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课件

更新时间:2024-05-09 03: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的概念和方法

一)会计的涵义 i.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的, ii. 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的职能:

(一)基本职能:核算与监督

1、核算职能:客观地核算经济活动情况,为管理经济提供所需的信息。

2、监督职能:严格地监督经济活动,使其符合规定的要求,实现预定的目标。

两者之间的关系:核算是监督的基础、监督是核算的继续,两者相辅相成。没有核算则无法监督;离开了监督,核算的可靠性亦难以保障。

三)会计的对象

是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又称会计的内容。

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这种运动具体体现为各企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

资金:企业所拥有的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包括货币本身。

以工业企业为例,其资金运动包括资金投入、资金循环周转和资金退出三方面。

#二.会计的方法

是指从事会计工作所使用的各种技术方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

二)会计的方法体系

1.会计分析方法 2.会计检查方法

3.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方法体系中的主要内容,是记账、算账和报账时所采用的方法。

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基本前提

(一)概念:

又称会计假设或会计假定,是为实现会计目标而对千变万化的会计对象和方法做出的必要的限制和规定,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必备前提。 (二)内容

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 会计主体(会计实体)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该假设界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和服务对象。学习会计主体假设必须明确以下两个问题:(1)会计主体是一个独立的整体

独立:指经济上是独立的。该假设限定了会计只能站在主体的角度来处理本企业与投资者、本企业与其他企业、本企业与企业职工之间的经济关系,只能反映经济业务对企业自身的影响。 整体:企业应从整体的角度来核算和处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财务活动 。 集团内部的交易或资金调拨,既不会导致收益或损失,也不会增加资产或负债。 (2)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 两者不是同一概念。

一般而言,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而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持续经营 指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的情况。

因持续经营期间资产与负债的核算与破产清算时的处理不同,故只有建立该假设,才能使企业会计处理方法保持稳定,使会计记录和会计资料真实可靠。 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原则都是建立在该假设的基础上的。

会计分期 是指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人为地分割成一定的期间,以分期反映其经营活

动。我们将会计上这种人为划分出的期间称为会计期间。会计期间通常为一年,称会计年度。小于一年的期间(如半年、季度、月度)称会计中期。

会计年度的划分:按日历年度划分(公历1月1日―12月31日)--我国

不按日历年度划分(7月1日―6月30日)--西方(英)

一般以每年中企业经济活动的最低点作为会计年度的起终点,便于会计结算。

货币计量 指企业在核算时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核算企业的经营情况。

新《会计法》规定,我国会计核算的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选定其中一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报的财务报告必须折合为人民币。在境外的企业日常核算采用当地货币,向国内报送的财务报告应折合成人民币。 货币计量是以币值稳定为条件的,即该假设包含着币值稳定的假设。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一)概念:

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则,是会计核算工作中从事会计账务处理、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时所依据的一般规则和准绳。

(二)内容 1、客观性原则 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可比性原则 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针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3、一贯性原则 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必须变更时,须在报表附注中说明(内容、理由、累积影响数等等)

4、相关性原则 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5、及时性原则 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做到:及时收集、及时处理、及时传递。

6、清晰性原则 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使用。 7、权责发生制原则 指以款项的应收、应付为标准,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会计确认基础。即:收入与费用的确认以其是否归属本期为标准,而非是否收付。

与之相对应的是收付实现制:收入与费用的确认是以本期实际收付为标准,而不管其是否应归属本期

8、配比原则 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该原则既包括收入和费用在因果关系上的配比,也包含收入和费用在时间意义上的配比。即:一定会计期间内的收入与费用的配比。

9、历史成本原则 指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之后,若发生减值,应按规定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外,企业不得自行调整其帐面价值。

10、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收益性支出:购买原材料 应付工资 等支出效益仅涉及本年度或一个周期

资本性支出:购买设备 建造厂房 等支出效益涉及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

划分两种支出的关键是看――因支出而取得的效益所涉及的会计年度

收益性支出计列于利润表,计入当期损益,以正确计算当期经营成果;资本性支出计列于资产负债表,作为资产反映,以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11谨慎性原则 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设置秘密准备,否则,属于滥用谨慎性原则,应当作为重大会计差错进行处理。

12重要性原则 会计核算工作中,应对交易或事项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重要的:详细核算、单独反映 次要的:简化核算、合并反映

1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以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经济实质:发票形式 法律形式:购买意向书,申请报告

第二章 会计要素和会计核算内容

第一节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一,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会计主体为实现会计目标,在会计基本前提的基础上,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静态: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动态: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 资产

1、概念:

是指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特征

1)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须是现实的资产,不能是预期的资产。 2)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

3)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将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或其内涵的未来经济利益不复存在的资产,应予以剔除;某项支出若能产生未来经济利益,则应作为资产,否则作为费用或损失。

内容 资产按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它资产。 负债

1、概念:

指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特征

1)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 2)是企业将来要清偿的义务。

3)企业将来要以资产或以劳务清偿。

内容 企业的负债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两部分。 所有者权益 1. 概念

指企业投资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2. 内容

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统称为留存收益 它与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的区别在于:前者来源于企业的资本增值;后者来源于企业的资本投入。 必须区分所有者权益与债权人权益。

实收资本 是企业投资着按照企业章程或者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 资本公积 是指企业由于资本溢价,接受捐赠等而增加的资本积累 包括资本(股本)溢价,捐赠,外币折算差额等

盈余公积 是企业按照国家的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积累 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

未分配利润 是指企业本期未分配完的或待下年度分配的利润。

收入

1、概念: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特征1)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不是偶然获得的。

2)可表现为资产的增加,也可表现为负债的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 3)收入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为客房代收的款项。 内容 收入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可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它业务收入。 费用 1、概念: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2、特征 1)费用最终会减少企业的资源。2)费用最终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内容

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可分为应计入产品、劳务成本的费用和不应计入产品、劳务成本的费用 应计入产品、劳务成本的费用又可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不应计入产品、劳务成本的费用,称为期间费用。 利润

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收支相抵后的净额。 利润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所得税等。 二,会计基本等式 有关概念

