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及配套产业基地。二是积极加快存量技改。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促进产业向技术、产品和价值链高端攀升,推动传统产业及存量企业转型升级。实施一批核心技术型项目,努力突破、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加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产业化。(三)以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市场功能以先进制造业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扶持和发展具有较高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含量,产业关联度和要素生产率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业。一是发展总部经济和会展经济。以城市品牌和建设世界名城为契机,吸弓1大型企业集团来扬州设立总部。结合扬州当地的特色和优势产业开拓新的会展业务方向。二是打造软件名城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以广陵区为核心,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大力发展信息服务外包、动漫研发服务、通信增值服务等业务,加快发展云计算和物联网服务产业。推进金融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三是构建完备的旅游和文化产业体系。以扬州独特的历史文化、餐饮休闲文化、园林文化、工艺文化为基础,将市区及周边县市的旅游资源整合起来,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扩大旅游产业规模。(四)切实重视消费对稳增长的作用2012年以来,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趋向复杂,外贸形势44和敢消费的问题。未来几年,扬州要增强经济内生动力,三大需求中主要还是要靠扩大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城乡统筹方面,一是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加快对接,统筹推进道路、供水、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推进重点民生项目加快接轨。全面落实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的失业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城乡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的机制。区域统筹方面,沿河地区和沿江地区应继续实施分类指导方针,实现协调发展。沿江地区以区划调整为契机大力推进江厂融合发展,继续围绕“厂往两边摆,人往中间来”的指导思路推进产业布局优化,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经济承载能力和对沿河地区的带动能力。沿河地区要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构建以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为主体的产业布局,打造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有机食品制造基地。(六)破解要素约束难题一是抓好土地清理,强化土地保障。开展城镇建设用地调查,通过督促企业项目开工、追缴违约金及回收土地使用权等举措,盘活土地存量。二是优化用人环境,强化人才保障。以产业为引导,加快实施“绿杨金凤”计划和百名创新领军型人才引进工程,充分利用高校资源,提升企业管理者的国际战略眼光和开拓创新意识。加大技术型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力度。三是畅通融资渠道,强化金融保障。推广各类融资工具,用足用好专项资金池: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服务,建立灵活高效的贷款审批模式,建设银企保对接平台,破解融资难题。四勿…西蒙?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2】洪银兴.经济转型和发展研究[MI.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31李德水.关于三次产业关系的思考[N].中国信息报,2012-05-28.[4】周荣荣长三角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分析【N].中国信息报,2012-05-29.[5]江苏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关系探析[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was40/gatjj_detail.jsp?channelid=57792&record=610,2009-06-24.(责任编辑:高萍萍)万方数据扬州市经济结构现状及调整路径探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张晶晶

国家统计局扬州调查队,江苏扬州,225009统计科学与实践

Zhejiang Statistics2013(9)

参考文献(5条)

1.西蒙·库兹涅茨 各国的经济增长 19852.洪银兴 经济转型和发展研究 20083.李德水 关于三次产业关系的思考 20124.周荣荣 长三角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分析 20125.江苏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关系探析 2009

引用本文格式:张晶晶 扬州市经济结构现状及调整路径探析[期刊论文]-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3(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7f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