1)资产:是指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权益:提供资产者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 会计基本等式

正因为权益是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因而两者之间必然存在以下平衡关系,即:

资产=权益 ?????????? ① 由于权益包含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所以上式又可转化成: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 ②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③

③即为“会计基本等式”,也叫“会计恒等式”,反映了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编制资产负债表等会计核算方法的理论依据。

由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静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因而③又称为静态的会计等式。

将动态地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考虑进去,就有了动态的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④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⑤

可以看出,平衡未被破坏,经济业务的发生只是在新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平衡。 启迪:1、在“资产=权益”的前提下,所有的经济业务不外乎四种类型;

2、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前提下,所有的经济业务不外乎九种类型 该平衡关系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般要求

一,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1)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支付 (款项收付以货币资金作为支付手段) 2) 财务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 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 资本的增减

5) 收入,指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6) 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7) 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 #会计记录文字应当使用中文。

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

在中国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 会计科目和帐户

第一节 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含义

是对会计要素按其经济内容进行分类而规定的项目名称。 会计科目是进行会计核算和提供会计信息的基础。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

按经济内容分 这种分类方法与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分类基本一致 1、 资产类科目 按资产的流动性可分为

1)流动资产科目 如:现金,应付帐款,存货等 2)非流动资产科目 如:原材料,存货,固定资产等 2、 负债类科目 按负债的偿还期分为

1)流动负债科目 如:短期借款,应付工资,应付帐款,应交税金 2)长期负债科目 如:“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应付债券” 3、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有: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4、 收入类科目 按收入的性质分为

1)业务收入类科目 如:“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2)财务收益类科目 如:“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 5、 费用类科目 按其是否计入损益分为

1)计入损益的费用科目 如:“主营业务成本”、“所得税”、期间费用等 2)不计入损益的费用科目 如:“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6、利润类科目 有:“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可以看到,以上分类并不是绝对按照会计要素的内容进行再划分的(如:收入类---投资收益;费用类---所得税;利润类等)

按详细程度分

1 总分类科目

是对会计要素不同经济内容做总括分类反映的科目,是设置总分类账户的依据。 2、明细分类科目 是对总分类科目进行进一步分类,详细反映其具体情况的科目。 如:应收账款-甲企业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乙企业 -辅助生产成本 二.设置账户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 2)相关性原则 3)实用性原则 企业会计科目见书本23页

第二节 会计帐户及其基本结构

一, 会计帐户的概念

由于会计科目只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后规定的项目名称,它不能直接记录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化,为了反映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过程及其结果,就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分门别类地进行记录,这就是设置账户。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结构,用来分类、连续地记录会计科目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增减变化情况的具体格式。

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如:银行存款

二.帐户的分类

同会计科目的分类相对应,帐户也可分为总分类帐户和明细分类帐户

根据帐户反映的经济内容,可将其分为:“1”-资产类;“2”-负债类;“3”-所有者权益类;“4”-成本类;“5”-损益类帐户。

注:一科目对应一编号,不得随意改变;编号不一定连续,存在的空号是为了适应经济业务发展的需要增设会计科目的。 三.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由名称与结构两部分组成。

名称就是会计科目,用以说明该账户所记录的经济业务内容,以区别于其它账户。

结构是指其包含的栏目及各栏目所登记的内容。账户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即基本结构是将其分为两部分(一般为左右两方),一部分记录增加数,一部分记录减少数(增与减必须分开记,不得同时记入一方)。

账户中应登记的金额要素为: 增加数(本期增加额);减少数(本期减少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期末余额);上期结余(期初余额)。

其关系: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期末余额 四.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

理论上:既联系――两者反映的经济内容一致,都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的分类;

又区别――会计科目只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本身并无结构;而账户不仅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还有相应的结构。

通俗的理解:会计科目是名称;账户是用该名称开设的具有一定结构和用途的账页格式。 实务中:两者常常混用

第四章 复式记账

第一节 复式记账的原理

复式记账法的含义

是以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作为记帐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系的帐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帐方法。

按记账方式的不同,记账方法有单式记账法与复式记账法之分。 单式记账法

对经济业务只做单方面的反映,而不反映其来龙去脉的一种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法

1、概念: 指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2、意义:能全面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保证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3、复式记账法的种类

西方,借贷记账法是通行的复式记账法,我国过去曾使用过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现统一使用借贷记账法,故可将复式记账法理解为借贷记账法。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的概念

是按复式记账的原理,以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为基础,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借贷记帐法产生与意大利,有500年历史,是世界通用的记帐方法

借贷记帐法的记帐符号和帐户结构

1、记账符号――“借”(Debtor )与“贷”(Creditor )

“借”与“贷”本身并无任何意义,只是一种符号,代表账户的方向。通常规定,左为借方,右为贷方,至于增加还是减少,取决与帐户的性质。

增加与减少都是发生额,至于余额的方向,与登记增加的方向相同。

由于利润是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故该类账户借贷方的登记规定同权益类账户。

﹡共同性账户 以上六类账户的性质都是单一的,即借与贷任何一方只能记增加或减少,不能同时登记增加和减少。而共同性账户,它既属于资产类账户,又属于权益类账户,即日常可在该账户的借方或贷方既登记增加额,又登记减少额,而以期末余额来决定其最终的性质。如:“其它往来”账户。

借贷记帐法的记帐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该规则要求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相反的方向,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为保持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 举例 见书32页

总结:在用借贷记账法记录经济业务时,应按下列步骤进行:首先,确定所涉及账户的类型;其次,确认其金额是增还是减;最后,决定记入哪一方。 四、借贷记帐法的试算平衡

1、概念: 是指在结算出一定时期全部账户发生额和余额的基础上,根据资产总额等于权益总额的平衡关系和记账规律来检查和验证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专门方法。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和余额试算平衡

2、原理 资产=权益――基本等式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记账规则 在会计基本等式的前提下,按照上述记账规则反映每一笔经济业务,从而保证了所有账户在期初、期中、期末的任一时点上,借方合计数与贷方合计数皆相等。 3、作用:检查、验证账户记录是否正确。 二)试算平衡的方法――编制“试算平衡表”

1、格式 账户名称 期初余额 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 ┋ ┋ ┋ ┋ ┋ 合计 存在三个平衡 2、编制方法 步骤

1)登账――将全部会计分录登记入账户;

2)结出各账户的借、贷方发生额3)计算各账户期末余额;4)编制试算平衡表。 例

某企业某年1月1日有关账户的余额如表所示,本月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收到某投资人投入资本200000元; (2)取得两年期借款100000元,存入银行; (3)从银行提取现金2000元;

(4)购买原材料30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 (5)购入原材料50000元,货款尚未支付;

(6)购入设备一台,价值200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 (7)购买原材料900元,以现金支付; (8)借入短期借款30000元,存入银行; (9)以银行存款支付前欠货款30440元。

解:第一步 编制会计分录并过账;

第二步与第三步 分别计算出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在账户内进行) 第四步 编制试算平衡表

3、试算平衡表的复核方法――不平衡时

在表内出现不平衡时,说明其中有错,需查错。 查错的步骤(逆查)

1)编表是否有误 是否存在错、漏、重抄项目,合计计算是否有误 2)各账户记录有无错误 3)会计分录是否正确 (三)试算平衡的局限性

试算平衡表不平衡时,肯定有错;而平衡也并不说明肯定没错,这就是试算平衡的局限性。∵有些错误不会影响借贷之间的平衡,因而仅靠编制试算平衡表是无法发现的。这些错误表现如书: 五.借贷记帐法的特点

1. 以“借”“贷”作为记帐符号

2. 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帐规则

3. 可以设置共同性帐户,即以帐户的余额方向来判断帐户的性质

4. 依据借贷记帐法的记帐规则记帐,发生额和余额都应保持借贷平衡关系,便于汇总和检查。 六.账户的对应关系和会计分录 一)账户对应关系和对应帐户

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律,登记每项经济业务时,必然会在有关账户间形成应借与应贷的对应关系,账户间的这种关系称为账户对应关系。具有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

互为对应的两账户间存在着不同的对应关系,即表示不同的业务。如:借款与还债两种业务。 二)会计分录(简称为分录)

1、概念:是按复式记账原理,对发生的每笔经济业务简明、完整地列示出应记账户的名称、方向和金额的一种书面记录。

编制会计分录是为了保证记账的正确性。∵每一账户不只反映一项经济业务,为保持连续登记的正确性,∴要在登记账户之前,先将经济业务所形成的对应关系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经审核无误后,再行登入有关账户。

实务中,编制会计分录是通过编制记账凭证(分录凭证)进行的,在此主要应掌握教学形式的分录。 2、种类

(1)简单分录:“一借一贷式”分录 以上四笔分录都是简单分录 (2)复合分录

①“一借多贷式”分录 ②“多借一贷式”分录 ③“多借多贷式”分录

第三节 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一、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

会计科目按反映资料的详细程度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与此对应,账户亦可分为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如前章例中“生产成本”

其关系可表示如下:

总分类账户 明细分类账户 (统驭账户) (辅助账户)

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由于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存在上述关系,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就必须采用平行登记的方法来登记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

1、平行登记 即根据会计凭证,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既要在总分类账户中进行总括地登记,又要在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进行明细登记。

2、平行登记的要点

(1)内容一致 两者反映同一项经济业务 (2)方向相同 借贷方向相同

(3)金额相等 总分类账户的金额=所属各明细分类账户金额之和

3、举例

三、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试算平衡

由于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是平行登记的,因而必然存在以下两个平衡关系,即:总分类账户的本期发生额与所属明细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合计数相等;总分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与所属明细账户的期末余额之和相等。会计工作中,通常利用这种平衡关系来检查总分类账户与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记录是否正确。

方法――编制“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平衡表” 期发生额(分别借方与贷方)及余额的合计数与总分类账户中的相应数字进行比较,若相等,即平衡。

“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平衡表”有两种形式:

数量金额式 如“原材料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平衡表”等 金额式 如“银行存款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平衡表”等

第五章 借贷记帐法的运用

第一节 货币资金的核算

货币资金的概念货币资金是指直接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产,它是流动性最强的一项资产。

货币资金的分类 分为:现金 银行存款 其他货币资金 一. 现金管理与核算 1)现金的使用范围

1. 职工工资,津贴; 2.个人劳务报酬; 3.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 4.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支出; 5.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 6.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7.结算起点(1000元人民币)以下的零星支出; 8.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二)库存现金限额

(1)概念 是指为保证各单位日常零星支出,按规定允许留存现金的最高数额。 (2)确定 由开户银行根据开户单位的实际需要和距离的远近等情况核定。 # 其限额一般按单位3—5天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现金确定,远离银行的或交通不便的最多可根据15天的正常开支需要量来核定库存现金的限额

# 正常开支需要量不包括 1企业每月发放工资和不定期差旅费等大额现金支出 三)现金收支的日常管理

(1)应遵循的规定:1.企业现金收入应于当日送存开户银行。当日送存困难的,由开户银行确定送存时间。 2.企业支付现金,可以从本企业库存现金中支付或者从开户银行提取,不可以从本企业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即不得坐支现金。 3.企业从开户银行提取现金,应当写明用途,由本单位财务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经开户银行审核后,予以支付现金。 4.企业因采购地点不固定,交通不便以及其他特殊情况必须使用现金的,向开户银行申请,经开户银行审核后,予以支付现金。 5.不准用不符合制度的凭证顶替库存现金,即不得“白条抵库”,不得设置“小金库” 四)现金的总分类核算

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周转使用的备用金,应在“其他应收款”帐户核算,或单独设置“备用金”帐户核算,不在“现金”帐户核算。 (1)现金收入的核算 借记“现金”

现金收入的主要内容:1.从银行提取现金2.职工出差报销时交回剩余借款3.收取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销售收入款4.收取对个人的罚款 例题P50-51

五)现金日记帐登记

# 应设置“现金日记帐”,由出纳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

六)现金清查的核算

定义 是指对库存现金的盘点与核对,包括出纳人员每日终了前进行的现金帐款核对和清查小组

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现金盘点,核对。 现金清查一般采用实地盘点法.

清查的内容 检查是否有挪用现金,白条抵库,超限额留存现金以及帐款是否相等等 1)现金长短款原因的查找

方法 1.除2法 即以差错数除以2,通过得出的商数来查找帐簿中记错方向得数字。登错方向 2.除9法 即以差数除以9来查找错数:1.位数差错的查找;(如 数字错位 以大记小)2.邻数颠倒差错的查找 (顺查法 逆查法 抽查法)

#对于短缺现金,出纳人员不得私自贴补,掩盖错误;对溢余现金,出纳人员不得拒为己有 2)现金长短款的处理

#对于有待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或溢余,应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

1.对于现金短缺,属于应由责任人赔偿的部分应计人“其他应收款”;属于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根据管理权限,经批准后计人“管理费用”

2.对于现金溢余,属于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应计人“其他应付款”;属于确实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经批准后计人“营业外收入” 例题P54

二。银行存款的管理和核算

银行存款是企业存人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资金。

一) 银行结算方式

1.支票 是单位或个人签发的,画线支票只能用于转帐。用于同城结算 注意事项:

1·支票一律记名

2·支票提示付款期限为出票日起10日内

3·转帐支票在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地区可以背书转让

4·禁止签发空头支票 (按票面金额处以5%但不低于1000元的罚款,持票人有权要求出票人支付

支票金额2%得赔偿金)

5·支票的日期,金额,收款人不得更改,更改的支票无效

6·存款人领购发票,必须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领用单”并加盖预留银行印鉴。 2.银行汇票 是出票银行签发的 只用于异地

·#银行汇票可以用于转帐,填明“现金”字样得银行汇票也可以用于支取现金。 注意事项:

1·银行汇票一律记名

2·银行汇票提示付款期限为出票日起一个月内 3· 用于转帐的银行汇票可以背书转让

4·收款人向银行提示付款时,必须同时递交银行汇票和解讫通知,缺少任何一联,银行不予处理 3.商业汇票 是出票人签发的 注意事项:

1·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 由交易双方商定,但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2·商业汇票提示付款期限自汇票到期日起10日内 3·商业汇票可以背书转让

4·符合条件得商业汇票的持票人可持未到期的商业汇票连同贴现凭证,向银行申请贴现 根据承兑人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商业承兑汇票 由销货企业或购货企业签发但由购货企业承兑

银行承兑汇票 由承兑银行开立存款帐户的存款人签发但由银行承兑(按票面金额万分之 五交纳手续费,并计入财务费用 )

4.银行本票 是银行签发得 用于同城交换区域

定额本票面值分别为 1000元 10000元 5000元 50000元 注意事项:

1·银行本票一律记名

2·银行本票提示付款期限为出票日起最长不超过2个月 3· 用于转帐的银行本票可以背书转让

5.汇兑 是汇款人委托银行将其款项支付给收款人的结算方式,单位和个人均可使用这种结算方式。 适用于异地之间的各种款项结算

由汇款人选择使用,汇兑可以分为信汇,电汇两种。

6.异地托收承付 由付款人向银行承认付款的结算方式.

办理此业务必须是商品交易以及因商品交易而产生的劳务供应的款项. 不得办理托收承受结算的有:代销,寄销,赊销商品的款项.

#每笔托收承付的结算起点金额为10000元;对于新华书店系统,每笔结算起点今额为1000元 #承付货款分为验单付款和验货付款两种.验单付款的承付期为3天, 验货付款的承付期为10天 7.委托收款 是收款人委托银行向付款人收取款项的结算方式. 可办理同城和异地款项 由收款人选用,委托收款结算款项的划回方式分为邮寄和电报两种 8.信用卡 是商业银行向个人和单位发行的

#凡在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开立基本存款帐户的单位可申领单位卡. #持卡人可持信用卡在特约单位购物,消费,但单位卡不得用于十万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劳务供应款项的结算,不得提取现金.信用卡透支额,金卡最高不得超过0000,普通卡最高不得超过5000元,透支期限最长为60天.

9.信用证 国际结算的一种主要方式

#我国的信用证为不可撤消,不可转让的跟单信用证 特点:

1)信用证开出后,开证银行负第一位的付款责任 2) 不受购销合同约束

3)信用证业务只处理单据,一切以单据为准

#办理信用证时,应向银行交纳不低于开证金额20%的保证金.

二)银行存款的总分类核算

为了总括反映银行存款的收入,支出和结存情况,企业应设置”银行存款”总分类帐户

三)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

“银行存款日记帐”,由出纳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收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

四)银行存款的清查 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第六章 会计凭证

第一节 会计凭证的概念 意义和种类

一、意义

1、概念: 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登记账簿的书面证明和依据

2、作用 是记录经济业务,提供账簿记录的依据;有利于明确经济责任,强化内部控制;有利于监督经济活

动,控制经济运行

二、种类

会计凭证按填制程序与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 种类 按来源不同,可分为外来凭证和自制凭证

按内容不同,可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第二节 原始凭证

一. 原始凭证的概念P108

二. 原始凭证的种类

(又称原始单据)——起证明作用

(1)按来源不同,可分为外来凭证和自制凭证

①外来凭证 如:收到的发票、运费单据、银行结算凭证等 ②自制凭证 如:开出的发票(记账联)、收料单、领料单、产品入库单等

(2)按填制的手续次数不同,可分为一次凭证和累计凭证和汇总凭证

①一次凭证:经济业务发生后,一次性填写完毕的原始凭证。外来原始凭证都是一次性凭证,绝大

多数原始凭证都属一次性凭证。

②累计凭证:一张凭证连续反映一段时期重复发生的若干项相同的经济业务。它一定是自制凭证 如限额领料单

·汇总凭证:一定时期内反映相同经济业务内容的若干张原始凭证,按照一定标准综合填制的原始凭证

(3)按格式不同,可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

①通用凭证:一定范围内使用的具有统一格式和用途的凭证 如:银行汇票、支票、增值税专用发

票等

②专用凭证:企业内部使用的具有特定内容和专门用途的凭证 如:差旅费报销单、收料单、领料

单等

(4)按用途不同分类,可分为通知凭证,执行凭证和计算凭证

通知凭证 是指要求,指示或命令企业进行某项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如:罚款通知书,付款通知书

执行凭证 是证明某项经济业务已完成的原始凭证。如:销货发票,材料验收单,领料单等 计算凭证 是对已进行或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计算而编制的原始凭证。如:产品成本计算单,制造费用分配表,工资计算表等

注:以上分类不是绝对的,而是存在交叉关系。如:“工资结算单”既是自制凭证,又是一次凭证,还是专用凭证

另:实务中,为简化核算手续还有一种原始凭证,叫“汇总原始凭证”,即原始凭证汇总表 与累计凭证不同)

三、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六大要素)P114

四.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1、填制方法 按经济业务实际发生的情况,逐项如实地填制 2、填制要求

总体要求:记录真实、内容完整、填制及时、书写规范、连续编号 具体要求: P116

五、原始凭证的审核

内容: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及时性

合法、合理、真实完整

经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才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凭据

六、原始凭证错误的更正P117 要求:

1.原始凭证所记载的各项内容均不得涂改 2.原始凭证记载内容有错误的,应当由开具单位重开或更正,并在更正处加盖出具凭证单位的印章

3.原始凭证金额出现错误的,不得更正,只能由原始凭证开具单位重新开 4.原始凭证开具单位应当依法开具准确无误的原始凭证

第三节 记账凭证

一、记帐凭证的概念

记账凭证(又称分录凭证)——是登记帐簿的直接依据 P118

二、记帐凭证的种类

(1)按内容不同,可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①收款凭证: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收入业务的凭证 ②付款凭证: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付出业务的凭证

③转账凭证:记录转账业务的凭证。除收、付款业务外,其他业务都填制转账凭证 小型企业可采用通用的记账凭证,格式同转账凭证

(2)按填制方式不同,可分为单式凭证和复式凭证

①单式凭证:一张凭证上只填制一个账户的记账凭证。∴一项经济业务涉及几个账户就必须填制几张凭证,其中,按借方账户填制的叫借项凭证,按贷方账户填制的叫贷项凭证。

②复式凭证:一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账户都集中填列在一张记账凭证上。前述收、付、转凭证

都是复式凭证。

单式凭证和复式凭证具有互换的优缺点。一般工商企业都采用单式凭证,商业银行采用复式凭证。

(3)按用途分类,可以分为 分录凭证,汇总凭证,联合凭证

①分录凭证:是直接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载明会计科录,记帐方向和金额的凭证

②复式凭证:是为了简化记帐凭证的填制工作,对分录凭证加以汇总,拒以登记分类帐的记帐凭证

③联合凭证是既有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的内容,同时又具备记帐凭证内容的凭证

三、记帐凭证的基本内容P123

四.记帐凭证的填制要求P123

(一)填制方法 1、收款凭证

例:2001年5月6日,收回应收账款50000元,其中:大地公司30000元,广源公司20000元。

2、付款凭证

例:某职工借支差旅费3000元,以现金支付。

注:现金与银行存款相互划转的业务,为避免重复,只填付款凭证。

3、转账凭证

借贷方科目不在表头反映,都反映在凭证内

例:本月共发出甲材料5000元,其中:A产品耗用2000元,B产品耗用3000元。 (二)填制要求

1、日期:填制的当天或业务发生日或月末日 2、编号:指凭证的字号

(1)分类字号:当采用收、付、转三种格式的记账凭证时,分别设收字号、付字号、转字号。具体又有现收字 号、现付字 号、银收字 号、银付字 号、转字 号

(2)统一字号:当采用通用的记账凭证时,“字”可省略,直接编流水号。如上述转账凭证的右上方为“第 号”

(3)分数编号:若一笔经济业务需填制多张记账凭证时,应采用分数编号法。如:第100笔经济业务为分配工资费用,需填制两张记账凭证,则其编号分别为 和

单式凭证皆需进行分数编号,复式凭证有时需要

注:全月最后一张记账凭证的编号旁应加注“全”字,以便检查凭证是否齐全。 (4)其他有关要求见

五.记帐凭证的审核内容

内容:原始凭证是否合法,与记账凭证是否相符,记账凭证填写是否正确、完整,是否签名盖章等。

只有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才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第四节 记账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一.会计凭证的传递

定义:是指从取得或填制会计凭证时起至归档保管期间,在单位内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传送程序

意义:1。掌握业务进程,提高工作效率 2。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注意问题:建立凭证交接签收制度 二.会计凭证的保管 定义 P126-127

第七章 会计账簿

第一节 账簿的意义及种类

一、账簿的意义

(一)概念:

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由具有一定格式并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的,对全部经济业务进行全面、分类、系统、序时地记录和反映的会计簿籍。

意义 P132

二、设置原则 P132

三. 账簿的种类

会计主体所需设置的账簿应是一个完整的账簿体系,对这一账簿体系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一)按账簿的用途分

日记账簿(简称序时账)按记载的内容不同又可为

(1)普通日记账:用一本账簿登记企业的全部经济业务(一般不设)。 (2)特种日记账:只用来登记某一类经济业务事项的账簿。 如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

分类账簿(简称分类账)

是对全部经济业务按照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 按其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可分为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

(1)总分类账(简称总账) (2)明细分类账(简称明细账)

实务中,也有将序时账和分类账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账簿,叫联合账簿,它同时具备序时账与分类账的核算作用。

备查账簿(简称备查账) 属辅助性账簿。

是对某些未能在日记账和分类账中记载的经济事项进行补充登记和账簿。

如:应收票据登记簿、委托加工材料登记簿等。备查簿的开设、格式、登记等皆由各单位根据需要自行决定。

(二)按帐页格式分类 (1)三栏式帐簿 (2)多栏式帐簿 (3)数量金额式帐簿 (4)平行式帐簿

(三)按账簿的外表形式分

1、订本式账簿(简称订本账)适用于序时账和总账 2、活页式账簿(简称活页账) 适用于大部分明细账

9 卡片式账簿(简称卡片账) 少数明细账适用,如固定资产明细账。它可跨年度使用无需更换。

第二节 会计账簿的登记方法

一、日记账的登记方法

(一)现金日记账 是序时登记现金业务的账簿 1、格式

现金日记账必须采用订本式账簿,其账页格式一般为三栏式,即分为“借、贷、余”三栏。 2、登记

由出纳员根据审核后的现金收、付凭证或银行存款付款凭证(提现)逐日逐笔顺序登记。每日终了,结出账存数,并与实存现金核对,若不符,应及时查明原因,予以更正。

(二)银行存款日记账 是序时反映银行存款业务的账簿 1 格式

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采用订本式账簿,其账页格式与现金日记账相似,也采用三栏式。按币种与开户行分设置 2 登记

与现金日记账类似,由出纳员据审核后的银行存款收、付凭证或现金付款凭证(存现)逐日逐笔顺序登记。每日结出合计数及余额,定期与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

另:日记账也可设置为多栏式。其目的是为了简化登记总账的手续,可通过日记账汇总登记有关总账。缺点:栏目较多,易发生错栏串行。

(三)转帐日记帐 企业一般不单独设立转帐日记帐

二、分类账的登记方法

(一)总分类账

是按照总分类账户开设,用以全面、总括地反映全部经济业务情况的账簿。

1 格式 一般采用订本账,其账页格式有三栏式、多栏式和日记总账式 (1) 三栏式

每一个总分类账户单独使用一张账页,分别反映其变动情况。

(2) 多栏式

将全部会计科目合并设在一张账页上,集中反映企业资金的变动情况。 (3) 日记总账式(只适用于经济业务不多,规模较小的企业)

全部科目合设在一张账页上,既序时又分类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具有日记账与分类账的双重性质,即联合账簿。 2、登记

(1)逐笔登记 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各总账

(2)汇总登记 先将记账凭证进行汇总(按天、旬、月汇总),然后登总账——一般采用该法

(二)明细分类账

是按照总分类账户所属的明细账户开设,用于分类、连续地反映某一类经济业务详细情况的账簿。 1 格式 一般采用活页账或卡片账,其账页格式有三栏式、数量金额式、多栏式、平行式等 (1) 三栏式

与三栏式总分类账的格式基本相同。适用于只需核算金额不需核算数量的明细账户。 (2) 数量金额式

在三栏式账页的“借、贷、余”三栏中分别增设数量与单价两小栏。适用于既要进行金额核算,又要进行实物数量核算的各种财产物资账户。 (3) 多栏式

与上述格式不同的是:它不是按每一明细科目单设一张账页来登记,而是将所有明细项目以专栏的形式在一张账页中集中反映。

其格式通常有以下两种:

① 账页中的借方或贷方设若干专栏,列示更为详细的项目。适用于成本、费用、收入、利润类账

户的明细账。

② 借方与贷方分别设若干专栏。如“本年利润”、“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明细账。

(4) 平行式

平行式又称横线登记式,其基本结构是将前后密切相关的业务在同一横行内进行详细登记,以便于检查每笔经济业务完成及变动的情况。适用于按每笔金额结算的业务。如“在途物资”明细账。

2 登记 可逐笔登记,也可汇总登记。

(1)三栏式 将借、贷方发生额分别登入“借方”和“贷方”,并随时结出余额 (2)数量金额式 与三栏式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要登记数量。

(3)多栏式 第①种结构 用蓝字登记借方或贷方发生额,以红字登记贷方或借方发生额

第②种结构 根据有关凭证直接在借方或贷方登记(以蓝字)。

会计账簿的启用与记帐规则

一. 账簿启用规则 P144

二. 会计人员交接规则P144

三. 账簿的登记规则

登记账簿即为登账,又称过账,就是将经济业务从记账凭证转记到各账簿中去。

登记规则 1)帐簿登记技术 ;2)帐簿登记要求 ;3)跳行,隔页的处理 ;4)记帐后标记; P144 5)“借或贷”栏的标记; 6)连续登记的要求 ;7)定期核对并结帐

第四节 错账更正方法

一。划线更正法

适用范围 ①结账前发现的记账凭证正确,而记入账簿时发生的错误(文字、数字等);

②登账前发现的记账凭证上的错误; ③编制会计报表时发生的错误。

总之,适用于尚未引起下一环节跟着出错的错误。

更正方法 数字错误:划线更正不能划去全部数字,并保证原字迹可以辨认,不得只划去

和更改个别数字。需在更正处加盖私章

二. 红字更正法

适用范围 登账后发现因记账凭证错误而导致账簿记录产生错误。 更正方法 1、全部冲销——用错科目,或科目与金额皆有错时

先编一张红字金额的记账凭证,内容与原编错的完全相同,摘要栏内注明“注销×年×月×日×号凭证”,并据以用红字登账;然后,再用蓝字编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摘要栏内注明“更正×年×月×日×号凭证”,并据以入账。

2、部分冲销——金额多计,其他正确时

按多计金额填制一张与原凭证内容相同的红字金额凭证,在摘要栏内注明“冲销×年×月×日×号凭证多记金额”, 并据以入账 。

三.

补充更正法

适用范围 记账后发现原记账凭证对应关系正确,而金额少计时

更正方法 按少计金额用蓝字编制一张科目对应关系与原相同的凭证,在摘要栏内注明“补充×年×月

×日×号凭证少记金额”,并补登入账。

第五节 对账

登记账簿包括记账、结账和对账三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工作环节。

对账的主要内容

即帐证核对,帐帐核对,帐实核对和帐表核对以求达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和帐表相符

(一)账证核对——在日常填制凭证和记账时进行

是各种账簿记录与记账凭证及其所附原始凭证之间的核对 核对内容:P149

(二)账账核对——在结账过程中进行

是各种账簿之间有关记录、有关指标之间的核对 核对内容 见书P149

(三)账实核对——通过财产清查进行

是财产物资的账面余额与其实存数额之间的核对 核对内容见书 P149

(四)帐表核对——通过记录的资料进行核对

是帐簿记录与会计报表有关指标进行核对

第六节 结帐

(1) 结账的程序 P150

1. 检查本期内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已全部登记入帐 2. 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编制有关帐项调整的记帐凭证

3. 对于需要在月末办理的其他有关转帐业务,均应编制记帐凭证,并拒此登记入帐 4. 编制记帐凭证,将本期实现的各项收入与应负担的费用分到从各收入帐户与费用

帐户转入“本年利润”帐户的贷方和借方,以便计算确定本期的财务成果

5. 在本期全部业务登记入帐的基础上,结算出所有帐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2) 结账的方法 一般采用划线的方法进行结帐

1、 月结 2、 季结 3、年结 半年度结帐方法与季度结帐方法相同

第七节 帐簿的更换与保管

一.帐簿的更换

年度结帐后,必须按规定更换新帐。 总帐,日记帐和大部分明细帐都应更换,只有变动不多的明细帐可以跨年度继续使用。如,固定资产明细帐

第八章 帐务处理程序

第一节帐务处理程序的意义和种类

1 2 3

意义

确定会计核算程序的基本原则

会计核算程序的种类——据登记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进行分类

1、 记账凭证处理程序

2、 科目汇总表帐务处理程序 3、 汇总记账凭证处理程序 4、 多栏式日记账处理程序

会计核算程序又称账务处理程序或会计核算形式 概念;意义;见书

第二节 记账凭证帐务处理程序

1. 特点——直接根据各种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账

是最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是其他核算程序的基础

2 凭证与账簿的设置

凭证 采用通用凭证或收付转凭证

账簿 1 日记账(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

2 分类账(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帐)

2. 记账凭证帐务处理程序的基本步骤 见书 P157

4 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优点:层次清楚,简单明了,易于掌握,便于查对。

缺点:总账的登记工作量大,且与明细账及日记账存在重复。 适用性:适用于规模小、业务少、凭证不多的会计主体。

第三节 汇总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程序

特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账

据收付转凭证,按科目对应关系,定期(一般为5或10天)编收付转汇总凭证,并据以登记总账

2 凭证与账簿的设置

(一)凭证 设两套:即收付转凭证和汇总收付转凭证 (二)账簿 与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相似,仅总账中增设“对方科目”栏(见“银行存款总账”、 原材料总账”)

1

3 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

(一)汇总收款凭证的编制—据收款凭证,定期进行汇总编制而成

编时,按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的借方设置,按其对应的贷方科目加以归类,定期(5或10天)汇总,按月编制,月末结出合计数,并据以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总账的借方及各对应总账账户的贷方。

(二)汇总付款凭证的编制—据付款凭证,定期进行汇总编制而成

编时,按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的贷方设置,按其对应科目的借方科目进行汇总,按月编制,合计数为月末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总账的贷方及各对应总账账户借方的依据。 (三)汇总转账凭证的编制—据转账凭证,定期进行汇总编制而成

由于借贷方科目的不确定性,为避免混乱和重复记账,按规定,汇总转账凭证一律按贷方科目设置,按其相对应的借方科目进行汇总,月末按合计数分别登记总账。

4 账务处理程序 见书本P158-159

5 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优点:简化了总账的登记工作,汇总记账凭证中科目的对应关系清楚,能反映经济业务来

龙去脉,便于查账。

缺点:凭证的汇总工作量大,不便于会计分工。 适用性:规模较大、业务量较多的会计主体。

第四节 科目记账凭证帐务处理程序

1 特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而不是记帐凭证

先定期将所有记账凭证汇总编成科目汇总表,再据以登记总账。该核算程序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程序。

2 凭证与账簿的设置

(一)凭证 一般采用收付转凭证,也可采用通用记账凭证。为便于汇总,可采用单式凭证。 (二)账簿 同记账凭证核算程序下账簿的设置 1、日记账 2、分类账

3 科目汇总表的编制

将一定时期的所有凭证按相同科目归类,分别加计其借方发生额与贷方发生额,并填列在科目汇总表的相应栏内,然后汇总全部科目的借方发生额与贷方发生额,进行试算平衡。

汇总时间根据实际业务量定,可按日、可按周、可按旬等。

3.科目记账凭证帐务处理程序的基本步骤见书 P160

4、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优点:简化登记总账的工作,利用科目汇总表可进行试算平衡,科目汇总表的编制简单、

易掌握。

缺点:科目汇总表不反映账户的对应关系,故不能了解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不便于查账

对账。

适用性:规模大,业务量多的会计主体。

第九章 财产清查

第一节 财产清查的种类和一般程序

一。意义

1) 概念 P163 2)财产清查的意义 2) 种类

(一)按范围分 1、全面清查 2、局部清查

(二) 按组织情况分 1、内部清查 2、外部清查

(三)按清查时间分 1、定期清查 年末、季末、月末结账时 2、临时清查 可以是全面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

二.财产清查的盘存制度

1 概念 日常核算中以何方式确定期末财产物资账面余额的方法。

2 种类 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

(一)实地盘存制 又称定期盘存制

1、概念 P164 2、优缺点及适用性

3,计算公式 期初结存数+本期收入数-期末实存数=本期发生数 (二)永续盘存制 又称账面盘存制

1、概念 P165 2、优缺点及适用性

3,计算公式 期初帐面结存数+本期收入数-本期发生数=期末帐面结存数

三、财产清查的目的

实地盘存制——得出实存数,并以此倒轧本期减少数(成本) 永续盘存制——将实存数与账存数进行核对,保证账实相符

第二节 财产清查的方法

1. 查前的准备工作

(一)组织准备 组织专门小组,明确清查目的,制订清查计划,出具清查报告 (二)业务准备

1、财会部门:凭证全部入账,结出账存数,并保证账证、账账相符; 2、保管部门:收发凭证全部入账,结出保管库存(账面),并整理实物,得出实存; 3、准备好必要的度量衡器具及必需的清查报表和账册。

2. 财产清查的方法

(一)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

1、库存现金的清查方法——实地盘点法

盘点现金实存数 现金日记账

盘点结束后,填制“现金盘点报告表”,账实不符时,需据此进行账务处理

2、银行存款的清查方法——核对法

银行存款日记账 银行存款对账单

首先确保银行存款日记账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然后逐笔进行核对。结果往往不一致, 原因:双方的错误造成—更正错误

存在未达账项

(1) 未达账项的概念

是指银行收,付款结算凭证在银行与企业之间传递时,由于收到凭证的时间不同,而发生的一方已经入帐,另一方尚未入帐的款项 (2) 未达账项的种类

1,企业已收,银行尚未收的款项 2,银行已收,企业尚未收的款项 3,企业已付,银行未付 4,企业未付,银行已付 (3)未达账项的调整

通过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即在两方余额的基础上,加或减各自的未达账项,从而达到平衡。

注:对于未达账项不能进行账务处理,“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仅仅是一种清查工具,而非原始凭证。

(二)实物清查方法

1、实地盘点法 逐一清点、量或过磅 2、技术推测法 盘点结束后,填制“盘存单”,财会部门据以编制“实存账存对比表”(格式P172表9—3、9—4)。账实不符时,需据此入账。

(四)往来款项的清查——查询法 P174

据明细账编一式两联的对账单进行清查,根据回单联掌握账实是否相符的情况。

第三节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一,差异原因,提出处理意见

二, 积极处理财产物资,及时进行帐务处理

(一)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调整账户—备抵附加账户)

(二)存货盘盈、盘亏账务处理

(1)盘盈 批准前: 批准后:

(2)盘亏、毁损 批准前

查明原因,做出处理:①属定额内的自然损耗,计入“管理费用” ②应由责任人赔偿的,计入“其他应收款”

③属非常损失,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三)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账务处理

盘盈——按实际成本或重置价值计入“固定资产”账户 盘亏——按账面价值计入“固定资产”账户 (1)盘盈 批准前 批准后 (2)盘亏 批准前 批准后

第十章 会计报表的编制

1 意义

概念:是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时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书面文件 意义: 是会计核算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会计核算的总结。

二、种类

(一)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分

1、 资产负债表 是静态报表,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见P184-185 2、 利润表 是动态报表,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的生产经营成果。见P193 4、现金流量表 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以现金的流入与流出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动态情况,表明企业获得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P197-200

(二)按编制时间间隔分:

会计中期报表(月报 季报 半年报)和年度报表

(三)按会计报表各项目所反映的数字内容划分

个别会计报表,亦称基层报表或单位报表,仅反映某独立核算单位自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

报表。

合并会计报表 由母公司编制的,在母公司和子公司个别会计报表的基础上对集团内交易进行相

互抵销后编制的,反映企业集团综合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四)按报送对象分

外部报表 向外报送的,满足外部报表使用者需要的报表。

内部报表 为适应内部经营管理需要编制的,不对外公开的报表。

(五)按会计报表编制的单位划分:单位会计报表 汇总会计报表

汇总报表 是指由企业主管部门根据所属单位报送的会计报表,连同本单位会计报表汇总编制的

综合性会计报表,反映本系统或本行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三、编制报表的一般要求

清晰、真实、相关可比、完整、及时

第一节 资产负债表

1 作用

也就是概念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一般为某一会计期末)如月末,季末,年末财务状况的报表,亦称财务状况表

二、结构与内容 (一)结构:

表首、主表和补充资料 (二)格式: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格式主要有账户式和报告式两种

(三)内容:

账户式:左——按资产的流动性,即变现能力的强弱,依次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和递延税项;右——先按负债期限的长短排(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然后是所有者权益。

三、编制方法

(一)数据的来源 “年初数”栏内数字——为上年末“期末数”,若名称、内容不一致时,应按本年

度的规定予以调整后填入;

“期末数”栏——根据有关账户的期末余额填列。

(二)填列方法 1. 根据总帐余额直接填列 如:“固定资产”,“应收股利”,“短期借款”,“应收票据”等大

部分项目 2. 根据总帐余额计算填列 如:“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其他应收款”,“存货”,“无形

资产”等

“货币资金”应根据“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数填列

“短期投资”应根据“短期投资”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的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其他应收款”应根据“其他应收款” 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坏帐准备”科目中有关其他应

收款计提的坏帐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存货”应根据“再途物资”,“原材料”,“生产成本”,“库存商品”等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

减去“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无形资产”应根据“无形资产” 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的期末

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3. 据明细帐余额分析填列 如“应收帐款”“预付帐款”“待摊费用”“应付帐款”“预收帐

款”“预提费用”

“应收帐款” 应根据“应收帐款”和“预收帐款”科目所属各明细帐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减

去“坏帐准备”科目中有关应收帐款计提的坏帐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预付帐款”应根据“预付帐款”和“应付帐款”科目所属各明细帐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填列 如果“预付帐款” 科目所属各明细帐户期末有贷方余额,应在资产负债表“应付帐款”

项目内填列

“待摊费用” 应根据“待摊费用” 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填列,“预提费用” 科目的期末如有

借方余额

“应付帐款” 应根据“预付帐款”和“应付帐款”科目所属各明细帐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填列

“预收帐款” 应根据“应收帐款”和“预收帐款”科目所属各明细帐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填列

“预提费用” 应根据“预提费用” 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填列

第三节 利润表

一、作用

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须按月编制 二、结构与内容

(1) 结构:表首、正表和附注 (2) 格式:单步式、多步式 (3) 内容

多步式 主营业务利润

有四部分 营业利润 利润总额 净利润 三、编制方法

1. 净利润的计算步骤 见书P193-194

2. 利润表各栏目的填列方法 见书P194-195

四、利润表编制实例 见书P195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

一、定义

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有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情况的会计报表

二、结构与内容

(一)结构:表首、正表和附注

(二)格式 报告式(一般采用 格式 书、账目分析式、账户式三种 (三)内容 现金流量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与流出量。

现金流量分成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四、编制方法

(一)直接法 将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入与流出各项目直接列出

(二)间接法 将企业利润表中的净利润调整成为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入。

直接法——直接列出现金流量,明确易懂;

间接法——将现金流量表与利润表相联系,现金流量不够明晰。直接法优于间接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7bg.html

Top